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提高强化练习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提高强化练习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提高强化练习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提高强化练习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提高强化练习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B.

C.D.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CO2B.2H2O2H2↑+O2↑

C.3CO+Fe2O32Fe+3CO2D.HCl+AgNO3=AgCl↓+HNO3

3.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下列气体混有水蒸气时,既可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的是

A.O2B.NH3C.CO2D.SO2

4.在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盛有相同质量分数、等体积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把天平调到平衡,在左边烧杯中加入6.5g锌粒,为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右边的烧杯中应放入铝粉的质量为( )

A.5.4g B.5.68g C.6.5g D.7.09g

5.下列小实验不正确的是()

A.可用稀盐酸比较金属铝和铜的活泼性

B.不用试剂可区分浓盐酸和浓硫酸

C.可用石灰水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D.可用酚酞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6.将一根铁棒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铁离子B.“”表示铜离子

C.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D.反应后铁棒质量减小

7.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8.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9.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

10.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下列物质,混合溶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A.硫酸B.硝酸C.pH为5的溶液D.烧碱溶液

11.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S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

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H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4.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

颜色红橙绿蓝紫

pH范围1~34~56~78~1011~14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

A.由红到蓝B.由绿到橙C.由蓝到绿D.由紫到红

15.取敞口放置的氧化钙样品22g,加入足量盐酸,产生4.4g CO2,再向剩余溶液中足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沉淀质量为3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样品固体中含有三种元素

B.样品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6g

C.样品固体中一定不含氢元素

D.氧化钙在空气中发生的反应包含两种基本类型

16.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如图)放置一个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A B C D

滤纸上的指示剂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

烧杯中的溶液浓氨水浓盐酸浓氨水浓盐酸

A.A

B.B

C.C

D.D

17.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分别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B.溶液的质量都减少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18.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说法:①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有锌或铁②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可能呈蓝色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存在4种溶质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至少存在3种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9.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人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而且丁产生气泡比丙的更快;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丁>丙>甲>乙B.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D.丁>丙>乙>甲

20.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丙是常见的溶剂,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无明显能量变化

B.乙可能属于盐

C.乙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成丙

D.丙丁反应所得溶液不可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CO2B.SO2C.NH3D.NO2

22.下列生产实践中,没有用熟石灰的是()

A.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B.建筑工业上制三合土

C.干燥气体D.处理工厂中含硫酸的废水

23.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24.化学上常对物质进行分类和研究,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HNO3B.MgO C.O2D.NaCl

25.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

B.乙将少量头发加入到热的浓NaOH溶液中,头发逐渐溶解消失

C.丙向久置空气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检验其是否变质

D.丁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鸡蛋被“吞”入瓶中

2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

27.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B.图1中,BC段发生的反应是CO2+Na2CO3+H2O=2 NaHCO3

C.图1中,pH=12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含Na2CO3和NaHCO3

D.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反应,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28.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增加且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浓硫酸 B.烧碱 C.浓盐酸 D.熟石灰

29.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浓酸稀释: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安全应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皮肤,并涂抹3%~5%的小苏打溶液

C.硫酸检验:向某溶液中加入镁条产生无色气体,则证明该溶液是硫酸溶液

D.硫酸用途:70%以上的浓硫酸用于生产化肥,其余用于农

药、医药等领域

3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 NaOH溶液与H2SO4溶液是否恰好中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方法及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序号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

A pH试纸pH=7,恰好中和

B锌粒有气泡产生,则H2SO4过量

C 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则NaOH过量

D 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H2SO4溶液过量A.A B.B C.C D.D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B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

解析:B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

【详解】

A、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故A选项错误;

B、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故B选项正确;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C选项错误;

D、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区分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关系等是解题关键。

2.D

【解析】

A、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B、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属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C、不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此选项错误解析:D

【解析】

A、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B、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属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C、不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此选项错误.

