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常规各项说明

血常规各项说明

血常规各项说明
血常规各项说明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WBC)正常值(4~10)×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2、红细胞(RBC)正常值3.5~5.5×1012/L,贫血的诊断。

3、血红蛋白(HGB)正常值110~170g/L,诊断贫血性疾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4、红细胞压积(HCT)正常值0.37~0.50,红细胞压积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增高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面积烧伤,高原生活者,脱水如连续多次呕吐、腹泻、多汗、多尿等。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慢性失血,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值80~98fL,贫血的诊断。

6、平均红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值27~31pg,贫血的诊断。

7、平均红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320~360g/L,贫血的诊断。

8、血小板(PLT)正常值(100~400)×109/L,止血、凝血有关的疾病。

9、淋巴细胞%(LYM%)正常值20~40%,白血病、结核及病毒感染,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10、中间细胞%(MXD%)正常值3.5~15%,中间细胞在血液自动分析中,是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合并计算的,这两种细胞升高各自的临床意义不一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主要与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有关;单核细胞增多主要与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有关。

11、嗜中性粒细胞(NEUT%)正常值50~70%,增高,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广泛组织损伤等;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疟疾、病毒性肝炎等)。

12、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正常值(1.0~3.3)×109/L,与淋巴细胞相关。

13、中间细胞绝对值(MXD)正常值(0.2~1.5)×109/L,与中间细胞相关。

14、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正常值(1.8~6.4)×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及放疗、化疗后,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及组织损伤。

15、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正常值小于0.15,与红细胞数量相关。

16、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值6.0-11.0fL,与血小板数量相关。

17、大血小板比率(P-LCR)正常值0.13~0.43,大血小板比率是指大血小板占总血小板的比例,其比例的高低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影响

医学基础知识常见考题

医学基础知识常见考题 单选题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C)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 (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 (C)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 (B)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 (D)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 (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 (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 (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 (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 (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 (D)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 (A) A.呼吸 B.吐纳 C.换气 D.新陈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B)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常规临床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常规临床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分析:分: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分或使联在一起的事物离开;析:分开,散开,挑出。 血液分析的目的就是将不同成分分开。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持着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成分之一,没有了血液,人的生命就不会存在。 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就是所说的血球)两大部分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将血液用抗凝剂抗凝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浆和血细胞就明显分出)。血细胞沉淀在底部,悬浮在红色血细胞上面的黄色液体为血浆。 全血、血浆、血清的区别: ◇全血: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的全部血液为全血。 ◇血浆:离心除去血细胞后所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血清: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让它自行凝固,则在抽血后的一段时间内,血液会自动在一系列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凝集,血液首先凝固成一个整体,再经过一段时间或用离心机离心,血液中凝固的部分会与一些清澈淡黄色的液体分离开,这些液体称为血清。 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内在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是未经抗凝处理过的血液凝固后得到的。 血液标本的三种主要处理方式: ①血清测定:主要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测定。 ②全血测定:多用于在血细胞、血常规、血沉等方面的测定。 ③血浆测定:多用于凝血等方面的测定。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低分子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等)、蛋白质、和O2、CO2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部分。 化学成分的测量技术:电解质的测量由ISE电解质分析仪完成。其余的微量元素由微量元素分析仪测量。 其余的低分子物质包括部分蛋白质由生化分析仪测量(生化分析仪通过浊度测量也可以测定电解质、部分蛋白质,但这些方法已被淘汰或正在被淘汰)。 蛋白质测量有多种技术完成:电泳、酶免疫测量技术等。 PO2(氧分压)及PCO2(二氧化碳分压)等由血气测量仪测量。 血气分析仪是测定患者血液中氧的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酸碱度及其

