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院设计说明

中医院设计说明

中医院设计说明
中医院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

一、概述

盘县,隶属中国凉都·六盘水市,是贵州西大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有着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和大企业集中等优势,被誉为"滇黔锁钥"、"川黔要塞"、"金三角" 及世界古银杏之乡-中国金色妥乐。

盘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中南部降起。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2.4%,丘陵地占9.2%,坝地占2.4%。宜林宜牧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1.3%,宜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3.9%。境内矿藏资源丰富。金、银、铜、铁、铅、锌、汞、石膏、石棉、大理石、冰洲石、煤层气等均有分布。盘县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孕育了诸多独特的特色产品生物资源,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盘州红米、盘县苦荞米、盘县核桃等诸多生物资源。

该县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深厚,自古即为商贾云集之所,财富物丰之地。境内有古人类文明遗址--盘县大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有古银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荣获"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和"美丽中国示范县"称号。

盘县有39个乡镇办(3个街道办事处、23个镇、2个乡、11个民族乡)。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达53万人,城镇化率从34.5%提升至45%。地区生产总值达474.24亿元,年均增长1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47.51亿元,年均增长19.31%。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全省率先跻身全国百强县和西部十强县。

二、交通

盘县交通便利,320国道、国家高速公路G60镇胜段横穿东西,212省道和在建的水盘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一横一纵一环线"公路网和100分钟县域经济圈基本建成,长(沙)昆(明)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毕(节)水(城)兴(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贵(阳)昆(昆)铁路盘西支线、南(宁)昆(明)铁路、水(城)红(果)铁路在盘县县城红果交汇。

三、历史

盘县有人类出现,据史可考可以追溯到距今约有3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

盘县古为夜郎地,汉属宛温,晋隶宁州,刘宋时置西安县,南齐称西宁县。唐初为训州地,贞观八年置盘州,天宝后至宋代为于矢部地。元初置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改普安路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永乐元年设普安安抚司,十三年改置普安州,万历十四年迁普安州与普安卫同城而治。清顺治十八年置普安县,康熙二十六年裁普安卫并入普安州,嘉庆十四年升普安州为直隶州,十六年改普安州为普安直隶厅。宣统元年改盘州厅,民国2 年改盘县。

1949年解放,1950年成立县人民政府。1970年,原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为盘县特区,归六盘水地区领导。1978年,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后,盘县特区归六盘水市领导。1999年,盘县特区更名为盘县。

四、名人

盘县人杰地灵,从古到今涌现出很多著名人物,例如:蒋宗鲁字道父,明朝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邵元善字台山,明朝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邵元哲明朝贵州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邵元吉字黄裳,明朝贵州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蒋杰字美若,号象岩,明朝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孟本淳,明朝贵州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张道藩(1899-1968),字卫之,贵州盘县人。

五、政策解读

“十二五”时期,县财政对教育、卫计、科技、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达104.2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62倍。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成学生宿舍、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20万平方米,安装“班班通”工程1989套,新、改、扩建幼儿园76所,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生全部吃上营养午餐,启动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2.49%、104.83%、90.01%,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1.59万人。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县人民医院一期工程、县中心血库等建成投用,建成乡镇卫生计生院23所、村级卫生计生室111个,新增医疗卫生机构36家,全县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数、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达4.04张、1.54人、2.15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工作

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第二章规划总体构思

一、设计范围

根据要求,本次投标方案设计文件包括门急诊部、医技楼、病房楼、疗养楼、后勤保障的建筑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及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环保、节能等各专业的方案设计说明。

二、设计目标

我们旨在设计一所绿色健康的医院,为患者提供放松与智能的就医环境,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的诊疗设施,一切以病人康复为宗旨。

三、设计指导原则

遵循国际标准,参照国际公认的JCI等国际医疗管理与建设标准,创新规划布局与医疗服务流程,在技术、服务、硬件、环境、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体现“大综合”基础上,彰显“大专科”的优势特色;为不同层次人群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医疗服务;建设新型绿色生态医院、全数字智能化医院,在保证优质医疗服务和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下,控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成本,提高效率,充分体现本设计“以人为本,功能完备,流线清晰,外观突出”的特点。

1、以人为本,包括患者、医生、陪护者,努力营造良好的就医,接诊和疗养环境。

2、功能流线,交通组织符合各部门之间的特点。以医技为中心,把医技楼作为个功能整合的核心,围绕医技来考虑建筑单体的布局,交通、工艺流线的组织,并充分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3、设计考虑近期、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同时为将来发展留有余量。

4、从病患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营造良好的诊疗环境。无障碍设计贯穿整个方案,注重室内外环境设计。

5、节约环保,创建节能型生态化绿色医院建筑,降低运营成本。设计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采光,降低能耗,同时采用智能化、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6、体现21世纪高技派现代化医院特色,创造富有时代精神的地标性建筑。

四、案例分析

盘县比较出名的医院共有九家,分别是盘江矿务局总医院、盘县人民医院、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盘县安宁医院、盘江矿务局土城矿医院、盘县九洲医院、盘县特区中医院、盘县特区安宁医院、盘县特区人民医院。

盘县人民医院

盘县人民医院地处盘县中部的城关镇,东距贵阳300余公里,西达昆明290余公里,南与兴义市毗邻,距离110公里,北与水城相连。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科室设置齐全,是盘县120万人民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九十年代新修的门诊及住院大楼,地势平坦、交通方便,院内环境优雅,花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病人就诊住院休息的好地方。

