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学

一、名词解释

1、损失厌恶(p114):人们面对同等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会是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波动。

2、动量效应(P51):亦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3、行为金融: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

4、处置效应(148):是指投资人在处理股票是,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

5、封闭式基金折旧之谜(47):封闭式基金单位份额交易的价格不等于其资产现值,虽然有时候基金份额与资产净值比较是溢价交易,但实证表明,折价10%-20%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6、羊群效应(154):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私人信息,简单地模仿他人决策的行为。

7、框定依赖(97):当一个人通过不是透明的框定来看问题时,他的判断和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框定。

8、代表性启发法(83):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认知心理学将这种推理过程称之为代表性启发法。

(网上的)代表性启发法:人们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并寻求熟悉的模式来做判断,并且不考虑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

9、金融泡沫(169):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在经历了一个连续的上涨之后,市场价格严重偏离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

二、简答

1、行为金融与标准金融的具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具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针对“处理信息”这个问题时,标准金融学假定投资者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统计工具,而不依赖于经验法则。行为金融学却认为交易者依赖启发式处理数据,但由于经验法则是不完善的,所以基于它们所形成的预期带有各种偏差。

(2)在决策问题的形式是否会影响最终决策这个问题上,标准金融学认为投资者不会因形式的不同而干扰其决策,投资者作为理性人将洞察各种不同形式,认识事物本质所在,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但行为金融学认为交易者对风险和收益的理解会受到决策问题构造形式的影响,其决策是依赖于问题的形式的。相对于标准金融学假定投资者的“框定独立”,现实投资者实际上是“框定依赖”的。

(3)行为金融学认为启发式偏差和框定依赖将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市场不再有效。相对的,标准金融学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即使是市场中存在少数非理性人,每种证券的价格与基本价值保持一致。

2、描述一个你所知道的证券市场的异象,为什么会出现,谈谈自己观点。(44)

现实的中国证券市场中,处置效应很常见,表现为投资者在风险投资时,急于卖出赢利的资产,而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资产。许多投资者得到蝇头小利就卖出手中的证券,却长期持有套牢的证券。

在证券市场上,多数投资者只关注利好和能增强自信心的消息,采用短线的交易办法频繁交易,自¨投资卖自己并不了解的证券,一有价差就抛售持有股票。但事实证明,他们卖出的股票往往比他们买进的股票表现要好;另一面,投资者为了避免资产损失带来的后悔和挫败感,防止自己判断失误的痛苦,在证券被套牢时,又不肯轻易卖出亏损证券。

3、画出Daniel Kahneman前景理论中的价值曲线,并说明其特点。

图形特征:①价值函数一参考点为界将图形分为盈利和亏损两个区域;②盈利区间图形表现为下凹,即风险回避特征,而在亏损区域表现为下凸,即风险寻求特征;③亏损区域的斜率大于盈利区域的斜率,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5倍,表明人们对损失产生的负效用为同等金额的盈利产生的正效用的2.5倍。

4、后悔厌恶和心里账户如何解释股利之谜。

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出售股票会引起更大的后悔,因为他们会设想本来可以不采取这一行动的。由于投资者一般都是后悔厌恶型的,所以他们偏好现金股利。

投资者对不同的账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对于避免损失的账户,他们表现为高风险厌恶;对于追求潜在收益的账户又表现为低风险厌恶,甚至是风险寻求。现实中,人们常常错误地将一些资金的价值估计的比另一些低。投资者会认为红利是真正的“所得”,是用来作为每年的生活基本开支的,而资本利得却是“意外之财”。股东要求分红是因为他们认为股价下跌是资本账户的损失,而公司取消分红则是红利账户的损失,而投资者将现金红利看作是保证安全的一项收入。因此,比较偏好股利。

5、羊群效应是理性还是非理性行为。

羊群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还是非理性行为?为什么?如何避免羊群行为现象的产生?

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因为羊群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和心理因素。由于投资者盲目从众,自己不经过思考,或者由于环境与计算的复杂性等因素导致的盲目决策,所以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①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违规的惩罚力度。信息是股票价格的

运行基础,是投资者据以决策的根本,真实、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将大大增加市场的运行效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违规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的惩罚力度,增加违规者的违规成本,维护信息披露制度的秩序和权威。

②消除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股市。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很多的制度性缺陷,弥补纠正这些缺陷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是,证券市场应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政府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在证券市场的角色,从制度、法律方面健全、规范证券市场,而不是过多地干预股价的涨跌,造成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涨跌。

③大力开展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投资能力。通过投资者教育可以提高投资者识别风险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认知偏差,起到减少羊群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

6、简要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哪些典型的异象。

(1)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噪声交易明显存在, 且在持续时间、涉及范围及表现程度上要比西方发达国家严重得多,噪音交易比重显然已经超过“适度”标准;

(2)羊群行为,中国证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一种从众行为,表现在机构投资者对证券价格的操纵、中小投资者的盲目跟庄等方面;

(2)处置效应,投资者在风险投资时,急于卖出赢利的资产,而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资产。许多投资者得到蝇头小利就卖出手中的证券,却长期持有套牢的证券;