体检血常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知识

体检血常规相关知识一、血小板压积0.21偏高血小板压积,指的是单位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偏低时常见于血小板减少,偏高见于血小板增多,如果血小板计数正常,偏高偏低都无意义。二、淋巴细胞比率43.50,轻度偏高,中性细胞比率轻度偏低,单核细胞比率也高,这多是因轻度的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感染时,一般中性细胞比率降低,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相对偏高。另外,如果白细胞总数无明确降低,单纯白细胞分类比率轻度改变,多无病理意义。血液常规检查的基础知识一、红细胞(RBC)计数意义红细胞增多 见于:(1)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机体长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 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3)因一时性血浆中水分 丢失过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吐泻、脱水、烧伤引起相对性红 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 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过早等。二、血红蛋白(Hb)测定意义其增减的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 相似,但在各种不同类型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减 低不一定呈平行关系。如小红细胞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比 红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在大红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减少 的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更为严重。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红细胞大小异常包括: 1.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薄,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2. 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体积大,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但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异常包括: 1.球形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靶形红细胞,呈靶形,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 3.椭圆形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镰形红细胞,如镰刀形、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5. 红细胞缗线状形成,呈平行叠串状排列,见于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红细胞染色异常,红细胞染色深浅反映着血红蛋白含量,包括: 1.低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及其他低色素性贫血。 2.高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较多,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嗜多色性,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呈灰蓝色,体积稍大,见于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旺盛的增生性贫血。红细胞结构异常包括: 1. 嗜碱性点彩,见于重金属(铅、铋、银等)中毒,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及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2.卡波(Cabot)环,可能是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增生性贫血。 3. 何-乔(Howell-Jolly)小体,可能是细胞核的残余物,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

解读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知识

解读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知识 血常规是许多患者都会进行的检查项目,对于其中的白细胞一项,你的了解足够吗? 血常规可以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病人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尤其是细菌感染,或者及时发生病人是否存在白细胞降低,甚至三系减低。但是对于白细胞异常的患者,是否能够准确的分析却需要很多的知识,比如,如下这些知识你还记得么: 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细胞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丧失分裂能力)、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叶核粒细胞。此过程在骨髓中约需10 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活6~10 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 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使防御功能1~2 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进行更新的粒细胞约有10%。下面看一下粒细胞成熟过程图。 目前,根据粒细胞群发育阶段,人为地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和边缘池等。

①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能力; ②成熟池:包括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失去分裂能力; ③贮备池:包括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成熟粒细胞贮存于骨髓,在贮备池中停留3~5 d,数量为外周血5~20倍,贮备池中细胞,在机体受到感染和其他应激反应时,可释放入循环血液,通常只有杆状核或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能从贮备池进入血液,当病情严重时,少量晚幼粒细胞也能进入外周血; ④循环池: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 ⑤边缘池:进入外周血的另一半成熟粒细胞,粘附于微静脉血管壁,边缘池和循环池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边缘池和循环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使白细胞计数显示大幅度甚至成倍波动。 中性粒细胞动力学分成阶段是人为的,有助于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或减低的原因: ①暂时性增高:如严寒或暴热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细胞从边缘池释放入循环池。 ②持续性增高:如化脓性感染、晚期肿瘤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趋化因子作用使贮备池细胞释放入循环池,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引起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100

(C)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 (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 (C)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 (B)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 (D)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可调压齿轮泵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 (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 (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 (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 (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ZYB可调压齿轮泵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 (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 (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 (D)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

(A) A.呼吸 B.吐纳 C.换气 D.新陈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B)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高温高压整体碳钢齿轮式渣油泵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A.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新陈代谢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D)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 [ A] . . 20.当CO2浓度轻度升高时可以导致 (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1.轻度低氧可以导致 (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2.心脏在人体位于 (B) 高精度全自动恒压力变频齿轮泵 A.前纵隔 B.中纵隔 C.后纵隔 D.上纵隔 23.心脏一共有多少个腔 (D) 24.左房室瓣膜又叫 (B) A.一尖瓣 B.二尖瓣 C.三尖瓣 D.四尖瓣 25.右房室瓣膜又叫 (C) A.一尖瓣 B.二尖瓣 C.三尖瓣 D.四尖瓣 26.心脏瓣膜的主要功能是 (C) A.防止血液循环 B.防止血液流过 C.防止血液倒流 D.防止血流过快

