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分):

1.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4.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

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5.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

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6.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

7.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

8.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9.膜分离法:是把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将溶液隔开,使溶液中的某种溶质或者溶剂渗透出来,从而达到分

离溶质的目的。

10.污泥龄:是指每日新增的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天数,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

所需的时间,或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11.氧化沟:是一个具有封闭沟渠的活性污泥曝气池。

12.总充氧量:稳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曝气池的总氧量。

13.悬浮生长: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形成絮状,悬浮在混合液中不停地与废水混合和接触。

14.生物膜反应器:利用生物膜净化废水的装置。

15.面积负荷率法:即单位面积每日能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等量。

16.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来净化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17.活性污泥:充满微生物的絮状泥粒。

18.污泥负荷率:指的是单位活性污泥(微生物)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有机物量。

19.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的重量,常用MLSS表示。

2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中混合液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体积占混合液总体积的百分数。

21.污泥体积指数:简称污泥指数,是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湿污泥体积(以mL

计)。

22.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个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之间的处理方法,它兼具有这两种方法的优点。

23.厌氧流化床:当床内载体的膨胀率达到40~50%以上,载体处于流化状态。

24.厌氧生物法: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兼性菌和厌氧菌的代谢作用降解污泥和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分解的最终产物主要是沼气,可作为能源。

25.重力浓缩法:利用重力将污泥中的固体与水分离而使污泥的含水率降低的方法。

26.扩散:污染物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转移,称为扩散。

二、水污染控制工程选择题(每题 2分):

2、下列不属于水中杂质存在状态的是( D )

A.悬浮物 B胶体 C溶解物 D沉淀物

3、TOD是指( A ) A.总需氧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可降解的有机物一部分被微生物氧化,一部分被微生物合成细胞

B.BOD是微生物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与微生物内源呼吸所消耗的氧量之和

C.可降解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碳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D.BOD是碳化所需氧量和硝化所需氧量之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COD测定通常采用K2Cr2O7和KMnO7为氧化剂

B.COD测定不仅氧化有机物,还氧化无机性还原物质

C.COD测定包括了碳化和硝化所需的氧量

D.COD测定可用于存在有毒物质的水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格栅用以阻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B.格栅的水头损失主要在于自身阻力大

C.格栅后的渠底应比格栅前的渠底低10-15 cm

D.格栅倾斜50-60o,可增加格栅面积

8、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A )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拥挤沉淀 D压缩沉淀

9、颗粒在初沉池初期( A ),在初沉池后期( B )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拥挤沉淀 D压缩沉淀

10、颗粒在二沉池初期( B ),在二沉池后期( C ),在泥斗中( D )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拥挤沉淀 D压缩沉淀

11、颗粒在污泥浓缩池中( D )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拥挤沉淀 D压缩沉淀

14、根据斜板(管)沉淀池原理,若将池深H等分成三层,则( B )

A.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缩短1/3

B.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缩短2/3

C.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增长1/3

D.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增长2/3

15、滤料的接触吸附是过滤的机理之一,不属于这一机理的是( D )

A.重力沉淀

B.范德华力吸附

C.布朗运动

D.截留作用

16、不属于胶体稳定的原因的是( A )

A.漫射

B.布朗运动

C.带电

D.水化膜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对无机物盐类混凝剂来说,吸附架桥起决定作用

B.对无机物盐类混凝剂来说,双电层作用机理起决定作用

C.对有机高聚物来说,吸附架桥起决定作用

D.对有机高聚物来说,双电层作用起决定作用

25、某工业废水的BOD5/COD=50,初步判断它的可生化性为( A )

A.较好

B.可以

C.较难

D.不宜

26、某曝气池的污泥沉降比为25%,MLSS浓度为2000mg/L,污泥体积指数为( C )A25 B.100 C.125 D.150

27、关于污泥体积指数,正确的是(B )

A.SVI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B.SVI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C.SVI 过高,污泥细小而紧密

D.SVI 过低,污泥会发生膨胀

28、关于污泥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相当于曝气池中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B.相当于工作着的污泥总量同每日的回流污泥量的比值

C.污泥龄并不是越长越好

D.污泥龄不得短于微生物的世代期

29、关于活性污泥处理有机物的过程,不正确的是( D )

A.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分吸附和氧化与合成两个阶段

B.前一阶段有机物量变,后一阶段有机物质变

C.前一阶段污泥丧失了活性

D.后一阶段污泥丧失了活性

31、下列关于各种活性污泥运行方式不正确的是( B )

A.渐减曝气法克服了普通曝气池供氧与需氧之间的矛盾

B.多点进水法比普通曝气池出水水质要高

C.吸附再生法采用的污泥回流比比普通曝气池要大

D.完全混合法克服了普通曝气池不耐冲击负荷的缺点

32、不属于推流式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是( D )

A.渐减曝气法

B.多点进水法

C. 吸附再生法

D. 延时曝气法

33、氧化沟的运行方式是( C )

A.平流式

B.推流式

C.循环混合式

D.完全混合式

35、大中型污水厂多采用( B )式( C )曝气

小型污水厂多采用( A )式( D )曝气

A.完全混合

B.推流式

C.鼓风

D.机械

36、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是( B )

A.生物滤池

B.生物接触氧化池

C.生物转盘

D.生物流化床

42.下列不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是(D)

A. 厌氧接触池

B. 厌氧滤池

C.厌氧流化池

D.厌氧高速消化池

45.传统消化池与高速消化池的主要区别在于(B)

A.前者不加热,后者加热

B.前者不搅拌,后者搅拌

C. 前者有分层,后者不分层

46.下列哪一个不是现代厌氧生物处理废水工艺的特点(B)

A. 较长的污泥停留时间

B. 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

C. 较少的污泥产量

D.较少的N、P元素投加量

47.下列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不是从池底进水、池项出水的是( D )

A.厌氧流化床

B.UASB反应器

C.厌氧滤池

D.厌氧接触池

49. 下列哪些装置不算污泥的来源(B)

