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方法讲座(二)

学习方法讲座(二)

学习方法讲座(二)
学习方法讲座(二)

学习方法讲座(二)

第二讲制订学习计划

一、为什么要制订学习计划

制订学习计划的目的是通过确定学习目标,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1、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

2、制订计划是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前提;

3、制订计划能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习计划一般包括的内容

学习计划有平时计划、阶段计划和长远计划三种。平时计划以通常的学习常规和临时性安排为内容;阶段计划以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长远计划以一年或几年为周期。

学习计划一般应包括:(1)对上学期(或前一阶段)学习情况的分析,简要说明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2)提出本学期(或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并确定目标;(3)学习时间如何安排;(4)采取哪些措施,采用哪些方法。

三、怎样制订学习计划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1)知识、能力的实际;(2)“缺欠”的实际;(3)时间的实际;(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自由学习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1)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

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2)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的学习要错开,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3)同一学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中学生学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科等;(2)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安排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或做习题。这样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9、计划要留有余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检查内容:(1)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2)是否基本按计划去做?(3)学习效果如何?(4)总结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以利改进。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调整。

四、认真执行学习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1、努力实施计划,可以磨练意志;

2、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3、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没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无法控制的,而实施计划是比较困难的,但实现计划之后的心情则是非常愉快的。一个遵循学习原则,学习劲头十足,意志顽强、方法也科学的同学,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 【摘要】:一向以来,教材在教师专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与教材总是相生相伴,形影不离。相对于产品取向的教材研究,教材“二次开发”侧重教材研究的接受取向,即研究教师对教材的反应和阐释。随着教材地位与功能的转变,传统“教教材”的观念正在为“用教材教”的观念所取代。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被赋予了“二次开发”教材的权利,运用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已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但是,对于习惯于照本宣科的教师而言,面对太多的不确定性,犹豫、惶惑、不安溢于言表。基于此,本论文以教材“二次开发”作为研究课题,尝试解答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问题,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指导本文首先在剖析关于教材的不同论点的基础上确立研究立场,然后对教材“二次开发”进行基本的学理分析;接着,论文围绕教材“二次开发”模型探讨情景分析和教材分析,并对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进行重点、系统的阐述;最后,本文对学生如何参与教材“二次开发”作了介绍。本论文分八章,概括如下:论文第一章从围绕教材问题的正反论点入手,剖析问题焦点,在确认教材地位与功能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的研究立场。第二章对教材“二次开发”进行了学理分析,包括其基本涵义、目标和本质过程,并尝试建立教材“二次开发”的模型,也揭示了教材“二次开发”对教师角色转换的意味。从第三章开始,论文围绕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进行系统阐述。第三章为情景分析和教材分析,这是教材“二次开发”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是第四章的重点。接下来的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内容是本论文的核心,详细探讨了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包括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方法、维度、策略和技术。最后,第八章探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材“二次开发”的理据、途径和形式,以此论证学生对教材“二次开发”应有的贡献。【关键词】:教材“二次开发”情景分析教材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23.3 【目录】:导言10-15第一章“教材‘二次开发’”研究立场的选择15-38第一节教材的辩护与批判15-28一关于教材的正反论点15-21二焦点问题21-28第二节教材地位与功能确认28-33一教材地位确认28-29二教材功能确认29-33第三节“教材‘二次开发’”研究立场的选择33-38一本文研究的立场:基于教材的教学33-34二本文研究立场的意涵34-38第二章教材“二次开发”的学理分析38-55第一节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和本质38-46一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38-40二教材“二次开发”的目的40-41三教材“二次开发”的本质41-46第二节教材“二次开发”的模型46-51一传统“备课”与教材“二次开发”47-48二教材“二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一)主题阅读的主要课型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八种课型,分别是: 1.单元导读 2.整体识字 3.自主识字 4.以文带文 5.读写联动 6.自主阅读 7.基础训练 8.展示分享 (二)各课型的主要策略及方法 单元导读课 一、教学流程,大致分两类: 1、单元导语+ 一篇精读文 2、单元导语+ 浏览数篇文章 二、单元导读课的过程分三步 精读篇 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或背一背) 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