盘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38年,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现已成为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23710平方米,现有业务用房12000多平方米,门诊设有内、外、妇、五官、中医、皮肤、中西药房。辅助科室有检验、影像、脑血流图、电子胃镜、供应室;住院部设有内一、内二、外一、骨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康复科、手术室。行政管理科室有院办、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财务科、后勤、120急救中心等29个科室。

近几年来,医院自筹资金配备了许多现代化医疗设备。是基层卫生人员进修培训基地,是本地区卫校及大中专毕业生实习基地。

医院编制床位200张,实际开放床位287张,现有职工274人,招聘职工95人。副高职称13人、中级职称73人、初级职称125人;财会及管理人员15人,从外院聘请耳鼻喉科专家1人、眼科专家1人。

医院组织结构配套合理,设备齐全,全院实行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住院费用“一日清”制度,设置收费项目价格电子显示屏,增加了患者诊疗费用的透明度。每个病房都安装有中心供氧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及电话、暖气等,还设有条件较好的温馨病房。

盘县人民医院敢于向新技术挑战,逐步形成了以专科为特色的发展方向,如外一科以微创手术为发展方向,骨脑外科以骨科和神经外科为发展方向,内一科以心内科为发展方向,内二科以儿科、神经内科为主,妇产科开展了各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五官科开展了各种五官创伤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考虑到盘县人民医院就诊人员人满为患,看病挂号难,等候时间长等弊端,盘县中医院共设500张床位,大大缓解了盘县人民看病难的现状。

五、场地分析

本项目用地位于六盘水市盘县城关镇南部,用地地貌高低起伏不平,为多变化山地。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东侧为市政道路快速通道,亦为自北向南的下坡道路。用地红线内大部分区域高于东侧市政道路。

用地内中部靠西侧有脊部地貌,为用地内高程最高点1593.0米,西南角有现状凹谷,底部高程1552.1米。除用地内的山脊和谷地两处之外,其他部分相对均匀,为从北向南的坡地,坡度约为5-11%。

本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优先选择较适宜建设的相对平缓均匀坡地,对地形变化相对突兀的山脊及凹谷特殊地貌,需进行处理。本着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建议进行土石方的调整,可将山脊的部分土石方转移到临近的凹谷,平山填谷,将山脊和凹谷两者做个均衡处理,得到更多的相对平缓的建设用地。

第三章总体规划设计

一、总体布局

整体中医院布置中轴对称,急诊楼和医技楼依中轴线延伸,南北两侧对称布置病房楼和疗养楼,布局紧凑,共同围合中央的庞大中央公园,各个功能区域共享中央的绿化及空间,给医务人员及就医患者以疏朗明快的气氛,提供良好的第一印象。后勤保障独立设置于最西边,不与其他功能用房交叉。

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人流、车流、物流流程清晰,洁污分流,医患分道,充分考虑满足消防安全疏散规范要求。人流从用地东侧中部设置的主入口进入基地,设置医院的主要出入口,门诊及两座病房楼共同限定开放的入口广场,形成中医院重要的对外形象,入口广场空间开阔,方便入口复杂的交通组织,各种辅助及交通空间互相穿插联系,让各个功能区块间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空间相互协调,形成和谐统一整体,

二、交通组织

由于用地南北侧有较大高差,在竖向设计上,考虑错层布局,各个功能区域及出入口分别采用不同的基准标高。通过不同标高地坪的建筑契合连续坡地的场地,以建筑内部竖向交通来矫正因地形高程变化带来的衔接问题。设计采用医患分离措施,避免医生病人流线交叉影响,实现了带菌人流与洁净人流的分离,缓解医患矛盾,体现了对于医生的人文关怀。院区内的污物统一回收,由污物出口运走,独立的污物流线保证了院区内的洁污分流。根据各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合理布置流线,使人流、车流、物流及洁污流线合理分流。

人流量最大的主出入口设置于基地东侧中部,为满足人群聚集,设置宽敞的入口广场。急诊设置于门诊楼负一层,北侧设置独立出入口,不与门诊与病房楼及疗养楼人流交错,同时又能与门诊紧密沟通,简洁紧凑。医技楼位于中轴线后方,因地制宜,位置最高,便捷门急诊及病房楼的双向使用。病房楼位于用地南端,环境优良,日照充足,并有单独出入口,与医疗前区相对隔离,闹中取静,南侧及西侧有大面积的环境及交通空间。疗养楼位于用地北端,正对中央景观,是整个医院的景观空间核心。后勤保障位于用地西侧,有单独的出入口且紧邻地上停车场,交通便利。

各个主要功能建筑通过中部大走廊相互串联,既保障了交通联系,同时也是候诊和景观空间的载体,提供既充满现代感觉又人性化的生态就医环境。

1、出入口设置

基地共设置四个出入口,在东侧中部设置为门诊主入口,东侧规划道路由南向北依次设置病房楼出入口、中医院主出入口、救护车出入口及污物出口,疗养楼出入口,其中急诊入口直对着急诊

中心,急救车可直接进入急诊部,大大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2、车流组织

门诊车辆由东侧规划道路中医院主出入口进入门诊部,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急救车辆由东侧规划道路救护车出入口进入院区,就近停放在急诊广场边的地面停车场。家属探视车辆由东侧规划道路病房楼出入口及疗养楼出入口进入院区,停放在旁边的地面停车场。为满足消防防火需要,沿地块周边及内部建筑周边设计环通的消防车道。

