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选读翻译 复习(教师版)

史记选读翻译 复习(教师版)

史记选读翻译 复习(教师版)
史记选读翻译 复习(教师版)

《<史记>选读》翻译复习(教师版)

关注加下划线的字,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高祖本纪》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县人吕公与沛县县令很要好,他为躲避仇人到沛县县令家做客,于是在沛县安了家。

2.且吾所以

..耳。

..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况且我让军队撤退在霸上驻扎的原因是,等待各路诸侯到来,然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3.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应当赶快派军队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逐步征集关中的士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4.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军队过去后,就把架在陡壁上的栈道全部烧掉,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他们,也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思。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当初父亲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勉。现在我的产业所成就的和刘仲相比,哪一个多?

《项羽本纪》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每当吴中有大徭役和丧事,项梁常为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

2.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我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

4.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睁大眼睛大声责骂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惊吓,退避好几里。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为你做点好事吧!

6.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自己夸耀功劳,施展自己的聪明,独断专行而不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可以用武力征服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最终五年就使自己的国家灭亡,自己死在东城,尚且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大错啊。

《淮阴侯列传》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希望您临时借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

2.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3.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

4.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管仲列传》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君主驱逐,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没有遇到好时机。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以有小过失为羞耻,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屈原列传》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做些改动,屈原不同意。

2.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他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定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自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创作《离骚》,大概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吧。4.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高洁的品质,而使自己被放逐呢??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地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

《李将军列传》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定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

2.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大将军卫青也曾暗中受到汉武帝的吩咐,认为李广年老,运气又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正面交锋,怕不会获得所想要的胜利。

3.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军中没有了向导,迷失了道路,延误了约定与大将军会师的时间。

4.其李将军之谓也!

这大概就是说李将军吧!

《滑稽列传》

1.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谈笑之际能巧妙地合于正道,也可以化解纠纷。

2.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

3.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

所以说酒喝到极致就容易发生乱子,快乐到极致就会发生悲惨的事情,所有的事都是这样。这就是说一切的事情都不可过分,过分了就要衰败。(淳于髡)用这番话来讽谏齐威王。

4. 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这匹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凭楚国这么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的,大王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简陋了,请大王用君主的礼仪来埋葬它。

5.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要想成就这件事,涂漆倒是容易的,但是难的是建造一所阴干城墙的大房子。

《刺客列传》

1.光窃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我私意没有把自己当作外人,把足下推荐给了太子,希望足下到宫里去拜访太子。

2.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我太子丹到底不能因为被强秦威胁就抛弃我同情、怜惜的朋友,把他弃臵匈奴,这本是我需人做事的时候呀。

3.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

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就像曹沫对付齐桓公一样,那就太好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魏公子列传》

1.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公子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觉得很奇怪。

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但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

哪里!

3.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我用来对待侯生的算是够周到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难道我对待他还有所闪失吗?

4.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原因)全都告诉了侯生。5.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如今有了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还要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

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

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 文章中包括:求学篇、立志篇、品德篇、处世篇,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 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 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 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 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所喜欢的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不去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手段,有哪一桩不能采用呢?这样做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因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胜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它就能活命,不吃它就会死亡。但如果吆喝着施舍,路过的饥民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面对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那么高官厚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自己所结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原本的本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向背,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然而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的原因。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