浏览篇 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在默读基础上,说一说,填写对照表。 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 三、处理好三种关系 1、单元导语与课文的关系,是大单元教学法的前提。 2、课文与课文间的关系。从课文题材、结构、写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课文间相同与不同。 (解决的方法:师举一,生反三。师出示文章分析或简单对比。生仿照、比较其他文章,也可以师把文章完成一半,另一半留给生,逐步让生自主独立完成。) 3、“单元导读”课与其他课型关系。 整体识字课 处理四个关系 1、阅读和识字的关系。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以读 书,带识字。 方法:将生字放在编写的短文中,短文多以课文内容缩写,尽可能将全部生字编在一个句子里或一个片断里。 2、“一主”教材和“两翼”教材中识字的关系。“整体识字”只教“人教版”教材生字。“两翼”教材顺其自然,不规定任务。 3、识字和写字关系,要分开处理,多识少写,先识后写。 4、“整体识字”和其他识字教学改革成果的关系。主题阅读识字教学

中学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

中学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 摘要:对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教师创造性地 使用历史教材,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以及历史教学的具体情况,对历史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合。本文将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有关史学材料的引入是教材“二次开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历史教材;二次开发;史学材料 历史学科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历史材料进行的,就如同自然科学必须要进行实验一样。因此,有人说,没有材料,就没有历史。英国主张“新历史”的学者也认为:“学校历史 学习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学习怎样去获取知识。”如何获得历史知识呢?他们主张,“把史料作为证据,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①。另外,材料也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桥梁。 朱汉国教授主编的《新编历史教学论》认为,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是“重构教学内容,就是摆脱教科书的局限,将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加工和改写,使之形成更容易于课堂表达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是一个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②有效的史学材料的引入,可以增强我们理解教材的 能力和水平、可以增强我们指导学生进行史学探究的专业素

养。总之,没有有效史学材料的引入的教材“二次开发”,想引发学生进行有深度、有内涵的思考和探究,恐怕只能成为一种空想。 下面,我将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例,力图为大家呈现一个史学材料引入与教材“二次开发”的案例,与老师们交流我的思考和实践。 一、基于史学材料展开“二次开发” 我们通过引入适当的史学材料,包括一些图片数据对历史教材“二次开发”,以引导学生多视角观察历史,以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深化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线1100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的时间完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件衣服可谓是价值连城。这件金缕玉衣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解放以来出土的金缕玉衣也大多数是在诸侯王的墓中发掘出土的。 教师设问:这体现了什么呢?(参考答案:诸侯王生活奢侈,经济实力强,他们享受着与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凌

优化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化也日新月异,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大量涌现,丰富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在总结借鉴前人语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影响语文教学方法的诸种因素,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期望达到语文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得到大家的斧正。 一、精用讲授法 讲授法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以教师为中心,能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的系统的语文知识。由于这一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下述情况:离开语言文字,老师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进行纯情节内容的讲解或课文结构、层次的分析;或者学生已经懂了,教师还在喋喋不休地讲解,学生不能接受或目前不应该懂的,也大讲特讲。 由于讲授法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有的人便提出要舍弃这一教法。但我认为这是因噎废食,只要讲授得当,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讲授法仍不失为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内容我基本采用讲授法。在每节课备课的时候,都注意安排好一个或两个重点内容,设计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点,上课时集中精力解决这些问题,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如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我把重点放在情景交融的赏析上。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优美的旋律和意境的过程中,我用生动而深情语言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诗人美好而略带惆怅的情感: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水底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清潭,无不流露出微波淡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这样,在诵读过程中使用讲授法,重点内容突出了,诵读能力也培养了。另外在运用讲授法时,如能使讲课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简练、内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样可使讲授法成为启发式教学。 二、巧用启发提问法 在课堂上,除了使用讲授法突出重点内容外,我还注意使用启发式教学,设计一些能提起学生兴趣、引发他们主动思考的问题。启发诱导,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开阔思路,步步深入,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这种提问设计,关键在“诱”,核心在“导”,融知识介绍和感情激发为一炉,诱导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怎么样”、“何以见得”、“有何根据”等问题,使学生有疑而进,无疑而出。如教学《沁园春?长沙》为让学生体会到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广阔胸怀和壮志豪情,我在充分介绍人物

