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测量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点难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3.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建议

【教学指导】

1.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还要增加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例如,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可增加医疗保障卡、电话磁卡、储蓄卡等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2.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长度或质量

进行估测的意识,同时要注意对估测的方法进行指导。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6课时:

毫米的认识…………………………………………1课时分米的认识…………………………………………1课时千米的认识(1)……………………………………1课时

千米的认识(2)……………………………………1课时

吨的认识(1)………………………………………1课时

吨的认识(2)………………………………………1课时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页例1和“做一做”,第24页练习五第1、2、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盖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有21个指甲盖那么长,数学书的宽大约有14个指甲盖那么长,数学书的厚大约有1个指甲盖那么厚。

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揭示课题:

板书:毫米的认识

【新课讲授】

1.建立1毫米的概念。

认识尺子上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举例子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2.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 1 厘米长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课堂作业】

1.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两幅图,让学生准确读出这两种物品的长度各是多少,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做一做”第2题,学生先独立测量,再指名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测量,并说出测量结果,集体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1、2、5题。

3.找出自己周围的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一个新朋友——毫米。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关于毫米的知识呢?(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全面,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补充)

1.毫米是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2.测量什么样的长度用毫米作单位?(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测量得比较精确时)

3.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4.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教学板书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分米的认识(教材第23页例2、例3和“做一做”,第24~25页练习五第3、4、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4.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

1.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学生动手测量课桌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我们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2.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10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1)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

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2)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新课讲授】

1.认识分米。

(1)出示课件(平均分成10份的1分米的线段放大图)。

教师指出: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1分米。

问:观察图,思考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1分米=10厘米)

(2)学生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尺子上的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再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从手腕到指尖有没有1分米,以加深学生对1分米长度的感性认识。

(3)请同学们在自己或同伴的身体上找一找“大约1分米”的地方。

2.自主探索分米和米的关系。

(1)猜想。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你们知道分米和米有什么样的关系吗?先猜猜看。

学生有可能说出因为米是比分米大的长度单位,既然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应该等于10分米。

(2)验证。

方法一:利用课件出示米尺的放大图,先让学生找出从0刻度线到1米间的长度,再让学生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有10个1分米长的线段。

方法二:教师用米尺把1米长的线段画在黑板上,然后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使学生直观看到1米等于多少分米,得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方法三: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中每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00厘米=10分米,因此1米=10分米。

(3)明确:1米=10分米。

【课堂作业】

1.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4.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3、4、6、7题。

5.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8~10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

分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2厘米=(20)毫米 80厘米=(8)分米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1)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教材第26页~27页例4、例5、例6和“做一做”,第28页练习六第1~7题)【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亲手测量,以及“走一走”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能正确运用千米的概念来表示长度。

【教学准备】

1.在课前,准备例4的情境图,小纪念品及若干记录卡。

2.准备卷尺、小纪念品、笔以及记录卡。

3.课前观察生活中千米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

50毫米=()厘米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7厘米-20毫米=()毫米

3.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问:从我们这儿到北京有多远?这时如果再用“米”去量就非常麻烦,所以这时还需要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计量,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

【新课讲授】

1.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26页的第一幅图

师: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

(2)大家在哪里还见过使用千米这个单位?

(3)大家想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

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提问:为什么1千米能和1000米之间写等号?

说明它们表示的长度怎样?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4)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1千米到底有多远,我们一起到操场上量一量,走一走。

2.教学例5。

(1)出示:3千米=()米

提问:①1千米是多少米?②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

③3千米是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3千米=3000米)

(2)出示:5000米=()千米

提问:①多少米是1千米?②5000米是几个1000米?