3、人流组织

门诊人流由东侧规划道路中医院主出入口进入,经门诊大厅分散到各科诊室。急诊人流由东侧规划道路救护车出入口进入,经急诊大厅分散到各科诊室。急救人流由东侧规划道路由急救车辆送入,在急诊入口进行换床,由医护人员陪同送入抢救。住院病患及探视人员由东侧规划道路病房楼出入口及疗养楼出入口进入,通过垂直交通系统到达各个楼层。

4、物流组织:

物流运输车辆由东侧规划道路的救护车出入口进入,污物及殡葬进行装车处理后,经此通道送出。

三、景观设计

中医院以国医闻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医院的设计上我们应用中式元素并体现中国文化,同时也要体现现代医学的科学性及时代性。在中医院的布局上我们运用了对称轴线及中式院落及园林的概念,特别运用了中国西南云贵地区的“一颗印”的概念,形成多个围合型的院落建筑及内外开闭围合。以中央公园、中庭、内院、外院的嵌套串联,来有机组织医院的各个空间。

中央公园既是连接门诊楼、医技楼的主要通道,同时又通过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丰富建筑内景观,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延伸,在不同个层面上创造舒适的室内康复空间,便于患者及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和互动,打造别样的特色园林化医疗形象与就医环境。

通过合理设计医院外部环境,用简约明快的设计手法,结合丰富多样的景观元素,走一条自然之路,生态之路,人性之路,营造出以绿为主、以人为本、林木葱茏、万物竞发,富有生命活力的室外环境,创造出一片舒适宜人,环境优美的室外绿地,从而满足各种使用人群的审美及康复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环境形象品位。

1、植物设计

考虑医院活动人群的需要,采用色彩柔和的树种,注重植物的整体景观,室外种植芳香植物,营造芳香型生态群落、采用“香味疗法”,形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我国古代民间端午节用苍术、艾叶、菖蒲、白芷、芸香等薰燃后预防疾病,抑菌效果比紫外线好。

2、植物选择

以地带性植被为参照,选择六盘水常见的,适应性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品种,以常绿树种为主,落叶树为辅,贯彻生态园林的设计思维,并且针对医院这一特殊的环境选择具有杀菌能力的树种。

室内盆花种植使用水培、珍珠岩、陶粒、蛭石等介质培养,避免接触土壤,形成交叉感染。

在医院里建设中草药药圃,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拥有植物5000多种,他们都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3、种植形式

植物种植注重群体效果,以等高乔木为主,独立观赏树为辅,成片成组灌木为主,草坪自然过度,引入了花镜这一种植形式,形成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植物景观。

4、季节景观

设计采用了全息的设计理念,使季节的变化映射在室外环境一个角落,显现季节性景观的特色树种,形成四季分明的特色。

第四章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本项目用地位于六盘水市盘县城关镇南部,用地面积60939.08㎡,合91.41亩,总建筑面积约92671.05㎡,设置住院病床500张,其中内科150张,外科120张,ICU20张,妇产科80张,儿科50张,康复科50张,五官科30张。

二、设计依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附2016年修订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 106-2008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方案》招标文件

建设单位提供的医院用地规划图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现行相关规范规定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技术经济指标见表4.3.1。

表4.3.1 技术经济指标表

四、建筑单体设计

本方案采用以医技楼和门诊楼为中轴线,南北两侧布置病房楼,把医技楼和门诊楼作为个功能

整合的核心,将有限的医疗设备集中共享的设计原则

针对医院不同的使用人群和使用方式,楼内各功能区的出入口相对独立设置,互不干扰。

医院日门诊量较大,因此,高峰时期的人流量对于医疗区的交通压力增大。方案中入口大厅设计为就诊高峰期的大量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挂号、取药、等候空间。其内部完善的交通(自动扶梯、电梯)、服务(导医、咨询)、休闲(等候座椅、室内绿化、引入外部景色的玻璃幕墙等)设施将彻底改变人们对医院拥挤、嘈杂、忙乱的形象认识。

避免穿科现象,易辨识,易查找,有利于有序组织人流。门急诊、放射科、中心化验室、内窥镜、超声科、功能检查中心等均实行医患分离、互不干扰的原则,提高使用效率,改善医患关系,并为门诊单元提供独立的医生办公区及内部交流。设计采用洁污分流,提高安全性与卫生标准。

(一)急诊部

急诊设置于门诊楼负一层,北侧设置独立出入口,不与门诊与病房楼人流交错,同时又能与门诊紧密沟通,简洁紧凑。抢救室设在大厅明显处,救护车可直接通道入口处换床,体现快速高效的设计理念。

门诊大厅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候诊空间,并设有常规放射检验设备及功能检查用房。

发热门诊独立设置在南侧,有独立的出入口,不与普通急诊交叉。

(二)门诊部

普通门诊即为一个综合性的医院,各科室都设于此处。

门诊主入口设于整个建筑的东侧中部,门诊一楼设立了综合大厅,就诊患者可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进行挂号、侯诊和休息。中西药房、收费处安排在主入口大厅内。

考虑到门诊量非常大,高峰时期尤为突出,因此,方案中设计了宽敞的候诊大厅,并采取二级候诊的方式将就诊患者分为两次等候,为每个科室配备二级候诊空间,减少了人员密集的机会,改善了候诊和就诊环境。

考虑到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矛盾重重,设计采用医患分离、互不干扰的措施,以改善医患矛盾,提高医院的办公效率。