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看法

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看法 1、教材“二次开发”,是指教师根据预设的教育教学情境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增是增其当增,删是删其当删。增,也就是说,在关键之处增加内容,如增加例证,增加说明。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讲清,讲透,讲深入。删就是删繁就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增与删是处理教材时两种不同向度上的重构,教师在这种重构中,不但让学生学习到必要的课程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同时学习到方法。对增与删的理解也不妨宽泛一点,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讲,增也可以是一种演绎,删也可以是一种归纳,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增删不同,它是一种严谨的思维形式。从一般到个别,从个别到一般,其中尽管可增可删,但必须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推理。强化教学的逻辑性,常常也显得十分重要。至于调整和加工,也是常有的事。 教材的二次开发,一是要针对正文。比如,八年级思品上册我知我家中,将家庭结构做了划分,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核心家庭指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主干家庭是指祖、父、子或女三代共同组成的,联合家庭包括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或已婚同辈组成的。已婚子女中,如有的有了孩子,而有的没有孩子,这样的家庭算哪一类?再若已婚同辈中,父母不在了,有的有子女,而有的没有子女,这样的家庭是哪一种?这都需要教师去研究、开发。 二是针对教材留出的空间,或是值得争论的观点性的问题,或是留有省略号。比如九年级思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争论,观点二,我们要千方百计,即使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这是很值得称赞的观点,是重视教育发展、关注公民及国家前途的大问题,是根本问题。中国西部如此贫困,孩子们吃饭没有保证,孩子们忍耐着饥饿,饿了就唱“我爱你中国”,他们的上学问题忍耐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好。教材的开发,就要围绕引导学生的正确观点而进行。 教材二次开发是每个教师都应勇敢面对的问题。 2、思品课教材源于生活,同样我们教材二次开发也不能脱离生活,教师在准备素材方面要下功夫,既反映社会热点,又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钻研课标、通观全局、理清主线,把握时代脉搏。 2、钻研教材,全面准确的把握教材的知识内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抓住关键点;增舍有度、有的放矢。 3、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 通过思品教材“二次开发”,课程与课堂教学被本质地整合在一起,融为一体。教材也就不再是被动于教师的静态的书面课程文件,而是教师和学生主动生成课程的可选资源。当然,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并非主观而随意地增删内容和开出教学活动的“处方”,它需要教师站在课程开发的立场认识和利用教材,考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挖掘出教材的课程价值和意义,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完成课堂教学的升华。 教师对思品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应注意,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服务于教师本人个人化的教学需求、体现出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诠释,体现出教师教学的个人魅力。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有利于原有教材更适合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教师的视野不应仅仅局囿于教材,要有课程意识。作为一门课程,教材以及阐释只是构成课程的基本因素,除此之外还有诸种因素,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所谓课程,就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进程,是由师生共同进行完成的,学生是师生两极中重要的一极,只有将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才有可能谈得上课程,谈得上课程的有效实施。因此,在教学中,要摆正两个主体的位置和关系,在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在成全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学生主体是归宿,是核心,教师主体是为其服务并受其制约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

