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一)

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级护理(专护)

1、指定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严格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变化,做好重症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2、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病房,设专人24小时护理,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准备抢救。

3、认真细致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各种并发症。

二、一级护理

1、持续室内清洁,整洁,空气新鲜,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2、严格观察病情,每-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制订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4、病人严格卧床休息。

三、二级护理

1、按各科疾病护理常规,保证病人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做适当的床上或室内活动。

2、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每1-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

3、按医嘱协助病人离床活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照顾。

四、三级护理

1、读出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

2、掌握病人的病情和思想状况。

3、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两次。

4、每日巡视病人两次,直到病人生活饮食等并进行卫生宣教。

分级护理制度(二)

分级护理制度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潜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状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绿色、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

(1)特级护理

1)具备以下状况之一的患者,能够确定为特级护理:

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②重症监护患者;

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点:

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持续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

1)具备以下状况之一的患者,能够确定为一级护理:

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带给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二级护理

1)具备以下状况之一的患者,能够确定为二级护理:

①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②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护理要点:

①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⑤带给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三级护理

1)具备以下状况之一的患者,能够确定为三级护理:

①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②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2)护理要点:

①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带给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分级护理制度(三)

分级护理是医生根据病情以医嘱形式下达的护理等级。级别为:特级护理、一、二、三级护理。要在床头卡设护理标记,一级为红色,二级为蓝色,三级为黄色标记。

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合格率到达85%.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各种复杂和新开展的大手术的病人。

(3)各种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病人。

2、护理要求:

(1)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重病室,设专人护理或职责护士,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根据病情需要定时测T、P、R、BP.(2)对病人做到七明白(床号、姓名、诊断、治疗、病情、护理、饮食)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确保安全。

(3)设特殊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持续水、电解质平衡(根据病情)。

(4)备齐抢救药品、器械,定量、定位放置,持续性能完好。抢救室整洁、安静、工作有序随时配合医生抢救。

(5)做好抢救室清洁消毒工作,防感染。

(6)准确执行医嘱,认真完成各项抢救措施,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7)制定护理计划,并根据病人病情变化,提出护理问题和措施,做出效果评价。

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合格率到达85%

(1)病重、病危、心、肝、肾功能极度衰竭,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大手术、内出血、高烧、昏迷、休克或外伤。

(3)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症的病人以及早产儿。

2、护理要求:

(1)严格卧床休息,做到七明白,解决生活上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周密细致的心理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定时测量T、P、R、BP,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并记录。

(3)二十四小时内制定护理计划,做好各种记录。

(4)做好室内清洁消毒工作,持续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加强基础护理(口腔、褥疮等),无护理并发症等发生。

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骨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轻型先兆子痫。

2、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状况,可床上坐起活动。

(2)每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特殊治疗和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3)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4)给予生活上的必要照顾,做到送水、送饭、送药、送便器到床边。

(5)注意营养调节,保证足够的热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

(2)各种疾病恢复期,能够下床活动,生活能够自理。

2、护理要求:

(1)每日测量T、P、R、BP二次,掌握病情和思想状况。

(2)督促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每日巡视两次。

(3)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产妇可进行妇幼卫生咨询。

分级护理制度(四)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

住院病人的病情千差万别,生活自理的潜力也有不同。为了对不同病人给予不同的护理和照顾,在长期护理实践中,逐渐构成了把病人分为等级,按等级进行护理的做法,国家卫生部已将其定为制度,即“分级护理制度”。这就是说,等级护理就是按照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

等级护理共分为4级,即个性护理(个性专护)、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普通护理)。病人入院后,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下达医嘱,并分别在住院病人一览表和病人床头卡上设不同标记,提示护士根据医嘱和标记具体落实,护士长进行督促检查。下面分别讲一讲不同护理级别的不同要求。

1、个性护理(特护)用大红色标记,凡病情危重或重大手术后的病人,随时可能发生意外,需要严密观察和加强照顾。特护的都是重危病人,但重危病人不必须都要特护。特护派专门护士昼夜守护,有时需把病人搬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按照特护计划,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病情,记录饮食和排出物的量,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翻身按摩等。特护的收费比较高,上级有收费标准,自费病人应思考自己的负担潜力。

2、一级护理用粉红色标记,表示重点护理,但不派专人守护。对绝大多数重危病人来说,这就算是高等级的护理。按规定,对一级护理的病人,护士每隔15~30分钟巡视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疗状况,又帮忙饮食起居。根据病情需要帮忙病人更换体位、擦澡、洗头、剪指(趾)甲等。