A. 初沉池

B.曝气池

C.二沉池

D.混凝池

54.下列哪一项不是污泥的处理方法(B)

A.高速消化法

B.厌氧接触法

C.好氧消化法

D.湿式氧化法

55. 下列哪一项不是污泥的最终处理方法(D)

A. 用作农肥

B.填地

C.投海

D.湿烧法烧掉

77.对应处理级别选择处理对象

一级处理(D)二级处理(C)深度或三级处理(A)

特种处理(B)

A.残留的悬浮物和胶体、BOD和COD,氨氮、硝酸盐、磷酸盐

B.不能自然沉淀分离的微细悬浮颗粒、乳化物,难于为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的无机物

C.水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

D.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

79. 二级处理主要采用(D)

A.物理法

B.化学法

C.物理化学法

D.生物法

80. 对应处理对象选择处理方法

悬浮物(D)细菌(B)色素(A)无机盐类(C)

A.活性炭吸附

B.漂白粉

C.超滤

D.过滤

84. 关于生物法除氮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先硝化再反硝化

B.硝化菌是好氧自养菌,反硝化菌是厌氧异养菌

C.硝化要有足够的碱度,反硝化碱度不能太高

D.硝化要维持足够的DO,反硝化可以低氧也可以无氧

85. 关于反硝化菌不需要的条件是(B)

A.以有机碳为C源

B.有足够的碱度

C.缺氧

D.温度0~50℃

86. 关于生物法脱氮流程,不正确的是(C)

A.一级硝化及反硝化中硝化池同时进行碳的氧化

B.一级、二级在反硝化之前都要投加有机碳源

C.一级、二级中的曝气池主要起充氧作用

D.一级、二级中的沉淀池都有回流污泥排出

三、填空题(每题空1 分)

1.Z1N2F3 所有各种杂质,按它们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

2.Z1N2F4 废水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固体物,温度。

3.Z1N2F4 污水中的总固体包括漂浮物、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

4.Z1N2F2 一般采用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两个指标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

5.Z1N2F1 TOD表示在高温下燃烧化合物而耗去的氧。

6.Z1N2F3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在合流制管道系统中还包括雨雪水。

7.Z1N2F4 水和废水处理的方法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8.Z2N2F3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斜置在废水流径的渠道内,或在泵站集水池的

进口处,或在取水口的进口端。

9.Z2N2F2 格栅本身的水流阻力很小,一般只有几厘米,阻力主要是截留物堵塞栅条所造成的。

10.Z2N2F2 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

11.Z2N2F4 悬浮物在水中的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和压缩沉淀。

12.Z2N2F4 沉淀池的形式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和斜流式四种。

13.Z2N2F1 沉淀池的出水装置常用堰口出流。

14.Z2N2F2 滤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足够的化学稳定性,有一定的颗粒级配和适当的孔隙率。

15.Z2N2F3 油品在废水中以三种状态存在:悬浮状态、乳化状态和溶解状态。

16.Z2N2F2 根据产生气泡的方法分类,有加压溶气气浮,射流气浮,水泵吸水管吸入空气气浮和溶气真

空气浮等,其中加压溶气气浮效果最好,使作最多。

17.Z3N2F2 吸附架桥作用主要是指高分子有机聚合物与粒胶的吸附与桥连。

18.Z3N2F2 混凝剂可分为无机盐类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两大类。

19.Z3N2F4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有:水温、pH值、碱度、水力条件和水中杂质等。

20.Z3N2F3 混凝剂的投加方式有:重力投加、水射器投加和泵投加。

21.Z4N2F2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22.Z4N2F6 吸附剂表面的吸附力可分为三种,即分子引力,化学键力和静电引力,因此吸附可分为三种

类型: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

23.Z4N2F3 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吸附剂的性质、吸附质的性质和吸附过程的操作条件。

24.Z5N2F1 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微生物本身的数量得到增长。

25.Z5N2F4 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因素主要是温度、pH、营养物、供氧、毒物和有机物性质等。

26.Z5N2F2 污泥浓度常用MLSS表示,污泥沉降比用SV表示,污泥体积指数用SVI或SI表示。

27.Z5N2F1 一般城市污水正常运行条件下的SVI在50~150之间为宜。

28.Z5N2F2 活性污泥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过程包括吸附阶段和氧化及合成阶段

29.Z5N2F1 氧化沟是一个具有封闭沟渠的活性污泥曝气池

30.Z5N2F2 曝气方法可分为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二大类。

31.Z1N2F3 影响氧转移到水中的因素有温度、溶液的组成、搅拌强度、大气压力、悬浮固体浓度等。

32.Z5N2F1 曝气池容积计算常用污泥负荷率计算法。

33.Z5N2F2 对活性污泥法处理厂运行和控制是通过调节供氧量、污泥回流量和排除剩余污泥量来进行的。

34.Z5N2F2 生物膜反应器可分为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5.Z5N2F3 生物滤池一般可分为三种: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和塔式生物滤池。

36.Z5N2F3 生物滤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滤料、池壁、布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37.Z5N2F1 生物转盘的级数一般不超过4级

38.Z5N2F3 生物接触氧化池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曝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39.Z6N2F3 厌氧生物处理对象是:有机污泥,有机废水,生物质。

40.Z6N2F4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有:化粪池,隐化池,传统厌氧消化池,高速厌氧消化池,厌氧接触法,

厌氧滤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厌氧膨胀床。

41.高速消化池比传统消化池采取了什么措施:机械搅拌和加温。

42.污泥浓缩法有:重力浓缩法,气浮浓缩法、离心浓缩。

43.污泥干化法有:自然干化法,烘干法。

44.污泥处理方法有:厌氧消化法,好氧消化法,热处理法。

45.污泥脱水方法有过滤法(真空过滤机、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离心法(离心机)。

四、简答题(每题 5分)

1. 颗粒在水中的沉淀类型及其特征如何?

