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医综合-病理学细胞与组织损伤

西医综合-病理学细胞与组织损伤

西医综合-病理学细胞与组织损伤
西医综合-病理学细胞与组织损伤

西医综合-病理学细胞与组织损伤

(总分:4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27,分数:41.00)

1.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属于

(分数:1.00)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固缩性坏死

E.坏疽

解析:[解释]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灶状坏死为液化性坏死。

2.坏死组织本身的结局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分数:1.00)

A.溶解吸收

B.分离排出

C.机化

D.化生√

E.包裹钙化

解析:[解释] 化生不是坏死的结局。

3.下列哪个脏器不发生坏疽

(分数:1.00)

A.肺

B.下肢

C.阑尾

D.小肠

E.脑√

解析:[解释] 坏疽发生于容易被腐败菌感染的器官,如四肢、子宫、肺、肠、阑尾,不发生于脑。

4.下列有关细胞死亡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

(分数:1.00)

A.核缩、核碎、核溶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改变

B.干酪佯坏死常由结核杆菌引起

C.胰腺坏死常为液化性坏死

D.固缩坏死只见于细胞的生理性死亡√

E.坏疽是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的结果

解析:[解释] 固缩性坏死又称为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可见于生理状态下,也发生于病理状态下。

5.转移性钙化可发生于

(分数:1.00)

A.血栓

B.肾小管√

C.干酪样坏死

D.粥瘤

E.死亡血吸虫卵

解析:[解释] 病理性钙化指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出现钙盐沉积,营养不良性钙化见于变性坏死的组织,如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肿瘤内、血栓内、陈旧瘢痕、寄生虫虫体和虫卵等。转移性钙化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和肿瘤骨转移导致的骨广泛破坏引起的全身钙、磷代谢障碍,钙盐沉积于肺泡壁、肾小管和胃黏膜上皮。

6.关于病理性钙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

A.HE染色时呈蓝色颗粒√

B.营养不良性钙化多见√

C.转移性钙化多发生于肾小管、肺泡和胃黏膜√

D.营养不良性钙化多见于变性坏死组织√

解析:[解释] 病理性钙化在HE染色时呈蓝色颗粒。营养不良性钙化多见,多见于变性坏死组织。而转移性钙化多发生于肾小管、肺泡和胃黏膜。

A.含铁血黄素B.胆色素

C.脂褐素D.黑色素

E.钙盐沉积

(分数:14.00)

(1).老年萎缩心脏的心肌细胞内的色素颗粒(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心力衰竭细胞的色素颗粒(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解释] 脂褐素为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中的细胞器碎片未能被溶酶体酶消化而形成的残存体,呈黄褐色颗粒状,见于慢性消耗性患者的心肌细胞核两端胞质内、肝细胞内,也可见于。肾上腺皮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内。含铁血黄素是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溶酶体分解转化形成的色素颗粒,呈棕黄色,有折光性。肺淤血,漏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巨噬细胞胞质内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心力衰竭细胞)。

(3).体内细胞的生理死亡(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脾梗死(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解释] 体内细胞的生理死亡属同缩坏死,又叫凋落,是机体生理死亡。凝固性坏死见于脾、肾、心脏等实质器官(脾肾、心肌的贫血性梗死)。

(5).创伤神经纤维瘤(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6).支气管内出现鳞状上皮(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解释] 创伤性神经瘤是神经断端再生修复的结果。支气管呼吸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是化生。

(7).结节性多动脉炎(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8).四氯化碳中毒(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解释] 结节性多动脉炎为变态反应,动脉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四氯化碳是破坏肝细胞的内质网,抑制某些酶活性,引起脂蛋白合成障碍,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

(9).细动脉硬化(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10).Mallory小体(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解释] 细动脉硬化是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内并不断沉积的结果;Mallory小体是前角蛋白成分在肝细胞内聚集形成的。

(11).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小滴(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12).肝细胞内Mallory小体(分数:1.00)

A.

B. √

D.

E.

解析:[解释] 肾小球肾炎时近曲管上皮内的玻璃样小滴是增大的载有蛋白质的溶酶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内出现Mallorly小体(前角蛋白细丝堆积)。

(13).病毒性肝炎(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14).脾梗死(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释] 病毒性肝炎时可发生凝同性坏死,亦可发生液化性坏死;脾梗死属凝固性坏死。

7.液化性坏死常见于

(分数:1.00)

A.脑√

B.心脏

C.肾脏

D.脾脏

E.小肠

解析:[解释] 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蛋白质少、脂质多的脑,以及产生蛋白酶多的胰腺。

8.符合变性的改变有

(分数:1.00)

A.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

B.细胞内的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C.细胞核固缩

D.为可逆性损伤√

解析:[解释] 变性为可逆性损伤,包括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和细胞内正常物质增多。

9.湿性坏疽可发生于

(分数:1.00)

A.小肠√

B.肺√

C.下肢√

D.脾

解析:[解释] 坏疽是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湿性坏疽多发生在与外界相通连的内脏,如肠、子宫、肺,下肢在静脉回流受阻时也可发生湿性坏疽。

10.下述肝脂肪变性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分数:1.00)

A.化学毒物使脂蛋白合成障碍,导致肝脂肪变性

B.糖尿病时,脂肪酸入肝过多,导致肝脂肪变性

C.缺氧时,可导致肝脂肪变性

D.食人脂肪过多,导致肝脂肪变性√

E.白喉杆菌外毒素影响脂肪酸代谢,导致肝脂肪变性

解析:[解释] 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原因:①脂蛋白合成障碍:如化学毒物;②中性脂肪合成过多:如糖尿病时,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超过了肝脏利用能力;③脂肪酸的氧化受损:如白喉外毒素。缺氧既影响脂蛋白合成,又影响脂肪酸氧化。食入脂肪的多少一般与肝脏脂肪变性关系不大。

