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

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

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
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216707977.html,

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

作者:陈伟桥

来源:《财讯》2018年第04期

我国要想在“十三五”时期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当前的经济结构,但要注意,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失衡,因此,在注重供给方面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需求方面的改革。本文借助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裁析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性失衡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丰义经济理论中的观点,社会再生产过程可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象征着供给,而消费象征着需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表现为起点,起着决定性作用,具体体现在: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消费表现为终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体体现在:消费是生产的日的。由此可知,供给在一定程度卜-影响着需求,而需求也在一定程度卜-影响着供给,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光有供给没有需求,也就意味着生产失去了日的,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不能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变,资本循环受阻,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下去;光有需求没有供给,也就意味着人们想消费的对象一开始就不存在,其需求得不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便无从谈起。因此,绝不能把供给与需求这两个方面割裂开来。仅仅强调供给侧的改革是不伞面的,缺少了需求侧的改革,供给侧的改革将事倍功半,难以成功。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在供给侧,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供给大于需求带来的产能过剩。我国目前比较突出的行业如钢筋、水泥等,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经营困难,而这种产能过剩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经济不发达。第二种情况足有效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收入阶层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些人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海外购买或代购奢侈品已成为其消费常态。同时,由于品质安伞等原因,我国消费者还在国外购买了大量质量较高的一般消费品,比如新西兰的牛奶、日本的智能马桶盖、韩国的化妆品等等。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中低水平的产品,难以满足收入水平提高后所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从而导致购买力流向国外。

在需求侧,问题丰要足有效需求不足。首先,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网站发布的数据可知,截至2016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数仍有4335万人,而贫发生率也还有4.5%。依据《关于建市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的指示,当贫困村、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时该村、县才算脱贫成功,而我国总体的贫困发生率还处于4.5%,这距离2%还有一定的差距。其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按照区委的安排,有幸参加这次由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听了区委卢忠于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培训要求,现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2015年11月3日,党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而言。两者历来是平衡社会经济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需求决定供给、引导供给,而供给既满足需求、又创造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社会产业、产品、生产要素等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就是要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供给侧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的投入,由劳动、资本、土地、人才、管理等方面投入;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决定。中央提出的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

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也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这将是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进行的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 为什么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因素分析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理论工具。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党中央以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沉着应对危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这一系列的刺激措施都是在需求侧发力。但是,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看,虽然增速仍然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是同比仍然逐年下滑,出口十年增速后见顶回落,资源成本特别是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持续走高,低成本优势不再,低端制造产业向非发达地区转移不可回避,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然而,从需求来看,在经济下行和消费增速降缓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在海外疯狂扫货,跃境游高速增长,全球奢侈品消费领域中,中国人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日本,国人边马桶盖、大米都往家里带,在新西兰、巴塞罗那,国人几乎将超市的奶粉买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国经济不仅只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存在着产品供给与国人需求严重错配的问题。从供给来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不仅现在

产业升级与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影响因素研究

产业升级与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谌新民潘彬 【内容提要】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较严重的产业结构与高技能人才供给的失衡,这不仅体现在高技能人才数量的短缺,更表现为结构上的不匹配。在广东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背景下,通过增加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供给以满足产业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难题。基于实地调研资料,从三个层面分析,认为收入水平、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是影响高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因素,应从改善公共产品供给视角提供更好的公共政策设计。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结构性失衡 一、引言 广东省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以及改革开放先行优势,主动承接了两波国际产业转移,并根据自身特点逐步推进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初步建立起生产能力较强、外向度较高、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的工业体系,取得了30年来GDP年均增长13.7%的骄人成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一跃而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但是,过度依赖对外贸易和低成本资源要素相结合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广东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当前,广东已经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后期,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经济体制转轨和劳动力供给第三次高峰到来等众多因素综合交织期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解决城乡就业问题双重压力的关键时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严峻挑战,使广东经济持续多年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珠三角和东西北等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影响加大;劳动力技能素质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07年底以来,基于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理性把握,广东省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广东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等重大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广东“双转移”战略的提出,将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需求也将急剧增加。目前在广东劳动力市场上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给存在巨大缺口,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短板,更成为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掣肘。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城乡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化解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成为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相关调研数据和资料,从微观层面探索产业优化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影响因素。 二、产业结构与技能人才结构关系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最早由威廉·配第提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配第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40多个国家不同时期劳动力在