对教材进行二次设计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思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就是吃透教材,学生的学习也是以掌握教材为目的,教材代表教学的全部内容。然而在新课程中,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视教材为工具和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用教材教”的观念代替了“教教材”的观念。 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在专家、学者编制“一次开发”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过程,对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在于基于学科思想与方法,建立课程标准、教材文本、实际教学三者的一致性。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打开教材时,面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时,总会对教材做一定的调整与加工,对有关内容作一定的整合完善梳理,对教学方法做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实现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这个过程融入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演绎、取舍、加工与创造,具有二次开发的意义。 从教学过程看,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实际上是在课程标准的导引下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案,并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其立足点在于教师对教材知识特点、逻辑顺序、组织线索的分析,对每一个专题阶段性与核心知识的把握,对每个活动学科思想与方法的领会。 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有二,一是要基于学科思想与方法,将目光聚焦于教材,关注教什么、用什么教、和如何教的问题,这是教材二次开发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二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水平。教者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材所进行的内容的整合调整、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策划、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知识演绎生成的顺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现有知识基础,这是教材二次加工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 那么再谈一谈教材二次加工的要求: 一是学科思想显性化。化学教材有着丰富而严密的知识体系,教材中蕴藏着许多隐而不彰的东西,它们渗透在教材的字里行间,隐含于知识的运用过程中,那就是对待事物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法等等,这些就是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策略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对于提高信息技术教材对教学的适应性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论述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重要作用基础上对如何有效的开展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实用性与开放性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普及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现状来看,教材编写的标准化与不同地区教学的差异化需求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实施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处理好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二次开发,改变教学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值得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去探索。义务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已经从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到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一线教师有必要利用好课程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探索,优化重组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材真正为我所需,为我所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形成个性化的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一)纸质教材开发周期长与信息技术内容更新快存在矛盾 从教材的编写过程来说,纸质教材从内容撰写、校对审核、编辑出版以及最终流向教师和

学生手中作为教学蓝本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开发周期通常需要长达2~3年的时间,而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上又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往往是信息技术教材刚刚被印制出来,书中所使用的网页等内容就被更换成了新的内容,或者说软件有了新的版本,出现了新的技术、新的软件以及新的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照本宣科讲信息技术教材是很不实际的,是落后于技术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教师在拿到教材时必须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二)各地硬件设施和学生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程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多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支持,但是向我国很多边远贫穷地区,学校资金技术有限,设备设施较差,很多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与此同时,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基础也存在天壤之别,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接触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与此同时,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只有到初中才有机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即便是相同地区,受家庭条件及氛围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少差异。学生以前是否接触过计算机?家里是否配备有计算机和上网条件?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需要教师在“二次开发”时综合考虑当地的硬件设施和学生的水平,使教材内容在课堂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 (三)渗透信息技术新课标理念的需要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但是,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材以知识技能来编排内容,侧重于信息技术技能的获得,无法全面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不只是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把学生塑造成遵纪守法、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教师在二次开发时,要有意识地渗透新课标理念,立足于人的

2018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培训讲座稿

2016版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培训讲座稿 新编语文教材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感觉是“高大上”。所谓高,是层次高。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主编。个人认为,各地现行语文教材有十几种之多,自有它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文史、思政教材历来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有很多争议和问题,估计需要由国家来控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偏差和纠缠。因此,这次就升格为由教育部组织人教社来编写这套新的语文教材。所谓大,是开本大。原人教版教科书是32开本,152页;新教材是16开本,122页。字体大,原教材课文标题二号,课文正文小二号,田字格的字在二号与小二号之间。新教材课文题目小初号(英文36号),课文正文二号,田字格的字在小初与二号之间,都分别加大了半号;《识字》第1课的“天地人你我他”,字号竟然是72号(英文字号),课本显得大气。所谓上,是外观上精致,画面风格、字体选择、装帧设计、页面布白,都让人感到现代时尚、和谐养眼。比如,教材插画,原教材以写实居多,新教材则更多的是童话图;原教材的图画属单线平涂,新教材则大多采用无线平涂(没骨画法),明暗更清晰,色彩更和谐,立体感更强。这样的高大上的新书发到孩子手上,他们能不开心吗?

