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发教字〔2011〕67号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遵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献身科学、勇于创新、学风严谨、团结协作的科学素养,以及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立足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研究生院和高能所的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精神,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4、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

5、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我所现有八个博士(硕士)专业点,各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设置如下:

三、培养方式及培养计划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至6年,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但最短不少于年,最长不超过8年(含休学)。

在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其本人的特点和科研论文工作需要,指导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及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导师应按培养计划做好培养工作,培养计划应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位课程、学位论文选题的可能范围、达到的目标以及时间安排做出明确规定,并在毕业前填写培养计划完成情况。

硕博连读研究生采取“两段式”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年级集中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进行课程学习,期间遵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集中教学管理规定》,完成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学习。要求至少修满31学分(不含博士学位课程)。硕士课程两门学位课不及格或一门学位课补考后仍不及格,则取消学籍。

在一年级学习期间,也可以修读博士课程。

第二阶段:结束一年级学习后,回所进入课题组开展后续的培养工作。回所经过半年左右课题组实践工作后,根据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进行博士资格遴选。博士资格遴选通过者,按攻读博士学位进行培养,并继续修满规定学分;

博士资格遴选未通过者可进行硕士资格遴选,硕士资格通过后按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并在当年5月底前完成开题报告;硕士资格遴选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博士课程一门学位课考试不及格,则取消学籍。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在研究生博士资格确定后确定论文题目,由研究中心(室)学术领导小组批准的开题报告审查组对研究生的开题进行审查。研究生须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及开题报告登记表送研究生部备案。各研究中心(室)应适时对研究生论文进展进行阶段检查。

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所每年11月份集中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对象为第二年拟申请答辩和学位授予的研究生。研究生需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和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登记表》,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中期报告和中期考核登记表送研究生部备案。

在中期考核的基础上评选所长奖学金。

博士生应参加研究室及所内外有关的学术活动,并经常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是为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

的课程,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

(一)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课程学习不低于37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26学分(公共学位课10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6学分),其他必修环节5学分。

课程学习分为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两类,其中硕士课程不低于31学分,博士课程不低于6学分,其学位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如下:

硕士课程(31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程8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和一门外国语。

专业学位课程12学分,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非学位课程11学分,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博士课程(6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2学分,设定为博士英语。

专业学位课程4学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完成。

必修环节(不少于5学分):

(1)开题报告(1学分)。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搞清楚主攻方向上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在征求导师和其他专家的意见后提出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应尽可能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就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导师和指导小组应严格把关。研究生还须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除涉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

(2)中期考核(1学分)。每年11月份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研究生中期考核,考核对象为第二年拟申请答辩和学位授予的研究生。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士生在培养期间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途径、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研究生须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并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登记表》,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除涉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

(3)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

作中心级以上学术报告1学分/次;听所级以上学术报告1学分/3次;社会实践2学分/次。参加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的情况均应记录在《研究生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表》中,申请答辩前由导师签字认可后提交研究生部备案。

提前攻博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在硕士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要求执行,在博士阶段按照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要求执行。

(二)选课及考试

硕士课程全部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完成。

博士学位英语课在研究生院选课,一般在每年的六月、十二月申报下一个学期的选课计划。

博士专业学位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完成:

(1)一年级修读博士课程:在研究生院与硕士课程同期完成。

(2)二年级以后的外选课程:按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可以在研究生院选课,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完成,但外选课程需要的经费由导师课题支付。

(3)自学加辅导课程(2学分):每年9月报计划,12月初由研究生部组织统一考试。

(4)学术调研报告(2学分):最多一门课程,由专家组进行考核,专家组由3位副研究员职称以上人员组成。考核通过后,成绩单和调研报告及问答记录交研究生部备案。

五、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不得造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1、学位论文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结果,其内容一定要有本人的研究或实验、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应对该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最新成果的重要资料做出分析和评价。论文的内容要求概念清晰、分析严谨,数据要求真实可靠,推理有根有据,结果正确无误,应有深入的理论分析或新的科研成果,体现出本人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学位论文撰写应符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涉密论文按照研究生院和高能所有关涉密文件的管理规定处理。