3、二级护理用蓝色标记,表示病情无危险性,适于病情稳定的重症恢复期病人,或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宜多活动的病人。对二级护理病人,规定每1~2小时巡视1次。在这之间,如病情有变化或有特殊需要,病人可用呼唤电铃呼叫医生护士。

4、三级护理是普通护理,不作标记。对这个护理级别的轻病人,护士每3~4小时巡视1次。

分级护理制度(五)

2

3

4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住院患者基础护理的重要资料,直接反映出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护理等级分为个性护理、Ⅰ、Ⅱ、Ⅲ级护理,并分别设有统一的标记。

一、护理等级的确定

住院患者的护理等级应与其实际病情对护理工作的需要相贴合,由床位医生根据病情下达医嘱。在患者住院期间,应随着病情的变化,及时更改护理等级。

二、护理等级的公示

(一)公示资料:按照上海市分级护理标准资料公示,即:个性护理、Ⅰ级护理、Ⅱ级护理、Ⅲ级护理的指征和护理要求。

(二)公示方法:由宣传科按标准资料制成版面,统一公示。职责护士根据医嘱落实分管患者护理等级的告知,并在床头牌和患者一览表上做好标记,个性护理为红色;Ⅰ级为红色;Ⅱ级为蓝色;Ⅲ级护理为黄色。护士按分级护理标准具体落实护理巡视和临床护理工作;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做好相关病情、护理措施和效果的记录。

三、分级护理的质量评估

(一)护士长、负责组长按照分级护理标准动态监控不同护理等级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基础护理,督导护理措施的落实。

(二)护理部质控组每月抽查住院患者分级护理的落实和对护理等级的知晓状况

重点监控个性护理、Ⅰ级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基础护理和护理记录质量。

检查结果与质量考评挂钩。

(三)护理部将住院患者对护理等级的知晓状况作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一项资料纳入考评。

四、分级护理的指征和要求:

个性护理

(一)指征:病情重笃,复杂多变,随时可发生危及生命的状况,患者极度虚弱,生活无法自理。

(二)护理要求

1、设立护理组,安排熟悉业务的护士3-4名,每日早、中、夜三班,24小时专人看护,并班班交接。

2、安置患者于重症抢救室,监护室或单人病房,室温调节在18-20℃。

好记录。

4、准备抢救仪器、器械和抢救药物,呈备用状态,一旦发生变化,立即投入抢救,并做好抢救后物品的处理工作。

5、及时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6、按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保证各种导管通畅,持续导管口的清洁并定时消毒,详细记录引流量及色泽等状况。

7、按时认真填写重危护理记录单,要求能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所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8、了解影响患者心理的各种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和疏导,并进行卫生健康指导。

9、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1)每日更换床单及衣裤,持续床单位整洁,一旦污染,及时更换。

(2)在病情许可下,每日床上沐浴或擦身1次,包括洗脚及会阴护理。

(3)口腔护理每日2-3次,洗脸和头发护理每日2次。

(4)每2小时翻身1次(或遵医嘱),褥疮护理每日3次。

Ⅰ级护理

(一)指征

1、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者。

2、特大手术后7天内,各种中、大手术后1-3天内。

3、昏迷、休克、肾衰、惊厥、子痫等。

4、生活不能自理者。

(二)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病情,每30-60分钟巡视一次。

2、正确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详细填写护理病程录。

3、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1)术后3天内床上沐浴或擦身每日1次,以后每周1次;头发护理早、晚各1次,每日会阴清洁和洗脚各1次。

(2)禁食、昏迷患者口腔护理每日2次,其他患者协助刷牙。

(3)督促患者经常翻身,术后和昏迷患者协助翻身每2小时1次;褥疮护理每班1次,并做好记录。

4、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按时喂饭、服药,并送茶水、便器到床边,协助完成各种需要。

5、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Ⅱ级护理

(一)指征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但生活尚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患者,不宜过多活动者。

3、普通手术后或轻型子痫等。

(二)护理要求

1、注意观察病情,观察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1次。

2、根据病情可在床上或床边进行轻度活动。

3、协助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如洗脚、刷牙、洗脸等,并鼓励患者多翻身;生活不能自理者,要协助喂饭及大小便护理。