医学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库.doc

医学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库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 单选题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C)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A.防止血液循环B.防止血液流过 C.防止血液倒流 D.防止血流过快 27.心脏本身的营养血管是(B) A.微血管 B.冠状血管 C.肺动脉 D.主动脉 28.心传导系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主要(D) A.收缩心肌 B.舒张心肌 C.产生新心肌细胞 D.产生和传导冲动 29.血液循环主要由哪两部分构成?(C) A.静脉血 B.动脉血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48.经过体循环之后,最后流入右心房的血液属于(A) A.静脉血 B.动脉血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49.测血压时,袖带太紧可导致测得的血压(B) A.偏高 B.偏低 C.血压波动 D.以上均不对 50.机体调节心血管的活动,主要通过何种机制?支气管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C)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B)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D)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9.在组织学上,肺(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D)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A) A.呼吸 B.吐纳 C.换气 D.新陈代谢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B)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事业单位卫生基础知识常考点汇编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常考点(1) 一、单选题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C )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 )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 胸椎处分成( B )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 C )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 B )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 D )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 C )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 B )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 B )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 D )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 A )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 A )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 D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 A ) A.呼吸 B.吐纳 C.换气 D.新陈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B )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 A.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新陈代谢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D )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 A ) A. CO2. B. CO C.NO2. D.NO 20.当CO2 浓度轻度升高时,可以导致( C )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1.轻度低氧可以导致( C )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医学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含单项选择题100道、多项选择题100道、填空题100道、名词解释80道、简答题28道) (一)单项选择题(100道)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C)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C)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B)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D)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D)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A)A.呼吸B.吐纳C.换气D.新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B)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代谢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 A.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新代谢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D)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A) A.CO2. B.CO C.NO2. D.NO 20.当CO2浓度轻度升高时,可以导致(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1.轻度低氧可以导致(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病理变化轻微,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使机体发生组织损伤导致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特有的症状,体征。 病原携带状态: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表现的状态,因而成为传染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个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限而不引起发病,但又不能将病原体完全清除,病原体潜伏于机体内。 散发:(sporadic)指在一定地区内某传染病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的散在发生 流行:(epidemic)指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当地常年发病率数倍,一般3到10倍。 大流行:(pandemic)指某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波及范围广泛超出国界或洲界。 暴发:(outbreak)是传染病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通常为该病的潜伏期内,这些病例多由同一传染源或同一传播途径所引起,如流行性感冒、食物中毒。 季节性:(seasonal)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季节的影响,在每年一定期间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为季节性。 地方性:(localization)由于受地理气候的自然因素或人们生活习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某些传染病仅局限在一定地区内发生这种传染病称为地方性传染病。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染者所经过的途径。 医学观察:只对接触者的日常活动,不加限制,但每天进行必要的诊查,以了解有无早期发病的征象,主要用于乙类传染病。 留验,又称隔离观察,是对接触者的日常活动加以限制,并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确诊后立即隔离治疗,主要用于甲类传染病。 标准预防:是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隔离:是指把处于传染期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安置于指定地点,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分开,防止病原体扩散和传播。 疫源地消毒,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的传染源的地区进行消毒,目的在于消灭由于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包括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指当病人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消毒,包括对病人所处环境、所接触物品和排泄物的消毒,也包括病人出院前的自身消毒或死亡后对尸体的消毒处理。 随时消毒:指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品及时消毒。 复发:指传染病病人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体内的病

脑出血的基本知识

脑出血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 30%- 40%。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 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 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 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 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 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 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 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 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 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 关。 3. 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 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 眼部症状 20%- 30%急性期病死率为 基底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检查颅脑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 或囊性变。动态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和MRA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对急性脑出 CT扫描, 血诊断不及CT。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C)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C)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B)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D)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 (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

为(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D)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A)A.呼吸 B.吐纳 C.换气D.新陈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B)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 A.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新陈代谢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D)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A)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Z) 答:健康管理就是在控制健康风险这个需求的基础上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二、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Z) 答:主要目标: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三、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Z) 答:1、了解健康(第一步是采集个人健康信息) (问卷+体检): 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 2)目前健康状况、疾病既往史、家族史 3)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和运动、吸烟、饮酒、睡眠、休息 4)体格检查! 5)健康知识、信念;定性调查;心理状况等 2、评估健康(第二步是进行健康风险性评估:是根据个人的健康信息(危险因素)对目前的 1). 生活习惯、行为 2). 生理(体检)指标 3). 未来患病/死亡危险性 进行定性或量化评估。

