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预警管理机制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预警管理机制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预警管理机制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预警管理机制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预警管理机制

为加强对细菌耐药感染的监控与细菌耐药预警,更好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依照卫生部卫办医政法【2011】5号《多重耐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及卫办医政发《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相关工作,请各科遵照执行。

一、临床科室

(一)对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相关标本送检,并追踪检验结果,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立即在长期医嘱上开具“接触隔离”医嘱,同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上报感染管理科。

(二)科内及科间告知制度

1、科主任、护士长在晨会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2、护士长或责任护士负责告知家属及陪护人员相应隔离常识。

3、护士长通知并指导清洁员对病房及床单元的卫生消毒。

4、转床、转科、到医技科室做辅助检查或手术治疗时,应告知接诊的医生和护士,做好接触隔离。

(三)科室短时间发生3例以上相同耐药菌病例,应及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四)科室应按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要求落实防控措施。

(五)科室应了解前五位目标细菌名称及耐药率,根据细菌耐药性分析和耐药预警,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二、检验科

(一)应及时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发现多重耐药菌进行登记,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红色警示标志,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一旦短时间内发现某病区有3例以上某种耐药谱相同病原菌,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三)每季度对全院及重点部门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及趋势分析,将结果提交感染管理科。

三、感染管理科

(一)接到检验科的报告后,立即到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二)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感染管理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三)每季度统计常见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标本分布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反馈考完试,特别是重点部门。

(四)每半年公布细菌耐药信息,将细菌耐药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各临床科室及医务科,以便临床及时掌握信息,逐步建立抗菌药物应用于预警机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四、药剂科

根据检验科提供的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相关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干预措施,并监督。

五、本机制自2013年4月1日起执行。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2011年8月1日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 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于2011 年1 月1 日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 一、监测目的 1 、了解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及耐药细菌的分离率,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MRCo、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通过对不同时间的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能够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资料。 3、了解我院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性及其变化,对医院内不同区域细菌耐药性的分析也可以为发现耐药细菌在医院内的流行提供重要信息。 4 、每日对耐药菌培养结果动态细致观察可以为发现暴发流行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监测对象 所有住院患者送检细菌室的标本 三、监测时间

2011 年1 月 1 日开始 四、监测方法 1、每天由细菌室工作人员将多重耐药菌阳性结果上报 医院感染办,同时通知相关科室。 2、医院感染办接到上报后,专职人员一方面指导临床 督导落实多重耐药菌相关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科室须按要 求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到细菌室对多重耐药菌 发生情况及检测项目进行登记(每日或每周2—3 次)。 五、汇总报告 1、每月将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汇总,了解全院耐药菌不同部位的构成比,并观测其变迁,每季度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主管院领导和全院反馈,全年度总结。 2、监测同时,专职人员及时到相关科室指导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及时修改完善、持续改进细菌耐药监测项目及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的措施等。附一:多重、泛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附二:各科室检出耐药菌分布表 感染办 2010 年12 月26 日

年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docx

2016 年 1 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 多重耐药菌名称标本来源部位 科室菌耐耐溶沃产脑人大肺铜奇洋阴嗜产鲍痰血尿咽伤胆引腹其他株甲甲血氏色膜葡肠炎绿异葱沟麦气曼拭口汁流腔 数氧氧性葡葡脓萄埃克假变伯肠芽肠不子拭液渗西西葡萄萄毒球希雷单形克杆窄杆动子液 林林萄球球性菌菌伯胞杆霍菌食菌杆 金表球菌菌金菌菌菌尔单菌 葡葡菌黄德胞 菌菌杆菌菌 菌 老年病科531141

心内科0 消化科0 儿科3212 1 分泌物神经内科111 内分泌科11 1 分泌物呼吸科531141 康复科132522249 肿瘤科0 肾内科953172

ICU 科201211733 2 13 5 2 导管处妇科331 2 分泌物产科0 眼科111 耳鼻喉科111 口腔科111 泌尿外科714116 1 分泌物外一科11 1 脓液外二科0

