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07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同步会布。除了上海和台北外,其他四地在黑洞照片发布时()

A.华盛顿(西五区)夜幕深沉

B.圣地亚哥(西四区)太阳初升

C.布鲁塞尔(零时区)中午刚过

D.东京(东九区)华灯初上

【答案】

C

【考点】

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

【解析】

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 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

【解答】

A、华盛顿属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所以此时华盛顿的时间为21时07分﹣13小时=8时07分,为上午时间,不符合题意。

B、圣地亚哥位于西四区,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此时该地的时间21时07分﹣12小时=9时07分,为上午时间,不符合题意。

C、布鲁塞尔位于零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此时该地的时间21时07分﹣8小时=13时07分,中午刚过,故正确。

D、东京属于东九区,比北京时间早1小时,此时该地的时间21时07分+1小时=22时07分,接近于夜半,不符合题意。

2. 与产生极光现象相关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A.日珥

B.耀斑

C.太阳风

D.太阳黑子

【答案】

C

【考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其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解答】

产生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主要是太阳风,太阳风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地球高纬度地区,与那里稀薄的地球碰撞,产生极光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3. 登月已不是梦想,假如有一天你乘上飞船登上月球,在月球表面的图中黑点附近登月,当日、地、月三者位置如图所示时,你将看到的地相可能是()

A.新地

B.满地

C.上弦地

D.下弦地

【答案】

B

【考点】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解析】

新月: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

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上弦月: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

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

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下弦月:就是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二的一种月相,这时月亮在太阳的西边,我们就可以看到月亮对着我们

地球的这面的一半被太阳光照亮,亮面朝东,这就是下弦月。

【解答】

图中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根据月相理论,观察到

的地相是满地。故B正确,ACD错误,

4. 下列岛屿的形成原因与图示相同的是()

A.冰岛

B.台湾岛

C.大不列颠岛

D.格陵兰岛

【答案】

A

【考点】

海底地形图

【解析】

板块运动与地貌:1、板块挤压:陆地为高山峻岭(如喜马拉雅山脉),海里为海沟

(如爪哇海沟)2、板块张裂:陆地为峡谷(如东非大峡谷),海里为海岭(海面以下)或是岛礁(海面以上)(如夏威夷群岛)。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由于

板块扩张,岩浆上升形成海底山脉。

【解答】

A、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扩张边界处,其形成原因与图示相同,故对。

B、台湾岛位于挤压边界处,与图示不符,故错。

C、大不列颠岛位于亚欧板块内部,故错。

D、格陵兰岛位于美洲板块内部,故错。

5. 如图所示是桂林的象鼻山景点,该地的地貌类型是()

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海岸地貌

D.喀斯特地貌

【答案】

D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解答】

桂林的象鼻山景点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6. 以下岩石类型与著名景点匹配不正确的是( )

A.喷出岩﹣﹣富士山

B.花岗岩﹣﹣普陀山

C.变质岩﹣﹣泰山

D.石英岩﹣﹣张家界

【答案】

D

【考点】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解析】

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石英含量大于85%),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一般是由石英砂岩或其他硅质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而形成的。也可能是在岩浆附近的硅质岩石经过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石英岩。石英砂岩是沉积岩。

【解答】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富士山的岩石为喷出岩;普陀山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为花岗岩;泰山上多为片麻岩属于变质岩;张家界为石英砂岩。故D 不正确。

7. 如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考点】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解答】

依据图中草的倒伏方向可知,当时风从海洋吹响陆地。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白天升温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B正确。

8. 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

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

【答案】

B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本题要理解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即可.即城市温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大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再加上城市上空多小尘埃形成水汽凝结核,故降水一般多于郊区.

