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与西方在储量计算中确定有效厚度之差异_赵文智

浅析中国与西方在储量计算中确定有效厚度之差异_赵文智

浅析中国与西方在储量计算中确定有效厚度之差异_赵文智
浅析中国与西方在储量计算中确定有效厚度之差异_赵文智

文章编号:1000-0747(2005)03-0125-05

浅析中国与西方在储量计算中确定

有效厚度之差异

赵文智,毕海滨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项目“油气勘探生产发展战略及经济评价方法研究”(050030001)

摘要:自从Petro China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每年油气探明储量的评估主要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储量定义进行,评估结果与中方存在较大差异,有效厚度的取值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西方有效厚度评估方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有效厚度的含义、单井有效厚度确定与应用范围、计算单元有效厚度确定以及有效厚度与储量级别对应关系的相关操作方法等诸多方面。了解这些差异,可以正确理解中方与SEC储量计算差异的原因,也可以为我国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提供桥梁。图5表1参8

关键词:有效厚度;评估;差异;储量;石油;天然气

中图分类号:T E15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自从Pe troChina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每年油气探明储量的评估工作主要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储量定义[1]进行,评估结果与国内按以往储量管理规范所评估的结果有较大差异。引起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的差异是SEC储量定义中只计算证实储量,确定性较低的储量看作油公司的商业机密一般不对外披露;同时,评估油气储量的所有特定方法一般也不对外公布和说明。这就为对中、西方储量评估方法与结果差异的对比带来困难。

SEC的储量定义及其限定条件与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的储量定义[2]基本一致,评估过程基本执行SPE的有关技术要求。但在某些技术细节上,SEC比SPE的限定条件更严格,例如对证实未开发储量,SPE只要求储集层具备连续性即可,而SEC还要求必须有连续生产的资料,等等。SPE储量定义在西方各国家的代表性比较广泛,其各级储量定义以及储量与资源评估指南[3]等相关文献可为对比工作提供比较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在对比过程中,以SPE储量定义及其限定条件为主,兼顾SEC的有关规定,讨论差异产生的原因。

上市公司的储量评估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①利用容积法计算新增探明储量,包括对已开发但仍处于产量上升期或稳产期油田的评估;②用动态法评估进入递减期的已开发油田储量;③储量价值评估。容积法评估重点主要是落实3项重要参数(含油气面积、有效厚度和采收率)的取值,其它储量参数基本承认我国储量计算的取值,总体属于储量审核内容。由于中、西方在储量定义及其限定条件方面的差异,各项参数的确定方法明显不同。有效厚度的确定更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导致储量评估结果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有效厚度取值的差异作对比性讨论。

1有效厚度取值方法的差异

有效厚度取值方法的差异,包括有效厚度定义、单井有效厚度确定与应用范围、储量计算单元有效厚度确定以及有效厚度与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

1.1有效厚度定义的不同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规范》[4]中明确规定:有效厚度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在油(气)井中具有可动油(气)或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集层厚度。即将颁布的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指南》中,对有效厚度的要求有所提高,进一步明确有效厚度是指达到储量起算标准(即原规范中的工业油气流标准)的含油气层系中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集层厚度,排除了达到储量起算标准的井中零星分布的、远离主要含油气层系的那部分储集层的厚度。

SPE储量定义的有效厚度是在给定的开发方案条件下,对经济产量生产有重要贡献的那部分储集层厚度[5]。确定有效厚度有许多限定条件,除了受流体性质(油、气)、含油气饱和度、试油方式即生产压差和储集层物性条件等影响外,不同的开发方式如水驱开发或衰竭式开采等也直接影响有效厚度的确定。例如,对于注水开发油藏从注入井到生产井之间,横向不连通的部分不能作为有效厚度用于储量计算。另外,SPE 在有效厚度取值时还考虑产层的产油能力和证实程

125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5年6月 P ET RO LEU M EXP LO RA T IO N A ND D EV EL OP M EN T V ol.32 N o.3

度,将储量划归不同确定程度。

1.2单井有效厚度确定与应用方法的差异

1.2.1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的确定

划分单井有效厚度的首要工作是确定有效厚度的下限,包括物性标准和电性标准。物性标准的选择基本统一,主要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电性标准通过物性标准研究而建立,是确定有效厚度的重要依据,随测井系列选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物性下限很多国家都进行过研究[6]。文献[7]指出,通常油气层的渗透率(K)下限为0.1~100m D。在加拿大,储集层物性下限的取值一般是:对中质油和轻质油,K≥1mD;对湿气,K≥0.5mD;对干气,K≥0.1m D。

国内目前尚缺乏对物性下限的系统研究。根据对国内76个砂岩油田的统计,砂岩油藏渗透率下限主要分布为0.1~40m D,个别高孔、高渗油藏的渗透率下限达到100m D。从图1中可见,储集层平均渗透率在10mD以下时,渗透率下限值多为0.1mD,这些储集层均需压裂措施才能获得工业油气流。目前,国内砂岩气藏的储集层渗透率下限取值与油藏基本一致。储集层渗透率大于10mD时,渗透率下限值随着储集层物性变好而提高。储集层孔隙度下限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见图2),除极个别油藏外,砂岩油藏的孔隙度下限值最低取7%。

图1 储集层渗透率与渗透率下限对应关系

图2 储集层孔隙度与孔隙度下限对应关系1.2.2单井有效厚度取值的应用

在确定单井有效厚度方面[8],我国通常依据物性研究确定的有效厚度下限,建立工业油气流井的物性与电性的较好对应关系,然后利用电性参数确定所有含油气层的有效厚度,再根据油气层在油气藏中的部位和客观反映产能的测试资料,将油气层划分为好油气层、差油气层(或Ⅰ类油气层和Ⅱ类油气层等)和油(气)水同层等3大类。油气储量的计算主要借助于对孔隙度及含油气饱和度参数的调整,以求客观评价地下油气储量,物性越差,孔隙度及含油气饱和度选值就越低。储量级别的确定不受油气层特征及产能高低的影响,完全取决于对油气藏的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即将探明储量范围内的有效厚度均作为探明级有效厚度。

