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力推进两个加快 深入实施八项工程 勇当江苏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军

全力推进两个加快 深入实施八项工程 勇当江苏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军

全力推进两个加快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勇当江苏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军

——在中国共产党如皋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陈惠娟

(2011年6月26日)

今天,中国共产党如皋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这是一次继往开来、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全市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如皋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力推进两个加快,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勇当江苏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军!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如皋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五年回顾和主要经验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圆满完成了十次党代会赋予的各项任务,实现了经济社

会主要指标从南通“小六子”到南通领先、从“苏中的苏北”到率先融入苏南的历史性飞跃。

五年来,发展速度持续领先,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主要指标持续跨越。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1亿元,年均递增22.7%,增幅持续位居南通第一。实现财政总收入78.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3.7亿元,年均分别递增43.1%、43.9%,增幅保持苏中苏南领先,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由全省第28位跻身前8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9852元、8695元,年递增14.5%、14.3%,增幅持续保持南通首位。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应税销售、实缴税金总量连续三年居南通第一,规模企业、亿元企业数量分别达“十五”末的2.6倍和4.3倍,熔盛重工成为南通唯一应税销售超百亿工业企业;项目投入增势强劲,规模工业投入年均增长37.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照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全面达标,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的位次五年分别前移28、20位。

五年来,开放层次不断提高,沿江开发成绩斐然。外资民资双丰收。累计完成注册外资71.8亿美元、到帐外资34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4.5倍和8.1倍,持续保持南通第一、全省领先;市外民资注册资本、民营经济税收总量持续位居南通首位。外经外贸齐发展。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1.8亿美元、外经营业额6.9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

5.6倍和2.3倍;双马化工在印尼投资7000万美元,成为南通境外最大投资项目。沿江开发成效显著。长江镇成为全省首批20个“强镇扩权”试点镇之一,建成国家级造船基地、省重点物流基地;建成新世纪首家县(市)级国家一类口岸,如皋海关等联检部门相继运行,保税、监管仓库等配套功能陆续建成,集装箱航线开通,如皋海关年关税总量位居苏中苏北大市口岸前列。

五年来,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15.4∶51.8∶32.8调整为9.6:56.8:33.6。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68.6%、32.9%,比“十五”末提高22.1个和10.7个百分点,建成省船舶及海洋工程、现代电力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港口物流、软件、服务外包、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如皋软件园获批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建筑业加快转型,先后荣获五项鲁班奖,2010年施工产值达360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高效农业、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占比由35.2%、50.5%和72%提高到60.5%、70%和95%,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省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市)。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成全国科技百强县(市)、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列入全省首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五年来,环境打造取得突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高效突破。五年累计投入239亿元,是“十五”的4.35倍,建成区面积由19.2平方公里增加到35平方公里,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25.3平方米提高到40.2平方米,城市绿化率由35.6%提升到40.5%。交通条件日益改善。累计完成交通投入100亿元,是“十五”的3.34倍,“八横八纵”骨干道路网络全面形成,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2.3公里,位居南通首位,农村公路、公交实现村村通。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重点镇“四横四纵”、一般镇“三横三纵”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小城镇“十个一”功能配套不断完善,承载能级持续提升,累计新建农民安置房10.8万套,集居农民20万人,城市化率由36.2%提升到48.7%。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长江优质饮用水、城镇污水处理、城乡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改厕、河道整治、绿化造林、秸秆综合利用均被评为全省先进,建成全国首批绿化模范县(市);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级考评,并被誉为新世纪全国执行创卫新版本、新标准的新典型;生态市通过国家级技术评估,全国文明城市成为江北唯一接受省级测评的县(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总体达标。

五年来,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谐如皋共建共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县(市),成为南通唯一的全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

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100%;集图、文、博、规划、科技馆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全面竣工,镇、村文体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市)、老龄工作先进县(市)、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省群众文化先进县(市)、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实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保合一”,在苏中苏北率先实行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贴补,在南通市率先实行大病救助和事业单位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8%,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法治平安建设取得实效。法治如皋建设不断加强,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公正司法,扎实开展“五五”普法,“书记大接访”、“12345”市长热线等平台为畅通诉求渠道、有效化解矛盾提供了保证,被评为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市);平安如皋建设纵深推进,公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8%以上,连续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信访工作、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有力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年来,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保证有力有效。常委自身建设常抓不懈。市委常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引领科学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思想宣传工作富有成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持续推动思想解放;广泛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浓烈氛围;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放大“爱心邮路”示范效应,涌现出爱心大使赵小亭等先进典型,“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大力弘扬。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差额、公开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四线四百”工程,领导班子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农村、“两新”、社区、机关党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大学生村干部“村村有”、“村村优”,40名优秀村干部进入科级领导班子,选派36名科级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基层组织不断夯实。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实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健全完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有力提升了行政服务效能。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历届市(县)委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如皋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市党员干部、广大人

