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磁同步电机设计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17.62 KB
- 文档页数:3
《永磁同步电机传动系统的先进控制策略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电机传动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永磁同步电机(PMSM)以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良好的调速性能,在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PMSM传动系统的性能,研究先进的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永磁同步电机传动系统的先进控制策略及其应用研究。
二、永磁同步电机基本原理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利用永磁体产生磁场的电机,其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磁场同步,从而实现电机的稳定运行。
PMSM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良好的调速性能,是现代传动系统中的关键设备。
三、先进控制策略研究1. 矢量控制策略:矢量控制是一种基于磁场定向的控制策略,通过精确控制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实现电机转矩和磁场的解耦控制,从而提高电机的运行性能。
2. 模糊控制策略: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策略,通过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实现电机控制的智能化。
在PMSM传动系统中,模糊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3. 预测控制策略: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预测模型的控制策略,通过对系统未来的状态进行预测,实现电机的优化控制。
在PMSM传动系统中,预测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四、应用研究1. 工业领域应用:在工业领域,PMSM传动系统广泛应用于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中。
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性能和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
2. 交通领域应用:在交通领域,PMSM传动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交通工具中。
通过采用矢量控制、模糊控制等策略,可以提高车辆的能效比和驾驶性能,同时降低噪音和振动。
3. 能源领域应用:在能源领域,PMSM传动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设备中。
通过采用预测控制等策略,可以提高设备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同时降低维护成本。
五、结论永磁同步电机传动系统的先进控制策略对于提高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交流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体积小、效率高、起动与调速性能优越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交通等领域。
PMSM的参数辨识问题一直是电机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精确的参数辨识可以大大提高PMSM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传统的基于最小二乘法的PMSM参数辨识方法依赖于直流和交流侧测量的电量,当输入电流和速度有较大偏差时,容易出现辨识精度较低的情况。
因此,使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的PMSM参数辨识方法来获得更准确的参数估计值,已成为一种热门研究方向。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基于EKF的PMSM参数辨识方法,以获得准确的参数估计值。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PMSM的数学模型,包括电压、电流、转速等物理量的方程。
2.设计EKF算法,用于提高参数辨识的准确性。
3.编写MATLAB程序,实现样本数据的采集、处理及EKF算法的实现。
4.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验证所设计的基于EKF的PMSM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研究内容1. PMSM的研究与数学模型建立本课题将研究PMSM的结构、特性、运行原理及数学模型。
对PMSM进行建模,通过建立电压、电流、转速等物理量的方程,为后续的参数辨识提供数学基础。
2. EKF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将EKF算法应用于PMSM参数辨识过程中,可提高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本课题将研究EKF算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及其在PMSM参数辨识中的应用,实现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3. 样本数据采集和处理本课题将进行样本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采集到的数据将作为基于EKF的PMSM参数辨识的输入,包括电机电流、电压、转速等实时信号。
4. 基于EKF的PMSM参数辨识仿真及实验根据所设计的基于EKF的PMSM参数辨识方法,开展仿真及实验验证。
通过对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及结构的研究(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0 学号0 号学生姓名高富帅导师姓名完成日期2005年6月8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1章绪论 (3)1.1永磁性材料简述 (3)1。
1。
1 稀土永磁材料 (3)1.1。
2 其它永磁材料 (4)1.1.2。
1 铝镍钴永磁 (5)1.1。
2.2 铁氧体永磁材料 (6)1。
1。
2。
3 粘结永磁材料 (6)1。
2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概况 (6)1。
2.1永磁同步电机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7)1。
2.2永磁同步电机在同外的发展概况 (7)1。
3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分类 (8)1.3.1永磁同步电动机简介 (8)1。
3.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分类 (8)1.4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9)第2章永磁材料的性能和选用 (11)2.1 永磁材料磁性能的主要参数 (11)2。
1.1退磁曲线 (11)2.1.2 回复曲线 (12)2.1。
3 内禀退磁曲线 (13)2。
1。
4 稳定性 (14)2.2 永磁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注意事项 (15)2。
2.1永磁材料的选择 (15)2.2.2 永磁材料的应用注意事项 (16)第3章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基本理论 (16)3.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 (18)3.1。
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总体结构 (18)3。
1。
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磁路结构 (19)3。
1。
2.1表面式转子磁路结构 (20)3.1.2.2内置式转子磁路结构 (21)3.1.2。
3爪极式转子磁路结构 (23)3.1.3隔磁措施 (23)3.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理论 (23)3.2。
1 稳态运行和相量图 (23)3。