SPE各级储量定义以及储量和资源评估指南都明确指出,由于勘探早期阶段测试层的数量有限,特别是因对油气藏类型的认识程度以及占有资料受限制,对有效厚度可以分级取值。因此,单井有效厚度确定之后,通常还要根据“油层的确定性”和“经济生产能力”将有效厚度分为3个级别,相应有3级储量。分级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岩石物理特征、测试资料以及以单井为基础的测井资料的定性评价结果,其次是地质和工程因素。①A级有效厚度,有可靠的地层测试资料,并证明了其生产能力,或有充分的测井资料,非常有把握地证明评估层段对生产有重要贡献,A级有效厚度用于证实(proved)储量的计算;②B级有效厚度,缺乏结论性的测试资料,并且测井曲线上没有A级那样的明显特征以证明评估层段的生产能力,B级有效厚度用于概算(probable)储量的计算;③C级有效厚度,由于在岩石物理解释方面的不确定性,对C级有效厚度的确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生产的潜在贡献不确定性较大,C级有效厚度用于可能(possible)储量的计算。

图3为国外某气田单井有效厚度分级实例。主力气层组为Gabus-3B,其中的3个小层(1b、1a和1号)经DS T测试均证实是有经济生产能力的产层,确定为A级有效厚度;上部的3个小层未进行测试,电性特征比测试的3个小层略差,确定为B级有效厚度;下部小层的电性特征更差,且接近气水界面,因此定为C级有效厚度。

1.3单元有效厚度确定方法的差异

在单井中确定的有效厚度只能代表油气层三维分布中的垂向一维情况,不能客观估算储量。为了正确计算油气藏的储量,还需要客观圈定油气层有效厚度的平面展布,并合理确定平均有效厚度。

126石油勘探与开发国际合作与交流 Vo l.32 No.3 

图3 有效厚度分级示意图

但中、西方对储量计算单元平均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及要求不同。

1.3.1中方强调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取值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规范中明确规定,已开发探明储量计算单元内的油气层平均有效厚度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原因主要是开发井网分布较均匀且井控程度较高,用各种方法计算的平均有效厚度差别不大,算术平均法相对简单。 对未开发或基本探明储量计算单元(新的油气储量分类中取消了基本探明储量这一类别),则采用面积权衡法(包括等值线面积权衡法和井点面积权衡法)综合确定。等值线面积权衡法以线性内插法为基础,将油井之间油层厚度视作线性变化。统计表明,在构造油藏范围内,油水过渡带和纯油区的有效厚度变化趋势不同;而透镜体油藏的零值前缘与井间油层的变化也不尽相同。因此,采用等值线面积权衡法计算的平均有效厚度通常偏小。井点面积权衡法是从等概率观点出发,认为井间未钻开地层变化的概率相等,计算的平均有效厚度通常比等值线面积权衡法要大一些。实际应用过程中对钻井数很少的复杂断块油藏或小型透镜体油藏,还允许根据井点所处的油藏部位采用经验法取值。由于该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有效厚度取值往往会出现较大偏差。

统计结果表明,由于新技术不断应用,探井或开发井多钻在油层厚度相对较大的部位,因此,相比较而言,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有效厚度结果通常偏大。表1对比不同类型油藏的几种有效厚度取值方法计算结果,等值线面积权衡法、井点面积权衡法和算术平均法计算的单元平均有效厚度依次增大。对底水块状油藏而言,由于探井大都钻探在构造高部位,有效厚度较大,井点面积权衡法明显不适用。

表1 不同方法对不同类型油藏平均有效厚度计算结果之比较

油田油层组区块油藏类型

平均有效厚度(m)

算术平均法井点面积权衡法等值线面积权衡法

井网

TⅠ2层状岩性7.307.12 5.10

解放渠东TⅡ油边水气顶11.889.989.07不完善开发井网TⅢ底水块状7.17 5.28

王家岗S1,S2通61断块21.718.118.2

羊二庄Nm断块26.1820.96开发井网

马西深层小油藏31.723.6

哈达图阿尔善哈8层状岩性34.533.433.2评价井网

1.3.2SPE强调采用等值线面积权衡法

SPE认为有效厚度等值线图能更直观和更科学地反映地下含油砂体的形态与分布,单元平均有效厚度应采用等值线面积权衡法确定,不接受其它计算方法。同时强调,用等值线面积权衡法确定有效厚度的平面变化,可靠程度取决于评估师对评估地区沉积特征与油气藏地质特征的认识水平。

在绘制有效厚度等值线图时,应仔细研究在整个储集层段内有效厚度是集中分布于储集层段的上部、下部还是均匀地分布于整个层段范围,这决定了有效厚度等值线图中等值线分布的疏密。通常采用的等值线内插法使等厚线均匀分布,这意味着有效厚度在整个储集层段中是均匀分布的;如果有效厚度分布相对集中,则等值线的疏密应作相应调整。在勾绘有效厚度等值图过程中应结合测井曲线,了解有效厚度在油气藏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

图4为不同的有效厚度分布情况及相应的等值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号井有效厚度主要分布于下部储集层段,即“上薄下厚”型,有效厚度等值线的勾绘应“外疏内密”;5号井有效厚度主要分布于上部储集层段,即“上厚下薄”型,有效厚度等值线勾绘应“外密内疏”,以反映油层厚度纵向变化的大小;4号井有效厚度大致均匀分布,有效厚度等值线也大致呈均匀分布。国内在勾绘有效厚度等值图时对这一点重视不够,应予注意。1.4有效厚度与储量级别对应关系的不同

1.4.1中国的有效厚度一般不影响储量级别

一般而言,我国国内由单井有效厚度以及用有效厚度等值图所确定的储量不涉及储量级别(探明、控制

127

 2005年6月 赵文智等:浅析中国与西方在储量计算中确定有效厚度之差异

图4 有效厚度分布与等值线图关系

和预测储量)。储量级别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对整个油气藏的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在非均质性较强的储集层中,尽管国内将有效厚度划分为好、中、差和油水同层等几种类型,在达到探明程度的油气藏范围内,所有的有效厚度都用于计算探明储量;对不同物性条件的油气层,一般用调整孔隙度及含油气饱和度方法改变储量的品位,但都是探明储量。因此,存在有效厚度取值偏大和储量级别评估偏高的风险。