答:颗粒在水中的沉淀,可根据其浓度与特性,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自由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其尺寸、质量均会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沉速随深度而增加。(3)拥挤沉淀(成层沉淀):当悬浮颗粒浓度比较大时,在下沉过程中彼此干扰,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形成一个清晰的泥水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4)压缩沉淀: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增高到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

2.个体自由沉降其沉速是指的什么条件下的沉速,其影响因素如何试分析之?

答:个体自由沉降的沉速指的是在受力平衡状态下颗粒所具有的沉速,可由斯托克斯方程式表示。u=g (ρs -ρ)d2/(18μ)表示:由方程式可见影响自由沉降速度的因素有:(1)ρs-ρ:ρs-ρ>0颗粒下沉,ρs -ρ<0颗粒上浮,ρs-ρ=0颗粒悬浮,提高ρs-ρ值,可以强化沉淀过程。(2)d:自由沉降速度 u∝d2,提高粒径d的措施可强化沉淀过程。(3)μ:自由沉降速度u∝1/μ,降低水的动力粘度可提高沉降速度,有利于沉淀的进行。

5.如何从理想沉淀池的理论分析得出斜板(管)沉淀池产生依据?

答:因为通过理想沉淀池的理论分析存在H/u=L/v、即u/v=H/L。如果将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成为几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池长度为原沉淀区长度的1/n时,就可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这说明,减小沉淀池的深度,可以缩短沉淀时间,因而减小沉淀池的体积,也就可以提高沉淀效率。为便于排泥将隔扳倾斜放置60o。

15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1)水温:水温影响无机盐类的水解。水温低时,水解反应慢,水粘度大,絮凝体不易形成。(2)水的PH值和碱度。不同的PH值,铝盐与铁盐混凝剂的水解产物的形态不一样,混凝效果也不同。(3)水中杂质的性质、组成和浓度。水中存在的二价以上的正离子,对天然水压缩双电层有利;杂质颗粒级配大小不一将有利于混凝;杂质的浓度过低(颗粒数过少)将不利于颗粒间的碰撞而影响凝聚。(4)水力条件。混凝过程的混合阶段,要求混凝剂与浑水快速均匀混合;在反应阶段,要搅拌强度随矾花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22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有哪几种?试就传统活性污泥法特点,简述其他活性污泥法产生的基础。

答: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运行方式有:(1)普通活性污泥法(2)渐减曝气法(3)多点进水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法)(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5)完全混合性污泥法(6)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7)氧化沟。对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与生物污泥同时从首端进,尾端出;微生物的增长在增长曲线上,呈现出一个线

段;该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量少的优点。但它的不足是,(1)耐冲击负荷差(2)供氧与需氧不平衡。…

23何谓活性污泥法?画出其基本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

答:活性污泥法即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方法。其基本流程为:

进水→ 1 → 2 → 3 →出水

↓↑↓

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

1-初次沉淀池,主要作用去除污水中的SS,并对BOD有一定的去除作用(20~30%)。

2-曝气池,主要作用去除污水的有机物。

3-二次沉淀池,从曝气池出来的混合液在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并对污泥进行适当的浓缩。

24.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污泥浓度三者关系如何?试叙其在活性污泥运行中的重要意义。

答:SVI(污泥指数)=SV%×10/MLSS g/L 。污泥指数SVI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为50~150,污泥指数MLSS 一定的情况下,可计算出30分钟沉降比SV%,故可通过测定30分钟沉降比,很简便地判定曝气池内污泥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6.活性污泥法系统中,二次沉淀池起什么作用?在设计中有些什么要求?

答:活性污泥法系统中,二次沉淀池的作用在于(1)泥水分离作用;(2)对污泥起一定的浓缩作用以保证曝气池对污泥量需要。故根据沉淀速度确定的沉降面积和为满足一定的浓缩作用确定面积后,选择其中大者作为设计沉淀面积,以保证对二者需要。

31.试扼要讨论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因素。

答:影响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有:(1)温度:有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高温发酵消化时间短产气量高,杀菌灭卵效果好;(2)PH及碱度:厌氧发酵的最佳pH值应控制在6.8~7.2,低于6或高于8,厌氧效果明显变差,挥发酸的数量直接影响到PH值,故反应器内应维持足够的碱度;(3)碳氮比,适宜的碳氮比为C/N=10~20:1 ;(4)有机负荷率,厌氧消化的控制速率是甲烷发酵阶段,因此过高的有机负荷可能导致有机酸的积累而不利于甲烷发酵的进行;(5)搅拌:适当搅拌是必须的,以防止形成渣泥壳和保证消化生物环境条件一致;(6)有毒物质,应控制在最大允许浓度以内。

34.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何?污泥浓缩的作用是什么?

答: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下:污泥→浓缩→污泥消化→脱水和干燥→污泥利用

污泥浓缩的作用在于去除污泥中大量的水分,缩小污泥体积,以利于后继处理,减小厌氧消化池的容积,降低消化耗药量和耗热量等。

35.污泥浓缩有哪些方法,并加以比较?

答:浓缩污泥可以用重力浓缩法,也可以用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重力浓缩法主要构筑物为重力浓缩池,设备构造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气浮浓缩主要设施为气浮池和压缩空气系统,设备较多,操作较复杂,运行费用较高,但气浮污泥含水率一般低于重力浓缩污泥。离心浓缩则可将污泥含水率降到80%~85%,大大缩小了污泥体积,但相比之下电耗较大。

36.污泥比阻在污泥脱水中有何意义?如何降低污泥比阻?