(4)日历效应,中国深沪两市在一定程度上郜存在周末效应,中国的年关效应受益最小的月份,一般都集中在下半年,多数收益最高的月份集中在每年三月。

7、分析投资者心里过程如何影响资产价格(见下)

8、有效市场假说有哪些缺陷。

有效市场假说的成立主要依赖于几个基本假定。假定一:资本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人;假定二:当有些投资者不完全理性时,这些投资者的交易策略是互不相干的;假定三:即使这些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以相同的方式偏离于理性标准,竞争市场中理性套利者的存在也会消除其对价格的影响,使资产价格回归基本价值;假定四:即使非理性交易者在非基本价值的价格交易时,他的财富也将逐渐减少,以致不能在市场上生存。由以上几个假定可以看出,资本市场上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并且非理性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存在许多集聚的现象。同时他们有时也能获利,并没有在资本市场上消失,因此有效市场的缺陷主要在于其假设远远偏离现实。

9、描述人们对他们面对选择的的得失进行评价的三类账户。

(1)最小账户。仅仅与可选方案间的差异有关,而与各个方案的共同特性无关。

(2)局部账户。描述的是可选方案的结果与参考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个参考水平由决策的背景所决定。

(3)综合账户。从更广的类别对可选方案的得失进行评价。

10、噪音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不同的行为特征有哪些?

11、从阿莱悖论的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

在预期效用理论中总的效用是直接用概率作为权重,对各个可能性收益的效用进行加权。然而实验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更多的权重。即与两个都是风险收益的情况相比,当其中一个是确定性的收益时,预期价值和风险之间的权衡关系会不同。

三、论述

1、简述预期效用理论,并举出违背效用理论的一个例子,试从行为金融的角度解释。

简述预期效用理论(EU)。

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所建立的EU理论是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经典理论,它描述了风险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行为,即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效用函数的某些特殊单调变换具有一个非常方便的性质——预期效用性质。该性质表明,在风险条件下,一项抽彩的效用是获奖效用的期望值。通过取得各种结果产生的效用,把效用和结果发生的概率相乘并将所得加总,可以计算出任何抽彩的效用。所以,就结果而言效用是加性可分的,就概率而言效用是线性的。EU 理论要求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即其偏好满足完备性、连续性、传递性和独立性公理,在这些公理假设下,可找到一个效用函数满足预期效用性质,而消费者的决策原则是预期效用最大化;尽管这样的效用函数可能不是惟一的,但并不影响依据预期效用最大化准则所做的决策

请举出违背预期效用理论的一个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购买35选7的彩票,购买价格是2元,假如全对了就能中500万,但是通过计算可知,35选7的概率1/6724520,则500*1/6724520< 2。因此是不符合预期效用理论的。

2、分别从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解释企业并购的行为。

3.描述DHS,BSV,HS模型的异同点。

4、.从心理过程和前景理论,分析出售比购买要难得多的原因。

(1)乐观主义和证实偏差的存在。购买是建立在对某个公司或股票的肯定、积极的假定上:成长、成功、获利,它是在乐观主义指导下完成。一旦股票被购进,证实偏差使人们坚持以前建立的积极论点而过滤某些新闻。

(2)信息过载也阻碍出售的一个因素。各种信息载体—互联网、电视、报纸、电话,股评人士的意见、朋友的建议、内幕消息等等,承载着各种不同的信息,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尽管有利于投资者对问题的全面判断,但很可能加剧过载的问题。(3)锚定效应的存在。投资者购买股票以后,其对市场价格的预期常常受到三个数据信息的影响:股票曾经达到过的最高价位、自购买后的最高价和自己的购买价格。

(4)禀赋效应的存在。人们对于自己的物品,即使没有特别的逻辑或理由,总是分外珍惜。(5)后悔厌恶心理的存在。出售意味着我们用实际行动设定了最终得分,一旦出售,这支股票如果回涨了就会令他无比的后悔。

5、试分析投资者心理过程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和简答的7一样的)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过程和非认知过程。前者涉及感觉、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等;后者涉及情绪、人格、气质、意志等。认知心理学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过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的或非系统性的情绪偏差;意志过程则既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又可能受到情绪偏差的影响,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上存在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投资或投资组合中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的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资产定价偏差往往会产生一种锚定效应或框定效应,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这就形成了一种反馈机制。如果这种反馈机制受到市场其他因素的激励或强化,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放大的所谓“自发性庞氏骗局”。

6、简要阐述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并从行为金融分析泡沫出现的原因。

试从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角度分析股市泡沫的产生。过度乐观和自信可能导致“大傻瓜效应”,进而导致股市泡沫。按“谁是大傻瓜”理论,投资者购买股票时完全不用考虑股票的价格是否被高估,甚至是否被过度高估。投资者以过高的价格买进股票,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一个更傻的“大傻瓜”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从他手中买走这些股票。如果他能

够准确预测到这种“大傻瓜”的存在,那么不管他买入时的价格多高,他都可以赢利。而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投资者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是最后的那个大傻瓜,因此常常以高价购入股票。另外,过度自信的资者相信他个人所拥有的信息比别的投资者拥有的信息更加准确,从而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市场的看法不一致,只要对市场的看法不一致的程度达到足以促成交易,那么股市价格中就会形成显著的投机性泡沫成分。因为股票交易发生时,股票的买家对股票内在价值的估计比其他投资者的估计都高,他们相信将来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别的投资者。这一买家支付的买入价格同市场对该股票内在价值的最高估计之间的差就是泡沫,而且这一泡沫的程度会非常显著。

7、锚定可能导致那些偏差,在证券投资中的表现是什么。

锚定可导致哪些偏差?