③5000米是多少千米?你是怎样想的?(5000米=5千米)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把高级单位千米换算成低级单位的米数,把低级单位的米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千米,我们都是根据什么去想出得数的呢?都是根据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去想的,所以必须记住1千米=1000米。

(4)完成教材第27页例5后的“做一做”。

3.教学例6。

(1)说一说自己是如何估算的。

(2)根据实际情况,估一估自己从家到附近的商店大约有多远。

【课堂作业】

1.教材第27页例6后的“做一做”。

2.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2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再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

【课后作业】

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3~7题。

教学板书

千米的认识(1)

1千米=1000米

3千米=(3000)米

3个1000是3000

5000米=(5)千米

5000里面有5个1000 教学反思

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2)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教材第29页第8~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米、毫米和千米,熟练掌握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熟练掌握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说吗?

2.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吗?

1厘米、1分米、1米有多长?1千米呢?

3.师: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指名回答,教师概括。

【新课讲授】

1.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9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12题。

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这些交通标识的含义,互相交流学习,并教育学生出行时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4.教材第30页练习六第14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弄清题意。想一想: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

(2)小组讨论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集体反馈。

5.教材第30页第15题。

(1)读题,讲一讲。(讲了一件什么事?还知道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2)小组活动:解决教材上的问题,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你能写出算式吗?

12时-8时=4小时 4×80=320(千米)

320千米>308千米

【课堂作业】

教材第29~30页练习六第8、10、13题。

学生独立练习,有困难的可以组内交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

千米的认识(2)

毫米→厘米→分米→米

米→千米

教学反思

第5课时吨的认识(1)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7、例8和“做一做”,第34页练习七第1、2、3、6题)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

3.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4.学生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卷尺。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起做游戏,找个同学做相互抱一抱、背一背的游戏,猜猜对方有多重。比比谁猜得准。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新课讲授】

1.直观感受1吨的重量。

学生的体重有23千克、30千克、25千克、30千克……

经历:请25千克的学生站上讲台,其他学生排队陆续抱一抱、背一背他,感受25千克的重量。

师:想象一下,同时抱4个这样的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太重了,抱不起来。

师:1个人重25千克,4个这样的人重多少千克?

生:25×4=100(千克)。

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师:40个人呢?

生:25×40=1000(千克)。

师:这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师:想象40个25千克的学生同时抱起来,会是什么感觉?(1吨太重了。)

小结: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通常会用到“吨”作单位。常见的有汽车、火车的载重量、用水量等。

2.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已知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课件出示)

生: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

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

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

课件出示:

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200吨以上。

一头非洲雄性大象,长到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它的身长就能达到八米以上,体重达到七至八吨。

3.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单位换算。(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一辆卡车载重3000千克,也就是()吨。

生:因为1000千克=1吨,3000里有3个1000,也就是有3个1吨,3个1吨是3吨,所以3000千克=3吨。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4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千克的车通过。

生:因为1吨=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吨,也就是4个1000千克,所以4吨=4000千克。【课堂作业】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重约10()。

1袋水泥重约50(),1拖拉机水泥约重2()。

2.教材第3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吗?

【课后作业】

.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1、2、3、6题。

教学板书

吨的认识(1)

1吨=(1000)千克

4吨=(4000)千克

3000千克=(3)吨

教学反思

第6课时吨的认识(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教材第33页例9、“做一做”,第34~35页练习七第4、5、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列表格的方式,学生能够进行有序、

合理的分配,以解决实际问题。

2.在对比观察中,能进行简单、有序的思考,体会有

序才能不重不漏的特点。

3.在解决如何合理“安排货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

4.学生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

交流。在模拟情境中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

1.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有序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案。

2.列表格时有序、合理分配,做到不重不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有关货车运货的信息。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教材第33页例9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小货车载质量2吨,大货车载质量3吨,如果每次每

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重点词批画:恰好运完。引导学生理解。

【新课讲授】

1.出示探究要求:独立填表,小组交流。

师:在学习单的表格中填一填,怎样派车恰好能运完。

学生先独立探究填表,后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预设:

情况1:

情况2:

情况3:

2.对比分析,概括方法。

师:你更欣赏哪种写法?对比这几种写法,看看有什

么新发现吗?