心得体会:关于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考

心得体会:关于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考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急需取得共识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综合目前社会上对供给侧改革的讨论情况来看,我觉得有几种论断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万能论。认为所有问题只要套上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外壳就能解决,这是有片面的。二是无效论。说所谓的供给侧,需求侧,是理论上概念的文字游戏,不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旧体制回归论。认为改革就是去私有化,瓦解私有企业,把大的私有企业公有化,加强计划经济的管理。中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的战略调整和一个主线提出来,但不少人对其的认识产生如此模糊。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急需取得共识,准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

二、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核心在处置僵尸企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首要任务是去产能,核心是僵尸企业的退出。什么是僵尸企业?目前还没有确定的定义,所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四种:牛津辞典记载僵尸企业这个单词来源于西非刚果的方言,意思是被某种巫术复活的尸体。简单说僵尸企业早就应该破产,却因为某种原因仍然存续的企业。工信部副部长X认为,僵尸企业就是那些停产的、半停产的、连续亏损的、资不抵债的、主要靠政府支持、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来维持经营的企业。法律专家X认为,僵尸企业是指那些丧失偿债能力,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已经具备破产法规定的条件,但实际靠借贷尚在持续运营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认为,那些每股收益连续三年为负数的上市公司可以称为僵尸企业,按照这个标准,A股市场有265家僵尸企业。上市公司这些僵尸企业一方面在资本市场维持融资,265家企业中有130家企业募集资金3281亿,一方面又从政府的手中获得了大量的补贴,据估计接近426亿。所以中央提出出清僵尸企业,使之入土为安,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僵尸企业占用了国家宝贵的资源,增大了金融风险,导致了发展的不可持续。

2017年新高考政治主观题分类(经济生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经济生活》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一、经济意义 ㈠对国家 1.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需,促进经济增长; 6.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 实现; 7.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方面的作用(具体哪一点可根据材料); 8.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9.有利于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的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0.有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 国、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共赢、多赢。 12.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 13.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更好地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㈡对社会 1.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 3.有利于刺激消费,扩需,稳外需。 4.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5.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6.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㈢对企业 1.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3.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4.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 5.有利于企业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㈣对个人 1.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有利于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4.有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5.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 6.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7.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消费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一、是什么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是指从要素市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的地方流向产能不足的地方;让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 在全球经济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调整。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

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上升。 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更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则是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并存。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用扩张总需求的办法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做什么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有明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具体的任务。明确理念主要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任务主要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一般来说,短期产出主要由需求总量决定,中长期产出主要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管理着眼于熨平短期波动;供给管理主要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引导供求关系的变动,使供给适应需求并且创造需求。如果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可能是存在某种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 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具体包括: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我国总供求失衡的表现

我国总供求失衡的表现、原因与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我国2000年至2006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数据,首先分别从进出口、产业结构和三大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总供 求失衡的表现,然后从供给和需求等几个角度阐述了我国总供求失 衡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化解我国总供求失衡的主要对策。【关键词】供求失衡表现原因对策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统计数据显示,长期以来一直以抑制总需求过快膨胀为目的的中国经济,首次遇到了总供给冲击的新问题。本文根据2000年-2006年我国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统计数据对供求失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一、我国总供求失衡的表现 表1.1 我国2000-2006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数据(亿元)表 根据表1.1的基本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2000年-2006年间的净出口(出口-进口)、国内总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净出口和存货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的变化,如表1.2所示: 表1.2 2000年-2006年间的净出口、国内总需求和存货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表

从这几年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还相当好,GDP 的持续增长反映出我国经济稳步上扬的趋势。但同时,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在国内经济总量中的份额逐步提高,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从2000年的2.41%增长到了2006年的7.86%,外贸与经济总量增长也日益息息相关,海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总体上在提高。我国存货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似乎不太明显,这几年间存货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仅从1.01%变化到了2.01%,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以经济增长的希望不能寄托在增加库存上,存货 增加过多形成的经济增长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基本表1.1的数据我们还可以计算出三大产业的动态变化和结构变化,如表1.3所示: 根据统计数据,第二产业增长最为明显,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45.92%跃至 2006年的48.68%,说明了中国的供给迅速扩张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创造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大量增加也反映出了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也正是因为农产品供给的相对不足,造成了农产品价格的走高。 对表1.1的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到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三大需求的动态和结构变化表,如表1.4所示: 表1.4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三大需求的动态和结构变化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知识讲解