答:污泥比阻大,污泥脱水不易,脱水效率低,动力消耗大;降低污泥比阻的处理为污泥预处理,有(1)化学混凝法;(2)淘洗-化学混凝法,此法可大大降低混凝剂用量。

38.画出生物同步脱氮除磷的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

答:其工艺流程为:

回流系统

进水→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二沉池→出水

回流系统

称为A-A-O系统

厌氧:反硝化氨化释放磷;第一缺氧:脱氮;第一好氧:去除BOD、硝化、吸收磷;第二缺氧:反硝化、脱氮;第二好氧:吸收磷,去除BOD。

五、水污染控制工程计算题(每题10分):

1. 一平流沉淀池,澄清区面积为20×4m2,流量为Q=120m3/h。若将其改造成斜板沉淀池,流量提高至原流量6.5倍,其它条件不变。求需要装多少块斜扳?(斜扳长L=1.2m ,宽B=0.8m,板间距d=0.1m,板与水平夹角θ=60o,板厚忽略不计)

解:平流池A=20×4=80m2, q=Q/A=120/80=1.5(m3/m2.h)

斜板池q=6.5Q/At 即 1.5=6.5×120/At

At=520m2 (斜板池总面积)

设斜板池总单元数为n

则n(LBcosθ)+dB)=At

n(1.2×0.8cos60o+0.1×0.8)=520

n=929[单元数]

故板数=n+1=929+1=930(块)

2. 某城市最大时污水量为1800m3/h,原污水悬浮浓度C1=250mg/L,排放污水悬浮物允许浓度C2=80mg/L。拟用辐流沉淀池处理。试计算去除率及沉淀池基本尺寸。(沉淀时间取1.5h,沉淀池有效水深

3.3m)解:

(1)E=(C1-C2)/C1=[(250-80/250]×100%=68%

(2)沉淀池容积V=Qt=1800×1.5=2700m3

定为两座池,每池容积1350m3

每池表面积A=V/2/h=1350/3.3=409(m2)

直径D=(4A/π)1/2=(4×409/3.14)1/2=23(m)

3. 要某活性污泥曝气池混和液浓度MLSS=2500mg/L。取该混和液100mL于量筒中,静置30min时测得污泥容积为30mL 。求该活性污泥的SVI及含水率。(活性污泥的密度为1g/mL)

解:

(1) 100mL混和液对应的污泥容积为30mL

则1L混和液对应的污泥容积为300mL

又 1L混合液中含泥2500mg=2.5g

故 SVI=300/2.5=120mL/g干泥

(2)1mL该活性污泥含干泥 1/SVI=1/120=0.008g

因活性污泥密度为1g/mL,故 1mL活性污泥质量为1g

则含水率为 [( 1-0.008)/1]×100%=99.2%

4. 活性污泥曝气池的MLSS=3g/L,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经30min沉淀的污泥容积为 200mL,计算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所需的回流比及回流污泥浓度。

解:

(1)SV=200/1000×100%=20%

(2)SVI=(SV%×10)/MLSS=(20×10)/3=66.7mL/g 干泥

(3)Xr=106/SVI=106/66.7=15000(mg/L)

(4)因X(1+r)=Xr×r

即3(1+r)=15×r

r=0.25=25%

5. 某城市生活污水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量25000m3/d,曝气池容积V=8000m3,进水BOD5为300mg/L,BOD5去除率为90%,曝气池混合液固体浓度3000mg/L,其中挥发性悬浮固体占75%。求:污泥负荷率Fw,污泥龄,每日剩余污泥量,每日需氧量。生活污水有关参数如下:a=0.60 b=0.07 A=0.45 B =0.14

解:

(1)X=3000mg/l=3g/l X v=0.75X=2.25g/l

Fw=S0Q/VX v=(300×10-3×2500)/(8000×2.25)=0.42(KgBOD5/KgMLSS.d)

(2)E=(S0-S e)/S0 90%=(300-L e)/300 S e=30mg/L

u=QSr/X v V=25000×(300-30)×10-3/2.25×8000=0.375(KgBOD5/KgMLVSS.d)

1/θc=au-b , 1/θc=0.6×0.375-0.07, 1/θc=0.155

θc=6.45(d)

(3)剩余污泥?X=1/θc×(X v v)=0.155×2.25×8000=2790(KgVsSS/d)

对应的MLSS量为 2790/0.75=3720Kg/d

(4)O2/QSr=A+B/u O2/25000(300-30)×10-3=0.45+0.14/0.375

O2/6750=0.823, O2=5557(Kg/d)

6. 含水率99.5%的污泥脱去1%的水,脱水前后的容积之比为多少?

解:脱水前污泥含水率99.5%,脱水后污泥含水率99.5%-1%=98.5%

根据脱水前后泥量保持不变,即

V1(1-99.5%)=V2(1-98.5%)

V1×0.5%=V2×1.5%

V1/V2=3

7 .某地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水量20000m3/d,原水BOD5为300mg/L,初次沉淀池BOD5去除率为30%,要求处理后出水的BOD5为20mg/L。a=0.5,b=0.06 θc=10d, MLVSS=3500mg/L,试确定曝气池容积及剩余污泥量

解:

(1)初次沉淀池的E=(S1-S2)/S1 30%=(300-S2)/300 S2=210mg/L

即初沉池出水BOD5浓度210mg/L

故曝气池进水BOD5为270mg/L

则曝气池容积V=aQ(S0-S e)/Xv(1/θc+b)=0.5×(210-20)×20000/[3500(0.1+0.06)]=3393(m3)

(2)?X=X v V/θc=3500×10-3/10×3393=1187.55(KgVSS/d)

8. 选用高负荷生物滤池法处理污水,水量Q=5200m3/d,原水BOD5为300mg/L,初次沉淀池BOD5去除率为

30%,要求生物滤池的进水BOD5为150mg/L,出水BOD5为30mg/L,负荷率Fw=1.2KgBOD5/m3滤料d 试确定该滤池容积、回流比、水力负荷率。

解:

(1)初次沉淀池的E=(S1-S2)/S1 , 30%=(300-S2)/300 , S2=210mg/L即初沉池出水BOD5浓度

因进入滤池BOD5浓度S0=210mg/L>150 mg/L

所以必须回流

150=(210+30r)/[(1+r)] r=0.5

(2) V=Q(1+r)×150/Fw=5200(1+0.5)×150/1.2×103=975m3

(3)取有效水深H=2.0m 则面积A=487.5m2

故q=5200(1+0.5)/487.5=16 (m3/m2.d)