【解答】

A.城市上空降水量一般多于郊区,是因为温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大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再加上城市上空多小尘埃形成水汽凝结核,故降水一般多于郊区。故不符合题意。

B.据城市由于人口众多、工业发达、汽车尾气、建筑密集等原因,温度偏高,大气上升运动较强,水汽易凝集成云致雨,故正确。

C.城市上空大气中多含固体小尘埃,从而形成凝结核,形成降水。而城市的大气质量相对于郊区农村较差,故不符合题意。

D.城市的固体尘埃相对于郊区农村含量高,而不是低,故不符合题意。

9. 如图为2015年6月11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锋面①过境时可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

A.寒潮

B.伏旱

C.沙尘暴

D.暴雨

【答案】

D

【考点】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叫做暖锋。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由于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速度较慢,因此多形成连续性降雨天气。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是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解答】

读图根据锋面符号判断,锋面①为冷锋,此时为夏季,锋面①过境时可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暴雨。

10.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A.地表径流量增大

B.蒸发量减小

C.下渗量增大

D.地下径流量减小

【答案】

C

【考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会“呼吸”、有“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解答】

“海绵城市”下垫面透水性较好,能够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A错D 错C对;

“海绵城市”对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环节影响不大,因此对蒸发量改变也较小,B错;

11. 如图图示区域为海洋,abc表示等温线,若a<b<c,则虚线处的洋流是()

A.暖流

B.寒流

C.风海流

D.密度流

【答案】

B

【考点】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解析】

表层海水温度向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向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北半球;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一般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

高的海域;暖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一般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

的海域。

【解答】

根据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在根据等温线的数值(a<b<c)进行判读,图

中洋流由水温低的流向水温高的区域,判断为寒流,B正确。

12. 近几年京沪人口总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呈负增长

B.落后产业淘汰迁出

C.城市环境质量差

D.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答案】

B

【考点】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解析】

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气候、资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较多的就业机会

和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解答】

京沪人口总量变少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的落后产业向外转移及人口调控政策的变化,

带动了人口向外迁移;两地自然增长率低,但并非负增长,2017年上海人口自然增长

率为0.05%,北京为0.85%,经济更没有负增长;在我国,现阶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

因素是经济因素,而不是环境因素,故B正确,ACD错误。

13.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其首要原因是()

A.开放程度低

B.水资源匮乏

C.人均消费水平低

D.科技水平低

【答案】

B

【考点】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

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

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

的关系。

【解答】

由题,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是因为西部地区地处内陆,降水较少,水资源匮乏。

故选B。

14. 上海规划形成15个市级商业中心,这也意味着上海商业网点的扩容。从市级商业

中心扩容可以看出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A.中央商务区的面积不断扩张,功能分区愈加明显

B.城市的地价变化已经不符合地价基本规律

C.城市的商业用地正在逐步将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取代

D.城市面积拓展,商业区向居住用地扩散

【答案】

D

【考点】

城市的形成及区位因素

城镇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和变化

【解析】

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

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

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

行政区等。

【解答】

结合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分布图进行分析,从市级商业中心扩容可知,商业区的面积增大,但不代表功能分区愈加明显,故A错误;

商业中心扩容,转变成商业区的地区地价会有所上涨,但不代表城市的地价变化已经

不符合地价基本规律,故B错误;

商业中心扩容,会使城市中一部分其他功能的土地转变成商业用地,随着城市面积的

扩展,商业区向外围居住用地扩散,故C错误、D正确。

15. 如图所示为某城市数字化的功能分区,则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上海

B.孟买

C.东京

D.伦敦

【答案】

D

【考点】

城市的形成及区位因素

城镇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和变化

【解析】

污染大气的工厂布局: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

外及最小风频上风地带。污染水源的工厂布局: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布局: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解答】

由图可知,该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北部,根据工业布局原则,工业区一般布局

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盛行风向(季风,冬夏季风相反)的垂直的郊外,伦敦全年盛

行西风,为西南风,工业区布局在盛行西风的下风向即东北方向,符合条件,D正确。上海、东京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应布局在季风的垂直郊外,图中东南方位布局工业区,不符合要求;

孟买位于南亚季风区,夏季西南风,季东北风,不符合要求。

16. 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广人稀,粮食消费少

②农作物一年三熟

③雨热同期

④土地肥沃,大片土地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考点】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解析】