4、针对不同疾病,做好健康教育。

Ⅲ级护理

(一)指征

1、一般慢性病、轻症、术前检查准备阶段的患者及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或术后恢复期患者。

3、能下床活动,生活自理者。

(二)护理要求

1、每日巡视2次,掌握患者病情及思想状况,注意患者的饮食及休息,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

2、督促遵守院规,做好健康教育。

卫计委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第二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分级护理原则

第七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二)重症监护患者; (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第十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第十一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分级护理制度内容

分级护理制度内容 一) 特级护理 指征: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重症监护患者; 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 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Ⅰ级护理 指征: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 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 指征: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 ①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Ⅲ级护理 指征: 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求: ①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分级护理制度计划

各护理质控组改进计划2017年

护理安全工作计划 1. 重新学习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并将这些制度放在人人皆知的地方,便于经常学习和查阅。 2. 实行首问负责制。 3. 严格三查七对,双人核对执行医嘱。 4. 医嘱班班查对,错误医嘱未查对发现,查对人与处理人承担同样的责任。 5. 及时发挥总查对医嘱的监督作用,每天总查对一次,医嘱内容全面查对。 6. 每月一次安全会议,分析本科室本月护理安全情况,做好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时追踪评价整改效果。 7. 严格执行医嘱处理流程,非抢救时间不执行口头医嘱,督查管理到位。 8. 出现缺陷、事故、纠纷及各种安全隐患,按制度规定及时上报,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护理安全组组长组员 2017年1月1日

护理病历书写质控计划 护理文件不仅反映了对病人病情的观察记录过程,也体现了护理质量及至管理水平。护理书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我科的护理文件书写主要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的记录和一般护理记录、血糖记录单。为了规范护理书写,提高护理质量,每月由书写质控小组成员抽查病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积极整改。 具体要求: 1、各项护理书写均要求眉栏齐全,字迹清楚,无涂改、刮擦现象。 2、体温单无漏描记及漏项,心电监护使用及危重症患者的心率、呼吸、大便次数,须与护理记录单符合。 3、医嘱单签名要及时,无漏签,多签,代签及错签。 4、护理记录要求病情描述简明通顺,运用医学术语,重点突出,记录及时,与病情相符,有特殊用药、治疗及病情变化时要及时准确地记录。 5、每月由质控组人员抽查10份病历,如发现有书写记录存在问题,及时组织科内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有记录。检查结果与个人行为考核挂钩,护理书写各方面较好者由护士长在护士会上给予表扬。

分级护理工作制度及相关要求教学提纲

分级护理工作制度及 相关要求

分级护理工作制度及相关要求 页码:4 生效日期:年月日修改日期:年月日附件:1 批准人: 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开具等级护理医嘱,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共同确定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特级、一级A、一级B 二级A、二级B 、三级护理6个等级。在住院患者一览表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特级和一级护理用红色标志,二级护理用黄色标志,三级护理可不做标识,患者床头卡标注相应的护理级别。 (一)分级护理依据 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分级护理工作规范和标准 责任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1.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2.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并记录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3.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 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护理分级制度及质控标准

护理分级制度及质控标准护理规章制度意义1、依法规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医院合法有序地运作,将纠纷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保障医院的动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经营运作成本,查对制度,分级护理等制度认真执行,可降低护理风险。 3、优秀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设置权利,义务及责任,使护士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结果,激励员工为医院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管理的中药内容,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准则,是保证病人接受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护理工作的法规性和强制性的依据。护理分级制度再次完善的背景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需要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等级医院评审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通知明确规定: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关于护理级别由护士确定还是由医师确定的问题,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中规定可以是医师,也可以是护士,但无论是谁来确定,都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使护理的级别与病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重要意义:它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明确了各级护理

级别的综合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是护理人员依法实施护理的依据。它不仅能客观界定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与自理能力以及对护理的不同要求,同时也能够反映护理工作的责任、技能、风险与量的多少。它不仅对临床护理以及管理工作起着规范性与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也是依据护理工作量,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这对保障患者的安全,科学的护士岗位管理者有着重要意义,也同样是保证 与持续优质护理的内涵提高的基础与关键。护理分级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住院患者护理分级的方法依据和实施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护理分级: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 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日常生活活动:人们为了维持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0—100 自理能力依据采用Barthel(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对日常生活活动(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pdf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 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 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 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分级护理原则 第七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 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二)重症监护患者;

(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第十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第十一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第三章分级护理要点 第十二条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二)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三)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分级护理制度

