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端稳压IC测试方法与程序

三端稳压IC测试方法与程序

三端稳压IC测试方法与程序
三端稳压IC测试方法与程序

LDO作为最基础的集成电路,其测试实例历来都是IC测试入门的经典实例,熟悉它的主要参数测试对以后复杂的IC测试有很大帮助,建议初学者结合框图及具体资料,熟悉其工作原理,了解其每项参数的具体意义,结合所用的测试机,能够自己制定测试方案。本文所举实例为5V稳压芯片——78L05的测试方案,具体如下:

1、芯片简介

是三端稳压电路(5V),输出电流可达100MA,具有输出电压线性度好、温度变化小的特点,同时内置过流保护电路。功能框图如下:

具体资料参考如下:

78L05芯片资料下载LDO技术名词LDO原理介绍

2、测试图

此测试图基于SCUD测试机(目前的V50,其实对于LDO系列产品ASL1000测试机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过cost相对贵一点)进行设计,非常简单,见下图:

3、测试参数及规范

4、测试项目说明:

1、VO测试即为芯片功能测试,测试其在不同负载下电压输出是否正常,测试时只需从VIN施加10V电压,再从VOUT拉出不同电流(1ma、40ma、70ma)进行测试VOUT电压即可。

2、DVO_LINE 测试LDO的电压线性度,即在变化Vin电压看输出电压的变化,本方案为输入电压从7V和8v变化到20v,输出负载为40ma的条件进行测试其输出电压变化量,变化越小性能越好,具体规范分别为小于65mv和44mv。3、DVO_LOAD 测试LDO的负载线性度,即看输出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的变化,和DVO_LINE测试方法相同,只是负载不同而已。

4、Iq测试,即芯片静态电流测试,测试芯片不工作时自己本身所耗费的电流,具体为从VIN加10V电压,输出不拉电流时测试从VIN流进芯片的电流大小,此参数越小说明芯片性能越好。

5、DIq测试,测试在负载电流变化时,芯片静态电流的变化,测试方法和Iq基本相同,只是负载测试1ma和40ma时的静态电流变化。

6、Ipk测试,是测试芯片输出的最大电流,即测试输出对地短路时的输出电流,考验芯片的输出电流能力。

本方案测试参数相对简单,还可以加上几项参数如最小输入电压测试等,不过对于量产测试,测试参数越多,测试时间就会越长,从而导致测试成本的增加,所以要综合考虑。

5、测试程序

由于篇幅较大,在此不一一显示,请下载后参考:78L05_program

6、关于LDO测试中的一些其他问题,笔者在此做一些说明,不一定完全正确、全面,谨请参考,详述如下:

1、对于精度较高的LDO如何实现精确的测量?

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在VIN和VOUT都采用Kelvin接触方式,尽可能的减小因为接触电阻而引起的电压损失,负载可用电阻

来代替。另一种办法是用运算放大器对输出进行放大一定倍数后进行测试,然后再用测量值除以放大的倍数得到实际的输出电压。注意要选择精度高的运放,其实运放在测试经常会用到,尤其是测试小信号的电压时,作为测试工程师必须很熟悉运放的一些应用,这样可以使你采用低端的测试机来测试高端的产品。

2、在trim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烧不断或烧坏芯片的问题。

这个问题相信只要做trim的芯片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有些圆片这种问题出

现的少,没有引起测试者的注意,其中烧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流太小,一般烧铝要在

100-500MA左右,甚至更大些,其中MOS工艺的芯片,适当小一些,双极的工艺,可以大

一些,另外还要看铝线的宽度,越宽电流要越大,还有烧时候的等待时间一般

5-15MS,

最后,一般做trim的PAD间距很近,探针容易碰到一起,造成短路,那就肯定烧不断了,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针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造成针偏而短路。

烧坏芯片的原因就更复杂一些,一般烧熔丝控制的嵌位电压为5V左右,但实际上在烧的瞬间,trim PAD上的电压可能会达到10V左右(不相信的兄弟可以用示波器抓一下看看),为什么呢,这就是你的引线中存在寄生电感,以及寄生电容,从而构成一个升压电路,抬高了你的电压,这个电压虽然是瞬间的,但对于5V以下工艺的芯片来讲,可能会存在致命的打击!最好、最方便的解决办法是,在靠近trim PAD的位置加上一个较大的电容(可以从0.01~0.1uf之间)来滤掉这个尖峰电压,如果效果还是不佳,可以尝试在trim的源上串一个5欧姆左右的功率电阻(功率要足够大,不然会冒烟的哦)来限制一下电流,另外请注意铝的熔丝电阻在2欧姆左右,多晶的熔丝电阻在100欧姆左右,所以在选择电阻和电容的大小时候要注意一下,两者是有区别的。

3、trim后封装引起的电压偏差问题

此问题也是很头疼的一个综合问题,它涉及到测试、封装工艺、封装材料等因素,总的说来是封装后电压偏差主要是封装造成的,但又不可避免,尤其是当芯片尺寸很小的时候,在封装划片、塑封时产生的应力将会导致电压的变化,可以通过晶圆减薄的厚度不同,和封装材料来控制,作为测试工程师要注意数据统计,根据成测的结果来调整中测的规范。

7、测试程序

附源程序

@@PROGRAM

@@HISTORY

REVISION =01;

DA TE =2003/05/18;

ENG_NAME =SPC;

DESCRIPTION

Frist => SCA123

END_DESCRIPTION

@@END_HISTORY

@@BOOKING

VO;

IQ;

DIQ;

DVO_LINE;

DVO_LOAD;

IPK;

@@END_BOOKING

@@UNBOOKING

VIN;

VMIN;

@@END_UNBOOKING

@@END_PROGRAM

@@PLAN VO

SITE_SEQUENCE=OFF;

DISABLE_BY_MARK_NO = NULL;

S_SETUP_FILE=NA;

REMARK=VO;

//VO1

DSPII_FORCE_PMU(6,7V,10MA,-10MA,E2,I6);

DSPII_FORCE_PMU(8,1V,0MA,-1MA,E1,I6);

W 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8,E1,I6,5.2V,4.8V,MEAS_LOOP=2); //VO2

DSPII_FORCE_PMU(6,10V,10MA,-10MA,E2,I6);

DSPII_FORCE_PMU(8,1V,0MA,-40MA,E1,I6);

W 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8,E1,I6,5.15V,4.85V,MEAS_LOOP=2); //VO3

DSPII_FORCE_PMU(6,20V,100MA,-100MA,E3,I7);

DSPII_FORCE_PMU(8,1V,0MA,-70MA,E1,I7);

W 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8,E1,I7,5.25V,4.75V,MEAS_LOOP=2);

DSPII_FORCE_PMU(8,0V,0.1UA,-0.1UA,E1,I7,RLY_OFF);

W AIT(2MS);

CONDITION

IF_FAIL

LOOP_UNTIL_PASS_COUNT=5;

REJECT_BIN=2;

END_LOOP

@@END_PLAN

@@PLAN IQ

SITE_SEQUENCE = OFF;

DISABLE_BY_MARK_NO = NULL;

S_SETUP_FILE=NA;