(1)不充分调整(2)对联合和分离事件评估时的偏差。对联合事件评估的偏差普遍存在于按计划进行的工作中。一项工作的成功完成,如一个新产品的推出,由很多环节和部件所组成的,每一个环节和部件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即使每个环节成功的概率很高,但如果事件数量很大的话,成功的总概率会很小。

(3)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对通货膨胀率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并混淆了货币的名义数量和真实数量。

8、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认知吝啬鬼现象。

9、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如何运用心理账户进行决策。三种账户+书p110

房地产财富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房地产财富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学的预期理论、财富幻觉、过度反应 和从众心理角度,对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解释,希望能给理论研究者、投资者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行为金融学 消费函数理论从角度解释了房地产、股票等财富与消费的关系。 然而,很多经济现象无法仅仅从经济学自身角度得到解释,比如房价上涨往往得不到基本经济面的支持,股价上涨严重脱离公司价值。行为金融学将、决策科学与金融学、古典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金融市场,克服了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弊端。行为金融学能够很好的从消费者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对房价变动影响消费的财富效应进行解释。 一、预期理论 与理性人假说不同,西蒙(Simon,1955)认识到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和判断决策的主观偏差。基于此,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1979)对冯.诺依曼(VonNeuman)和摩根斯特恩(Morgenstern,1944)年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论进行了修改,提出新的 决策理论——预期理论。预期理论用值函数v(x)和决策权重函数π(p)代替了期望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u(x)和概率P。

期望效用理论的最优决策函数为: maxE(A) S.T.E(A)=ΣPiU(xi)(1) 预期理论的最优决策函数为: maxE(A) S.TE(A)=Σπ(Pi)v(xi)(2) 式(1),(2)中,E(A)为效用值; u(x)为效用函数,P为概率; v(x)是决策者对x的心理效用函数; π(p)是决策者对客观概率的权重函数;

值函数v(x)的特征在于,在获利区值函数为凹函数,即当x>0,v″(x)≤0;在损失区值函数为凸函数,即x<0,v″(x)≥0。值函数如图1。 值函数的特征解释了房地产价格变动正负效应对消费、国民经济的影响。消费的增加或减少不完全取决于当期财 富价值,还取决于对未来财富增加的预期。当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时,人们基于过去价格的上涨产生房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未来收益的增加将刺激现期消费支出的增加。而房价下跌会加重他们的悲观情绪,从而减少当期消费。预期理论的值函数特征更能解释房地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对消费的不同影响,即房价上涨的正财富效应小于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把房价正负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归因于,人们对于亏损的沮丧程度往往超过同等盈利带来的快乐。 二、财富幻觉和影子财富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1928)提出货币幻觉,指出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作出反映,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人们往往根据名义货币额的增加而增加消费支出,从而产生财富效应。房地产具有居住和投资的双重属性,当房屋被用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企业金融行为》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46)-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企业金融行为》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46)|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企业金融行为》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46) 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筒答题、计算分析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年中计息次数越多,其终值就越小 B.一年中计息次数越多,其现值越小 C.一年中计息次数越多,其终值就越大 D.一年中计息次数越多,其现值就越大 2.将100元存入银行,如果存期增加,则其现值( )。

B.增大 C.减小 D.呈正向变化 3.下列各项中,属于普通股股东权利的是( )。A.投票权 B.优先分配股利权 C.得到固定股息 D.将股票转为公司债券 4.债券评级主要考虑的是( )。 A.利率波动 B.违约的可能性 C.发行企业的规模 D.利率风险 5.项目总风险是指从( )的立场上看待项目的风险。A.项目本身 B.企业整体 C.股东 D.企业债权人 6.沉没成本与企业要作出的决策( )。 A.关系密切 B.有关系,但不密切