3、计划、干预、管理健康(第三步是进行健康干预: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主要内容有: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戒烟限酒 四、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Z) 答:1.健康管理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4.个人健康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 五、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种类(Z) 答:有六种,它们是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六、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Z) 答: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 七、疾病管理的概念(Z) 答: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八、疾病管理的主要特点(Z) 答:1. 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 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3. 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第二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循证医学 概念: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最佳证据),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 核心内容: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诊断、治疗或预防保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依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

解读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知识

解读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知识

解读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知识 血常规是许多患者都会进行的检查项目,对于其中的白细胞一项,你的了解足够吗? 血常规可以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病人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尤其是细菌感染,或者及时发生病人是否存在白细胞降低,甚至三系减低。但是对于白细胞异常的患者,是否能够准确的分析却需要很多的知识,比如,如下这些知识你还记得么: 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细胞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丧失分裂能力)、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叶核粒细胞。此过程在骨髓中约需10 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活6~10 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 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使防御功能1~2 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进行更新的粒细胞约有10%。下面看一下粒细胞成熟过程图。 目前,根据粒细胞群发育阶段,人为地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和边缘池等。

①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能力; ②成熟池:包括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失去分裂能力; ③贮备池:包括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成熟粒细胞贮存于骨髓,在贮备池中停留3~5 d,数量为外周血5~20倍,贮备池中细胞,在机体受到感染和其他应激反应时,可释放入循环血液,通常只有杆状核或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能从贮备池进入血液,当病情严重时,少量晚幼粒细胞也能进入外周血; ④循环池: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 ⑤边缘池:进入外周血的另一半成熟粒细胞,粘附于微静脉血管壁,边缘池和循环池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边缘池和循环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使白细胞计数显示大幅度甚至成倍波动。 中性粒细胞动力学分成阶段是人为的,有助于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或减低的原因: ①暂时性增高:如严寒或暴热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细胞从边缘池释放入循环池。 ②持续性增高:如化脓性感染、晚期肿瘤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趋化因子作用使贮备池细胞释放入循环池,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引起

三基三严基础知识

、输血知识 (一)申请输血前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应由谁负责签字核准? 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二)决定输血治疗前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1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 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2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3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三)如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工程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四)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如何办? 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五)输血的指征如何掌握: A 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2 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B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临床三大常规检验基础知识

