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民歌之旅教学设计

欧洲民歌之旅教学设计

欧洲民歌之旅教学设计
欧洲民歌之旅教学设计

欧洲民歌之旅

45分钟

潍坊市坊子区崇文中学

刘晓莉

《欧洲民歌之旅》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音乐单位:潍坊市坊子区崇文中学姓名:刘晓莉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桑塔·露琪亚》、《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夜歌》、《小杜鹃》等欧洲民间歌曲;课前能主动搜集相关国家的历史、地理以及民俗风情资料在小组或全班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

2、能对歌曲的情绪与风格进行简单评述。

3、能独立或与他人一起参与《欧洲民歌之旅》的表演,分享表演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参与表现、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热爱欧洲民歌音乐艺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欧洲民歌音乐,并能对歌曲的情绪与风格进行简单评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铃鼓、彩旗、题板、西班牙扇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欧洲风光)

1、导入(以导游的方式导入课题)

师:大家好,欢迎参加欧洲民间歌曲旅行团!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到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和波兰四国,共同去领略那里优美的民间歌曲和风俗民情。

2、欧洲知识的接龙游戏

二、听赏与表现

1、意大利民歌

(1)导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意大利风光,师简单介绍有关意大利的地理知识。

(2)听赏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3)让学生选择与歌曲意境最为符合的一种美(浪漫的美)。

(4)“到美丽的桑塔·露琪亚观赏日落让学生观赏桑塔·露琪亚的美景,并用“la”哼唱歌曲。

2、西班牙民歌

(1)导入:多媒体展示西班牙风光,师简单介绍有关西班牙的地理知识。

(2)谈到西班牙你想到了什么?(西班牙风俗人情、斗牛、西班牙女郎等等)。

(3)听赏西班牙民歌《西班牙女郎》。

(4)让学生选择与歌曲意境最为符合的一种美(热情奔放的美)。

(5)师表演西班牙斗牛舞,学生为老师的演出进行铃鼓的即兴伴奏。

3、俄罗斯民歌

(1)导入:多媒体展示俄罗斯风光,播放俄罗斯民歌《红莓花儿开》,师简单介绍有关俄罗斯的地理知识。

(2)在“前往柴科夫斯基博物馆的途中”唱一唱俄罗斯民歌《夜歌》。

(3)让学生选择与歌曲意境最为符合的一种美(淡淡的的忧郁美)。

(4)欣赏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主题片段。

(5)学生寻找它也《夜歌》之间的联系。

(6)学生哼唱《如歌的行板》主题音乐。

(7)师小结

民歌为创造者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源泉,而创作者又为民歌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

4、波兰民歌

(1)导入:多媒体展示波兰国旗、波兰钢琴家肖邦头像,播放肖邦《玛祖卡舞曲》。

(2)听赏波兰民歌《小杜鹃》。

(3)让学生选择与歌曲意境最为符合的一种美(欢快、活泼的美)。

(4)观赏玛祖卡舞步视频,了解玛祖卡舞步的特点。

(5)听赏《小杜鹃》,师表演玛祖卡基本舞步,并以邀舞的方式和同学们共同体验玛祖卡舞步。

三、结束活动

1、总结:老师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2、交流:请学生表述听赏各国民歌的感受,每一个国家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

3、师小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关注和总结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

高一音乐 欧洲民间音乐掠影 教案

欧洲民间音乐掠影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欧洲各国民间音乐,并积极参与相关的音乐探究及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对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 2、能听辨出排箫和风笛等欧洲民间乐器的音色。 二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是欣赏欧洲民间音乐,难点是区分风笛和排箫的音色。 三新课过程: 欧洲民间乐器 (一)罗马尼亚排箫 1、聆听音乐片段,思考交流: 1)请说出该作品的曲名? 2)主奏乐器是欧洲哪种民间乐器? 2、器乐排箫的简介:吹管乐器,有长短不同的管子组成,按音高顺序排列固定在一起,每支管子只能发出一个音,下端有封闭和不封闭两种。 3、赏析罗马尼亚排箫、扬琴与人声的合奏曲《夏天快来吧》 聆听音乐片段,思考:音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4、拓展延伸:我们可以在什么场合欣赏排箫音乐? (二)风笛 1、看课本p115,认识风笛乐器形态。 2、风笛简介:又叫风带管,由皮质风袋和吹管组成。有按孔音的曲调管1—2支奏主旋律,无按孔音的持续音管1—3支发出持续的单个低音。发音原理:演奏者夹击腋下风袋,将气流压送到旋律管和持续音管发音,可以发出多声部。 3、赏析风笛音乐《苏格兰勇士》 4、拓展延伸:欣赏风笛伴奏的《大河之舞》音乐片段,爱尔兰的踢踏舞热情奔放洒脱,而风