11.关于脂肪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

A.磷中毒时,脂肪变性首先累及肝小叶中央的细胞

B.肝淤血时,脂肪变性首先累及肝小叶周边的细胞

C.肾远曲小管容易发生脂肪变性

D.严重贫血时,心肌乳头肌可呈虎斑状√

E.心肌脂肪变性常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解析:[解释] 脂肪变性见于肝、肾和心。中毒时,脂肪变性首先发生于肝小叶周围的肝细胞;淤血时,脂肪变性首先发生于肝小叶中央的肝细胞。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呈现虎斑心的形态改变,但只有在严重时才影响心脏功能。肾脂肪变性主要累及近端肾小管。

12.流行性脑膜炎时,病变主要累及

(分数:1.00)

A.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硬脑膜

D.软脑膜√

解析:[解释] 流脑常常侵犯软脑膜。

13.萎缩的心肌细胞内常可出现

(分数:1.00)

A.橙色血质

B.脂褐素√

C.疟色素

D.含铁血黄素

E.黑色素

解析:[解释] 萎缩心肌细胞内出现色素是脂褐素。

14.不属于玻璃样变的病变的是

(分数:1.00)

A.Aschoff小体√

B.Rusell小体

C.Councilman小体

D.Mallory小体

E.Negri小体

解析:[解释] 不属于玻璃样变的病变是Aschoff小体。Rusell小体、Councilman小体、Mallory小体、Negri小体均为均匀红染玻璃样小体,虽病变本质不同,但均属于玻璃样变性。

15.下述哪项肝细胞的病理改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

(分数:1.00)

A.细胞内大量糖原沉积

B.核内出现假包涵体

C.滑面内质网大量增生√

D.前角蛋白细丝堆聚

E.粗面内质网增多

解析:[解释]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出现毛玻璃样细胞。细胞内滑面内质网大量增生,增生的滑面内质网内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16.下列哪项关于淀粉样变性的叙述是错误的

(分数:1.00)

A.可见于结核病

B.可见于骨髓瘤

C.可以是全身性疾病

D.可以是局灶性病变

E.由免疫球蛋白沉积而成√

解析:[解释] 淀粉样物质沉积(又称为淀粉样变),可为局部性,也可为全身性;可以由炎症引起,也可以由内分泌肿瘤引起,亦可以由于老化引起。淀粉样物质中,95%为淀粉样原纤维蛋,5%为P成分与其他糖蛋白。分为AL型、AA型和AP型。AL型淀粉样原纤维蛋自由免疫球蛋白轻链或轻链片段构成。AA型淀粉样原纤维蛋白是由肝产生的非免疫球蛋白性的淀粉样物质前蛋白裂解而来。AP型淀粉样原纤维蛋白是由神经细胞表面的具有黏附功能的跨膜糖蛋白裂解而来,与老年痴呆有关。

A.倒三角烧瓶样溃疡B.与肠长轴平行的溃疡

C.与肠长轴垂直的溃疡D.火山口状溃疡

(分数:2.00)

(1).肠伤寒可见(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2).阿米巴肠病可见(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释] 肠伤寒溃疡: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长径与肠轴平行。急性细菌性痢疾:地图状溃疡,或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浅溃疡”。肠阿米巴病:烧瓶状。肠结核溃疡:溃疡呈横带状(半环形),长径与肠轴垂直。

17.关于凋亡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分数:1.00)

A.凋亡是生理性死亡

B.常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C.凋亡小体是细胞核碎片

D.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是固缩性坏死

E.肝细胞嗜酸性小体属凋亡√

解析:[解释] 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常表现为单个细胞的死亡,不伴有炎症反应。凋亡既发生于生理状态下,也发生于病理状态下。细胞浆浓缩,染色体凝聚、断裂,凋亡小体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吸收,是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肝炎时嗜酸性变、嗜酸性小体形成是凋亡的典型病变。

18.下述哪种病变不是纤维素样变性

(分数:1.00)

A.恶性高血压时肾脏入球小动脉壁的灶、片状红染物质

B.动脉粥样斑块表面纤维组织帽内的灶、片状红染物质√

C.风湿性结节内灶、片状红染物质

D.急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球内的灶、片状红染物质

E.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动脉壁内灶、片状红染物质

解析:[解释] 纤维素样变性,又可叫做纤维素样坏死。见于风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部位组织结构破坏,出现强嗜酸红染的灶状、片状颗粒状物质。也可发生在恶性高血压的肾脏的入球小动脉、急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的毛细血管球内。粥样硬化纤维帽的红染物质为玻璃样变性的瘢痕组织。

19.在下列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分数:1.00)

A.四氯化碳中毒

C.食用过多脂肪√

D.饥饿

E.败血症

解析:[解释] 食用过多脂肪并不能引起脂肪肝。

20.下列病变中,属于变性的是肝细胞浆内出现

(分数:1.00)

A.Mallory小体√

B.HBsAg

C.HBcAg

D.巨大病毒包涵体

解析:[解释] 属于变性的是肝细胞浆内出现Mallory小体,见于酒精性肝脏疾病。

21.脂褐素大量增加最常见于

(分数:1.00)

A.细胞萎缩√

B.细胞坏死

C.细胞凋亡

D.细胞水样变性

E.细胞玻璃样变性

解析:[解释] 脂褐素是病理性色素,见于老年人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萎缩的心肌细胞、肝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的胞浆内。光镜下,为黄褐色细颗粒;电镜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