2.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论文完成后,由本人申请,导师写出评语,研究室主任提出意见,经研究生部组织审查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参照我所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组织评审和答辩。如果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可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报送所学位评定委员会。

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和本人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做出是否建议授予学位决定,最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议。

六、思想政治工作

导师应将德育工作贯穿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研究生要参加所在研究中心(室)的政治学习、党团组织生活、工会活动及各项集体活动。研究生所在中心(室)的党支部负责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附件1:高能所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

附件2:高能所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

附件1:

高能所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

XX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顺利进行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顶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严肃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体育基础理论、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体育教学技能等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体育教学的实际工作;具有竞技体育基础理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竞技体育的组织竞赛与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够胜任运动训练的实际工作;具有体育社会学、健身理论与实践、运动处方等专业知识,能够胜任社会体育指导的实际工作能力。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二、研究领域 (一)体育教学(********) (二)运动训练(********) (三)社会体育指导(********) 三、学习年限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中期考核成绩不合格者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学校批准,可延长学制半年或一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课程分为公共课、

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一)公共课为必修课(10学分),包括政治(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二)专业领域核心课(12学分),是各专业领域的必修课,每个专业领域的学生须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不少于4门,每门课程3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选修课(至少8学分),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专业实践课(6学分),是各专业领域学生必须进行的实践课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学生培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培养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担任实习(实践)指导老师。学生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1学期,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必修课程考试成绩达到75分以上方可获得学分,选修课程考试60分即可获得学分,达不到以上要求按不合格计,规定进行考查的课程成绩合格即获得学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分原则上一年内完成。 课程考试可采用笔试、口试、作业等多种方式,但应以笔试为主(不低于60%)。选修课程可通过考试、考查获得学分。课程考试不及格可给予补考,补考不及格无学分。 五、培养方式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参与实践过程、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1、根据本专业设置的特点,成立跨教研室的专业联合指导委员会,成员5-7人。设组长1人,副组长2人。组长和副组长由具有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2、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指导和协调培养方案的修订、导师配备,专业课落实、论文

关于制订、修订博士点、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关于制订、修订博士点、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学院、各学科组: 目前我校部分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执行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是2004年制订或修订的培养方案,已执行近十年。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方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反映学科特色,更好地发挥对研究生培养的指导作用,有必要对部分使用时间较长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请各相关学院认真组织有关学科专业,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现就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要求和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1.培养方案制订、修订范围 本次需要修订的培养方案是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包括2004年制订或修订的培养方案(即2004版),2007年或2008年后续制订的新增学科培养方案,以及2012年至今已获批或待审批的已有一级学科目录内的二级学科或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见附件一:表1)。 对2012年度新制订或修订的培养方案,如果学院及学科认为有必要,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见附件一:表2)。 凡是博士点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均要修订;非博士点学科,只修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凡是属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博士点,均要制订或修订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凡经过学科专业调整,不再招生的专业无需重新修订培养方案。 2.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原则 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原则上应按照一级学科制订、修订培养方案;若所属二级学科之间课程体系差异较大,按照一级学科统一设置课程存在较大难度时,也可按照二级学科分别制订、修订培养方案。 3.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工作的组织实施