2。
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稳态性能分析和计算 (25)3。
2。
2。
1电磁转矩和矩角特性 (25)3。
2.3 工作特性曲线 (27)3.3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路分析与计算 (27)3。
3.1磁路计算特点 (27)3。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横向磁通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电机,实现了电机电负荷磁负荷的解耦,可以大幅度提高电机的推力密度,这种低速大推力的电机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对这类电机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本文在已有横向磁通电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向交链横向磁通圆筒型直线永磁同步电机,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横向磁通电机两个相邻初级铁心间隔一个极距的缺陷,大大提高的电机的推力密度。
本文在对这种电机的理论研究下,得到了BCTF电机的设计方法,并制作了样机进行验证。
本文首先对BCTF电机的磁路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电机空载反电势、电磁推力、每相电阻、每相电感的表达式,构建了完整的数学模型。
在分析磁路模型之后,对电机的参数尺寸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电机的主尺寸对推力密度的关系,在保证推力密度最大的前提下设计电机的初级、次级尺寸,得到了完整的BCTF电机的设计流程。
对所得尺寸电机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设计方法。
采用ANSOFT12软件,对电机的齿宽、极距、初级单元厚度等进行了仿真分析,在保证推力密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电机定位力与漏磁,得到电机的优化尺寸制作一台380W三相圆筒型样机,对所得样机进行实验分析,测得反电势、推力、电阻值,通过实验与仿真结果,验证BCTF电机设计方法的准确性。
关键词:双向交链;横向磁通;圆筒型电机;磁场解析:有限元分析- I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e transverse flux configuration motor as a new motor carry out the decoupling of the electrical load and the magnet load.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motor’s thrust density.the l ow-speed high-thrust motors show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the motor is valuable.In this paper, a new Bidirectional Crosslinking transverse flux cylindrical linea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BCTFCLPMSM) has been proposed based on transverse flux motor, to solve the the defect of traditional transverse flux motor interval of two adjacent primary core.thereby the of the motor's thrust density has been greatly increased.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is motor and get the way of BCTF motor design and produced a prototype for validation.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d BCTF motor circuit, and get the motor no-load EMF, electromagnetic force, per phase resistance, inductance per phase expression, building a complete model.After analyzing the magnetic circuit model,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tor size was analyzed, and g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ust densityand the main dimensions of the motor,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thrust density ensuring the highest, get a complete BCTF The motor design process.Then us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o verify design methods. By ANSOFT12 software, the motor tooth width, pole distance, the thickness of the primary unit of a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thrust density to minimize orientation force and leakage flux motor positioning to get optimal size of the motor.Made a 380W motor,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obtained experimental prototype, the EMF, thrust, resistance, through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BCTF motor design.Keywords: Bidirectional Crosslinking; transverse flux;cylinder motor; field analysis;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I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1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1)1.1.2 横向磁通电机的概述 (2)1.1.3 横向磁通圆筒型直线电机的概述 (2)1.2 横向磁通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1.2.1 横向磁通电机结构研究现状 (4)1.2.2 国内外横向磁通直线电机的研究现状 (13)1.2.3 国内外横向磁通电机的三维电磁场分析方法 (16)1.2.4 横向磁通电机设计方法总结 (17)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8)第2章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 (19)2.1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基本结构 (19)2.1.1 初级结构 (20)2.1.2 次级结构 (22)2.1.3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绕组 (22)2.2 BCTF圆筒形直线电机的运行原理 (23)2.3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磁场分析 (25)2.4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27)2.4.1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空载反电势 (28)2.4.2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电阻参数 (30)2.4.3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电感参数 (32)2.4.4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推力方程 (36)2.5 小结 (37)第3章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设计方法的研究 (39)- III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3.1 引言 (39)3.2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电磁设计 (39)3.2.1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主要尺寸 (41)3.2.2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初级尺寸设计 (45)3.2.3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次级尺寸设计 (49)3.3 小结 (51)第4章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优化仿真 (52)4.1 引言 (52)4.2 仿真模型的建立 (52)4.3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尺寸优化 (55)4.3.1 电磁力的优化分析 (55)4.3.2 定位力的优化分析 (58)4.3.3 功率因数与电机漏磁的优化分析 (59)4.4 小结 (63)第5章电机的特性分析 (64)5.1 引言 (64)5.2 实验平台的构建 (65)5.3 BCTF圆筒型直线电机的特性研究 (66)5.4 样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 (69)5.5 小结 (71)结论 (72)参考文献 (7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6)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说明 (77)致谢 (78)- IV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1.1课题的来源与意义近年来,大功率的电气传动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安装空间的不足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为此对于低速、大推力密度电机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由于传统电机齿槽设计之间的矛盾,很难达得到较高的推力密度,由此,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Transverse Flux Linear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TFLPMSM)应运而生。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及仿真一、本文概述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良好的控制性能等特点,在工业、交通、家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对PMSM的控制策略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旨在实现电机的高性能、高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主要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和仿真分析。
本文首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电机结构、运行原理、数学模型等,为后续控制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详细讨论了几种常见的PMSM控制策略,如矢量控制(Vector Control)、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等,分析了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
接着,本文针对某特定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MSM控制策略。
该策略在传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优化技术,旨在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本文还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二、永磁同步电机基本原理与特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是一种利用永磁体作为磁场源,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磁场相互作用,通过控制定子电流产生的磁场与转子永磁体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电机的旋转运动。
高效率:由于使用永磁体作为磁场源,无需额外的励磁电流,因此电机在运行时具有较低的损耗和较高的效率。
高功率密度:永磁体的使用使得电机能够在较小的体积内实现较高的功率输出,适用于需要紧凑设计的应用场景。
良好的调速性能:通过控制定子电流的频率和相位,可以实现对PMSM的精确速度控制,满足宽范围调速的需求。
低维护成本:永磁体通常具有较高的磁能积和稳定性,使得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无需频繁更换磁极,降低了维护成本。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篇一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PMSM)以其高效率、高精度和良好的调速性能,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展开研究与设计,通过深入分析其控制策略与系统结构,提高电机控制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一、引言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一种依靠永磁体产生磁场的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效率高等优点。
而矢量控制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精确控制。
本文旨在研究与设计一种高性能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以提高电机的运行性能和效率。
二、永磁同步电机基本原理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与定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实现电机的转动。
其运行性能与电机的参数、控制策略等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电机的运行原理和特性,是进行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
三、矢量控制技术分析矢量控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电机控制方法,通过精确控制电机的电流分量,实现对电机转矩和转速的精确控制。
本文将深入分析矢量控制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优点,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四、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是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
本文将设计一种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电流检测模块、速度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等。
通过合理的系统结构设计,实现电机的高效、稳定运行。
五、控制策略研究在控制策略方面,本文将采用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矢量控制方法。
通过对电机的电流分量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电机转矩和转速的精确控制。
同时,将引入现代控制理论,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
六、仿真与实验分析为了验证所设计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将进行仿真与实验分析。
通过建立电机的仿真模型,对所设计的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测试。
