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安大学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长安大学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长安大学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长安大学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单选题

1.欲使冷变形金属的硬度降低、塑性提高,应进行(B,再结晶退火)。

2.实测的晶体滑移需要的临界分切应力值比理论计算的小,这说明晶体滑移机制是(B,位错在滑移面上运动)。3.疲劳强度是表示材料抵抗(B,交变应力破坏的能力。

4.为满足钢材切削加工要求,一般要将其硬度围处理到(A,200HBS(HB200))左右。

5.冷变形是在(C、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

6.用金属板冲压杯状零件,出现明显的‘制耳’现象,这说明金属板中存在着(A,形变织构)。

7.为了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通常将热轧圆钢中的流线(纤维组织)通过(C,锻造使其分布合理)。

1.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的(A,间隙)固溶体。

2.渗碳体是(B,间隙化合物)。

3.珠光体是(C,机械混合物)。

4.低温(变态)莱氏体是由(C,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的。

5.Fe-Fe3C相图中,ES线是(C,碳在奥氏体中的固溶线)。

6.Fe-Fe3C相图中,GS线是平衡结晶时(C,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开始线。

7.平衡结晶时,在Fe-Fe3C相图中PSK线上发生的反应是(A,As-→P)。

8.平衡结晶时,在Fe-Fe3C相图ECF线上发生的反应是(B,LC→AE`+Fe3C)。

9.碳钢与白口铸铁的化学成分分界点是(C,2.11)%C。

10.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的T12钢的平衡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其中的二次渗碳体呈(A,白色网状。11.共析钢冷至共析温度,共析转变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此时存在的相为(A,铁素体+渗碳体+奥氏体)。12.在室温平衡组织中,45钢中的(A,珠光体的相对量)比25钢多。

13.在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强度最高的是(D,珠光体)。

14.在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硬度最高的是(B,渗碳体)。

15.在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塑性最高的是(A,奥氏体)。

16.普通钢、优质钢及高级优质钢在化学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含(B,硫、磷)量不同。

17.T8A钢属于(C,高级优质钢)。

18.65钢适宜制造(B,弹性)零件。

19.20钢适宜制造(A,渗碳零件)。

20.T8钢适宜制造(C,工具、模具)。

1.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几单元是(B,晶胞)。

2.具有体心立晶格的金属有(C,α-Fe)。

3具有面心立晶格的金属有(B,γ-Fe)。

4.在工业生产条件下,金属结晶时冷速愈快,N/G值(A,愈大),晶粒愈细。

5.与粗晶粒金属相比,细晶粒金属的(A,强度、韧性均好)。

6.经塑性变形后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这主要是由于(A,位错密度提高)造成的。

1.铜和镍两个元素可以形成(C,无限溶解度的置换)固溶体。

2.金属化合物与一般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具有(D,金属特性)。

3.固溶体的机械性能特点是(C,高塑性)。

4.合金铁素体比铁素体的强度高,这是由于(D,固溶强化)造成的。

5.消除晶偏析的工艺法是(C,扩散退火)。

6.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同时生成两个成分固定的固相过程,称为(B,共析反应)

7.单相固溶体适合(B,锻压)加工。

8.碳溶入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其晶格形式是(C,面心立晶格)。

9.金属化合物的机械性能特点是(D,硬而脆)。

10.碳溶入α-Fe形成的晶格,应该是(B,体心立晶格)。

1.所列钢中的合金元素,只溶入固溶体、不形成碳化物的合金元素是(A,镍)。

2.在钢中能够形成碳化物的合金元素是(B,铬)。

3.可用作弹簧的钢是(C,60Si2Mn)。

4.经过热成形制成的弹簧,其使用状态的组织是(C,回火屈氏体)。

5.GCr15钢中的铬平均含量是(B,1.5)%。

6.制造板牙常选用(D,9SiCr)钢。

7.1Cr17钢,按空冷后的组织分,应该属于(B,铁素体)类型的钢。

8.18-8型铬镍不锈钢,按空冷后的组织分,应该属于(A,奥氏体)类型的钢。

9.ZGMn13的耐磨零件,水韧处理后的组织是(A,奥氏体)。

10.适宜制造机床床身的材料是(B,灰口铸铁。

11.用40Cr钢制造的连杆,为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应进行(C,调质)。

12.高速钢刀具使用状态的组织是(C,回M+碳化物+少A'。

13.白口铸铁与灰口铸铁在组织上的主要区别是(D,无墨)。

14.为了获得最佳机械性能,铸铁组织中的墨应呈(D,球状)。

A,粗片状B,细片状C,团絮状

15.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最广泛、成本最低的铸铁是(B,灰口铸铁)。

16.铸铁中的大部分碳以片状墨存在,这种铸铁称为(C,普通灰口铸铁)。

17.铁素体+墨的铸铁,它的结晶过程是按照(B,铁-墨)相图进行。

简述

1.谓晶体缺陷?在工业金属中有哪些晶体缺陷?

晶体中原子排列不完整、不规则的微小区域称为晶体缺陷。工业金属中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2.简要说明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及结晶过程。

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过冷,即实际结晶温度必须低于理论结晶温度。金属结晶过程是由形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并且这两个过程是同时并进的。

3.指出在铸造生产中细化金属铸件晶粒的途径。

用加大冷却速度,变质处理和振动搅拌等法,获得细晶小晶粒的铸件。

4.一般情况,铸钢锭中有几个晶区?各晶区中的晶粒有特征?

典型的铸锭组织有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粗晶区三个晶区。表层细晶区的晶粒呈细小等轴状,柱状晶区的晶粒为平行排列的长条状,中心粗晶区的晶粒呈粗大的等轴状。

5.固态合金中的相有几类?举例说明。

固态合金中的相有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如铁碳合金中的铁素体为固溶体,渗碳体为金属化合物。

6.形成间隙固溶体的组元通常应具有哪些条件?举例说明。

形成间隙固溶体的两组元原子直径差要大,即d质/d剂<0.59,所以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为原子直径小的碳、氮、硼;溶剂元素为过渡族金属元素。如铁碳两元素可形成间隙固溶体。

7.置换固溶体的溶解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置换固溶体的溶解度与组元的晶体结构、原子直径差和负电性等因素有关。

8.简要说明金属化合物在晶体结构和机械性能面的特点。

金属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是与任一组元的均不相同,其性能特点是硬度高,塑性、韧性差。

9.指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在晶体结构和机械性能面的区别。

固溶体仍保持溶剂的晶格类型。而金属化合物为新的晶格,它与任一组元均不相同。固溶体一般是塑性、韧性好,强度、硬度低;金属化合物是硬度高,塑性、韧性差。

10.简要说明共晶反应发生的条件。

共晶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合金液体的化学成分一定,结晶温度一定。

11.比较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由一定成分的相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不同的相。不同点:共晶反应前的相为液相,过冷度小,组织较粗;共析反应前的相为固相,过冷度大,组织较细。

12.简要说明合金相图与合金铸造性能之间的关系。

合金相图中合金的熔点越高、结晶温度围越大,合金的流动性越差,易形成分散缩,偏析重,合金的铸造性能差;反之熔点越低、结晶围越小,合金铸造性能越好。

13.比较具有体心立晶格金属与具有面心立晶格金属的塑性。

体心立晶格与面心立晶格的滑移系数目相同(6×2=12,4×3=12,),但面心立晶格的滑移向要多,故塑性要好。14.简述金属经过冷变形后组织和结构的变化。

金属经过冷塑性变形后,其组织结构变化是金属的晶粒发生变形,晶粒破碎亚晶粒细化,位错密度增加;变形程度重时会出现织构现象。

15.指出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各阶段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回复,晶体缺陷减少,应力降低。再结晶,畸变的晶粒变成无畸变的等轴晶粒,亚晶粒数目减少、尺寸增大,位错密度下降;加工硬化消除。晶粒合并长大,机械性能下降。

16.金属再结晶后的晶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金属再结晶后的晶粒度与再结晶温度及预先变形程度有关。

17.简要说明加工硬化在工程中的应用。

加工硬化在工程中的应用:①强化金属;②提高零件的使用安全性;③使某些压力加工工序能顺利进行。

18.简要说明铸钢锭经热加工(轧制、锻造)后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变化。

铸钢锭经热加工后组织:晶粒可细化,成分可均匀,缩松、微裂纹、气等可焊合,使组织致密,并形成纤维组织;其机械性能明显提高,并具有向性。

19.从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形成条件及组织形态上分析共析渗碳体与共晶渗碳体的异同点。

共晶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是相同的。共晶渗碳体是由共晶成分的液体经共晶转变形成的,为莱氏体的基体。共析渗碳体是由共析成分的奥氏体经共析转变形成的,以片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

从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形成条件及组织形态上分析一次渗碳体与二渗碳体的异同点。

20.一次渗碳体与二次渗碳体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是相同的。一次渗碳体是从液体合金中结晶出来的,呈宽条状。二次渗碳体是由奥氏体中析出的,在钢中呈断续网状或网状在白口铁中与共晶渗碳体连为一体。

21.简述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

当钢加热至Ac1 以上时,通过奥氏体的形核长大、未溶渗碳体的溶解及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四步完成奥氏体化.即F(0.0218%C,体心立晶格)+Fe3C(6.69%C,复杂正交晶格)→A(0.77%C,面心立晶格).