D.在一定条下,三种说法都正确 7.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控制存货时,意味着( )。 A.订货成本达到最低 B.储存成本达到最低 C.缺货成本达到最低 D.总成本达到最低 8.某成长型公司的普通股股票预计下一年发放每股股利为2.5元,股利增长率为5%,该股票的投资收益率为10%,则该股票目前的价值为( )。 A.35 B.40 C.45 D.50 9.下列指标中,可用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 ( )。 A.现金保障比率 B.现金比率 C.总负债比率 D.所获利息倍数 10.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 A.以税前利润向投资者分配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3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发展回顾 3 第二节新古典金融理论的困境 5 第三节行为金融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9 第二章期望理论及过度反应理论 16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期望理论 17 第二节过度反应理论 21 第三章股票市场异常现象及分析 26 第一节股市总量谜团及分析 26 第二节其它异常现象及分析 30 第四章行为金融理论总体评价 40 第一节人类认知与决策中的非理性问题 40 第二节市场有效性之争 42 第三节行为金融的两大理论基石 45 第四节金融学的发展前景 48 参考文献 52 后记 54 前言 长期以来,金融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独立存在。金融研究者们也因为他们能够把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纳入经济学的基本公理假设体系而沾沾自喜。理论界崇尚定量方法和优化,充分承袭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其模型与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进入 2 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学证据显示:人并非都是理性的,在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人们往往会偏离假设所设定的最优行为模式。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的,并不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所以人们的总体决策也就会偏离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假设。因而,正确地认识人的行为模式成了理解一切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出发点。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范式,行为金融理论(Behaviour Finance)应运而生。 在最近的二十年中,行为金融理论迅速崛起,对新古典金融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行为金融理论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挑战并能够有

效地解释证券市场价格异常现象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讨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人类的一些行为特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人类的心理决策特征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在较长时间内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异。应当说,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金融理论领域最为鼓舞人心的研究课题之一,行为金融理论的引入为金融市场的决策研究、为金融资产的定价机制以及投资管理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方法。对行为金融理论的预期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批评到建设的关键一步,它已不再是纯粹的批判式理论。由于该理论所引用的主要是实验心理学的若干理论,而实验室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别,这是该理论的一个弱点,行为金融理论也因此缺乏一致性。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是人的行为,由于政策是否真正能够实施,与人们在心理、行为上是否可以接受有着巨大的关系,所以,从人的行为角度研究经济学,对中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金融学家的重大意义在于,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人类经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长期以来,经济学研究忽视了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因此,尽管迄今为止,行为金融理论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现象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而且该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行为金融理论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变革性的视角。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心理积淀,同时又处于全面变革时期的国家来说,行为金融理论有着非常广阔的运用前景,特别是分析非规范制度对股市效率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比如,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政策市”的领会与把握,与其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中国投资者投资观念以及对风险的理解和感受与西方投资者有什么不同;从一个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向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过渡时期,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下投资者对资本运作活动的理解与困惑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行为金融理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金融学领域,它试图去解释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错误是如何对其投资产生作用的。目前,行为金融理论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定义。韦伯(Weber)将行为金融定义为:将个人行为与市场现象紧密结合、并融合运用心理学领域和金融理论的知识。福勒(Fuller,2000 )所下的定义:第一,行为金融理论是传统经济学、传统金融理论、心理学研究以及决策科学的综合体。第二,行为金融理论试图解释实证研究发现的与传统金融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 ?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 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 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 ?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 第—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 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 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 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 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 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 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 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 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趋势在其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当投资者对信息未充 分反应时,信息逐步在股价中得到体现,股价因此在短时间内沿初始方向变动,表现出动量 效应;而投资者受到一系列利好信息或利空信息刺激,对收益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 判断,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而随后投资者普遍意识到时,股价则会反方向变动,即为反转 效应。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的平 均值不一致。 ?反应不足: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及时的反应。 ?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 第四章预期效应理论与心理实验 ?确定性效应:在现实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 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性的收益更多权重。 ?阿莱悖论:由确定性效应产生的,一种与标准理论偏离的悖论。 ?反射效应:反射效应表明,受益范围内的风险厌恶伴随着损失范围内的风险寻求。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出现差异,甚至逆转的现象。

企业金融行为单元辅导

《企业金融行为》单元辅导一 第一章绪论 章节重点难点辅导: 第一节: 企业金融行为概述 一、企业有三种组织形式: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独资企业是 指一个人拥有的企业, 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合伙企业是指两个以上的合伙自愿组成的企业。公司是法人, 是与所有者本人相分离而独立存在的法律实体。 二、企业金融行为概念 企业金融行为是指企业对长期投资、长期筹资和营运资金投资与筹资活动的管理行为。 金融行为的涉及面是非常广泛的, 不同的经济主体都能够从事金融行为, 如工商企业金融行为、金融企业的金融行为等。不同的经济主体所从事的金融行为既有共性, 又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广义上, 金融行为是对资金的管理行为, 这涉及确定如何运作好资金和从何处得到资金等。 三、企业金融行为的职能主要包括: (一)财务分析、预测、计划和预算: 财务分析就是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及技术以分析财务报表 中的有关资料, 显示其重要的相关性。财务分析不但能够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 而且能够了解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 进而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预测是制定财务计划的重要依据, 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对未来的发展作出种种设想或方案, 这些方案或设想中的收入、成本、利润和资金需要量等数据都是财务预测提供的。财务预测经过对销售前景的预测, 有助于评估增加或减少生产能力的必要性, 从而安排筹资计划。 财务计划可分为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财务规划是把资金、利润和成本相互协调以适应企业发展规模和水平。财务预算是指对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科学的估计。 (二)有关资金筹集和使用的金融决策: 企业金融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判断过程。它不是一次完成 的, 往往需要返回到以前的阶段。如在拟定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时 会发现预测的信息并需要重新补充收集新的内容和决策依据等 等。企业金融决策是企业金融管理的核心, 是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一项重要的金融行为职能。 (三)金融行为控制和金融行为监督: 控制是落实计划和执行 决策的手段, 金融行为控制是对比应达到的计划和标准与实际状 况之间的差异, 分析产 生差异的原因, 采取相应行动以纠正差异, 使企业金融行为活动 按既定目标发展。 金融行为监督是对企业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的