(三)住院及疗养楼

病房楼位于用地南北两端,环境优良,日照充足,并有单独出入口,与医疗区相对隔离,闹中取静。

南侧病房楼共8层,首层设为中心供应、被服中心、病理科及超市。物资在中心供应这里集中消毒、分发;病理科由制片室、标本陈列室组成,手术室产生的病理切片,经过取材,冰冻,切片,染色处理进入工作区,病理科紧邻手术中心,以便为手术病人进行快速有效的治疗;超市为病人及医护人员提供生活所需。二层为ICU、手术中心及医生办公。三层为设备夹层,四层为儿科、产科病房及产区,并设置专门的产科检查室。四至八层均为病房区域。

北侧疗养楼性质为疗养型病房,不与普通病房混用。

病房楼及疗养楼均单独设置入院大厅,避免入院探视人流与门诊人流交叉。住院部洁、污流线分离不交叉。洁净物品通过医护专用电梯输送。一层为两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服务床位不大于50床。

1、中心供应

中心供应由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大部分组成。由手术室产生的污染器械及原料,经过接受厅统计,规类进入粗洗,精洗,再经过检查打包通过消毒进入无菌区,无菌区紧临发放室,通过发放室再到达各个医疗区进行再次循环使用。一次性物品,普通物品则分别经过各自通道,分别进入无菌区和清洁区。中心供应室的医护人员经过更衣沐浴,通过缓冲间分别进入到污染区,清洁区及无菌区。

2、重症监护室(ICU)

ICU分工作区域及监护区。医生通过更衣后进入内部洁净通道,然后再进入工作区域及监护区。病人通过换床进入监护区。

3、手术中心

依据《手术室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手术区包括大小10间手术室,明确的划分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合理组织5种流线:病人流线、医护人员流线、家属流线、手术室供应路线、污物流线。

(1)病人流线:在本方案设计中,病人由手术梯经过换车,预麻进入手术室,手术后的病人进入苏醒室,病人苏醒后通过手术梯回到病房,一部分危重病人则进入ICU。

(2)医护人员流线:医护人员通过换鞋,沐浴,更衣,洗手进入手术室,需连台手术的医生可进入医护休息室或办公室。

(3)家属流线:家属通过电梯进入家属等待区,等待病人手术完成进入亲属探视廊或者直接通过电梯回到病房。

(4)手术室供应路线:手术供应室物品通过中心供应库房再进入手术室。

(5)污物流线:手术室产生的污物,一部分通过分类间,清洗间和污物电梯进行收集处理,统一从污物通道运出。一部分通过中心供应洗消处理,直接供应库房再循环利用。

4、病理科在手术室的下一层,紧邻手术中心,手术室产生的病理切片,经过取材,冰冻,切片,染色处理进入工作区。

(四)医技楼

医技楼位于中轴线后方,因地制宜,位置最高,便捷门急诊及病房楼、疗养楼的双向使用。医技楼共四层。一层北侧为放射科,南侧为核医学科;二层北侧为超声科,南侧为内窥镜中心;三层北侧为药剂科,南侧为检验科;四层北侧为体检中心,南侧为医技发展用房及计算机中心。每个科室即为一个专科医院,不同的科室共同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

医技楼东西两侧设有垂直交通,各科室通过电梯楼梯连接,为满足疏散的需要,南北两侧设有疏散的垂直交通

医技楼中间区域为中庭景观,为病人提供舒适宜人的就医环境。

放射科、超声科、内窥镜中心、医技发展用房,均采用双通道设计,医生流线与病人流线分离,医生有专用通道进入,且各个科室均留有足够的等候空间。检验科布置血常规、细胞常规、体液等的各项基本检查功能,满足病人的就医需求。

(五)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共两层,可停放五百多辆机动车,南北两侧各有一个汽车出入口。车库内设有楼电梯,可直达门急诊楼。

(六)后勤楼

后勤区位于基地西侧,具有位置独立,环境优雅的特点。后勤楼为2层,一层为洗衣房、消防泵房、卫生间及浴室等,二层为餐厅、厨房。

五、立面设计

设计中利用了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形式,并在每个建筑物的垂直方向上有所表达。所有的绿色和休憩用地,建筑外立面上得以体现,并提供有趣味同时具有特色的视觉效果。水平方向上,室外开放绿地延伸到室内,形成室内庭园。利用楼与楼之间的水平庭院空间,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明确的导向。在每层的室内庭院中,为患者及其家人创建放松和舒适的交流场所。垂直的室内庭院,同户外的水平庭园一起,共同构成连续的康复园林空间。绿色医院的概念从建筑内外两方面得以加强。旨在创造一个舒适,放松的内部环境。南立面的光架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室内。设计重点是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为病人和探访者提供舒适的氛围。

六、无障碍设计

门急诊、急救出入口均设为无障碍出入口,采用大于1/20的坡度过度室内外高差。病房楼、医技楼、急诊楼均设无障碍坡道,方便残疾人进入医院各个空间。每层设置无障碍电梯。内部主要卫生间均设无障碍卫生间。

地下车库专设四个无障碍停车位,并可通过客梯到达各个空间,其它各病患区到达的空间均有电梯联系。

七、消防设计

本项目为中医医院,,四周均有道路环通,在其东侧分别设有4个出入口,可兼作消防出入口。建筑群由南北侧病房楼,门诊楼,医技楼,后勤服务楼组成,环地块四周设有宽6米环路,高层建筑群四周均结合景观布置为铺地广场,可兼作消防车紧急通道,符合消防要求。

病房楼的每个防火分区,均不超过3000平方米,每栋楼各设消防电梯,消防楼梯宽度不小于1.3米。门急诊楼的每个防火分区,均不超过3000平方米。医技楼的每个防火分区,不超过4000平方米。地下室每层设2个防火分区,每个分区不超过4000平方米,设两个独立出入口。每栋楼布置多组疏散楼梯,满足疏散宽度及疏散距离。