REMARK = IQ;

DSPII_FORCE_PMU(6,10V,10MA,-10MA,E2,I6);

W AIT(10MS);

DSPII_READ(DSPII_PMU6,E2,I6,5.0MA,1.0MA,MEAS_LOOP=2);

CONDITION

IF_FAIL

LOOP_UNTIL_PASS_COUNT=5;

REJECT_BIN=3;

END_LOOP

@@END_PLAN

@@PLAN DIQ

SITE_SEQUENCE=OFF;

DISABLE_BY_MARK_NO = NULL;

S_SETUP_FILE=NA;

REMARK=DIQ;

//IQ1

DSPII_FORCE_PMU(6,8V,10MA,-10MA,E1,I6,W 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6,E1,I6,5.0MA,0.0MA,MEAS_LOOP=5,LOG_OFF);

C_ASSIGN(GB1,DSPII_PMU6);

//IQ2

DSPII_FORCE_PMU(6,20V,10MA,-10MA,E3,I6,W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6,E3,I6,5.0MA,0.0MA,MEAS_LOOP=5,LOG_OFF);

C_ASSIGN(GB2,DSPII_PMU6);

C_SUB(GB2,GB1);

C_MUL(GB2,1000);

C_COMPARE(GB2,1.0,-1.0,"MA");

//IQ3

DSPII_FORCE_PMU(6,10V,10MA,-10MA,E2,I7);

DSPII_FORCE_PMU(8,1V,1MA,-1MA,E1,I7);

W AIT(5MS);

DSPII_READ(DSPII_PMU8,E1,I7,5.0MA,-5.0MA,MEAS_LOOP=5,LOG_OFF);

DSPII_READ(DSPII_PMU6,E2,I7,5.0MA,0.0MA,MEAS_LOOP=5,LOG_OFF);

C_ASSIGN(GB5,DSPII_PMU8);

C_ASSIGN(GB3,DSPII_PMU6);

//IQ4

DSPII_FORCE_PMU(6,10V,70MA,-70MA,E2,I7);

DSPII_FORCE_PMU(8,1V,10MA,-45MA,E1,I7);

W AIT(5MS);

DSPII_READ(DSPII_PMU8,E1,I7,70.0MA,-70.0MA,MEAS_LOOP=5,LOG_OFF);

C_ASSIGN(GB6,DSPII_PMU8);

DSPII_READ(DSPII_PMU6,E2,I7,100.0MA,0.0MA,MEAS_LOOP=5,LOG_OFF);

C_ASSIGN(GB4,DSPII_PMU6);

C_ADD(GB4,GB6);

C_ADD(GB3,GB5);

C_SUB(GB4,GB3);

C_MUL(GB4,1000);

C_COMPARE(GB4,0.200,-0.200,"mA");

CONDITION

IF_FAIL

LOOP_UNTIL_PASS_COUNT=2;

REJECT_BIN=4;

END_LOOP

@@END_PLAN

@@PLAN DVO_LINE

SITE_SEQUENCE = OFF;

DISABLE_BY_MARK_NO = NULL;

S_SETUP_FILE=NA;

REMARK = DVO_LINE;

DSPII_FORCE_PMU(6,7V,100MA,-0MA,E2,I7);

DSPII_FORCE_PMU(8,0V,1MA,-40MA,E1,I7);

W 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8,E1,I7,10.0V,-10.0V,MEAS_LOOP=2,LOG_OFF);

C_ASSIGN(GB1,DSPII_PMU8);

DSPII_FORCE_PMU(6,20V,100MA,-0MA,E2,I7);

DSPII_FORCE_PMU(8,0.0V,1MA,-40MA,E1,I7);

W 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8,E1,I7,10.0V,-10.0V,MEAS_LOOP=2,LOG_OFF);

C_ASSIGN(GB3,DSPII_PMU8);

C_SUB(GB1,GB3);

C_MUL(GB1,1000);

C_COMPARE(GB1,65,-65,"MV");

DSPII_FORCE_PMU(6,8V,100MA,-0MA,E2,I7);

DSPII_FORCE_PMU(8,0V,1MA,-40MA,E1,I7);

W 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8,E1,I7,10.0V,-10.0V,MEAS_LOOP=2,LOG_OFF);

C_ASSIGN(GB2,DSPII_PMU8);

C_SUB(GB2,GB3);

C_MUL(GB2,1000);

C_COMPARE(GB2,44,-44,"MV");

CONDITION

IF_FAIL

LOOP_UNTIL_PASS_COUNT=5;

REJECT_BIN=5;

END_LOOP

@@END_PLAN

@@PLAN DVO_LOAD

SITE_SEQUENCE = OFF;

DISABLE_BY_MARK_NO = NULL;

S_SETUP_FILE=NA;

REMARK = DVO_LOAD;

DSPII_FORCE_PMU(6,10V,120MA,-10MA,E2,I7);

DSPII_FORCE_PMU(8,1V,0MA,-1MA,E1,I7);

W 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8,E1,I7,10.0V,-10.0V,MEAS_LOOP=5);

C_ASSIGN(GB1,DSPII_PMU8);

DSPII_FORCE_PMU(8,4V,0MA,-40MA,E1,I7);

W 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8,E1,I7,9.0V,-9.0V,MEAS_LOOP=2);

C_ASSIGN(GB2,DSPII_PMU8);

C_SUB(GB2,GB1);

C_MUL(GB2,1000);

C_COMPARE(GB2,0,-25,"MV");

DSPII_FORCE_PMU(8,1V,0MA,-100MA,E1,I7);

W 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8,E1,I7,9.0V,-9.0V,MEAS_LOOP=2,LOG_OFF);

C_ASSIGN(GB3,DSPII_PMU8);

C_SUB(GB3,GB1);

C_MUL(GB3,1000);

C_COMPARE(GB3,0,-55,"MV");

CONDITION

IF_FAIL

LOOP_UNTIL_PASS_COUNT=5;

REJECT_BIN=6;

END_LOOP

@@END_PLAN

@@PLAN IPK

SITE_SEQUENCE = OFF;

DISABLE_BY_MARK_NO = NULL;

S_SETUP_FILE=NA;

REMARK = IPK;

DSPII_FORCE_PMU(6,10V,180MA,-0MA,E2,I7);

DSPII_FORCE_PMU(8,0V,0MA,-150MA,E1,I7);

W AIT(5MS);

// DSPII_READ(DSPII_PMU8,E1,I7,-100.0MA,-165.0MA,MEAS_LOOP=2);

DSPII_READ(DSPII_PMU8,E1,I7, -120.0MA,-155.0MA,MEAS_LOOP=2); CONDITION

IF_FAIL

LOOP_UNTIL_PASS_COUNT=5;

REJECT_BIN=7;

END_LOOP

@@END_PLAN

@@PLAN VIN

SITE_SEQUENCE=OFF;

DISABLE_BY_MARK_NO = 5;

S_SETUP_FILE=NA;

REMARK=VIN;

//VO1

DSPII_FORCE_PMU(6,10V,10MA,-10MA,E2,I6,WAIT=2MS);