根据可靠的地震资料和对油藏特征的地质认识,有效厚度等值线图的最大值可以超过单井钻遇的最大厚度,这并不影响储量的级别。在用“储量计算边界”圈定含油气面积的储量计算单元中,通常依据对油气藏的地质认识、砂体的展布情况,采用适当的平均方法确定单元范围的有效厚度,对含油边界处的有效厚度值没有明确规定。

1.4.2SPE强调以单井有效厚度及单元平均有效厚度

的证实程度决定储量的级别

SPE规定,除了单井有效厚度的分级影响储量级别的确定外,有效厚度等值线图勾绘方法也影响储量的级别,因为勾绘有效厚度等值线图时不仅要考虑有效厚度级别,还需要考虑钻井控制程度、储集层预测精度及油气水界面可靠程度等多种因素,即给定的单井有效厚度级别还不能完全反映有效厚度等值线图范围内所有点上的有效厚度级别,需要区别对待。

图5所示的一个由单井控制的构造油藏,单井证实有效厚度为15m。图5a用该井钻遇的油层底界外推圈定含油边界,最大等值线厚度为10m,低于单井钻遇的最大厚度,计算结果为证实储量;图5b利用预测的油水界面圈定含油边界,最大等值线厚度采用15m,等于单井钻遇的最大厚度,计算结果为“证实的+概算的”储量;图5c仍然是预测的油水界面,但依据其它地质信息预测最大等值线厚度为20m,大于单井钻遇的最大厚度,计算结果为“证实的+概算的+可能的”储量。显然,在一个全部为“证实有效厚度”的油气藏范围内,有效厚度等值图勾绘方法的不同,意味着计算单元内有效厚度确定性程度的不同,从而产生置信度不同的3级储量。这种情况下,计算低级别储量时要通过扣除高级别储量的办法得到。

图5 有效厚度等值图勾绘方法与储量级别关系

除了上述单井有效厚度分级和单元平均有效厚度确定影响储量级别的确定外,在同一个证实的油砂体内,还可以因为开发措施实施情况的不同或采用的置信度不同出现不同的储量级别。

正是由于上述复杂的对应关系,SPE储量定义中强调,在有证实储量的油藏中,一般不单独计算概算储量和可能储量,通常要计算“证实的”、“证实的+概算的”或“证实的+概算的+可能的”等多级储量。

1.4.3SPE储量定义中与确定有效厚度有关的做法

①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油气藏能继续向外延伸,否则,油气藏边界均以有效厚度“0”线界定,以确保证实储量的最大可靠性。如对一个大面积分布的油气藏,特别是岩性油气藏或双孔隙介质油气藏进行勘探时,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如地面条件、勘探工作量、油藏认识程度等,只探明了油气藏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储量计算时通常采用“0”线界定含油气边界;而如果有确凿证据证实确有油气层继续向外延伸,或与已开发区相邻,或是构造油气藏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可以将有效厚度外推。如图6所示,对某油田进行评估时,外围虽然有正在试油的井、油气显示井和正钻井,证实储集层向外是连续的,但该油藏属双孔介质储集层,油藏分布受岩性和构造双重控制,储集层分布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仍以有效厚度零线作为含油边界。这与国内做法明显不同。

128石油勘探与开发国际合作与交流 Vo l.32 No.3 

图6 有效厚度边界确定与储量证实程度

②当油气藏范围内存在工程事故井或因工程原因油水同出时,应适当折减证实储量。这种情况下,尽管从其它地质资料和地质认识角度确信油气层分布的可靠性,但仍然要对储量的落实程度,特别是预计的采出量的可靠性提出疑问。通常的做法是不对储量计算参数进行折减,而是对用全参数计算的储量总数打一个折扣系数后,作为证实储量,剩余部分作为概算储量,此时各级储量与计算参数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图6中101井生产一年后因工程原因停产,评估公司仍然把所计算的储量折扣30%后作为证实储量。折扣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评估师的经验和对该油藏勘探开发资料掌握的程度。

2主要结论

由于中、西方储量评估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导致对储量内涵和评估的差异。中方强调对油气藏总储量即地质储量的计算,而SPE强调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估,由此在有效厚度内涵、单井有效厚度确定与单元有效厚度取值以及有效厚度确定性程度与储量级别对应关系等方面产生了诸多差异。中方的有效厚度是指在工业油(气)井内具有可动油(气)的储集层厚度;SPE则强调对经济产量生产有重要贡献的储集层厚度。中方通常依据储集层物性条件和所处油气藏部位将油气层划分为好油气层、差油气层和油(气)水同层等3大类,并借助调整孔隙度及含油气饱和度参与储量计算,油气层类别的划分并不影响储量级别;SPE 通常依据“油层的确定性”和“经济生产能力”将有效厚度划分为A、B、C3级,并相应用于计算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和可能储量。储量计算单元平均有效厚度的确定,中方强调结合井网分布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取值;SPE只采用等值线面积权衡法取值。了解这些差异,可以正确理解中西方储量评估结果出现差别的原因,可为中、西方在储量评估中的交流和我国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提供重要纽带。参考文献:

[1] 全国资源委石油天然气储量委员会办公室.石油天然气资源管理

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8-19.

[2] Petroleum resou rces classification sy stem and definitions[EB/OL].

http://w w https://www.doczj.com/doc/c25655078.html,/s pe/jsp/b asic.

[3] S 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Guidel 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etroleum reserves and resou rces[A].America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Inc.,2001.

[4] GBn269-88.石油储量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5]DeGolyer,M acNauGhton.M ethodology on SEC reserves standard s

and evaluation app roach for reporting proved reserves and standardized measu re of dis counted fu tu re net cash flow s for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C].DA LLAS,TE XAS,2002.

[6] 郭睿.储集层物性下限值确定方法及其补充[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31(5):140-144.

[7]Pirson,S ylvain J.P rofessor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M].Oil

Reservoir Engineering,T he University of Texas,1958.