对比情况1和情况2:情况1只写出了装满8吨的情况,书写简洁,但不知道是否有遗漏,同时有碰运气的成分。

情况2把所有情况都写出来,在其中找到满足条件的,不

容易重复和遗漏。

对比情况2和情况3:情况3看上去更有规律,列举的

方案更清晰,能够保证不重不漏。

3.检验正误。

师:检验一下,情况3中的方案1和4是否正好运完8吨?

生:(方案1)2×4+3×0=8(吨)

(方案4)2×1+3×2=8(吨)

小结:在选择合理方案时,首先要有序思考。按照从

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安排方案。选择符合要求的方案

形式。

【课堂作业】

教材第33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独立尝试,再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或学习方法等方面,你们有哪些新收获?(有序思考才能保证不重不漏)

【课后作业】

.教材第34~35页练习七第4、5、7、8题。

教学板书

吨的认识(2)

合理分配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仔细审题,填一填。(每空1分,共34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丽身高1()30(),体重35(),戴着一副镜片厚度约为2()的眼镜。每天早餐,小丽会喝一杯牛奶,吃一些面包和1个重60()的鸡蛋。吃好早餐,小丽坐上爸爸的小汽车去上学。小汽车的载质量为500(),经过8()的时间,行驶7()到达学校。 2.学校的跑道每圈长400米,小米每天跑3圈是()米,再跑()米就是2千米。 3.一根木材长3米,第一次锯掉8分米,第二次锯掉12分米,这根木材短了()米。 4.一袋面粉重50千克,()袋面粉重1吨。 5.18000千克=()吨()千米()米=2600米4000米=()千米3600千克=()吨()千克5千米=()米200分=()时()分 3000千克=()吨50分米=()厘米=()米6.在里填上“>”“<”或“=”。 9200千克9 吨999米1千米3吨50千克3500千克5时6分56分8000克1吨4千米50米4500米

7.算一算。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小题1 分,共5分) 1.教室与办公室相距500米,胡老师一天走两个来回共1千米。 () 2.5吨的铁比5000克的棉花重得多。() 3.把2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每段长3分米。() 4.5本一样的书,每本厚8毫米,一共厚40厘米。() 5.把3米5分米长的绳子剪成5分米长的短绳,可以剪成7段。()三、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2 分,共10分) 1.下面物体的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A.一本大辞典B.一块橡皮C.一张银行卡2.一块橡皮的长度约为35()。 A.分米 B. 厘米C.毫米 3.粮库存有80吨粮食,用了5000千克,还有()。 A.75吨B.3吨C.30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2009年11月22日15:48:01 来源: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学校【字体:大中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下册介绍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在义务教材修订时,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

第1单元跟踪检测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8分) 1.在体育运动中,秒表用来记录以()为单位的时间。 2.秒针走1圈,就是走60小格,也就是()秒,这时分针走()小格,也就是()分,所以()分=()秒。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4.如下图,小明朗读四首诗大约要()秒,合()分钟。 5.如上图,小红做完一道数学题的时间,分针要走()大格,秒针要走()圈。 6.如上图,小亮踢一场足球的时间约是()分钟。 7.3分=()秒1分-45秒=()秒4时=()分2分10秒=()秒

8.在里填上“>”“<”或“=”。 606分180秒3时1时20分 8分530分1分35秒 9.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1小时。() 2.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时针,走得最慢的是秒针。() 3.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多于1分钟。() 4.读一篇200字的文章大约要用1小时。() 5.分针走1大格,秒针走1圈。()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钟面上()走得最快。 A.时针B.分针C.秒针 2.明明吃一顿饭约用()分钟。 A.2 B.15 C.150 3.小学生1分钟能跑()米。 A.3 B.30 C.300

