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5黄鹤楼送别(3)(附答案)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5黄鹤楼送别(3)(附答案)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5黄鹤楼送别(3)(附答案)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5黄鹤楼送别(3)(附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 25黄鹤楼送别(3)(附答案)

25 黄鹤楼送别

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

一、拼音小关卡。认真拼读,把汉字写准确。

1. 妈妈去外地出差了,虽然是zàn shí()分别,可是我对她真的是zhāo sī mù xiǎnɡ(),wéi yǒu()每天晚上跟她通电话,以解相思之苦。

2. mù()色渐浓,大地像是被罩上了一层深灰色的mù()布。

二、词语游艺厅。

1.先选词填空,再写出几个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仰望远眺凝视端详

(1)登高( ),远处的船已经成了一个小黑点。

(2)( )夜空,已是繁星点点。

(3)他仔细( )这张照片,陷入了回忆之中。

(4)他们久久地( )着,谁也不想分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写句子。

(1)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2)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3)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

(4)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

三、句段训练营。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下列诗句的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积累展示台。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1. 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________,号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他曾经写诗自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他作诗的同时喜欢________,也表现出了其狂放不羁的性格。

2. 王勃,唐朝初期诗人。“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是他的名句。他的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得豪迈、大气,显示了他博大的胸襟和乐观的情绪,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借景抒情,表现了对友人的依恋和惜别之情,显示出另一种风格,也成为千古绝唱。

3.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这两句话属于________句式,这种句式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为后文抒情作铺垫。

五、语段欣赏屋。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________,您的诗篇________。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________,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________。”

1. 按照原文填空。

2. 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 在李白眼里,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说说你读出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提优瞧,课外的世界更精彩!

一、探究靓舞台。下面诗句中作者不是孟浩然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D.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二、快乐阅读吧。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天涯若比邻

①王勃在京城有一个好朋友,姓杜。两人闲暇时经常在一起,有时出游,有时写诗,很投机,因此交情也越来越深。

②有一天,王勃去找他的这位朋友下棋。一进门,就觉得不对劲。朋友坐在椅子上,默默不( ),见王勃进来,请他坐下,还是不说话。王勃心想,他这个人性格开朗,今天准是有什么不痛快的事情。他一问,朋友才笑容满面地道出原因:原来他被任命为县尉,不几日就要到蜀州上任。蜀州很遥远,但又不能违命,所以心中郁闷。王勃听了,心中很难过,再也无心下棋了,怏怏不( )地返回家中。

③几天很快就过去了。再过一天,王勃的朋友就要赴任了。夜已很深,王勃仍不能入睡,朋友那愁容不( )的面孔老在眼前浮动。他珍惜朋友的情谊,但如果必须分离,(只能只要只有)心心相印,还会感到像在一起一样。想到这儿,他下床提笔给朋友写下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投机”的意思有:①见解相同;②利用时机。

(1)两人闲暇时经常在一起,有时出游,有时写诗,很投机

..,因此交情也越来越深。( )

(2)这个人很会投机

..钻营。( )

(3)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

..半句多。”( )

2.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一个恰当的字。

3. 用“\”画去第③自然段中不合适的词语。

4. 文中横线上该填上哪两句诗呢?你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与《黄鹤楼送别》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提优尖子生与普通学生的分水岭就在眼前!

古诗百花园。阅读下面的古诗,比较两诗的异同点,完成后面题目。

甲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乙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 甲诗和乙诗的作者都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甲诗的题目是《________》,乙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

2. 从内容上讲,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诗。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诗是写朋友送诗人,________诗是写诗人送朋友。

3. 从思想感情上看,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____________。不同的是甲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________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________之情。

25 黄鹤楼送别

课内基础提优

一、1.暂时朝思暮想唯有

2.暮幕

二、1.远眺仰望端详凝视

例:俯视扫视打量窥视环顾

2.(1)脍炙人口(2)依依惜别(3)繁花似锦(4)誉满天下孟浩然的人品和诗品誉满天下。

四、 1. 太白青莲居士诗仙自言臣是酒中仙饮酒

2. 秋水共长天一色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对仗(对偶) 使得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江边春天美丽的景致

五、 2. 提示:最后一句。

3. 在李白眼里,孟浩然是一个人品正直,善于作诗的人。

4. 写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深情话别。从这段话中可以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以及李白和孟浩

