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原创教育部信息化行业标准

最新原创教育部信息化行业标准

教育部信息化行业标准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力争打造首个教育e城市

XX市XX局,XX局鲍寅初局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XX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情况,他说,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XX始终以信息化为纽带,并坚持以应用为指导,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2004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确定我市为创建教育部《标准》应用示范区。从那时起,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试点,分步实施,全面推广。今年年初,创建工作高标准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验收。XX市推进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创建教育部《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2、加强创建工作的规划与领导

信息化是当今现代化建设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007年底随着5市、7区先后通过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XX率先实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正在向201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大目标迈进。XX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高度重视。1998年,我市召开首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信息化被列为市政府重点实施的五个教育行动计划之一;2000年,我市正式成为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2002―2003年,教育信息化连续两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2005年,XX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建

设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创建教育部《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工作任务。

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市XX局,XX局又召开教育部《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出台《关于加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2006、2007连续两年,创建《标准》应用示范区被纳入各市、区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及XX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验收。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创建工作格局的形成,从组织和政策的层面上保证了“示范区”建设在全市所有独立建制学校得到贯彻落实,解决了“示范区”建设中最关键的问题。

3、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XX市建设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是指在全市行政区域内,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符合《标准》的区域管理信息系统,为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并建立一条快捷的教育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可靠、优质、高效的服务,全面推进XX区域教育信息化进程。在构管理方式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具体来说,明确了以下任务和目标:

(1)通过建设《标准》应用示范区,逐步完成教育系统教育管理信息工作的标准化。

(2)通过建设区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教育基础数据库系统,使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市农村以上建制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应用率达到100%,初步实现学生、教师、教学、科研、体卫、设备、房产、办公等业务管理信息集中化、标准化、电子化。

(3)通过《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加强全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的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地级市、县级市、区和学校之间教育管理信息的双向交流,拓宽教育管理信息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服务面,尽快实现全市范围内的教育统计及管理信息等教育数据资源的网上收集与发布、采集与抽样、交流与共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