民群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如皋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们不仅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积累了在复杂困难局面中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为勇当江苏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军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探索符合如皋市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和经济规律,立足总量小、欠发达但区位优、潜力大这一独特市情,坚持走吸纳集聚、开放带动之路,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抢抓沿江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叠加机遇,坚持走沿江开发、强“极”拉动之路,深入推进大沿江开发,实现港区“八年再造一个如皋经济总量”目标;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要求,坚持走人才强市、创新驱动之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抢抓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机遇,坚持走城乡一体、“三化”互动之路,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进程,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值得关注典范县市;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走共建共享、统筹推动之路,切实让发展成果普惠广大百姓。实践证明,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符合如皋实际的发展道路,才能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持续腾飞。

二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攻坚克难,破解瓶颈,不断拓展持续跨越发展的新空间。面对宏观调控、环境资源约束、金融危机、社会矛盾凸显等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制定完善安置房建设、搬迁补偿、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四位一体”的搬迁政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动员力和资源整合力,切实破解了“搬迁难”;大力推进“三集中”,积极实施“万顷良田”工程,用足用活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切实破解了“用地难”;创新思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银政企合作、招引市外金融机构、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等,最大限度地集聚各类资金,切实破解了“融资难”;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挥同业商会作用,建立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切实破解了“审批难”;创新实施“三三三”人才工作模式,出台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加快建设人才公寓,推行“雉水英才”“学子归巢”计划,切实破解了“人才集聚难”;全力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成功组建文广传媒、教育培训、港口投资等集团,以市场化经营理念、公司化管理模式激活了公共服务主体的活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积极构建充满生机、富有成效的体制机制,才能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积极性,为科学发展不断注入强劲活力。

三是始终坚持以高点定位为导向,只争朝夕,狠抓落实,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确立挑战性的目标定位,积极营造争先进位的赶超氛围,始终保持加压奋进的工作常态是如皋经济社会持续腾飞的力量源泉。五年来,我们先后响亮提出“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勇当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弯道超越”、“跨江争八强”、“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等挑战极限的目标,激发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快发展,只争朝夕大跨越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坚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持续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新农村建设六大重点工作,以重点工作的高效突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跨越;我们坚持科学组织、狠抓落实,以健全的组织推进体系和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高效推进、全面落实,使一个个看似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目标最终成为现实。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勇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和永不满足的目标追求,才能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四是始终坚持以发展惠民为宗旨,改善民生,凝心聚力,不断提升全市人民幸福指数。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参与全面小康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始终

坚持以人为本,适度超前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安民工程,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改善城乡环境,努力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普惠于民;深入推进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建设,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维护失地失业群体利益,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和衷共济促腾飞的热情。实践证明,只有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发展惠民的理念,持续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尊重,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凝心聚力。

五是始终坚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同心同德,整体联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始终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市委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四套班子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人大和政协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党管武装、统战、工商联、双拥、群团等各项工作持续强化,基层民主不断加强;积极打造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定期举办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境内外培训、组织收看《惊涛拍岸》等大型政论片、开展“八破八立”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合力,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得到空前激发;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双带”、“双强”活动到第一书记工程,从挂

钩帮扶到招商、搬迁、维稳一线,一个个创新载体锻炼了一批批优秀党员干部,培育出一批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从效能革命到优秀服务品牌创建,机关部门进一步营造勤政廉政、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党的建设是如皋持续腾飞的关键所在、力量所在和保障所在,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不胜,我们的力量才会无坚不摧。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均量较低,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镇域经济发展活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经济结构还不够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经济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三是城市化水平还不够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全民创业活力还不强,增收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宽;五是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面临形势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迈进基本现代化的决战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期。综合分析所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机遇,我们完全有条件、

有能力、有信心与苏南发达县市并肩比拼,勇当江苏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先行军。

1.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为我们勇当江苏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军提供了重要条件。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转型、竞争加剧等多重特征并存时期,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但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进程加快,低碳经济成为发展主流,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引擎,为我们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持续跨越带来了巨大机遇。从国内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阶段,虽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加大、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加大、改善民生的责任加大,但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为我们持续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拓展了广阔空间。从长三角形势看,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集成效应的释放,桥港时代、高铁时代的来临,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为我们更大力度推进跨江合作、更高层次吸纳资源要素、更宽领域集聚跨越发展能量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可以肯定“十二五”期间仍将是如皋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抢抓这千载难逢、优势叠加的战略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加速调整中放大后发优势、在加快转型中放大新兴优势,奋力开启