22.简述钢的含碳量和原始组织对钢的奥氏体化的影响。

钢的含碳量增加,原始组织中的珠光体变细,都会使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界面增多,加速奥氏化。球状珠光体的奥氏体化速度低于片状珠光体。

23.绘图说明共析钢的CCT曲线与共析钢的TTT曲线的差异。

CCT曲线在TTT曲线的右下,并且无贝氏体转变区。(图B-7)

24.从图示TTT曲线判断该钢可能属于哪几类碳钢,并写出各自按V1和V2冷速冷至室温所得到的组织及热处理工艺名称。图A-6①可是亚共析钢或是过共析钢;②按V1冷速冷至室温,亚共析钢为F+P,称完全退火;过共析钢为P+Fe3CⅡ,称完全退火;②按V2冷速冷至室温,亚共析钢为F+M ,称亚温或欠热淬火;过共析钢为Fe3CⅡ+M,称为淬火或不完全淬火。

25.选择下列零件的退火法:(1)用弹簧钢丝(强化的)经冷卷成弹簧后;(2)消除60钢锻件的过热组织。

(1)去应力退火;(2)扩散退火

26.选择下列零件的退火法:(1)低碳钢钢丝多次冷拉之间;(2)T10钢车床顶尖锻造以后。

(1)再结晶退火;(2)球化退火

27.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亚共析钢采用完全(奥氏体化)淬火,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

亚共析钢完全淬火为M,硬度高;不完全淬火为F+M,F使钢的硬度不均匀且低。过共析钢完全淬火为粗大M+较多A’,不完全淬火为细小M+少量A’+Fe3C粒。完全淬火由于Fe3C消失、A’增多、M粗大,不仅降低钢的硬度,而且增大变形、开裂的倾向。

28.为减少钢件的淬火变形、防止开裂,从淬火法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1)淬火加热前进行预热,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2)可采用双液淬火、分级淬火及等温淬火,并且注意淬火操作式。

28.45钢(Ac1=730℃,Ac3=780℃)分别加热至760℃,830℃,1040℃时的组织以及在水中冷却后的组织。

45钢加热至760℃、830℃、1040℃时的组织依次为奥氏体+铁素体、奥氏体、粗大的奥氏体;分别在水中冷却后的组织依次为马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粗大马氏体。

31.判断T10钢(Ac1=730℃,Accm=800℃)分别加热至760℃,830℃时的组织和经水冷后的组织。

T10钢加热至760℃、830℃时的组织及在水中冷却后的组织:奥氏体+二次渗碳体、奥氏体;马氏体+二次渗碳体+少量残余奥氏体、马氏体+较多残余奥氏体。

30.某45钢(钢料是合格的)零件,淬火后出现硬度不足,试分析产生原因。

其原因可能是:(1)淬火加热温度或保温时间不足,炉温不均匀,零件表面脱碳。(2)冷却速度不足,如淬火介质冷却能力不够大或操作不当等。

32.20钢制造的活塞销,经渗碳淬火后应该采用什么温度回火?经回火后活塞销表层是什么组织和性能(硬度)?低温回火150-200℃。表层为回火马氏体+粒状渗碳体+少量残余奥氏体,HRC60左右。

33.45(Ac1=730℃,Ac3=780℃)钢制造的连杆,要求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试确定淬火、回火加热温度

及淬火、回火后的组织。

淬火温度为820-840℃,淬火后组织为马氏体。回火温度为550-60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34.T10(Ac1=730℃,Accm=800℃)钢制造的手锯条,要求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试确定淬火、回火加热温度及淬火、回火后的组织。

淬火温度为760-780℃,淬火后组织为马氏体+粒状渗碳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回火温度为180-20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粒状渗碳体+少量残余奥氏体。

35.简要说明45钢零件淬火后分别经过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及高温回火的组织与机械性能特点。

45钢淬火后经低温回火组织为回M,硬度约为HRC55,耐磨性高、韧性较低;经中温回火组织为回T,硬度约为HRC40,具有高的σe、σs及较好的韧性;经高温回火组织为回S,硬度约为HRC25,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36.从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及机械性能(HB、σs、Ak)面比较索氏体与回火索氏体。索氏体是由过冷奥氏体在600-650℃分解得到的,其中的渗碳体呈细片状;回火索氏体是由马氏体经高温回火得到的,其中的渗碳体呈细粒状。两者的硬度相近,为低硬度,但回火索氏体的σs、Ak值高于索氏体。37.简述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组织(M+A’)通过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转变,碳化物的聚集长大和α相的回复、再结晶,并逐渐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组织。

38.从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及机械性能(HB、σs、Ak)面比较屈氏体与回火屈氏体。屈氏体是由过冷奥氏体在600-550℃分解得到的,呈极细片状;回火屈氏体是由马氏体经中温回火得到的,呈极细粒状;两者的硬度相近,均为中等硬度,但回火屈氏体的屈服强度及韧性均高于屈氏体。

39.试分析比较在正常淬火条件下20、45、40Cr、T8、65等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高低。

淬透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40Cr、T8、65、45、20。因为铬提高淬透性;在亚共析碳钢中,随含碳量的提高,淬透性提高。淬硬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T8、65、45、40Cr、20。因为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钢中的含碳量。

40.试分析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

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有:(1)钢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钢中的合金元素种类及其含量,其次是钢中的含碳量。(2)加热条件奥氏体化的温度及保温时间。即凡使C曲线右移,降低临界淬火速度的因素均提高钢的淬透性。41.45钢零件在高频淬火以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备热处理?常用预备热处理有哪几种?

45钢件高频表面淬火前预备热处理的作用是:提高钢件心部的强韧性,并为表面淬火做组织准备。常用的预备热处理有:正火和调质。

42.以渗碳为例,简要说明化学热处理的三个基本过程。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有:分解、吸收(吸附)和扩散。以渗碳为例,分解:渗碳介质受热分解出活性碳原子;吸收:活性碳原子被钢件表面吸收,进入铁的晶格,形成固溶体或碳化物;扩散:表层碳原子向工件部扩散,形成一定厚度的渗碳层。

43.在易切削钢中,常加入硫,试说明其作用。

在易切钢中,硫与锰形成硫化锰,它能中断基体的连续性,使切屑短小(断屑),减小刀具磨损,从而有利于降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44.简述强化金属材料的途径。

45.试述CrWMn低变形钢制精密量具(块规)所需要的热处理工艺。

CrWMn钢制造精密量具需要的热处理有:(1)毛坯(预备)热处理为球化退火;如有网状二次碳化物存在时为正火+球化退火。(2)量具热处理为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人工时效。

46.用Cr12MoV钢制冷作模具时,应如进行热处理?

Cr12MoV钢冷作模具的热处理有:一次硬化法,即较低温度加热淬火、较低温度回火;二次硬化法,即较高温度加热淬火、较高温度回火。

47.为什么W18Cr4V钢锻造后经空冷能够获得马氏体组织?