9. 已知活性污泥曝气池进水水量Q=2400m3/d,进水BOD5为180mg/L,出水BOD5为40mg/L,混合液浓度MLVSS=1800mg/L,曝气池容积V=500m3,a=0.65,b =0.096d-1,求剩余污泥量?X并据此计算总充氧量R。

解:

(1)u=QSr/XvV=2400×(180-40)/(1800×500)=0.37 (KgBOD5/KgMLVSS.d)

1/θc=au-b =0.65×0.37-0.096 1/θc=0.1445

θc=6.92 (d)

剩余污泥?X=X v v/θc=0.1445×1800×10-3×500=130(KgVSS/d)

(2)R=QSr/0.68-1.42?X , R=2400(180-40)10-3/0.68-1.42×130

R=309.5 (KgO2/d)

10. 实验室生物转盘装置的转盘直径0.5m,盘片为10片。废水量Q=40L/h,进水BOD5为200mg/L,出水BOD5为50mg/L,求该转盘的负荷率。

解:总盘片面积A=n×1/4×3.14×D2×2

A=10×0.25×3.14×0.52×2=3.925(m2)

Q=40L/h=0.96m3/d

L A=Q(S0-S e)/A=0.96(200-50)/3.925=36.7(gBOD5/m2.d)

11. 用加压溶气气浮法处理污泥,泥量Q=3000m3/d,含水率99.3%,采用气浮压力0.3MPa(表压),要求气浮浮渣浓度3%,求压力水回流量及空气量。

(A/S=0.025,Cs=29mg/L,空气饱和系数f=0.5)

解:含水率99.3%的污泥

含泥率为1-99.3%=0.7%

对应的污泥浓度X0=7000mg/L

表压0.3MPa对应的绝对压力P=4.1Kgf/cm2

A/S=Cs(fP-1)Q R/QX0 0.025=Q R×29(0.5×4.1-1)/(3000×7000)

Q R=17241 m3/d

A=0.025S=0.025×3000×7=525Kg/d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2)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课后作业标准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1 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目录 第一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 1.1 污水质 (1) 2.2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2) 2.3 污水出路 (4)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4) 2.1格栅和筛网 (5) 2.2 沉淀的基础理论 (6) 2.3沉砂池 (9) 2.4 沉淀池 (16) 2.5调节池 (12) 2.6 隔油和破乳 (17) 2.7 浮上法 (18) 2.8 过滤 (23) 第三章污水的化学处理 (29) 3.1化学混凝法 (29) 3.2中和法 (31) 3.3化学沉淀法 (32) 3.4氧化还原法 (32) 第四章污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 (32) 4.1吸附法 (32) 4.2离子交换法 (34) 4.3萃取法 (35) 4.4膜析法 (36) 第五章废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 (388) 5.1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38) 5.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41) 5.3 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 (42) 5.4 米歇里斯-门坦方程式 (44) 5.5 莫诺特方程式 (45) 5.6 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基本数学式 (46) 第六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47) 6.1 稳定塘 (48) 6.2 污水土地处理 (51) 第七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52 7.1 生物滤池 (53) 7.2 生物转盘 (61) 7.3 生物接触氧化 (63) 7.4 生物流化床 (64) 第八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 (66) 8.1基本概念 (66)

8.2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68) 8.3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71) 8.4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73) 8.5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82) 8.6二沉池 (85) 第九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86) 9.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86) 9.2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86) 9.3厌氧生物处理法的设计 (87) 9.4厌氧和好氧技术的联合 (87) 第十章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88) 10.1氮、磷的去除 (88) 10.2城市污水的三级处理 (94) 第十一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94) 11.1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 (94) 11.2污泥的处置及其前处理 (97) 11.3污泥浓缩 (97) 11.4污泥的稳定 (98) 11.5污泥的调理 (99) 11.6污泥脱水 (100) 11.7污泥的干燥与焚化 (101) 11.8污泥的管道输送 (101) 第十二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102) 12.1厂址选择 (102) 12.2厂、站处理方法和流程的选择 (103) 12.3污水厂的平面布置 (103) 12.4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103)

水污染控制工程讲义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一章 概述 1.1 生物处理的目的和重要性 废水生物处理的目的:1) 絮凝和去除废水中不可自然沉淀的胶体状固体物; 2) 稳定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3) 去除营养元素氮和磷。 废水生物处理的重要性:1)城市污水中约有60%以上的有机物只有用生物法去除才最经济;2)废水中氮的去除一般来说只有依靠生物法;3)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有90%以上是生物处理法;4)大多数工业废水处理厂也是以生物法为主体的。 微生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主要有三个作用:1)去除有机物(以COD 或BOD 5表 示),去除其它无机营养元素如N 、P 等;2)絮凝沉淀和降解胶体状固体物;3)稳定有机物。 微生物代谢过程简介: 微生物代谢所需要的几个基本要素:能源;碳源;无机营养元素——N 、P 、S 、K 、C a 、M g 等;有时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有机营养物(也称生长因子,如维生素、生物素等) 废水生物处理中涉及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主要有:化能异养型代谢;化能自养型代谢;光合异养型代谢;光合自养型代谢。 生物处理中的重要微生物 ①细菌:细菌——包括了真细菌(eubacteria )和古细菌(archaebacteria );——是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根据需氧情况不同:好氧细菌、兼性细菌和厌氧细菌;根据能源碳源利用情况的不同:光合细菌——光能自养菌、光能异养菌;非光合细菌——化能自养菌、化能异养菌;根据生长温度的不同:低温菌(-10oC ~15 oC )、中温菌(15 oC ~45 oC )和高温菌(>45 oC ) ②真菌:真菌的三个主要特点:1)能在低温和低pH 值的条件生长;2)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的要求较低(是一般细菌的1/2);3)能降解纤维素。真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处理某些特殊工业废水;2)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处理 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主要以细菌为食;其种属和数量随处理出水的水质而变化,可作为指示生物。后生动物以原生动物为食;也可作为指示生物。 1.2 生物处理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地位 有机物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主要去除方法:颗粒状有机物(>1μm ):可以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颗粒物;胶体状有机物(1nm ~100nm ):不能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较小的有机颗粒物;溶解性有机物(<1nm ):以分散的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有机物 有机物 微生物 新的细胞物质 CO 2、H 2O 生物残渣 内源呼吸 分解 合成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P-102 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P-103 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P-103 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网上搜索的) 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7、生物膜法(P190):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18、物理净化(P7):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9、化学净化(P-7):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0、生物净化(P-7):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填空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 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3、水体自净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根据地域,污水排放标准分为哪些? 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5、沉淀类型 6-404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返回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分为“排水沟道系统”和“污水的物理及生物处理”两大部分。“排水沟道系统” 详细介绍污水沟道系统﹑雨水沟道系统和合流制沟道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包括排水体制﹑系统特点﹑管材及断面特性﹑沟道附属构筑物﹑设计要求及控制参数﹑防洪设施和沟道施工养护等。“污水的物理及生物处理” 介绍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物理的生物处理方法,将污水水质指标、污水处理理论、原理和工艺技术设计计算紧密结合,并对常见的处理工艺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对不同水质的水处理理论的方法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 1) 基本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规划设计原理; 2) 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水量计算和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3) 系统完整地学习和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4) 初步掌握污水物理及生物处理的设计、计算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 5) 培养学生对污水处理工程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运用能力,初步具备进行污水处理的科学研究能力。 6) 辅以完整的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沟道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工艺优选和技术设计,编制工程设计文件; 2、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规划设计原理;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水量计算和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辅以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沟道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基本掌握污水处理物理和生物处理的理论和设计原理,能合理正确地选择确定污水处理工艺并进行工程设计;辅以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工艺优选和技术设计,初步具备编制工程设计文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3、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 第一篇排水沟道系统] 绪论 1)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范围 2) 排水沟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任务 第一章排水沟道系统 3) 污水的分类和性质 4) 排水系统的体制和选择 5) 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6) 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及布置形式 7) 沟道及沟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