八、日照分析

本工程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医院病房楼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有效时段为9:00-15:00的要求。

第五章环保设计

一、主要设计依据

医院设计方案说明

省市秀屿区医院外科卫技大楼新建工程 设计方案说明书 省中景建 筑 2010年12月31日

市秀屿区医院外科卫技大楼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方案设计文件编制人员 院长:林向东 项目负责人:奇 结构专业负责人:卓捷 各专业负责人及主要设计人 建筑专业:奇翁英桓林海祁志恩 结构专业:卓捷蔡耀庭洪流江以龙 电气专业:雁琳许水玉庄永培 给排水专业:祥中任宝彬熊彬 暖通专业:姬涌周宝兴胡一顺 省中景建筑 建筑工程设计书 国家建筑部甲级A135000381 2010年12月31日

目录第一章方案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建筑 第三章结构 第四章给排水 第五章暖通空调 第六章强电 第七章弱电 第八章消防专篇 第九章环保专篇 第十章节能专篇 第十一章人防设计专篇 第十二章无障碍设计专篇

第一章方案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市秀屿区医院(前身为县笏石医院,湄洲湾北岸医院)创建于1957年,座落于沿海交通枢纽笏石镇,距风景秀丽的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湾——妈祖故乡仅14公里。医院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院广场宽阔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门诊大楼雄伟壮观,病房大楼气派非凡,是一所日趋园林化医院,可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雅静、温馨的就医环境。医院现有职工294人,其中高级职称59人,中级职称72人,开放床位200,是市首家通过评审确认的“二级甲等”医院,也是国家爱婴医院和医大分校及妇幼卫校的实习基地。现在为更好有为社会提供先进的医疗环境及提高医院综合实力,拟新建一栋11层外科卫技大楼。最终将建成集医疗护理、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二、外科卫技大楼建设规模及设计围 建设规模: 本项目为全区医院整体工程中的医疗区新建工程,容包含了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总建筑面积为 12476.9平米,其中地上面积为 11000平米,地下面积为1476.9 平米。病房总床数为 226 床。 设计围: 依据设计任务书容,本次设计围为医院外科卫技大楼,设计容包含土建、给排水、电气(强弱电)、通风、空调、消防、防排烟及总体概算、基坑支护设计,人防工程设计、室外工程。三、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要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1.建设方应落实建设用地“土地使用证”。 2.本工程的外围周边道路都存在新建或拓宽的计划,尚未有明确的市政基础资料(含周边管线图、位置、接口点),请建设方提供相关单位的盖章图纸,以利下阶段的设计工作。 3.建设方尽快明确另行委托的设计分项工程设计单位(景观工程设计,污水处理、高低压配电系统、防辐射设计),以利后续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之配合。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而制定,旨在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本标准对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建成标准、设施配置等均做出了消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 第四章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 第五章设备配置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附录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组成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2008 年6 月21 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 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 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 床、1 00 床、200 床、300 床、400 床、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 倍相匹配。

医院电气方案设计说明

医院建设项目 设计说明 第七章电气专业设计 一、设计依据 1、甲方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4、《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 12、《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2-2013 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5、《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16、《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17、《视频安防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18、《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0396-2007 1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20、《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799-2012 21、《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 22、《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 2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7年版 24、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现行规程规范;二、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红线以内的如下内容: 1、中低压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照明配电系统;电气安全及防雷接地系统。 2、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监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医护对讲系统;ICU探视系统;手术监控管理系统;手术室示教系统;信息显示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应急及日常广播系统等。 三、用电负荷估算: 编号名称面积(㎡)用电标准计算负(kW) 备注 1 A区行政综合楼2280.19 80W/㎡182 2 A区中医门诊综合楼4415.4490W/㎡397 3 B区门诊综合楼8713.8290W/㎡784 4 B区住院综合楼14899.0960W/㎡893 5 C区康疗中心2741.4690W/㎡247 6 地下室建筑8996.00 50W/㎡450 一部份为诊疗区 7 其他200 合计3153 用电负荷同期系数取:0.8 整个项目用电负荷合计:2552KW; 三、高、低压配电系统 1、1.负荷分级: 一级负荷: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消防电梯、排烟风机及加压送风机、保安及消防监控系统、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急诊部、监护病房、手术部、分娩室、婴儿室、血液病房的净化室、血液透析室、核磁共振、介入治疗用CT及X光机扫描室、洁净手术室空调、ICU病房、重要的计算机系统等。其中重要手术室、

某中医医院初步设计说明51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本项目位于陇县县城新建路以西,宝平公路以北的平坦耕地上,建设占地面积20358平方米(含代证路),东西长约117米,南北宽169米,179米不等。建设规模为260张床位。总建筑面积19353.6平方米,其中门诊楼6617平方米、住院楼8023.6平方米、医技楼3288平方米、锅炉房225平方米、食堂及附属用房1200平方米,项目均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3.6米至22米不等。项目总投资万元。拟建场地周围无其它建筑设施,环境安静、视野开阔、交通便利。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一、设计依据 1、《中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版) 2、《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民用建筑部分); 6、《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6JJ37—90); 8、《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9、《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1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1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建标110—2008); 13、《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BJ 61-48-2008); 14、《陇县中医医院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3月稿); 二、规划原则 1、功能分区,本设计的总体功能分区为:入口停车广场区、医疗住院区、后勤服务区。医疗住院区由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三栋主体建筑组合而成。食堂、锅炉房等附属建筑在场地后院独立设置。组合后的主体建筑除道路外均为绿化用地,使建筑与绿化、人文与绿化有机结合,为医院的就诊和住院医治的病员,提供一个适舒的就医、休息和疗养环境。 2、人性化空间,在总体规划过程中,力图体现园林式和人文生态的医院空间,主楼两边的成片绿化空间及周边的绿地空间相互贯穿,在庭院及绿化空间的调节下,使整个医院更有宁静,又有人情味,使入院就医的病员患者既得到医药治疗,又能得到精神和心理上安慰的双重疗效。 3、可持续发展,医疗事业的发展,优其是我国的中医事业的发展,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所以规划上考虑了发展的余地,以便适应中医事业发展和应用的要求,使医院总体布局井然有序。 三、规划布局 门诊、医技、住院楼为中医医院的主体建筑,设计中将其三栋建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指南(人员配备)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人员部分)