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 (一)指征: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将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抢救患者安置于抢救室,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2.做好护理评估,按护理常规落实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3.定时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4.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5.按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详细记录各种导管的出入液量。 6.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1)卧位合理,舒适安全,符合治疗需要。 (2)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污染及时更换。 (3)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预防感染;保持胡须、头发整齐,洗脸。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每天床上擦浴,包括洗脚及会阴护理;协助病人翻身,至少2小时一次,病情危重限制翻动者例外,仔细观察、评估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5)做好患者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专科护理常规执行,及时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按医嘱给予饮食,保证进食安全,防止误吸、呛咳等。 (7)做好大小便护理。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1~2次。 7.对患者的重点治疗、护理内容实施班班床头交接。 二、一级护理: (一)指征: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图文稿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 原则试行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分级护理原则 第七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二)重症监护患者; (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第十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第十一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第三章分级护理要点 第十二条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二)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分级护理制度试题

九、分级护理制度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护理等级分为:() AⅠ级护理BⅡ级护理CⅢ级护理D特级护理 2.特级护理病情依据:() A.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B.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 C.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 3、特级护理护理要求:() A、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B、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并记录出入量。 C、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4、一级护理病情依据:() A、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B、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C、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5.一级护理护理要求:() A、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B、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C、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D、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E、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6、二级护理病情依据:() A、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B、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C、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7、二级护理护理要求:() A、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B、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 C、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D、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分级护理工作制度及相关要求

分级护理工作制度及相关要求 页码:4 生效日期:年月日修改日期:年月日附件:1 批准人: 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开具等级护理医嘱,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共同确定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特级、一级A、一级B 二级A、二级B 、三级护理6个等级。在住院患者一览表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特级和一级护理用红色标志,二级护理用黄色标志,三级护理可不做标识,患者床头卡标注相应的护理级别。 (一)分级护理依据 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分级护理工作规范和标准 责任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1.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2.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并记录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3.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 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7.《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

7.《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分级护理原则 第七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二)重症监护患者; (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第十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第十一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第三章分级护理要点 第十二条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二)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三)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三条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分级护理制度内容

分级护理制度内容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分级护理制度内容一) 特级护理 指征: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重症监护患者; 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 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Ⅰ级护理 指征: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 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 指征: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 ①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Ⅲ级护理 指征: 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求: ①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5-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

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 为了加强我院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补充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一、N1级护士培训计划(工作1-3年护士) (一)岗前培训 培训目标:使新护士树立爱岗敬业、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护士行为规范,履行护士神圣的职责,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护理知识和技能,以良好的职业素质走向护理岗位。 培训内容: 1.爱岗敬业系列教育: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院规院纪、各项制度 教育等。 2.护理规章制度及医疗安全系列教育:规章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 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等。 3.护理安全教育: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及讨论制度。 4.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5.护士礼仪教育、护患沟通技巧 6.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7.技能训练:常用技术操作(静脉输液、吸氧(包括氧气瓶应用及装御 氧气表)、无菌技术操作、吸痰、口腔护理、心肺复苏等) 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培训。 (二)规范化培训 培训目标 1、培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精神, 端正护理专业思想,树立刻苦专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熟悉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并能在实际工 作中运用。 3、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临床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技 能,能独立完成本专业常见病的护理,一般急、重症病人的抢救配合及护理。

4、培养护理科研逻辑思维和书写能力,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写出个 案、护理综述、论著等护理论文。 5、通过培训能够借助字典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培训时间:规范化培训时间为三年,分两阶段完成培训 1.轮转:完成岗前培训后,内、外、(ICU、急诊科、新生儿室、儿童 门急诊任选一科)轮转,每科室轮转两个月,共六个月。 2.定科培训:轮转结束经考核合格后,由护理部根据个人意愿以及考 核情况、轮转表现进行双向选择,确定科室进行培训,培训期两年半。 培训内容: 1.三基培训:(轮转期间至定科后前半年) ①熟悉病区情况,了解各班工作流程 ②熟悉工作职责、制度、护理常规及应急预案等 ③熟悉应知应会知识 ④掌握基础操作及三基理论知识 ⑤熟悉护理质量标准、指标及服务规范。 ⑥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法律法规、感染管理相关知识。 ⑦熟悉病历书写规范。 2.专科基础培训:(定科后半年至一年半) ①熟悉专科一般护理常规、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②熟悉专科护理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能独立处理一般护理突发事件 ③熟悉专科基本操作技能 ④提高病情观察的能力,参与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 3.综合能力培训(定科后一年半至两年半) ①掌握护理程序工作方法 ②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应用护理程序采集病史,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查房,提出 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 ③完成护理计划大病历。 ④相关专科知识的学习。 ⑤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护理论文的撰写,完成护理论文或护理心得一篇。 培训方法: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1.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2.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3. 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指定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4.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映;(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 5. 分级护理原则 (1)特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①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②重症监护患者; 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④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