建设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

2.全面小康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勇当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军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小康建设历程看,2003年我市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目标时,人均GDP只有江苏的40%,但我们不畏艰难,在解放思想中高点定位、在开拓创新中激发活力、在攻坚克难中突飞猛进,2010年与江苏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全省前列,实践证明只要敢于高点定位,持续追赶跨越,才能不断挑战极艰,变不可能为可能。从小康建设打造的优势看,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闯出了一条符合如皋实际的持续跨越之路,开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局面;产业体系日益健全,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熔盛重工等一批目标千百亿企业迅速壮大,持续腾飞态势强劲;沿江开发深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功能配套日趋完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随着长三角加速融合,我市独特的区位交通口岸优势日益凸显,这些都为我们勇当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军夯实了基础。从基本现代化目标体系看,对照江苏基本现代化的六大类37项指标,虽然我市人均GDP等部分指标与之有差距,但“十二五”时期作为我市又一个黄金发展期,发展机遇、发展条件、发展态势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随着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增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实现经济社会第二次跨越,定能成为全省率先实

现基本现代化的先行军。

3.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我们勇当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

军注入了不竭动力。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实现全面小康之后,全市人民对就业收入“多元普惠”、文教社保“人人享有”、城乡发展“统筹一体”、生态环境“宜人宜居”、政治参与“民主有序”的要求更新更高,群众的要求就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方向,也是我们勇当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军的强劲动力。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人均GDP达到3000-6000美元,经济发展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由满足人的温饱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入持续加速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市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标志着我市正处在这一加速发展、加速转型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顺时应势、把握规律,昂首阔步迈进基本现代化。从市场经济的规律看,市场经济是全球配置资源的经济,是拼抢经济、竞争经济,是有限的时间经济、无限的空间经济,谁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高人一筹、抢先一拍,谁就能把握主动、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打造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努力在转型升级中集聚更多更好的要素,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执政为民的历史使命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各级党委的职责所在,“十二五”期间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建设美好新如皋、为145万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生活,因此我们必须高点定位、自我加压,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得更大福祉。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为路径,以深入推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等“八项工程”为重点,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生态文明化四大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之路,形成港口型经济、都市型经济与镇域经济三足鼎立,如皋经济开发区、长江镇(如皋港区)、如城镇、软件园(桃园镇)四极拉动的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勇当江苏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军。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更加强盛。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和南通,总体保持“十一五”水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递增20%以上,到“十二五”期末达12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8万元以上;财政收入年递增35%左右,到“十二五”期末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30亿元。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40%以上,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95%以上;全部工业应税销售突破3000亿元,年递增40%以上。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城市,城市化水平达70%左右。

——科教更加发达。致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40%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建成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城市。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不断推进,建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城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两所国家级高等职业学院,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更加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普遍增强,城市文明程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建成全国文明城市。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社会持久稳定,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建设再上新台阶,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化,建成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文化更加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和遵循,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不断弘扬光大,

打造“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市,城市软实力大幅提升,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绿色旅游城市。

——生态更加优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得到大力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减少17%和10%,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不断上升,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健康城市、有机食品示范城市和江苏省低碳经济示范城市,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

——人民更加幸福。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2万元以上,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民群众享有较高水平教育、健康卫生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工作任务和主要举措

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各项目标任务,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聚焦“八项工程”,推进“两个加快”,勇当江苏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先行军。

(一)把转型升级工程作为勇当江苏实现基本现代化先行军的基本路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提升

“两手并重”,不断加大开放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转型步伐。

1.以开发开放为持久动力,加快转型升级。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之路,加快吸聚国内外优质资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提升开放层次。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招财引税并举,外资、民资、国资齐抓,主要瞄准欧美、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重点区域,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等重点企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重点项目,加大招商力度,确保主功能区招引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项目达50%以上,软件园达到100%,全市五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突破50亿美元。要创新招商方式,加快建立驻美、德、日、台等招商窗口,建设全国台商服务中心,强化与上海、苏南等地的区域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内外行业巨头、企业龙头、产业链头、技术源头进行战略合作,提升招商实效。不断优化外经外贸发展结构,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500亿美元以上,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力争“十二五”期末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营业额达到200亿元,“四外”工作全省领先。大力提升开放能级。加大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海关等联检部门服务水平,建成与长三角全面接轨的“数字口岸”、“电子口岸”,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物流基地。加大主功能区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进保税中心、出口加工区建设,

确保建成如皋港保税物流中心和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创造条件建设如皋保税港。大力打造开放载体。强势推进主功能区开发建设,辐射带动全市转型升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新兴产业载体。长江镇(如皋港区)要以建设国家级开发区、省“强镇扩权”第一镇为目标,加快“三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以港兴工”、“以工兴城”、“以城兴区”战略,构建“港工城”一体化格局,打造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长江中下游的最具活力的现代物流基地之一、上海都市圈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之一、江苏沿江地区最宜居宜商的滨江新城之一。如皋经济开发区要以打造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全面提升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水平,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配件、光伏光电、锻压装备等特色产业。如城镇要以跻身城关镇南通首位、全省八强为目标,充分发挥人文、区位、功能等综合优势,加快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打造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集聚区。软件园(桃园镇)要以打造国家级软件园为目标,充分放大园镇一体优势,加快“两区四园”深度开发建设,做大软件服务外包、电子信息、新能源、现代休闲商务四大产业板块。各镇要依托镇域特色产业,加大一镇一特色的产业园区打造力度,确保“十二五”末道口镇建成百亿级、其余各镇建成50亿级园区。