关于行为金融学

关于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对于两大传统假设的挑战为我们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一,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假设。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 、风险回避(Risk Aver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其二,有效的市场竞争。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但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行为金融学起源 早在半个世纪前,爱德华就将决策的制定引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勾画了未来研究的蓝图。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直到卡内曼和屠夫斯基发表他们在判断和决策课题上的研究成果才取得巨大的突破。在介绍卡内曼的贡献之前,我们将首先介绍经济学和心理学在关于决策制定的理论假设方面的一些本质的区别。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理论是在对现代金融理论(尤其是在对EMH和CAPM)的挑战和质疑的背景下形成的。现代金融理论是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两大基石上的。这些经典理论承袭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其模型与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忽视了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的分析。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得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境地。在此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并开始动摇了CAPM和EMH的权威地位。金融学在研究中吸收心理学、行为科学、决策科学等的相关成果,注重对金融主体决策过程的探索,促成了一门新的科学,即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人是以有限的理性产生决策,并且会因情境及问题不的陈述与表达,进而影响投资人对风险与收益的主观认定,进而影响到投资决策行为。所以市场上股价经常是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而现代金融理论假设投资人皆为理性的,并假设投资人作投资决策时,能将所有的相关信息反映于证券价格上,也就是符合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因此能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一旦产生,马上就会被市场修正。但是在实际市场上显现出来的状况几乎是行为金融学提出的结果。 1.1. 现代金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金融理论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60年代,成熟于70年代并成为主流理论。1952年,Markowitz发表“证券组合选择”一文成为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1970年,Fama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Capital Market: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的文章,重新定义了他于1965年提及的有效市场,认为一个有效市场中的价格反映了关于资产的所有信息。 随后,Fama的EMH被赋予三种不同的信息效率,即弱式有效、半强有效和强式有效:弱式有效意味着某种形式的随机游走,人们不能利用价格运动的历史知识来获取超额投资收益;半强有效意味着任何时候的价格都包含了所有公开利用的信息;强式有效意味着任何时候的价格包括了所有信息,无论是公共信息还是私人信息。Sharpe(1964),Linter(1965),and Black(1972)构建了一个

行为金融学开题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浅析我国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以2014-2015年我国股市为例 分院:经济管理分院 专业:金融学 班级:金融2012-2 学号:20120510620229 姓名:李义施 指导教师:王世杰 填表日期:2015 年11 月24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决定股价的短期波动的因素是所有参与的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的综合,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因素。非理性是人类难以克服的弱点,个体的非理性的累加造成了整体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中国股市的非理性成分在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市场下尤其明显。本文以行为金融学为理论框架,对我国股市的非理性泡沫的形成与破灭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本轮股市的急涨急跌是建立在高杠杆下的个人投资者非理性基础上的,并据此为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典型非理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合理解释及建议。 本文立足市场假说的缺陷着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例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通过对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分析,总结出个人投资者合理投资的有效方法,提出了现有投资方式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对个人投资者的合理投资有实际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一些金融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投资者的行为分析,至90年代这个领域涌现大量高质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形成最具活力的行为金融学派。说明了主流经济学对这一领域的肯定,也促进了其进一步发展。但,行为金融学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如下:1、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框架:2、需要建立统一独特有严密逻辑的分析范式;3、需要建立新的基于行为的核心模型;4、需要建立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5、需要有明确的研究主线和独特的知识点;6、需要对行为金融范式作进一步的拓展。 由于我国转轨经济特征和新兴金融市场特点,为行为金融在我国快速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所以在这个新兴领域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学者有可能为行为金融学作出较大贡献。利用后发优势,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突破。并且,由于我国投资者情绪对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尤为明显,所以,对我国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也更容易取得成果。 本文从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典型非理性行为出发,在一定程度上给出合理解释及投资建议。 饶育蕾《行为金融学》从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着手,提出行为金融学理论对于金理论发展的意义,并结合国内外证券市场异象,指出该理论存在的现实意义。通过心理实验的设计,以及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介绍,了解人类在不确定性决策下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在此基础上,提出前景理论对于预期效用理论的替代。全书结合金融市场特征和心理学的知识,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分析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作为行金融学理论与运用的结晶,本书针对证券交易中人类行为的特点,分析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和为资产组合理论,并提出资产投资策略。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是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概述,介绍了非理性行为的概念、特点;第三章分析了个人投资者投资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阐述了个人投资者(群体)非理性行为形成的原因;第五章结合上文分析,提出避免非理性行为的几点对策。