DSPII_FORCE_PMU(8,0V,1MA,-0MA,E2,I6,WAIT=2MS);

DSPII_READ(DSPII_PMU8,E2,I6,5.2V,4.8V,MASK_FAIL,MEAS_LOOP=2,LOG_OFF);

C_ASSIGN(GB5,DSPII_PMU8);

//VIN

DSPII_FORCE_PMU(6,4.5V,10MA,-10MA,E1,I6,FV_MODE,FORCE_V_OFFSET=0.1V);

DSPII_FORCE_PMU(8,0V,1MA,-0MA,E1,I6);

DSPII_READ(DSPII_PMU8,E1,I6,5.2V,4.8V,MASK_FAIL,MEAS_LOOP=2,LOG_OFF);

C_ASSIGN(GB6,DSPII_PMU8);

DSPII_READ(DSPII_PMU6,E1,I6,10V,0V,MASK_FAIL,MEAS_LOOP=2,LOG_OFF);

C_ASSIGN(GB7,DSPII_PMU6);

//C_COMPARE(GB7,7,0,"V");

C_SUB(GB5,GB6);

C_COMPARE(GB5,0.05,0,"V",LOG_OFF);

CONDITION

IF_FAIL

LOOP_UNTIL_PASS_COUNT=30;

REJECT_BIN=8;

END_LOOP

@@END_PLAN

@@PLAN VMIN

SITE_SEQUENCE=OFF;

DISABLE_BY_MARK_NO = 5;

S_SETUP_FILE=NA;

REMARK=VMIN;

//VMIN

C_COMPARE(GB7,7,0,"V");

CONDITION

IF_FAIL

REJECT_BIN=8;

@@END_PLAN

5、中测测试结果(样品和公司电路)

[PLAN:VO]

P DSPII_READ(DSPII_PMU6,E2,I6,5.2V,4.8V,MEAS_LOOP=2)

Measure value = 4.90459V

P DSPII_READ(DSPII_PMU6,E2,I6,5.15V,4.85V,MEAS_LOOP=2)

Measure value = 4.90154V

P DSPII_READ(DSPII_PMU6,E2,I7,5.25V,4.75V,MEAS_LOOP=2)

Measure value = 4.90947V

[PLAN:IQ]

P DSPII_READ(DSPII_PMU8,E2,I6,5.0MA,1.0MA,MEAS_LOOP=2)

Measure value = 2.7294mA

[PLAN:DIQ]

P C_COMPARE(GB2,1.0,-1.0,"MA")

Compare value = 0.29878 "MA" Uplimit=1.00000 "MA" DownLimit=-1.00000 "MA"

P C_COMPARE(GB4,0.200,-0.200,"mA")

Compare value = -0.13586 "mA" Uplimit=0.20000 "mA" DownLimit=-0.20000 "mA"

[PLAN:DVO_LINE]

P C_COMPARE(GB1,65,-65,"MV")

Compare value = -9.46074 "MV" Uplimit=65.00000 "MV" DownLimit=-65.00000 "MV"

P C_COMPARE(GB2,44,-44,"MV")

Compare value = -7.47703 "MV" Uplimit=44.00000 "MV" DownLimit=-44.00000 "MV"

[PLAN:DVO_LOAD]

P DSPII_READ(DSPII_PMU6,E1,I7,10.0V,-10.0V,MEAS_LOOP=2)

Measure value = 4.90339V

P DSPII_READ(DSPII_PMU6,E1,I5,9.0V,-9.0V,MEAS_LOOP=2)

Measure value = 4.89851V

P C_COMPARE(GB2,0,-25,"MV")

Compare value = -4.88296 "MV" Uplimit=0.00000 "MV" DownLimit=-25.00000 "MV"

P DSPII_READ(DSPII_PMU6,E1,I5,9.0V,-9.0V,MEAS_LOOP=2)

Measure value = 4.89011V

P C_COMPARE(GB3,0,-55,"MV")

Compare value = -13.27555 "MV" Uplimit=0.00000 "MV" DownLimit=-55.00000 "MV"

[PLAN:IPK]

P DSPII_READ(DSPII_PMU6,E1,I7,-120.0MA,-155.0MA,MEAS_LOOP=2) Measure value = -0.15009A

三端集成稳压器

三端集成稳压器 电子初学者的重要训练课题之一就是用三端集成稳压器组装输出电压可调的稳压电源(见图 1 ),但初学电子的网友们很多都是第一次使用三端集成稳压器,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它的应用知识,对此,笔者和初学者进行了讨论。 同学:我在电子元件商店见到三端稳压集成块的品种很多,外形和产品型号也各不相同,这种稳压器件可以分成哪几种主要类型呢? 老师:国产三端集成稳压器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了,按照它们的性能和不同用途,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固定输出正压(或负压)三端集成稳压器 W7800 ( W7900 )系列,另一类是可调输出正压(或负压)三端集成稳压器 W317 ( W337 )系列。前者的输出电压是固定不变的,后者可在外电路上对输出电压进行连续调节。今天大家装机使用的就是三端可调正压输出集成稳压器 W317 。 同学:怎样用固定电压输出三端集成稳压器组成稳压电源呢? 老师:这种电源电路很简单,我先画出电路图(图 2 )。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接在整流滤波电路的后面,输出端直接接负载,公共端接地,电源就能正常工作,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抑制高频干扰并防止产生自激振荡,在它的输入端并联了电容器 C1 ,输出端并联了电容器 C2 。 同学:国产固定输出三瑞稳压器产品有多少种输出电压可供选择?对它的输入电压 U i 有什么要求呢? 老师:固定输出正压(或负压)三端集成稳压器产品的输出电压(绝对值)有 5V 、 6V 、 9V 、12V 、 15V 、 18V 、 24V 共 7 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为了保证稳压器能够正常工作,要求输入电压 U i 与输出电压 U o 的差值应大于 3V 。压差太小,会使稳压器性能变差,甚至不起稳压作用;压差太大,又会增大稳压器自身消耗的功率,并使最大输出电流减小。厂家对每种型号的稳压器都规定了最大输入电压值。一般取 U i -U o 为 3 ~ 7V 。 同学:从型号上怎样体现三端稳压器输出电压的大小呢? 老师:我们以 W7800 系列的稳压器产品为例,一般都用“ 78 ”后面的数字表示输出电压的大小。例如, W7806 表示输出电压为 6V ; W7812 表示输出电压为 12V ,等等。 同学: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电流有多大呢? 老师:三端集成稳压器按最大输出电流不同又可分成三个系列: W7800 、 W317 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 1.5A ; W78M00 、 W317M 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 0.5A ; W78IDO 、 W317L 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 0.1A 。 同学:我在商店里看到三端稳压集成块有好几种不同的外形。 老师:国产三端稳压器的封装形式有 F-2 型、 TO-92 型、 S - 1 型、 S-7 型等多种,我这里有几种样品(图 3 ),大家可以看一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三个引脚的排列和它们的功能,对不同型号的产品或不同厂家的产品可能并不相同,使用时一定要看说明书。