22.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血管壁坏死是

(分数:1.00)

A.液化性坏死

B.纤维素样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脂肪坏死

E.固缩坏死

解析:[解释] 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侵犯中等动脉的坏死性动脉炎,动脉壁节段性坏死,为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灶有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23.下列钙化中,属于转移性钙化的是

(分数:1.00)

A.肝内血吸虫卵钙化

B.肾小管钙化√

C.淋巴结干酪样坏死钙化

D.主动脉粥瘤钙化

解析:[解释] 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碳酸钙及少量铁、镁等物质,显微镜下呈蓝色颗粒状至片块状。钙盐沉积于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此时体内钙磷代谢正常,见于结核病、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性主动脉瓣病变及瘢痕组织等,可能与局部碱性磷酸酶增多有关。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称为转移性钙化,主要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摄入过多、肾衰(肾小管钙化)及某些骨肿瘤,常发生在血管及肾、肺和胃的间质组织。钙磷代谢失调可加重营养不良性钙化。

24.下列肝细胞的病理改变中,属于凋亡的是

(分数:1.00)

A.脂肪空泡形成

B.嗜酸性小体形成√

C.Mallory小体形成

D.病毒包涵体形成

[解释] 凋亡(apoptosis),也可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有别于坏死。凋亡在生物胚胎发生、器官形成发育、成熟细胞新旧交替、激素依赖性生理退化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发生进展中,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非仅是细胞损伤的产物。凋亡的形态学特点是细胞皱缩,胞质致密,核染色质边集,而后胞核裂解,胞质芽突并脱落,形成含核碎片和(或)细胞器成分的膜包被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可被巨噬细胞和相邻其他实质细胞吞噬、降解。凋亡的生化特征是Ca2+/Mg2+依赖的内切核酸酶(endogenous nuclease)及需钙蛋白酶(calpain)活化,早期出现180~200bp的DNA降解片段,琼脂凝胶电泳呈现特征性梯带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s)活性增高。其中,内切核酸酶和凋亡蛋白酶是凋亡程序的主要执行者。参与凋亡过程的相关基因有几十种,其中Fas/Bax/p53等基因有促进凋亡作用Bcl-2/Bcl-XL等基因有抑制凋亡作用,而c-myc等基因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凋亡细胞多为单个或数个,因其质膜完整,阻止了与其他细胞分子间的识别,故而不引起周围炎症反应,也不诱发周围细胞的增生修复。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内的嗜酸性小体(Councilman小体)即是肝细胞凋亡的体现。

25.光镜下,干酪样坏死的病理改变是

(分数:1.00)

A.属于凝固性坏死,但保存原有的组织轮廓

B.属于凝固性坏死,原有的组织轮廓消失√

C.属于液化性坏死,但仍保持细胞周围网架结构

D.属于液化性坏死,细胞周围网架结构被破坏

解析:[解释] 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镜下为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是坏死更为彻底的凝固性坏死。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 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目的 1. 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 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 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 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 55% 70% 75% 80% 85% 95% 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 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域和可疑 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病理问答题必背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病理问答题必背 1.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1.(1)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出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3)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2.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2.(1)贫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3.(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4.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4.(1)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2)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核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5.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5.(1)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西医综合考研病理学炎症考点:炎症综合知识

西医综合考研病理学炎症考点:炎症介质 炎症定义 炎症(inflammation)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 理过程。此过程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发生变质(变性、坏死)、渗出(血管反应、液体和细胞 渗出)和增生改变,临床上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而全身则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白细胞增多、代谢增强等。局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有利于局限、消灭致炎因子和清除坏死组织,促进局部修复,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炎症对机体都是有利的,有时也会给机体带来危害。 炎症是极为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一种病理过程,许多常见病如疖、痈、阑尾炎、支气管炎、肺炎、肾炎、风湿病、结核病及其他各种传染病或外伤感染等,其基本病理过程都属于炎症。 炎症介质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mediators)是指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故亦称化学介质。炎症介质有外源性(细菌及其产物)和内源性两大类,但主要是后者。内源性炎症介质又可分为细胞源性和血浆源性两类,通常以其前身或非活性状态存在于体内,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大量释放并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炎症过程中对某些病理变化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的介导作用。由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有血管活性胺、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溶酶体成分和淋巴因子等,由血浆产生的炎症介质包括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和对炎细胞的趋化作用,导致炎性充血和渗出等变化。此外。有的炎症介质还可以引起发热、疼痛和组织损伤等。 1、血管活性胺包括组胺和5-羟色胺。 (1)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内。肥大细胞脱颗粒或血小板聚集均可释放组胺,多发生于组织损伤和免疫反应过程中。组胺可引起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扩张,使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对嗜酸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是过敏性炎症中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主要因素。 (2)5-羟色胺:又称血清素,存在于肥大细胞、血小板和肠粘膜的嗜银细胞中。主要作用是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和低浓度时有致痛作用。 2、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是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大量存在于细胞膜磷脂内。当细胞受到某些刺激或其他介质的作用及细胞损伤的情况下,细胞的磷脂酶(主要来自中性粒细胞溶酶体)被激活,促使AA从质膜磷脂释放。AA经释放,立即经过 一系列代谢过程,形成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前列腺素(如PGE2、PGI2)可引 起血管扩张,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此外还可引起疼痛和发热,并对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白细胞三烯(如LTB4)在炎症中主要是使血管壁的 通透性升高,对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临床上的某些抗炎治疗,如阿斯匹林、消炎痛通过抑制AA代谢,糖皮质激素使AA难以从磷脂中释出,均减轻炎症反应。 3、溶酶体成分在炎症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溶酶体中的酶性和非酶性成分可成为炎症介质,其中中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质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