行为金融学心理分析

行为金融学心理分析 一、行为金融学关于投资问题的基本观点 传统金融学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的,其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能够对一切信息能够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许多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这表明基于理性投资者假设的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着内在缺陷。赞同这种观点的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金融学研究应采用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进到金融学的研究中来。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以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得以日益兴盛起来。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为传统金融学在解释现实的经济世界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行为金融学产生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者理性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指导意义在于: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行为金融学主要讨论心理行为因素引起的投资者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与反常,它试图通过投资心理因素来解释金融领域中观察到的反常情况,着重解释投资者在判断决策时为何会产生系统性错误。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羊群行为”。行为金融学在研究资产定价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视,无疑与为我们开拓了一片新视野。行为金融学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它基于心理学的原则,把金融投资过程视为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过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或非系统性的情绪偏差;意志过程可能既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又可能受到情绪偏差的影响,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上可能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投资或投资组合中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资产定价偏差往往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 与情绪偏差,这就形成一种反馈机制。如果这种反馈机制受到市场其他因素的激励或强化,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放大的效应。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因素有可能造成主观错误,如过度自信等,这些主观错误会造成投资者在市场中的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是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两种失当反应。投资者所犯的这些心理错误会导致其对未来收益的期望值的改变。行为金融学的目的就是要发现投资者对新信息的过度反应或者不足反应的情况,从而找出适当的投资策略。因此,它不仅是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革命,也是传统投资决策范式的修

行为金融知识点

·有效市场假说:有关价格对影响价格的各种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及速度的解释,是关于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 弱式有效市场: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任何投资者无论借助何种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额收益。 半强式有效市场: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 强式有效市场: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不管是已公开的还是未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充分及时地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2.实验经济学: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针对某一经济理论或者经济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测决策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并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3.认知:广义: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知活动。 狭义: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4.启发式: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而笼统的规律或者策略,也称为经验法则或者拇指法则。 5.代表性启发式: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代表性越高的样本,人们判断其出现的概率也越高。 6.可得性启发式: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出现的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9.稀释效应:中性和非相关信息容易削弱人们对问题实质的判断。. 10.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成见效应):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某种印象决定了对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16后悔效应:人们为了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后悔的痛苦,常常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17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于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 20圣彼得堡悖论:(精神价值即效用值的概念)人们在拥有不同财富的条件下,增加等量财富所感受到的效用值是不一样的,随着财富的增加,其效用值总是在增加,但效用值的增长速度是递减的 22风险寻求:决策者在无风险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确定性收入与他在有风险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期望收入相等,决策者对于有风险条件下期望收入的效用大于对于确定性收入的效用 风险厌恶:决策者在无风险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确定性收入与他在有风险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期望收入相等,决策者获得确定性收入发效用高于有风险条件下获得同样期望收入的效用,或者更偏好确定性收入。 23阿莱悖论: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选择行为违背期望效应理论(验证了确定性效应) 24偏好逆转:个体决策与偏好方面选择与定价不一致的现象。 25孤立效应:简化在不同选项之间的选择,人们往往忽略各种选项共同的部分而集中关注不同的部分。 32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35对比效应:人们把某一特定感受器因同时或先后受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6过度自信: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过高的估计 37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平

CFA考试三级内容行为金融学重难点解析

CFA考试三级内容行为金融学重难点解析 在行为金融学中,区分各类不同个人行为偏差是考试的重点,对于这些偏差的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这些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弥补的办法。在本文中,我们将逐个介绍各个行为偏差。个人行为偏差可分为两类: 1.认知错误(cognitive errors):由于投资者在信息的接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a)信任忠诚偏差(belief perseverance bias):信念忠诚是指人们一旦形成某一信念和判断以后,人们就会表现出对它的忠诚和信任,从而不再关注其他相关的信息,比如,一旦一个公司认为某个投资项目比其他项目利润丰厚这个信念之后,该信念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该公司的决策和判断,从而暂时屏蔽了其他有关该投资项目利润发展变化方面的信息。 i.保守偏差(conservation bias):.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预测模型,错误地对价格变化外推,导致股价过度反应(over-reaction)。 ii.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投资者会过分地关注那些能支持自己结论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不支持自己结论的信息。 iii.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iveness bias):人们会根据过去的传统和相似的情况,对事件分类,在判断概率时会根据经验判断事件的概率而忽略其他的因素。其缺陷在于过分强调将事物划分的典型类别,而不关注潜在的其它可能证据。例如,由于“代表性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对过去的输者组合表现出过度悲观,而对赢者组合过度乐观。