常用电源芯片大全

常用电源芯片大全 第1章DC-DC电源转换器/基准电压源1.1 DC-DC电源转换器 1.低噪声电荷泵DC-DC电源转换器AAT3113/AAT3114 2.低功耗开关型DC-DC电源转换器ADP3000 3.高效3A开关稳压器AP1501 4.高效率无电感DC-DC电源转换器FAN5660 5.小功率极性反转电源转换器ICL7660 6.高效率DC-DC电源转换控制器IRU3037 7.高性能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ISL6420 8.单片降压式开关稳压器L4960 9.大功率开关稳压器L4970A 10.1.5A降压式开关稳压器L4971 11.2A高效率单片开关稳压器L4978 12.1A高效率升压/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5970 13.1.5A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M1572 14.高效率1A降压单片开关稳压器LM1575/LM2575/LM2575HV 15.3A降压单片开关稳压器LM2576/LM2576HV 16.可调升压开关稳压器LM2577 17.3A降压开关稳压器LM2596

18.高效率5A开关稳压器LM2678 19.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M2703/LM2704 20.电流模式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M2733 21.低噪声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M2750 22.小型75V降压式稳压器LM5007 23.低功耗升/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1073 24.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1615 25.隔离式开关稳压器LT1725 26.低功耗升压电荷泵LT1751 27.大电流高频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1765 28.大电流升压转换器LT1935 29.高效升压式电荷泵LT1937 30.高压输入降压式电源转换器LT1956 31.1.5A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T1961 32.高压升/降压式电源转换器LT3433 33.单片3A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3436 34.通用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3460 35.高效率低功耗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T3464 36.1.1A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3467 37.大电流高效率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3782 38.微型低功耗电源转换器LTC1754 39.1.5A单片同步降压式稳压器LTC1875

三端稳压器工作原理(精华)

LM317工作原理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LM317是三端稳压集成电路,它具有输出电压可变、内藏保护功能、体积小、性价比高、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采用的电路模式如图所示,调节可变电阻R2的阻值,便可从LM317的输出端获得可变的输出电压0U 。 从图中的电路中可以看出,LM317的输出电压(也就是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0U 为两个电压之和。即A 、B 两点之间的电压也就是加在R2上的电压 222R R U I R =?,而2R I 实际上是两路电流之和,一路是经R1流向R2的电流1R I ,其大小为1/1R U R 。因1R U 为恒定电压1.25V ,Rl 是一个固定电阻,所以1R I 是一个恒定的电流。另一路是LM317调整端流出的电流D I ,由于型号不同(例如LM317T 、LM317HVH 、LM317LD 等),生产厂家不同,其D I 的值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LM317,其调整端流出的电流D I 也各不相同。尽管这祥.但总的来说D I 的电流但是有一定规律的,即D I 的平均值是50A μ左右,最大值一般不超过100A μ。而且在LM317稳定工作时,D I 的值基本上是一个恒定的值。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D I 变化相对较大时,LM317就不能稳定地工作。总而言之,2R I 是1R I 、D I 两路恒定电流之和.2R U 是由两路恒定电流1R I 、D I 流经R2产生的,调节R2的阻值即可调节LM317的输出电压0U (0U 是恒定电压1R U 与2R U 之和)。既然D I 和IR1对调节输出电压0U 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1R I 是

由R1提供的, I的大小也没有任何限制.是否可以使R1的阻值趋于无穷大, R 1 使 I的电流值趋向于无穷小?如果可以这样做的话,就可以去掉R1,只用可变R 1 电阻R2就可以调节LM317的输出电压。 LM317作为输出电压可变的集成三端稳压块,是一种使用方便、应用广泛的集成稳压块。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可用下式计算, V=1.25(1+R2/R1)。仅 仅从公式本身看,R1、R2的电阻值可以随意设定。然而作为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计算公式,R1和R2的阻值是不能随意设定的。首先LM317稳压块的输出电压变化范围是 V=1.25——37V(高输出电压的LM317稳压块如LM317HV A、 LM317HVK等,其输出电压变化范围是V o=1.25——45V),所以R2/R1的比值范围只能是0——28.6V。其次是LM317稳压块都有一个最小稳定工作电流,有的资料称为最小输出电流,也有的资料称为最小泄放电流。最小稳定工作电流的值一般为1.5mA。由于LM317稳压块的生产厂家不同、型号不同,其最小稳定工作电流也不相同,但一般不大于5mA。当LM317稳压块的输出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工作电流时,LM317稳压块就不能正常工作。当LM317稳压块的输出电流大于其最小稳定工作电流时,LM317稳压块就可以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 要解决LM317稳压块最小稳定工作电流的问题,可以通过设定R1和R2阻值的大小,而使LM317稳压块空载时输出的电流大于或等于其最小稳定工作电流,从而保证LM317稳压块在空载时能够稳定地工作。此时,只要保证 V/(R1 +R2)≥1.5mA,就可以保证LM317稳压块在空载时能够稳定地工作。上式中的1.5mA为LM317稳压块的最小稳定工作电流。当然,只要能保证LM317稳 V/(R1+R2)的值也可以设定为大于1.5mA 压块在空载时能够稳定地工作, 的任意值。

78系列三端集成稳压器的检测

78系列三端集成稳压器的检测 1.测量各引脚之间的电阻值 用万用表测量78系列集成稳压器各引脚之间的电阻值,可以根据测量的结果粗略判断出被测集成稳压器的好坏。 ●用万用表R×1k档 ●正测是指黑表笔接稳压器的接地端,红表笔去依次接触另外两引引脚;负测指红表笔接地端, 黑表笔依次接触另外两引引脚。电阻值是用万用表的R×1k档测得。 ? 由于集成稳压器的品牌及型号众多,其电参数具有一定的离散性。通过测量集成稳压器各 引脚之间的电阻值,也只能估测出集成稳压器是否损坏。若测得某两脚之间的正、反向电 阻值均很小或接近0Ω则可判断该集成稳压器内部已击穿损坏。若测得鞭两脚之间的正、 反向电阻值均为无穷大,则说明该集成稳压器已开路损坏。若测得集成稳压器的阻值不稳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则说明该集成稳压器的热稳定性能不良。 ●2.测量稳压值即使测量集成稳压器的电阻值正常,也不能确定该稳压器就是完好的,还应进 一步测量其稳压值是否正常。测量时,可在被集成稳压器的电压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加上一个 直流电压(正极接输入端)。 ●此电压应比被测稳压器的标称输出电压高3V以上(例如,被测集成稳压器是7806,加的直流 电压就为+9V),但不能超过其最大输入电压。若测得集成稳压器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的电压值输出稳定,且在集成稳压器标称稳压值的±5%范围内,则说明该集成稳压器性能良好。 ●(二)79系列三端集成稳压器的检测 ●1.测量各引脚之间的电阻值与78系列集成稳压器的检测方法相似,用万用表R×1k档测量 79系列集成稳压器各引脚之间的电阻值,若测得结果与正常值相差较大,则说明该集成稳压器性能不良。表10-31是79××系列集成稳压器的电阻值。 ●2.测量稳压值测量79系列集成稳压器的稳压值,与测量78系列集成稳压器稳压值的方法相 同,也是在被测集成稳压器的电压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加上一个直流电压(负极接输入端) ●此电压应比被测集成稳压器的标称电压低3V以下(例如,被测集成稳压器是7905,加的直流 电压应为-8V),但不允许超过集成稳压器的最大输入电压。若测得集成稳压器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的电压值输出稳定,且在集成稳压器标称稳压值的±5%范围内,则说明该集成稳压器完 好。 ●(三)17/37/38系列三端集成稳压器的检测 ●1.测量各引脚之间的电阻值 ●系列集成稳压器的电阻值是用万用表R×1k档测得。若被测集成稳压器的电阻值与表中电阻值相 差较大,则说明该集成稳压器有问题。 ●2.测量稳压值测量17/38系列正电压型可调式集成稳压器时,可将其按照图10-61中所示的 电路连接好。测量37系列负电压型可调式集成稳压器时,应将其按照图10-62中所示的电路连