W18Cr4V钢中有大量的合金元素,它们均能提高钢的淬透性,使C曲线大大右移,因此在空冷时也可得到马氏体。

48.说明普通灰口铸铁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特点。

普通灰口铸铁的使用性能特点是:抗拉强度低,塑性、韧性差,具有良好的减磨性、消震性和低的缺口敏感性;其工艺性能特点是好铸、好切、难焊、不可锻。

49.指出普通灰口铸铁与球墨铸铁在墨形态、机械性能和应用面的主要区别。

普通灰口铸铁,墨呈片状,强度低,为脆性材料,常用于箱体、床身等要求具有减磨性、减震性的机器零件。球墨铸铁,墨呈球状,强度高、塑性韧性较好,可代替铸钢件

名词解释

1.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2.抗拉强度材料抵抗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

3.屈服强度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或材料在屈服(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4.塑性断裂前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5.疲劳(疲劳断裂)工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其工作应力往往低于屈服强度,所产生的脆性断裂现象。

6.硬度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

1.晶胞晶胞是能代表晶格中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几单元。

2.晶格晶格是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子。

3.致密度晶胞中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4.多晶体多晶体是由多晶格位彼此不同的小晶体(晶粒)组成的晶体。

5.晶体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晶面或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从而造成晶体不同向上的性能不同的现象。

1.同素异构转变固态金属的晶格结构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2.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3.相在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体结构,且有界面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4.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所形成的固相。

5.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

6.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代替溶剂晶格结点上的某些原子所形成的固溶体。

7.间隙相D非/D金小于0.59,具有简单晶格的金属化合物。

8.晶偏析(枝晶偏析)固溶体合金冷速较快时,形成在一个晶粒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9.相图(平衡图)相图是表示不同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各相之间平衡存在的关系图解。

10.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从而使材料的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11.细晶强化金属的晶粒愈细小,其强度、硬度愈高,这种现象称为细晶强化。

1.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中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的滑动。

2.滑移系晶体中的一个滑移面及其上的一个滑移向构成一个滑移系。

3.加工硬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

4.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通过形核长大,使畸变晶粒变成无畸变等轴晶粒的过程

5.形变织构金属经大量塑性变形后,由于晶体转动造成各个晶粒中的某些位向大致趋向一致的现象。

6.热加工纤维组织金属中的夹杂物及枝晶偏析经塑性变形后沿变形向分布,呈纤维状,这种组织称纤维组织7.热(压力)加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压力加工。

8.冷(压力)加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加工。

1.铁素体碳溶于α铁中形成的间隙固容体

2.渗碳体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

3.奥氏体碳溶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

4.珠光体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片层状机械混合物。

5.高温莱氏体由奥氏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6.热脆性钢中FeS与Fe 形成的低熔点共晶体(在A晶界上)在锻压时熔化而导致钢材沿晶界开裂的现象。7.冷脆性磷溶入铁素体中,产生固溶强化的同时急剧降低钢室温下的韧性和塑性的现象.

9.碳钢含碳量小于2.11%,并且含少量硅,锰,磷,硫等杂质元素的铁碳合金.

1.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在具体加热条件下(温度、时间)奥氏体的晶粒大小。

2.过冷奥氏体当奥氏体冷至临界点以下,尚未开始转变的不稳定的奥氏体。

3.残余奥氏体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冷至室温或Mf点,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4.索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在A1 ~ 650℃之间形成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细片状机械混合物。

5.屈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在650~600℃之间形成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极细片状机械混合物。

6.马氏体由过冷奥氏体在Ms~Mf间形成的,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7.退火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后,缓慢冷至室温,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正火将钢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保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9.淬火将钢加热至Ac3或Ac1以上,保温后以>Vk的速度快冷,使过冷A转变成M的热处理工艺。

10.回火将淬火钢加热至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一般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1.回火马氏体淬火马氏体经低温回火形成的,由已分解的马氏体与分布其上的细小片状ε碳化物组成的混合物。12.回火屈氏体由马氏体经中温回火得到的铁素体与极细粒状碳化物组成的两相混合物。

13.回火索氏体由马氏体经高温回火得到的铁素体与细粒状碳化物组成的两相混合物。

14.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工艺的总称。

15.冷处理淬火钢冷至室温后继续冷却至-70~-80℃或更低的温度,使更多的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16.时效硬化经固溶处理(淬火)的合金在室温停留或低温加热时,随时间延长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17.钢的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或称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18.钢的淬硬性钢在淬火后(马氏体组织)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19.临界(淬火)冷却速度临界淬火速度(临界冷却速度)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20.表面淬火仅将钢件表层快速加热至奥氏体化,然后迅速冷却,不改变心部组织的淬火法。

21.渗碳向低碳钢表面渗入碳原子,增加其表层含碳量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1.合金钢为了改善钢的某些性能,在炼钢时,有意加入合金元素所炼制的钢叫合金钢。

2.第二类回火脆性对含有锰、铬、镍等元素的合金调质钢,淬火后在450~650℃回火,保温后缓冷时钢的韧性下降的现象.

3.回火稳定性(回火抗力)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或称抗回火软化的能力。

4.二次硬化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高合金钢,淬火后较高温度回火,由于析出弥散的特殊碳化物使其硬度升高的现象。

5.固溶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工艺。

1.铸铁的孕育处理浇注前往铁水中加入孕育剂,促进墨化,细化墨,以提高铸铁的机械性能。

2.可锻铸铁白口铸铁通过墨化(可锻化)退火,使渗碳体分解成团絮状墨,而获得的铸铁

判断题

1.溶入奥氏体中的所有合金元素,都能降低钢的淬火临界冷却速度。()∨

2.对调质钢来说,淬透性是主要的热处理工艺性能。()×

3.GCr15钢可用于制造精密的零件、量具和冷作模具。()×

4.9SiCr钢适宜制造要求热处理变形小、形状复杂的低速薄刃刀具,如板牙、铰刀。()∨

5.耐磨钢ZGMn13经水韧处理后,其金相组织是马氏体,因此硬度高、耐磨。()×

6.保持量具的高精度,除正确选用材料外,还必须进行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和人工时效处理。()∨7.20CrMnTi为合金渗碳钢,42CrMo为合金调质钢,55Si2Mn 为合金弹簧钢。()∨

8.同一牌号的普通灰口铸铁铸件,薄壁和厚壁处的抗拉强度值是相等的。()×

9.可锻铸铁由于具有较好的塑性,故可以进行锻造。()×

10.普通灰口铸铁中的碳、硅含量愈高,则强度愈低,铸造性能愈差。()×

1.金属晶体的滑移是在正应力作用下产生的。()∨

2.经塑性变形后,金属的晶粒变细,故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

3.冷变形金属在再结晶过程中会改变其晶体结构。()×

4.按照在塑性变形中是否产生组织转变来区分冷加工与热加工。()×

5.铸件、锻件、冲压件都可以通过再结晶退火,来消除加工硬化,降低硬度。()×

6.退火状态的45、T8、T12A钢的机械性能相比较,45钢塑性最高,T12钢强度最高,T8钢硬度最高。(×)1.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均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两个基本相组成。()∨

2.珠光体是铁碳合金中的一个常见相。()×

3.在平衡态下,各种碳钢及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组成物不同,故其相组成物也不同。()×

4.25钢、45钢、65钢的室温平衡态的组织组成物及相组成物均相同。()×

5.铁碳合金在共析转变过程中,奥氏体、铁素体及渗碳体三相的化学成分和相对量保持恒定不变。()×6.铁碳合金在共晶转变过程中,奥氏体和渗碳体两相的化学成分及相对量都保持不变。()×

7.在室温平衡状态下,20、45、t8及t12钢,其含碳量依次增加,故其硬、强依次升高,而塑、韧依次降低。(∨8.铸铁可铸造成形;钢可锻压成形,但不可铸造成形。()×

9.对同类合金来说,其共析体比共晶体组织要细,所以莱氏体比珠光体细。()×

1.AC1表示奥氏体向珠光体平衡转变的临界点。()×

2.正常热处理条件下,过共析钢随含碳量增加,其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也增加。()×

3.临界淬火冷却速度(Vk或Vc)越大,钢的淬透性越高。()×

4.退火与正火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大于退火。()∨

5.球化退火可使过共析钢中重连续网状二次渗碳体及片状共析渗碳体得以球状化。()∨

6.为了保证淬硬,碳钢和合金钢都应该在水中淬火。()∨

7.马氏体的含碳量越高,其正度a/c也越大。()∨

8.亚共析钢、过共析钢,正常淬火后所得马氏体的含碳量均等于钢的含碳量。()×

9.回火索氏体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因此它比回火屈氏体的强度、韧性均高。()×