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一、关于结构体系——有增更有减 基本相同于原教材,也安排入学教育、识字、拼音、阅读四大板块,一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较松散的主题,不强化。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 (一)拼音安排顺序有变动 原教材先拼音后识字,而新教材先用1个识字单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5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其中识字1个单元)。纵观网上提供的16套教材(有新编旧编的重合),拼音板块的安排有多种形式:①先拼音后识字(或诵读)有8种;②先识字后拼音的有2种;③拼音识字穿插的有4种;④识字中学拼音的有两种。第①种是多数,原人教版也是这样。新教材改变了原体系,先用一个单元学习40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先识字,可能想体现几个意图:一是强化母语文字的意识;二是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三是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 (二)识字写字的增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上传: 陈鸢更新时间:2014-1-6 21:03:23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聆听了谢海燕老师班级读书会再想想平时学校关于阅读教学的讲座,感悟颇深,受益匪浅,获得思想启迪。 一、教师主导不可缺少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纠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每个孩子心里都装着自己的“小王子”,种着美丽的玫瑰花,也许开花之后,老师发现那不是预想的红玫瑰,而是特别的黄玫瑰,那又如何,也是玫瑰,也一样很美丽,我觉得,这样也是可以的。只要不偏差太多,为什么不可以不同呢?主导主导,关键在于导,带着孩子们去读,不逼他们想,才是教学的关键。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围绕重难点精心备课,精心设问,把学生送进预定的圈子,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现成的结论。教师没有意识

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孩子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他们才是一节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一切教学都是围绕孩子们来想、来做、来设计,脱离了他们,课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创设“情境”,真切体验 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这时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文本上打下鲜明的个性的印痕。为了能让学生真切的感悟体验文本,教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 由于平时都在带低学段,所以我的阅读教学心得体会主要是针对低段一二年级的孩子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1、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既会读书又爱读书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1)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教《乌鸦和狐狸》一课时,我先出示乌鸦的图片问学生乌鸦是怎样的动物;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讲座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 曾波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 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深入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

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如何正确认识高效课堂 首先“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要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学生能从中学得到更多的东西,至于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效课堂”只有更高,永远没有最 高,课堂教学虽然有“法”,但永无定“法”,这正是教师的发展之道,是教学科研的魅力所在。 其次,“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责任。即要求我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高效课堂”之“高效” 不应该以教师教得如何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取决于学生学到什么,学得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其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来体现、评估。效率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受益程度,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课外学业负担方面;效益就是学生所受教育教学影响的深度,其中包括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面。因此,高效课堂 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课堂应高效