2.以优化结构为强力支撑,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主导产

业高端化发展。重点发展船舶海工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全面提升船舶海工产业核心竞争力,以熔盛重工为龙头,以欧洲动力系统配套产业园为依托,以省(熔盛)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如皋(江苏)绿色船舶技术研究院为支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和高端船舶配套产业,加快推进1000台套船用中速柴油机项目,全力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基地,确保“十二五”期末实现年造船1000万载重吨、年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全面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层次,重点加快陆地方舟20万辆电动汽车、英田集团20万辆轻卡技改、双钱集团400万套载重轮胎等项目建设步伐,依托金属表面处理园功能,大力发展汽车模具、高分子材料、钢球轴承和电动车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汽车高精密零部件配套项目,力争“十二五”期末建成全球最大的工程胎生产基地和500亿级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培植超百亿企业1-2家。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发展。积极推动机械电力冶金、长寿食品、纺织服装等三大传统产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两化融合、打造知名品牌,重点加快华电4×1200兆瓦电厂、宏茂特钢、如皋钢厂技改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以中航重机、南通锻压、华东油压为龙头的200亿级液压机械产业,以长寿集团、肠衣城为龙头的200亿级食品产业,以泰慕士为龙头的300亿级纺织服装产业,确保每年技改投入占规模工业投入65%以上、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的60%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创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 【指标一】教育普及度 1.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 指标释义: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是指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数占3~5岁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各地为适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入学机会的总体水平。 统计口径:学前教育在园幼儿为在公、民办幼儿园(办园点)接受教育的幼儿(不考虑年龄),3~5岁年龄组人口数以各级统计部门公布数据为准。 计算公式: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3~5岁年龄组人口数×100% 数据来源:教育部门、统计局部门 2.义务教育巩固率 指标释义:该指标分小学巩固率和初中巩固率2个监测要点。小学巩固率是指当年小学毕业生人数与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数的百分比。初中巩固率是指当年初中毕业生人数与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数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学生完成学业情况。 统计口径: (1)当年小学、初中毕业生人数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当年小学、初 中毕业生数。 (2)“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数”为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数减去该届转 出本地区学生数、该届休学学生数等,加上外区域转入该届学生数、上届休

学后复学学生数等。 计算公式: (1)小学巩固率(%)=上一年度小学毕业生人数/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数×100%。 (2)初中巩固率(%)=上一年度初中毕业生人数/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数×100% 数据来源:教育部门 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指标释义: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是指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与15-17岁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高中阶段教育覆盖面。 统计口径:高中阶段包括公、民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含非本地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及其五年制大专)。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为近三年被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学生总数。 计算公式: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15-17岁年龄组人口数×100% 数据来源:近三年被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学生总数由各地教育部门依据近三年招生计划执行数提供;15-17岁年龄组人口数以统计部门公布数据为准。 省辖市(市直)无需填报,其所属初中学校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纳入所在区统计。 4.18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 指标释义:18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是当年升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及接受函授、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等各类高等教育学习的学生数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陈有进 一、农业现代化的确立 1、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2、现代化具体量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提议,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250美元)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十六大报告再次明确。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他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4、国家领导人对江苏的嘱托。2003年江泽民同志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与江苏代表一起共商国是。他嘱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苏有条件搞得更快一些。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江苏一定会拓展新优势,再创新业绩,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和到江苏 视察工作时,希望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经过艰苦奋斗,努力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5、江苏“两个率先”决定。2003年7月23日,江苏省委召开十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确立了本世纪初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 6、农业现代化的确立。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科学判断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时刻,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 方向,并强调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2008年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指出,我省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推

