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一般溶液的配制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6
化学实验报告册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日期:实验二溶液的配制与稀释一、实验目的:1、熟悉溶液浓度的计算并掌握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2、掌握溶液的配制和稀释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台秤、100ml量筒、10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10ml吸量管)、100ml烧杯、50ml烧杯、500ml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毛刷、蒸馏水、浓盐酸(37%,比重12)、固体NaOH、固体NaCl、95%酒精。
三、实验内容:在配制溶液时,根据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来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溶质如果是不含结晶水的纯物质,则计算比较简单。
如果是含有结晶水的纯物质,计算时一定要把结晶水计算在内,或把结晶水处理为一个反应方程式来进行计算。
1、一定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溶液的质量浓度是指1L溶液中含溶质的克数。
在配制此溶液时,如需要配制溶液的体积和质量浓度已知,就可计算出所需溶质的克数。
然后用台秤称出所需克数的溶质,再将溶质溶解并加水至需要的体积。
如用已知质量的溶质配制一定质量浓度的溶液,则须计算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然后按上述方法配制溶液。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在配制此种溶液时,首先要根据所需浓度和配制体积,正确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包括结晶水),再通过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
3、溶液的稀释:在溶液稀释时需掌握的一个原则是: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量不变。
根据浓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与所要配制的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利用稀释公式C1V1=C2V2或十字交叉法,计算出浓溶液所需体积并量出,然后加水稀释至所需稀溶液的体积。
四、注意事项:1、在配制溶液时,根据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来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溶质如果不含结晶水的纯物质,则计算比较简单。
如果是含有结晶水的物质,计算时一定要把结晶水计算在内。
2、浓盐酸具有强腐蚀性,实验过程中注意切勿将浓盐酸滴到手或衣服中。
第二课溶液的配制一、化学试剂的等级标准二、一般溶液的配制配制这类溶液一般使用分析纯试剂,配制时试剂的质量由托盘天平称量,体积用量用量筒或量杯量取。
配制这类溶液的关键是正确地计算应该称量溶质的质量或应该量取液体溶质的体积。
1、物质的量浓度(又叫摩尔浓度,mol/L):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溶质的摩尔数,用C表示。
C B=n B/V (n=m/M,m=ρ*V)2、质量百分浓度(m/m%):溶质克数/溶液克数×100%亦即B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
3、体积百分浓度(m/v%):100mL溶剂中所含溶质的克数表示的浓度。
4、体积百分浓度(v/v%):溶质为液体时,溶质的体积与混合物体积的比。
5、质量体积浓度(mg/mL):单位体积溶剂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的浓度,金属分析用的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式。
6、比例浓度(1)容量比:液体试剂相互混合或用溶剂(大多为水)稀释时的表示方法。
如HCl(1:5),就是1体积的HCl和5体积的水混合而成。
(2)质量比浓度:两种固体物质相互混合的表示方法。
如(1+100)钙指示剂-氯化钠混合指示剂,表示1个单位质量的钙指示剂与100个单位质量的氯化钠相互混合。
7、滴定度(g/mL)(1)Ts/x:1ml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的质量。
Ts/x=C B*Mx/1000(2)Ts:1ml标准溶液中所含滴定剂的质量(g)。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直接法和标定法两种。
1、直接法:准确称取一定量基准化学试剂溶解后,移入一定体积的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可。
然后由试剂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所配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必须具备几个条件:(1)纯度高,要求杂质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下,即纯度为3个9以上的,一般可用基准试剂或优级纯试剂;(2)组成与化学式相符,若含有结晶水,其含量也应与化学式相符。
如Na2B4O7.10H2O,结晶水应恒定为10个。
(3)性质稳定,干燥时不分解,称量时不吸潮,不吸收二氧化碳,不被空气氧化,放置时不变质;(4)容易溶解,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降低称量误差。
实验二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NaOH 溶液浓度的测定一、原理首先配制约0.1mol/L 的盐酸溶液,然后以甲基橙作指标剂,用已知准确浓度的22CO Na 标准溶液来标定盐酸的准确浓度。
利用此HCl 溶液测定NaOH 溶液的浓度。