笛的加入又不乏优雅柔情。 欧洲多彩的民歌 (一)欣赏歌曲《即使你的青春消逝》(爱尔兰民歌) 知识点:调号 拍号 节奏:6/8 (二)听赏波兰歌曲《小鸟》 知识点:调号 拍号 音乐记号 (三)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体验约德尔唱法。 约德尔唱法:约德尔唱法是阿尔卑斯山区流传的一种特殊唱法,牧人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召唤他们的牛群羊群,用真假声迅速交替演唱,如:“依”“哦”“唻”“咿呀”等,音域宽,旋律起伏大。 【练习题】 1、意大利音乐在欧洲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它 在、方面起到了开拓作用,对西欧各国音乐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西班牙民间乐曲《多快乐》是用乐器合奏。 3、苏格兰民间乐曲《苏格兰勇士》是用乐器演奏。 亚非美欧音乐知识点 1、日本北海道民歌《索兰调》是日本渔民捕鱼时的劳动号子,又名 该作品是音乐样式。 2、日本都节调式的音阶排列为: 中国的五声调式1 2 3 5 6分别记作 3、判断:(1)亚洲音乐都是以五声调式为主的音乐()

中国民歌的分类教案

中国民歌的分类 教材理解: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种类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基础。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体裁形式大体可归纳为小调、山歌和号子。 以“民歌”欣赏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民族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设计意图: 本课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欣赏教学,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同时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创设情景,师生共同学习和探讨民歌的分类,学生从中感受民歌的不同分类和风格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在活动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预设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初步了解民歌,以及民歌中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分类及不同风格特征。 2、过程方法目标:创设劳动和对山歌的情境,学生在欣赏中培养了问题意识、参与表现意识,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中国民歌-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nese folk song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 安徽蚌埠张公山中学王晓琴 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时: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1、介绍中国民歌的种类及音乐风格。 2、欣赏云南、四川两种不同风格的民歌。 3、让学生初步了解部分中国民歌的概况,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教材分析: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体裁形式大体可归纳为如下表格:(仅列举我国两个地区)

放马山歌 民歌体裁 音乐特点 音乐风格 (云南民歌)这是一首流行于云南,反映牧童生活的著名山歌。 “山歌”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它生动地反映了放马人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歌中的衬词及吆喝声,表现了牧童活跃和欢快的情绪,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川江船夫号子 民歌体裁 音乐特点 音乐风格 (四川民歌)长江流经四川境内的部分叫“川江” “劳动号子”亦称“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 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等八首号子联缀而成的。 《川江船夫号子》中的《平水号子》节奏平衡、舒展,旋律悠扬动听,是船夫们在平静江面上劳动呼号的民间歌曲。

高一音乐课教案

高一音乐课教案 【篇一: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主讲: 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 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 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导入语:在 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 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 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 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樱花是一 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 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 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 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三)《mongdong》欣赏 1、录音机播放乐曲abc三段初步感受问题:(1)你能听出哪些声音(乐器、人声) (2)该曲与前两首电影音乐的区别:(旋律、节奏、结构等音乐要素) (3)该曲给你的感受 2、投影仪显示:该曲相关知识介绍 (1)该曲作者瞿小松及创作风格,代表作 (2)该曲创作背景,音乐素材来源 (3)混合室内乐及其特点 3、结合以上知识欣赏乐曲d-g段 问题:如让你为该曲配置画面,你会配之以什么样的电影画面。 4、音画结合完整欣赏 六、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影视音乐欣赏,我们发现,恰当的音乐放在哪里,哪里的画面就会生辉,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也各有不同,音乐 是美妙的,学会欣赏它是其乐无穷。 作业:观看电视vcd《大宅门》欣赏其中的片头音乐及片中主题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风格特点,在片中起到什么作用,省去这些 好不好,为什么。 【篇二:高一音乐教学设计-王亚敏】 高一音乐教学设计 肥西农兴中学音体美组王亚敏 [课题]高中音乐鉴赏《丝竹相和》 [教学内容] 1.“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乐种介绍