对于农业优势区位条件的分析,自然方面侧重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且要注

意因地制宜,具体分析;社会经济方面侧重于市场、交通、劳动力、种植历史、工业

基础等。

【解答】

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主要的有利条

件是地广人稀,粮食消费少,①正确;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③正确;

黑土广布,土地肥沃,大片土地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④正确;

松嫩平原纬度高,全年受太阳辐射总量小,冬季气温极低,农作物一年一熟,②错误。

17. 读“我国东部某城镇及周围地区图”,在该区域规划中,合理的是()

①A处发展化工厂

②B处发展乳牛生产

③C处发展粮食生产

④D处发展高档住宅区

⑤E处发展草莓罐头厂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C

【考点】

城市的形成及区位因素

城镇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和变化

【解析】

污染大气的工厂布局: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

外及最小风频上风地带。污染水源的工厂布局: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布局: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解答】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化工厂对水源有污染,A处位于城市河流上游布局化工

厂会造成水污染,所以不合理;

B处距离城市较近,且靠近公路,且靠近水源,适宜发展乳牛生产;

C距离城市较远,地价较低,且地形平坦开阔,适宜发展粮食生产;

E处位于市中心,地价高,应布局商业用地,不易作为工业用地。据此判断②③④

布局合理,①⑤不合理。

18. 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产业转移加快

B.产品滞销扩大

C.就业压力减轻

D.环境污染加重

【答案】

A

【考点】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有利于加快产业转移;产业升级有利于

产品销售;新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数量少,从而减少劳

动力使用数量,加大就业压力;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小。

【解答】

A 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有利于加快产业转移,故正确。

B 产业升级有利于产品销售,不符合题意。

C 新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数量少,从而减少劳动力使用

数量,加大就业压力,不符合题意。

D 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小,不符合题意

19.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黄河

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我国下列文化区中有丰富“黄河故事”可讲的()

①黄土高原文化区

②华北平原文化区

③青藏高原文化区

④云贵高原文化区

⑤内蒙古草原文化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

D

【考点】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解析】

“黄河故事”与黄河流域有关,黄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

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

【解答】

黄河流经了青藏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高原地区、华北平原地区,因此这

些区域都可以进行黄河故事的发掘,故①②③⑤对,黄河未流经云贵高原,因此云

贵高原没有黄河故事可讲。④错。

20.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长三角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

现一体化发展。在规划制作各种功能图层时,主要利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RS、GIS

C.GIS、GPS

D.RS、GPS

【答案】

B

【考点】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解析】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

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

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

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

灾等)。

【解答】

在规划制作各种功能图层时,首先需要使用RS获取遥感图层,然后利用GIS处理分析,所以B正确。

二、读图分析题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简图和上中下游能源统计表、八大省会城市人口和GDP统计表。

(1)根据材料归纳黄河流域能源资源特点。

(2)分析兰州成为有色金属冶炼中心的有利条件。

(3)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缺水严重,是我国的四个旱灾多发地之一,分析该地旱灾多

发的季节和原因。

(4)分析地处内陆的西安人口较多的人文原因。

【答案】

能源资源种类多;资源丰富;分布不均;上游水能丰富,中游煤炭丰富,下游石油、

天然气丰富。

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附近水电站多,提供丰富的电能;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

城市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等。

春季。每年 4、5 月份雨带未到达,但这时气温高降水量小但气温高,蒸发旺盛;工业、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浪费等。

GDP 大,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开发历史较早长期繁衍,人口较多。【考点】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解析】

(1)结合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统计表中信息判断黄河流域能源资源特点。

(2)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

府政策等。

(3)华北平原缺水严重的季节是春季,原因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分析。

(4)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

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

政治、文化等。

【解答】

结合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统计表中信息可以判断,黄河流域能源资源特点是能源资

源种类多;资源丰富;分布不均;上游水能丰富,中游煤炭丰富,下游石油、天然气

丰富。

读图文材料,兰州成为有色金属冶炼中心的有利条件是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附

近水电站多,提供丰富的电能;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城市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等。