最新江苏省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B证

最新建安B证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所谓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保证人身健康与生命安全,保证财产不受损失,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稳定和进步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A、安全生产 B、劳动保护 C、职业健康 D、劳动安全卫生。 2、的对象是从事生产的劳动者。 A、劳动保护 B、安全生产管理 C、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D、劳动卫生管理 3、拆除建筑, A、应自上而下顺序进行 B、应下而上顺序进行 C、可数层同时进行 D、可先拆除建筑物的栏杆、楼梯和楼板。 4、安全生产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的等一系列活动。 A、计划、检查、落实、奖罚、协调和控制 B、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计划、布置、落实、检查、总结 D、决策、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 5、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格局 A、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 B、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C、企业负责、行政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D、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 是安全生产方针的核心。 A、安全生产 B、安全第一 C、预防为主 D、安全生产许可制。 7、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是: A、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B、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C、三不伤害 D、四不放过 8、美国、德国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技术规范、规程和安全措施,他们认为。 A、严格执行各种技术规范、规程和安全措施就是政府加强监督 B、技术规范、规程和安全措施,加上严格的处罚,是保障安全生产最有效的方法 C、严格执行各种技术规范、规程和安全措施就是要严格处罚 D、这是最适用、最有效的管理办法 9、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的作业行为必须列入危险作业管理范 围,并有监控记录。 A、作业时,由安全员安排人员实施监控 B、作业时,由技术负责人安排人员实施监控 C、作业时,由项目经理安排人员实施监控 D、作业前办理作业申请,明确安全监控人实施监控 10、是管理体制的基础。 A、政府统一领导 B、部门依法监管C群众监督参与D、企业负责

中国教育现代化2020【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

中国教育现代化2020【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 个关键点】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下简称《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系统的战略任务。其中,有四个关键点要准确把握。 一是高标准的教育目标现代化。《2035》全面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包括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明确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将实现从普及教育向建设高质量教育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教育的数量和规模、三级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或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但质量方面还有差距。建设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是由中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提升到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教育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把目标聚焦于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也可以说高标准教育现代化目标的主要内涵就是建设高质量教育,而建设高质量教育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之才,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现代化适应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迫切需要与殷切期望的时代必然使命。建设高质量的教育特别要重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攻坚突破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标准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就是要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世界教育高地,增强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2035》把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作为重要战略任务,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

从核心指标看教育现代化.

从核心指标看教育现代化 ——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展望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瑞文 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体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应继续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争取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为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我们应首先在2020年达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教育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必须抓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1983年,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出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的伟大号召。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自19世纪后期开始,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三次现代化后发国家追赶先行国家的成功范例,第一次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美国对英国的追赶,第二次是二战后的日本对美国的追赶,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对西欧国家的追赶。每一个成功追赶的范例都创造了以优先改革和发展教育为先导的有益经验。 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型人口大国,我国人均自然资源量偏低,人均物质生产资本偏少,以廉价劳动力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角逐的优势将很难长期持续。巨量人口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最为宝贵的潜在资源。实现国家现代化,最迫切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发展将人口的数量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我们必须更好更快地发展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建成世界教育强国,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提升,以人才资源优势确立科技优势,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整体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先导性战略基础。 展望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格局 根据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和联合国在近些年来发布的《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指标,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数量指标是“教育综合入学率”(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级综合入学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此外,根据发达国家当代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和我国的实际,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就业需求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满足人们“灵活学习”、“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发展水平,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达到了世界各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十六项指标

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十六项指标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号)要求,到2010年,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要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此,特制定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三、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 四、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达50%以上。 五、每个乡镇(街道)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六、困难群体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健全;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外来务工农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 七、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其中60%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八、小学初中(含民办)的办学条件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 九、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优标准。 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政府及有关部门按教育规律和实施素质教育相关规定管理学校;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十一、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 十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教育城域网与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校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十三、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十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十五、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 十六、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政府建立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的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无污染,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中国现代化指标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统计考察 (高强泰山学院山东泰安271021) 摘要: 关键词:现代化;英格尔斯标准 一、国内外有关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也是我国坚持不懈努力的目标。如何准确地把握现代化进程,是各国政府和理论学者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国内外有关现代化的研究大多是通过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制订来实现,其中定性标准有:箱根模型1、列维模型2、现代人模型和比较模型等,定量标准有:布莱克标准、英格尔斯标准、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划分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以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指标体系;国内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如中国《社会指标》课题组的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等。虽然现代化需要一个量化标准,但是,如何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特点、本质和程度,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研究建立在美国统计学家英格尔斯理论基础上,通过2009年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据,定量地考察我国现代化的实现程度。 二、英格尔斯标准 国际上较常用的一组现代化指标体系,是美国统计学家、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化研究专家之一英格尔斯(Alex Inkeles)教授根据世界银行关于世界发展的研究,并结合自己对六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提出了现代化的11个评价指标和标准。英克尔斯的现代化研究以人文学为方向,认为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并提出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社会稳定、持续和健康成长的基石,英克尔斯提出的现代化10项标准,为传统工业社会现代化的实证研究与定量评价开拓了一条新思路,此标准被国际社会广泛用于评判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水平。 表1 英格尔斯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单位标准值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3000 2、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 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 >45 4、非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 >70 5、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0 6、成人识字率% >80 7、大学入学率(在校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比例)% 10-15 8、每个医生服务的人数人<1000 11960年,日本箱根会议上,来自日本、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的30多位专家讨论了现代化问题,提出了经典现代化的8项标准,被学术界称为箱根模型。 21962年,美国社会学家列维教授在他首次出版的《现代化与社会结构》一书中,对“现代化社会”与“非现代化社会”的特征进行比较,总结归纳了现代化社会的八个特征。