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工作由一级学科所在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如果一级学科涉及多个学院,则制订、修订工作应由一级学科牵头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其他相关学院应积极配合做好制、修订工作(见附件一)。各学院应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各学科应成立专门的制订、修订工作小组,并确定专人负责,11月10日之前,将负责人名单和联系方式上报研究生院。各学科要组织动员广大研究生指导教师、课程教学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并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经充分研讨后确定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4.培养方案编写要求:培养方案的内容和格式按照附件二《指导意见》进行编写。 5. 培养方案制订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通知下发后,各学院、各学科组织制订、修订培养方案,于2013年11月30日前,将培养方案初稿打印一份,经分管院长审批签字后交研究生院,同时将培养方案电子稿发送至指定邮箱。 (2)第二阶段:研究生院将组织专家对各学科培养方案进行评审,并及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各学院、各学科。 (3)第三阶段:各学院、各学科根据反馈意见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于2013年12月20日前,将修改后的培养方案打印一份,经分管院长审批签字后交研究生院,同时将培养方案定稿电子版发至指定邮箱。 联系人:曾丽萍(培养科)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zenglp@ 附件一:表1 需要制定、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学科和学院一览表表2 2012年已制订、修订培养方案的学科和学院一览表 附件二:制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附件三:研究生培养方案编写格式(请在研究生院网站下载)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特制定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 达到上述目标的具体要求是: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科学理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遵纪守法,热爱祖国。 2.学术型研究生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攻读的研究方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熟悉本研究方向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对相关学科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 4.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二级学科下设定。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注意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应考虑本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三、学习年限 我校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 学术型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5至4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5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至3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实习、实践、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研究生逾期不能毕业者,按《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精而新”的要求,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要重视专业基础学位课程的教学,加大其学时比重,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按宽口径原则设置课程。 政治理论课程和外语课程的设置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灵活性原则。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考虑财经院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应根据分类培养的需要,灵活设置学术类和应用类模块课程。学术类课程注重理论研究,应用类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3.个性化原则。根据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实际制订研究生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4.创新性原则。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0202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包含如下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夸克物质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高能碰撞唯象学,以及高能核天体物理。本专业方向是以国内及国际大型加速器及宇宙线实验为依托,在粒子物理方向,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在原子核物理方向,研究内容包括GeV至TeV能区的重离子碰撞,在理论上涉及高能重离子碰撞动力学及形成夸克物质的机理,粒子碰撞与粒子产生物理模型,夸克物质信号的预言;实验研究包括高能核-核碰撞的实验数据处理;高能核-核碰撞实验计算机模拟与物理分析;粒子探测新技术与数据获取技术研发,核电子学以及新型探测器的研发和研制,探测器软件研发及网格计算技术在实验模拟及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目标是探寻夸克物质信号,检验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的预言,研究TeV能区的新物理。该专业方向

有长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师资力量雄厚,有良好的国际国内合作环境,“粒子物理研究所”、“湖北省高能物理重点实验室”及批准建设的“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了科学研究环境的有效保障。 二、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有关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有关专门技术工作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研究方向名 称 简介 1 粒子物理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2 夸克物质物夸克物质的硬探针信号、夸克

研究生培养计划表教学提纲

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遵医五院骨科研究生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1、思想政治与品德: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邓小平理论;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服从国家需要,具有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和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工作,具有为科研工作献身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不为名利,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和群体精神。 2、专业知识与能力:熟练掌握骨外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骨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能单独完成骨科基本的手术操作,包括创伤骨科、简单常见骨病的手术治疗方法,熟悉各种手术适应证的掌握,较好地胜任临床骨科住院医师的工作。达到卫生部颁发的“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要求的临床技能水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及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及一定的写作、会话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科学研究、从事教学工作和综合解决临床及科研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工作能力。 3、身体与军事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强健的体魄,具备良好过硬的军事素质,能很好地适应部队需要。 二、研究方向 1.骨肿瘤转移机制、恶性骨肿瘤免疫治疗等研究。 2.骨转移癌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3.骨肿瘤外科治疗相关研究。 4.骨再生、骨修复、组织工程学材料、相关骨生物力学研究。

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专业领域 1、体育教学 2、运动训练 3、竞赛组织 4、社会体育指导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一)公共课,学分,为必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二)专业方向核心课,学分,是各专业领域的必修课。每个专业领域设置门课程,每门课程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专业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选修课,学分,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实践课,学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