10.40钢比40Cr钢的淬透性、淬硬性和回火稳定性均低。()×

11.用同一钢料制造的截面不同的两个零件,在同条件下进行淬火,小件比大件的淬硬层深,故钢的淬透性好。(×)12.碳钢的淬透性低,因此常在水中淬火,以提高其淬透性。()×

13.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深。()×

14.钢的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表面的化学成分,又能改善心部的组织和性能。()×

15.渗碳工艺多用于低碳结构钢。()×

16.930℃下,碳原子容易渗入钢的表面,是因为在该温度下,钢具有体心立晶格、溶碳量大。()×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等,是由于金属键造成的。()∨

2.与面心立晶格的{111}晶面相比,体心立晶格的{110}晶面上的原子排列比较紧密。()∨3.纯铁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必然伴随着体积和尺寸的变化。()∨

4.只要是晶体(单晶体或多晶体),其性能必然呈现各向异性。()∨

5.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金属晶体缺陷总是使金属强度降低。()×

6.工业上常用的金属,其中原子排列是完整的、规则的,晶格位向也是完全一致的。()×

7.面心立晶格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是{110},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是<111>。()∨

8.位错是晶体中常见的缺陷,在常见的工业金属中位错密度愈小,其强度愈高。()×

9.在金属结晶过程中,晶体成长常以树枝状式进行的,但结晶以后一般情况下看不到树枝状晶体。()×10.对于金属来说,冷却曲线上的水平台就是该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

11.金属的晶粒愈细小,则其强度、硬度愈高,塑性、韧性愈低。()×

12.工业金属大多为单晶体。()×

1.只要组成合金的两组元的原子直径差达到一定值,便可形成无限固溶体。()×

2.金属化合物都遵守原子价规律,其成分固定并可用化学式表示。()×

3.间隙固溶体的机械性能和间隙化合物的机械性能是相似的。()×

4.由固溶体(基体)和金属化合物(第二相)构成的合金,适量的金属化合物在合金中起强化相作用。(∨)5.金属化合物以细小粒或片状均匀分布在固溶体中会使强度提高,化合物愈细小、分布愈均匀其强度愈高,这种现象称细晶强化。()∨

6.与固溶体相比,金属化合物具有高硬度、低塑性。()∨

7.形成固溶体合金的结晶过程是在一定温度围进行的,结晶温度围愈大,铸造性能愈好。()×

8.同一种固相,它的初生相和次生相在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上是不同的。(×

填空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晶格)、(面心立晶格)和(密排六晶格)。;;

2.晶体缺陷,按几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类型。;;

3.晶界和亚晶界属于(面)缺陷,位错属于(线)缺陷。;

4.纯铁从液态冷却至室温的结晶过程中,在1394℃其晶体结构将由(体心立晶格)向(面心立晶格)转变,这种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5.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过冷)。;

6.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过冷),其结晶过程要进行(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

1.在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结构且与其他部分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叫做相。;

2.按合金的相结构分,铁碳合金中的铁素体属于(固溶体),渗碳体属于(金属化合物)。;

3.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分布不同,可将固溶体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

4.碳原子溶入γ-Fe形成(间隙固溶体)固溶体,是(面心立)晶格。;

5.合金中的金属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金属)特性,其晶体结构(与任一组元都不相同),机械性能特点是(硬、脆的)。;;

6.常见的金属化合物有(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和(间隙化合物和间隙相)三种类型。;;

7.合金相图是在(平衡)条件表示合金的(化学成分、温度和相(组织))之间关系的图形。;

8.液态合金发生共晶反应,其条件是温度(一定)、化学成分(一定),获得的组织是由(两个成分固定的)相组成的。;;

9.晶偏析又称为(枝晶偏析),其形成条件是(快速冷却),消除法是(扩散退火)。;;

1.Fe-Fe3C相图中,五个相是(δ固溶体)、(高温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

2.在平衡状态下,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高温莱氏体、低温莱氏体及珠光体的含碳量依次为(6.69%)、(6.69%)、(4.3%)、(4.3%)、(0.77%)。;;;;

3.从Fe-Fe3C相图可知,工业纯铁、碳钢及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依次在(≤0.0218%)、(>0.0218%至≤2.11%)及(>2.11%至<6.69%)围。;;

4.从Fe-Fe3C相图中看出,纯铁结晶冷至G点,发生(同素异构)转变,由(γ-Fe)转变为(α-Fe)。;;5.共析钢结晶时,从液态冷至室温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匀晶)反应(转变),其反应式是(L→A);然后发生(共析)反应(转变),其反应式是(在727℃下As→P);其室温组织为(片状珠光体)。

6.共晶白口铸铁从液体冷至室温的平衡结晶过程中,依次发生(共晶)、(二次结晶或次生相析出)及(共析)反应(转变),其室温的相组成为(铁素体+渗碳体),室温组织为(低温(变态)莱氏体)。;;;;

7.Fe-Fe3C相图中,三个恒温反应的反应式为(1495℃,δH+LB=AJ`)、(1148℃,L`C``=(AE`+Fe3C))及(727℃,A`S``=F+Fe3C)。;;

8.亚共析钢、共析钢及过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依次为(F+P)、(P)及(P+二次Fe3C),其三者的相组成物依次为(F+Fe3C)、(F+Fe3C)及(F+Fe3C)。

9.相图的各组织或相中,硬度最高的是(渗碳体),强度最高的是(珠光体),塑性最好的是(奥氏体)。;;10.在平衡状态下,45、T8及T12钢中,塑性最好的是(45)钢,硬度最高的是(T12)钢,强度最高的是(T8);制造锉刀常用(T12)钢,制造调质零件常用(45)钢。;;;;

11.按含碳量分,20、30、50Mn、T7、T9钢分别属于(低)碳钢、(中)碳钢、(中)碳钢、(高)碳钢、(高)碳钢。低;中;中;高;高

12.碳钢中常存的杂质元素有(硅)、(锰)、(磷)及(硫)其中(硫和磷)为有害杂质元素。

1.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有(加热条件),(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

2.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组成的;热处理基本不改变钢件的(尺寸、形状),只能改变钢件的(组织)和(性能)。;;;;;

3.完全退火适用于(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钢,其加热温度为(Ac3+30~50 ℃),冷却速度(缓慢),得到(铁素体+珠光体)组织。;;;

4.球化退火又称为(不完全)退火,其加热温度在(Ac1)+20-30℃,保温后(等温或缓冷)冷却,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这种退火常用于高碳工具钢等。

5.珠光体有(片)状和(球)状,(球)状珠光体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6.淬火钢件回火,其温度围是:低温回火为(低于250)℃,中温回火为(350-500)℃,高温回火为(高于500)℃;其中以(低)温回火后组织的硬度最高。;;

7.中碳钢淬火后,再经低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经中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经高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淬火高温回火后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8.常规加热条件下,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其C曲线向(右)移;过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其C曲线向(左)移。碳钢中以(共析)钢的C曲线最靠右,故其淬透性(最高)。;

1.常见的金属的塑性变形式有(滑移)和(孪生)两种类型。

2.滑移是在(分切)应力作用下,晶体中一部分沿着(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与晶体的另一部分产生滑动。