常用稳压芯片

LM2930T-5.0 5.0V低压差稳压器 LM2930T-8.0 8.0V低压差稳压器 LM2931AZ-5.0 5.0V低压差稳压器(TO-92) LM2931T-5.0 5.0V低压差稳压器 LM2931CT 3V to 29V低压差稳压器(TO-220,5PIN) LM2940CT-5.0 5.0V低压差稳压器 LM2940CT-8.0 8.0V低压差稳压器 LM2940CT-9.0 9.0V低压差稳压器 LM2940CT-10 10V低压差稳压器 LM2940CT-12 12V低压差稳压器 LM2940CT-15 15V低压差稳压器 LM123K 5V稳压器(3A) LM323K 5V稳压器(3A) LM117K 1.2V to 37V三端正可调稳压器(1.5A) LM317LZ 1.2V to 37V三端正可调稳压器(0.1A) LM317T 1.2V to 37V三端正可调稳压器(1.5A) LM317K 1.2V to 37V三端正可调稳压器(1.5A) LM133K 三端可调-1.2V to -37V稳压器(3.0A) LM333K 三端可调-1.2V to -37V稳压器(3.0A) LM337K 三端可调-1.2V to -37V稳压器(1.5A) LM337T 三端可调-1.2V to -37V稳压器(1.5A) LM337LZ 三端可调-1.2V to -37V稳压器(0.1A) LM150K 三端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3A)

LM350K 三端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3A) LM350T 三端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3A) LM138K 三端正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5A) LM338T 三端正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5A) LM338K 三端正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5A) LM336-2.5 2.5V精密基准电压源 LM336-5.0 5.0V精密基准电压源 LM385-1.2 1.2V精密基准电压源 LM385-2.5 2.5V精密基准电压源 LM399H 6.9999V精密基准电压源 LM431ACZ 精密可调2.5V to 36V基准稳压源LM723 高精度可调2V to 37V稳压器 LM105 高精度可调4.5V to 40V稳压器 LM305 高精度可调4.5V to 40V稳压器 MC1403 2.5V基准电压源 MC34063 充电控制器 SG3524 脉宽调制开关电源控制器 TL431 精密可调2.5V to 36V基准稳压源 TL494 脉宽调制开关电源控制器 TL497 频率调制开关电源控制器 TL7705 电池供电/欠压控制器 7805 正5V稳压器(1A)

常用小型稳压LDO等芯片推荐参考.

目录 产品类型系列页码 1.电压调整器(LDO ME6201 1 ME6206 2 ME6211 3 ME6219 4 ME1084 5 ME1085 6 ME1117 7 ME3206 8 ME6401 9 2.升压DC/DC转换器MEXX1C 10 MEXX1D 11 ME2100 12 ME2101 13 ME2106 14

ME2108 15 ME2109 16 ME2111 17 ME2115 18 ME2206 19 ME2209 20 3.降压DC/DC转换器ME3101 21 ME3102 22 ME3110 23 4.功率MOSFET MEM2301 24 MEM2303 25 MEM2307 26 MEM2309 27 MEM2311 28 MEM2302 29 MEM2306 30 MEM2308 31 MEM2310 32 MEM2316 33

MEM2318 34 5.音频功率放大器ME5890 35 ME5990 36 ME5101 37 ME5103 38 6.其他 ME2801 39 ME2802 40 ME4054 41 ME7660 42 ME7661 43 MEL71XX 44 选型指南电压调整器(LDO 系列输出 电流 输入 电压 输出电压精度

静态 电流 纹波抑制比 (1KHz 封装状态 ME6201 100mA -18V 3.0-5.0V ±2% 3uA 60dB TO92/SOT89 量产ME6206 300mA -6.5V 1.2-5V ±2% 8uA 50dB SOT23/SOT89 量产 ME6211 500mA -6.5V 1.2-5V ±2% 50uA 75dB SOT-23-5LL/ SOT-89/DFN 量产 ME6219 300mA -6.5V 1.2-5V ±2% 65uA 62dB SOT-23-5LL 量产ME1084 5A -25V 3.3-12V ±2% 5mA 50dB TO220/TO263 2009/Q3 ME1085 3A -25V 3.3-12V ±2% 5mA 50dB TO220/TO263 2009/Q3 ME1117 800mA -20V 1.25-12V ±2% 2mA 50dB SOT223/TO252 2009/Q2 ME3206 300mA -6.5V 1.2-5V ±2% 16uA 50dB SOT-23-5LL 量产ME6401 200mA -6.5V 1.2-5V ±2% 130uA 62dB SOT-23-6LL 量产 升压DC/DC转换器 系列控制 模式 输入 电压

LM317可调稳压器介绍及应用(详解)