高一音乐 中国汉族民歌教案

中国汉族民歌 教学内容: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不同风格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探究汉族民歌色彩区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与色彩区。 教学难点:区分汉族民歌体裁以及不同色彩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理念: 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教师的范唱,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0分钟)教学导入 体验 比较 体验 同学们,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世界各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 己多姿多彩的音乐,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 哪一个民族人口分布最多?而且分布地区也极为 广阔?(汉族)由于居住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习 惯等各方面的差异,产生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汉族 民歌。今天我们就来走近汉族民歌。 一、了解什么是民歌 1.请欣赏音乐片段,判断哪几首是属于民歌。 2.欣赏《大地飞歌》《绣荷包》童谣《天黑黑》 《天黑黑》《绣荷包》―――民歌 《大地飞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 3.小结: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 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幻灯 片〉 二.汉族民歌的分类 (一)按题材内容分类 (二)按体裁分类 1.汉族民歌从体裁形式上可分为劳动号子、山 歌、小调〈幻灯片〉 2.欣赏三首歌曲片段,《小河淌水》《无锡景》 《澧水船夫号子》,判断属于哪种体裁 3.总结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幻灯〉 学生欣赏 讨论作答 听赏、体验 讨论、交流 感受民歌与 具有民族风 格的歌曲的 不同,让学生 在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展 开理性思考, 体现自主意 识 培养学生对 艺术的理解 能力,发挥其 (15分钟) 比较 与 探究三、探究汉族民歌的色彩区 1.对比欣赏 欣赏教师演唱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和电视剧《血 色浪漫》中信天游视频片段 2.问:同一种体裁的民歌风格为什么会不一样? 3.探究汉族民歌色彩区形成的原因 与地理环境、语言环境、早期文化、社会背景、 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等等相关 4.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幻灯片〉 西北色彩区 东北色彩区 西南色彩区 江浙色彩区 湘色彩区 客家民歌特区 探究各色彩区的地理、文化、经济与当地民歌的 联系〈幻灯片〉 听赏、体验 学生思考 作答,教师 补充 分组讨论、 交流并归 纳 艺术想像力, 感受山歌歌 词直白朴素、 感情真挚的 美 提升学生理 性思考的能 力 师生互动 理性思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高一音乐 中国通俗歌曲教案

中国通俗歌曲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五单元第七节《中国通俗音乐》 5)学时数: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⑴、通过鉴赏,能在聆听中体验通俗歌曲特点与歌曲内涵。 ⑵、在欣赏中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评价、等活动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能对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3)、能够有表情、轻松自如地演唱歌曲,形成自信的表现能力。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 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是他们的理解非常的狭隘,很多学生的喜欢只不过停留在歌者的长相服饰等方面,对于即使他们曾很喜欢的歌曲听过几遍后也会丢在一边,也会觉得厌烦。针对诸多情况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出发,让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陶冶情操。本课以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选择典型性、学生熟悉的歌曲为内容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中的“体验、比较、探究、合作”贯穿全课,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强调探究,鼓励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在积极参与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表现技能。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 入 2分钟一、情景创设 1、课前播放有视频的歌曲《好 汉歌》 2、教师稍点评导入新课 1、请同学说这是什 么类型的歌曲? A艺术歌曲B民歌C 通俗歌曲 2、说说词曲特点及 演唱风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求知欲。 自主二、播放背景音乐按提供的线 索浏览书本内容 1、了解通俗音乐的概念与特点 2、你能列举并唱唱不同发展阶 段的通俗歌曲吗? 1、根据阅读及自己 的认知程度,相互 讨论说出通俗音乐 特点及概念。 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 标,围绕目标展开探究 学习。

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

课题:音乐的基本要素 教学年级:高一(或高二) 教学目标: 一、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用简短的话说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速度、 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能主动探索音乐的欣赏过程,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对比、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启始课后,我设计了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常规课,补充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写出相应词语的序号。) (1)欢快活泼(2)优美抒情(3)雄壮有力(4)悲惨凄凉 音乐(1)《乱红》(钢琴与笛子)音乐(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音乐(3)《江河水》音乐(4)《喜洋洋》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3.导题: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 二、表现与感受 (一)节奏与旋律 1.请同学把下面这一部分内容表达出来。 3 3 3 2 3 6 5 3 2 3 6 5 2.节奏 问题:假设这是音符,好听的音乐,少了什么?——节奏