供给侧改革专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 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 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1)是什么 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

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体制创新5试题及答案(100分)

单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答案:A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链方面需要做的第二步是()。 A.减量化消费 B.建立高效、开放、有序、创新的差异化供给体系 C.债转股 D.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 答案:B 多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企业在债转股后获得的好处有()。 A.负债率下降 B.共担风险 C.共享收益 D.高市场占有率 答案:ABC 2.融合型消费主要是将()融合在一起。 A.资源 B.商品 C.市场 D.服务 答案:BD 判断题(共1题,每题20分) 1.供给侧指的是生产制造。 对错 答案:错

单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我们推进各项改革,推进各项发展的坚实的经济运行背景和经济运行基础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等收入阶段 C.改革攻坚期 D.“十三五”开局之年 答案:B 2.减量化消费对消费体系的影响主要是()。 A.正向 B.反向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答案:A 多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减量化消费对供给体系的消极影响主要是会使()。 A.结构僵化 B.产能过剩 C.供不应求 D.库存累加 答案:BD 2.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中,要想降低杠杆率,客观上我们要高度重视两类业务的发展,包括()。 A.债务融资业务 B.股权式融资业务 C.产权式融资业务 D.融资租赁业务 答案:BC 判断题(共1题,每题20分) 1.金融体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支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对错 答案:对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下面哪位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A.蒙代尔 B.拉弗 C.罗伯茨 D.凯恩斯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2.下面哪一项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A.去产能 B.去库存 C.去赤字 D.去杠杆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3.目前,我国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战略性新兴产业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4.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间是()。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A.三去一降一补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扩大出口规模 D.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户答案:[AB] 得分:0.00

2.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主要方针是()。 A.巩固 B.增强 C.提升 D.畅通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2018年,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增强。()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我国需求结构失衡及其程度评估

我国需求结构失衡及其程度评估 2012年10月26日14:20 来源:《经济学家》2012年1期作者:李永友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7 【内容提要】需求结构变化虽然不存在可以适用于所有经济体的一般变化模 式,但从需求结构变化中的收入效应、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依然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依据这些规律,我们构造了居民消费率变化与三类效应之间的关系等式。根据这一等式模拟居民消费率变化趋势对我国需求结构失衡情况进行的评估表明,尽管我国需求结构存在失衡,但失衡程度相对有限,如果剔除水平因素,失衡总体上还是在经济增长可以承受范围之内,其中,居民消费率只是近年来才表现出偏离一般水平的变化模式。 【关键词】需求结构一般模式收入转换效应结构效应 一、引言 需求结构失衡问题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问题就被提出来,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需求结构失衡问题一经提出就很快形成社会普遍共识,一种为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投资需求非常强烈,但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相对较弱。其主要表现就是投资需求占社会总需求比重逐年增加,2010年全社会投资率超过了45%,相反,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呈总体下降趋势,2010年居民消费率已下降到35%以下。最近几年,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通过跨国数据比较,为上述需求结构失衡推断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经验证据。也有学者根据社会最优积累率理论对我国投资率和居民消费率的适度水平做出估算,结论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前述经验推断。然而,就在社会普遍认为我国存在严重需求结构失衡问题的同时,也有少数学者提出不同看法①,这部分学者认为,如果我国长时间存在严重需求结构失衡,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不可能,过去3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至少说明,我国即使存在需求结构失衡,也不会像统计数据反映的那么严重。然而上述判断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尽管如此,这部分声音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需求结构失衡的判断依据,这个依据要能反映需求结构变化遵循的一般规律。本文主要任务就是在已有文献基础上,从跨国证据中总结出需求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并依据这一规律对我国需求结构失衡与否及其程度做出判断。 二、我国需求结构失衡了吗?基于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 从逻辑上说,判断需求结构是否失衡至少需要一个依据或者说至少有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标准,这个依据或标准给出了最优需求结构的基本特征。所以探究这个依据或标准自然成为判断我国需求结构是否失衡的逻辑起点。那么这个依据或标准是什么呢?已有文献主要从两个角度给出答案,一部分文献通过数据的跨国比较建立需求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另一部分文献则依据黄金率资本存量建立社会最优积累率,然后在一系列假定下反推社会最优消费率,从而建立社会最优需求结构。 在探究需求结构变化一般规律的文献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影响力的是Kuznets(1971)[1]和Chenery 和Syrquin(1975)[2],虽然这两项研究不是专门讨论需求结构问题,但在归纳不同总量指标的收入转换效应时提出了消费需求和资本积累、国民储蓄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数量关系。其中,Kuznets(1971)[1]继承了克拉克有关国民收入分配的研究成果,通过20多个国家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出伴随人均收入水平提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所得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 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supply-side)因素或供给侧力量,包括经济活动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企业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信息化等)、结构变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制度变革(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等)等。 供给侧改革(或供给管理政策)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供给侧改革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一则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正确