LM317可调稳压器介绍及应用(详解) LM317 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三端可调正稳压器集成电路。LM317 的输出电压范围是1.2V至37V,负载电流最大为1.5A。它的使用非常简单,仅需两个外接电阻来设置输出电压。此外它的线性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也比标准的固定稳压器好。LM317 内置有过载保护、安全区保护等多种保护电路。通常 LM317 不需要外接电容,除非输入滤波电容到 LM317 输入端的连线超过 6 英寸(约 15 厘米)。使用输出电容能改变瞬态响应。调整端使用滤波电容能得到比标准三端稳压器高的多的纹波抑制比。LM317能够有许多特殊的用法。比如把调整端悬浮到一个较高的电压上,可以用来调节高达数百伏的电压,只要输入输出压差不超过LM317的极限就行。当然还要避免输出端短路。还可以把调整端接到一个可编程电压上,实现可编程的电源输出。 特性简介 可调整输出电压低到1.2V。保证1.5A 输出电流。典型线性调整率0.01%。典型负载调整率0.1%。80dB 纹波抑制比。输出短路保护。过流、过热保护。调整管安全工作区保护。 多数工程师都知道:他们可以使用某种廉价的三端子可调稳压器,比如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公司的LM317,把它作为仅提供某个必要电压值(如36V或3V)的可调稳压器。但是,如果不采用其它方法,那么该值无法低于1.25V。这些器件的内部参考电压为1.25V,并且如果不使用电位偏置,那么它们的输出电压也无法低于该值。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是使用基于两只二极管的参考电压源(参考文献2)。该方法适合于1.2V~15V,或电压更高的稳压器,但它不适合于超低压固定稳压器或可调稳压器。它采用的两只1N4001二极管不提供必要的1.2V电位偏置,并且具有额外的约为2.5 mV/K的温度不稳定性(参考文献3)。因此,输出电压的额外温度漂移约为100 mV;如果把温度调至20℃(典型室内情况),则它大于1.5V输出电压的6%,等于1V输出电压的10%。可用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公司的LM185或Analog Devices公司的AD589可调电压参考IC来解决这些问题。但这些器件很贵,而且在本情形中,它们不仅需要额外的调零,还需要匹配。对于LM185和AD589,位于各自参考电压的这些调整分别为1.215V~1.255V和1.2V~1.25V。请注意:LM317的参考电压为1.2V~1.3V。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 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用途; 2.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LM7805和LM317的用途及区别; 3.对桥式整流滤波电路进行了解; 4.对变压器知识进行回顾; 5.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要求安全用电,正确使用元件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变压把家用照明电交流电压220V变为所需要的低压交流电。桥式整流器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经滤波后,稳压器再把不稳定的直流电压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本设计主要采用直流稳压构成集成稳压电路,通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过程将220V交流电,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并实现电压可在1.25V-37V可调。 方案一、使用型号LM317三端稳压集成器。接入220V家用照明电源,通过降压变压器,使电压降到适合的值,然后使用IN4001型号二极管,电容等设计整流滤波电路,然后通过使用型号LM317三端稳压集成器,输出一个稳定直流电。 方案二、使用型号LM7805三端稳压集成器。接入220V家用照明电源,通过降压变压器,使电压降到适合的值,然后使用IN4007型号二极管,电容等设计整流滤波电路,然后通过使用型号LM7805三端稳压集成器,输出一个稳定直流电。 论证:由于设计要求通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过程将220V交流电,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并实现电压可在1.25V-37V可调。对于型号LM7805三端稳压集成器来说,输入电压为9V--20V,输出电压为固定值5,输出最大电流为1.5A;而型号LM317三端稳压集成器输入电压的要求范围比较大,输出电压为可调的,电压的范围1.25V-37V,输出电流的最大值与上面的相同,对于此设计来说LM317的选择性比较高,比较容易操作。 通过论证,最终确定选用方案一。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介绍)

一、简介 常见的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78××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79××系列。所谓三端就是该集成稳压电路的引出脚只有三条,即:输入端、输出端和接地端;其封装形式采用晶体三极管的标准封装,外形与晶体三极管一样。因此,用它来组成稳压电源需要的外围元件很少,电路非常简单。该集成稳压电路内部还设置了过流、芯片过热及调整管安全工作区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安全、可靠。 该系列集成稳压电路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数值,以伏特(V)为单位。例如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7924表示输出电压为负24V。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在数字78××或79××的前面和后面还有一些英文字母,如LM78××、CW78××C、TA78××AP等。前面的字母称为“前缀”,通常为生产厂家(公司)的代号,如“TA”表示日本东芝公司的产品。后面的字母称为“后缀”,用来表示输出电压容差和封装形式等。通常不同生产厂家(公司)对三端集成稳压电路型号后缀所用字母的含义和定义各不相同。不过,这对我们实际使用影响不大。 78××系列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大致有8种(输出电压的种类随厂商的不同而异): 7805、78 06、7809、7810、7812、7815、7818、7824。按其最大输出电流又可分为78××、78M××、78××三个分系列。其中78L××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00mA;78M××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500mA;78××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5A。 78××系列集成稳压电路的外形有多种,详见图1。其中78L××系列有两种封装形式:一种是金属壳的TO-39封装,见图1(a);另一种是塑料TO-92封装,见图1(b)。一般以塑料封装的较多见。前者加散热片时最大功耗可达1.4W;后者最大功耗为700mW,使用时不需要加散热片。78M××系列也有两种封装形式:一种是TO-202塑封,见图1(c);另一种是TO-220塑封,见图1(d)。不加散热片时最大功耗为1W,加200×200×4mm散热片时最大功耗均可达7.5W,78××系列也有两种封装形式:一种是金属壳的TO-3封装,见图1(e);另一种是塑料NO-220封装,见图1(d)。不加散热片时,前者最大功耗可达2.5W,后者可达2W;加装200×200×4mm散热片时,二者最大功耗均可达15W。塑料封装的稳压电路具有安装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用得比较多。 79××系列,除了输出电压为负、引出脚排列不同以外,其命名方法、外形等均与78××系列的电路相同。 二、应用举例 1.用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来改装分立元件的稳压电源。 图2是一个用分立元件组成的稳压电源的电路图,它输出电压为6V,输出电流为150mA。对这样的稳压电源,我们可用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来改装它。改装后,不但电路简洁,而且各方面的性能都有所提高,再也不怕由于输出过载或发生短路而烧坏电源了。具体做法是:拆除滤波电容器C2后面的所有元件,在原印板的靠近C2的空位置上装一个78M06的三端集成稳压电路和VD5,把C4换成22μF(安装时应把C2的负极、78M06的3脚和C4的负极焊在一点上),电路图如图3所示。 2.具有正负电压输出的稳压电源。 当需要正、负电压同时输出的稳压电源时,可分别用一块正电压和一块负电压输出的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电路图如图4所示。此图中的电路不但正、负电源有公共接地端,而且它们与整流部分也具有公共接地端。 3.用几块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并联的方法来扩大输出电流。 如果需要一个能输出1.5A以上电流的稳压电源,最简单、实用的办法是把两块或几块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并联起来使用,其最大输出电流为N×1.5A(N为并联的稳压集成电路的个数)。图5就是一个能输出2A电流的稳压电源的电路图。采用这种方法扩大输出电流时需注意两点:第一,并联使用的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作者:————————————————————————————————日期: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现以具有正电压输出的78L××系列为例介绍它的工作原理。 电路如图1所示,三端式稳压器由启动电路、基准电压电路、取样比较放大电路、调整电路和保护电路等部分组成。下面对各部分电路作简单介绍。

(1)启动电路 在集成稳压器中,常常采用许多恒流源,当输入电压VI接通后,这些恒流源难以自行导通,以致输出电压较难建立。因此,必须用启动电路给恒流源的BJT T4、T5提供基极电流。启动电路由T1、T2、DZ1组成。当输入电压VI高于稳压管DZ1的稳定电压时,有电流通过T1、T2,使T3基极电位上升而导通,同时恒流源T4、T5也工作。T4的集电极电流通过DZ2以建立起正常工作电压,当DZ2达到和DZ1相等的稳压值,整个电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电路启动完毕。与此同时,T2因发射结电压为零而截止,切断了启动电路与放大电路的联系,