3.旋律 (1)有了节奏,数字变成了什么?——旋律 (2)旋律的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型(举例说明) 4.探讨:旋律能脱离节奏单独存在吗?反过来呢? (二)和声 1.出示《欢乐颂》曲谱,比较不同处。(有和声) 2.演唱,体验和声。学生唱《欢乐颂》高声部,老师唱低声部。 3.欣赏 (1)歌曲《音乐故事》(蝌蚪合唱团演唱)(和声饱满时用手势引导学生)(2)民乐曲《春江花月夜》主题(感受乐曲的意境美) (3)管弦乐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主题(感受乐队的磅溥气势) (三)音色 1.聆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童声) 问(1)属人声中的哪一类? (2)假如用男中、男低来演唱,表现出来的意境合适吗? 2.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 3.听辨音色(分组抢答) 笛子、二胡、长笛、小提琴、唢呐、大提琴、小号、古筝等。 4.聆听乐器音色。(学生不太熟悉的) 单簧管、双簧管、短笛、大管、大号、圆号等。 (四)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保卫黄河》。问题;速度与力度能不能换一下?2.请用演唱来证明。 (五)调式、调性、织体等。(在以后的课堂中再学习) 三、巩固。 1.聆听《春节序曲》(片段),你能听到哪些音乐要素? 2.学生分组回答。 四、音乐的欣赏过程 1.说说你欣赏音乐时有怎样的心理过程。 2.音乐的欣赏过程: 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审美评价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Chinese folk songs teaching design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音乐是用各种各样的乐器和声乐技术演奏的,从唱歌到说唱 ; 仅存在器乐作品,仅存在声乐作品以及将唱歌和乐器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教案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乐感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中国民歌 安徽xxx中学王晓琴 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时: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1、介绍中国民歌的种类及音乐风格。 2、欣赏云南、四川两种不同风格的民歌。 3、让学生初步了解部分中国民歌的概况,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教材分析: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 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 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体裁形式大体可归纳为如下表格:(仅列举我国两个地区)放马山歌 民歌体裁 音乐特点 音乐风格 (云南民歌)这是一首流行于云南,反映牧童生活的著名山歌。 “山歌”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 情的民歌。 它生动地反映了放马人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歌中的衬词及吆喝声,表现了牧童活跃和欢快的情绪,富有 浓郁的生活气息。 川江船夫号子 民歌体裁 音乐特点

《欧洲民间音乐掠影》教案

《欧洲民间音乐掠影》教案 课题:《欧洲民间音乐掠影》 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高一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自制课件 教学目标: 一、体验与感受欧洲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乐器、舞蹈。 二、探讨并能分辨出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的音色上区别。 三、通过体验欧洲的民间音乐与特色,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教学重点:从器乐、声乐、歌舞音乐三方面让学生感受欧洲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鲜明性的民族性。 教学难点:把握欧洲五大板块不同民间风格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芬兰民歌《甩葱歌》,出示欧洲民间风情图与地图,从而引出课题---欧洲民间音乐掠影。 二、新课教学: 1、欧洲民间音乐之旅第一站-----西欧 ①介绍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图片) ②从苏格兰风笛曲《苏格兰进行曲》与爱尔兰风笛《漫步神秘园》两个音频中感受两者音色上的不同之处。

③介绍爱尔兰踢踏舞,并与美国并分踢踏舞进行对比别。 2、欧洲民间音乐之旅第二站-----南欧 ①介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欣赏歌曲《我的太阳》。 ②简单介绍南欧代表作曲家比才以及对他的经典歌剧作品《卡门》进行欣赏。 ③对南欧的“阉人歌手”进行简单介绍,欣赏视频《绝代妖姬》。 ④对南欧西班牙斗牛舞与弗拉明戈舞进行简单的介绍,欣赏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二种舞蹈的特点和区别。 3、欧洲民间音乐之旅第三站-----中欧 ①对中欧著名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进行简单的介绍,欣赏作品《哆来咪》,感受童声合唱的活泼魅力。 ②对维也纳华尔兹进行简单介绍,欣赏舞蹈视频。 4、欧洲民间音乐之旅第四站-----东欧 ①对俄罗斯著名歌手维塔斯进行简单介绍,欣赏歌曲《歌剧2》让学生感受海豚音的魅力。 ②对俄罗斯经典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进行欣赏。 ③对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对其与经典作品进行简单介绍,欣赏《四小天鹅》。 5、欧洲民间音乐之旅第五站-----北欧 ①对北欧的民间风情进行简单的介绍 ②简单了解童话故事之国-----丹麦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高一年级)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高一年级)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高一年级) 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目的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教学过程(.fwsir.)(一)导入新课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1、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