骨伤科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有稳定的医师队伍,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医师具备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在不同年龄段无人才断档;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才梯队。 第十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中医骨伤科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具有从事中骨伤科专业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5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20年以上。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工作经历,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附件 肝病人员队伍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肝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肝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七条三级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应由从事中医肝病科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八条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中医院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中医院污水处理设 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述 1.1项目名称及设计单位 项目名称:中医院污水处理工程 建设地点:中医院 设计单位:.... 1.2 项目概况 中医院是一家以科研、教学、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编制床位为150张。现根据....市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医院决定对其污水进行治理,要求外排污水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46- )》的规定。 1.3 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和范围 1.3.1 设计原则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认真贯彻当地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使设计符合当地有关法规、规范。经处理后排放的污水水质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 );

2、采用经济可靠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3、优先采用集成度高的污水处理工艺; 4、采用先进可靠的控制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在最佳状态,尽可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5、积极选用成熟、可靠、高效、节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在确保出水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行费用,优化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力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 6、工艺流程先进、简洁、可靠,便于操作管理; 7、充分考虑污水处理系统配套的减震、降噪、除臭等措施,防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8、远近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9、优化配置设备数量,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减少设备闲置,降低总投资; 10、构筑物设计及设备选型应充分考虑到在生产运行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耐冲击负荷能力。 1.3.2 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十九次修正);

康养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靖远县康养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1、区位条件: 本案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新区西北部,北临裕丰路,南临会州大道,东西方向均为市政规划道路。用地北侧为规划靖远县中医院。 2、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用地33065平米,占地约49.6亩。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91767.8平米(地上67542.55平方米,地下24225.25平方米);容积率:2.04,建筑密度35%,绿地率30%,机动车停车位:地下337辆,非机动车停车位:5363辆。 项目建设包括:用地西侧为2层底层商业,养老公寓13层,月子中心4层;用地东侧为酒店综合体,其中酒店配套商业4层,酒店7层;用地中部为4栋独立养老别墅;地下一层为:设备房、机动车库及非机动车库。 本建筑高层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3、设计依据: 1、规划条件通知书(建筑工程类)靖规建条(2016)5号;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5、《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6-2003) 2009 年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253 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 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发改投资(2006)1325 号文); 10、《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12、建设单位提供的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有关基础资料; 4、设计理念 花园式绿色养老社区——创造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都市养老社区,通过独立的环境打造,无障碍的场地及居住设计,为老年群体创造一个适合于他们生活方式的社区,以医院作为有力的配套支撑,解决看病难的最大问题;通过内部私密庭院的打造,形成环廊的景观步行通道,给养老人群更多的室外活动空间。 空中花园月子中心——作为产后人群的康养疗养场所,最大程度上设计出一个通透的半室外空间,满足疗养人群的的休养及休闲空间。 都市旅游目的地——酒店综合体最为一张城市名片,展现出城市新的形象,为广大人群提供更为广阔的休闲娱乐空间,满足都市旅游目的地的需求。 5、总平面规划 ①入口及交通组织 项目用地块整体靠近黄河,地处靖远县新区,北临裕丰路,南临会州大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地块设置四个主要出入口,东西侧规划道路为人行出入口,北侧为项目主出入口 利用用地周边交通状况良好的有利条件,创造外部车行系统,内部人行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车分流。将机动车出入口临近用地周边布置,保证用地较高的环境质量。 由于用地与城市道路有约6.0m 高差,因此项目设置地下一层车库。 ②景观设计与布局 入口景观由暖色硬质铺地形成,景观大门及入口弧形水景景墙形成入口广场空间,景观广场与八卦造型景观喷泉,营造中式庭院特色的空间,为住户创造轻松、愉悦的居住环境。 庭院景观主要由中心湖面景观、中庭水系以及风雨连廊和各景观节点构成。风雨连廊在整个庭院内形成环形走廊,将地块内的各个功能串联起来,使得住户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出入室内外活动场所。中心湖面景观区域不仅为养生公寓、月子中心提供了极好的中庭景观,也大大提升了中部养生别墅的居住品质,同时丰富了庭院室外活动场地的景观品质。