小学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 20xx年3月3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小学语文)。聆听了张沛等各位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对部编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讲解,让我耳目一新。专家老师主要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详细讲解。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 2. 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3.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4.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会认真把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起来,把以后的教育教学开展得更好。 小学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 20xx年3月3日,我参加了由日照市教育局组织的部编新教材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的培训,听了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孙善丽老师的讲座。这次讲座,让我对一年级部编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孙老师重点从三个方面展开:教材改编基本理念,新教材内容概览及教学建议,课改前瞻。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概括起来有4点。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专题讲座 ---------李晓燕这节课我们来探讨阅读教学。我们给整个专题起了一个名字──“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大家知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阅读才能学会阅读,否则我们的教学是起不到实际的效果的,所以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我们的一个主线。也希望各位老师,通过学习,自己能够感受到怎样在自己的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 在开始这个专题以前,我在网上发了一个问题调查,一共是10个问题,分为两组。我们先来看第一组问题,共有四个题目:一、你认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二、你认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三、你对自己阅读教学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四、你想了解阅读教学哪些方面的知识或信息?这四道问题,是对于阅读教学的认识;第二组问题,有这样六个题目:一、应该如何定位不同体裁课文的阅读目标?二、你是怎样看待多元解读的?三、能举出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案例吗?四、你认为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阅读能力? 五、你能举出小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阅读教学的案例吗?六、阅读兴趣是如何培养起来的?通过对这两组的问题的反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一线的老师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本质上的思考。 下面,看几位网友的回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量太少,学生的语言积累太少。积累的太少的原因是把课文看作文学分析的例子,因而内容分析语言分析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课外运用大量的书面习题剥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读书少,背诵少。这位网友还说,背诵是语言积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第二,他说我们把阅读教学繁琐化了,教师觉得越来越难教,而学生却胸无点墨。这位网友是叫“老而学”,他说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弄清阅读的本质,也没有弄清阅读教学的规律。这两位回复的都是关于教学问题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也通过教研调查了一些老师,很多老师对我提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回避,括号里写着略。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很多老师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包括学生个性体验的这种案例,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解决。 再接着来问,阅读的本质是什么?阅读教学的规律是什么?立足汉语的阅读本质是什么?立足于汉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是什么?当我把这个问题再贴到网上论坛的时候,后面就没有老师再回复了,可能很多老师对这样的问题都没有进行过思考,我们汉语教学的阅读的本质和规律究竟是什么,我想我们有必要去进行深入地探讨。 下面来看一下,“阅”字在《六书》里面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后来转成了篆书,就是大家看到的前三种。最后的这个,是《说文解字》当中对于“阅”字规范性的写法。我们可以观察前三个字,他们都是上下结构,上下两部分是不同的。前一个字的下一部分是一个“新”字,最后一个字的下一部分是一个“口”字,大家可以看到的是“阅”字一开始的基本组成。后来,“阅”字变成了门里面一个对字,就衍变成了一个形声字,像在门里清点东西,它的本意是查点计算。其实我们可以感觉到“阅”字最初本身的意义在于内心要有感觉,要有一个基本的衡量,后来引申成看和阅读的意思。 再来看“读”字,“读”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它在《六书》里面也有三种形式,前面三种大家都可以看到“读”字不可缺少的就是都带“言”字旁,最后面的是《说文解字》当中对于“读”字的规范的小篆写法。“读”是形声字,它

高效课堂讲座稿

依托“三轮四步”主题教研,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1]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

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二、决定课堂是否高效的要素 课堂教学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 可以从三个方向和三个层面进行定义分析: 教师层面,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 学生层面,教学效率= 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 这里强调“所有学生”,旨在倡导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即全体性。 所谓“一切影响”,是指“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 学生形成的有用能力+ 学生养成的良好非智力因素+负面的影响”。 时间层面,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 实际教学时间×100%。 所以,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 明善爱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古诗是中华民族千古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少年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诵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加强古诗教学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化,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小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古诗素养,让小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小学生在高尚情操的陶冶下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我们应当注重小学古诗教学的策略,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深切体会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与意境美,享受徜徉古典文化中的无穷乐趣,让他们领略到生命的美好,感受人文艺术欣赏带来的愉悦。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依据古诗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能力进行具体的教学呢以下是几点粗浅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学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是学好古诗的关键。读书,不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过目即忘。写东西,不能不经思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些都是不认真的态度。如果这样,一定学不好古诗。课堂教学活动中,马虎的风气是常有的,学生读错音,写错字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种不认真的态度,应该由教师负责,教师没有用科学有效的办法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

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中学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的规律及语文学科的特点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训练学生。此外,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读古诗千万不能马虎,要认真,要持之以恒积累,有了认真读和积累的习惯,然后再求读得精,悟得深。 二、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定准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每堂课“教与学”要有目标,有任务,注重学法指导,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阐明学习任务,让学生学有方向。然而,采取: 1、诵读法,就是把诗中所贮存着的能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情感通过读来表现,再现诗作的神韵,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诗的意境,想像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品味深蕴其中的厚重情怀,使学生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如,孟郊的《游子吟》,我们诵读时脑海中应再现慈母缝衣的情景,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针一线细细密密地为将要出行的儿子缝着衣服的母亲,没有言语,没有眼泪,却有母伟大的母爱流溢出来。这情,这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常常拨动我们的心弦。这时再来读诗,情意自然出来了。 2、程序指导法,即: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步骤学习教科书入选的内容。其教学流程(整体通读,把握诗境——分步解读,品悟诗