水污染控制工程讲义+笔记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参考资料(水污染控制工程)

目录 目录 (1) 专题一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 (2) 专题二污水的物理处理(1) (7) 专题三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13) 专题四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理 (22) 专题五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 (26) 专题六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29) 专题七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36) 专题八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39)

专题一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 污水水质 国际通用三大类指标: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性指标 水质分析指标 物理性指标 温度:工业废水常引起水体热污染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加速耗氧反应,最终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色度: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嗅和味:感官性指标,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固体物质:溶解物质 悬浮固体物质挥发性物质 固定性物质 水和污水中固体成分的内部相关性 水和污水中杂质颗粒分布 化学性指标有机物 生化需氧量(BOD)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在一定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以mg/L为单位)。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100d完成。 实际中,常以5d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以20℃为测定的标准温度。 讨论:①任何日BOD与第一阶段BOD(L0)的关系 生化研究试验表明,生化反应的速度决定于微生物和有机物的含量,至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只要满足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就可以,在反应初期,微生物的数量是增加的,但到一定时间后,微生物的量就受到有机物含量的限制而达到最大值,此时反应速度受到有机物含量的限制,即有机物的降解速度和该时刻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成正比,由于有机物可以用生化需氧量表示,所以水中的耗氧速率和该时刻的生化需氧量成正比 d(L0-L t)/dt=KL t dL t/dt=-KL t 式中: L0、L t─分别表示开始、t时刻水中剩余的第一阶段的BOD K─反应速率常数,d-1 积分得:任何时刻水中剩余的BOD为Lt=L0 e -Kt 从而求得经t时间反应消耗的溶解氧BODt为: BODt=L0-L t=L0(1-e-Kt)=L0(1-10-kt) (k =K /2.303) (经验表明:20℃时,k=0.1 日-1,若t=5天,则 BOD5=0.68L0)系 ②反应速度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 利用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可求得: K(t)=k(20)θ(T-20) 式中:K(t)─20℃时反应速率常数,d-1 k(20)─T℃时反应速率常数,d-1 θ──温度系数(经验:在10--30℃时,θ=1.047) ③第一阶段BOD(L0)与温度的关系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习题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及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及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及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及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气固比 2.氧垂曲线 3.吸附再生法 4.剩余污泥 5.@ 6.折点加氯消毒法 7.回流比 8.生物膜法 9.活性污泥法 10.生物脱氮 11.泥龄 12.BOD5 13.COD 14.} 15.水体自净 16.污泥指数 17.剩余污泥 18.破乳 19.大阻力配水系统 20.小阻力配水系统 二、问答题 1.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因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各适用在哪些场合 2.{ 3.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 何区别 4.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 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 5.加压溶气浮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 特点在废水处理中,浮上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缺点 6.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法的目的和所采用的处理设备有何不同

7.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8.在生化反应过程中,酶起了什么作用酶具有哪些特性 9.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在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是 一个十公重要的环境因素 10.什么叫生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在废水生物处理中,采用了哪两个基本方程 式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11.; 12.建立生物下理过程数学模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这个基 本数学模式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13.好氧塘中溶解氧和pH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14.污水土地处理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5.试述土地处理法去除污染物的基本原理。 16.土地处理系统设计的主要工艺参数是什么选用参数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17.试述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18.生物滤池有几种形式各适用于什么具体条件 19.影响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处理效果的曝气设备 的作用和分类如何,如何测定曝气设备的性能 20.》 21.活性污泥有哪些主要的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是什么促使各种运 行方式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2.曝气池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3.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 24.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题目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规律,对于性颗粒易与气泡粘附。 2、在常温、稀溶液中,离子交换树脂对Ca2+、Cr3+、Ba2+、Na+的离子交换势高低顺序依次为> > > 。在离子交换过程中,上述离子最先泄露的是。 3、反渗透膜是膜,反渗透的推动力是___,反渗透膜透过的物质是。 4、根据废水中可沉物的浓度和特性不同,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5、过滤机理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6、加Cl2消毒时,在水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 7、测定废水的BOD时,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 8、稳定塘按塘内微生物类型、供氧方式和功能来分类,主要类型有、、 和。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竖流式沉淀池常作为二沉池? 2、如何提高滤池的含污能力? 3、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4、简述SBR工艺的工作原理,并说明该工艺具有哪些特点。 5、简述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条件。 三、论述题(共36分) 1、在20℃时,亚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是多少天?为什么污泥龄太短的曝气池氨的硝化作用不完全。(8分) 2、如何通过废水的BOD5和COD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某工业废水水质为COD 650mg/L,BOD5 52mg/L,问该工业废水是否适宜采用生化处理。(8分) 3、在电渗析操作过程中,工作电流密度超过极限电流密度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消除?(8分) 4、某企业以废箱板为主要原料生产箱板纸,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主要