↑+++22222CO O H NaCl CO Na二、试剂22CO Na 基准物:分析纯; 浓盐酸(比重1.19,):分析纯; 0.1%甲基橙:称取0.1g 甲基橙,溶于100mL 蒸馏水中。
三、测定步骤(一)22CO Na 标准溶液的配制——直接法在分析天平上,用差减法称取22CO Na 约1.2g~1.4g (准确至0.0001g )于小烧杯中,加入约50mL 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全部转移到2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
盖好瓶塞,摇匀。
NaCO3m 1000C M V⨯=(mol/L ) 式中: m ——22CO Na 的重量(g ) M ——22CO Na 的分子量;V ——22CO Na 的溶液的体积,即容量瓶的体积(mL ) (二)0.1mol/L HCl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间接法 HCl 溶液的配制:用小量筒量取浓盐酸约4.5mL 于500mL 清洁的试剂瓶,加蒸馏水至500mL 。
HCl 溶液浓度的标定:用移液管准确吸取25.00mL 已知准确浓度的22CO Na 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甲基橙指标剂两滴,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且摇动不消失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滴定管的终点读数,终点读数与起始读数之差,即为滴定所用HCl 溶液的体积。
平行做三份,滴定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应超过0.2%。
(三)NaOH溶液的浓度的测定取25.00mlNaOH溶液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橙色即为终点。
滴定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应超过0.2%。
四、原始数据及数据处理1.HCl溶液浓度的计算2.NaOH溶液浓度的计算(要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及相对平均偏差)请大家注意,做《HCl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测定NaOH浓度》这个实验时,要求一个大桌四个组的数据(NaOH浓度,4*3=12个)集中起来做数据处理,计算结果包括平均值、标准偏差、置信区间,还要考虑可疑值的剔除。
第1篇实验名称:溶液的配置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配制方法。
2. 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可以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溶液的浓度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相对含量,通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等表示。
实验仪器:1. 烧杯2. 量筒3. 电子天平4. 滴定管5. 玻璃棒6. 恒温水浴锅7. 移液管实验药品:1. 溶质(如NaCl、KNO3等)2. 溶剂(如水、乙醇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
2. 称取一定量的溶质,用移液管准确量取溶剂。
3. 将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部分溶剂,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溶质完全溶解。
4. 将溶液转移到量筒中,用溶剂洗涤烧杯,将洗涤液一并转移到量筒中。
5. 调整溶液体积至所需体积,搅拌均匀。
6. 将溶液转移到滴定管中,用玻璃棒引流。
7. 检查溶液的浓度,必要时进行稀释或浓缩。
实验结果:以配制10% NaCl溶液为例,实验结果如下:1. 称取10.0g NaCl固体。
2. 量取90.0mL水。
3. 将NaCl固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部分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4. 将溶液转移到量筒中,用溶剂洗涤烧杯,将洗涤液一并转移到量筒中。
5. 调整溶液体积至100.0mL,搅拌均匀。
6. 将溶液转移到滴定管中,用玻璃棒引流。
7. 检查溶液的浓度,实际浓度为9.9%,误差为0.1%。
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和配制方法。
2. 熟悉了实验器材的使用,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3. 实验结果表明,在配制溶液过程中,准确称量溶质、量取溶剂和搅拌溶解是保证溶液浓度准确的关键。
4.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导致溶液浓度偏差。
5. 本实验中,10% NaCl溶液的浓度误差为0.1%,说明实验操作规范,溶液浓度配制准确。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配置方法;2. 熟悉常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及使用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熟悉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是指将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本实验主要涉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其公式为:c = n / 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mol/L),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mol),V表示溶液的体积(L)。