华北平原缺水严重的季节是春季,自然原因是每年 4、5 月份雨带未到达,但这时气温

高降水量小但气温高,蒸发旺盛。人为原因是工业、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

浪费等。

地处内陆的西安人口较多的人文原因是GDP 大,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开发历史较早长期繁衍,人口较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蔗喜高温、喜光、需水和肥量大,是我国最主要的糖料作物。最适宜甘蔗

生产的水热条件为年降水量1500~2000mm之间,生长期内≥10℃积温6500℃以上。

材料二:如图1为广东省等高线地形简图。

材料三:广东省1990~2010年甘蔗主产区分布略图、甘蔗播种面积与产量变化图(如图2)。

(1)说出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2)概述1990~2010年广东省甘蔗生产的变化特征。

(3)如果在广东北部大面积种植甘蔗,分析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4)随着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其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调整。据统计,

珠三角地区的大型制糖厂从1990年的十来家减少到2010年的一家,请分析原因。

【答案】

读图,根据纬线及轮廓判断,图甲是广东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河流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的径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根据材料三进行分析可知,1990~2010年广东省甘蔗生产种植区域面积宿小,甘蔗的

主产区向西部移动,原珠江三角洲变为了非主产区;由1990﹣2010年甘蔗的总产减少,但单产在不断提高。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广东省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分

析广东北部地势较高,且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如果大面积的种植甘蔗,将会大致森

林的大量破坏,加上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易引发水土流失;同时

大量种植甘蔗将使用大量的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及下游地区水体富营养化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甘蔗制糖业为原料导向型产业,珠三

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推进,导致耕地面积快速减少,甘蔗种植面积也不断

下降从而导致制糖原料产量下降,珠三角不再是甘蔗主产区。随着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也不断上张,制糖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迫使该区域进行产业结

构调整,制糖工业比重下降。

故答案为:

1.雨水补给。位于广东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径流量变化和降水量一致。2.种植区域(面积)缩小;原珠江三角洲变为了非主产区;总产减少;单产在不断提高。

3.北部为山区,大量种植甘蔗,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位于河流上游,大量施肥,

可能导致水污染(富营养化)。

4.甘蔗制糖业为原料导向型工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致使耕地大

量减少,制糖原料产量下降;近几年该地区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制糖企业成本增加;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制糖工业的地位下降。

【考点】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

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

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2)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

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

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

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

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

产量。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滥砍乱伐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碱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

土壤板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和土壤污染。

(4)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

政府政策等。

【解答】

读图,根据纬线及轮廓判断,图甲是广东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河流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的径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根据材料三进行分析可知,1990~2010年广东省甘蔗生产种植区域面积宿小,甘蔗的

主产区向西部移动,原珠江三角洲变为了非主产区;由1990﹣2010年甘蔗的总产减少,但单产在不断提高。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广东省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分

析广东北部地势较高,且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如果大面积的种植甘蔗,将会大致森

林的大量破坏,加上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易引发水土流失;同时

大量种植甘蔗将使用大量的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及下游地区水体富营养化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甘蔗制糖业为原料导向型产业,珠三

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推进,导致耕地面积快速减少,甘蔗种植面积也不断

下降从而导致制糖原料产量下降,珠三角不再是甘蔗主产区。随着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也不断上张,制糖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迫使该区域进行产业结

构调整,制糖工业比重下降。

故答案为:

1.雨水补给。位于广东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径流量变化和降水量一致。2.种植区域(面积)缩小;原珠江三角洲变为了非主产区;总产减少;单产在不断提高。

3.北部为山区,大量种植甘蔗,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位于河流上游,大量施肥,

可能导致水污染(富营养化)。

4.甘蔗制糖业为原料导向型工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致使耕地大

量减少,制糖原料产量下降;近几年该地区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制糖企业成本增加;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制糖工业的地位下降。

俄罗斯是我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和友好睦邻,到 2018 年,中国已经连续第九年成为俄