史记选读高祖本纪翻译

译文 高祖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这时电闪雷鸣,天色昏暗,太公前去看她,就看见一条蛟龙附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怀孕,就产下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上额突起,胡须很漂亮,左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性情豁达。平常有远大抱负,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到壮年时,(通过)考试成为了官吏,担任泗水的亭长,县廷里的吏员没有不被他戏弄耍笑的。喜好喝酒和美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赊欠酒,醉了就睡,武负、王媪看到高祖的上方常常有龙盘旋,认为这很奇怪。高祖每次去买酒畅饮,店里售出的酒是平日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年终,这两家常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高祖曾经到咸阳服役,(秦始皇)任人自由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单父县人吕公与沛县县令相交好,吕公因避仇人到沛县县令家作客,于是把家迁到沛县。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吏,主管接收贺礼,命令送贺礼的豪杰乡坤,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时就看不起各个官吏,就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不带一个钱。名帖递进去了,吕公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喜欢给人看相,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领他到堂上坐下。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席将散,吕公用目示意,坚持让高祖留下。高祖喝完了酒,留下不走。吕公说:“我年轻时喜欢给人看相,看相的人多了,没有谁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给你做打扫清洁的婢妾。”酒宴结束,吕媪对吕公感到愤怒,说:“你起初常常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贵人。沛县县令与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不同意,为何随随便便把她许配给刘季?”吕公说:“这不是妇女小子所懂得的。”最终把女儿嫁给了刘季。吕公的女儿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沛公率兵西进,在昌邑遇到彭越,于是和他一起攻打秦军,战事不利。撤兵到栗县,遇到刚武侯,夺了他的军队,大约四千多人,并入了自己的军队。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的军队合力攻打昌邑,昌邑没有攻下。西进,经过高阳。郦食其负责看管城门,说:“经过此地的各将领多了,我看沛公是个德行高尚忠厚老实的人。”于是请求拜见,劝说沛公。沛公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洗他的脚。郦食其不叩拜,拱手高举作了个长揖,说:“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有才能的人。”于是沛公站起来,提起衣服,向郦食其道歉,把他请到上坐。郦食其劝说沛公袭击陈留,得到了秦军积存的粮食。就把郦食其封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军,统率陈留的军队,与沛公一起攻打开封,开封没有攻下。西进,与秦将杨熊在白马打仗,又在曲遇东面打仗,大大地打败秦军。杨熊逃到荥阳,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向南攻打阳,屠戮了颖阳。通过张良的关系,就占领了韩国的轘辕险道。 当初,项羽和宋义向北去救赵国,等到项羽杀了宋义,代替他做了上将军,各路将领如黥布等都归属了,打败了秦将王离的军队,使章邯投降,诸侯都归附了。等到赵高已经杀了秦二世,派人来求见,想(和沛公)约定在关中分地称王。沛公认为其中有诈,就用了张良的计策,派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将,并用财利进行引诱,趁机偷袭攻打武关,攻站了它。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抢人抢物,秦地的人很高兴,秦军松懈,趁机大败秦军。又在蓝田的北面交战,大败秦军。趁着胜利勇战,终于打败了秦军。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就先于各诸侯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本来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人家已经屈服投降了,又杀掉他,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人员(看管),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到宫中居住休息,樊哙、张良劝阻,才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退回来驻军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说:“父老们以秦朝的苛虐法令为苦很久了,非议国政的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死。我和诸侯们约定,先进入关中的在这里做王,我应当在关中称王。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都废除秦朝的法律。所有官吏和百姓都一切照常。总之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

论语名句和翻译

《论语》名句及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 1、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宋】·邵雍· 【sòng 】?shào yōng ? 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亭台六七座,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注释】 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题解】 这是一首儿歌。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 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 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 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 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 huà 【唐】·王维· 【táng 】?wáng wéi ?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 注词释义: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 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 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 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 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 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 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 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 写出了画的特点。) 【赏析】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 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 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 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 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 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 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 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 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 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 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 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 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 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 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 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 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 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 “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 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 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 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 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 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 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 在画中。仅仅是如此吗?写的近近是画中的 花吗?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 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 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 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 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 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 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而 我们又将归往何方?去追寻什么呢? 【链接】 我知道: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 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并与 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3、静夜思 jìng yè sī 【唐】·李白· 【táng 】?lǐ bái ? 床前明月光,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疑是地上霜。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举头望明月,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低头思故乡。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 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 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 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 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 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 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 1

常见英文合同翻译与详解

常见英文合同翻译与详解

引子:鉴于现在对外交流事例逐渐增多,英文合同特别是经济合同的翻译愈显重要,若译文不准确或不严谨,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经济纠纷.故今以一英文(经济)合同写作书籍为蓝本,录入一些有益文字,希望大家共同提高英文(经济)合同的翻译和写作。 合同文件是合同双方签订并必须遵守的法律文件,因此合同中的语言应体现其权威性.英文合同用语的特点之一就表现在用词上,即选择那些法律用词,以及正式用词,使合同表达的意思准确无误,达到双方对合同中使用的词无可争议的程度。 一.hereby 英文释义:by means of , by reason of this 中文译词:特此,因此,兹 用法:常用于法律文件、合同、协议书等正式文件的开头语;在条款中需要强调时也可用。 语法:一般置于主语后,紧邻主语. 例1: The Employer hereby covenants to pay the Contractor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execution and co mpletion of the Works and the remedying of defects therein the Contract Price or such other s um as may become payable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 at the time and in the manne r prescribed by the Contract. 参考译文: 业主特此立约保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按合同规定的方式向承包人支付合同价,或合同规定的其它应支付的款项,以作为本工程施工、竣工及修补工程中缺陷的报酬。 注释: (1)hereby: by reason of this 特此 (2)covenant: v. make a formal agreement 立约,签订合同、条约; n. legal agreement具有法律约束的正式合同 (3)completion of the Works: 工程的竣工 (4)therein: in the Works在本工程中 (5)the Contract Price: 合同总价,指工程的总造价 (6)such...as: 关系代词,相当于that, which (7)under: in accordance with 根据,按照 (8)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ontract合同条款 例2: We hereby certify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at the foregoing statement is true and correc t and all available information and data have been supplied herein, and that we agree to provi de documentary proof upon your request. 注释: (1)hereby:特此 (2)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as far as we know据我们所知 (3)foregoing statement:above-mentioned statement上述声明 (4)herein:in this, in the statement在声明中 (5)documentary proof:证明文件 参考译文: 特此证明,据我们所知,上述声明内容真实,正确无误,并提供了全部现有的资料和数据,我们同意,