三、实验用品1. 药品:NaCl、蒸馏水、标准溶液(如0.1mol/L的NaOH溶液)2. 仪器:烧杯、容量瓶(100mL、250mL、500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移液管、滴定管、酸式滴定管、pH计、锥形瓶、蒸馏装置等。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根据实验要求和已知溶液的浓度,计算出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n)。
2. 称量使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溶质,注意保持天平的清洁和准确性。
3. 溶解将称取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4. 移液将溶解后的溶液通过移液管转移到容量瓶中,注意控制移液速度,避免溶液溅出。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6.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7. 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8. 标定(可选)若配制标准溶液,可进行标定实验,如滴定实验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如称量误差、移液误差、定容误差等。
3. 总结实验操作要点,提高实验技能。
六、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2. 保持实验场所的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3. 使用化学仪器时,注意其规格和用途,避免误操作。
4. 称量时,注意天平的校准和清洁。
5. 移液时,控制移液速度,避免溶液溅出。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一、实验目的1.巩固滴定管的使用,学习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NaOH、HCI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的比较滴定。
3.初步掌握半滴操作和用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方法。
4.掌握滴定结果的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酸碱滴定中常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但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和二氧化碳,不符合直接法配制的条件,因此只能用间接法配制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即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
也可用酸碱溶液中已知其中之一的准确浓度,通过滴定得到它们的体积比,然后根据它们的体积比求得另一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强酸和强碱相互滴定,其pH突跃范围为 4.30~9.70 (化学计量点时pH=7.00),因此甲基橙(3.1~4.4)、甲基红(4.4~6.2)、中性红(6.8~8.0)、酚酞(8.0~9.6)等指示剂都可指示终点。
当指示剂一定时,用一定浓度的HCl和NaOH相互滴定,指示剂变色时,所消耗的体积比V HCl/V NaOH不变,与被滴定溶液的体积无关。
借此可检验滴定操作技术和判断终点的能力。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1.HCI溶液:6mol.L-1。
2.固体NaOH 。
3.甲基橙指示剂:1g.L-1。
4.酚酞指示剂:1g.L-1 90%乙醇溶液。
5.500 ml试剂瓶2个(一个带玻璃塞, 另一个带橡胶塞)。
6.酸、碱滴定管(50ml),锥形瓶等四、实验步骤1、0.1 mol.L-1HCl溶液(500ml)的配制用10 ml的洁净量筒量取约6 mol.L-1HCl ml,倒入盛有400 ml水的试剂瓶中,加蒸馏水至500 ml,盖上玻璃塞,充分摇匀。
2、0.1mol.L-1NaOH溶液( 500ml)的配制用台秤迅速称取约2.1 g NaOH于100mL小烧杯中,加约30mL无CO的纯水溶解,2然后转移至棕色试剂瓶中,用纯水稀释至500mL,摇匀后,用橡皮塞塞紧。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配制方法。
2.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范。
3. 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溶液的浓度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
本实验通过准确称量溶质和量取溶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洗瓶、滴定管等。
2. 试剂:待配制溶液的固体试剂、去离子水、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清洁实验台面,准备好实验试剂。
2. 称量溶质: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试剂,准确至0.01g。
3. 溶解溶质:将称量好的固体试剂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4. 定容: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5. 加水定容: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去离子水,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定管滴加,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 混匀:盖好容量瓶塞,倒转容量瓶多次,使溶液充分混匀。
7. 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清洁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
五、实验数据记录1. 溶质质量:m(g)2. 溶剂体积:V(mL)3. 溶液浓度:C(mol/L)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溶液浓度:C = m / (V × M),其中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