2019考研西综必背名词解释:病理学(3)

2019考研西综必背名词解释:病理学(3) 31. 糜烂(erosion):皮肤、粘膜处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称为糜烂。 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ulcer)。 32. 窦道(sinus),瘘管(fistula):因为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 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窦道,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瘘管。 33. 空洞(cavity):在有天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例如肺、肾等)内,较大块坏死组织经溶解后由管道(支气管-口腔、输尿管尿道)排出 后残留的空腔,称为空洞。 34. 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过程称为机化。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35. 包裹(encapisulation):坏死灶如较大,或坏死物质难于溶 解吸收,或不完全机化,最初由肉芽组织包裹,以后则为增生的纤维 组织包裹。 36.凋亡(apoptosis):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 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 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相关,也有人称之为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37. 凋亡小体:光镜下,凋亡小体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胞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可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故又称之为嗜酸 性小体(acidophilic body or Councillman body)。 38.修复(repair):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 所形成缺损实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39.创伤性神经瘤:外周神经受损时,若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或 者两端之间有瘢痕或其他组织阻隔,或者因截肢失去远端,再生轴突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

结缔组织染色法 Mallory三色染色法 蓝色:胶原和网状纤维 淡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 红色:神经胶原纤维、肌纤维、酸性颗粒 橘红色:髓鞘、红细胞 图表 A 染色,显示胶原纤维,A组排列规则 . Masson三色染色法 绿色:胶原纤维 红色:肌纤维 橘红色:红细胞 图表 B Mssson三色法 图表 C 三色染色胃癌组织中血管平滑肌 . 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的三联染色法 红色:胶原纤维 黑色:网状纤维 绿色:弹性纤维 淡黄色:肌肉、红细胞

二、胶原纤维染色法 . 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鲜红色:胶原纤维 黄色:肌纤维、细胞质、红细胞 蓝褐色:胞核 图表 E 2.胶原纤维,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图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塞后2个月,van Gieson 染色, 坏死心肌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组织所代替,黄色区域为残留的心肌纤维。 天狼星红(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法(参照上图)

黄色:其他 三、网状纤维染色 Gordon-Sweets银氨染色法(梅花开枝图,金色阳光伴树枝)

黄棕色:胶原纤维 淡红色:细胞质(红液复染) 图表 F 3.Gordon-Sweets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 图表 G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 四、弹性纤维染色 Gomori醛复红染色法 *甲醛生理盐水液固定的染色效果最佳 图表 H 醛复红染色法 五、显示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 蓝绿色:弹性纤维 红色:胶原纤维 黄色:背景

六、肌肉组织染色 △横纹肌组织染色 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染色法(PTAH) 蓝色:胞核、纤维、肌肉、神经胶质纤维、纤维蛋白、横纹肌黄色或枚红色: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软骨基质、骨 微紫色:粗弹性纤维(有时) 紫蓝色或棕黄色:缺血缺氧早期病变的心肌 图表 J .磷钨酸苏木素法 图表 K .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液 △早期心肌病变组织染色 染色法(1974年)

西医综合(病理学)-试卷24

西医综合(病理学)-试卷24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21,分数:42.00) 1.下列不符合支气管扩张特点的是 A.多发生于叶及段等大支气管√ B.支气管壁的炎症损伤是主要发病基础 C.可导致肺心病 D.肺脓肿为其常见合并证 2.支气管扩张常合并 A.弥漫性肺气肿 B.肺肉质变 C.肺结核 D.肺脓肿√ 3.支气管扩张的病变不包括 A.支气管上皮呈乳头状增生√ B.囊内为脓性渗出物 C.支气管壁结构破坏 D.支气管壁多量炎细胞浸润 4.肺炎是指 A.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肺实质炎症√ B.各种细菌引起的肺的炎症 C.各种原因引起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D.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泡的炎症 5.肺炎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衣原体 B.病毒 C.支原体 D.细菌√ 6.医院内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是 A.肺炎链球菌等多见 B.需氧性革兰阴性杆菌√ C.病毒多见 D.厌氧菌多见 7.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 A.病变多为化脓性炎 B.可由多种细菌引起 C.支气管旁淋巴结常有急性炎症反应 D.病灶融合多发展为肺肉质变√ 8.下列不符合小叶性肺炎的是 A.常为其他疾病的合并证 B.由多种致病菌引起 C.病变呈灶状、小叶分布 D.病变为纤维素性炎√ 9.下列不符合小叶性肺炎的是 A.主要由病毒引起√ B.小叶和小叶融合性病变 C.可导致心力衰竭