临床三大常规检验基础知识 发表时间:2019-06-27T16:04:03.437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作者:牛君 [导读] 在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技术在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检验项目更是日趋完善。在众多新项目不断涌现的今天,临床检验最基本的血、尿、便三大常规仍旧受到大家的重视,为什么呢?因为初诊检查三大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情况,对所患疾病进行初步判断;治疗过程中检查三大常规能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09-01 在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技术在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检验项目更是日趋完善。在众多新项目不断涌现的今天,临床检验最基本的血、尿、便三大常规仍旧受到大家的重视,为什么呢?因为初诊检查三大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情况,对所患疾病进行初步判断;治疗过程中检查三大常规能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不论是我们检验工作者还是临床医师熟练掌握临床三大常规检验的基础知识都是必要的。 1 血常规检验基础知识 血常规检验是血液检验项目中最基础及最常用的检验,在绝大多数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都有应用,主要包括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测定、血细胞形态学检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血常规检验快速、项目扩展、参数增多,因此,血常规检验能及时、准确、随机、全面反映机体的基本功能状况。血常规检验取材容易,检测便捷,仍然是筛检疾病、遴选其他实验检査的首要程序。 血细胞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通过检验血细胞数量及相关参数、血细胞形态,能够筛选出一些疾病。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携氧或二氧化碳的呼吸载体和维持酸碱平衡等。临床可通过各项红细胞参数检验和红细胞形态观察对贫血和某些疾病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常用的红细胞检査项目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网织红细胞计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 外周血白细胞检验是血常规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以下情况可以检査白细胞:①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或坏死、中毒、贫血。②结缔组织病、骨髄抑制(电离辐射、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甲状腺药物等)。③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髄增殖性疾病和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等。计数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检査染色条件下各种白细胞的形态并分类计数,是诊断疾病,尤其是对恶性血液病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疗效的基本指标。 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和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功能。血小板计数是测定全血中血小板的浓度,是止血凝血检查常用的试验之一。在了解血小板计数的同时,镜检观察血涂片染色后的血小板形态、聚集性和分布悄况,对判断、分析血小板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尿常规检验基础知识 尿液成分的变化可以反映泌尿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了保证尿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坚持全面质量管理,保证尿液标本正确、合理、规范化的采集和处理。不合格的尿液标本,其检测结果并不反映患者的实际状态,即使有质优的试剂、先进的仪器设备、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也无法弥补标本采集、转运过程中的差错造成的影响。因此,必须有书面详细规定尿液标本采集的各个环节的标准文件,并将文件分发给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 尿常规检验通常要求患者采集中段尿。尿液理学检查主要包括尿量、颜色和透明度、比重及尿渗量等。尿液化学成分的检测主要包括尿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血红蛋白、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和维生素C等。尿液化学检测方法受多种因素干扰,不可避免的出现假阳性、假阴性问题,且有些干扰对此项目产生假阳性,对另一项目或方法产生假阴性,因此须正确分析出现假阳、假阴的原因和正确判断结果可靠性。维生素C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此作用,根据其浓度可以提示其他检测项目结果的准确性。 尿液有形成分是指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成分,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可以帮助判断血尿产生来源,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尿液白细胞的观察分析可以了解泌尿系炎症或其他病变的性质。尿液上皮细胞常能提示相应解剖部位有病变。管型对急性或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有较特异的诊断意义。影响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的因素很多,必须严格按照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的质量保证体系做好全程质量控制。 3 大便常规检验基础知识 粪便是食物在体内被消化吸收营养成分后剩余的产物。粪便检验包括理学、化学和显微镜检査。粪便检验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粪便理学检査包括粪便量、颜色、性状、寄生虫,其中寄生虫检查是最有临床意义的检验项目,粪便中如存在虫体较大的肠道寄生蠕虫如蛔虫、蛲虫、绦虫等或其片段时,肉眼即可分辨;钩虫虫体,须粪便筛洗后能见。粪便的化学检査有酸碱度反应、隐血试验、粪胆素、粪胆原脂肪测定等,其中隐血试验是最有临床意义的检验项目。粪便隐血试验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筛检和鉴别。粪便显微镜检査主要是检査粪便中有无病理成分,如各种细胞增多、寄生虫虫卵、异常细菌、真菌、原虫等。总之,三大常规(血、尿、便)已作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鉴别疾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检查方法,也是观察生理、病理变化的晴雨表。

儿童血常规化验单中的小知识

血常规 血常规(blood routineexamination)是临床上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查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血常规检查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采集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 血常规采集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医院通常采用针刺采血(针扎手指末梢),目前还有激光采血。使用激光采血属于非接触式的采血方法,它可以避免病人紧张、疼痛,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由于采血引起的交叉感染。防止感染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激光采血一般无痛。适合婴幼儿采血。但也有极少数激光刚好打在手指末梢神经时,疼痛感则效强。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 孕期血常规查什么 1、通过血常规检查孕妈妈可以了解你的血色素数值、白血球数量、有无潜在感染,以及你是否患有贫血。如果你患有严重的贫血,那么孕期很有可能会出现铁的供给量不足,影响胎儿发育,而且不利于产后恢复。 2、通过血小板的数值,可以了解你的凝血机能,以及是否有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

3、红血球的体积(MCV)及脆性检查,有助于发现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这在中国南方比较常见)。 4、同时还包括血型的检测,如果妻子是O血型(RH阴性),丈夫是A、B或AB 血型(RH阳性),则有出现胎儿新生儿溶血的可能性。 宝宝发烧血常规查什么 1、通过血红蛋白,来看宝宝是否存在贫血; 2、通过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来大致区分是否感染,是什么感染; 3、通过血小板,来看宝宝的凝血功能。 4、通过C反应蛋白(CRP),来看宝宝的体内有无感染等疾病的活动性指标。 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血常规的报告单上会有很多项目,但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妈妈们做深入研究的,以下几个基本项目妈妈们可以大致学习一下。 【血红蛋白Hb】 WHO贫血诊断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