污染物为SS和COD,其水质为pH 7~8、COD900~1100mg/L、SS800~1100mg/L。请制定一废水处理工艺,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pH 6.0~9.0;COD ≤100mg/L;SS ≤100mg/L,画出工艺流程简图,并说明各处理单元功能。(12分) 四、计算题(共14分) 1、某种生产废水中Fe3+浓度为2.0mg/L,要使Fe3+从水中沉淀析出,废水应维持多高的pH值?(K spFe(OH)3= 3.2×10-38) (4分) 2、有一工业废水,废水排放量为180m3/h,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拟设计一座平流式沉淀池对其进行处理。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为:停留时间1.5h、有效水深为3.0m、池宽为4.5m,请计算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和长度。(4分) 3、拟采用活性污泥法建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参数为:设计处理水量12000m3/d,进水BOD5为200 mg/L,出水BOD5为20 mg/L,MLSS为3000mg/L,污泥负荷率N S为0.18kg BOD5(去除量)/kgMLSS·d,污泥表现合成系数Yobs为0.36mg/mg。试求:(1)生化曝气池的有效容积;(2)曝气池的BOD5去除效率;(3)曝气池每日的剩余污泥排放量(kg干重)。(6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讲课教案

1.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固体污染物在水中分悬浮物(SS)和溶解固体(DS),三种分散形态: 溶解态(直径小于1nm)、胶体态(直径为1~100nm)和悬浮态(直径大于100nm)。 3.需氧污染物: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 和总有机碳(TOC)。 4.毒性污染物 (1)无机污染物:汞、铬、镉、铅、锌、镍、铜、钴、锰、钛、钒、钼、锑、铋等 (2)有机污染物:挥发分、苯并(a)芘、DDT、六六六 (3)放射性污染物 5.其他污染物 (1)营养性污染物:(氮和磷) (2)生物污染物 (3)感官污染物 (4)酸碱污染物 (5)油类污染物 (6)热污染 6.废水处理的分级 (1)一级处理:主要处理对象是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分离设备依次为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节流与沉淀池的污泥可进行污泥消化或其他处理。条件许可时,出水可排放于水体或用于污水灌溉。以及处理有时也叫做机械处理。 (2)二级处理: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场合,在以及处理的基础上,机型生物化学处理,叫做耳机处理。耳机处理的对象是被微生物利用和讲解的污染物,如胶体态和溶解态的有机物、氮和磷等,采用典型设备有各种生物反应器(如生物曝气池或生物滤池等)和二次沉淀池。产生的污泥经浓缩后进行艳阳消化或其他处理,出水可排放或再利用。耳机处理也叫做生化处理或生物处理。(3)三级处理:对出水要求更高是,在耳机处理后,进行三级处理,三级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才六的污染物及其他溶解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有化学絮凝、过滤等。有时三级处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排放而是为了再利用(如用作工业用水)。对象包括去除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微生物和盐分等。方法有吸附、例子交换、反渗透、消毒等。三级处理也称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但是,尽管在处理程度或深度上,两者基本相同,单三级处理强调顺序性,其前必有一、二级处理;高级处理至强调处理升读,其前不一定有其他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适用) 2014年至2015 年第 1 学期 班级11环境1班 姓名吴志鹏 学号1110431108 指导教师高林霞 同组者汤梦迪刘林峰吴渊田亚勇李茹茹 程德玺