骨一科321 3 分泌物骨二科211 2 分泌物脑外科21111 胸外科0 中医科0 介入科0 合计78422113215633342265302213结果分析: 1、2016年第 1季度共监测住院病例多重耐药菌78株,具体如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4株,占5.13%;溶血性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及 鲍曼不动杆菌各 2株,分别占 2.56%;人葡萄球菌及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各1株,分别占 1.28%; (ESBL+)的大肠埃希菌 32株,占 41.03 %;

(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 15株,占 19.23%; (ESBL+)奇异变形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及阴沟肠杆菌各3株,分别占 3.85%;铜绿假单胞菌 6株,占 7.6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4株,占 5.13%;本季度监测中未发现VRE。 2、检出多重耐药菌的标本:痰26份,占 33.33%;血液 5株,占 6.41%、,尿液 30株,占 38.46%;咽拭子及引流液各 2株,占 2.56%;其它13株,占 16.67% 。 3、多重耐药菌菌种前 5位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 氧西林金葡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去年同期相比铜绿假单胞菌有所增加。 4、除以下 4例病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外,其余多重耐药菌菌株均为定植菌。 附: 2016年第 1季度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 科室住院号感染部位病原菌 ICU 科26524导管相关性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DOC]-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DOC]-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我院监测的多重耐药菌(MDRO)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有样必采)并追踪检验结果,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报感染管理科。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立即到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4、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感染管理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对MDRO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 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MDRO )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我院将开展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现制定本方案。 一、术语和定义 多重耐药菌:细菌对3 种或3 种以上不同类抗菌药物耐药即为多重耐药。 泛耐药菌: 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PDR-AB :泛耐得鮑曼不动杆菌 ESBLs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 PDR-PA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二、各部门职责 1、检验科 1.1切实提高细菌室病原学诊断水平,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 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实验条件和方法,及 时报告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的选用抗菌药物的 依据;

1.2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时应电话通知临床医生,并一起 讨论应对措施;增加药敏试验的范围,补充备选药物,进行联合 药敏试验; 1.3报告院感科,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这类细菌的传播; 1.4填写多重耐药菌(MDRO )监测登记表(附样表1)。 2、临床科室 2.1医生:感染病人及早进行病原体送检,跟进检测结果,接到细菌 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报告后,有医生开“细菌名称接触隔离”(例 如:MRSA 接触隔离)医嘱,及时通知护士,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附件表2)及填写监测登记表(附件表3)晨会进行交班,在 病程中做好病人治疗及预后情况的记录,必要时请临床药学部药 师会诊,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2护士:遵医嘱做好床边标识(详见附件图1),实施预防和控制 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消毒隔离措施(附件表2)。 2.3保洁员:在护士的指导下,做好环境、物表的清洁消毒及医疗废 物的处置。 2.4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及院感监控员及时填写科室耐药菌监测登记 表(附件表3)。 2.5耐药菌监测登记表科内要存档管理。 3、临床药学部 3.1接到临床科室会诊申请后,现场查看病例,指导配合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 一、临床各科在诊治感染性疾病时应规范留取各种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及临床表现合理用药。 二、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并做好质控.开展病原体的耐药性目标性监测,主要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等。 三、临床各科在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按照我院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SOP》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止多重耐药菌院内播散。 四、临床各科对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则按我院的《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进行报告。如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则按照我院《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执行. 五检验科微生物室每半年负责全院细菌耐药结果统计分析,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向全院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反馈。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的多重耐药菌的情况,及时到科室指导隔离措施。 七、药剂科应根据细菌耐药动态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向药事委员会提出严重耐药的抗菌药物的有效控制措施。

八、科室主任和护长负责落实多重耐药菌各项监测、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监督。 九、对于不认真执行多重耐药菌监测、预防、控制措施的,予以批评及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中,每次扣个人劳务费50元。如造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产生不良后果的,则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院感科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范围: 1.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或CRABA)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 (CR-PA 或CRPAE) 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判断并向临床反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监测报告、职责 (一)临床科室职责 1.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主动筛查耐药菌,及时下达微生物送检医嘱,护士正确采集病原学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提高阳性率:医师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