长安大学工程材料简述题

简述 晶体结构 1.何谓晶体缺陷?在工业金属中有哪些晶体缺陷? 晶体中原子排列不完整、不规则的微小区域称为晶体缺陷。工业金属中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合金 2.简要说明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及结晶过程。 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过冷,即实际结晶温度必须低于理论结晶温度。金属结晶过程是由形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并且这两个过程是同时并进的。 3.指出在铸造生产中细化金属铸件晶粒的途径。 用加大冷却速度,变质处理和振动搅拌等方法,获得细晶小晶粒的铸件。 4.一般情况,铸钢锭中有几个晶区?各晶区中的晶粒有何特征? 典型的铸锭组织有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粗晶区三个晶区。表层细晶区的晶粒呈细小等轴状,柱状晶区的晶粒为平行排列的长条状,中心粗晶区的晶粒呈粗大的等轴状。 5.固态合金中的相有几类?举例说明。 固态合金中的相有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如铁碳合金中的铁素体为固溶体,渗碳体为金属化合物。 6.形成间隙固溶体的组元通常应具有哪些条件?举例说明。 形成间隙固溶体的两组元原子直径差要大,即d质/d剂<0.59,所以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为原子直径小的碳、氮、硼;溶剂元素为过渡族金属元素。如铁碳两元素可形成间隙固溶体。7.置换固溶体的溶解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置换固溶体的溶解度与组元的晶体结构、原子直径差和负电性等因素有关。 8.简要说明金属化合物在晶体结构和机械性能方面的特点。 金属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是与任一组元的均不相同,其性能特点是硬度高,塑性、韧性差。9.指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在晶体结构和机械性能方面的区别。 固溶体仍保持溶剂的晶格类型。而金属化合物为新的晶格,它与任一组元均不相同。固溶体一般是塑性、韧性好,强度、硬度低;金属化合物是硬度高,塑性、韧性差。 10.简要说明共晶反应发生的条件。 共晶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合金液体的化学成分一定,结晶温度一定。 11.比较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由一定成分的相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不同的相。不同点:共晶反应前的相为液相,过冷度小,组织较粗;共析反应前的相为固相,过冷度大,组织较细。12.简要说明合金相图与合金铸造性能之间的关系。 合金相图中合金的熔点越高、结晶温度范围越大,合金的流动性越差,易形成分散缩孔,偏析严重,合金的铸造性能差;反之熔点越低、结晶范围越小,合金铸造性能越好。 塑性变形 13.比较具有体心立方晶格金属与具有面心立方晶格金属的塑性。 体心立方晶格与面心立方晶格的滑移系数目相同(6×2=12,4×3=12,),但面心立方晶格的滑移方向要多,故塑性要好。 14.简述金属经过冷变形后组织和结构的变化。 金属经过冷塑性变形后,其组织结构变化是金属的晶粒发生变形,晶粒破碎亚晶粒细化,位错密度增加;变形程度严重时会出现织构现象。 15.指出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各阶段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回复,晶体缺陷减少,内应力降低。再结晶,畸变的晶粒变成无畸变的等轴晶粒,亚晶粒数

(完整版)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学长呕心制作)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题答案 这是老师给的三份复习题和答案,答案基本都是在百度文库里找的,大部分都找到原题了,有一部分找不到原题不过找到了问的差不多的题目,还有一部分没有找到,大家自己翻翻书吧。 --Vlanes 2013.6.22 汽车运用工程-汽车安全性 二.1为什么前轮较后轮先制动抱死不易产生剧烈侧滑?后轮较前轮先制动抱死易产生“甩尾”现象? 答:如果前轮在制动力作用下还在滚动,而后轮已经抱死。若在制动惯性力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一定夹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后轮已经滑移,所以侧向力实际上只能作用在前轮上,由侧向干扰力与地面侧向形成的力矩使合力与车辆纵轴线形成的夹角增大,汽车回转趋势增大,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发生甩尾现象;如果前轮抱死,后轮仍继续滚动,则相应的力矩将使上述的夹角减小,车辆处于稳定状态,车辆将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既不易产生侧滑。 2某汽车制动时后轮抱死拖滑,前轮滚动,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如果在制动惯性力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后轮已经滑移,所以侧向力只能作用在前轮上,相应的力矩使车轮绕铅垂轴旋转,并使角增大,车辆回转趋势增大,处于不稳定状态。 3.某汽车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之比大于前后轴垂直载荷之比,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因为B1/B2> F z1/ F z2,且u=B/F z,说以得u1>u2,即汽车制动时,前轮先抱死后轮继续滚动,若在制动惯性力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一定夹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前轮已经抱死,所以侧向力实际上只能作用在后轮上,相应的力矩使上述夹角减小,车辆处于稳定状态,车辆将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即不产生侧滑。 4.某汽车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之比小于前后轴垂直载荷之比,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因为B1/B2< F z1/ F z2,且u=B/F z,说以得u1

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复试题

1995年 1、试述路基土的压实理论,压实标准和压实方法。 2、试述挡土墙的种类、构造和适用场合。 3、试叙述和评价国内外主要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4、试述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作用、要求和常用类型。 5、试述水泥砼路面施工的内容(步骤),方法和质量保证。 1999年 1、试述路基路面设计所考虑的环境因素,及在设计中的体现。 2、试述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的工作内容,及应着重注意的方面。 3、试述高速公路路面的合理结构组成,并举例加以论述。 4、试就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设计依据的力学理论及采用的计算方法如何? ②设计指标是什么? ③设计参数有哪些? ④不同车辆轴载如何计算,轴载的重复作用如何体现? 5、试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步骤、采用的机械及保证施工质量应注意之点。(任选四题回答,每题25分) 2000年 1、试述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统。 2、试述公路挡土墙类型,适用场合及设计原理。 3、试述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设计参数、轴载换算及其力学原理。 4、试述水泥混凝土设计方法及力学原理。 5、评述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现状,提出合理结构见解。 2001年 1、试述路基土压实原理与要求(15分) 2、试述不同类型挡土墙的构造、设计原理及适用场合。(25分) 3、试述沥青路面结构合理组合、各结构层厚度确定方法与依据。(20分) 4、试述水泥混凝土路面合理结构组成与厚度确定。(20分) 5、什么是改性沥青、沥青马蹄脂碎石(SMA)、排水(开级配)沥青层(OGFC)、稀浆封层?(20分) 6、①沥青路面的病害与防治②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与防护 2002年 1、试述高速公路的排水设施,并以示意给出排水系统。(25分) 2、论述公路路基边坡坡度、边坡防护与支挡工程设计及其合理配合。(25分) 3、沥青路面主要损害类型及其相应的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和表面使用功能指标。(25分) 4、评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25分) 5、试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25分)(四、五任选一题)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实习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实习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 说明书

目录 1. 实习说明 (5) 1.1 实习时间 (5) 1.2 实习地点 (5) 1.3 实习内容 (5) 1.4 实习感想 (6) 2. 外业勘测 (7) 2.1 实习路段自然条件 (7) 2.2 路线设计依据与设计标准 (7) 2.3 路线布局方案 (9) 2.4 实地定线 (10) 2.4.1 实地定线步骤 (10) 2.4.2 选线原则与依据 (11) 2.4.3 选线步骤 (13) 2.5 纸上定线 (14) 2.6 路线方案比选 (15) 2.6.1 路线方案比选应考虑的因素 (15) 2.7 各作业组工作内容 (15) 2.7.1 中桩组 (15) 2.7.2 中平组 (16) 2.7.3 横断面组 (16) 3.内业设计 (17)

3.1 平面设计 (17) 3.1.1直线在平面设计时长度的限制 (18) 3.1.2圆曲线最小、最大半径及超高 (19) 3.1.3 缓和曲线设计依据 (20) 3.1.4平曲线线形设计 (21) 3.2 纵断面设计 (21) 3.2.1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22) 3.2.2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22) 3.2.3 纵断面设计最小纵坡和最大纵坡 (23) 3.2.4坡长限制 (24) 3.2.5 平、纵曲线组合 (24) 3.2.6竖曲线 (25) 3.3.横断面设计 (26) 3.3.1横断面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 (26) 3.3.3横断面设计步骤 (27) 3.3.4 线性组合(平曲线、纵断面、横断面)线形组合 设计原则 (28) 3.4.土石方数量计算 (28) 3.5 设计成果 (29)

长安大学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 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太白山实习设计总说明书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说明 (一)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8日-2012年10月18日 (二)实习地点 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 (三)实习内容 本次道路勘测实习是在学习完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结合《测量学》课程中相关知识,参考相关规范细则进行的一个合格,可行的设计。 本次实习采用二阶段施工图设计的方法,先在室内根据给定路线的等级、设计速度和相关的技术指标以及路线的起终点,结合数字地形图和地形、地物等现场条件,确定路线方案,利用纬地设计软件定出路线的交点、确定曲线参数,完成路线的平面设计,然后实地放线将纸上定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再根据已敷设到地面上的中桩与边桩位置测得路线的纵断面高程数据和横断面地形数据,最后转入内业进行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得出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直曲转角表、逐桩坐标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计算表等图表。总体来说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部分。 1.外业 (1)纸上定线 根据给定路线的等级、设计速度和相关的技术指标以及路线的起终点,结合数字地形图和地形、地物等现场条件,确定路线方案,利