切)。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三)学唱歌曲《长城谣》1、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3、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1、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2、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3、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五)教学总结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

高中音乐欧洲民间音乐掠影--爱尔兰湘教版 (1)

欧洲民间音乐掠影 ——走进爱尔兰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即使你的青春消逝》,能随旋律哼唱。 2、能分辨风笛、竖琴等民间乐器的音色,知道爱尔兰踢踏舞的特点。 3、能对“如何看待爱尔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到课题了,今天要讲的是欧洲民间音乐掠影。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播放竖琴演奏片段) 2、想一想:你知道这件乐器的名字吗?它是哪个国家的象征? 答:竖琴。竖琴是爱尔兰的象征:爱尔兰国徽的图案是竖琴;街上许多建筑物的门首上都有竖琴浮雕;甚至在美国的俚语里,爱尔兰人就叫做“竖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爱尔兰,领略它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二)民间乐器——风笛 1、(投影风笛图片)同学们普遍接受悠扬的风笛声,一般是在看电影《泰坦尼克号》时被影片主题曲中凄婉的苏格兰风笛声所感动。实际上,风笛出自古罗马,被许多民族吹奏过,只是后来因为苏格兰风笛太过有名,风笛才被看成是苏格兰的民族乐器。其实,在爱尔兰民乐中风笛也被大量的使用。 2、欣赏风笛独奏曲《漫步神秘园》VCD 3、问:风笛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悠扬、清亮、有余音饶梁的泛音。 4、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都是善于叙述情感的乐器,但如果你仔细倾听,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请同学们欣赏电影《勇敢的心》片段,感受一下苏格兰风笛的魅力。 问: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在音色、风格以及演奏上有哪些不同? 苏格兰风笛的音色是发散的细碎的,有点像中国的唢呐;爱尔兰风笛则是集中的圆润的,音色接近于中国的笛子。苏格兰风笛是质朴的,爱尔兰风笛则是精致的。在演奏方面,苏格兰风笛是用嘴吹气的,而爱尔兰风笛靠气囊演奏。在爱

《陕北民歌》教学设计(2)

《陕北民歌》教学设计 课程:公共艺术(音乐欣赏)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面向中职学生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中的音乐欣赏内容之一,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 音乐欣赏是公共艺术的重要内容,陕北民歌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陕北是中国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养育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是民族民间文化宝库,陕北民歌独具特色,魅力感人,经久不衰,代代相传,至今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欢迎。中职校一般专业没有开设专门的艺术课程,一方面中职生缺乏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中职生又喜欢音乐,对[公共艺术]课充满兴趣和期望。为此本课从陕北民歌欣赏入手,引起青年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喜爱。 教学目标:1、了解陕北的风土人情、服饰特点与民歌的风格特点; 2、感受、体验陕北人民的音乐与生活; 3、.通过欣赏、感受、体验,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教学重难点:1.初步熟悉陕北民歌的风格及特点; 2.了解陕北民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与学法:运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创设、对比、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方法相结合,始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前准备:学生自行分组,先通过网络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陕北民歌的分类,学唱《走西口》、《想亲亲》、《赶牲灵》,并了解该作品的故事情节及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卫星地图带到那片神奇的黄土地(了解地理位置); 2.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成果:(1)陕北服饰;(2)陕北地貌;(3)陕北风俗;(4)

陕北民歌的种类; 3.快播多首视频音乐陕北民歌片段,带领学生走进那片神奇的黄土地。 通过这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播放视频音乐《走西口》 边听边唱,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熟悉作品描述的故事情节及情感表现。 二、播放视频音乐《想亲亲》 边听边唱,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作品描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何种情感? 三、分析这两首作品 1.讨论:.这两首作品,通过对比,分别描述的是怎样的故事场景、表达了何种情感世界?根据课前学习,谈谈陕北民歌的种类,分别是何种风格? 歌曲种类风格特点情感表现 走西口小调婉转惜别 想亲亲信天游(山歌)高亢相思 2.通过这两首作品,谈谈陕北民歌的特点; 3.分组表演唱《走西口》《想亲亲》;(视频) 通过创设情境,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作品情感。 在唱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故事情节人物的思想活动与情感表现。 四、播放视频音乐《赶牲灵》 1.播放视频音乐: 边听边唱 2.提问:故事情节中所描述的场景中分别有哪些内容?根据以上所学判断属于哪种风格? 学生讨论,老师补充。 歌曲种类风格特点情感表现 走西口小调委婉惜别 想亲亲信天游(山歌)高亢相思 赶牲灵信天游(山歌)高亢期盼 3.再听再唱: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设计理念】: 1、本课内容是以中学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兴国山歌》为基础而创设的一节课。 2、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教学、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设计而成的。重在培养学生对民歌的认识与了解。【教材分析】: 根据本册中《兴国山歌》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所创设的《中国民歌》属于欣赏、赏析的领域,即通过欣赏、聆听、实践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的民间音乐。让处于八年级阶段的学生深刻的了解中国民歌的要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聆听、概念认知、赏析几个环节来感受和 辨别中国民歌的三个要义,即小调、山歌、号子。并能通过拓展练习来体会和辨别中国民歌的三要义,培养学生细心搜集并发掘民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因为音乐是非物质文化,只能以口头、多媒体或文 本记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了口头演唱,PPT图片渲染,概念定义,还有歌谱的展示,并要求学生自身模仿,聆听和实践性的劳作(劳动号子)来感受认识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歌 的热爱,从生活中体验中国民歌。.