康养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靖远县康养院建设项目规划设 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1、区位条件: 本案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新区西北部,北临裕丰路,南临会州大道,东西方向均为市政规划道路。用地北侧为规划靖远县中医院。 2、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用地33065平米,占地约亩。本项 目总建筑面积为平米(地上平方米,地下平方米);容积率:,建筑密度35%,绿地率30%,机动车停车位:地下337辆,非机动车停车位:5363辆。 项目建设包括:用地西侧为2层底层商业,养老公寓13层,月子中心4层;用地东侧为酒店综合体,其中酒店配套商业4层,酒店7层;用地中部为4栋独立养老别墅;地下一层为:设备房、机动车库及非机动车库。 本建筑高层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3、设计依据: 1、规划条件通知书(建筑工程类)靖规建条(2016)5号;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5、《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6-2003) 2009 年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253 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发改投资(2006)1325 号文); 10、《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12、建设单位提供的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有关基础资料; 4、设计理念 花园式绿色养老社区——创造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都市养老社区,通过独立的环境打造,无障碍的场地及居住设计,为老年群体创造一个适合于他们生活方式的社区,以医院作为有力的配套支撑,解决看病难的最大问题;通过内部私密庭院的打造,形成环廊的景观步行通道,给养老人群更多的室外活动空间。 空中花园月子中心——作为产后人群的康养疗养场所,最大程度上设计出一个通透的半室外空间,满足疗养人群的的休养及休闲空间。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 2008 年 6 月21 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 加强与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 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就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与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 就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 也就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 60~500 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 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 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就是的原则, 达到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 分区明确, 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 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 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 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突出中医药特色, 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 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 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符合国家与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与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 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 并留有改造与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 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 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 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 0. 22~0. 27 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 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 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 按病床数量, 分为 60 床、1 00 床、 200 床、 300 床、 400 床、 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 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 3. 5 倍相匹配。

湖北省中医学院新校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湖北省中医学院新校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一、基地概况 湖北省中医学院新校区位于武昌青菱乡武咸公路东侧。学校东临黄家湖,湖面宽广,碧波荡漾,荷叶田田,环境优美。新校区占地1610亩,规划全日制普通在校生规模达到12000人,学校将建成为拥有医、工、理、文、管等五个学科门类20个本科专业,6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在国际中医药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医药大学。 新校区所处地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oC左右,年降水量1200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317.4毫米,最大积雪厚度32厘米,最大冻土深度10厘米,年雷暴日数36.9天,年雾日数33.1天,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新校区地面土层主要为微膨胀红粘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二、设计目标 1.传承深厚的文化环境 2.营造严谨活跃的学术气氛 3.创造幽雅高调舒适的学习环境 4.形成适宜、欢畅的生活环境 5.建立“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通过精心设计使中医学院新校区成为一个建立在深厚传统文化基础上,传承中医文化,蓬勃发展的中医药大学。三、设计依据 1.湖北中医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 2.湖北中医学院新校区:1500地形图。 3.湖北中医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构想。 4、《绿化设计规程》((试行) DBJ08-15-89) 5、《大树移植技术规程》(DBJ08-18-91) 6、《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 CJJ67-95) 7、《风景名胜区域规划规范》( GB50298-1999) 8、《公园设计规范》 ( CJJ45-92) 9、《总图制图标准》 ( GBJ103-87) 10、《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DBJ08-35-94) 11、《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 ( DBJ08-231-98) 及国家强制性条文及其它相关规范。 四、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1,功能性原则 满足全校师生教育,生活,运动和交流等对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双重需求,营造人性化景观空间。同时协调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既满足不同分区功能的要求,又能体现特定环境的人文内涵和景观特色。

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模板

绪论(编制说明)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公共建筑大纲进行编制,根据拟建项目的特征对大纲要求的以下内容进行了删减: 1、由于拟建项目属于有法人项目,不需要成立新的项目组织和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故对大纲中的第八章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章节进行了删减。 2、拟建项目属于非营利性公立医院,故对大纲中的第十一章《财务评价》进行了删减,在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单位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里增加了单位工程投资指标。 3、拟建项目无重大拆迁,社会因素较为简单,无突出的社会矛盾,故对大纲中的第十二章《社会评价》进行了删减。 4、拟建项目工艺成熟简单,故没有进行方案比选。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承办单位概况 1、项目业主及其简介: 2、法定代表人: 3、业主地址:

4、项目主管单位: 5、项目类别及性质: 三、编制依据: 1、《中医院建设标准》(建标 110-2008); 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3、《贵州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4、锦屏县国土资源局《关于锦屏自治县中医院使用土地权属的证明》; 5、锦屏县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6、锦屏县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7、锦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锦屏县中医院增加人员编制的通知》; 8、《贵州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期工程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建议方案表》 9、国家颁布的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规程、规定要求; 10、《卫生部关于转发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 11、有关专业技术规范、标准; 12、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3、黔发改社会(2009)2678号《关于锦屏县民族中医院建设发展规划的批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 体规划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双中医发[2011] 2号 双峰县中医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实现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新跨越,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又好又快地建设和发展中医医院,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医院2011—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医院发展现状 双峰县中医医院于1964年6月建院,在各级政府及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现已发展成为双峰县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中医特色浓厚的领头羊。 (一)医院发展背景

医院占地23亩,建筑面积 10090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实际开放床位248张,年门诊量7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万余人次。病床使用率98%,现有职工347人(正式在编人员239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90人,设有28个临床、医技、职能科室。医院能够运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诊治各种常见、多发、疑难复杂病症。治疗中风、心血管病、肝病、风湿病、皮肤病等有独特优势和疗效。能够开展外科、骨伤、肛肠、妇产、眼、耳鼻喉、口腔等各科的高难度手术,其开展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腹腔镜微创手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膀胱肿瘤切除术等技术项目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医院拥有万元以上大型设备C型臂X光机、6排全身螺旋CT、数字胃肠机、DR、大型彩色B超、腹腔镜、最新心功能、肺功能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颈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乳化仪、心电工作站、电脑牵引床、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等50余台(件)。配有中医诊疗设备2百余万元,固定资产总值5千多万元。近几年,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现有重点专科5个,其中省级重点专科2个:心血管专科、骨伤科;市级重点专科3个:针灸科、肿瘤科、肺病科,针灸科已发展床位20余张,因中医特色突出、社会效益显着而被国