[8] 杨通佑,范尚炯,陈元千,等.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方法[M].北

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

第一作者简介:赵文智(1958-),男,河北昌黎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与油气勘探科研管理工作。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0号910信箱,院部,电话:(010)62097095。

收稿日期:2004-10-10

(编辑 王华 绘图 付改荣)

Differences of net pay estimation between C hina and SEC

ZHAO Wen-zhi,BI H ai-bin(PetroChina E xp lor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I nstitute,Bei jing100083,China) Abstract:Since P etroChina has g o t the success o f IP O in the New Y or k S to ck ma rke t,the proved re ser ves hav e been estimated by the r eser ves definition of US Securities a nd Exchang e Commissio n(SEC).T 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rese rves r esults estimated by Chinese reg ulatio ns a nd SEC.T he net pay is the majo r parameter tha t str ongly affects the results o f r ese rves estimation and causes the difference be tw een Chinese and SEC estima tions.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e a re seve ral reasons r esulting in the differences such a s net pay definitio n, identification o f net pay in commercial wells,identification o f net pay in rese rves calculatio n unit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 pay and the reserv es classification,etc.It is ve ry helpful and v aluable to reco gnize these differences in reserv es estima tion and under stand the div ersity in reserv es estim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EC.Go od under sta nding on these differences mig ht pro vide a tool fo r inte rcommunica ting China and w estern countrie s in rese rves manag ement.

Key words:net pay;estima tion;differe nces;re ser ves;oil;gas

129

 2005年6月 赵文智等:浅析中国与西方在储量计算中确定有效厚度之差异

中西方艺术审美方式之差异

浅 谈 中 西 方 艺 术 审 美 形 态 之 异 同 姓名:陈昊 学号:20114150302 班级:111503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诸多文化各自都是相对独立的体系,每一个体系都有其普遍的事实基础,在世界诸文化中,只有西方文化从一开始起就产生了民主制度,并以大起大落,重心不断转移的旋律突飞猛进,成为人类前进的火车头;在世界诸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数千年来毫不间断地延续了下来,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一个不变的宇宙观,不变的政治制度,不变的伦理信条,不变的人生理想中毫不间断地延续下来。而中西方人艺术审美方式的差异也正是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艺术审美也就具有了个不同的特色。中国人面对艺术的审美对象运用的是散点观察与体悟,而西方人用的是焦点透视与认识的方法。 1、散点透视与中国艺术审美何为散点透视,即是中国人在审美时采取的仰观俯察,远近往还的散点观照方式。中国人审美不是固定在某一点进行审美,而是在来回走动中进行审美,在人走动的同时,视觉也在移动,在人游动中进行审美,即所谓的“步步移”、“面面看”,如中国的山水画。散点透视在根本上确立了中国画的审美造型格局、从而将画家从精确描绘客观对象的追求,拉到了写心的自由王国。画家从“如实描绘”的圈子中走出,是没有更多选择的一只能走到“写意”的领域,精神的表现提到了第一位,这是合乎逻辑的进程。中国画走向了这么一条路,完全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必然归宿。玄学精神的浩盛与科学精神的不足。使文人以‘道”心看待世界,艺术美学的精神受哲学思想的制约,形成了与西方焦点透视不同的中国散点透视的艺术审美方式。

2、焦点透视与西方艺术审美西方实体的宇宙观决定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从而也就决定了西方人的艺术审美方式。中国人认识事物,只有上升到了天道,才算从根本上把握了该事物,由此产中了远近俯仰的审美方式;而西方人认识事物必须将这一事物独立出来进行明晰的观察,这种思维方式终于导致了在文艺复兴时期实验科学的产生,在艺术审美领域就形成了焦点透视。中国人用散点透视的远近俯仰来寻找客观对象的气韵,而西方人以寻找最佳的视点来认识和表现事物最美的方面。 3、体悟与中国艺术审美在对艺术审美的问题上,远近俯仰仅仅讲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传统的艺术审美还有一个由外而内的审美方式。中国画来讲,中国画的传统是直追玄理,它不是以科学的知识培养艺术家对于“物”的结构的把握,而是以玄理陶冶画家的主观“悟性”,画家将主观的精神与客观的现象混融一体,与其说是画山水、花鸟,倒不如说是画心。中国的传统哲学,是将宇宙看成一个有机的生命,画家每以皮、肉、骨、血论画,天地万物与画家的心灵是息息相通的。这种世界观注定要强调悟性的培养,因而.艺术审美必然是“神会”、“会心’、“迁想”、“得意”,这就是体悟的功夫,“悟”的必然结果是“忘形”、“忘形”才能“得意”,所谓“得意充象”,“得意忘形”。 4、认识与西方艺术美西方文化是实体的文化,中国艺术审美是要具体悟出艺术的神韵。而西方艺术审美则是要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因而西方艺术审美首先要求对对象定性,以理性的精神反映自

中西方古代教育差异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中西方古代教育史的差异。总体我把要讲的内容划分为四部分:中国古代教育史特色,西方古代教育史特色,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教育史 17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中国教育就诞生了。在原始社会便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1.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称为“庠”,到了周成为“序”。“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春秋战国时代,官学逐渐为私学替代,出现新兴阶层“士”,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提倡“以吏为师,以法为学”。 西汉私学重新恢复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建太学,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年龄在18岁以上。汉平常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聚设庠序。 校学设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魏晋南北朝,晋武帝在太学外另设国子学。 唐时,京师设国子监,长官称国子监祭酒,学校六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上专收贵族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教师称博士。入学年龄在14岁以上,19岁以下(律学为18岁以上,25岁以下),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设博士,文学,助教与教官。 宋代除了太学外,有律算书画医诸学,书院制度开始兴起。宋初有四大书院——白鹿,乐麓,应天,嵩阳。南宋书院有“三舍”制度。 元代有蒙古国小学,回回国小学,教授蒙文、阿拉伯和波斯文学。元代书院始设“山长”。 明清教育制度相近,中央有国子监,学生称贡生、监生。明代国子监分南北两监(北京和南京),有日、朝等国学生。清代正式形成五贡——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明清府和州县设孔庙和学官(学校),府学教官称教授,县学称教谕。明学称学正,副职均称训导,学生院试进学后的生员(秀才),按成绩优劣依次分廪生、增生、附生。还有启蒙教育,明清有三类:私塾,义学,

