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1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目标要点晨背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的基

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实际,能够说明生

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

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

有同一性的问题。

『学新知』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①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②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①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小提示: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

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肯定思维和

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是可知论者。只有少数哲学家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者。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生活和实践角度: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理论角度

(1)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2)这一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练疑难』

1.判一判:对下列观点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存在于世界观中,没有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2.想一想:有人认为,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提示: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回答)

『练疑难』

1.提示:(1)×(2)×(3)×(4)√(5)×(6)×

2.提示:(1)不同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据美国机器人航天器“新视野号”近距离飞越冥王星时拍

下的第一批照片显示,冥王星上有云雾。研究人员说,照片上

清晰看到云雾,这说明冥王星有着多种多样的大气层,预计,

这些云雾是由氮气、甲烷、乙炔、乙烯和乙烷等成分组成的。

『问题探究』

1.冥王星与科学家的分析、预计是什么关系?

提示:冥王星属于存在,科学家的分析、预计属于思维。冥王星上的云雾的存在是科学家进行分析、预计的前提,分析、预计的作出表明存在与思维具有同一性。

2.研究人员发现冥王星上有云雾,是如何体现哲学的基本问题的?

提示:研究人员发现冥王星上有云雾,坚持了存在是本原,做到了存在决定思维;也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名师点拨』

1.图表解读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

区别内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地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意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

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的关系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第二方面是从属的。

(2)第一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本体论,第二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论。

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中总是贯穿和渗透着本体论。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一种回答。

(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例1』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A.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解析“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解决的共同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反映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辩证关系,B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9月8日19时05分,美国“奥西

里斯-REx”探测器搭载阿特拉斯5型火箭成功发射。奥西里斯-REx的首要任务是去贝努小行星采集样本,寻找太阳系形成乃至生命起源的线索。如果一切顺利,该探测器将于2018年8月飞抵贝努小行星,然后用两年时间对小行星表面进行测绘,寻找可能存在的矿物质并挑选采样地点。

『问题探究』

1.人们发射一枚探测器,来收集小行星的岩石样本,是人类在处理什么关系?

提示: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人类为什么要处理这些关系?

提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名师点拨』

1.思维与存在范畴的各种说法

2.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

(1)从地位和作用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切哲学必然遇到、不能回避的问题,而且是一切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2)从世界观角度看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②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哲学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回答哲学其他问题的方式和方向。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由于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成为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

(3)从方法论角度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它指导着人们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客观实际,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工作、实践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

基本问题的原因

『例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揭示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一致性②不可知论贯彻生活的各个方面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调查”是了解掌握存在,“决策”是“思维”,调查研究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一致性,①应选;从材料主旨看,是强调工作中的要求,因此④符合题意;③与题干无关,②表述错误。因此应选C。

答案 C

『思维导图』

『核心速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

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

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

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以华人科学家为主体的科研团队宣布找到“天使粒子”

信息提取连线信息解读2017年7月21

日,国际权威学术期

刊《科学》杂志报道

了物理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以华人科学家为主体的科研团队找到了正反同体的“天使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从而结束了国际物理学界对这一神秘粒子长达80年的漫长追寻①。

该成果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何庆林、王康隆课题组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寇煦丰课题组等多个研究团队共同完成,论文通讯作者为何庆林、寇煦丰、张首晟、王康隆。2010年到2015年,张首晟团队连续发表三篇论文,预言了实现马约拉纳费米子的体系及用以验证的实验方案。王康隆团队等依照他的理论预测,成功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②。

国际同行指出,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是一项里程碑式信息①(1)

(1)存在

决定思

维。

(2)思维

和存在

具有同

一性,思

维能正

确认识

存在。信息②

(2)

注:把左栏的“信息提取”与右栏的“信息解读”通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提示:信息①——(1)信息②——(2)

『跟踪训练』

1.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是一项里程碑式的科学发现,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由此可见()

①人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客观存在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科学预言等一些特殊的意识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④人类总有一天可以穷尽对整个宇宙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①②正确;③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选;④错误,因为人们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选A。

答案 A

2.科学家们依照理论预测,成功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

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思维的发展决定着存在的发展④思维是先于存在而存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科学家们依照理论预测,成功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这一发现证明了思

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①②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③④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 A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解析由教材基础知识可知,B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C、D不选。

答案 B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内容包括()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没有指导作用的问题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③是其第一方面,②④是其第二方面。

①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3.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

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故选C。A、B不符合题意;D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答案 C

4.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属于()

A.唯心主义

B.方法论

C.可知论

D.唯物主义

解析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选C。

答案 C

5.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解析学习计划、教学计划属于思维,学习实际、教学实际属于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答案 A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全册

《生活与哲学》教案 所教班级 执教者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彭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彭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段霞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段霞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陈婷婷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陈婷婷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忽丽霞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忽丽霞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张琳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张琳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李永朝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李永朝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三、【知识梳理】 1.哲学怎么产生的? 2.哲学的本义? 3.哲学的任务?(功能.作用) 四、【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实践活动和主观情绪中 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 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非选择题

第四课非选择一 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在稳中求进,经济增长进一步进入“新常态”。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6年10月1日到7 日全国共接待游客5.93亿人次,同比增长12.8%,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成为旅游市场亮点,这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与生产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受国家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黄金周消费额增速同比下滑大约0.3个百分点,整体消费趋于平稳。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 (2)说说中学生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第四课非选择题二 对浙江经济而言,“浙商”是最为宝贵的发展资源,是转型升级最为活跃的主体力量。2010-2014年,浙江省G D P(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 D P的比重超过60%。在近年来的“浙商回归”过程中,投资本土的民营资金总量年均增长500亿元左右,其中70%以上投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中。 结合材料,运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知识,说明发展浙商的重要性。