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地位,研究生必须到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和教研室考核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五)补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 、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门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 、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运动技术实践》; 、如既是同等学力,又是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运动技术实践》及大学本科的门主干课程。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 一、学科概况 西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博士点。建立了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近物所联合建立了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学科点凝聚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领军人才5人,省科技创新人才4人,留学回国人员20 余人。在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年科研经费近一千万元;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Phys. Rev.系列等标志性刊物上的论文数逐年增加。研究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7项。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对外影响稳步提升,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在近几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上,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被评为A级,物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价为B+级。 本学科涵盖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5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独立从事与物理学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非线性物理 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3. 原子结构与原子碰撞 4. 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物理 5.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 6. 大气环境中的原子分子过程 7. 团簇的结构与性质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5208 英文名称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掌握某一专业领域(或职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应用领域中问题的先进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专业实践能力较强; 3.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负责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阶段。 专业实践阶段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体现重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通过加强实践型环节,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专业实践是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实践单位或基地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四、培养类型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5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五、课程设置: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29学分。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修订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附件10: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修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一、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各类别(领域)应结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全日制和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出要求,特别是体现本学科的特定要求。 二、研究方向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学科研究方向,使导师与研究生有一定的主攻目标。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相对稳定,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 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使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社会发展的前沿,并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如下: 1.全日制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为 2.5年; 2.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金融硕士、翻译硕士为2年; 3.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艺术硕士为3年; 4.在职软件工程硕士为2.5年; 5.在职工程硕士(除“软件工程”)、风景园林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为3年。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期限,延长学习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含休学)。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全日制专业硕士应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两周内制定出培养计划,一般应于第三学期结束前按照《华南理工大

物理系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B类课程是必修课;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以下两门课作为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0807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建设需要,有较高思想觉悟,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人才。 掌握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具有基本研究能力,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涉及到物理、材料、能源及智能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本专业主要培养有较好物理学基础、具有新型制冷与低温技术研究能力的人才和从事高新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新型制冷低温技术 (2)制冷低温材料的热物理特性 (3)制冷低温流体传热、传质特性 (4)复合相变蓄能材料与蓄能技术 (5)室温磁制冷材料与磁制冷技术 三、招生对象 符合报名资格,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东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办法

附件1: 河海大学关于201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 修订的原则意见 一、修订原则 1、根据“强化理论基础、突出创新能力、拓展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原则修订培养方案。修订培养方案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学科理论发展相适应,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要利于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利于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有博士点的二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内的各二级学科跨度过大,或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学科,按二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 3、科学设置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来确定,应将博、硕士生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两阶段的课程内容既要合理衔接,又要有其本身的深度和广度。要精简课程设置,应在一级学科或至少在二级学科的层面上设置学科公共平台课程,可采用“一级学科公共平台课程 + 二级学科专业模块”和“二级学科公共平台课程 + 方向模块” 的模式,坚决杜绝博士生与硕士生课程或各学科间课程相似或相近甚至重复的现象。上一轮培养方案中未开设或开课次数及选课人数较少的课程原则上不列入本轮培养方案。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的研究生课程原则上均应纳入本次培养方案中。 4、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合研究生特点的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学术问题的能力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培养。 5、英语课程要求分类教学,为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考核模式。为基础一般的学生开设英语精读课,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英语应用课。 6、改革硕士政治课内容,将以往培养方案中的“自然辨证法”(或马列著作选读)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合并为一门为学位必修课,共2学分,另增设1学分的“学术道德”非学位必修课。

体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能够从事体育学术研究、体育教学、运动队教练或者体育科技产品研发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具体要求包括: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奉献精神。 2、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和系统的体育专业知识,拥有一项及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学科外文文献的阅读,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 1、培养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与社会发展(尹国昌、李爱民、钟建伟、黄福华) 体育经营与管理(朱桂林?、徐国根、张军献、李先长) 体育文化研究(罗林、程其练、刘欣然、项建民、郑国华) 2、培养方向2—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身心适应(黄文英、殷晓旺、丁伟祥、詹晓梅) 运动生理生化(李江华、聂晶) 体能与康复(郑松波、王炜) 3、培养方向3—民族传统体育学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李先长、王晓明、郎永春) 民俗体育研究(朱桂林?、洪熊、刘磊) 民族传统健身原理与方法(程其练、郑松波、徐美琴) 4、培养方向4—体育教育训练基础理论 体育信息化(郭开强?、詹晓梅、聂晶、袁艳) 体育教育训练的生物学基础(黄文英、李江华) 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尹国昌、谢彬、曹烃、刘建坤) 5、培养方向5—体能类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程其练、周美芳、何耀昕、黄达武?) 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王次农、王燕、邱达明)体操是体能类吗? 专项体能项目教学理论与方法(饶永辉?、戴永冠) 6、培养方向6—球类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罗林、林蔚、李爱民、陈志丹) 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朱桂林、虞勇、贺新奇) 球类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万仲平、郭开强、邓朝辉、杨德敏)