同时,将在实际电机上进行实验测试,分析系统的运行性能和控制效果。
用于电动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电动汽车(EV)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正逐渐成为未来交通的主要趋势。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永磁同步电机(PMSM)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优良的控制性能,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用于电动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文章首先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分析了其在电动汽车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随后,详细阐述了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平台的选取、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关键技术的实现。
在硬件设计方面,文章讨论了功率电子开关的选择、电流传感器的配置以及电机参数的匹配等问题。
在控制策略方面,文章重点介绍了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并分析了它们在提高电机性能、优化能量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文章还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参数辨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热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章总结了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展望了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及优势提高电动汽车效率:永磁同步电机能够提供稳定和强大的磁场,提高电机的效率和输出功率,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
增强电动汽车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损耗很小,功率密度高,可采用多极,为采用直接驱动、全封闭结构和系统集成化提供了可能。
高效能:永磁同步电机的能效更高,不需要产生额外的磁场,转子能够快速响应变化的负载条件,实现最大功率输出。
永磁电机智能化制造智能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永磁电机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发电设备,具有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优点,逐渐成为绿色能源发展的热点。
然而,传统永磁电机存在着制造工艺低效、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维护困难等问题。
因此,对永磁电机进行智能化制造,将能够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永磁电机智能发电项目的可行性。
二、项目目标:1.实现永磁电机的智能化制造,包括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优化、质量监控等;2.提高永磁电机的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提高永磁电机的产品质量,减少质量缺陷;4.推动永磁电机智能发电项目的可行性,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永磁电机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发电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成本效益分析:智能化制造能够提高永磁电机的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虽然投入初期的研发和设备费用较高,但通过提高产能和减少生产环节,能够快速回收投资,并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
3.技术可行性分析:智能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永磁电机的智能化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引入先进的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线和远程监控系统等技术,可以实现永磁电机的智能化制造。
4.环境影响评估:永磁电机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设备,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智能化制造能够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废水废气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项目实施方案:1.技术研发:建立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团队,研发永磁电机智能化制造的关键技术,包括自动化装配技术、生产线优化技术和质量监控技术等。
2.设备建设:引进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包括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线和远程监控系统等,建立智能化生产线。
3.制造流程优化:对永磁电机的制造流程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永磁电机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降低质量缺陷率。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自动化的不断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因数等优点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矢量控制技术是现代电机控制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提升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进行详细的探讨,旨在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永磁同步电机概述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一种利用永磁体产生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能量转换的电机。
其优点包括高效率、高功率因数、低噪音等。
然而,为了充分发挥其性能,需要精确的控制技术。
其中,矢量控制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能够将电机定子电流分解为直交分量的方式来模拟直流电机的控制方式,实现电机的高效精确控制。
三、矢量控制系统研究矢量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电机电流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本文将重点研究矢量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磁场定向控制(FOC)策略、PID控制算法、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等。
1. 磁场定向控制(FOC)策略磁场定向控制(FOC)是矢量控制的核心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电机的定子电流来产生所需的磁场。
FOC策略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机的转矩脉动,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FOC策略的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2. PID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经典控制算法。
在矢量控制系统中,PID控制算法用于调整电机的电压和电流,以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