论语名句及其翻译教育

论语名句及其翻译[ 教育] 论语》名句及其翻译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译文: 孔子说: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 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 2 、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译文: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 ,交友是否守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 “《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 : ‘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 ;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 ;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 ; 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 ; 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 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 、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 译文 : 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 ;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 成。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1、举直错诸枉 ,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选用正直的人,让他们居于邪曲之人的上位,这样百姓好会服从了。如果选用邪曲之人,让他们居于正直之人的上位,百姓就不会服从。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译文: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佾y 1古代乐舞的行列)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评价《韶》乐:“美极了,也好极了。”评价《武》乐:“美极了,却还不够好。(有武力)”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课外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课外文言文是初中各类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应该注意积累字词,这样才能更好的翻译句子,并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翻译的更加熟练,才能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二、复习预习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的意思。 1.通假异读 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如果有别,一般要按照所表示的本字来读。例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的“扳”字,要读为pān(攀)。 2.一词多义 无论古代、现代,一词多义均是正常的、普遍的。例如:“于”的意思有 (1)到。例如: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2)在。于舅家见之(《伤仲永》) (3)比。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 (4)从。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3.古今异义 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的情况外,还表现在词义不断演变。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学习文

言文,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例如:“或”字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4.通假字 本有其字,古人有时不用本来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同音替代现象,叫做“通假”或“古音通假”,被替代的那个(未出现)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例如: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5.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在具体的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具备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等)例如: 不能称前时之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二、方法归纳 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词语,不进行翻译。古属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帝号、年号、书名等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保留,不用翻译。 删 即通过删去无法翻译的文言词语来翻译古文。如无法译出的文言虚词。 增 即通过增加词语来翻译文言文语句。(1)便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句子 换 即将文言语句中的字词转换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如把”岁”换成“年”,“布衣”换成“平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

中文常用口语地道翻译解析

中文常用口语地道翻译解析(翻译公司:https://www.doczj.com/doc/c215492323.html,提供): 1、这山望着那山高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hill. 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自己的状况没有满意的时候。 Almost all people see that 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hill. They never feel satisfied with what they've already got。 2、上瘾get into one's blood 说来也怪,很多不好的事往往会使人上瘾。 It's astoundingly funny that many harmful things usually get into our blood。 3、发牢骚 beef 他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总是发牢骚,真烦死人。 I'm really bored stiff with his sitting there doing nothing but beefing。 4、等不及了 champ at the bit 咱们快点吧,孩子们都等不及了。 Let's shake the leg. The kids are champing at the bit。 5、点头哈腰bow and scrape 从她在老板前点头哈腰地那个模样,你就知道她是个什么人了。 From the way she's bowing and scraping in front of the boss, you'll know what sort of person she is。 6、疯疯癫癫go gaga 对他的话不要太在意了,他总是疯疯癫癫的。 Don't take what he says so seriously. He's always going gaga。 7、说话不算数go back on one's words 他那个人说话从不算数,我们可不能依靠他。 We cannot account on him. He always goes back on his words。 8、废话连篇beat one's gums 谁喜欢坐在那里听你的废话连篇? Who would enjoy sitting there listening to your beating your gums? 9、恩将仇报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语文 课文翻译(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

课文翻译 《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瓦解,因此大败秦军。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6.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军队离去以后,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就全部烧掉,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达南郑时,部将和士兵有许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10.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为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论语名句及其翻译[教育]