D、因为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反应类型判定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把握好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这一特点做出准确的反应类型判断,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3.A

【解析】

试题分析:能用浓H2SO4干燥,又能用NaOH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这两者反应;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能用浓H2SO4干燥,又能用NaOH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这两者反应;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A、氧气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故既可以用浓H 2SO 4干燥,又可以用NaOH 固体干燥;B 、NH 3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 、CO 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 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 、SO 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 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4.D 【解析】 【详解】

设左边烧杯中加入6.5g 锌粒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x ==0.2g ,6.5g 锌粒可制得氢气0.2g

由此可知,天平左边增重6.5g ﹣0.2g =6.3g ;要想使天平最终保

解析:D 【解析】 【详解】

设左边烧杯中加入6.5g 锌粒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2442+=Zn H SO Zn +6526O .S H 5g

x

↑ 652

=6.5g x

x =

6.52

65

?=0.2g ,6.5g 锌粒可制得氢气0.2g 由此可知,天平左边增重6.5g ﹣0.2g =6.3g ;要想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右边也要增加6.3克。

设需加入铝的质量为y ,

()2424232Al 3H SO Al S +=+m 5464O 3H 8y

6.3g

↑? 54y =48 6.3g

解之得:y ≈7.09g 。 故选:D 。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是解题关键。本题中要想保持天平平衡应使两边增加重量相等,增加的质量等于加入金属的质量减去生成氢气的质量。

5.D

【解析】

【详解】

A、由于铝能与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能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用试剂可区分浓盐酸和浓硫酸,故B正确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由于铝能与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能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用试剂可区分浓盐酸和浓硫酸,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所以,可用石灰水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稀硫酸和蒸馏水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用可用酚酞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微粒的变化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 uSO4═FeSO4+Cu,在反应前的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微粒的变化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在反应前的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含有离子是亚铁离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离子的变化可知,表示新增加的亚铁离子,,不确定哪种是铜离子还是硫酸根离子。

【详解】

A、溶液中不含有铁离子,表示亚铁离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表示亚铁离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说

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于生成的铜覆盖在铁棒上,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后铁棒质量增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微粒的变化及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即可顺利解答。

7.D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溶液显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滴有酚酞溶液的盐酸溶液显无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C

【解析】

试题分析: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B端通入;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A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B端通入;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A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故选C.

考点:气体的收集

9.B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稀盐酸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钠。

【详解】

A、溶液中阳离

解析:B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稀盐酸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钠。

【详解】

A、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溶液对外不显电性,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溶剂质量增加,故B不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图中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了,故A代表水分子,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酸碱中和反应其实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10.D

【解析】

【分析】

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可能不变、变大或变小;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

解析:D

【解析】

【分析】

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可能不变、变大或变小;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一定升高。

【详解】

A、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硫酸时,由于硫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增大,故A不正确;

B、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硝酸时,由于硝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增大,故B不正确;

C、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酸性溶液中加入pH=5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不变,故C不正确;

D、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时,由于烧碱溶液pH大于7,则混合液的pH一定升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1.C

【解析】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C

【解析】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是该物质与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A不正确;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故B不正确;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 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和酸,非金属氧化物和碱都能生成盐和水。12.D

【解析】

【分析】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不正确;

B、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C不正确;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金属腐蚀属于化学变化,一定有能量变化,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13.B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液呈酸性,若氢氧化钠过量,则溶液呈碱性,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详解】

A、a点时,pH小于7,溶液显

解析:B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液呈酸性,若氢氧化钠过量,则溶液呈碱性,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详解】

A、a点时,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则稀盐酸过量,部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溶质是氯化钠和盐酸,故A正确;

B、c点溶液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溶液会变红色,故B不正确;

C、由pH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开始显酸性,b点时显中性,c点显碱性,故是将氢氧化钠加入到稀盐酸中,故C正确;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逐渐变大,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酸过量,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酸碱溶液的反应要看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对应到图形解决问题。

14.A

【解析】

因为稀盐酸的pH<7,显酸性,蓝色和紫色表示溶液显碱性,可以首先排除C、D 两个选项;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会由小变大,而B选项的pH 是由大变小,也错误;A选项这两点都符合。

解析:A

【解析】

因为稀盐酸的pH<7,显酸性,蓝色和紫色表示溶液显碱性,可以首先排除C、D两个选项;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会由小变大,而B选项的pH是由大变小,也错误;A选项这两点都符合。