第四课非选择三 山东省国资委日前发布《山东省国资委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2017年山东国企改革的重点。其中提出要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充分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企业首发上市,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对行业优质资产实施重组整合。 激励机制方面,山东省国资委提出要完善多层次多元化中长期激励体系。加强对任命制企业负责人中长期激励问题的调研,探索建立任命制企业负责人中长期激励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上市公司以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为主要方式实施激励,探索其他股权激励方式;出台省管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将80%以上的国资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引导国有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结合材料,分析山东省深化国企改革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改革是强国之路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制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2)私营经济(3)外资经济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 5、效率: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效率和公平相统一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改造客观世界)。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十课第二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预习、巩固,识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课前搜集素材和课上实例分析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感知问题的能力及关注创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政治生活关心,但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因此,要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达到深刻理解知识进而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难点:树立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代的中国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现代的中国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改变了中国。

新四大发明的全世界走红,说明我们国家在鼓励、引导、促进创新这条路已走上正轨。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都是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都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为之自豪的发明创造,它们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可以预见中国以后也会继续创造更多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发明”。 新课教学: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说一说:你熟悉的手机品牌有哪些? 篇一:科技华为与创新中国 探究一:以“通信业巨人”华为为例,思考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篇二:管理华为与中国道路 思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华为的分配模式? 探究二:如果你是公司员工,你更愿意现在拿高薪还是拿股权?说说你的理由。 (1)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等 列举:我国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创新的事例?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篇三:文化华为和思维变革 探究三:华为的文化创新说明了什么?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完整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面漫画的寓意是() ①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②市场交易必须坚持公平、诚实守信原则 ③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④要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从漫画可以看出,商家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坚持公平、诚实守信原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①②③正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故④错误。 答案:A 2.随着网络深入人们的生活,传统的购物方式也悄悄发生变化,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一些时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要妥善解决当前网购中存在的这一问题,需要() ①国家严格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②厂家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 ③商家遵守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 ④消费者提高依法维权的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是发生在流通领域中,②与题意不符。 答案:C 3.2009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国务院采取措施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依据是() ①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市场机制要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④加强直接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②不正确。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应是加强调控,不是直接干预,排除④。 答案:A 4.2010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①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②减少税收 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④降低银行利率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④属于货币政策,应排除。 答案:C 5.为了鼓励居民和单位采用节能灯,国家财政对居民购买节能灯补助50%,对单位大宗采购节能灯补助30%,这是国家运用调节经济,这种手段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因为它。() A.经济手段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 B.市场手段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C.行政手段以政府的强制力为坚实后盾 D.财政手段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解析:补贴属于经济手段,买节能灯享受补助涉及到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答案:A 6.2009年我国实施农村新型社会保险制度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这说明()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必修二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汇总

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与 方法论汇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汇总 ?㈠(辩证)唯物论 ?⒈自然界的物质性 ?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⒊世界的物质性 ?⑴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产 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⑴原理内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正确反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B.意识对 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萎靡的精神)? ?⑵方法论: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 ?⑵原因:①哲学依据: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②现实意义 ? ?⑶怎么办:①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和规律,尊重客观实际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⒍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 ?⒎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人教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4、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甚至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唯心主义 (物质)的关系问题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哲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 唯物物质决定意识。 学主义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 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 概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论主义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主观唯心主义 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 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 中国化的重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 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 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 辩证唯物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联系 辩 证发展 唯唯物辩证法 物 矛盾 主 义 创新 马 克实践 思 认识论 主认识和真理 义 哲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学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 史 唯 价值观 物价值与价值观 主 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人生观人的价值

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 有能动作用 含义 普遍性 特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改造正确意识会 客观世界具 人能够 有指导作用错误意识会 能动地 改造世 意识对于人高昂的精神 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萎靡的精神 控制作用 要重视意 识的作用、 精神的力 量,自觉树 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客观性 辩 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证方法论 唯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物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论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 尊重客观规律和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的辩证关系 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 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 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哲学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要意义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怎样做到:①②③

必修一政治第四单元知识框架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要无限性的矛盾决定的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调节(1)方式: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来调节 (2)优点:①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走进社会主义(3)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经济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4)仅有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 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规范市场秩序,弥补市场调节不足。 (1)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市场规则:①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②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③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商务 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其原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不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1)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主要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①经济手段: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 ②法律手段:经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③行政手段:行政机关发布的强制性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含义: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

政治必修4(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 意识能动作用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

1、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的任务: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4、哲学的作用: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5、什么是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哲学和世界观的联系: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7、关于世界观: (1)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2)世界观人人都有 (3)世界观有正确、错误之分 8、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9、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10、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1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本义 真正的哲学的作用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百舸争流的思想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 基本形态 根本观点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与生活的关系 对哲学的影响 为什么 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是经济常识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内容比较散和杂,需要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同学们学习和复习时才比较方便。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

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打印版)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必背内容(精简版) 辩证唯物论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一、规律★★★ 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注意:规律不可改造、消灭、改变) 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书本P41)★★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原理高考常考归纳总结

必修4 哲学原理高考必背 ——海口市灵山中学政治组组长周安平老师原创 总纲 (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的)认识论 马克思 (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辩证的)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 世界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 方法论] :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人类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前提。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 世界观] :事物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①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创造或消灭的;③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 :承认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 世界观]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4、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 世界观]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既能正确反映事物现象,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而且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方法论] :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科学意识。 5、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原理) [ 世界观]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 6、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 世界观]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坚持实事求是;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 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 方法论]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又要充分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辩证唯物的)认识论 1、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 [ 世界观]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方法论]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要重视实践,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