中国人是宏观思维,西方人是微观思维

中国人是宏观思维,西方人是微观思维 2014-8-20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由宏观到微观,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微观到宏观,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 从宏观到微观,决定了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会不断出现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政治家,象姜子牙、商鞅、秦如皇、李世民等,毛主席自不必说。从微观到宏观,在不同历史时期则会不断出现战术家,很少能出现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象拿破仑、巴顿等,战术家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败给伟大的战略家也是必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与《孙子兵法》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看看现在的所谓经济学家因学习西方,基本上都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只顾眼前,那管身后的环境污染、洪水滔天。 从宏观到微观,表现出来的则是强调整体性、统一性,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由大到小,整体意识较强,强调的是秩序、和谐。 从微观到宏观,表现出的来的则是强调个体、强调局部,甚至以局部代替整体,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个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所以就有了狗屁说法,人权大于主权、性自由等等。 用英文写信,地址是从门牌号、县、市、国家,是从小到大,这种书写方式恰好与中国人的书写习惯相反,中国人是从大到小,这能说明什么呢?也能告诉我们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宏观到微观,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微观到宏观。 中国人的宏观思维决定了考虑问题是从整体入手,比如研究一棵树的生长,中国人主要研究土壤、气候、阳光、周边环境等与整体树相关的等条件等,而西方人的微观思维则是从树的内部构成入手,研究年轮、树根、树叶和树的几个内部构成等等(只是举例说明问题,未必如此)。 这两种思维方式反映在医学上,就是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人是一个整体,没有内科、外科之分,疾病与天气、情志、饮食等密切相关。而西医则把人体拆成一个个局部,分成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等,强调什么病菌导致什么疾病,这个病毒那个病毒的,胆固醇、白血球等等,病毒则导出不穷,发现了基因,然后基因下面是什么呢?一直研究其几个内部构成。 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而西方人一真在研究如何每天取一半,一直分下去,乐此不疲,不断有新发现、新理论出现。所谓的创新,也只是局部创新。所以西医只能成为中医下面的一个手术科。 很多叫嚣取消中医的人,根本不了解中医,不了解中医的理论基点,只是以西方思维方式下所创建起来的医学模型来衡量中医,这样当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他们的这种行为,就好像一个女人用女性的思维方式,去衡量一个男人的行为一样。这个女人整天唠唠叨叨地说,你这个男人(中医)胸部这么如此扁平,又不能生孩子,头发又不长,又长胡子,又是站着撒尿,根本不是个女人,不科学,要改造、要创新,要与我这个女人(西医)接轨。中国人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的大一统,西方人的从微观到宏观则决定了分裂的欧洲。对于中国和欧洲,历史学家有着诸多的比较,其中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就是在大致相同的纬度,大致相同的面积(欧洲总面积是93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中国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且5000年延绵不绝,而欧洲却是小国林立始终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欧洲呢?即便是今天的欧盟,也仅仅只是一个松散的国家组织,并且矛盾重重,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统一。 历史学家对此有很多解释,如地理决定说:认为欧洲的地形主要是山地,阻碍了欧洲各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word版本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 较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 1. 李大钊曾总结过西方人勇猛好斗,冲动激情善辩,而中国人内省保守,谨慎顺从善思。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总结,东方人看世界用的是一元论,更倾向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而西方人用的是二元论,从矛盾中发现真理。 2. 西方人生性好战喜欢竞争;中国人气质平和,安于现状; 西方人爱权,中国人爱钱; 西方人重视人际交往的直率,中国人讲究人际交往的客套; 西方人办事倾向彻底,中国人办事喜欢妥协; 西方人崇尚变革,中国人易于保守; 西方文明的显著优点是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突出优点是对生活目标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中国人可以从西方人那里学习不可缺少的讲究效率的品质,而西方人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善于沉思的明智。 有一则笑话,说得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天堂与地狱的人员组成:如果是组建天堂,应该是 英国人当警察,德国人当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情侣,瑞士人做总管;法国人做厨师:如果组建地狱,则应该是德国人作警察,英国人作大厨,法国人做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总管…… 1.法国: 法国女人会做菜才有资格结婚法国女人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但却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女人。而要领略法国女人的生活品位以及她们的勤劳贤惠,却要从居家生活中去体验。法国女人的着装理念一是可以露,但不可以透。

露,甚至可以露出乳沟,但衣服不能薄得看出里面的背心或文胸带子,裙子不能透过光线看见里面的两条腿。二是无论哪个季节,同一件衣服不能连穿两天,必须每天更换衣服。 在法国不是人人都可以请保姆的。你要请保姆,你就成了雇主,按法律规定你要给保姆买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失业保险等。你除了要付给她工资,还要每年给她提供两次带薪休假。如此这般下来,你的收人只能应付保姆,等于你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为政府解决了一个就业问题。尽管政府可以为请了保姆的雇主每天补助40法郎,可大家把账一算,自己不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还更合算,至少丈夫可以因妻子不工作而免交50%的收入所得税。 2.俄罗斯人: 果断却又犹豫的性格 俄罗斯人很果断。在市场上买东西不爱讨价还价、挑三拣四;十月革命后,对沙皇一家,说杀就杀;30年代,对可疑分子,说毙就毙;90年代搞“休克疗法”,一夜间彻底放开物价。他们的“当机立断”,哪怕从一则幽默中也可看出:城墙倒塌,有人被压。美国人:“OK!来两箱可乐、两打汉堡,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和翻斗车各1台,我指挥,你们干!”日本人噼里啪啦按了通计算器:“机器的不要,劳力的干活!2.5个劳力、1.4个工作日,活人的救出!”俄国人:“我从墙这边拽他两腿,你们从墙那边拉他胳膊,人不就出来了!” 3. 中国人的性格 很多先人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中国发明了火药却没有想着去推动战争而是用来放焰火,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用来去航行,这说明了中国

中西方审美差异浅析

中西方审美差异浅析 2010.04 中西方审美差异浅析李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艺术与传媒学院;武汉430074 ) 【摘要】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另U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 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 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 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 其中艺术审美存在着中西差异这包括东西方社会存在不同的认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审美情操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 【关键字】中国审美西方审美差异原因分析 一、审美含义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审使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岀一个评判的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岀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因此审美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诸如时代背景、周边环境等客观因素。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 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审美所涉及的范围广阔,有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基于此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可以是我们精心烹调的菜肴,可以是摄像机随意扫射后的一张照片, 也可以是大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张张画卷。 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 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二、中西方审美差异体现 1、中国审美中国的审美观可概括如下: 1) “以和为美”一一证实辩证和谐的文艺观; 2) “以意为源”一一推崇审美主体的能动性; 3) “以形为义”一一表现自然美的形体地位; 4) “以思为最”一一追求唯心主义的哲理感。 2、西方审美 1) “以形为最”一一强调万物客观的准确性; 2) “以真为本"——至求唯物主义哲理感悟; 3) “以意为泉”一一注重主思想的主导地位; 4) “以境为高"一一突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