从而保证T2左边出现的纹波与噪声不致影响基准电压源。 (2)基准电压电路 基准电压电路由T4、DZ2、T3、R1、R3及D1、D2组成,电路中的基准电压为 式中VZ2为DZ2的稳定电压,VBE为T3、D1、D2发射结(D1、D2为由发射结构成的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值。在电路设计和工艺上使具有正温度系数的R1、R2、DZ2与具有负温度系数的T3、D1、D2发射结互相补偿,可使基准电压VREF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同时,对稳压管DZ2采用恒流源供电,从而保证基准电压不受输入电压波动的影响。 (3)取样比较放大电路和调整电路 这部分电路由T4~T11组成,其中T10、T11组成复合调整管;R12、R13组成取样电路;T7、T8和T6组成带恒流源的差分式放大电路;T4、T5组成的电流源作为它的有源负载。

常用稳压IC大全

常用稳压IC大全 5v 3.3 1.2 1.5 1.8 2.5V稳压电源芯片大全 7805 正5V稳压器(1A) 7805中文资料.pdf下载 7806 正6V稳压器(1A) 7808 正8V稳压器(1A) 7809 正9V稳压议(1A)7809中文资料 7812 正12V稳压器(1A) 7812中文资料 7815 正15V稳压器(1A) 三端稳压器7815中文资料 7818 正18V稳压器(1A) 7824 正24V稳压器(1A) 78L05 正5V稳压器(100ma) 78L06 正6V稳压器(100ma) 78L08 正8V稳压器(100ma) 78L09 正9V稳压器(100ma) 78L12 正12V稳压器(100ma) 78L15 正15V稳压器(100ma) 78L18 正18V稳压器(100ma) 78L24 正24V稳压器(100ma) 7905 负5V稳压器(1A) 7906 负6V稳压器(1A) 7908 负8V稳压器(1A) 7909 负9V稳压器(1A) 7912 负12V稳压器(1A) 7915 负15V稳压器(1A) 7918 负18V稳压器(1A) 7924 负24V稳压器(1A) *************************************** 79L05 负5V稳压器(100ma) 79L06 负6V稳压器(100ma) 79L08 负8V稳压器(100ma) 79L09 负9V稳压器(100ma) 79L12 负12V稳压器(100ma) 79L15 负15V稳压器(100ma) 79L18 负18V稳压器(100ma) 79L24 负24V稳压器(100ma) *************************************** LM1575T-3.3 3.3V简易开关电源稳压器(1A) LM1575T-5.0 5V简易开关电源稳压器(1A)

三端稳压电路图集分析

三端稳压电路图集(六祖故乡人汇编2013年9月8日) LM317可调稳压电源电路图: LM317是可调稳压电源中觉的一种稳压器件,使用也非常方便。LM317 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三端可调正稳压器集成电路。很早以前我国和世界各大集成电路生产商就有同类产品可供选用,是使用极为广泛的一类串连集成稳压器。LM317 的输出电压范围是1.25V —37V(本套件设计输出电压范围是 1.25V—12V),负载电流最大为 1.5A。它的使用非常简单,仅需两个外接电阻来设置输出电压。此外它的线性率和负载率也比标准的固定稳压器好。LM317 内置有过载保护、安全区保护等多种保护电路。 为保证稳压器的输出性能,R应小于240欧姆。改变RP阻值稳压电压值。D5,D6用于保护LM317。 输出电压计算公式:Uo=(1+RP/R)*1.25 下面是LM317可调稳压电源电路图的元器件清单: 下面是LM317可调稳压电源电路图:

三端集成稳压可调电源电路设计: 如图所示,此电路的核心器件是W7805。W7805将调整器,取样放大器等环节集于一体,内部包含限流电路、过热保护电路、可以防止过载。具有较高的稳定度和可靠性。W7805属串联型集成稳压器。其输出电压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固定电压输出,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如果将W7805的公共端即3脚与地断开,通过一只电位器接到-5V左右的电源上,就可以在改变电位器阻值的同时,使集成稳压器的取样电压及输出电压都随之改变。图中RP1就是为此而设计的。只要负电压的大小取得合适便能使输出电压从0V起连续可调,输出电压的最大值由W7805的输入电压决定,本稳压器0V-12V可调。VD3整流,C2滤波,VD4稳压后提供5V负电压。 元件选择:变压器应选用5V A,输出为双14V;二极管VD1-VD4选用1N4001;VDW 选用稳压值为5-6V的2CW型稳压管;RP1用普通电位器;RP2为微调电阻。IC用7805;其它元件参数图中已注明,无特殊要求。 电路调试:元件焊接无误后可通电调试,首先测b点对地电压,空载时应在18V左右;d点电压大约为-5.5V--6V,如不正常,可重点检查VD3,C2,R1,VDW,RP2等元件,然后再测量输出电压,旋动RP1,万用表指针应能在较大范围变动,说明稳压器工作正常;最后

集成稳压电源实验报告

电子电工教学基地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名称: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班级: 姓名 小组成员: 实验时间: 上课时间: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实验报告 一.设计目的 1.掌握集成稳压电源的实验方法。 2.掌握用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和集成稳压器来设计直流稳压电源。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参数及测试方法。 4.进一步培养工艺素质和提高基本技能。 二.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输出电压Vo=±12V,+5V最大输出电流Iomax=1A (3)输出纹波电压ΔVop-p≤5mV, 稳压系数Sv≤5×10-3。 三.总电路框图及总原理图。 LM7912CT 四.设计思想及基本原理分析 直流电源是能量转换电路,将220V(或380V)50Hz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直流稳压电源一般有电源变压器T r、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基本框图如图:

各部分作用如下: (1)电源变压器 电源变压器T r的作用是将电网220V的交流电压变换为整流滤波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U i,变压器的副边与原边的功率比为P2/P1=η,η为变压器的效率。 (2)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U i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 常用的整流电路有全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倍压整流电路等。 本实验我们采用的是桥式整流电路: 二极管选择: 考虑到电网波动范围为±10%,二极管 的极限参数应满足: (3)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将脉动直流电压的纹波减小或滤除,输出直流电压U1。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复式滤波电路等。 2 max R 2U U= L 2 L(AV) D(AV) 45 .0 2R U I I≈ = ? ? ? ? ? > ? > 2 R L 2 F 2 1.1 45 .0 1.1 U U R U I

浅谈三端稳压器及其检测

浅谈三端稳压器及其检测 【摘要】集成稳压器又叫集成稳压电路,是指输入电压或负荷发生变化时,能使输出电压保持不变的集成电路。现在国际上的集成稳压器已有数百多个品种,常见的有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多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和开关式集成稳压器等。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三端稳压器的种类、封装形式、检测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旨在方便检验人员进行检测。 【关键词】集成稳压器;三端集成稳压器;检测 集成稳压器又称集成稳压电源,电路形式大多采用串联稳压方式。集成稳压器自诞生以来为电源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军用、工业及民用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家用产品等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没有那个电子产品中找不到集成稳压器的影子。它与传统的分立元件组成的直流稳压器相比,具有外接元件少、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安装调试使用方便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三端稳压器种类、封装形式及其检测问题。 1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定义 三端集成稳压器顾名思义就是只有三个管脚的稳压器,即输入端、输出端和公共地端。三端集成稳压器属于线性稳压器件,其特点是调整管在线性区工作,是依靠调整管的管压降来稳定输出电压的,因此只能用于降压。 2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分类 2.1 根据输出电压是否可调分类 2.1.1 固定输出的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由生产厂家预先调整,输出为固定值的三端集成稳压器。例如:7805 型集成三端稳压器,其输出的固定电压值为+5V; 2.1.2 输出可调的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稳压器输出电压可通过少数外接元器件在较大范围内调整输出电压值,即当调整外接元器件值时,可获得所需的输出电压。例如:CW317 型集成三端稳压器,其输出电压可以在12~37V 的范围内连续可调。 2.2 根据输出电压的正负分类 2.2.1 输出正电压系列,即78 ××的集成稳压器。其电压共分为5~24V 七个挡。例如:7805 、7806 、7809 等,其中字头78 表示输出电压为正值,后面数字表示输出电压的稳压值; 2.2.2 输出负电压系列,即79 ××的集成稳压器。其电压共分为-5~24V 七