iv.控制错觉偏差(illusion of control bias):投资者认为他们能控制市场,而实际上不能。 v.后市偏差(hindsight bias):在一件事情发生以后,人们往往会夸大自己的信念,这就是事后聪明偏差。比如,某政治家当选以后,很多人会说这早就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事后聪明偏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有关某事件发生与否的信息不充分。在该事件发生以后,当事人很简单地就将这些有限的信息与最终的结局相联系。 b)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 i.锚定及调整偏差(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bias):人们最初得到的信息可能制约对事件的估计,产生锚定效应,而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通常不充分。开始的参考点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估计。例如,在通常情况下,股票分析师对于新讯息的反应定位的太保守,并且调整的不够快。 ii.心理账户偏差(mental accounting bias):投资者趋向于将不同的收益或者损失划分在不同的心里间隔性账户上,并根据不同的心里账户进行决策。比如说,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对工资和奖金的风险接受能力是不同的。 iii.框定依赖(farming bias):认为人们面对的问题本质相同而形式不同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决策。比如,由于提问方式的不同,回答者对问题的理解不同,最后会导致回答的答案不同。 iv.易得性启发偏差(availability bias):认为容易令人联想到的事件会让人误以为这个事件常常发生。也就是说,人们在形成自己的判断的过程中,往往会赋予那些最为常见的、自己最熟悉的信息以更大的权重。比如,人们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安全程度的判断往往依赖于他们个人所知道的信息或者最熟悉的有关安全方面的资料。 2.情感偏差(emotional biases):主要出于投资者的情感、冲动或者直觉。 a)损失厌恶偏差(loss-aversion bias):是指人们面对同样的损失和收益时感到损失对情绪影响更大。 b)过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 bias):人类有过高估计自己技能和预期成功的趋势。散户在卖股票后很快会买进另一支股票,而第一年他们卖的股票表现会好于买的股票,由于过度自信导致了投资者的频繁交易。 c)自我控制偏差(self-control bias):存在自我控制时,个人无法做出理性决策。例如,个人视股利为所得,而年老者倾向于控制自己过度消费,会买一些发放股利多的股票,因为他们认为用股利做生活费不会花掉自己的资产。

行为金融学分析报告

行为金融学分析报告 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歌华有线”股票近 期及未来价格走势 学生姓名:孙军凯 学号: 22014110805 学院(系):金融学院 专业(方向):金融 指导教师:巩云华 2014年11月

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歌华有线”股票近期及未来价格走势分析报告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概况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尤其是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对于投资者心理特征主要有四个观点:①自信情结(over confidence)②回避损失③追求时尚和④后悔与谨慎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是金融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模型。 EMH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包含了一切信息,同时在任何时间证券价格可以看作投资价值的最优估计。EMH存在两个有关投资者行为方面的假设前提:一是投资者在使他们所拥有的价值最大化时所采取的是没有偏差的。二是投资者总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行为金融学认为EMH本身并没有保证这两个前提一定成立。相反,行为金融学根据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对这两个假设前提的正确与合理性产生了质疑,认为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会经常出现违反这两个假设前提的情况。传统理论中未能考虑到基金经理心理因素造成的主观错误与投资失误是较明显的缺陷,心理因素影响应该成为选择基金进行投资与选择基金经理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运用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在许多方面尚未成熟。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度投机性,而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众多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的投资者可分为与。 在我国,中小投资者占投资者的绝大部分,他们的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发展状况,而他们又以弱势人群的姿态出现,其决策行为的非理性严重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 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和市场的。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 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结合的实际,我国投资者在确定投资对象与选择基金经理时,除了传统金融理论中的考虑因素,还必须从行为金融理论出发进行考虑。 二、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及所在行业介绍 (一)歌华有线公司介绍 1、歌华有限公司整体概况

《企业金融行为》综合练习(二)

四、计算题 1、某债券面值5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5年,当前市场利率为12%,问债券的价格是多少时,才能进行投资? 2、某优先股每年每股有股息,如果都是2.8元,当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为5.6%时,这个优先股的内在价值是多少? 3、A公司欲购买B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并准备两年后出售。预计第一年现金股利为1.2元,第二年现金股利为1.44元,预计出售价格为7.2元。计算该普通股的内在价值(投资要求收益率为205)。 4、广江公司准备购买D公司的普通股股票进行长期投资,基期的股利为8元,估计年股利固定增长,增长率为4%,广江公司的期望收益率为12%。 要求:计算D公司股票的价值。 5、某公司的普通股基期的股利为5元,估计年股利增长率为6%,期望收益率为15%,购买此股票的目的是准备两年以后转让出去,估计转让价格为25元。 要求:计算普通股股票价值。 6、2000年12月31日,某企业流动负债合计4000万元。流动资产合计8000万元,其中现金900万元,有价证券600万元,应收账款1300万元,存货5200万元。 要求: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7、三都有公司年末存货160万元,总资产1000万元。长期负债50万元,总负债比率0.25,速动比率为1.2。 要求:(1)计算总负债和流动负债; (2)计算流动资产; (3)计算流动比率; (4)计算权益乘数。 8、某公司本年销售额4000万元,销售成本2500万元。期初存货400万元,应收帐款510万元,总资产3400万元,股东权益2200万元。期末存货600万元,应收账款项290万元,总资3000万元,股东权益1800万元。 要求:(1)计算存货周转率 (2)计算平均收账期