本文将探讨PID控制算法在矢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其参数整定、抗干扰性能等方面。
3.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是一种用于提高电机运行效率的调制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SVPWM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其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SVPWM 技术能够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降低电流谐波失真,对于提升电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优化【摘要】本文针对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优化展开研究。
在探讨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接着,对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转矩特性,并探究了优化方法。
通过仿真实验结果分析,评估了齿槽转矩优化的效果。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优化的成果,探讨了研究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为提高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和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推动永磁同步电机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优化、设计、特性分析、方法探究、仿真实验、效果评估、总结、研究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和工业领域等应用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其优点包括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噪音和低维护成本。
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齿槽转矩不稳定的问题,影响了电机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目前,针对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不稳定的问题,已经有一些研究和方法进行探讨和优化。
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方面,而对于齿槽转矩优化的具体方法和效果评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的齿槽设计和转矩特性,探究适合该类型电机的优化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评估齿槽转矩优化的效果。
希望能够为提高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优化,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和性能稳定性,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发展。
通过优化齿槽设计,减小电机的功耗和磨损,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优化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
最终的目的是推动电机技术的发展,推动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应用,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交流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摘 要直线电机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机床进给驱动系统中。
本文以平板式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为研究对象,从电机机体到伺服驱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作了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机体设计过程中电枢绕组、铝芯和定子磁钢的设计和改进方法,较大程度上减小了推力波动,并且结合大推力直线电机的特点设计了方便有效的装配过程。
建立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今最通用的伺服控制策略,选择了矢量控制方法。
确定 0 = d i 的矢量控制实现形式。
通过 SVPWM 方法进行脉宽调制,合成三相正弦波。
选用 TI 公司2000 系列最新 DSP TMS320F2812,深入研究了以上算法在 DSP 中的实现形式。
采用了 C 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实现方法。
在功率放大装置中, 以智能功率模块 IPM 为核心,设计了功率伺服驱动系统。
还包括电流采样、光电隔离、过压欠压保护和电源模块等。
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本次课题只对直线电机做一些理论研究。
关键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DSP SVPWM 矢量控制AbstractLine motors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all kinds of trade ,especially in machine tool feed system. We carry out our study in motor , softwareand hardware servo system based on flat AC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motor(PMSLM).First introduce the design method of armature ,core of al and magnet whichcan minish the thrust ripples, then introduce the means of assembly base on highthrus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To ensure the accuracy to a high requirements and get a wide speed range, wechoose the dsp of Texas Instruments named TMS320F2812 which is the core of theservo system .In the paper we set up mathematical model of PMSLM, then analysethe current control strategies and choose the vector control method which is realizedby the method of 0 = d i .The three phase sine wave is compounded by spacevoltage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The arithmetic realized by C language andassembly language in DSP. Intelligent Power Model (IPM) is the core of the poweramplification circuit system which also contains current sampling circuit,photoelectricisolation circuits,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s, undervoltageprotection circuits and power supply.As a result of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limit, this topic only does a fundamentalresearch to the linear motor.Key word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PMSLM), DSP ,SVPWM, vector control目 录摘要 中文 (I)英文 (II)第一章 绪 论 (I)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直线电机的运行原理及特点 (2)1.2.1 直线电机的基本运行原理 (2)1.2.2 直线电机进给系统优缺点分析 (3)1.3 直线电机发展历史及其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综述 (4)1.3.1 国内外直线电机历史、现状及发展 (4)1.3.2 直线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综述 (7)1.3.3 试验研究 (10)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0)第二章 永磁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基本结构 (11)2.1 实验用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及研究发表时间:2018-03-13T16:26:08.4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作者:赵建帮[导读]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大踏步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对汽车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汽车数量的增加导致石油和其它资源的消耗增加,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气量迅速增加,致使资源和环境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河北邢台 054800)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大踏步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对汽车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汽车数量的增加导致石油和其它资源的消耗增加,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气量迅速增加,致使资源和环境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节能减排早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热点,使用电能代替其他短缺能源已成为一种共识,相对于石油资源的消耗带来的影响,电能的产生方式多样,产量充足,覆盖面广,而且能源利用率高,方便环保,所以电动汽车的研发是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动机;场路耦合引言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体积小、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损耗等优点,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产品中受到广泛的青睐。
作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车的性能。
因此,精心设计性能优异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现状电力驱动汽车用永磁电动机控制系统是目前电动机领域的热门课题,而且已经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各类控制方法的研究,如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提高控制系统精确度,如通过改良位置检测传感器来提升系统精度;针对不同永磁电机及其拓扑结构采用不用的控制方法的研究,以此来达到提高电机的工作性能的目的;电机控制系统集成化,智能化,如改进控制系统的组成元件,如将DSP或FPGA等作为数据处理器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的能力;在电机控制应用各种控制策略,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变结构控制、专家系统等;控制系统构成更加简单化,如不使用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控制系统的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毕业设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与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采用永磁体作为励磁源的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功率因数高等优点,在电动车、新能源车辆、工业驱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和分析进行探讨,以提高电机的性能和效率。
首先,电磁设计是永磁同步电机设计的核心环节之一、在电磁设计中,需要确定电机的电磁参数,如定子绕组的匝数、磁链、气隙长度等。
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有效控制这些参数,可以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和输出功率。
其次,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场进行分析是电机设计的重要一步。
在电磁场分析中,可以使用有限元法对电机的磁场进行模拟和分析。
通过分析电机的磁场分布,可以预测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气隙磁密分布、磁场饱和情况等。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指导电机的结构设计和优化,从而提高电机的性能和效率。
另外,还需要对电机的电磁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
通过电机的空载试验、短路试验和负载试验等,可以获取电机的电磁特性数据,如电机的转矩-转速特性、励磁特性、效率特性等。
这些特性数据可以用来评估电机的性能和效率,为电机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依据。
最后,需要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效果评估。
通过对电机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验证电机设计和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电机进行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性能和效率。
总之,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与分析是电机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电机的电磁参数,进行电磁场分析和特性测试,以及对电机的效果评估,可以提高电机的性能和效率,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
希望本文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和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枢磁场和电枢反应磁场引言部分的内容:1. 引言1.1 永磁同步电动机概述永磁同步电动机是一种采用永磁体作为励磁源的电动机,其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良好的调速性能等优点,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比传统的交流感应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在稳态和动态响应特性上更加优越,被视为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关键技术。
1.2 电枢磁场和电枢反应磁场简介永磁同步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其中定子产生了正弦形式的旋转磁场,而转子则受到这个旋转磁场的影响而相对运动。
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中,存在着两个重要的磁场:一是由定子绕组通过通入三相交流电产生的电枢磁场;二是由于转子导体中电流变化所引起的电枢反应磁场。