滕州市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说明样本

滕州市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说明

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说明 一、序言 根据现代化医院的设计理念,我们在滕州市中医医院的设计中,提出两条设计原则: 1、力求创造出:“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和与国际现代化医院相接轨的现代化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2、充分利用滕州当地资源,营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医医院建筑形象,形成具有绿色生态花园景观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 二、设计依据 1.《滕州市规划局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滕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同意滕州市中医院迁建工程立项的批复》 3.《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5.《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10.《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11. 国家和地方现行各种工程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三、现状条件与设计要求 滕州市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诊急救、中医治疗、保健康复、教学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经滕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而易地建设,其建设总用地面积为97亩(6.47公顷。实际退建筑红线内可用面积为48108平方米,设计日门诊量人次/日,病床规模为600张。 本项目用地位于滕州市龙泉大道西侧,滨河东路以北,赵楼街以南,与和谐康城住宅区南邻,总用地面积约97亩。 建设规模:地上建筑610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门诊、医技、手术部、住院、行政办公、科研教学、后勤保障等,其建筑层数为8层,主体建筑高度为32米,拥有600张病床。主要为高中档VIP康复病房和生活配套等建筑。方案设计停车位约600个。 项目总投资约 1.8亿元,包括征地、规划、设计、基建、简装、绿化、供氧吸引、供热、空调、物流等。 四、规划理念 1.协调完善城市设计 经过仔细分析周边环境和基地内的医疗建筑的关系,在规划

中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 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 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 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 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等项目的用房应根据需要合理 设置,建筑面积单列.

中医院设计任务书

XX市中医医院 新建工程设计任务书 XX新中医医院是集医疗、康复、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现 代医院,设计任务书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性文件,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改善和提高XX市医疗条件,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供良好保障。 一、项目概况项目性质:新建工程(迁址新建)医院级别:国家二级中医医院病床规模:200 张床位,日门诊人数700-1000 人建设地点:XXX城新区XXX路南 二、项目主要技术资料用地面积:333330 平方米(50 亩)。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投资总额:3000 万元容积率:不大于建筑密度:不大于30% 绿地率:不小于35% 停车场:按公建每1个/200川,设地上停车位60个。远期设地下停车场. 朝向: 坐东朝西面向XX 路, 形像突出. 层数: 门珍楼五至六层, 住院楼七至八层 层高: 地下室, 一层手术室楼层. 风格:中式 平面: 门诊楼弧形, 住院楼一字形 布局: 集中式, 主楼不超三栋, 洗衣、中心室供应、太平间等设于地下室.

交通: 沿西面银河设置主、次、专用三个出入口, 道路成环人车、人货、污洁分流,互不交叉干扰, 救护车可达各楼门口抗震设防:地震烈度七度。 人防地下室: 抗力等级六级, 防化xx 级. 建筑分类: 一类 设计使用年限:五十年。 环保: 力求营造“绿色医院” 结构: 框架结构. 三、设计标准 综合医院建设标淮(建标110-2008)、中医医院建设标淮(2008 北京)、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现行各项规范及标准. 四、设计原则 (一)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弘扬中医药文化。 (二)、整合资源、按照巩固、充实、完善、提高的原则. 要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实施性和可发展性 (三)因地制宜, 天人合一, “医者仁术” 人自然和谐可持续 发展的原则,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流线清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謦的就医环境. 现代、生态型、开放式医院。 (四)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患者、使用方便、兼顾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原则。

医院医养康复中心设计说明

XX医院医养康复中心 ——方案设计说明 一、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有关文件及资料 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招标文件 2)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坐标图 3)各工种提供的相关资料及数据 1.2.所执行规范、规程及标准 1)《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12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6)《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 7)《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 8)《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1)《XX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 41/075-2006 12)《XX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 109-2015 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9年版) 1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1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09 1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2013年修订版) 17)《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18)其它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 2.本案概况 2.1.XX省 XX省简称为“豫”,4000多年前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就建于河南偃师,从全国政区和地理位置来看河南占据居中的位置。东与安徽、山东毗邻,北与山西、河北接壤,西与陕西交界,南与湖南相连。东西约580公里,南北约550公里,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768万。 2.2.XX省市 XX省,是中国XX省省会,中部重要中心城市。[1]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位于XX省中部偏北,万里母亲河黄河南岸,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原地区大都会。XX省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誉,中国中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全中国唯一的XX省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现辖6区4县级市1县,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354.7平方公里。 2.3.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XX医院院内,北临农业路,用地北为门诊楼,西北为老病房楼,西邻新建病房大楼。东侧为国际企业中心两栋办公楼。基地周边建设密度极高,空间非常局促,环境景观资源匮乏,作为医养康复项目,为病患提供一个环境优雅,充满绿色的宁静康复绿洲成为我们的设计意向与追求。 2.4.工程规模 XX医院医养康复中心为医院建筑,用地9094平米,总建筑面积51725平米,地上建筑面积36825平米,地下建筑面积14900平米,床位数475张,主楼部分22层,1-3层主要布置康复中心的医检、治疗等附属功能,4-22层布置病房。裙房部分4层,主要布置商业休闲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中西医康复中心、社会交流功能康复中心等功能。地下部分2层,主要功能为设备用房,机动车车库。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