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

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 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输出电压可调,稳压精度高,输出纹波小,只需外接两只不同的电阻,即可获得各种输出电压。 1.分类 它分为三端可调正电压集成稳压器和三端可调负电压集成稳压器。 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产品分类见表7.3.3。 表7.3.3 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分类 类型产品系列或型号最大输出电流I OM/A输出电压U O/V 正电压输出 LM117L/217L/317L0.1 1.2∽37 LM117M/217M/317M0.5 1.2∽37 LM117/217/317 1.5 1.2∽37 LM150/250/3503 1.2∽33 LM138/238/3385 1.2∽32 LM196/39610 1.25∽15负电压输出LM137L/237L/337L0.1-1.2∽-37

LM137M/237M/337M0.5-1.2∽-37 LM137/237/337 1.5-1.2∽-37 2.引脚排列 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引脚排列图如图7.3.6所示。除输入、输出端外,另一端称为调整端。 图7.3.6 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引脚排列图 a)TO-220 封装 b)TO-3封装 3. 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基本应用电路 1).基本应用电路及输出电压估算 电路如图7.3.7所示。U O=1.2~37V连续可调。I OM=1.5A,I Omin≥5mA. CW317的U REF固定在1.2V,I ADJ=50 A,忽略不计。 U O=1.2(1+R2/R1)V 。

图7.3.7 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电路 2).外接元器件选取 为保证负载开路时I Omin ≥5mA ,R 1max =U REF /5mA=240Ω。U Omax =37V ,R 2为调节电阻,代入U O 表达式求得R 2为7.16k Ω左右,取6.8k Ω。 C 2是为了减小R 2两端纹波电压而设置的,一般取10μF 。C 3是为了防止输出端负载呈感性时可能出现的 阻尼振荡,取1μF 。C 1为输入端滤波电容,可抵消电路的电感效应和滤除输入线窜入干扰脉冲,取0.33μF 。VD 1、VD 2是保护二极管,可选整流二极管2CZ52。 3). I U 选取 I U =28∽40V ,O I U U -≥3V 。当V U V U U I O O 40,37max ===。

稳压芯片大全

5v 3.3 1.2 1.5 1.8 2.5V稳压电源芯片大全LM317LZ 1.2V to 37V三端正可调稳压器(0.1A) LM317T 1.2V to 37V三端正可调稳压器(1.5A) LM317K 1.2V to 37V三端正可调稳压器(1.5A) LM133K 三端可调-1.2V to -37V稳压器(3.0A) LM333K 三端可调-1.2V to -37V稳压器(3.0A) LM337K 三端可调-1.2V to -37V稳压器(1.5A) LM337T 三端可调-1.2V to -37V稳压器(1.5A) LM337LZ 三端可调-1.2V to -37V稳压器(0.1A) LM150K 三端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3A) LM350K 三端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3A) LM350T 三端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3A) LM138K 三端正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5A) LM338T 三端正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5A) LM338K 三端正可调1.2V to 32V稳压器(5A) LM336-2.5 2.5V精密基准电压源 LM336-5.0 5.0V精密基准电压源 LM385-1.2 1.2V精密基准电压源 LM385-2.5 2.5V精密基准电压源

LM399H 6.9999V精密基准电压源 LM431ACZ 精密可调2.5V to 36V基准稳压源LM723 高精度可调2V to 37V稳压器 LM105 高精度可调4.5V to 40V稳压器 LM305 高精度可调4.5V to40V稳压器 MC1403 2.5V基准电压源 MC34063 DC-DC直流变换器 SG3524 脉宽调制开关电源控制器 TL431 精密可调2.5V to 36V基准稳压源 TL494 脉宽调制开关电源控制器 TL497 频率调制开关电源控制器 TL7705 电池供电/欠压控制器

三端稳压器的扩展使用

三端稳压器的扩展使用 这里总结了一些常用三端集成稳压器的一些使用知识、扩展功能的方法,以使电子爱好者能利用手头现有的各种稳压器来组成所需要的各种电源电路。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扩流电路: 我们知道,78**(79**)系列和LM317/337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如果所用电子装置需要稳压电源提供更大的电流,就需要采用扩流措施了。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扩流方法。 ?外加功率管扩流。 电路如图1所示(在后面的电路图中,为简单起见,均将电源变压器、整流二极管和输入滤波电容省略不画)。R1是过流保护取样电阻,当输出电流增大超过一定值时,R1上压降增大,使BG1的Ube值减小,促使BG1向截止方向转化。因为集成稳压器本身有过热保护电路,如果我们将BG1和集成稳压器安装在同一个散热器板上,则BG1也同样受到过热保护。图1电路可输出小于7A的电流。 ?多块稳压器并联扩流。 电路如图2所示。这是一种线路简单、无需调整,有较高实用性的电路,其最大输出电流为N*1.5A(N为并联的稳压器的块数)。实际应用中,稳压器最好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产品,以保证其参数一致性。另外,最好在输出电流上留有10-20%的余量,以避免个别稳压器失效造成稳压器连锁烧毁。 扩压电路: 这里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固定抬高输出电压。 电路如图1所示。如果需要输出电压Uo高于手头现有的稳压块的输出电压时,可使用一只稳压二极管DW将稳压块的公共端电位抬高到稳压管的击穿电压Vz,此时,实际输出电

压Uo等于稳压块原输出电压与Vz之和。将普通二极管正向运用来替代DW,同样可起到抬高输出电压的作用。例如,想为自己的录音机装一个6V、500mA的稳压电源,而手头只有一只7805稳压器,则可按图2电路安装。D1选用2CP(IN4001)类硅二极管,其上压降约为0.8V,这样输出就约为5.8V,足以满足录音机的需要了。若将D1换成发光二极管LED,不但能提高输出电压,而且LED发光还起到电源指示作用。

三端稳压器7805

X78X X 2005.09.09 V1.2 1 1.5A * X78XX TO-220 , 1.5A 1.5A 5V;6V;8V;9V;10V;12V;15V;18V;24V TO-220 1: ; 2: ; 3: 1 (Ta=25°C) (Vo=5V to 18V) (Vo=24V)Vi 3540V V R θ JA 65°C/W JC 5°C/W Topr 0~ +125°C Tstg -65 ~ +150 °C X78XX https://www.doczj.com/doc/c216220062.html,

2005.09.09 V1.2 2 ( 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