D.病变以肺的背部和下部较重 10.下列不符合小叶性肺炎的是 A.病变从细支气管开始 B.由多种细菌引起 C.属化脓性炎 D.常咳铁锈色痰√ 11.小叶性肺炎一般不导致 A.肺肉质变√ B.脓胸 C.支气管扩张 D.脓毒败血症 12.患者男性,80岁,直肠癌根治术后2周。7天来发热(39℃)、咳嗽、咳黏液脓痰。查体:双肺下叶背侧可闻及湿啰音。X线见双肺下叶散在不规则斑片状模糊阴影。符合该患者疾病的描述是 A.肺泡纤维素性炎 B.支气管肺泡化脓性炎√ C.病毒性肺炎 D.间质性肺炎 13.不符合上题患者疾病的合并证的描述是 A.肺脓肿 B.中毒性休克 C.脓胸 D.肺栓塞√ 14.哪项符合大叶性肺炎 A.大叶性肺炎多发生于儿童 B.大叶性肺炎多发生于青年√ C.大叶性肺炎多发生于体弱多病者 D.大叶性肺炎多发生于老年 15.大叶性肺炎属于 A.出血性炎 B.化脓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浆液性炎 16.大叶性肺炎发生肺肉质变是因为 A.成纤维细胞增生 B.局部组织缺血 C.机体抵抗力降低 D.吞噬细胞数量少或功能障碍√ 17.下列不符合大叶性肺炎的描述是 A.累及整个或多个大叶 B.多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 C.属于纤维素性炎 D.破坏小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结构√ 18.大叶性肺炎的合并证不包括 A.支气管扩张√ B.中毒性休克 C.纤维素性胸膜炎 D.肺脓肿 19.大叶性肺炎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导致 A.炎性假瘤

西医综合(病理学)-试卷42

西医综合(病理学)-试卷42 (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不符合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 (分数:2.00) A.可由细菌感染直接引起√ B.可由原位免疫复合物引起 C.可由肾小球固有抗原引起 D.可由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 解析: 2.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中,哪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 A.少尿 B.蛋白尿 C.高血压 D.高血脂√ 解析: 3.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病变特点是 (分数:2.00) A.内皮细胞下见致密沉积物 B.上皮侧见驼峰状致密沉积物√ C.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D.毛细血管基底膜内见致密沉积物 解析: 4.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常为 (分数:2.00) A.肾病综合征 B.急性肾炎综合征√ C.慢性肾炎综合征 D.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解析: 5.引起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发生的主要基础病变是 (分数:2.00) A.基底膜缺损、断裂√ B.嗜中性粒细胞渗出 C.单核细胞渗出 D.系膜细胞增生 解析: 6.以下关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亚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分数:2.00) A.Ⅰ型——抗基底膜型 B.Ⅱ型——免疫复合物介导型 C.Ⅲ型——一血管炎型 D.Ⅳ型——免疫复合物介导和血管炎混合型√ 解析: 7.常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小球肾炎是 (分数:2.00)

A.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解析: 8.膜性肾小球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分数:2.00) 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B.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并有钉突形成√ C.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及分层 D.肾小球硬化 解析: 9.膜性肾小球病临床上常表现为 (分数:2.00) A.肾病综合征√ B.急性肾炎综合征 C.慢性肾炎综合征 D.隐匿性肾炎综合征 解析: 10.弥漫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成分是(分数:2.00) A.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B.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C.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 D.系膜细胞和基质√ 解析: 11.下列哪项符合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分数:2.00) A.起病急骤 B.常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C.银染色显示毛细血管壁呈双轨状√ D.部分病人补体升高 解析: 12.不符合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是 (分数:2.00) A.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B.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C.系膜区IgM、IgG和C3沉积 D.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 解析: 13.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肾小球疾病是(分数:2.00) A.脂性肾病√ B.新月体性肾炎 C.IgA肾病 D.节段性肾炎 解析: 14.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的病变是 (分数:2.00)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西医综合(病理学)模拟试卷105

西医综合(病理学)模拟试卷105 (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 1.下列肝细胞病变中,与肝硬化形成最相关的是 (分数:2.00) A.灶状坏死 B.大块坏死√ C.桥接坏死 D.碎片样坏死 解析:解析:亚急性病毒性肝炎容易出现坏死后性肝硬化,所以大块坏死与肝硬化形成最棚关2.下列肝细胞坏死的病变中,可以完全经过再生修复的是 (分数:2.00) A.大块坏死 B.桥接坏死 C.点状坏死√ D.碎片坏死 解析:解析:点状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可完全再生修复。 3.下列肝细胞坏死的病变中,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 (分数:2.00) A.溶解性坏死√ B.嗜酸性坏死 C.点状坏死 D.碎片坏死 解析:解析:“水样变性一气球样变一溶解性坏死”是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病理性变化。 4.下列肝细胞坏死的病变中,急性重型肝炎的特征性病变是 (分数:2.00) A.桥接坏死 B.大片坏死√ C.点状坏死 D.碎片坏死 5.下列肝细胞坏死的病变中,急性普通型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分数:2.00) A.桥接坏死 B.大片坏死 C.点状坏死√ D.碎片坏死 解析: 6.下列肝细胞坏死的病变中,中度慢性肝炎的特征性病理性变化是 (分数:2.00) A.桥接坏死√ B.大片坏死 C.点状坏死 D.碎片坏死 解析:

7.下列肝细胞坏死的病变中,可以发生结节状再生的是 (分数:2.00)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急性普通型肝炎 D.慢性普通型肝炎 解析: 8.中晚期食管癌的最常见肉眼类型有 (分数:2.00) A.蕈伞型 B.髓质型√ C.溃疡型 D.缩窄型 解析:解析:ABCD四项均为中晚期食管癌的类型,其中以髓质型最多见。 9.原发肝癌的大体形态类型不包括 (分数:2.00) A.巨块型 B.多结节型 C.弥漫型 D.中央型√ 解析:解析:ABC三项均为原发性肝癌的大体形态类型,而中央型在肺癌里有相关类型,故注意灵活掌握各个常见肿瘤的常见类型。如本题很容易就得出答案D。 10.胃肠道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 (分数:2.00) A.肝√ B.肺 C.骨 D.肝门区淋巴结 解析:解析:胃肠道癌常经门静脉转移到肝。 11.甲状腺癌经脊椎静脉丛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 (分数:2.00) A.肝 B.肺 C.颅骨√ D.椎体 解析:解析:经脊椎静脉丛(Batson脊椎静脉系统)转移进行的有甲状腺癌的颅骨转移,乳癌的椎体转移,前列腺癌的脊椎转移。Batson脊椎静脉系统位于脊椎周围,且与体壁,四肢近心端相交通,因此与颈根部及盆腔腹膜后脏器的血流密切相连,静脉内压力低且无瓣膜,故脱落的肿瘤细胞极易进入该静脉系统,随体腔压力及血流压力的改变而流动。 12.大肠癌最好发的部位是 (分数:2.00) A.乙状结肠 B.直肠√ C.降结肠 D.横结肠 解析: 13.在我国目前广泛使用大肠癌病理分期,哪一期是指穿透肌层,但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 (分数:2.00) A.B1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病理学考试损伤的修复 习题及答案