想的更高处。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的情况看得非常真切。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的讨论更为深刻。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的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这种教学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的一点好处是,比较有耐心,比较了解要学好一样东西,需要努力,有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学到手。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是,对做研究工作来说则有妨碍。由于过去的学习方法是由人家指出来的路你去走,做研究所需的方法则要自己去找。这里有个习惯问题,忽然一下于要自己去找路.就有点觉得茫然。曾任中国复旦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教授,也在其讲学、著作中多次提到中西方教育的种种差异。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比较系统地给学生以知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传授知识。?然而,学生真正要掌握知识,并把知识变成

中国人与外国人征婚有何差异

中国人与外国人征婚有何差异 冯小刚的新电影〈〈非诚勿扰》中有许多经典台词,让人忍俊不止,而我最喜欢的是葛优用他特有的一本正经的冷幽默语气念的那段征婚广告: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士学历以上的免谈,女企业家免谈(小商小贩除外),省得咱们互相都会失望。刘德华和阿汤哥那种才貌双全的郎君是不会来征你的婚的,当然我也没做诺丁山的梦。您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没期待您长得跟画报封面一样看一眼就魂飞魄散。外表时尚,内心保守,身心都健康的一般人就行。要是多少还有点婉约那就更靠谱了。我喜欢会叠衣服的女人,每次洗完烫平叠得都像刚从商店里买回来的一样。说得够具体了吧。白我介绍一下,我岁数已经不小了,留学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活过十几年,没正经上过学,蹉s它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学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性格OPEN 人品五五开,不算老实,但天生胆小,杀人不犯法我也下不去手,总体而言属于对人群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类。 女同事们说:如果我看到这样一则好玩有趣的征婚广告,也会试着打个电话约他聊聊,这至少说明了对方是个有趣的人。事实上,电影中,葛优也正是凭着这则广告,与无数特色-各-异的-女-孩相亲约会,并最终找到属于白己的爱情。

应该说这则广告的效果,主要得益于片中主人公的海归背景,他的 这则有趣的征婚广告,具有很强的西方征婚广告特 -性,就是注重和张 扬白己的个-性,从一而终地表现出对人的关注,向受众展示的,是征婚的人是怎么样一个人,以及他想征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点,与当下中 国市面上流行的征-婚广告,有巨大的区别。 试想,我们如果把电影中那段广告,改成当下报纸和电视上通行的 征婚广告说词,会有什么效果呢?里面的主题词,会不会是:房子车子 票子职称学历工作单位之类东西横飞,即或偶尔说到人本身,也多是相貌身材或是否-处-女等,让人看后感觉像-是到了超级市场,看到的满眼都是物,而不是人。 就广告的特性而言,实质的功能就是通过文字或图像,向人们传递信息,使之产生购买愿望。征婚广告与-商品广告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所推销的主体并不一样--商品广告是在推-销货物,而征婚广告是在推销人。广告永远都是向受众量身订制的,是受众的心理和品位,决定了广告的制作水准,广告主,总是以受众最容易接受的话语方式,向人们传递着信息,使之在对方心中产生共鸣,并付之行动购买货物或结婚。 曾经看过一些英-国和美-国报纸上的征婚广告,如:无拘无束、幽默善讲笑话的一位29岁女-性,望高大有型、善解人意的中年男- 士登门聆听我开怀大笑;男,28岁,讨厌孤独的天才-语言大师,能用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谈情说 -爱;男,48岁,正在发锈的男人,欲寻一位能润-滑白己的女人;男,32岁,寻找能忍 受玩-童调皮个性的活跃女-生;女,30出头,络腮胡-请别来烦我,与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日新月异, 教育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中国由传统发展出来的应试教育和西方看中培养个人能力的素质教育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下面就从产生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化土壤、词源角度、教育概念、教学过程的角度做一下探讨。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差异 一、产生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化土壤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部分,考察教育的差异必究其文化土壤的差异。西周灭殷,建立了以农业为主、以血缘为纽带、结构稳定的社会。这种社会结构等级森严,上下相维,整齐严密;心理上追求稳定,畏惧变化,内向克制;统治者以“礼仪”、“人伦”解释社会与人际,要求人们各安其位,无须知命运之所以然。梁漱溟先生曾说,中国人的心思都用到人与人之间去了,用在人伦关系上去了,诚如是。因此,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古代教育,就必然是一种完美的伦理道德教育,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孔子的道德理想主义不正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至高标准吗? 西方文化是从古希腊及地中海的文化发源而来,海洋文化是它的源头。海洋,意味着丰富的物产与自由的贸易,由自由贸易而产生互动的异域异质文化,以及互动文化下必须的民主法制的组织行为;海洋,使人们开放而非保守、冒险而非稳定、多元而非单一、交流而非封锁。茫茫无定、浩浩无际、渺渺无限的海洋使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具有更多的实际能力,并在内心中具有不断提升能力的要求,正如黑格尔说的那样“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的无限”,“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由上述分析可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教育果实是理之所然,问题在于当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比较和评价两者的不同时,则似乎别有一种滋味于喉难咽了。 二、从词源的角度看中西方教育差异 从词源学的角度解读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能够从影响教育发展的认识论源头发现,二者一开始便有了重要的分歧。在中国,“教”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为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它的左边是个孩子,左上方是被鞭打的象征符号( 也有解释为经典作品的),右边是个拿鞭子的人,合起来的意思可以解释为用鞭打的手段迫使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育字篆书为“禽”,其上部如倒“子”,义为不顺不孝之子也。于是,在我国关于古汉字释义最权威的工具书《说文解字》中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语“EduiSre”。拉丁文的EduiSre.又是从动词E -ducere变成的。“E”在拉丁语中有“出”的意思,“ducere”有“引”的意思。拉丁语EduiSre 作为一个合成词,便含有“引出”的意思,用指教育活动即引导儿童固有能力得到完美发展。中西方分别把教育定位在“上所施下所效”与“引出”,对中西方教育的走向就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三、中西方教育概念的差异 中西方对教育的原初性定义,是人类在长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性认识成果。人类关于“教育是什么”的理念大厦一旦建立,必将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教育实践,充分体现出教育认识的能动作用。在随后的教育发展进程中,由于教育实践的动态性、发展性,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不断得到修正而日趋完善。总的说来,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养成的因循守旧的思想惰性,在“教育是什么”这一核心概念的传承上有较充分的体现。先秦时期对教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好的特性,克服不足,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些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对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比喻的话,那么中国的思维方式以“辨证”为主,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最难懂的文字。所以,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整体思维”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犯下“基本归因错误”的几率较低。所以,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上都有可取之处,不可片面否定;但在很多事情诸如有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则可以向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学习。 最耐人寻味的是,最近西方的研究显示,长期旅居东方的西方人和移居西方的东方人,在有关心理实验中的表现都介于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显示西方人“解析思维”或东方人“整体思维”的特征。这预示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人文思想上或许会出现新气象[3]。 (2)西方重解析,东方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仅举一个例子:德国人做菜放多少盐是需要用天平来称的,而中国是用勺子舀的。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塞其中的是“道”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圆形提升盖板的设计计算.