用纬地设计软件定出路线的交点、确定曲线参数,完成路线的平面设计并生成供后续作业所用的逐桩坐标表。 (2)中桩放样 将道路中线在地面上标定,供落实核对以及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实地放线就是将纸上定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具体做法是以设计路线的中桩为待放样点,采用全站仪根据放样点坐标在实地标出放样点的平面位置。 (3)中平测量 在道路沿线设置满足测设与施工所需要的水准点,建立路线高程控制测量,然后测出放样后每个中桩处的地面高程,从而得到道路中线的高低起伏变化情况,为后续纵断面设计提供地面高程资料。 (4)横断面测量 现场实测每个中桩处道路法线方向的地面线,以供路基横断面设计、桥涵设计、挡土墙设计和土石方数量计算之用 (5)地形图测量(外加) 根据工程需要,利用全站仪,测绘出带状路线的地形图和局部范围专用地图,以供纸上定线之用。 2.内业 (1)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 和已确定的设计速度为依据,合理的确定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连续性和均衡性,并注意使用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

长安大学各专业介绍

公路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 本专业培养公路、城市道路及一般桥梁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养护与管理,常用桥梁设计与施工及交通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方面的基本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或城建部门从事本专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桥梁工程) 本专业培养桥梁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铁路、城市与地铁桥梁的设计、施工、监理、维护与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城建或其它部门的交通基建系统,从事桥梁工程方面的勘测、设计、施工、监控、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 本专业培养公路隧道工程与岩土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学习公路隧道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从事公路隧道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部门或城建部门从事公路隧道工程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科研、施工及养护管理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基地班) 本专业培养具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岩土工程等学科领域内的宽泛的基本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的优秀、尖端型人才。 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桥梁设计、公路隧道与地下结构勘测设计及施工、养护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本专业学制六年,本科阶段学制4年,硕士阶段学制2年。成绩合格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毕业生主要在交通或城建部门从事本专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 本专业面向国际工程市场和国内外资贷款项目建设的需要,培养既掌握道路、桥梁及隧道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入学前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在基础课程培养阶段,将进一步强化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在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培养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英文教材、双语方式授课。要求学生熟悉国际工程市场广泛使用的设计标准、施工规范,以及境内的外资贷款项目管理惯例,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在外语语言环境下从事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管理以及工程咨询的能力。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国际工程项目和外资贷款项目的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及咨询监理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交通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公路与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组织、交通管理与控制方面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交通调查与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后评价、投资分析等决策层面的工作技能和公路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交管设施、公交设施、安全设施、机电设施等工程层面的设计、运营维护与施工技术,能在交通部门、规划部门或公安部门从事公路交通与城市道路的规划、监理、设计、科研及组织管理及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学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除完成工科基础课程学习外,主要学习交通运输工程导论、交通工程导论、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规划、交通安全及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及停车管理、道路经济与管理、

长安大学路基路面工程考研真题及答案详解

1995年长安大学《路基路面工程》 1、试述路基土的压实理论,压实标准和压实方法。 答:压实理论:土是三相体,土粒为骨架,颗粒之间的孔隙为水分和气体所占据。压实的目的在于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缩小,土的单位重量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压实标准:压实度K。 压实方法:根据不同的压实机具可分为:碾压式、夯击式和振动式。 2、试述挡土墙的种类、构造和适用场合。 答:常用挡土墙有:重力式挡土墙、锚定式挡土墙、薄壁式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 (1)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身自重支撑土压力来维持其稳定。重力式挡土墙适应性较强,被广泛应用,但要求具有较好的基础。 (2)锚定式挡土墙 锚定式挡土墙通常包括锚杆式和锚定板式两种。 锚杆式挡土墙适用于墙高较大、石料缺乏或挖基困难地区,具有锚固条件的路基挡土墙,一般多用于路堑挡土墙。 锚定板式挡土墙主要适用于缺乏石料的地区,同时它不适用于路堑挡土墙。 (3)薄壁式挡土墙 薄壁式挡土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主要型式有:悬臂式和扶壁式。 它们适用于墙高较大的情况。 (4)加筋土挡土墙 加筋土挡土墙属柔性结构,对地基变形适应性大,建筑高度大,适用于填土路基。 3、试叙述和评价国内外主要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答:目前主要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其著名代表是美国加州承载比法(CBR法)和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法;一类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同时考虑环境因素、交通条件和路面材料特性的理论法,如英荷兰壳牌法、美国地沥青协会法。我国所采用的方法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4、试述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作用、要求和常用类型。 答: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把由面层传下来的应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应具有足够的水稳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增大,从而导致面层损坏,基层表面还应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以保证面层的平整度及层间结合。基层有时选用两层,其下面一层称作底基层。对底基层材料的要求可低于上基层。设置的目的在于分单承重作用以减薄上基层厚度并充分利用当地材料。 铺筑基层的路面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碎(砾)石混合料;各种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煤渣、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及碎(砾)石组成的混合料;贫混凝土;各种碎(砾)石混合料或天然砂砾;各种片石、块石等。 5、试述水泥砼路面施工的内容(步骤),方法和质量保证。 答: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混凝土拌和场地、进行材料试验和混凝土

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考研大纲及重点章节

适用专业名称:道路与铁道工程 课程编号:803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道路勘测设计占40%,路基路面工程占60% ·道路勘测设计部分: 1.绪论: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熟悉现行“标准”和“规范”中道路分级及其主要技术标准规定; 2.汽车行驶特性:熟悉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3.平面设计(重点):掌握平面线形三要素的概念、确定方法及其要求、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和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行车视距的类型及 4.纵断面设计(重点):掌握纵坡及坡长设计的规定,竖曲线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和要求;熟悉纵断面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爬坡车道设置条件和设置方法5.横断面设计(重点):掌握横断面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要求;熟悉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方法,超高和超高过渡方法,视距保证的措施,公路和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及适用范围; 6.选线:掌握平原区、山岭区和丘陵区路线布设要点; 熟悉路线方案选择的一般原则; 7.纸上定线:掌握纸上定线的工作步骤; 8.道路平面交叉口:掌握各类平面交叉口型式、适用条件及设计要点;了解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试题比例10~15% (二)路基路面部分: 1、路基路面工程基本概念与知识(这是基础):要求掌握对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掌握路基填土的分类方法以及常见路基填土的性质;掌握路基干湿类型以及临界高度的概念,掌握路基干湿类别的判断方法;了解路基基本受力状况,掌握路基工作区概念,了解了解路基土的应力应变特性;掌握路基土基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和加州承载比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不同强度指标的测试方法和适用场合;掌握荷载及环境因素对路基路面的影响; 2、一般路基设计:要求了解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掌握路基的类型、构造及其设计的主要内容; 3、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要求了解稳定性分析原理与方法;掌握土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掌握汽车荷载的当量换算方法;熟悉特殊条件下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的部分就没必要记,公式)试题比例为10-20%。 第四章第一节熟悉分析原理都看看,记住稳定系数公式k很好记; 图4-1和公式(4-1)要掌握,文字说明也要看即:汽车荷载的当量换算方法;; 第二节只看第一部分试算法(图4-2) 第三节圆弧法(1.原理2.图式) 第五节浸水路堤的稳定分析(只看节头的文字部分) 4、路基防护与加固:要求掌握合理选择防护类型和路基防护设计的内容;了解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掌握常用的加固方法。试题比例为5-10%。 第五章路基防护与加固 知道常用的防护加固方法,这章规范性的东西多,不过不用记,这张几乎是没有考过。 5、挡土墙设计:要求掌握挡土墙的类型、构造和布 第六章挡土墙设计 第一节掌握(图要看) 第二节熟悉挡土墙的构造排水设施,布置不用看 第三节只需了解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的概念,复试要用 第五节主要是要看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其他部分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设计速度2.动力因数3.停车视距4.平均从坡5.自然展线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有、、、。 2.道路平面线形是由、、三要素组成。 3.各级公路应保证视距,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不得小于视距的两倍。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视距。 4.无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山区越岭线公路展线的方式有、、。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 9.渠化交通的交通岛,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 。 10..弯道超高率ih的确定,速度V取,横向力系数μ取。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20分,判断0.5分,说明理由1.5分) 1.公路等级的确定只与预测年限的交通量有关。() 2.圆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一般情况下均可采用。()