2. 分析误差来源:实验误差可能来源于称量误差、量取误差、操作误差等。
3. 优化实验方案:针对误差来源,提出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精度。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和配制方法,熟悉了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八、注意事项1. 称量溶质时,注意天平的平衡和称量准确性。
2. 定容时,注意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避免过量加水。
配置溶液的方法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在科学实验、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溶液的配置是非常常见的操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配置溶液的方法。
一、质量浓度法质量浓度法是根据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来确定溶液的浓度。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准备所需的溶质和溶剂。
溶质通常是固体物质,而溶剂可以是液体或者其他固体。
2. 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并将其加入容量瓶中。
3. 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质完全溶解。
4. 用溶剂将溶液稀释至容量瓶刻度线处。
5. 彻底混合溶液,使其均匀。
6. 最后,使用标签标明溶液的浓度和配制日期,以便日后使用。
二、体积浓度法体积浓度法是根据溶质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之比来确定溶液的浓度。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准备所需的溶质和溶剂。
溶质通常是液体物质,而溶剂可以是液体或者其他固体。
2. 使用移液管或者容量瓶准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溶质,并将其加入容量瓶中。
3. 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质完全溶解。
4. 用溶剂将溶液稀释至容量瓶刻度线处。
5. 彻底混合溶液,使其均匀。
6. 最后,使用标签标明溶液的浓度和配制日期,以便日后使用。
三、摩尔浓度法摩尔浓度法是根据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来确定溶液的浓度。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准备所需的溶质和溶剂。
溶质通常是固体物质,而溶剂可以是液体或者其他固体。
2. 根据所需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摩尔数。
3. 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并将其加入容量瓶中。
4. 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质完全溶解。
5. 用溶剂将溶液稀释至容量瓶刻度线处。
6. 彻底混合溶液,使其均匀。
7. 最后,使用标签标明溶液的浓度和配制日期,以便日后使用。
四、稀释法稀释法是在已有溶液的基础上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来降低溶液的浓度。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准备所需的溶液和溶剂。
溶液是已经配制好的浓溶液,而溶剂可以是液体或者其他固体。
2. 根据所需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摩尔数。
3. 使用移液管或者容量瓶准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并将其加入容量瓶中。
实验二、一般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
1、学会台秤以及量筒等的使用方法;
2、掌握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在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配制各种溶液来满足不同实验成绩的要求。
如果实验对溶液浓度的准确性要求不高,一般利用台秤、量筒、带刻度烧杯等低准确度的仪器配制就能满足需要。
如果实验对溶液浓度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如定量分析实验,这就需要使用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高准确度的仪器配制溶液。
对于易水解的物质,在配制溶液时还要考虑先用相应的酸溶解易水解的物质,再加水稀释。
无论是粗配还是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首先要计算所需试剂的用量,包括固体试剂的质量或液体试剂的体积(称量或量取),然后再进行配制。
不同浓度的溶液在配制时的具体计算及配制步骤如下。
一、固体试剂配制溶液
1. 质量分数(百分浓度)
因为 m X m =溶质
溶液
所以 X
1V X X 1X -=-=溶剂溶剂溶剂溶质ρm m
如果溶剂为水(3.98℃时,ρ
溶剂=1.0000g·mL-1)1
X V
m
X
⋅
=
-
溶剂
溶质
式中X:溶质质量分数;m
溶质:固体试剂的质量;m
溶剂
:溶剂质量;
V溶剂:溶剂体积;ρ
溶剂:溶剂的密度。
计算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固体试剂质量,用台秤称取,倒入烧杯,再用量筒取所需去离子水倒入烧杯,搅动,使固体完全溶解即得所需溶液,将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2. 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
m溶质= c.V.M
式中C: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溶液体积,单位为L;