圆形提升盖板的设计计算 1前言 平板是化工设备中最常见的部件。例如,各种容器的顶盖或顶板,设备的人孔盖板、法兰盖,施工中的管道试压盲板都属于此种类。其中圆形平板最为常见,本文提及的设备吊装用的圆形提升盖板就属于这一类。 石油化工装置中的一些特殊设备,如反应器、反应釜,由于其体积大、重量大、壁厚大,常用耐热合金钢制造,且经过整体热处理,所以在设计中往往不在壳体上布置吊耳,而是利用其顶部管口来进行吊装,提升盖板式吊耳设计正是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而产生的。本文就有关的结构及强度计算进行论述。2圆形提升盖的结构形式 2.1结构如图1 提升盖的主要结构由法兰盖板和吊耳板组成,吊耳板可为单个也可使用二个。吊耳板与盖板间采用焊接形式。当板厚特别大时也可采用铸钢件,盖板与设备接口的连接采用法兰螺栓连接形式,可使用设备带来的螺栓。 为增加耳板的侧向刚度和耳板与盖板连接强度可在二者间设置肋板。 通常吊耳板用卡环及钢丝绳与吊装机械连接,故耳板尺寸与所用卡环应匹配。重型吊装盖板也可通过专用连接件与吊装机械连接。吊装盖板通常应随设备提供。 2.2提升盖的结构种类 按照提升盖板与设备管口的接触部位分类: a、不承受螺栓弯矩的盖板 此盖板与设备接口的接触部位仅为法兰螺栓圆部位见图2-1a、b。 b、承受螺栓弯矩的盖板 此盖板与设备接口的密封面部位相接触,因此螺栓预紧时产生的弯矩会叠加到盖板上(见图3)。这二类盖板在设计结构形式上有所差别,其力学模型不同,在设计计算中所用公式也不一样。 由于设备接口密封面往往高于法兰螺栓接圆面,设计盖板时应予以充分注意。

3圆形盖板计算的理论 3.1薄板理论基础 从设计观点看,板可分为厚、薄两种,厚板和薄板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薄板的计算方法是厚板算法的一个特例,故掌握厚板理论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但厚板理论比较复杂,对于一般化工设备而言,大部属于薄板范围。 薄板理论又称为薄膜理论,其特点是只受拉力,不存在弯曲应力,该理论还有几点假设: 1)板的厚度较其它尺寸小得多。 2)中间面挠度比板厚小得多,即挠度很小。 3)中间面在弹性变形后仅有弯曲而不伸长。 4)原垂直于中间面的界面,变形后仍保持平面,且仍垂直于中间面。 3.2薄板理论应用条件 薄板理论是用小挠度理论假定推导的,因涉及到允许误差和计算精度,它的使用条件是: 1)薄板的定义是厚度小于其它两个尺寸的1/10时。 2)挠度小于1/5板厚时为小挠度。但从实用观点,既使挠度达到1/2板厚时,仍可作小挠度板计算。 3.3盖板计算的理论依据 吊装盖板的受力状态,基本上与压力容器的可拆卸平盖的形式相似,压力容器的平盖为均布荷载,而吊装盖板为局部载荷。 可拆卸平盖的计算方法在原压力容器设计规定中有两种,对于“中低压”部分是按薄圆平板公式计算,“高压”部分则按“巴赫公式”计算,二者计算结果存在着差别,但在82年版《设计规定》中已统一,计算公式的形式都采用薄圆平板的计算公式。 容器设计中可拆卸平盖计算时受力假设为: 1)均布载荷P作用在筒支的圆平板上。 2)螺栓载荷Wp作用在圆平板周边螺栓圆处。

----浅谈中西方教育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差异 摘要: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全球化已成为趋势,我们如同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挥着对外开放与全球化的翅膀翱翔于世界。催化我们翅膀变硬的中国教育在慢慢受到西方教育冲击,是否我们的传统教育真的出了问题?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对中西方教育的差别作一下浅谈,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作一下浅谈,希望能够在使教育在多变的全球环境下已然成为人类充实自己的健康方式。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自然辩证法 前言: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全球化已成为趋势,我们如同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挥着对外开放与全球化的翅膀翱翔于世界。而世界并不是出处和平的,战争与和平并存。我们很幸运,生活在和平的中国。那么,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下如何让挥动的翅膀变硬,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呢?毫无疑问,教育使我们成功的捷径。然而,全球化的大浪已使得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越来越经受考验,西方文化的迅速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似乎在动摇,身在转折点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呢?如何让用辩证法的观点对待我们身处的多变环境呢?通过以下分析,为我们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辅力。一、概述 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全球化趋势日趋激烈,国家竞争力的比较也变得尤为重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强,