这两个磁场对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详细研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枢磁场特性和电枢反应磁场以及它们对电动机性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介绍电枢磁场形成原理,并分析其对电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电枢反应磁场的产生机理,并探讨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和案例分析,在理论与实际数据上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出针对优化电枢磁场和控制电枢反应磁场的技术方案和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加深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的理解,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控制和应用水平。
通过深入分析和系统实验验证,可以为永磁同步电动机行业提供有益参考,促进该领域发展并为未来相关技术的创新奠定基础。
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枢磁场特性:2.1 电枢磁场形成原理:永磁同步电动机是一种以永磁体作为励磁源的电动机。
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中,电器部分通过直流激励产生一个稳定的永久磁场,在运行过程中与旋转的主磁场进行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转子上的感应电动势。
当三相绕组通过交流电源供电时,会在定子上形成一个旋转的主磁场。
这个主磁场由三相绕组中的三个正弦形式的感应电动势相位差120度来驱动。
同时,由于定子和转子之间存在空气隙,当定子上产生主磁场时,也会激发出额外的感应电流和反应力。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设计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题目: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设计专业班级:自动化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摘要本论文在研究永磁同步电动机运行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其变频调速的理论而且设计了一套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
永磁同步电动机相对感应电动机来说具有体积小、效率高以及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因此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永磁材料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力电子器件的进一步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永磁同步电动机自身具有比感应电动机更为优越的性能,而且其dq变换算法相对简单、电机转子磁极的位置易于检测,因此交流调速的矢量控制理论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领域也得到了同样的重视,有关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研究的成果陆续发表。
本文就是应用电压矢量控制SVPWM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控制,使其拥有直流电机的性能。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dq变换 DSP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1)2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方法 (3)3 硬件电路设计 (4)3.1 电流检测电路 (4)3.2 转速检测和转子磁极位置检测电路 (5)3.3 PWM发生电路 (6)3.4 IPM智能功率模块驱动电路 (7)3.5 系统保护电路 (8)3.6 人机接口电路 (9)4 软件设计............................................................................................................. . (9)设计心得............................................................................................................. .. (12)参考文献............................................................................................................. .. (13)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众所周知,电动机是以磁场为媒介进行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电磁装置。
第1章引言电动车辆发展背景汽车尾气的排放对人类健康和人们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再综合能源问题的考虑,于是,具有零排放污染的电动汽车重新被重视起来,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鼓励政策。
典型的例子如美国,1993年9月,美国政府提出了10年完成的“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V),由政府牵头,组织几十个公司和机构,完成提高燃料经济性和开发电动汽车的规定目标。
各大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制定了发展电动汽车的长远规划[1],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参与电动汽车的研制。
电动汽车经历了关键性技术的突破,样机、样车的研制,区域性试用以及小批量实际应用等探索阶段,现在已接近商业化生产。
电动汽车是以电为动力的汽车,电动机是其主要动力来源。
电动汽车分类目前的电动汽车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种: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初期的电动汽车因电池组体积大、续驶里程短、使用不方便、成本高等缺点,无法与技术已经成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
要想发展电动汽车必须在技术上解决比能量、比功率、寿命、成本以及研发经费等各种难题。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电动汽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
如燃料电池的比功率从1997年的0.16kW/kg,提高到2000年的0.47kw/kg,提高了近3倍。
燃料电池,尤其是以氢为原料的质子交换膜燃科电池(PEMFC),成了电动汽车发展的希望[2]。
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Powered E1ectric Vehicles)实际上是一种使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从而驱动车辆的汽车,排放物只是没有污染并可再利用的水。
燃料电池的发展还有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如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极板等,这些问题都在研究攻关阶段,但不管如何,“氢能”必将引起汽车工业的革命。
1996年,北京举办的国际电动汽车及代用燃料汽车展览会上,参展的电动汽车有福特的Ranger电动轻卡车,通用的EV1型车,丰田的RAV4L型车,PSA集团的SAXO型车,菲亚特的ZIC等车型,充分展示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水平。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环境问题—国家政府支持---课题的可实现必要性)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根据中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截至 2012 年 6 月底,