我的讲座 怎样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

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 今天我谈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要阅读;第二,读什么样的书;第三,怎样阅读;第四,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一、为什么要读书 1、从大的方面说,读书事关民族文化的传承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故宫、甚至于那些被发掘的文物等等,二就是是书籍,而且以此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所以说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咱们国宝级人物季羡林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所以说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更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大事。 举例:犹太民族十分重视读书,从以下小故事,可见一斑。犹太人向他们的年幼的子女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家里发生了一场火灾,自己在逃命的同时,最不能丢掉的东西是什么?他们的子女常会回答是钱或者是金银珠宝。犹太人会教育他们的子

女,最不能丢掉的是智慧。如果一个人拥有智慧,即使他一无所有,他还可以从头再来。如果没有了智慧,即使有再多的金钱也无济于事。 美国总统布什在任期间提出一项颇值得我们关注教育改革法案,。这项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拨款240亿美元,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和管理,要求全国中小学必须举行阅读考试,学生考试合格才能毕业,学生考试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学校才能得到联邦政府的额外拨款.如果连续三年学校学生考试成绩不合格,校长教师被?炒鱿鱼?,这项法案以绝对优势通过。由于美国政府重视,不仅中小学,连大学也掀起了阅读的热潮。老师陪孩子读书,家长陪孩子读书,孩子住院期间护士要陪孩子读书,全国上下形成了一个浓厚烈的读书氛围。 对比咱们国家,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人均年读书量不足5本,这还要加上我们的一些教辅材料。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读书的习惯,你能说这是个健康的、向上的、进步的民族吗? 2、从小的方面说读书对我们的自身成长至关重要 凭老师多年的经验发现:优秀的同学,各有各的优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喜欢阅读;不优秀的同学,各有各的不优秀之处,但也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不喜欢阅读。有的同学也许会说,我每天功课都来不及完成,学习都感到困难,每个周末还要

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2689734.html, 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作者:陈庆荣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随着日前大众对于中小学教育的越发重视,中小学教材的利用与开发也逐渐成为 教育者的学习和研究重点,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利用现状提出关于小学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 教材是学生上课、教师教课以及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其中承载着很多学习知识的精华以及课程理念,但是放眼当下小学数学教材的利用,却出现了很多滥用以及忽视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汲取教材的精华,从而降低学习效率。本文将主要探讨关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二次开发策略。 一、解压文本策略:呈现教材层次化,加强教学逻辑性 在当前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点的总结和概括只是单一地呈现了某一环节,对于知识的衔接性和顺序性却出现了一些的漏洞,所以在这方面就要求教师对知识进行挖掘和讲解,完全呈现出教材的层次以及逻辑性。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教学中,教材在教学例题时直接向学生提问关于教师和学生的人数,而忽略了统计中整体和分散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手段,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知识的快速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统计的初步接触中,数据的收集以及整理分类是最重要的接触、理解知识的方法,这里却将该步骤直接省略,没有将教材的价值完全展现出来。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具体的挖掘开发,以下是具体的实施策略。 1. 在教学《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前,就让学生根据主题自主收集数据,然后按照图标的要求进行分类,完成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具体的问题。这一教学过程可弥补教材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忽略。统计学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亲力亲为才能够发现其中的学习乐趣以及教学重点的知识,如果单纯地按照教材的步骤去进行机械化的教学,会使得学习僵硬,也会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知识遗忘。 2. 在收集完数据之后,让学生分别统计教师和学生的人数,以及每个人所做的活动的不同之处。在统计的学习中,不仅数据的来源方式很重要,而且统计的项目也值得注意。在当下的苏教版数学教材中,这两点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省略了,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对教材二次开发的重要性,以及在统计了所有的教师、学生参加的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创建“合计”这一栏,让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