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药敏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接到微生物室电话及检验单反馈后,记录在登记本上,并立即通知主管医师,下接触隔离医嘱,病程记录中体现处理措施:护士在病床标示牌、腕带上放置相应隔离标识,并通知保洁等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感染控制后医师停止隔离医嘱,病区做好终末消毒。 3.转科、手术、特殊检查等护士提前电话通知对方科室,做好交接记录和隔离工作。 4.报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主管医师24小时内通过感染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感染管理科。短时间内(无明显潜伏期的指7天,有明显潜伏期的超过平均潜伏期) 5.发现3例同种病原菌感染的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科主任、护士长:负责落实本科室多重耐药菌各种监测、报告、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二)检验科职责: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确定后,判定结果,对多重耐药菌者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多重耐药及名称代码”,电话通知、院内网上发检验报告,对临床科室和感染管理科进行结果报告,并做好记录。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微生物感染病例及VRE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做流行趋势调查及同源性分析。每季度向全院公布-次临床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预警,包括全院和重点科室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情况。有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

2017年1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三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一.标本送检及细菌检出情况 本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5.24%。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2068份,分离出病原菌496株,阳性率23.98%。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2株、占83.06%,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10.89%,白假丝酵母菌5株,占1.01%。科室分布前六位的是:重症医学科422例,儿科422例,肝胆外科112例,神经外科103例,呼吸内科80例,普外科62例,内分泌科59例。送检标本类型较多的依次是:痰581份、大便114份、尿液111份、渗出液111份、脓液75份、血液57份,阳性率最高的为血液,其它依次为:脓液、渗出液、痰液、尿液、大便。 标本中检出的常见菌如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共筛选出多重耐药菌20株,占总菌数的4.03%,其构成为:大肠埃希菌1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5%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5%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0%铜绿假单胞菌1 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阴沟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产气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第三季度主要标本类型分布情况 临床常见前几位病原菌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菌株类型构成情况(%

.常见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与分析 1.革兰氏阳性菌] 本次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较少,不具代表性,无法具体分析。 2.革兰氏阴性菌 本次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头抱他啶耐药率高,应 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抱吡肟、 复合磺胺、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为中敏,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抱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本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对头抱唑林、头抱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他啶、头抱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 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 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头抱西丁、左氧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敏感,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哌拉西林、头抱西丁、头抱呋辛、庆大霉素、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阿米卡星、头抱他啶、环丙沙星、头抱吡肟、头抱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均敏感,是产气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避免耐药范围的扩大;对头抱西丁、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耐药率大于50%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抱吡肟、复合磺胺耐药率在30-40%之间,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抱呋辛、左氧沙星、氨曲南均敏感,是阴沟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抱西丁、复合磺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的耐药率大于75%按照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的临床应用;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头抱他啶、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头抱吡肟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沙星、氨曲南耐药率低,可选作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包括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我院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肠杆菌科等。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特制订此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有样必采)并追踪检验结果,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报院感科。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院感科。 3、医院院感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立即到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4、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院感科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对MDRO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4、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医务人员还应戴上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并在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洗手和(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规定及流程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 理规定及流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 为继续深入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1.及时向临床科室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到每季度通报1次。该工作由药学部、院感部和医学检验部共同参与完成。院感部和医学检验部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药学部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分析结果由院办向全院公布。 2.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处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3.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4.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5.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需由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 (三)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

2016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一、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 2015年第三季度全院共检出多重耐药细菌61株,较第二季度42株相比减少19株。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 表1 2015年第一、二、三季度主要多重耐药菌对比情况 多重耐药菌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株数 构成比 株数 构成比 株数 构成比 大肠埃希菌 15 25.86% 8 19.05% 21 34.43% 铜绿假单胞菌 11 18.97% 11 26.19% 17 27.87% 肺炎克雷伯菌 8 13.79% 11 26.19% 12 19.67% 鲍曼不动杆菌 17 29.31% 3 7.14% 5 8.19% MRSA 0 0.00% 1 2.38% 5 8.19% 2015年第三季度共分离出致病细菌297株,其中多重耐药菌61株,构成比为20.54%;与第二季度对此情况见表2。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分析见图2: 表2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构成比与第二季度对比情况 时间 细 菌 构成比