第3章损伤的修复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题 1 .下列哪种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 A. 肾小管上皮细胞 B. 心肌细胞 C. 肝细胞 D. 表皮细胞 E. 造血细胞 2 .下列哪种情况,组织不能完全再生 A. 一个肺小叶的坏死 B. 一骨多发骨折 C. 断裂后缝合的肌腱 D. 肝脏多发点状坏死 E. 直径约 10cm 的表皮缺损 3 .皮肤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A. 不典型增生 B. 完全性再生 C. 异常增生 D. 瘢痕修复 E. 化生 4 .创伤伤口的收缩是在 A. 受伤后 2 - 3 天后发生,直至 14 天左右停止 B. 受伤后 1 - 2 天后发生,直至 14 天左右停止 C. 受伤后 3 - 4 天后发生,直至 14 天左右停止 D. 受伤后 1 - 3 天后发生,直至 14 天左右停止 E. 受伤后 4 - 5 天后发生,直至 14 天左右停止 5 .肉芽组织具有收缩功能、同时又能产生基质和胶原的细胞是 A .血管内皮细胞 B .肥大细胞 C .纤维细胞 D .成肌纤维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6 .肉芽组织抗感染的主要成分是 A .毛细血管 B .成纤维细胞 C .炎细胞 D .细胞外基质 E .成肌纤维细胞 7 .肉芽组织的结局是 A .填补缺损 B .纤维化 C .抗感染 D .能产生细胞外基质 E .分泌大量成长因子,调控细胞再生 8. 由肉芽组织生长修复的伤口称为 A .一期愈合 B .二期愈合 C .伤口愈合 D .再生 E .纤维性修复 9. 下列哪项是伤口二期愈合的特点 A .创面小 B .创面不洁、伴感染 C .手术切口 D .肉芽组织少 E .形成瘢痕小 二、X 型题 10 .纤维组织再生是,成纤维细胞的来源是 A .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转变而来 B .未分化的间叶细胞转化而来 C .肉芽组织 D .结缔组织化生 E .血管内皮细胞索转化而来 11 .新生毛细血管通透性较高的原因有 A .新生毛细血管腔小 B .基膜不完整 C .内皮细胞间隙较大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练习题:细胞、组织的适应(一)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练习题:细胞、组织的适应(一)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关于细胞水肿下列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 A、细胞膜受损钠泵功能障碍所致 B、胞质疏松并透明 C、胞核淡染或稍大 D、属于可恢复性病变 E、继续发展,可形成玻璃样变 2、哪种疾病不易发生玻璃样变性: A、肾小球肾炎 B、动脉粥样硬化 C、原发性高血压 D、酒精性肝炎 E、急性支气管炎 3、Russell小体的本质是: A、肝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B、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C、锥体细胞内嗜酸小体 D、浆细胞内免疫球蛋白体形成小体 E、肝细胞凋亡小体 4、引起虎斑心的病变,属于下列哪一项: A、水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粘液变性

D、玻璃变性 E、坏死 5、下列病变哪一项是正确的: A、慢性肝淤血晚期,脂肪变性主要位于肝小叶周围 B、磷中毒时肝脂肪变性主要位于小叶中心 C、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心肌脂肪变性,乳头肌常呈红黄相间 D、贫血时心肌脂肪变呈弥漫分布 E、脂性肾病时,远曲小管上皮脂肪变最明显 6、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 A、心脏 B、肺脏 C、肝脏 D、脾脏 E、肾脏 7、脂肪变性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四氯化碳中毒 B、缺氧 C、饥饿 D、败血症 E、食过多脂肪可致心肌细胞脂肪变性 8、气球样变性的细胞最常见于: A、心 B、肝 C、脾 D、肾 E、脑 9、关于细胞水肿下列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

2019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择优选拔,确保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外科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及法律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医学基础理论部分重点考查基本医学理论知识,以及运用医学概念和原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综合能力部分重点考查临床思维、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急诊处理等临床综合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生理学约14%,生物化学约12%,病理学约12%,内科学(含诊断学)约33%,外科学(含骨科学)约23%,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第41-115题,每小题2分,共150分B型题第116-135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X型题第136-165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西医综合(病理学)-试卷16.doc