患者; 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 药; ③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 ④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 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 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 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分级护理原则 第七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二)重症监护患者; (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分级护理制度(2016年新版)

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级护理 1、特级护理的范围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病人。(2)重症监护病人。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的病人。 (4)严重创伤及大面积烧伤的病人。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病人。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及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病人。 (7)其它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病人。 2、特级护理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检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病人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病人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3、特级护理质量要求 (1)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床单元清洁,保证病人体位舒适。(2)保持病人“六洁”(头发、手、足、会阴、皮肤、皮肤、口腔)。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在位、通畅。 (4)掌握病人病情“十知道”(床号姓名、年龄、诊断、病情、阳性体征、主要治疗用药、护理、心理、睡眠、饮食及排泄)。 (二)一级护理 1、一级护理范围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病人。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病人。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 2、一级护理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病人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管理护理、气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掌握病人病情“十知道”。 (三)二级护理 1、二级护理范围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病人。 (2)生活部分自理的病人。 2、二级护理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观察病情变化。

分级护理制度

第一章护理核心制度 第一节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 个级别。在住院患者一览表及床头卡上采用不同颜色标识,特级护理用紫色;一级护理用红色;二级护理用黄色;三级护理可不做标识。 一、特级护理 (一)分级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协助处理。 2.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准确测量出入量。 3.实施安全措施,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 4.根据患者病情,完成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1)做好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保持床单位整洁、患者清洁、舒适与安全。 (2)协助禁食患者进食/水或注入鼻饲饮食。 (3)协助卧床患者翻身及叩背,促进有效咳嗽、床上移动等,保持患者功能体位及卧位舒适。 5.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相关的心理与健康指导。 6.严格实施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 (一)分级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1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1)做好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保持床单位整洁、患者清洁、舒适与安全。 (2)协助非禁食患者进食/水或注入鼻饲饮食;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分级护理分为4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病情依据:a.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b.重症监护患者;c.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d.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e.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测病情的患者;f.实施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g.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点:a.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b.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c.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d.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实施安全措施;e.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实施床旁交接班。 (2)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①病情依据:a.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b.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c.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d.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②护理要点:a.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b.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c.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d.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实施安全措施;e.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①病情依据:a.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b.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②护理要点:a.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b.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c.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d.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e.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①病情依据:a.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b.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②.护理要点:a.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b.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c.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d.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最新分级护理制度试题

分级护理制度试题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和(或)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2.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和。 3.日常生活活动人们为了 _______ 及适应__________ 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 4.自理能力在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 __________ 。 5.患者人院后应根据患者 ___________ 确定病情等级。 6.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 Bl 。是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 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 7.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将自理能力分为、、和四个等级 8.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可以确定为____ 级护理。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_______ 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可以确定为_____ 级护理。 9.WS/T 431-2013护理分级适用于 10.应根据患者_______ 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患者人院后确定病情等级的根据是:() 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B、患者的自理能力 C、病情和(或)自理能力 D、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 2.如何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A、Barthel指数 B 、患者的自理能力 C 、病情 D 、日常生活活动 3.如何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B 、病情或自理能力的变化C、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 D、病情 和自理能力的变化 4.自理能力为重度依赖1 Barthel指数总分为() A、总分W 40 B 5.自理能力为轻度依赖1 、总分41-60 Barthel指数总分为 C 、总分61-99 D、总分100 () A、总分W 40 B 6.自理能力为中度依赖1 、总分41-60 Barthel指数总分为 C 、总分61-99 D、总分100 () A、总分W 40 B 、总分41-60 C 、总分61-99 D、总分100 7.自理能力为中度依赖需要照护的程度是() A、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B 、大部分需要他人照护 C 、少部分需要他人照护 D、无需要他人照 护 8.自理能力为轻度依赖需要照护的程度是() A、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B 、大部分需要他人照护 C 、少部分需要他人照护D、无需要他人照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