3.汽车转弯时受到的横向力,可以衡量不同重量的汽车在弯道上的稳定程度。()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6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min=5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5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h的确定,速度V为实际行驶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零。() 6.各等级公路最小纵坡的规定,是从减少工程量的角度考虑。一般最小纵坡不小于3% () 7.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应保持均衡,是指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半径大小应相等。() 8.纵断面的设计线,直坡段的长度是指其水平长度,竖曲线的长度是指实际曲线长度。() 9.越岭线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线纵坡的安排,因此,越岭线的选线中,须以路线纵断面为主导。() 9.环形交叉口,对于环道上的车道数应是越多越好,以提高通行能力。。()

最新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实习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 说明书

目录 1. 实习说明 (4) 1.1 实习时间 (4) 1.2 实习地点 (4) 1.3 实习内容 (4) 1.4 实习感想 (5) 2. 外业勘测 (6) 2.1 实习路段自然条件 (6) 2.2 路线设计依据与设计标准 (6) 2.3 路线布局方案 (8) 2.4 实地定线 (9) 2.4.1 实地定线步骤 (9) 2.4.2 选线原则与依据 (10) 2.4.3 选线步骤 (12) 2.5 纸上定线 (13) 2.6 路线方案比选 (14) 2.6.1 路线方案比选应考虑的因素 (14) 2.7 各作业组工作内容 (14) 2.7.1 中桩组 (14) 2.7.2 中平组 (15) 2.7.3 横断面组 (15) 3.内业设计 (16)

3.1 平面设计 (16) 3.1.1直线在平面设计时长度的限制 (17) 3.1.2圆曲线最小、最大半径及超高 (18) 3.1.3 缓和曲线设计依据 (19) 3.1.4平曲线线形设计 (20) 3.2 纵断面设计 (21) 3.2.1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21) 3.2.2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21) 3.2.3 纵断面设计最小纵坡和最大纵坡 (22) 3.2.4坡长限制 (23) 3.2.5 平、纵曲线组合 (23) 3.2.6竖曲线 (25) 3.3.横断面设计 (25) 3.3.1横断面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 (25) 3.3.3横断面设计步骤 (26) 3.3.4 线性组合(平曲线、纵断面、横断面)线形组合设计 原则 (27) 3.4.土石方数量计算 (27) 3.5 设计成果 (28)

长安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交通运输工程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研究生考试复习过程中,明确院校考试大纲以及参考书目,对大的复习能有很大帮助。一下是学府考研为大家整理的2019 年《交通运输工程》中道路工程的的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课程由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两部分内容组成。 道路勘测设计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方法与设计规定等的掌握程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线形设计、选线与总体设计、定线、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等。 路基路面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概念、原理、性能、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等的掌握程度:包括路基路面工程的技术特点、材料要求、功能设计以及荷载、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路基和特殊路基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稳定性设计和挡土墙设计;土质路基施工方法与路基防护加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配合比设计及其路用性能,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道路勘测设计占40% ,路基路面工程占60% (一)道路勘测设计部分: 1.绪论: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熟悉现行“标准”和“规范”中道路分级及其主要技术标准规 定;了解城市道路网和红线规划的主要内容;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试题比例10?15% 2.平面设计:掌握平面线形三要素的概念、确定方法及其要求、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和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熟悉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熟悉平面线形三要素的作用和性质;了解汽车行驶轨迹的特性。试题比例15?20% 3.纵断面设计:掌握纵坡及坡长设计的规定,竖曲线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

803道路工程 长安大学 初试名词解释

频率分布2011-2016

2000-2010 背诵序列 A1 1运行速度(V85) 运行车速是在特定路段长度上车辆实际行驶速度。由不同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采用的不同车速,通常用测定的第85个百分点上的车辆行驶速度作为行车速度。

2横向力系数 用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3回头展线 路线沿山坡一段延展,选择合适地点,用回头曲线作方向相反的回头后,再回到该山坡上的布线方式。(注释,回头展线指的是,展线的一种方法,而回头曲线,则是指利用回头展线的方法,设计出来的曲线。) B1 4交织段长度、交织长度 所谓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称为交织长度。 5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transition curve】指的是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6竖曲线 竖曲线【vertical curve】在线路纵断面上,以变坡点为交点,连接两相邻坡段的曲线称为竖曲线。

7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transitional gradient】指的是在纵坡长度达到坡长限制时,按规定设置的较小纵坡路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 8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理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表示。 C1 9 渠化交通 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称为渠化交通。 10 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 从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坡渐变到圆曲线段,具有单向横坡的路段。 11 道路净空 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是为保证道路上各种车辆、人群的正常通行与安全,在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线。 12 视距曲线 从汽车行驶轨迹线上的不同位置引出一系列的视线,它们的弧长都等于视距s,与这些线相切的曲线(包络线)称为视距曲线.

长安大学土木工程材料重点

1,石膏作为墙体抹灰材料有什么特点? 答:(1)色白质轻。(2)微膨胀性,这一性质使石膏在使用忠不会产生裂纹,并且墙体抹灰形状饱满密实,表面光滑细腻。(3)多孔性。内部具有很大的孔隙率,强度较低。石膏表现出良好的保温绝热性能、吸音性、隔声性以及还湿性。(4)防火性。当受到高温作用时,二水石膏的结晶水开始脱出,吸收热量,并在表面产生一层水蒸气幕,阻止了火势蔓延,起到了防火作用。 2,如果实测混凝土抗压强度低于设计要求,应采用哪些措施来提高其强度?答:(1)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2)采用水灰比较小的混凝土拌合物。(3)采用湿热处理:分为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蒸汽养护:是在温度低于100度的常压蒸汽中进行。一般混凝土经过16-20小时的蒸汽养护后,强度可达正常养护条件下28天强度的70%-80%。蒸压养护:是在175度的温度、8个大气压的蒸压釜内进行。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提高混凝土强度。(4)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搅拌和振捣,采用混凝土拌合水磁化、混凝土裹石搅拌法等新技术。(5)加入外加剂:如加入减水剂和早强剂等,可提高混凝土强度。 3,碳化对混凝土性能有什么影响?碳化带来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答:混凝土的碳化是指环境中的CO2与水泥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水,从而使混凝土的碱度下降的现象。碳化对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有明显作用,会使混凝土出现碳化收缩、抗拉强度下降,还会使混凝土中钢筋失去碱性保护而锈蚀。碳化带来的最大危害是混凝土的碱度降低,混凝土中钢筋失去碱性保护而锈蚀。 4,钢材的冲击韧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何谓冷脆性临界温度和时效敏感性? 答:钢材的冲击韧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钢材的化学成分与组织状态。(2)环境温度。(3)时间。 当温度下降至某一温度范围时,钢材的αk显著下降,钢材的韧性明显降低,脆性增加,断口由韧性断裂状转为脆性断裂状,这种性质称为低温冷脆性。发生冷脆性时的温度范围称为脆性临界温度。 随着时间的进展,钢材机械强度提高,而脆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时效。可以用时效前后αk变化的程度来表示时效敏感性。 5,简述混凝土掺入矿物外加剂的作用与效果? 答:(1)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2)降低混凝土水化温升。(3)提高早期强度或增进后期强度。(4)改善内部结构,提高抗腐蚀能力。(5)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6)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6.高性能混凝土掺入减水剂可获得的技术经济效果? 答:一。在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且不降低混凝土强度。二.在保持流动性及强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可减少用水量,故水泥用量也相应的减少.三.在保持流动性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用水量减少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强度得到提高7,水泥石腐蚀的类型有哪些?内因?防止水泥石腐蚀的措施有哪些? 答:水泥石腐蚀的类型有:(1)软水腐蚀。(2)硫酸盐腐蚀。(3)镁盐腐蚀。(4)碳酸腐蚀。(5)一般酸腐蚀。(6)强碱腐蚀。(2)内因:①密实度不够;②水化产物中本身含有容易被腐蚀的成分。防止腐蚀的措施:(1)合理选用水泥的品种,当水泥石遭受软水腐蚀时,可用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含量少的水泥。如水泥石处于硫酸盐腐蚀环境中,可用铝酸三钙少的抗硫酸盐水泥。掺入活性混合材料也可提高水泥的耐腐蚀性。(2)减少水泥石的孔隙率,提高水泥的密实度。(3)设置隔热层或保护层。一般可采用花岗岩板材、塑料、玻璃等。8.什么是水泥的体积安定性?造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有哪些?体积安定性不合格水泥和过期受潮水泥如何处理? 答:(1)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水化、凝结硬化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2)造成水泥