西医综合(病理学)-试卷16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 1.腕关节结核死骨形成,并通过窦道排出体外,称为(分数: 2.00) A.溶解吸收 B.分离排出 C.钙化 D.机化 2.大叶性肺炎的痊愈是通过(分数:2.00) A.溶解吸收 B.分离排出 C.钙化 D.机化 3.患有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灶状坏死将发生(分数:2.00) A.溶解吸收 B.分离排出 C.钙化 D.机化 4.下列属于机化的病变是(分数:2.00) A.结核瘤 B.较深的黏膜缺损 C.肺肉质变 D.肾空洞 5.下列不属于机化的是(分数:2.00) A.黏膜糜烂愈合 B.脾梗死后瘢痕形成 C.胸膜纤维素性粘连转变为纤维性粘连 D.血管内血栓再通 6.男,41岁,吸烟史20年。近日咳嗽加重,X线显示左上肺阴影。支气管镜黏膜活检,可见鳞状上皮。此种病理变化属于(分数:2.00) A.支气管黏膜萎缩 B.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 C.支气管鳞状细胞癌 D.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增生 7.Ballrett食管内出现的胃腺上皮,称为(分数:2.00) A.鳞状上皮化生 B.腺性化生 C.骨化生 D.肠上皮化生 8.表层肠黏膜坏死脱落后形成(分数:2.00) A.糜烂 B.溃疡 C.包裹 D.瘘管 9.细胞坏死最具特征的形态学标志是(分数:2.00) A.溶酶体破裂 B.胞浆内糖原减少

C.核固缩、碎裂及溶解 D.胞浆内出现微细结构破坏 10.坏死是指(分数:2.00) A.机体死亡后组织、细胞出现的形态学改变 B.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C.活体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出现的形态学改变 D.机体内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11.下列不符合凋亡的描述是(分数:2.00) A.引起强烈炎症反应 B.各种损伤性刺激改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形成死亡蛋白 C.核酸内切酶被激活,引起染色质凝集 D.凋亡小体形成 12.下列不符合凋亡的描述是(分数:2.00) A.多为单个分散的细胞 B.可见于细胞的牛理性死亡 C.可见核缩、核碎、核溶 D.常无炎症反应 13.下列不符合干酪样坏死的描述是(分数:2.00) A.可见原有结构影像 B.淡黄色、干燥、易碎 C.镜下呈红染、颗粒状、无结构的物质 D.含有多量脂质 14.下列属于液化性坏死的是(分数:2.00) A.心肌梗 B.胰腺坏死 C.淋巴结干酪样坏 D.肠梗死 15.下列不符合干酪样坏死的描述是(分数:2.00) A.呈淡黄色,均匀细腻 B.状似纤维蛋白 C.可发生液化 D.可发生钙化 16.液化性坏死常见于(分数:2.00) A.脑和胰腺 B.肝 C.肾 D.脾 17.女,24岁,腋窝淋巴结肿大约半年,手术切除。手术标本为直径约2cm的卵圆形淋巴结,切面大部分为淡黄色、质软、易碎的坏死灶。镜下检查,坏死灶为红染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物质,坏死灶周围可见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以上所描述的坏死是(分数:2.00) A.干性坏 B.梗死 C.气性坏 D.干酪样坏死 18.脑梗死属于(分数:2.00)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性坏疽 D.气性坏疽

(完整版)病理学考试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习题及答案

第2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 名词解释: 1.病理学 (Pathology) 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2.活体组织检查 (biopsy) 简称活检,从患者病变处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方法。 第2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题 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现的钙化是: A. 营养不良性钙化 B. 转移性钙化 C. 补 Ca ++ D. Ca ++ 排出减少 E.VitD 摄多 2 .细胞水肿时,细胞内: A.H 2 0 多、 Na + B. H 2 0 多、 K + 多 C. H 2 0 多、 Ca ++ 多 D. H 2 0 多、 Mg ++ 多 E. 以上都对 3 .心肌脂肪变性(虎斑心)最明显表现在: A. 左心室乳头肌 B. 左心室前壁 C. 左心室后壁 D. 室间隔 E. 左心房 4 .肝细胞脂肪变性时所形成的细胞内圆形滴其主要成分为 A. 类脂 B. 脂褐素 C. 脂蛋白 D. 中性脂肪 E. 胆固醇 5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是 A. 核碎 B. 自噬泡增多 C. 核染色质深染 D. 胞质染 E. 核糖体减少 6 .不属于凝固性坏死的病变是 A. 干酪样坏死 B. 肝阿米巴病严重变质 C. 肝细胞嗜酸性小体 D. 脾梗死 E. 肾梗死 7 .区别机体组织,坏死与尸体组织自溶时,最无诊断价值的病理变化是: A. 核碎裂、核溶解 B. 间质纤维蛋白样坏死 C. 坏死灶呈楔形 D. 中性粒细胞浸润 E. 充血反应带 8 .细胞坏死过程中核变小,染色质浓聚,被称为: A. 核碎裂 B. 核溶解 C. 核固缩 D. 核内包涵体 E. 核裂解 9 .中枢神经系统的坏死常为: A. 脂肪坏死 B. 坏疽 C. 干酪样坏死