论语名句及其翻译[教育] 《论语》名句及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 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选用正直的人,让他们居于邪曲之人的上位,这样百姓好会服从了。如果选用邪曲之人,让他们居于正直之人的上位,百姓就不会服从。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评价《韶》乐:“美极了,也好极了。”评价《武》乐:“美极了,却还不够好。(有武力)”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2011级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姓名使用时间2014年3月日编号 课题文言文翻译编制人吴春娥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在广泛的实践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通过当堂检测,熟练运用方法,规范答题。 评价设计目标1:课堂探究1、2、3 目标2:当堂达标检测 课堂探究学生纠错 (教师点拨)一、利用积累,把握文意。 ⑴乐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 广乃作二百句语,述之志。岳因取其意,便成名笔。时人咸云: “若广不假岳之文,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矣。”(《晋书·乐 广传》) 译文:乐广擅长清言,却不能操笔,请潘岳替自己作表。潘岳说: “我应当得知你的心意。”乐广于是口述二百多句话来表述自己 的心志。潘岳于是取乐广的意思加以整理,就写成了名作。当时 人都评论说:“如果乐广不借助潘岳之笔,而潘岳不取乐广的意 旨,也就无法成就这样的美文。” ⑵(2012高考广东卷)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 漕运梗阻,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亲赴上海, 筹雇商船。(《清史稿·陶澍传》) 译文: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 漕运不通,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 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 船。 总结:注重积累.(课本、练习题)。建议:把训练题中的典型句整 理到笔记本上,常读常记,做到耳熟能详。 二、借助语法,解字释句。 ⑴(2013高考江苏卷)李丰,字安国。明帝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三国志》注引《魏略》) 译文:李丰,字安国。明帝登上了帝位,有一次见到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问道:“你在江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的人回答说:“我听说过李安国。”这个时候,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 ⑵太宗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陛下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旧唐书·裴矩传》) 译文:唐太宗有一次听说许多案件都有受贿的人,就派人用财物去试探他们。有个官员接受了馈赠的一匹丝绢,太宗很生气,将要杀了他,裴矩进谏说:“陛下您用罪来陷害别人,恐怕不合礼仪。”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召集百官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如果每件事能象这样,何愁天下不能治理好!” 总结:注重语法。 据词性辨义,据成分释句。 三、关注语境,前后印证。 ⑴颜之仪,字子升。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译文:宣帝即位,晋升为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宣帝其后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冒犯主上的尊严屡次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 ⑵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绍薨而辅其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祖,曰:“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太祖称善。(《三国志·辛毗传》) 译文:袁绍死后他辅佐袁绍的长子袁谭。等后来袁绍的二儿子袁尚攻打兄长袁谭,袁谭派辛毗向太祖求救。辛毗说:“现在河北年成不好,袁氏兄弟又相互争斗,有违天道,这是老天灭亡袁尚的时候。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用

(英语)英语专题汇编翻译(一)及解析

(英语)英语专题汇编翻译(一)及解析 一、高中英语翻译 1.高中英语翻译题: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 1.美食是人们造访上海的乐趣之一。(visit) 2.街头艺术家运用创意将鲜艳明亮的色彩带进了老社区。(bring) 3.在你生命中,如果有一个人你需要对他说对不起,那么就去向他道歉吧。(apology)4.这个游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what) 5.申请材料需要精心准备,这样你心仪的学校才会对你的能力有全面、准确地了解。(in order that) 【答案】 1.Delicious food is one of the pleasures when people visit Shanghai. 2.Street artists bring bright and vivid colors into older neighborhoods with originality 3.If there is someone to whom you need say sorry in your life, make an apology to him. 4.What makes this game peculiar lies in that it teaches kids how to handle the problems in real life. 5.The applications should be carefully prepared in order that the school you like can have an overall and accurate knowledge of your abilities. 【解析】 【分析】 1.本句重点考察两个知识点。一个是乐趣之一,说明此处的乐趣应该用复数,必须是可数名词,因此选择pleasure。另一个是题目中给出的visit,需要谨慎处理,是用做动词还是名词。此处我们给出一个时间状语从句when people visit Shanghai,同时还可使用其他从句进行处理。所以答案是Delicious food is one of the pleasures when people visit Shanghai. 2.本题难度不大,重点是明亮的色彩的表达,可以使用bright colors, 也可以使用bright and vivid colors. 所以答案是Street artists bring bright and vivid colors into older neighborhoods with originality 3.本题考查there be + 定语从句从而构成条件状语从句。另外考察“道歉”用“make apology to sb.”。所以答案是If there is someone to whom you need say sorry in your life, make an apology to him. 4.本题考察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以及“be peculiar to”的用法。所以答案是What makes this game peculiar lies in that it teaches kids how to handle the problems in real life. 5.本题主要考固定词组的掌握,为了使用in order that引导出的目的状语从句。另外也考查 preferred school,have…knowledge/ understanding of…,overall,accurate等。所以答案是The applications should be carefully prepared in order that the school you like can have an overall and accurate knowledge of your abilities. 【考点定位】翻译句子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学生版)

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第一课时 《季氏将伐颛臾》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既来之,则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