致病菌株多重耐药菌株 第二季度217 42 19.35% 第三季度297 61 20.54% 图2 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对比分析 二、主要多重耐药菌药敏结果分析: 1.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其中20株产ESBLs)药敏结果:

2015年第1-3季度大肠埃希菌药敏谱变动情况 药物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敏感敏感敏感 亚胺培南93.3% 100% 100% 厄他培南80% 100% 100% 呋喃妥因40% 37.5% 71.5% 阿米卡星73.3% 50% 71.4% 头孢替坦60% 75% 61.9%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3.3% 62.5% 47.6% 复方新诺明13.3% 37.5% 9.5% 妥布霉素33.3% 12.5% 0%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沙市第四医院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二、监测项目 主要监测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场球菌(VER)、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MDR/PDR-PA)等。 三、监测调查对象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 四、监测内容 细菌,抗菌药物,药物耐药结果 五、监测方法及程序、步骤 (1)临床科室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 (2)微生物室检测到监测的目标多重耐药菌患者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备注“多重耐药菌、请隔离”的醒目提醒标识,并对阳性结果及患者分布科室等情况予以登记,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通知所在的临床科室;

(3)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单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监测反馈通知后,结合病人病情分析,如果确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或定植,开“接触隔离”医嘱;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在24小时内填报多重耐药菌报告卡至医院感染科,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同时报告院感病例; (4)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并进行有关相应处置;(5)微生物室必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半年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6)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7)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检查各小组成员在每月进行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会议时,发现多重耐药抗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给予重点标注、分析,反馈。 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控制无关人员进入。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方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方案 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我院将开展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现制定 本方案。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控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泰能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二、各部门职责?检验科?1、切实提高细菌室病原学诊断水平,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实验条件和方法,及时报告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的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2、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时应电话通知临床医生,并一起讨论应对措施;增加药敏试验的范围,补充备选药物,进行联合药敏试验;?3、报告感控科,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这类细菌的传播; 4、填写多重耐药菌(MDRO)监测登记表。 临床科室?1、医生:感染病人及早进行病原体送检,跟进检测结果,接到细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报告后,有医生开“细菌名称接触隔离”(例如:MRSA接触隔离)医嘱,及时通知护士,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及填写监测登记表(晨会进行交班,在病程中做好病人治疗及预后情况的记录,必要时请临床药学部药师会诊,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护士:遵医嘱做好床边标识,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消毒隔离措施。?3、保洁员:在护士的指导下,做好环境、物表的清洁消毒及医疗废物的处置。 4、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及院感监控员及时填写科室耐药菌监测登记表.? 5、耐药菌监测登记表科内要存档管理。?临床药学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制度培训

XXXX医院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临床科室多部门协作,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要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1、参加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工作人员,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长,必要时邀请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 2、时间安排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 3、会议容 (1)各部门对上半年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介绍各自工作进展情况,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管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案、具体措施及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4、各部门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进行监测,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和环境消毒的监督。负责每季度向全院公布检验科统计结果。 2)检验科: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病原学培养结果及药敏报告,对多重耐药菌应做特殊说明;发现耐药菌时书面通知临床科室,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统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查变化情况。