M:固体试剂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
(1)粗略配制算出配制一定体积溶液所需固体试剂的质量,用台秤称取所需试剂,倒入带刻度烧杯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搅动使固体全部溶解,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即得所需溶液。
然后将溶液移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2)准确配制算出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溶液所需固体试剂的质量。
并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出它的质量,放在干净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去离子水搅动使固体全部溶解。
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与所配溶液体积相应)中,用少量去离子水洗涤烧杯2-3次,冲洗液也移入容量瓶中,再加去离子水至标线处,盖上盖子,将溶液摇匀即得所配溶液,然后将溶液移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二、由液体试剂(或浓溶液)配制溶液
1. 质量分数(百分浓度)
(1)混合两种已知浓度的溶液,配制所需浓度溶液的计算方法是:把所需的
溶液浓度放在两条直线的交叉点上(即中间位置)。
已知溶液的浓度放在两条直线的左端(较大的在上,较小的在下)。
然后在每条直线两个数字相减,差额写在同一直线的另一端(右边的上、下),这样就得到所需的已知溶液浓度的份数。
如,由85%和40%的溶液混合,配制60%的溶液:见图(1),需取20份85%的浓溶液和25份40%的稀溶液混合。
(2)用溶剂稀释原溶液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在计算时,只需将左下角较小的浓度写成0表示纯溶剂即可。
如用水把35%的溶液稀释成25%的溶液:见图(2),取25份35%的溶液兑10份的水,就得到25%的溶液。
配制时应先加水或稀溶
液,然后加浓溶液。
搅动均匀,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
签,备用。
2. 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
(1) 计算
由已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稀释 c V V c 新新原原
c 新:稀释后溶液的物质量的浓度;c 原:原溶液的物质量的浓度;
V 新: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V 原:取原溶液的体积。
由已知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1000x c M ρ⋅=⨯原,c V V c =新新原原
M :溶质的摩尔质量(分子量);ρ:液体试剂(或浓溶液)的密度。
(2) 配制方法
粗略配制 先用比重计测量液体(或浓溶液)试剂的相对密度,从有关表中查出其相应的质量分数,算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液体(或浓溶液)用量,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液体(或浓溶液),倒入装有少量水的有刻度的烧杯中混合,如果溶液放热,需冷却至室温后,再用水稀释至刻度。
搅动使其均匀,然后移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准确配制 当用较浓的准确浓度的溶液配制较稀的准确浓度的溶液时,先计算,然后用处理好的移液管吸取所需溶液注入给定体积的洁净的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至标线处,摇均匀后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3. 体积比浓度溶液的配制
按体积比,用量筒量取液体(或浓溶液)试剂和溶剂的用量,在烧杯中将两者混合,搅动,使其均匀,即成所需的体积比溶液,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实验内容】
一、一般溶液的配制
1、用固体NaOH 粗略配制25 ml 2 mol·L -1 NaOH 溶液。
(NaOH 物质的量为40.0,称取NaOH 2.0g ,大约量取25mL 蒸馏水)
2、用浓H2SO4粗略配制50 ml 3 mol·L-1 H2SO4溶液。
(浓H2SO4密度为1.84,量取浓H2SO4 8.2 ml)
3、用固体NaCl粗略配制25 ml 8%NaCl溶液。
(称取2.0g NaCl +23g水)
4、用浓HCl粗略配制20ml 体积比1:1的HCl溶液。
将所配溶液倒入大量筒,用相对密度计测量溶液的密度。
二、数据记录与处理
1、NaOH 的质量:m NaOH = CVM = 2×25×10 -3×40.0 = 2.0 (g)
2、浓硫酸的浓度:C = 1.84×98%×10 3/98.0 = 18.4 (mol·L-1)
浓硫酸的体积:V = 3×50×10 -3/18.4 = 8.2 (mL)
3、NaCl 的质量:
144.3
144.30Be
144.3
144.30Be
d
d
=
-
=
+
(
m
X
m
=溶质
溶液
)
m NaCl = 8%×25 = 2.0 (g) m H2O = 25-2.0= 23.0 (g)
记录测得的所配溶液(1)——(4)的密度
【注意事项】
1、配好的溶液应转移到试剂瓶中保存,并及时贴上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
浓度、配制日期。
2、量筒及相对密度计等玻璃仪器易碎,使用时要小心。
3、浓酸、浓碱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配制硫酸溶液时必须将
浓硫酸沿玻棒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配制碱溶液时要用小烧杯称取药品,溶解时边加水边搅拌。
【问题讨论】
1、配制50 ml 3 mol·L-1 H2SO4溶液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配制溶液或量取溶液时,烧杯和量筒要不要干燥?能否烘干?
3、如何转移溶液?
4、怎样保存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