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则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 编者:2015年11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等词很快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何理论依据?如何避免推进中的误区?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解析。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本文并不严格区分以上四者,下面主要使用供给侧改革这个词。 供给、需求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解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解释 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核心标志是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水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包含多重任务:从长期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各类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之举;从中期看,推动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是发展生产力的核心步骤;从中短期看,克服各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是发展生产力的核心内容;从近期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核心内容的五大歼灭战是发展生产力的切入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解答实际问题,是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供求关系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过去,我国宏观经济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供给短缺,需要扩大生产规模;随着发展水平提高,现在我国宏观经济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部分产能过剩和部分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并存,需要供给和需求更好匹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我国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资本、资源等要素活力的释放,使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面临产能过剩、供需错配等突出问题,加之投资回报率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口老龄化加快等不利因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从国际看,全球外贸低迷造成出口下滑,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的两面夹击,低成本优势减弱,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在新形势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根据政治经济学市场运行理论,市场供求失衡不仅意味着需求不足或供给过剩,而且表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都出现了问题,是多环节的市场失灵。其中,生产环节中的所有制、企业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以及竞争体系尤为重要,是很多资源配置问题的根源所在。因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必须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多环节寻找答案,从整体调整、全面改革、协调发展的角度展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要从生产环节入手,推动过剩产能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失衡的原因

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失衡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高等院校自1999年实行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创新高。但是,近几年,高校扩招背后隐藏的大学生不能当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而其中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失衡所引起的结构性失业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失衡的表现,分析了造成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abstract: ever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creased enrollment b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1999, each year has witnessed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college graduate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increasingly serious unemployment has emerged with it.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it is the imbalance between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that of the social demand. this paper firstly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such imbalance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help break such imbalance. 关键词:人才培养结构;社会需求结构;失衡;原因;对策 key words: talent training model;social demand model;imbalance;reasons;strategies 0 引言 高等院校自上世纪末实行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佐军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

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几个误区和偏颇: 一是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方供给学派主要强调减税、放松管制、反过度福利等,这确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中国体制特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限于此,内容要丰富得多。 二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以为转向供给侧就不要需求侧了,其实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或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而且二者要尽可能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过去多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是对其进行修正,但过于偏向供给侧而忽视了需求侧,同样是一种偏颇。 3