4.一架客机本应该10:25到达,现在晚点15分钟,()能到达。 A.10:10 B.10:40 C.11:40 5.100米游泳比赛中,你认为()游得最快。 A.小刚B.小林C.小超 四、按要求解决。(共30分) 1.连一连。(8分) 2.下面是体育课上三名同学单脚站立的时间,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6分) 3.看图写时间。(每空2分,共16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考试试题 一、填空: 1、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2、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地图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绘制的。 4、 二、选择: (5分) 1、 A 、小兔 B 、小象 C 、小狮子 D 、小熊 三、实践操作: 1、“走进科技馆大门,在展厅的正北面有电脑屋,南面有气象馆,在展厅的东北面有环保屋,西北面有天文馆,在展厅有东南面有生物馆,西南面有航模馆。”请你根据小亮的描述,把这些馆名的序号填在适当的位置上。 森林学校的北面是( )家;南面是 ( )家;东面是( )家; 西面是( )家。 邮局在学校的( )面;超市在学校的 ( )面;书店在学校的( )面; 碧海园在书店的是( )面。 小象 小狮子 小熊 小兔

①环保屋②电脑屋③天文馆④航模馆⑤气象馆⑥生物馆 2、按要求涂色。 (1)在的东南面涂红色;(2)在的东北 面涂黄色;(3)在的西南面涂蓝色; (4)在的西北面涂绿色。 六、解决问题:(20分) (1)花园街的西面有()、 ()、()。 (2)图书馆在小林家的(),小吃店在 超市的()面,小川家在小林家的 ()面。 (3)请你画出小林去音像店所走的路线。(4)请你说一说小川去邮局,可以怎么走? 2、说一说3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5分) 汽车站广场水利局 少年宫电影院实验小学 (1)从汽车站出发到实验小学的路线:

(2)从实验小学出发到汽车站路线: 3 王阿姨平均每天卖多少个皮球?(6分)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题

学习-----好资料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填空题。 1、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 2、学过的时间单位有()()()。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3、时针走一大格是(),分针走一大格是(),秒针走一大格是(),走一圈是()。 4、1时=()分1分=()秒120秒=()分 180分=()时5分=()秒4时=()分 2时20分=()分75分=()时()分 3分13秒=()秒100秒=()分()秒 5、填合适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1)、一节课40()。(2)、李静跑50米的时间是12()。 (3)、爸爸每天工作8()。(4)、小明跳50下绳约需30()。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明8秒,小丽11秒,小 军10秒。()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7、6分○60秒160分○3时4分○200秒3时○300分 250分○5时60秒○60分10分○600秒120分○2时 二、判断题。 1、秒针走一大格,分针就走一小格。() 2、火车下午1:05从南京出发,当天下午3:50到达上海,火车共行驶了2小时45分。 () 3、时针在4与5之间,分针指着10,这时是5:30. () 4、在百米赛跑中,东东用了140分。()。 5、明明每天早晨7:15从家出发,7:35分到校,她路上用了20分钟。()。 三、选择题。 1、一场电影大约播放()。 ①500秒②8时③100分 2、小丽1分钟写4个大字,写20个大字需多长时间?列式为()。 ①1×4 ② 4×1 ③20÷4

学习-----好资料 3、从9时到11时30分,经过了()①3时30分②2时30分③1时30分。 4、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用时30分,()结束。 ①7:30 ②6:30 ③8:30 5、学校早上8:25上第一节课,这节课上40分,中间休息10分,()上第二节。 ①9:05 ②8:75 ③9:15 四、解决问题。 1、火车9:20开,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李华至少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2、李明从下午4:40到下午5:10一直在看动画片,她一共看了多长时间? 3、从湛江到南宁的火车经过玉林的时间是中午11:40分,现在要晚点25分,它什么时候到达? 4、一根24米长的木棒,每4米据一段,据一次要4分。据完这木棒要多长时间? 5、小芳走楼梯,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若每层楼之间楼梯数相同,她用同样的速度上到七楼,需要多长时间? 6、东环小学下午2:50上课,4:45放学,同学们下午在校多长时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17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 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 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 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 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20分) 1、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它是( )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条边,( )个角。 3、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它的周长是( )。 4、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相框,它的周长是( )。 5、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是50米,它的周长是( )米。 6、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 )。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4分) 1、下面三个图形中, ( )不是四边形。 【① ③ 】 2、教室里黑板长大约是4( ) 。 【① 厘米 ② 分米 ③ 米】 3、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① 四条边 ② 四个角 ③ 对边和对角】 4、长8厘米,周长20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宽是( ) 。 【① 12厘米 ② 2厘米 ③ 4厘米】 5、 左图甲的周长和乙的周长比,( )。 【① 甲>乙 ② 甲=乙 ③ 无法比较】 6、下列3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一样大,那么( )图形的周长最长。 【① ② ③ 】 三、实践操作(28分) 乙 甲