然之间浓浓的惜别之情。

课外拓展提优

一、D

二、1. (1)①(2)②(3)①

2. 语乐展

3. 只能只有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

邻居一样。

5. 朋友之间深厚、真挚的友情

自主探究提优

1. 唐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送别甲乙

3. 深厚的感情无比感激依依难舍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及知识点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1、同步巩固课本内容,拓展加强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练笔。(难点) 2、学会说明文阅读 课堂同步秀 第三单元所有课文 一、多音字辨别 喷()散() ()() 应()的() ()() 横()塞() ()() 待()强() ()() 调()粘() ()() 划()朝() ()() 削()晕() ()() 近义词:特征()宽敞( ) 捕获()判断() 锐利()响亮()暖和()陈列()特殊()清楚()凉爽()削弱( )稳定()干涸()生息() 反义词:宽敞( ) 退化()倾斜()乖巧( ) 敏捷()强烈()警觉()锐利()干净()坚实() 安全() 坚硬()清楚()强烈()凉爽() 讨厌()危害()削弱()稳定() 三、词语听写 知识小磨坊 一、成语综合训练题

一、成语大本营,邀你小试牛刀。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无( )之宝同心( )力不慌不( ) ( )来乍到 如( )似渴赞叹不( ) ( )荆请罪螳螂( )蝉 2、下列成语我们都见过,把划线字的字义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 ( ) 完璧归赵:A、全,完整 B、消耗尽,没有剩的 C、完成 ② ( ) 神机妙算:A、机器 B、生活机能 C、计谋 3、照样子,各写两个成语。 ①洋洋得意()() ②世世代代()() 二、巧填人体部位 出人( )地焦头烂( ) 另( )相看画龙点( ) 一( )了然扬( )吐气千钧一( ) 掩( )盗铃 嗤之以( ) 摇( )晃( ) 唇( )相依鹦鹉学( ) 劈头盖( ) 三头六( ) 一( )遮天了如指( ) 口蜜( )剑感人( )腑铁石心( ) ( )胆相照 集( )成裘瞠()结( ) 卑躬屈( ) 摩()擦( ) 三、数字会说话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数字。 01.才高( )斗 11.( )神无主 21.( )彩缤纷 31.挑( )拣( ) 02.退避( )舍 12.( )步穿杨 22.( )霄云外 32.( )( )火急 四、纸上动物园 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动物名称。 01.守株待( ) 04.气喘如( ) 07.画( )点睛 10.河东( )吼 02.井底之( ) 05.杯弓( )影 08.缘木求( ) 11.引( )入室 03.呆若木( ) 06.亡( )补牢 09.门可罗( ) 12.一箭双( ) 五、纸上植物园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花名、树名、菜名或果实名。 01.望( )止渴 04.( )暗花明 07.势如破( ) 10.负( )请罪 02.( )花一现 05.胸有成( ) 08.( )水相逢 11.( )断丝连 03.囫囵吞( ) 06.三顾( )庐 09.百步穿( ) 12.指( )骂( ) 六、纸上调色盘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颜色名称。 01.面( )肌瘦 04.( )意盎然 07.粉( )登场 10.唇( )齿( ) 02.( )草如茵 05.名垂( )史 08.平步( )云 11.( )空如洗 03.( )颜薄命 06.真相大( ) 09.月( )风高 12.( )血( )心 七、人体拼图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人体器官名或人体部位名。 01.( )上明珠 04.挤( )弄( ) 07.虎( )熊( ) 10.咬( )切( ) 02.掩( )盗铃 05.交( )接( ) 08.油( )滑( ) 11.刻( )铭( ) 八、要求写成语:(分别写2个以上) 1、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25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25 黄鹤楼送别 (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25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在感悟全文后,拓展古人的送别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人物的对话中感悟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神情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

三、教法学法设计: 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因为这段话中有“友人”和“伫立”,而这两词语正是可做文章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友人”发问,从“伫立”想开去,从而突破全文,诵读第三节与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深。 四、学情分析: 文章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且人物的情感细腻,这是五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的,我经过多次对文本的分析研究后,发现文本的第四节内容是课文的眼,抓住这段话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能读正确字音,认清字形; 2、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词三首 这三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思乡。于是,我以“什么引起了作者的乡愁,诗人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满怀的思乡愁”这条主线,从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课中,我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同时,孩子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这些无疑是优秀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这样很花时间,一节课只能教一首,而且还没有多少补充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显得比较单薄。该怎样避免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呢我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课堂情景的创设还不到位等。比如用这三首古诗的想象说话,学生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进入诗中的情境,因而说话也就比较单调,比较偏离,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慢慢靠近古诗的意境。总之,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跟得上我们预设的步伐。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课