3)药剂科:及时向检验科通报我院抗菌药物品规变化情况,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会诊,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发布抗菌药物的预警信息。 4)临床科室:及时、规采集病原学标本,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及时上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1、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检验科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2、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球菌(VRE)、产超广谱β-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2)早期检出带菌者、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检验科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与细菌耐药预警,更好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依照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卫生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现就建立完善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相关工作要求如下,请科室立即遵照执行。 一、临床科室 (一)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高危患者:(如1、长期住院患者;2、在ICU内;3、高龄、营养不 良及慢性疾病病人;4、机体免疫低下;5、前期使用多种抗生 素;6、外科手术、创伤及烧伤;7、侵袭性诊断;8、使用呼 吸机;)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试纸、咽试纸、 伤口、气道内、肛试纸或大便)进行培养、监测,发现MDRO 定植患者;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并追踪结果,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属医院感染,应在24小时内填 《医院感染上报表》报告感控科。 (二)科内及科间告知制度: 1、主管医生发现或接到检验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应立即开“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报告科室主任及科室感控员。

2、感控员应在早交班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3、护士感控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填报《耐药菌控制措施督查表》。 4、责任护士负责告知家属及陪护人员相关隔离常识。 5、主管医生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判断解除隔离的时机,如果患者转科/转院或死亡,护士做好多重耐药菌患者床单元的终末消毒。 6、转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生或护士,做好消毒隔离。 7、感控员及时对耐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追踪总结。(三)科室短时间内发生特殊耐药表型或3例以上名称相同、耐药表型相同的耐药菌病例,应立即向感控科报告。班外时间、 节假日报院总值班,院总值班通知感控看负责人。 (四)科室应按《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落实相关院感防控措施。(五)应了解医院前五位目标细菌及科室(重点科室)前五位目标细菌名称及耐药率,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和耐药预警报 告,指导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二、检验科 (一)应及时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发现多重耐药菌应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人交接班登记本》并及时通知 临床科室,及感控科。 (二)一旦发现特殊耐药表型或短时间内某一病区有3例及以上某耐药表型相同病原菌,应立即通知感控科及相关临床科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院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同时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凝胶。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及时消毒。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时,应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在实施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对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使用专用的抹布进行清洁和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六、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 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 2、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

XX医院2017年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 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在2016年多重耐药菌监测的基础上,根据2015年版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于2017年1月1日开始,在全院范围内根据2017年实施方案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 一、监测目的: (一)了解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及耐药细菌的分离率 (二)通过对不同时间的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能够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资料。 (三)了解我院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性及其变化,对医院内不同区域细菌耐药性的分析也可以为发现耐药细菌在医院内的流行提供重要信息。 (四)每日对耐药菌培养结果动态细致观察可以为发现暴发流行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监测项目: 目标监测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以下五类七种,监测到以下多重耐药菌时需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包括隔离衣和面罩等),其余多重耐药菌也需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2种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种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2种

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 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1种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1种 三、监测对象:所有住院患者送检临床微生物室标本。 四、监测时间:2017年元月1日开始 五、监测方法: (一)临床科室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二)临床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检测到多重耐药菌,应及时将多重耐药阳性结果通知相关科室,并做好记录。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做好相关记录并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院感科及时到临床微生物室收集阳性报告结果,专职人员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督导临床落实多重耐药菌相关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科室须按要求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六、汇总报告 (一)每月将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汇总,了解全院耐药菌不同部位的构成情况,并观测其变迁,每季度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反馈,并作年度总结。 (二)监测同时,专职人员及时到相关科室督导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持续改进细菌耐药监测项目以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的措施等。 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C 细菌耐药监测预警机制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一、检验科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感控科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分析结果由感控科及时向临床科室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到每季度通报一次。 二、根据我院定期从临床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样本中分离出来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和比例、分布等情况,结合我院细菌耐药结果和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参考各级细菌耐药监测网有关数据,确定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作为主要目标细菌。 三、根据我院细菌耐药监测,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当细菌耐药达到预警值,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处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一)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感控科及有关科室,提示“预警抗菌药物”名称。 (二)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感控科及有关科室,提示“慎重用抗菌药物”名称。 (三)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感控科及有关科室,提示“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名称。 (四)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及时通报医务科、感控科,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通过“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细菌室密切观察该类抗菌药耐药率演变情况,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四、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预防用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卫办医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氟喹诺酮类除外)选择抗菌药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