浅谈现代高校教育模式

浅谈现代高校教育模式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双向结合的现代高校教育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学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实现,集视频、音频、动画等大量的教育教学信息与一体,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现学习内容;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育不仅是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的产物,同时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集二者与一身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催化剂,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关键词】高校教育;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引言 当今世界信息化的浪潮,经济的飞速发展,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教育也在观念、方法、手段乃至体制、结构上悄然发生了变化。而高校教育教学现代化正是信息化、经济化发展的产物。高校教育教学现代化包括教育手段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思想现代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推进高校教育模式现代化进程,并使其运用到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1.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1.1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的处理,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的演播系统,实现视觉的和听觉的、静止的和运动的、空间的和时间的、暂时的和永久的、分散的和集成的、同步的和异步的形式多样而又生动活泼的形象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传递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1.1.2操作简单、信息量大、重现力强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在辅助教学过程当中,

江苏省基本现代化环保考核指标体系方案

江苏省基本现代化环保考核指标体系方案江苏省基本现代化环保考核指标体系作为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评价范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评价重点是环境质量的改善;评价对象是省级和省辖市。 一、建立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基本现代化环保考核指标体系,指导江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立足于江苏发展的环境实际,着眼于解决江苏现阶段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特别是针对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十分突出等问题,理清环保思路、创新环保制度、破解环保难题。 (一)指导思想 我省建立基本现代化环保考核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江苏实际,按照“环保优先”方针,围绕从根本上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总体要求,体现当前环境保护的阶段特征,突出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建立一套导向明确、指标科学、分类指导、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各地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在制定指标体系过程中,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全面体现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和要求,推进生态建设,也要紧密结合江苏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突出重点,着眼于解决我省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 二是组织考核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统一规范的考核程序和科学有效的组织方式,体现政府执政意图和发展导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切身感受,把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满意度问卷调查方案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印制

中小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多样化和选择性 课程的满意度调查方案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8号)和《省教育厅省统计局关于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实施办法>的通知》(苏教评〔2013〕2号)要求,为做好“中小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的满意度”调查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调查目的 学校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满意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以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尺度,调查了解学校所提供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参照。 二、调查对象 县(市、区)内中小学校(含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其中小学为四年级以上学生。每个县(市、区)抽取的学生样本数不少于500人,学生数不足500人的县(市、区),按实际人数30%的比例抽取样本。样本遴选应兼顾学校性质、类型和城乡分布,且比例适当。 三、调查方式 以县(市、区)为单位实施网上调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遴选学校和学生样本,提供网络操作平台,协调各抽样学校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登录“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网上问卷调查。 请各地将调查的概况、抽样方法、样本数量、统计结果及分析等在监测报告中作简要说明。

中小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 满意度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 你好!受教育厅的委托,请你协助我们进行中小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你的回答对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非常重要,请务必客观答题,反映你的真实想法,我们承诺对你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配合! 第一部分:你的基本情况 1.性别() A、男 B、女 2.就读的学校()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中等职业学校 3.就读学校的性质 A、公办 B、民办 4.就读学校的位置() A、农村 B、城市 第二部分:满意度调查 1.你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丰富多样吗?() A、丰富 B、较丰富 C、一般 D、不太丰富 E、不丰富 2.你对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方面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3.你所在学校开发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或选修课程多吗? () A、4本以上 B、3-4本 C、2本 D、1本 E、没有 4.你按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多吗?() A、多 B、较多 C、一般 D、很少 E、没有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30项指标确定目标 值和江苏2010年的水平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确定目标值10万元以上,江苏2010年为52840元。 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确定目标值53%,江苏2010年为41.6%。 3.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确定目标值53%以上,江苏2010年为48.5%。 4.城市化水平:确定目标值68%以上,江苏2010年为60.6%。 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确定目标值90%以上,江苏2010年为63.45%。 6.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确定目标值2.8%以上,江苏2010年为2.1%。 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确定目标值45%以上,江苏2010年为33%。 8.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确定目标值15%以上,江苏2010年为8%。 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确定目标值12件以上,江苏2010年为2.5件。 10.人均预期寿命:确定目标值78岁以上,江苏2010年为75.32岁。 11.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定目标值5.5 1

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确定目标值2.3万元以上,江苏2010年分别为22944元和9118元。 12.居民住房水平:确定目标值为城市95%,农村80%以上,2010年江苏为城市80%,农村约40%。 13.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确定目标值1000个以上,2010年江苏为594个。 14.基本社会保障: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确定目标值为98%以上,2010年江苏为82.6%;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确定目标值为98%以上,2010年江苏为94.6%;失业保险覆盖率确定目标值98%以上,2010年江苏为97.5%;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确定目标值98%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确定目标值30张以上,2010年江苏为20张。 15.每千人拥有医生数:确定目标值2.3人以上,2010年江苏为1.64人。 16.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确定目标值26%以上,2010年江苏为18.2%;镇村公交开通率确定目标值为100%,2010年江苏为50%。 17.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确定目标值12.2年以上,2010年江苏为9.94年。 18.人力资源水平: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确定目标值为100人年以上,2010年江苏为66.5人年。 19.基尼系数:确定目标值0.4以下,江苏2010年为0.4左 2