关于修订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制定硕-博连读研 …

关于修订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制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 案的通知 (部门: 研究生院日期: 2005-4-26 14:38:44) 校内有关单位: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研究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创造更大空间,我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学制进行了调整,绝大部分学科、专业的学制由三年调整为二年。结合硕士研究生两年学制的推行,我校将对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另外,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并将要开展硕-博连读培养的学科、专业同时要制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使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安排。 一、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 调整培养过程,适当压缩学分。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根据两年制研究生的培养特点,优化课程设置、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试行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交叉进行的培养模式;要公开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监督,组织好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的修订、编写与汇编工作。 二、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1、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以《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及《吉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要求为基本依据;以改革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为重点;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目的。 2、培养方案原则上应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所确定的二级学科修订,有一级学科授权的专业提倡按一级学科修订。培养方案的修订要针对两年制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坚持

科学、规范的原则,既要反映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本单位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3、认真总结本单位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 4、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要制定《吉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制定此培养方案时,必须处理好博士、硕士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其它环节上的相互关系,既要考虑使其具有硕士、博士两个层次所必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又要注意硕士、博士两个阶段的贯通,要充分体现出“连读”的特点。 5、各专业应在保持总学分及学位课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精简课程内容,压缩课内学时,尤其是选修课的课内学时。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一般应在40学时左右。 6、各学科在制定课程设置时应对跨学科及同等学历研究生列出补修的课程。 7、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的修订、编写与汇编工作。此项工作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规范课程教学、公开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监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便于研究生有目的的进行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各培养单位要给与高度的重视,学位课程教学大纲直接涉及到研究生的学位水平、知识结构和培养质量,须通过培养单位的学位分委员会的审定后方可定稿。 8、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主要内容。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文献阅读、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学位论文工作等内容。 9、继续实行三年制的硕士学科、专业也应重新修订一次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同时完成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的修订、编写工作;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同时完成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2 )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 1. 理论物理(070201) 2. 原子和分子物理(070203) 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4. 凝聚态物理(070205) 5. 光学(070207) 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 五、培养方式 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优.选)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304) 一、培养目标 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 2.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底蕴,具有较强的教学、训练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协调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团队配合精神。 5.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 2.武术文化与教育的研究 3.传统养生与民间体育的研究 三、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申请硕士学位的最低学分为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最低要求获得29学分,实践活动、科研和学位论文最低要求获得5学分。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导师提出阅读书目和考核要求,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精读本专业领域相关经典著作,进行不少于5次的经典著作阅读报告。 2.培养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参加至少一个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实践活动。 3.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以及严谨求学、创新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每名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配合导师,协同指导,集体把关,定期对研究生学习情况、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指导。 4.研究生培养推进个性化培养。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的一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三个月内制定完成研究生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经导师组批准后按该培养计划执行。 5.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开设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六、课程学习