关于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关于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论文关键词】示范中心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学生即将面临走入社会,因此其学习不可缺少的要加入提高 动手能力的实验课程。实践证明,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 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中,我们尝试创建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并系统的介绍了其再实验教学体系、方式、教师队伍及管理体制等建设方 面的实践和经验。 目前在高等学校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工科专业而言,实验更 是科学研究与探索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模式 在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以培养复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人才为目标,增加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 用性等、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实验教学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由浅 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课内外结合,并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在实验教学体系上,分成 四个层次,基础理论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以道路建筑材料为例。 1.1 基础理论实验。 基础理论实验使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的基础性质和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并使学生 逐步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实验技能。道路建筑材料的基础理论实验教学主要包括集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料等材料应知应会原理性实验。 1.2 综合性实验。 综合型实验以提升综合能力为目标,以课程设计和创新实验为主,根据不同的专业, 通过课程设计或创新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培养和训练。采用老师命题,学生 自由组合的小组选课模式,相互配合完成设计题目。 1.3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给定设计要求,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设计课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4 开放性实验。 开放性实验是教师及时将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经过浓缩提炼转化到实验教学中而开设 的项目。这样不但使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将前沿科学、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还使学

2017年长安大学 交通工程学(报考公路学院)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c27262594.html, 适用专业代码:082303、0823Z2、085222 适用专业名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课程编号:804课程名称:交通工程学(报考公路学院)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察学生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交通特性分析、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交通设施设计、交通环境保护等。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交通特性分析。要求掌握交通特征参数的定义及几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这些特性关系对交通状态进行分析。试题比例为10-15%。 2、交通调查与分析。要求掌握交通参数的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根据调查获得的数据能进行相应分析计算。试题比例为10-15%。 3、交通流理论。要求掌握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排队论、跟车理论和流体动力学理论的相关概念、模型及应用。试题比例为10-15%。 4、道路通行能力分析。要求掌握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熟悉有控制方式交叉口和无控制方式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和交叉口改善。试题比例为10-15%。 5、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需求预测。要求掌握交通规划的程序及面向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区域公路网交通规划、交通枢纽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及应用,掌握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及应用。试题比例为10-20%。 6、交通管理与控制。要求掌握交通管理的手段及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掌握平面交叉口信号控制配时计算及交叉口交通状态评价。试题比例为10-15%。 7、交通安全、交通设施设计。要求掌握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方法、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及安全改善措施,掌握交通设施设计内容及应用。试题比例为10-20%。 8、交通环境保护。要求掌握交通环境污染的类型及与交通方式的关系,能够对其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通过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方式、交通设施设计提出降低污染的措施。试题比例为5-10% 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主要考点。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基本概念20% 简述题30% 计算题25% 综合分析题 2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左右。 五、主要教材及参考书目 1、《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徐吉谦、陈学武主编,2008.6。 2、《交通规划原理》,人民铁道出版社,邵春福 主编, 2004,1. 3、《交通管理与控制》, 人民交通出版社,陈峻 主编,2012.8。 4、《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梁国华 沈旅欧 邓亚娟 主编,2014.5。

长安大学结构设计原理总复习

《结构设计原理》复习参考 总论 《结构设计原理》主要讨论土木基础工程施工中各种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法和构造设计原理,它是学习和掌握桥梁工程和其他道路人工构造物设计的基础。 构件的 4 种基本受力:受弯构件(梁和板) ,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和受扭构件。根据所使用的建筑材 料种类,常用的构件一般可分为: 1) 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的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等。 2) 钢结构以钢材为主制作的结构 3) 圬工结构以圬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是砖结构,石结构和混凝土砌体结构的总称。 4) 木结构以木材为主制作的结构 0.1 各种工程结构的特点: 1)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钢筋是一种抗拉性能很好的材料;混凝土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很低。根据构件受力的情况,合理的配置钢筋 可形成承载能力较高,刚度较大的结构构件。 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阶段容易开裂问题而发展起来 的结构。 它采用的是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材料,并采用相应钢筋张拉施工工艺在结构构件中建立预加应力的结构。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了高强度材料和预应力工艺,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构件截面 尺寸,减轻了构件自重,因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比钢筋混凝土构件轻巧,特别适用于建造由恒载控制设计的大跨径桥梁。 3) 圬工结构圬工结构是人类社会使用最早的结构。它是用胶结材料将砖,天然石料等块材按一定规则砌筑而成整体的结构,其特点是材料易于取材。当块材使用天然石料时,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是,圬工结构的自重一般较大,施工中机械化程度较低。 5) 钢结构钢结构一般是由钢厂轧制的型钢或钢板通过焊接或螺栓等连接组成的结构。钢结构由于钢材的强度很高,构件所需的截面积很少,故钢结构和其他结构相比,尽管其容重很大,却是自重很轻的结构。钢材的组织均匀,最接近于各向同性体,弹性模量很高,是理想的弹塑性材料,故钢结构工作性很高。钢结构的基本构件可以在工厂中加工制作,机械化程度较高,同时已预制的构件可以在施工现场较快的装配连接,故施工率较高。 第一篇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是由受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钢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原因: 1) 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的作用下能够很好的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功能。 2) 钢筋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较为接近,钢筋为( 1.2 X 10 -5)/C,混凝土为(1.0

2017年长安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838《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内容范围 考试科目说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包含《材料科学基础》、《道路建筑材料》和《无机化学》3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1个模块进行考试。 考试内容范围: 《材料科学基础》模块 参考教材: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石徳珂,机械工业出版社 考试内容: 一、性质与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从材料的组织结构出发,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材料的制备方法、加工工艺以及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1) 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2) 能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释常见的工程现象。 二、试卷结构 题形为问答方式的简答题、分析计算和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及要点 1.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内容:原子结构,原子结合键,原子排列方式,材料的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 要点:了解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 2. 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内容:晶体学基础,典型金属晶体结构,离子晶体、共价晶体的结构。 要点:密勒(Miller)指数法;晶带;配位数、致密度;多晶型性;鲍林规则。 3、晶体缺陷 内容:点缺陷及其平衡浓度,位错的几何性质、运动性质及弹性性质,位错的增殖与位错源,实际晶体中的位错,晶体的界面理论。

要点:点缺陷类型、平衡浓度;柏氏矢量;滑移与攀移;位错线的应变能与张力;柯垂耳(Cottrell)气团;位错反应的条件;全位错与分位错;堆垛层错;界面吸附;界面润湿。 4、材料的相结构与相图 内容:材料的相结构,二元相图及其类型,铁-碳合金相图,相图的热力学基础,三元相图。 要点: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及其特点;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相律、相图的建立;杠杆定律;枝晶偏析;伪共晶、不平衡共晶、离异共晶;包晶偏析;铁-碳合金相图;铁素体、渗碳体、奥氏体、珠光体、莱氏体;铁-碳合金平衡凝固分析以及组织组成物相对量、相组成物相对量的计算;热脆、冷脆、氢脆;相平衡条件;浓度三角形;共轭连线、直线法则;共轭三角形、重心法则; 5、材料的凝固 内容:材料凝固时晶核的形成,晶体的生长,固溶体合金的凝固,共晶合金的凝固,凝固理论应用。 要点:凝固的热力学条件;过冷度,形核,临界核心,形核率;非均匀形核;熔化熵、温度梯度与晶体生长特性间关系;固溶体合金溶质分布;成分过冷;共晶体的结构;铸锭组织特征;区域熔炼、单晶制备、定向凝固、非晶态。 6、材料中的扩散 内容:扩散现象及扩散方程,扩散微观机制,扩散驱动力,反应扩散,影响扩散因素。 要点:菲克第一定律;菲克第二定律及应用;间隙机制、空位机制;柯肯达尔效应;扩散驱动力、上坡扩散; 7、材料的变形 内容:金属的弹性变形,滑移与孪晶变形,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纯金属的变形与强化,合金的变形与强化,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冷变形金属的恢复与再结晶。 要点:弹性模量的微观解释;位错宽度、派-纳力;滑移系;孪晶变形;施密特定律;单滑移、多滑移、交滑移;霍尔-佩奇(Hall-petch)关系;割阶、扭折;梯杆位错、L-C锁;弗兰克-瑞德源(F-R源);固溶强化;细晶强化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