7、桂花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5.黄鹤楼送别(冒慧嵘)-(1)

25、黄鹤楼送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烟花三月》。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 生:齐读课题。 师: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我们在读诗时候注意诗的节奏,读出来会很有味道。 生:个别读。 师:有点意思了,再注意一下韵脚就更好了。 生:个别读。 师:这样读出来,才有诗歌的味道。我们一起试一试。 生:齐读。 【设计意图】每一次朗读都设立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的需要。多层次的朗读,为课文的理解打下基础。 二、读课文,明诗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我读懂了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孟浩然要去往。 生:从诗中能感受到白对孟浩然的无限不舍。

生:我知道“故人”指的是孟浩然。 师:同学们真棒!这些句子的意思隐约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让我们走进课文。 出示要求: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学习成果吧!先来说说一、二两行吧!愿意第一个发言的人举手。(出示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生:第一小节: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生:第三小节: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 师:你能根据诗句将这两句话调整一下位置吗? 生:年轻的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孟浩然就要顺江东下,前往。 师:火眼金睛,找得准,语句调整得好,读得好。 师:后两句呢?(出示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生: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的尽头。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 师:诗的意思真明白了吗?我来提问,你来回答。 师:(之、广陵、故人、西辞、烟花、下、孤帆、尽、唯) 生:随机回答。 师:看来是真正明白了诗意,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 生:个别读。 【设计意图】诗意的猜想仅仅是想象的第一步,猜想与实际的结合,不断印证自己理解的正确性,收获理解的喜悦,为更高层次的想象打下基础,让诗歌的理解变得立体,感性。三、读课文,悟别情。 师:从大家的朗读里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惜别之情。板书:依依惜别 课文是怎样表达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找寻、领悟。出示要求: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优质教案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书海撷英须效率”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3篇精读课文组成。《搭石》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做假设等说明方法,采用由慢到快事例层层推进的写法,告诉我们比猎豹速度更快的有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而另人难以置信的是光轻易地握在人手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抓住具体事例感受人物的特点。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要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搭石》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来提高阅读速度;《将相和》一文鼓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不要一个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抓关键词句快读默读课文;《集中的地道战》一文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漫画”老师》,写作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教材以“漫画”的话题,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阅读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是学生阅读速度快慢相差大,阅读速度低,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来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练习,在享受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习作方面要学会结合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还要使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快速阅读的好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课文原文及教 案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持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人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个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刘章,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

25黄鹤楼送别

25黄鹤楼送别 一、字音 伫()立饯()行按捺()脍炙人口 2、多音字 蒙藏当似饮 3、注意部首的字“暮”部首()“暂”部首() 二、词语 1、我会写mù chūn manɡ hào rán yù mǎn tiān xià yì yǐn ?r jìn zàn shíɡū fān ()()()()()() yǒu yì w?i jiàn yān wù mí m?nɡ yī yī xī bi? yǒnɡ shì bù ju?àn nà bú zhù ()()()()()() kuài zhì r?n kǒu fán huā sì jǐn jiàn xíng fēi yàn líng kōng yóng liǔ yī yī zhù lì() ( ) ( ) ( ) ( ) ( ) 2、根据课文我会填,并解释所填的字。 ()花似锦:()()惜别: 飞檐()空:()立: 俯():远():结(): 3、我会选 脍炙人口浩浩荡荡依依惜别 告别饯别送别 《黄鹤楼送别》中对于李白来说是(),对于孟浩然来说是(),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交流惜别之情是() 4、我会连。 仰望从空中向下看 远眺抬头向上看 凝视向四周看 俯视站在高处向远处看 环视聚精会神地看 鸟瞰从上往下看 5、我会积累 浩浩荡荡(aabb): 形容气势宏大雄伟的成语: 三、填空。 1、李白,()朝()诗人,字,号。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好朋友()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李白送的就是他。课文通过叙述年轻的()在()上为好友()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情。 2、王勃,()朝初期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 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汛:汛期汛情防汛秋汛夏汛潮汛 访:访友访古访问访查采访拜访. 鞋:鞋子皮鞋拖鞋凉鞋棉鞋运动鞋 挽:挽起挽弓挽救挽留力挽狂澜 隔:间隔隔音隔断阻隔隔岸观火 懒:懒惰懒汉懒得好吃懒做 稳:平稳沉稳稳重稳定十拿九稳 惰:懒惰惰性怠惰懈惰 衡:平衡均衡失衡衡量衡情度理 协:协调协和协商协助齐心协力 绰:绰号阔绰绰约绰绰有余 二.多音字: 处:chǔ(处置) chù(四处) 背:bēi(背枪)bèi(背面) 涨:zhǎng(涨价)zhàng(头昏脑涨) 当:dāng(当心)dàng(当作) 间:jiàn(间隔)jiān(夜间) 三.形近字: 汛(汛期)讯(喜讯) 访(访问)仿(仿佛) 懒(偷懒)赖(依赖) 四.词语解释: 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暴发:突然发作。 间隔: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谴责:责备;严正申斥。 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协调:配合得适当。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造句:这件事是你的错,你去道歉是理所当然的。联结:结合(在一起)。 五.反义词: 谴责——赞扬懒惰——勤劳 平稳——摇晃满意——不满 容易——困难轻快——沉重 六.近义词:

平整——平坦唯独——唯一 谴责——指责懒惰——懒散 难免——未免平衡——均衡 协调——和谐大概——也许 七、句子理解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含义: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搭石》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第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第3自然段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第4自然段写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美好的心灵,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八、俗语 1得饶人处且饶人。 2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九、课文主题: 本文作者通过描绘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互爱互助、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十.问题归纳: 1、秋凉以后,人们为什么“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秋凉以后,如果人们来来去去还趟着水走,是很凉的) 2、为什么人们会“谴责”没有摆好搭石的村民懒惰? (因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在寒凉的水里走,所以这个村子的人会受到谴责) 3、那一排排搭石还仅仅是一排排联结故乡小路的石头吗?它还联结着什么呢? (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十一.课后习题: 1、本文共6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6)分钟。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是本课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开国大典距今年代已远,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

小学五年级语文 25、《黄鹤楼送别》

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组织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任务: 任务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任务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课题 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播放歌曲《烟花三月》)。谁牵着谁的手,相别在黄鹤楼?(生交流)老师介绍关于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当时话别的场面非常感人,想不想看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别》,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指导“鹤”字要写紧凑,写字态度要认真)生齐读课题。

(二)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效果预期 孩子们有信心学好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得很棒!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一)任务呈现(课件出示任务一)。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展示交流 1、课件出示易读错的词: 饯行伫立暂时友谊 按捺不住脍炙人口 (1)学生练读。(2)指名读,师生评价。 (3)理解“饯行”、“伫立” (4)齐读。 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远眺仰望凝视

(1)指名读 (2)让学生说说这组词有什么特点?然后说说还知道那些表示看的词语。 (学生交流) 3、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誉满天下永世不绝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1)学生试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再指名读。 (3)引导学生不仅要读好,还要读出我们的理解,生齐读。 师小结:同学们的词读得意犹未尽,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吧! 任务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任务呈现(课件出示任务二)。 (二)自主学习 学生默读课文,给足时间,老师巡视学情。 (三)展示交流 1、谁愿意读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暮春”,将“暮”与它的几个好朋友做比较,区分记忆。(生交流) (3)师引读:暮春三月,长江边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生交流找到的词语,配图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知识点

第7课《开国大典》知识点 1、词语理解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 擎:举。 瞻仰:恭敬地看。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2、近义词 宣布——公布肃静——肃穆 3、反义词 完毕——开始热烈——冷淡 4、层次和段落 第一段:(1-4)开国大典入场。 第二段:(5-10)典礼的主要经过。 第三段:(11-13)阅兵盛典。 第四段:(14-16)群众游行。 5、积累好词 描写场面壮观的词语: 气势磅礴排山倒海万马奔腾长虹贯日 惊天动地热火朝天万人空巷 6、对句子的理解 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2、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3、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7.主题概括 这篇文章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案设计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文是科普类说明文。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列举出比猎豹跑得快的物体,最后说明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是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自然段之间衔接得很紧密,采用了段首提出问题,段尾给出答案的表达形式。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读一读、画一画等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作者介绍事物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同时,提高默读的速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篇课文的一个训练重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以提高阅读速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猎豹的资料以及课文中出现的自己不太了解的事物的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析题读文 1.多媒体出示谜语:似虎不是虎,速度快过虎。身披花点衣,羚羊填饱肚。(打一动物) 2.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猎豹。 3.指名汇报关于猎豹的资料:猎豹又称印度豹,猫科动物,肉食,主要分布在非洲。全身有斑点,体型纤细,腿长,头小。主要食物为羚羊,奔跑速度极快,寿命一般是15年。 4.教师小结,引出课题:猎豹的速度是极快的,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猎豹的速度有关系的课文。(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 6.过渡:猎豹奔跑的速度已经很快了,还有比它更快的事物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开篇以谜语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揭题后的质疑,又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检测字词 1.自由读课文,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多音字“冠”在本课中的读音。 (2)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2.检查自学情况。 3.重点指导书写“喷、圈、置”。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喷:左右结构,注意右上部的书写,两个短竖向中间倾斜,“贝”最后一笔是点。 圈:全包围结构,注意书写顺序,最后一笔是横。 置:上下结构,注意上半部分是“四”的变形体。 要强调“置”的读音是zhì,不是zhǐ。 (2)学生书空生字,感受字的行笔。 (3)教师范写。 (4)学生独立练写,教师巡视。 (5)师生共评后,学生修改。 设计意图: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学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带着对题目的质疑,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记录下所用的时间。课文都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比猎豹快?可以在书上画一画,并按照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练习题