2017西综考研病理学复习笔记:肉芽组织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2017西综考研病理学复习笔记:肉芽组织 2.4损伤的修复 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的结构 当组织损伤较多,不可能用同类细胞再生修复时,即由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 )取代。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故为幼稚的血管结缔组织。肉芽组织从组织缺损的边缘及底部长出,并向缺损中央及其表面伸展,最后填满缺损。肉芽组织形成初期,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显示活跃的再生。此时的纤维母细胞尚未产生原胶原蛋白和基质,细胞间疏松,有明显水肿;此时的毛细血管为芽状增生而成为实心条索,继而出现管腔,并开始有血液通过,它们的排列方向与表面垂直,近伤口表面时互相吻合,形成弓状突起,故表面呈颗粒状,鲜红色。在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间,常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肉芽组织初期无神经纤维。 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 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中有三个重要作用。 1、抗感染去异物及保护创面的作用在伤口有感染的情况下,肉芽组织可对感染物及异物进行分解、吸收。如伤口中一些可溶性物质、细菌、细小的异物或少量坏死组织,可通过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胞内水解酶的消化作用使之分解,通过毛细血管吸收,以消除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洁净。 2、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的作用肉芽组织在向伤口生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伤口中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异物的置换过程,只有当血凝块、坏死组织等被肉芽组织完全机化后,才能给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否则将影响愈合过程。同样,体内各种异物,仍需由肉芽组织处理,将其溶解吸收和机化或包裹。 3、填补伤口连接缺损增加张力强度肉芽组织从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开始产失胶原纤维,其后一周内胶原纤维形成最活跃,第3周后胶原纤维成熟,纤维母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减少,消失,肉芽组织转变为瘢痕组织,其中胶原纤维排列与表面平行,以适应伤口增加张力强度的需要。因此早期的肉芽组织只能起填补伤口及初步连接缺损的作用,当第3周后,张力强度迅速增大,至第3个月达最高点。瘢痕组织的张力强度虽只及正常组织的70%~80%,但也足以使创缘牢固地结合起来。伤口愈合后如果瘢痕形成薄弱,抗张力强度低,再加上内压大,可使愈合口向外膨出,如心肌梗死瘢痕处向外凸出形成室壁瘤;腹壁瘢痕处因腹内压增大引起腹壁疝。 如何识别健康的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必须使肉芽组织健康生长才能实现这些作用。为此,需区别生长良好与生长不良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肉芽组织呈鲜红色、湿润、柔软、分泌物少,表面有均匀颗粒,触之易出血。生长迟缓、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呈苍白、水肿状,松弛无弹性,表面颗粒不均,色暗有脓苔,肉芽组织生长不足。 第1页共1 页

医考类西医综合分类模拟题病理学细胞与组织损伤

西医综合分类模拟题病理学细胞与组织损伤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下列钙化中,属于转移性钙化的是 A.肝内血吸虫卵钙化 B.肾小管钙化 C.淋巴结干酪样坏死钙化 D.主动脉粥瘤钙化 答案:B [解答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碳酸钙及少量铁、镁等物质,显微镜下呈蓝色颗粒状至片块状。钙盐沉积于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此时体内钙磷代谢正常,见于结核病、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性主动脉瓣病变及瘢痕组织等,可能与局部碱性磷酸酶增多有关。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称为转移性钙化,主要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摄入过多、肾衰(肾小管钙化)及某些骨肿瘤,常发生在血管及肾、肺和胃的间质组织。钙磷代谢失调可加重营养不良性钙化。 2. 转移性钙化可发生于 A.血栓 B.肾小管 C.干酪样坏死 D.粥瘤 E.死亡血吸虫卵 答案:B [解答病理性钙化指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出现钙盐沉积,营养不良性钙化见于变性坏死的组织,如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肿瘤内、血栓内、陈旧瘢痕、寄生虫虫体和虫卵等。转移性钙化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 — 1/13 — — 1/13 —

进、维生素D过多症和肿瘤骨转移导致的骨广泛破坏引起的全身钙、磷代谢障碍,钙盐沉积于肺泡壁、肾小管和胃黏膜上皮。 3. 坏死组织本身的结局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溶解吸收 B.分离排出 C.机化 D.化生 E.包裹钙化 答案:D [解答化生不是坏死的结局。 4. 下述肝脂肪变性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化学毒物使脂蛋白合成障碍,导致肝脂肪变性 B.糖尿病时,脂肪酸入肝过多,导致肝脂肪变性 C.缺氧时,可导致肝脂肪变性 D.食人脂肪过多,导致肝脂肪变性 E.白喉杆菌外毒素影响脂肪酸代谢,导致肝脂肪变性 答案:D [解答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原因:①脂蛋白合成障碍:如化学毒物;②中性脂肪合成过多:如糖尿病时,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超过了肝脏利用能力;③脂肪酸的氧化受损:如白喉外毒素。缺氧既影响脂蛋白合成,又影响脂肪酸氧化。食入脂肪的多少一般与肝脏脂肪变性关系不大。 5. 液化性坏死常见于 A.脑 B.心脏 C.肾脏 D.脾脏 E.小肠 答案:A — 2/13 —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1.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组织缺损的过程。 6.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 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7.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 8.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 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10.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1.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12.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如果体液积聚在体腔则称为积水。 13.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 14.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又称静脉 性充血。 15.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 简称充血。 16.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7.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8.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9.溃疡: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粘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 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20.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1.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22.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 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23.畸胎瘤: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具有向体细胞分化的潜能,大多数肿瘤含有至少两 个或三个胚层组织成分。 24.交界瘤: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25.原位癌:指限于上皮层内的癌,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原位癌累及腺体导管内原位 癌和小叶原位癌。 26.假小叶:肝硬化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 绕呈大小不等.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27.绿色瘤: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白细胞细胞在颅骨.椎骨.硬脑膜和肾等部位形成孤立的 瘤结节,即绿色瘤。肉眼呈绿色,因瘤细胞含过氧化酶,接触空气后,瞬息氧化而褪色。 28.渐进性坏死:在多数情况下,坏死是由受损组织.细胞的变性逐渐发展而来的。 29.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不仅没有被清除,而且还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 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30.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 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3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 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32.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33.炎性息肉: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和腺体及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而 形成的突出粘膜表面的带蒂的炎性肿块。常见于鼻粘膜和宫颈。 34.炎性假瘤:慢性炎症时局部组织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快。常发生于 眼眶和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