(1)在右边画一个同样大的平行四边行。 (2)把下图改成平行四边形。 (3)先量出下列图形各边的长,再算出它们 的周长。〔单位:毫米〕 四、解决问题(28分) 1、用铁丝围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 方形。至少要用多长的铁丝?2、一个正方形水池,它的边长是6分米, 周长是多少分米? 3、一块长方形花圃,长9米、宽5米。它 的一条长边靠墙,其余3边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4、用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 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带答案)

精品数学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马拉松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 一壶花生油重5()水杯的高约是1( ) 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 二、填空。 1.(1)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来做单位。 (2)计量质量的单位有()、()、()等。 (3)测量课本的厚度最好用()作单位,计量路程的长度一般用()作单位。 (4)1千米是()米,1吨是()千克。 2.写出下面的长度。 线条长()厘米()毫米 三、在〇里填上”>”“<”或”=“。 6厘米○60毫米 50千米○400厘米 800克○1千克 2米○19分米 3吨○3000千克 6吨○7千克 1千米○ 900米 7米○80厘米 1千米-500米○300米 2000千克○2吨 999克○1千克 1吨-300千克○500千克 四、估一估。 1.我估计我家到学校的距离 ..大约是()。 2.我估计数学老师的体重 ..大约是()。 3.70米的路丽丽大约要走100步,从商店到家我走了800步,丽丽大约走了()米。 五、判断对错,我能行。 1.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那么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 ) 2.丽丽的身高是136分米。() 3.1200千克-200千克=1000吨() 4.3000米+8000米=11千米() 5.1千克棉花比1千克盐重。() 六、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A.90千米 B.90米 C.90分米 2.一个西瓜重5()。 A.克 B.千克 C.吨 3.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A.文具盒 B.电视机 C.数学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 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 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班别:姓名: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是风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3、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余数的(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我会填空。(8~10题每题1分,其余每空0.5分,共25分)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2.一个游泳池长50米,爸爸游1千米,他需要游()个来回。3.1袋大米重25千克,()袋大米重1吨。 4.4000米=()千米8分米=()厘米40毫米=()厘米6吨=()千克 3千米=()米8吨-3000千克=()千克 16厘米+24厘米=()分米5分米=()毫米 2厘米-8毫米=()厘米()毫米 1500千克-500千克=()吨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6.在里填上“>”“<”或“=”。 600米1千米5吨5000千克 3分米30毫米7毫米3厘米

1米-4分米4分米23厘米+67厘米1分米 3080千克3吨300千克2吨-800千克1000千克7.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使等式成立。 1米-9()=1() 1米-99()=1() 1米-999()=1() 1时-59()=1() 8.把一根3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分米。9.一张名片厚约1毫米,100张名片叠在一起厚约()厘米。10.一把学生尺子长20厘米,用这把尺子量一块长2米的布,最少需要量()次。 二、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一根跳绳长20分米,大约重1000千克。() 2.苗苗的身高大约是130米,体重大约是28千克。() 3.从学校到图书馆的距离是3千米,步行大约需要30分钟。() 4.北京到西安的距离大约是1200米,乘火车比较合适。() 5.一颗纽扣的厚度约为3毫米,重约3克。() 三、我会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举重运动员不能够举起重()的杠铃。 A.10千克B.10吨C.100千克 2.学校的操场跑道长400米,跑()才够1千米。 A.2圈B.2圈半C.3圈 3.一艘远洋货船的载质量是()。 A.8000克B.8000千克C.8000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教材说明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等。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在义务教材修订时,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 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 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练习题