江苏建筑公司排行.doc

一、综合实力(总承包类)50强企业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江苏江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正太集团有限公司 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中兴建设有限公司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江中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新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南通五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启东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顺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广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通州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锦宸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天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市第六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金陵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金土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华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 镇江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金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汉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中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中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三兴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盐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龙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中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泰兴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二、建筑装饰装修类10强企业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鑫装饰(集团)公司 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苏州柯利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金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合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苏明装饰有限公司 南通四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金轮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无锡王兴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三、建筑钢结构类10强企业 江苏蛟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

第三章 教育现代化

第三章教育现代化 【内容提要】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本章主要介绍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内容、国外教育现代化模式;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等内容。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及内容;掌握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其面临的问题;了解教育现代化模式,建立起献身教育的信念。 教学重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教育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节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和内容 现代化是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迁过程,它是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经济发展为推动力,以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民主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一个从传统的前工业社会向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社会变迁。 一、教育现代化的涵义 概念: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 (一)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 教育现代化不是一种教育形式,而是表示一定的教育水平,是指教育发展所达到的较高标准,是教育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相应民族心理相适应的具有现代社会先进特征的水平状态。 (二)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实现转化。 与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过程相适应,教育现代化则是教育的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建立超越型的教育机制。 (三)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整体现代化,是内容十分丰富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而不仅仅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某一方面的现代化,谈起教育现代化,人们往往就想到先进的办学条件和设备。诚然,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办学条件、设备的先进性,这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但是,如果把教育现代化与物质的现代化划等号,这就是一种简单、片面的认识。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整体的转换运动,它的目标和内容涉及到众多因素,不能只从某一方面去理解它的内涵及其特征,而要求从整体性上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教育内部来说,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办学设备条件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城乡教育一体化等。从纵向序列分析,又包括学前教育现代化、初等教育现代化、中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人教育现代化等。二是从教育外部来说,包括科学的教育决策和发展战略、健全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的教育环境、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平衡等。这里所指的教育外部实质上就是教育宏观系统。教育宏观系统现代化是不容忽视的,它在整体教育现代化中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既体现在教育内部,又体现在教育外部;既有教育微观系统,又有教育宏观系统;还体现在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的统一性上。

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教育局教育现代化创建迎查资料要求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8 更新时间:2011-7-5 17:03:59 一、10项迎查资料 1.完成一份全面反映盐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的自评报告、教育现代化建设常态数据表、申报表、分项自评表(督导室) 2.编印一册近三年盐都区委、区政府(含教育局)发出的涉及教育内容的文件集(办公室) 3.制作盐都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巡礼专题片(办公室、普教科、电教室)4.编印一册全区教师省级刊物以上作品文集、搜集教师个人专著、教材和作品集(教研室) 5.编印一册反映全区学生成长的文集(普教科、教研室) 6.制作一份全区教育名片(督导室、普教科、电教室) 7.制作10块反映全区教育现代化情况的展板(督导室、普教科、电教室)8.建好全区信息化教育网络和编印全区教育装备统计资料(电教室) 9.制作一份教育地图(反映盐都所有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全区建制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规财科) 10.建设一个荣誉室(办公室) 二、主要档案资料 对照创建教育现代化区16项指标,根据各科室职能进行分工。序号前标注“★”的为重点准备资料;序号前标注“▲”的为必备资料;序号前无标注的为正常管理资料。 指标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1.指标诠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其分子与分母必须同口径,均指本地户籍人口。非在籍适龄幼儿的入园率单独计算。如本区县幼儿入园年龄组与标准不一致,可根据实际年龄组统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2.责任科室:普教科 3.资料目录: ★A1B1.全区4—6岁年龄组人口登记表(以镇为单位统计,派出所微机输出,加盖公章)、全区4—6岁人口统计表; ★A1B2.4—6岁年龄组在园儿童登记表; A1B3.2009—2011年各幼儿园在园幼儿情况统计表、入园率统计表; A1B4.幼教规划、近三年幼教的年度计划、总结。 指标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1.指标诠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应按小学和初中分别计算。小学巩固率是指某届小学毕业生人数与该届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初中巩固率是指某届初中毕业生人数与该届初一学生数的百分比。两个百分比须分别达到99%以上。非在籍学生单独计算,借读、转学、休学和辍学学生单独考察。 2.责任科室:普教科、督导室

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分为五个部分:一、战略背景;二、总体思路;三、战略任务;四、实施路径;五、保障措施。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四个自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

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一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教育现代化是使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 ...