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俄罗斯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俄罗斯地大物博,是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国家,平坦地形比重较多,但耕地

比重小,湿地面积居世界第三,森林面积世界首位。

材料三: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泥炭、石油、天然气、铜、锰、铅、锌等。储量居

世界前列的有: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1%,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为252亿吨,占世界5%,煤蕴藏量为157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材料四:中国在俄罗斯的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塑料橡胶、鞋靴伞等轻工产品以及光学钟表医疗设备七大类商品的进口市场上占

据首位。

(1)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C河,从上游到下游两岸的自然景观有很大的差异,这些

景观差异反映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其形成原因。

(2)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两岸及下游平原都是重要的农业区,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

三大河流(图中C、D、E)的下游却几乎没有农田,简析俄罗斯耕地比重小的原因。(3)根据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评价其海运条件。

(4)根据材料,分析中俄两国进行贸易合作的可行性。

【答案】

纬度地带性;C河的上游到下游,随着纬度升高,热量越来越少,自然景观也有很大

的差异。

大部分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生长期短,农作物无法生长;河流两岸及下游地区沼

泽等湿地广布,无法进行耕作;北部亚寒带针叶林广布等。

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洲,东濒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接波罗的海,西南

靠黑海;海岸线漫长,有利于开辟新航线与世界各国交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北

冰洋地区(大部分海域)结冰期长,不利于通航(通航时间短)(劣势)

俄罗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缺少部分矿产资源,特别是天然气、铁矿,中国可以

从俄罗斯进口部分矿产资源。俄罗斯森林面积广,木材产量大,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低,木材的需求量大,中国可以从俄罗斯进口木材。中国的轻工产品、光学、钟表、医疗

设备等产量高,价低质优,俄罗斯不太重视轻纺工业的发展,轻工产品比较缺乏,中

国可以出口这些产品到俄罗斯。

【考点】

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1)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影响,自然景观呈现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俄罗斯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可以从区域位置、气候条件、植被条件、沼泽分布角度分析。

(3)从位置角度看,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洲,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海岸线较长,有利于与各国发展贸易。(4)中俄两国进行贸易合作的可行性可以结合材料从资源禀赋状况、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

C 河为自南向北流的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两岸随着纬度的增加,热量条件发生有规律

的变化。进而导致自然景观也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这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俄罗斯由于纬度高,大部分地区位于亚寒带,气温低、气候寒冷,热量不足,除了夏

季气温较高外,其他季节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期非常短,使得农作物无法生长;由

于河流入海口纬度高,气温低,当上游化冻时,入海口河面仍封冻,河水流动不畅,

会导致河水泛滥,加之没有水库蓄水,地下有永久性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使沿河

两岸形成大面积沼泽地,无法耕作。且俄罗斯北部地区亚寒带针叶林面积广布,使得

耕地面积狭小。

注意题目的要求,结合地理位置特征对海运条件进行评价,由图可知,俄罗斯位于亚

欧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洲,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

海芬兰湾,海岸线长达4.3万公里,濒临3大洋的12个海,有许多优良港口,有利于

开辟新航线与世界各国交流;但由于俄罗斯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海水结冰,大部

分地区不能通航,一年中通航时间短,所以海运价值不明显,海运周转量少。

资源方面:由材料可知,俄罗斯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

源储量丰富,而中国可以从俄罗斯进口这些资源;同时俄罗斯具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森林资源丰富,而中国森林覆盖率较低,可以从俄罗斯进口木材,也满足国内的需求。从资源上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业结构来看,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在俄罗斯的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塑料橡胶、鞋靴伞等轻工产品以

及光学钟表医疗设备七大类商品的进口市场上占据首位,说明我国在俄罗斯市场上的

产品主要是轻工业品,说明俄罗斯轻重工业产业结构失调,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轻工业比重小,中国可以出口到俄罗斯,实现产业结构的互补;最后近年来,中俄关

系与日俱增,友好互助,是贸易合作的前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