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考点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考点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考点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考点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019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考点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考点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 5 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2018 年浙江文综历史,38〕〔26 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

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问题:〔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 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 分〕

【解析】第〔1〕小题第一问,比较简单,要结合教材中关于孔子“仁”、“礼”、“中庸”

等方面的政治主张,以及老子“道” 、“无为”、主张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状态,分别进行分析和说明。第二问,要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教材上对两人的评价,对两人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进行概括说明。苏格拉底要强调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亚里士多德那么要从教材的标题“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来回答。

第〔2〕题是内涵式问题,答案要根据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说明,答题的要求是“概括”。从材料看,李贽反对盲从孔子的理论,反对以孔子〔“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要联系材料中的“讲空虚之学”指出他主张“经世致用” ;王夫之那么要摘取材料中的“天地之化日新”以及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学说进行分析和说明。

第〔3〕题第一问比较简单,回忆康有为即可。第二问要联系《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进行分析和说明。第三问,那么要联系严复的《天演论》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宣传赫胥黎的“进化论” ,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和说明。

【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3分〕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3 分〕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2 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 分〕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3 分〕顾

炎武:注重实

学,经世致用;〔3 分〕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 分〕

2、〔2018 年浙江文综历史,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

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提出“兼爱” “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制。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表达了哲理思辨的倾向。可见①③表达了功利主义,应选A项。

【答案】A

3、〔2018年江苏历史,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

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

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7分〕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3

分〕

【解析】此题考查知识的再现、理解、比较分析和材料解读能力。第〔1〕问孔子、柏

拉图在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的共同点。第二小问根据课本内容分析即可,第三小问结合课本列举。第〔2〕问根据材料二提示从社会变革角度分析。

【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2分〕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2分〕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3 分〕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3 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