心得体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心得体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是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新常态大背景下中央作出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从2015年11月至今,全国各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开展了一年多时间,目前已逐步进入深化阶段,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总结、推广国内先进省市的有益经验,并加强改革思路和工作举措的创新,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全国各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和成效 自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紧密结合实际,聚焦五大任务,瞄准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主动谋划、精准发力,相继出台了相应的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在2016年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5个行动计划以及国企出清重组“僵尸企业”7个文件,提出到2018年全省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出清、3年去商品房库存2630万平方米等有力措施。 浙江省:围绕市场出清、房地产去库存、企业去杠杆、降低企业成本、补齐发展短板、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等七个方面,部署33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工作,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山东省: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在抓好国家公布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五大产能过剩行业基础上,主动增加炼油、轮胎、化工、煤炭四个行业,“5+4”自我加压。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近两年山东省棚改总量居全国第一。 四川省:以“三去一降一补”、“一提一创一培”(即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为抓手,明确78项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支持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 福建省:积极制定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坚持一地一策、一城一策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去库存。稳妥有序去杠杆,健全政司银企联席互动机制。多措并举降成本,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抓住关键补短板,研究制定一批补短板投资工程包实施方案。 江苏省:强化去产能重点行业攻坚,在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的基础上增加了船舶行业,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或突破限额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措施。 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坚持“铁腕”去产能,省政府与相关市、部门和企业签订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明确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出台煤炭供给侧改革实施细则,包括全省煤炭行业优化存量产能退出过剩产能、严格控制煤炭资源配置、设立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等。 湖南省:出台“湘十条”,明确农民进城购房给补助、企业租房有奖励、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得低于50%,促进楼市去库存。

供给侧改革试题及答案

1. 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 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 A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B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C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D 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正确答案: A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做到()。√ A 推行积极稳定的财政政策 B 实现农业现代化 C “三去一补一降” D 推进城乡间经济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C 4. 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效果不张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放在第一位。× A 政治 B 改革 C 人民 D 干部 正确答案: B 5.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 A 产业升级 B 人民富裕 C 经济繁荣 D 文化输出 正确答案: A

6. 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 A B C 7. 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 A B C D 8. 我们要加快推广()等一批有特色的改革举措,使企业和政府办事便利度不断提高。× A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B 工业生产许可总类压减三分之一以上 C 推动降低用电、用网和物流等成本 D 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 正确答案: A B C D 9.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 A C 10.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表述包括()。× A 加快国资国企改革 B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C 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D 促进人民收入提高 正确答案: A B C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后测试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6.67 分)A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需求 B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 C 去产能去库存去需求补短板降成本 D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需求降成本 正确答案:B ?2、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6.67 分)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A ?3、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6.67 分)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A ?4、()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6.67 分)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B ?5、()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6.67 分)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6.67 分)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2、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6.67 分)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A B C D ?3、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上下工夫,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67 分) A 巩固 B 增强 C 提升 D 畅通 正确答案:A B C D ?4、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6.67 分)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A C ?5、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重点有()。(6.67 分)A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B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着手,分析了失衡的表现及原因。通过对政府行为对经济结构的影响进行探讨,指出政府长期以来刺激消费政策效果的盲区,为当前政府改善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工作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结构失衡;政府行为;刺激消费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部分中,消费和出口可以说是“最终的”最终需求,而投资只是相对意义上的最终需求。因为,如果没有消费和出口的扩大,投资的扩大只会形成更大规模的闲置生产力。消费和出口则不同,一个消费品被消费了或出口了,就没有了,需求就彻底实现了。只要消费和出口持续增长下去,就会对总需求和经济增长不断地起到拉动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问题是,消费和出口这两种“最终的”最终需求上不去,因而需要尽可能地扩大投资。 分析我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我们看到:国内投资总量占到GDP的42%,比上年增加了33.3%,而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消费增幅只有15.1%,占GDP≤40%,低于美国(70%),印度(55%)。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甚至排在出口之后。在种种数据背后藏匿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相当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 居民收入和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近15年来,居民收入提高速度低于人均GDP增速,占GDP比重逐年下降,而国有企业和政府收入增速却高于GDP增速。经济增长成果不为民所用,“国进民退”最终将影响政局的稳定性。 中国的国有企业向来在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处于优势地位。除去部分民企在经营和管理上存在问题,更多的是由于国企与民企处于不同的起跑线,政府在一些相关产业政策法规上往往直接或间接对国有企业给予优惠。刺激经济增长的资金几乎都流向国有企业,在短期内有助于提振经济和确保就业,但从长期来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中小企业和民营公司才是革新和增长的推动力。 2009年年底,我国地方债务总额由2008年的1万亿元增至5万亿元,主要是以政府拥有的市政开发投资公司的贷款的形式投资于市政工程。包括修建始终亏本的磁悬浮列车,把街心花园的石砖换成大理石,大搞城市亮化工程等。而20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