627÷3= 725÷6= 912÷3= 280÷5= 840÷7=40×54=10×80=11×40=30×20=23×30=570÷3= 216÷2= 840÷4= 604÷2= 880÷4=42×60=28×14=38×40=12×73=46×30=780÷6=252÷9=563÷4=963÷9=212÷4=77×48=36×29=24×13=23×81=64×98=

152÷5=314÷3=870÷9=315÷3=264÷2=38×15=74×63=20×38=18×70=45×46=1250÷5=4760÷4=1800÷4=5400÷6=3000÷5=64×14=19×81=72×32=95×26=83×56=1400÷7=2400÷6=5400÷9=2100÷7=2800÷4=17×15=26×20=25×48=33×60=33×14=

306÷6=912÷8=3550÷5=1600÷2=1220÷4=38×15=74×63 =20×38=18×70=24×36=249÷9= 94 ÷ 9=96÷3=84÷4=815÷4=20×90=76×40=29×24=36×15=45×36=460÷7= 271÷5= 513÷3= 159÷4= 909÷9=19×45=16×32=16×78=76×18=21×19=

242÷6=872÷8=63÷3=75÷5=513÷9=15×67=19×24=78×79=21×34=23×78=782÷4= 646÷3= 254÷7= 645÷9= 323÷5=61×23=76×98=54×14=23×19=64×45=205÷5= 648÷8= 187÷6= 329÷5= 843÷4=58×36= 40×11= 44×49= 12×34= 72×47=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8.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单元

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单元 时间:40分钟 一、我会填。 1、常用的质量单位有()、()、(),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2、火车的载重量通常()作单位,上数学课时老师用的天平用()作单位。 3、在()填上适当的数。 ①、3000千克=()吨②、()克=6千克 ③、6400千克-400千克=()吨④、2800千克-800千克=()吨 4、在()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①、1袋面粉重25()②、1枚硬币重2() ③、一头大象重3()④、1袋盐重500() 5、在○里填上>、<、=。 ①、8000千克○9吨②、4千克○4000克 ③、3吨○2990千克④、1吨○1010千克 4、比较大小 ①、排列下列各数:60千克、600000克、6吨、600吨。 ()>( )>( )>( ) ②、4000cm、50mm、200dm、4km ()<( )<( )<(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X”)。 1、1千克铁比1000克棉花重。() 2、一棵大树高17dm. () 3、一个小学生体重约35千克。() 4、一个排球重400千克。() 5、妈妈身高是162厘米,体重53克。()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块香皂重100()。 A.千克 B.吨 C.克 2、一包大豆重100千克,()包大豆1吨。 A.10包 B.100包 C. 50包 3、一座限重10吨的桥梁可以通过载重量为()的车 A.11吨 B.9327千克 C.30000千克 4、水果店第一次运进水果4吨,第二次又运进3000千克,两次共运进()。 A.70千克 B.20千克 C.7吨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们的质量是1吨。 1、大米:20千克/袋()袋 2、面粉:50千克/袋()袋 3、石油:200千克/袋()桶 4、牛:500千克/头()头 五、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桔子,苹果有50千克,桔子是苹果的3倍,苹果和桔子共有多少千克? 2、果品公司上午收购苹果25吨,运走9吨,还剩多少吨?剩下的用一辆载4吨的卡车来运,几次才能运完? 3、有15吨苹果要运到水果交易市场,租一辆载重4吨的货车运费500元,租一辆 载重1吨的货车运费200元。 ①、请你设计租车方案。②、你认为那种方案好,为什么? 第一题:每空1.5分,共39分

(完整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课时安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