我国个人(家庭)理财行为分析研究

我国个人(家庭)理财行为分析研究 摘要: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CPI指数的连续高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了家庭选择了理财投资,就目前,我国家庭对理财的投资已接近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高收入家庭的比重则更大。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组合、调整行为可以定义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本文对家庭的投资理财的这一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对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和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进行了分析,本文先对教育投资在家庭理财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其进行阐述,既而分析目前我国不同收入层次家庭在教育投资中存在的理财问题。最后针对不同情况提出理财设想。 关键词:家庭投资,理财,行为分析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收入除去开销后的闲散资金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家庭投资理财是针对风险进行个人资财的有效投资,以使财富保值、增值,能够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不管是股票投资、储蓄投资、保险投资、外汇,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家庭的资产选择、组合、调整行为均定义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本文对家庭的投资理财的这一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对家庭投资理财制胜之道和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进行了分析,让更多的家庭对投资理财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什么是理财投资 投资理财可分为个人投资理财、家庭投资理财和公司/机构投资理财等。无论哪一种投资理财,其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即通过对所有资产和负债的有效管理,使其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投资理财不仅是一门学问和艺术,而且是一门很难把握的学问和艺术;投资理财不仅是一门职业,而且是一门门槛较高的职业;投资理财是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 投资理财不等于简单的攒钱、存钱,把钱放在银行里,也不等于简单的炒股(股票买卖)。投资理财是根据需求和目的将所有财产和负债,其中包括有形的、无形的、流动的、非流动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遗产、遗嘱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所有资产和负债进行积极主动的策划、安排、置换、重组等使其达到保值、增值的综合的、系统

2020年1月中央电大专科《企业金融行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中央电大专科《企业金融行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046 课程代码:01178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金融(金融与财务方向);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一、单项选择题 1.复利的计息次数增加,其现值(C)。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呈正向变化 2.你在年初以100元买人某股票,期间得现金股息10元,年末股票市价上升为102元,则该股票的年投资收益率为(B)。 A.2% B.12% C.10% D.11.8% 3.下列各项中,属于长期债券投资缺点的是(D)。 A.分散公司控制权 B.增加公司缴纳的所得税 C.筹资成本较高 D.规定限制条款而影响筹资能力 4.可转换优先股经约定可转换为(A)。 A.普通股 B.累积优先股 C.非累积优先股 D.公司债券 5.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项目予以采纳,说明它的净现值(C)。 A.等于1 B.为负数 C.大于等于零 D.小于等于零 6.某企业股票的8系数为1.2,无风险利率为10%,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为12%,则该企业普通股留存收益的资本成本为(B)。 A.2% B.12.4% C.11.2% D.12% 7.(C)是指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对于销售量变动率的倍数,或者说每股收益对企业销售量变动的敏感性。 A.经营杠杆系数

B.财务杠杆系数 C.综合杠杆系数 D.B系数 8.不属于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假设条件的是(D)。 A.不允许缺货 B.不是陆续入库 C.不存在数量折扣 D.进货总量不能准确预测 9.2月24日,董事会通过决议:于3月15日向全体在3月3日登记在册的股东支付现金股利每股1元。则支付日为(B)。 A.3月3日 B.3月15日 C.3月3日始两周内 D.3月15日始两周内 10.下列公式中,是杠杆比率的是(A)。 A.(息税前利润十折旧)/利息 B.税后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C.(息税前利润一所得税)/平均总资产 D.1-股利支付率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收付形式中,属于年金收付的是(ABCD)。 A.分期偿还贷款 B.发放养老金 C.支付租金 D.提取折旧 12.债券评级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ABC)。 A.债券利率和负债成本的确定 B.债券的推销 C.债券的筹资量 D.债券的面值 13.资本成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评价投资项目、决定投资取舍的重要标准 B.选择资金来源、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 C.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尺度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金融市场中存在很多不能被传统金融学所解释的现象,比如股权滋价之谜、波动率之谜、封闭式基金之谜、股利之谜、小公司现象、一月份效应、价格反转、反应过度和羊群行为等等。学者们将这些违背有效市场假说,传统金融学理论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现象称之为“异象”或“未解之谜”。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大“异象”对传统金融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尤其向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严峻挑战。因此,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完美的”传统金融学理论。 传统金融学理论把人看作是理性人,即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总是理性的,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人们的估计是无偏的,满足贝叶斯过程。因为人的假设与现实中人的决策行为有一定差异,所以人们开始关注人类行为及心理在决策中的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金融问题,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从而金融学的研究焦点开始从“市场”研究转向“人类行为”研究。 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至1936年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该理论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证券的价格取决于投资者共同的心理预期。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行为金融学是由美国奥瑞格大学教授Burrel和Bauman(1951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对投资者的决策研究仅仅依赖于化的模型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投资者的某些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对决策的影响。心理学Slovic(1972)教授从行为学角度研究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随后,Tversky 和Kahneman在1974年和1979年分别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进行了行为金融学研究,分别讨论了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依赖的问题,从而奠定了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金融市场中的大量“异象”被发现,推动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当时的行为金融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异象”、投资者非理性和投资者行为方面的实证研究。Debondt和Taler(1985)在《股票市场反应过度了吗》一文中基于多年的股票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正式提出了“反应过度”假说,并指出投资者会对突发的信息产生“反应过度”。Barber和Oden(2000,2001)通过对个人投资者的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远低于CAPM所决定的收益,认为其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