浅谈职业教育现代化 教务处印小娟 我们要实施现代化教育,那么什么是教育的现代化?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就是加强硬件建设,就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许多人对现代化的理解仅仅局限在现代化手段的使用上,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育过程的现代化考虑得则比较少。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想到了运用先进的电教设备──多媒体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却忽略了“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本没有发挥出来。手段是先进了,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有现代化的手段,更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所谓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实现教育现代化,观念现代化是关键。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观念。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只是教育的两大类别,不存在等级差异。加强职业基础性课程,要使文化课程教育、职业基础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学科课程的添加和拼接。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不断深入地了解自己,广泛地了解社会,正视现实,使职

业教育的毕业生既具有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又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文化知识,形成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2.职业教育的高移。具体体现在由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到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即不仅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求懂得相应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一方面,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等职业教育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此外,要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不能只靠舆论宣传凭空进行,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技术为基础,而这一物质基础便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使体能型的工作大量减少,智能型的工作大幅度增加,这就要求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的层次也要相应的高移。 3.职业教育终身化。数百年来,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年用于教育,后半年用于劳动,这样的观念早已与时代不符。如今“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才能终身就业”已成为现代劳动力市场的一条基本规律。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工作领域的迅速变化,就业的不稳定性,决定了一次性职业教育已无法满足一个终身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仍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种与成人教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日期:2016年10月19日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杨九诠【字体:大中小】 本文导读: 豪迈地奔向未来 CFP供图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豪迈地奔向未来CFP供图 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人力资源塔式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促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当我们在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时,我们是在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国版本”的全部而不是一部分,即“教育现代化2030”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总体性承诺,也是对中国教育的全面规划和战略实施。 整体而综合地看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现代化”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面向,而不是某一面或某个侧重面。 教育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突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教育第一”的核心理念,这与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高度一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与中国其他领域的“2030”规划综合为一个系统。一方面,需要将“教育2030”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其他各领域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该成为“教育2030”表达和行动的基本“语境”和“场域”。 总体看来,我国在论及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时,直接向教育现代化提要求或向教育现代化寻求支持的不多。间有言及,往往察焉不精、语焉不详,远未形成常态化的交流对话。从教育领域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制定,应立足于“教育优先”“教育第一”战略,主动发起与其他各领域持续有效的深度对话。

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主要抓住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它要求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装备设施来改造传统农业,并以具有现代素质的人员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来经营和管理农业;二是农业市场化的过程,包括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商品化;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引起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又会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不懈,不断提高和完善,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动态性地掌握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这就有必要设置一套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立相适应的方法。 (1)易操作性。首先,指标应简单明了,有信息基础。即最好选用现有统计资料中相对成熟和公认的指标,保证指标含义清晰,涉及统计范围明确,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要方便。其次,指标要精练,以避免因陷于过多细节而不能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从而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2)重点性。重点体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突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生产手段、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社会化服务状况、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市场化、商品化的发展水平。 (3)数量性。评价指标必须尽量量化,这些指标数据也要具备可获得性,对那些应该考虑但又难于获得客观数据的指标要尽量少设或不设,通过标准化处理使指标数量具有可叠加性。 (4)可比性。现代化是世界性的,是在国际或地区间的比较中得出的。因此,纵向可比性好,但横向可比性差的指标就不宜选。如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或其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虽然现代化程度越高,该指标值越小,但是该指标强烈地受到行政区域划分的影响,在地区间的可比性就不甚理想。事实上,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并不在于比重的高低,而在于产出水平,在于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5)实效性。1949年以来,我国老百姓曾经尝过浮夸风带来的恶果,如今,有些地方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又让当地百姓经历了新痛,因此,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应从现实的生产效果中考察。这在市场经济体系并不完善的国家显得十分重要。以机械化水平为例,单位耕地面积拥有的农业机械或动力数量,只反映了机械装备的水平,由于市场机制和政策方面的影响,实际运用效果可能并不理想。机械化水平只能以机械作业量占农业总作业量的比重来衡量。 (6)综合性。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包括社会、经济、生态成分在内的系统工程。因此,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在指标数量上不能太少,在指标涵盖内容上不能太小,在指标内容上不能太窄。综合性原则要求从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面确定主要指标,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内容和发展水平。 (7)导向性。指标的设置不仅要考虑适于对过去农业现代化发展检验的需要,对未来有重要影响的一些方面也要有所考虑,从而有利于引导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8)兼顾性。由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系统,还包括为农业提供支撑的“环境”系统,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由不同划分标准和参照系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现代化指标体系要反映以农业为基础、适当兼顾农村主要方面的内容,但要避免指标设置上农业方面太细太专而农村方面过宽过广的情况出现,因此指标设置要有所约束,体现农业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