15.A

【解析】

【详解】

A、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钙,有三种元素,A正确;

B、加入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来自样品,因此有4.4g××100%=1.2g,B错误;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钙,有三种元素,A正确;

B、加入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来自样品,因此有4.4g××100%=1.2g,B错误;

C、氧化钙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有可能含有氢元素,C错误;

D、氧化钙在空气中发生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前者是基本反应类型,后者不是,D错误。

故选A。

16.B

【解析】

【详解】

A.由题意可知滤纸上的指示剂是酚酞,而烧杯中的溶液是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气体显碱性,酚酞遇碱显红色,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使滤纸变红色,说明滤纸上的是酚酞。烧杯挥发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由题意可知滤纸上的指示剂是酚酞,而烧杯中的溶液是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气体显碱性,酚酞遇碱显红色,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使滤纸变红色,说明滤纸上的是酚酞。烧杯挥发的物质使红色消失,说明是酸性物质,浓盐酸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红色褪去,选项正确,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遇石蕊会使其变蓝,选项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滤纸上的指示剂不可能是石蕊,因为碱不能使它变红,选项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D

【解析】

【详解】

A.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错误;

B.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错误;

C.浓盐酸具有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错误;B.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错误;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小,故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小,故正确。

故选:D。

18.B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铁>锌>氢>铜>银,可知,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铁>锌>氢>铜>银,可知,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

①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滤渣中不可能有锌,说法错误;

②在滤渣中有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反应完全,硝酸铜可能有剩余,滤液可能为蓝色,说法正确。

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硝酸银,则硝酸银未被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硝酸亚铁、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说法正确。

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反应完全,此时滤液中至少存在硝酸亚铁、硝酸锌,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19.A

【解析】

试题分析: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活泼金属不能;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考点:金属活动性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活泼金属不能;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考点:金属活动性

20.B

【解析】

【分析】

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甲为氢氧化钙;丙是常见的溶剂,则丙为水;甲(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乙发生化学反应后能生成丙(水),所以乙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钠;甲(氢氧化钙)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甲为氢氧化钙;丙是常见的溶剂,则丙为水;甲(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乙发生化学反应后能生成丙(水),所以乙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钠;甲(氢氧化钙)能与丁发生化学反应,丙(水)也能与丁发生化学反应,则丁为二氧化碳。

【详解】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是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乙可能为碳酸钙,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选项正确;

C、如果乙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丙为水,丁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错误,故选B。

21.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B.二氧化硫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解析: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B.二氧化硫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C.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故正确;D.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2.C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具有碱性,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

【详解】

A、熟石灰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故A正确;

B、熟石灰在建筑工业上用于制三合

解析:C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具有碱性,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

【详解】

A、熟石灰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故A正确;

B、熟石灰在建筑工业上用于制三合土,故B正确;

C、熟石灰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干燥气体,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则可处理工厂中含硫酸的废水,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23.B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详解】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铁球质量减小,溶液密度增大,浮力增大,铁和硫酸铜反

解析:B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详解】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铁球质量减小,溶液密度增大,浮力增大,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球表面,铁球质量增大,溶液密度减小,浮力减小,因此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左端上翘。故选B。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4.A

【解析】

试题分析:A.HNO3因为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B.MgO 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为金属氧化物; C.O2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NaCl是由金属阳离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A.HNO3因为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B.MgO 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为金属氧化物; C.O2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NaCl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故答案选择A

考点:物质的分类

25.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正确;

B、头发是蛋白质,与热的氢氧化钠溶于反应,故头发逐渐溶解消失,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

解析: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正确;

B、头发是蛋白质,与热的氢氧化钠溶于反应,故头发逐渐溶解消失,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仍然显碱性,故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其是否变质,错误;

D、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中,正确。故选C。

26.C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 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正确;C.稀释浓

解析:C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1

3

,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

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C。27.C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2,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在升高,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图1 可知,在BC段溶液的pH减少趋势变缓,发生的反应是

CO2+Na2CO3+H2

解析: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