7.彩色的翅膀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调节(diào tiáo )分享(xiǎng xǎng)抚养(f úfǔ)捏起(niēnēi )撅嘴(juējūe )奇迹(jījì)2.写出句子中画线词的近义词。 (1)在一片欢笑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 3.按要求写句子。 (1)学校的操场上人真多。(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使这个设想没能实现,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校园里传出歌声。(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改成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juē)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A.果然 B.当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战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的经历,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秋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课藏羚羊的故事

7 藏羚羊的故事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令人深思的故事。老羚羊冒死截车,跪拜于车前求救的无奈,科考队员主动救助受伤的小羚羊的举动,父子团聚的喜悦,都令我们刻骨铭心。全文是围绕藏羚羊对孩子深切的爱以及科考队员对藏羚羊的关爱这两条感情线索展开叙述的。文章构思巧妙,感情细腻真挚,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老羚羊与小羚羊、科考队员与藏羚羊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藏羚羊的挂图(或《可可西里》中关于藏羚羊的录像片断。)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藏羚羊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识藏羚羊 1教师出示藏羚羊挂图,向学生介绍藏羚羊。 藏羚羊,别名长角羊,羚羊,属牛科。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7~10万只。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野生动物。它一般体长135厘米,身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雄性藏羚羊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藏羚羊。 3提示课题。刚才大家交流了有关藏羚羊的资料,了解了一些有关藏羚羊的知识。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发生在藏羚羊身上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借助资料,了解藏羚羊。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学习“求救”部分,体会老羚羊的无助和哀求,感悟父爱情深。 3、熟读课文,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熟读课文,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棒。)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7课《彩色的翅膀》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7课《彩色的翅 膀》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课《彩色的翅膀》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课《彩色的翅膀》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挠________ 奖________ 饥________ 饶________ 浆________ 肌________ 绕________ 桨________ 讥________ . (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所填词语的用法。 ①你看它________迷了路,________傲然地前进着。 ②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________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 (分)给形近字组词撒________嫌________浇________壤________残________ 撤________谦________烧________嚷________贱________ . (分)照样子,补充词语。 例如:(分享)果实________婴儿________光芒________气氛________秘密________来历 . (分)辨字组词。 讯________陪________ 拖________ 撒________ 迅________赔________ 施________ 撤________ . (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在战士们的一片欢笑声中,我慢慢地了解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缩写句子)________。 . (分)读《彩色的翅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彩色的翅膀》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________、________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 (分)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寿——________——________旁——________——________ 委——

第25课黄鹤楼送别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5 黄鹤楼送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体会“飞檐凌空、俯临长江、”等词语所表现的黄鹤楼的独特之处,领略作者用词的精炼。 2.学生自学字、词、句,通过检查交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精读课文,借助重点词、句想象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感情及依依惜别之情。以朗读为依托,学生可粗略感受中华古典文学的意韵,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是师者爱国情感中不可少的情节,在课堂里和学生一起品味,让孩子们浸润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通达,成学生品读之美,何乐而不为?)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讨论、交流、演一演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练习单。 教师: 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

(一)述前情,铺垫导入: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设计意图:这首诗用语浅显易懂,学生可以初步领会诗的内容,相信学生会说出自己的认识,学有所思,定有所得。) 2.李白、孟浩然的故事是这样的:(课件展示)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识,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拜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设计意图:必要的情节介绍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主要人物有个大体了解,必竟是古时候的事情,这样的铺垫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心情有帮助。)2.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一起去看看当年友人话别的场景。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 3.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出示预习单,自由练读,指名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暮春三月烟雾迷蒙飞檐凌空依依惜别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脍炙人口伫立江边俯临长江 指名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