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 2.33 亿辆,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在未来的 10 年时间里,我
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使我国无法依赖任何一种单一的能源,
然而,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极大危害将极大地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
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使用电能代石油,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国
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中的主力军,发展电动汽车是解决能源
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下世界各国大力扶持的重点。
挪威电动车市场发端于2010年,走在奥斯陆的街头随处可见的电动车,他们都已经是
寻常的代步工具。在挪威购买电动车免征登记税和增值税,也不征收过路税;在美国,政府
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撑早已形成了体系,奥巴马总统上任以后,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拨款24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在电动汽车领域做出的最大投资;
在法国,电力来源中核电占了将近80%。旅游行业是法国的一大经济支柱,发展电动汽车,
用核电驱动汽车,既可以减少能源依赖,又可以保护环境,政府在电动汽车购买补贴方面的
大力支持,另外充电桩的覆盖率在世界上数一数二。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就已将电
动车的发展列入汽车工业的产业规划,并且为电动车发展制定了诸如建设和改造充电站、研
制新技术的蓄电池等计划。目前已有多款车型在全球范围上市,并且一直保持电动车销量头
把交椅的依旧是日系电动车。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2007年国家出台的《新
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做了规定;2009年出
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2010年中央财政补贴试点启
动,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和纯电动车给予最高6万元的补贴;2010
年9月8日,我国确定了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
我国政府助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大规模的投入使用新能源
汽车,这些示范活动给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提供
了大好契机。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驱动电机是其动力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优良的电机性
能与高性能的电机驱动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电动汽车的节能优势。目前,一次充电的续
驶里程问题和制造运行成本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使用高效的
电动机与电动机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方向。与其他电动机相比,永磁同步
电动机具有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高的控制精度,在最新的电动汽车中有着极为
广泛的应用,是目前世界各国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研究的热点。我国稀土资源储备丰富,总储
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四倍,这使得我国使用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具备了一个天然优势,
同时,永磁同步电机研究与在电动车上的广泛应用也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稀土出口的附加值。
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驱动用电机的设计方法还不够成熟,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过程中还存
在着许多问题。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的日益重视,传统的汽车产业也在向绿色环保的“电动”转变。当前,
世界各国和各大汽车企业积极的投入到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工作中。其中,电动汽车的驱动电
机成为了研究人员和开发厂商的重点研究对象。目前应用较广的电动汽车驱动模式大多采用
的是集中驱动,但该模式需要大量的变速装置,从而使得整车效率和性能受到了影响。针对
这一技术问题,电动汽车用轮毂电机逐渐受到了重视,并且有望成为未来电动汽车驱动的主
力。轮毂电机又称车轮式电机,它是指将电机嵌在车轮内部直接驱动电动汽车运行,省略了
传动和减速装置。与传统的电机相比,轮毂电机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驱动方式独立可控、
功率密度高等优点,能使得电动汽车底架结构大为简化,同时增加了电动汽车转向的灵活性。
目前,针对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的研究主要包括了电机磁路结构,电机功率密度,电机冷却散
热系统等。其中,对电机散热系统的研究尤为重要,因为对于高性能的轮毂电机来说,电机
的冷却环境直接影响着电机的过载能力以及电机能否符合高防护等级的要求,所以首先要对
轮毂电机的温度场进行研究。
电机温升是电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对电机的出力、效率、稳定性和经济技术指标
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随着电机的电磁负荷及热负荷的增加,电机的温升将关系到电机
的使用寿命长短以及是否能够可靠运行可靠。因此,在设计轮毂电机前,必须对设计样机的
温度分布及其各个关键部件的温升进行计算仿真,以保证其符合电机的每项技术要求,并为
优化设计提高参考依据[1]。本文主要从损耗的角度对电动汽车用轮毂电机的温度场进行研
究,并根据电磁场、传热学理论,对电机温度场与电磁场进行了耦合分析。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与传统内燃机相比,电动车有低排放、低污染,能源的利用多元化等优点,其相关领域
的研究已经得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电机驱动系统作为电动车的关键部件,其工作效率影响
到整车的性能,这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1]。
目前应用在电动车电驱动系统中的电机包括直流电机、感应电机、永磁无刷电机、开关
磁阻电机等。感应电机与其他类型电机相比具有技术成熟,稳定性好,成本低,易于控制和
维护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除此以外,电机的冷却方式主要有强迫风冷和液冷两种,
而液冷效果较好,水冷形式相对于其他液冷形势相比,冷却效果要好(其冷却能力约为强迫
风冷的50 倍以上)且成本低,因而,采用水冷系统将是适合电动车运行工况的发展趋势之
一。
电动车用电机与传统电机有很大不同,一方面作为电动车的电驱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较宽的调速范围、更高的过载能力、频繁的启动加减速、高效
率等,且电机的安装空间有限、工作环境恶劣,这些都必然将导致电机的温升较高,另一方
面从电机的角度讲,若能保证其高效安全运行,就需准确知道其内部温度场的分布,确保电
机内部最高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下,并为其提供相当的冷却条件。
在电机设计方面,电动车用电机往往希望其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电磁负荷以减小电机
所占空间,这些势必导致电机温升提高,也对电机的冷却系统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因此采
用实用可行又相对准确的方法,对电动车用电机内部的温度场及其水冷系统进行分析以给出
电机设计和水冷系统设计的建议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