则少年强。所以,为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巩固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过程都可以分解为若干部分,整体是由它的各个部分构成的,它不能先于或脱离其部分而存在,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的一个环节,离开整体的要素只是特定的他物而不成其为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整体和部分的划分是相对的,某一事物可以作为整体包容着部分,该事物又可以作为部分从属于更高层次的整体。 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我们国民作为部分。国家不可能独立于国民单独存在,国民也不可能独立于国家而生存。国家强,则人民强。只有国家的竞争力趋于前列,国民的生活才可以多彩和平;同样,只有国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才会使得国家的竞争实力无坚不摧。那么国民的综合素质该如何发展,教育便是最好的捷径。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浅谈一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二、家庭教育 谈起家庭教育,我想每个中国人都有着自己内心最传统的那条理论。要么是男女授受不亲,要么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要么是百善孝当先,要么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要么是笑不露齿……说起中国传统思想下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数不胜数,可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西方教育呢? 在中国,也许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存在,一夫一妻只生一个孩子。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凸现出 来的,所以我们不妨以西方乃至印度的学术思想为背景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字、思维、文化 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笔者试图从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影响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形象,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语言,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语言思维。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在大脑中,形象和语言、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之间并不是漠不关心的。相反,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传递左右脑的信息。 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同呢?这种不同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中西书写文字的差异,

是造成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固然,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它不同于语言,不等于思维的工具。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的特点,使之语言思维特别发达。而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它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文字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影响文化的发展特点。中西文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西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风貌。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如黑格尔就声称:“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们的语言里。”杜威也指出:“吾谓思维无语言则不能自存。” 而我们的语言学教科书则反复强调,语言和思维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与此相反,许多中国学者却认为自己思想的最高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本《老子》一章)、“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庄子·秋水》)、“书不尽言,言不尽

浅谈中西方绘画审美差异

浅谈中西绘画审美与思维方式的关系 班别:07美术(2)姓名:谢韵菲学号:3207010232 选题意义: 审美理想是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而中西绘画不仅有一个形式上的区别(包括绘画形态、形式极其工具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审美视角区别。由于中西文化发展的源头、过程、结果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中西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我们切忌把西方人的观念移植过来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反之,当然也切忌用中国画观念来否定西方绘画。研究中西绘画审美差异可以让我们把绘画鉴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把经典作品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上。在研究中、西绘画艺术差异的选题上,不少学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乃至毕生的精力去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向西方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西方,为全球一体化的思维格局作出了不朽贡献。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西方艺术思想的构成。对我们了解外埠世界,了解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理念,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为我们研究自己民族的审美理念和融入西方审美思想对我们的绘画艺术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地意义。,作为一个艺术从事员来讲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我们必须做到“眼高手低”,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手绘能力。 研究状况: 中西古代人都一“和谐”为美得最高理想。西方人主要侧重的是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属性,而中国人主要侧重的是神秘主体的心理体验方面。 中方思想家们注重发现审美对象的超验品行,并常常将真种品性欲具有宗教色彩的“神”或“上帝”联系起来。中国思想家们们注重发现审美对象的经验功能,并常常将这种功能与具有人伦色彩的道德伦理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从另一个角度把美是数的和谐的理论,改造成为关于具体事物典型形式的和谐说,从而把西方追求“形式和谐”的审美理想与艺术的创作实践进一步结合起来。这里所谓的“数”等形式特征,可以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 异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通过这学期的2次形式与政策课,以及老师给看的视频后,我准备从教育的差异方面着手来分析一下中西方之间这方面的异同点。 1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具体体现 中西方教育观念及思维模式的小同。东方教育的目的以增加知识为主,视知识比创造力重要。在中国,老师们认为创造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依赖于坚固的基础知识。而西方教育的目的是寻求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老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批判性的思考,建构、挑战知识。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被看成是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因为作为学生享有与公民同样平等的权利。而我国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可激励学习差的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学习差的学生也是一种批评,或者说是让学习差的学生有挫折感,让其知耻而奋起 再者,西方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话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社会做准备。而我国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而且中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这种教育理念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教学方式的差异。在西方,课堂大多为小班,一般不超过30人。课堂氛围比较随意自山,有什么问题不需举手当堂可以提问。英国学校大

都是九点上课,所以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很少出现队队欲睡的双眼。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多,课堂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包括讨论、辩论、实践活动等等形式。英语课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常常带他们到学校外的商店、广场等公共地方,进行实践,把所学的东西活学活用,这点和中国的学校形成很大的对比。在班上,你会发现经常会有学生缺勤,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囚为这在英国的学校是很普遍的,他们大都是随家人去旅游了。这种情况,在中国简直是想都不敢想。还有一点很大的差异就是英国的学校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山野教育”,其意义就是让学生经受磨练,训练学生的体能.,冒险精神和生存能力,然而在中国的很多学校都是整个学期只有难得的一两次社会实践机 高等教育办学思路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的办学思路倾向于宽进严出,即入门相对宽松,但出门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对硕士、博士的要求非常严格。在终身教育看来,宽进严出无论是对社会的回归教育,还是对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都是可取的合适路径,因为它既善意地向有志者敞开大门,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注重教育学生学会学习,这是一种更高远的追求,它可以影响其一生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则是严进宽出和尚未完全到位的学分制我国的高等教育历来严进宽出,即入门要求很高,但进门后小管学生是否最有效地利用在校期间的优越条件用功努力,到该毕业时绝大多数都能获得一纸合格证书顺利毕业 2对我国现行教育的反思及展望 对我国现行教育的反思。纵观中西方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我国传统教育有一个史清醒的认识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 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 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 , 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好的特性 , 克服不足 , 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 , 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 , 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 有些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 , 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 , 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对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 , 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 东方人好曲线 , 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 , 喜欢开门见山 ; 中国人曲线思维 , 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 非此即彼” 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 线性推理” 的观念 , 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 , 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 , 如“ 天人合一” 、“ 亦此亦彼” 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比喻的话 , 那么中国的思维方式以“ 辨证” 为主 , 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 , 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 , 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 , 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感到非常头痛 , 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 , 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最难懂的文字。所以 , 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 , 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 , 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 , 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 , 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 , 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 , 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 整体思维” 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 , 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 , 因此犯下“ 基本归因错误” 的几率较低。所以 , 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