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doc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204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研究主要分为二个方面: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与信息处理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 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开展空间电磁波传播、空间目标散射,电离层短波传播、闪烁,各种大气水凝物的电波衰减、雷达回波特性,地空路径电波传播及对电子系统信道的影响,散射通信等方面研究。涉及短波到毫米波各波段以及射电频段。针对空间等离子体层严重影响星载SAR的分辨力,导致其成像质量和测量精度下降等问题,开展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与信息处理研究,研究简单体和复杂目标等离子体隐身RCS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利用时间矩方法和双频、双点互相干函数,研究电磁脉冲穿过等离子体层随机介质传播的时间特性;利用双频、双点互相干函数研究卫星信号穿过随机介质后的二阶统计特性和随机信道特性,讨论接收信号的相干距离、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等,以及它们随不规则性参数和电波频率的变化情况。对现有含等离子体电离层对星载SAR成像质量影响的模型中部分问题进行了的改进。结合天波超视距雷达系统,研究短波电离层斜向返回传播,地海面散射影响,电离层扰动与异常的影响,以及研究返回散射电离图自动判读技术。在空间等离子体对星载无线电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及信息处理,包括对星-地链路传播和导航系统的影响及对星载SAR的影响问题,如图像偏移、几何畸变和分辨率(距离向、方位向和高程)的降低及空间目标的等离子体隐身机理和实验研究。由于空间等离子体对星载无线电系统的影响是空间天气对信息系统影响与对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方面研究对包括电离层在内的空间环境监测和技术保障,对现代高科技信息化战争,尤其是以空间技术为基础的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的信息获取、传输和使用有重要意义。对各种新体制的无线电系统中有关等离子体介质特性与电波传播、随机介质波传播及其效应评估和补偿技术方面的问题研究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复杂环境中电波传播、星载遥感、SAR图像目标特征控制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技术指导作用。 在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与信息处理,特别是等离子体中电波传播与闪烁及天波超视距雷达和SAR中应用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委项目及其他项目18项,科研经费350万元。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如Phys. Review, J. Opt. Soc. Am.、中国科学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分形结构的波传播和散射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篇论文已被SCI和EI收录。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等离子体物理与微电子学、材料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等离子体技术这一新兴学科。等离子体工艺是实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健技术和基础工艺,本学科的特色是将等离子体的产生、控制与应用紧密结合,使之直接形成微电子学学科领域急需的工艺装备和工艺技术。在系统研究等离子体中的微波能量吸收与的粒子输运的基础上,研究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 )多层复合膜、稀土永磁型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源、电子回旋共振化学气相淀积(ECRCVD)、电子回旋共振反应离子刻蚀(ECRRIE)等工艺和设备,并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和国防重点工程。 本学科方向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计划,国防科技预研等国家及部委重点项目20余项。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大面积分布式ECR等离子体源,等离子体密度达到1010cm-3,直径达到300mm。研制了国内第一台ECRVCD和ECRRIE工艺设备,加工精度达到0.1微米,在等离子体的形成、先进等离子体源、等离子体与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硅基器件材料的等离子体刻蚀、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新材料制备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

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属系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填表时间2009-9-24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制

桂林理工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本表由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填写,一式五份,研究生处、院(系)、导师和研究生各一份。) 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入学时间:2009年9月 专业:结构工程研究方向:工程结构应用研究 导师姓名:导师职称:教授 一、硕士研究生的业务水平概述(逐条简明说明) (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外语水平等方面) 1.基础理论: 了解和掌握建筑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 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具有扎实的 结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能熟练进行工程设计、工程实 验和工程施工以及结构加固; 3.实验技能: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操作和运用部分仪器,能够对所得数 据进行分析处理; 4.外语水平: 具备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能够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掌握建筑领域的英语知识,能熟练阅读该语言的外国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导师组成员 姓名职称从事专业、方向所在单位 赵艳林教授结构分析理论与方法、土木工程中的不确性 决策理论与应用 桂林理工大学 王磊副教授结构加固桂林理工大学杨军平副教授结构抗灾理论及其应用桂林理工大学

三、课程学习计划 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学分) 学时 授课 学期 学习 方式 考 试 方 式 开课 单位 备 注学 位 课 限定 选修 课 任意 选修 课 第一外国语(第一学期)3100 1 讲授考 试 外国语学院 第一外国语(第二学期)3100 2 讲授考 试 外国语学院 英语口语(第一学期)040 1 讲授考 试 外国语学院 自然辩证法354 1 讲授考 试 人文社会科 学学院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36 1 讲授考 试 人文社会科 学学院 弹塑性力学354 1 讲授考 试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现代预应力技术 1.5 28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数值法 2 36 3 讲授考 试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可靠度理论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高等钢结构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Matlab编程及其应用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数值分析354 1 讲授考 试 理学院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 用分析1.528 3 讲授 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有限元程序设计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