2014年4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 1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 5实验三混凝实验---------------------------------------------------------------------- 8一、实验目的 ------------------------------------------------------------------------- 15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表面曝气叶轮的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性能测定方法 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如鼓风机、表面曝气叶轮等,使空气中的氧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传质过程。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 d/dt=K La(s-)(1)式中d/dt:氧转移速率,mg/(Lh); K La:氧的总传质系数,h-1; s: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相应于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曝气器性能主要由氧转移系数K La、充氧能力OC、氧利用率E A、动力效率Ep四个主要参数来衡量。下面介绍上述参数的求法。 (1)氧转移系数K La 将(1)式积分,可得 1n(s—)=一K La t+ 常数(2)此式子表明,通过实验测定s和相应与每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后,绘制1n(s—)与t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 La。另一种方法是先作-t曲线,再作对应于不同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d/dt,最后作d/dt与的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出。 (2)充氧性能的指标 ①充氧能力(OC):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 表面曝气时:OC(kg/h)= K La t(20℃)s (标)V (3) K La t(20℃)= K La t 1.02420T(T: 实验时的水温) s (标)=s (实验) 1.013105/实验时的大气压(Pa) V:水样体积 ②充氧动力效率(Ep):每消耗1度电能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该指标常被用以比较各种曝气设备的经济效率。 Ep(kg/kW·h)=OC/N (4) 式中:理论功率,采用叶轮曝气时叶轮的输出功率(轴功率, kW)。 ③氧转移效率(利用率,E A):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与供给的氧量之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习题讲解.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讲义(完整)演示教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讲义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影响混凝沉淀的主要因素; 2.通过实验,确定给定所配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药量; 3.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实验原理: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的表面物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Zeta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混合和反应是混凝工艺的两个阶段,投药是混凝工艺的前提,选者性能良好的药剂,创造适宜的化学和水利条件,是混凝的关键问题。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投加量不足不可能有很好的混凝效果。同样,如果投加的混凝剂过多也未必能得到好的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设备及用具: 1.定时变速六联搅拌机; 2.HS酸度计; 3.WG光电浊度仪; 4.1000 mL烧杯、洗耳球、移液管; 5.硫酸铝、氯化铁、蒸馏水; 6.水样。 注意事项: 1.在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的形成、外观、大小、密实程度、沉降性能等; 2.因投药量少,所以要用洗瓶将加药管内的残余药液洗至水样杯内以免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 3.吸取上清液时,要用相同条件吸取上清液,不要把沉下去的矾花搅带上来,以免影响测量效果。 步骤及纪录: 1.测定原水水温、浊度; 2.认真了解六联搅拌机的使用方法; 3.分别量取原水样600mL于六个1000mL烧杯中,置于搅拌机下; 4.选用一种混凝剂,用移液管分别量取不同量药液于搅拌机的加药试管中;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面向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具体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分析、水污染治理的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能力,以及开展水污染控制的科学研究能力,以期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水环境保护人才。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7和11。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污水水质出路 第一节污水水质 1.污水物理性指标 2.污水的化学性指标 3.污水生物性指标 习题要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表征意义 第二节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1. 水体的自净作用 2.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习题要点:水体自净的机理、影响因素 第三节污水出路 1.排放水体及其限制 2.污水回用 习题要点:污水的最终出路与出水水质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污水水质指标定义和的表征意义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目前污水最终去向及其对水质的要求; 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自净的机理; 掌握几种常用水质指标的定义和的表征意义。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一节格栅、筛网和过滤 1.格栅的作用及种类 2.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3.筛网 4.过滤 习题要点:格栅的设计与计算过程 第二节沉淀理论 1.沉淀类型 2.自由沉淀及其理论基础 3.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习题要点:自由沉淀理论 第三节沉砂池 1.平流沉砂池 2.曝气沉砂池 习题要点:曝气沉砂池的曝气作用 第四节沉淀池 1.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几参数 2.平流式沉淀池 3.竖流式沉淀池 4.辐流式沉淀池 5.斜流沉淀池 6.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习题要点:各种沉淀池之间的优缺点比较第五节隔油和破乳 1.含油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2.隔油池 3.乳化油和破乳方法 习题要点:隔油池的设计要点 第六节浮上法 1.浮上法类型 2.加压溶气气浮的基本原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学习资料1

第一章绪论 一1.水资源与水循环 70%被水覆盖;我国水资源总量全国6,人均水量1/4,排116位; (三)水的循环,自然循环,社会循环(人类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废水的分类:(1)生活污水(成分较稳定);(2)工业污水(生产污水,生产废水);(3)降水(雨雪) 二、污水水质 污水污染指标包括物理性质【感官温度、色度】、化学性质【一般水质指标(包括PH ,碱度等);有毒化学物质指标】和生物性质。 1污水的物理性质和污染指标:主要有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 1)固体物质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固体(SS),在国家标准和规范中,又称悬浮物,用SS表示)。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千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很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休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2)温度,色度(表色和真色),表色是由溶解物质+胶体+悬浮物质共同引起产生的颜色;真色是由溶解物质+胶体物质;液体过滤后测得真色。怎么测表色(直接测)真色(过滤) 2.污水的化学性质与污染指标 1.有机物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较复杂,分别测定各类有机物的周期较长,工作量较大,通常在工程中必要性不大。有机物的主要危害是消耗水中溶解氧。因此,在工程中一般采用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或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映水有有机物的含量。 (1)生化需氧量(BC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牛物降解的有机物量。生化需氧最愈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愈多.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液化所需的氧量.微生物的活动与温度有关,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以之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一般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分解氧化过程,即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20天时间,这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璧的标准时间,简称5口生化需氧量。据试验研究,生活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约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70%左右。(20℃下培养五天(只能完成70%)20天(完成95-99%)为什么不培养20天呢?因为20天是碳化和硝化过程的和,不能完全代表氧化过程。) (2)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斌化荆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声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 Mn,或简称Oc。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 Cr重铬酸钾的氧化能力强于高锰酸钾,所测得的COD值是不同的,在污水处理中,通常采用重铬酸钾法。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而言,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与第一阶段 5日生化需氧量(BOO)测试时间长,不能快速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可以采用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里的测定甲并寻求它们与BOD5的关系,实现快速测定。 总有机碳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寒,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27日专业班级:环境工程2009级02班 姓名(学号):孙国帅20091703 2011年 12 月 3 日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27日 二、实习地点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青岛市城阳区污水处理厂;化学楼101 三、实习目的:通过前往污水处理厂参观实习,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本知 识。且通过工程师的讲解,了解污水处理各工艺构筑物的特点与设计理念,明确流程,为课程设计打好基础。并将自己在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和工程师沟通,借助实体构筑物解决。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SBR A2/O UCT 模型 四、实习内容 (一)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 (1)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简介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是由崂山区政府授权青岛海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办事处驻地,一期占地41.7亩,设计进水量2.0万吨/天;二期工程占地32.85亩,增加处理能力3.0万吨/天。沙子口目前排放污水总量可达到320万吨/年,工业废水约占总排放量的65%以上,生活污水及公建污水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35%。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N、P等,属有机耗氧型污染。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废水约8000吨,产生含水污泥近300立方米。该地区的污水以生活类污水为主,有机质含量大,重金属成份极少。处理流程主要为电脑控制,如图1显示实时监控。污水处理厂采用UCT工艺,其英文为University of Cape Town,由南非开普敦大学研究开发。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废水约8000吨,产生含水污泥近300立方米。该地区的污水以生活类污水为主,有机质含量大,重金属成份极少。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月可生产有机肥料100吨,以800元/吨的价格卖给园林绿化部门,不仅硝化了污泥,而且获得了经济效益。崂山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投资200万元改造后,将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发酵等环节处理,使之成为优质的林业用有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1年3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类型 1. 名词解释 2. 选择题 3. 填空题 4. 简答题 5. 计算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分): 1.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 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 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 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 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 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 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 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 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 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 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