【学情分析】: 突出重难点,针对八年级阶段学生的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学生主动探究,来体验学习过程,发挥自主探究的意识。师生间相互配合体会民歌的美,发展学生的细心发掘能力与创编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民歌三要义,山歌、号子、小调。提升学生对 民歌的兴趣,积极地拓展视听并辨别和感受民歌的三要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班的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都听过唱过很多歌,那请同学们帮老师听听这首歌,它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歌?(PPT) 生:(民歌) 回答正确。那你们了解民歌吗? 我国伟大音乐家冼星——曾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通过他这句话我们可见中国民歌的艺术价值有多高。民歌,可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民歌。 二、学习新课 (一)、民歌 什么是民歌呢?民歌又有什么体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

高中音乐课教案

高中音乐课教案 默认分类2008-08-05 10:13 阅读231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教学目的:结合歌曲《祖国颂》,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让学生体会和欣赏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及表达方法。 高中音乐课、欣赏课教案 一、自我介绍及导课。 1、今天是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欣赏音乐的第一课,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安静应该是必须的一种条件。试想,在嘈杂的环境中有可能进行音乐创作或者音乐欣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请同学们配合我,让我们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成功的进入音乐的美妙世界创造前提条件。 2、首先老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可能同学们对最后一项的感觉比较明显,是的,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比如在我们听《义勇军进行曲》时情绪会比较激昂,听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是心中会感到凄凉悲伤,这些都是音乐在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祖国颂》,听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授新课 1、用录音机放《祖国颂》的音乐(欣赏一部分),对作者及背景进行介绍。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在1958年元旦献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歌曲的体裁是颂歌。颂歌是一种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或歌颂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F大调、单乐章,分为A、B、A三个部分。 A段(第一部分),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头是男高音领唱和合唱形式的乐段,旋律悠长、开阔,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动听的复调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点,而朗诵词之后则配上了2/4拍子的曲调:“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速度转快,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间奏之后,进入B段(第二部分)。 B段旋律悠扬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领唱、合唱形式。在d小调上的舒展、深情的分节歌,先

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教学中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学习目标:1、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民歌与专业创作歌曲的区别;各民族的常见乐器。2、民间乐器中,了解各种音乐形式的重要曲目及风格特点,了解各器乐种类的主要乐器。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对音乐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在高一学年的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民歌音乐风格和各类乐器、作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知识点会比较零散,没有形成链条式的、系统全面地认识。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并根据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自主总结各个时期和流派的音乐风格特点。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和掌握相关的音乐常识。教学中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1、感受西北民歌、各民族民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中原民歌和南方民歌的情感、风格特点及创作方法。2、对“花儿”、“信天游” 有明确地认识和了解。 3、了解我国器乐分类方法,音乐体裁及演奏形式。 教学难点:1、西北民歌的音乐特点 2、对比民歌和创作歌曲 教学过程: 一、民歌 学生讨论:什么是民歌?民歌的地位? 教师总结 1、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1、常见民歌的体裁 (1)劳动号子: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2)山歌:广大劳动人民在山里、田间等地劳动生产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3)小调:泛指流行在广大城乡的民间歌曲。 2、西北民歌: (1)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特点:①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②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 “花儿”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结合的方法演唱。 (2)代表作品 3、南方民歌 (1)特点:歌词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旋律多婉转、流畅、细腻、抒情(2)代表作品:

音乐鉴赏复习题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 1、《少女的祈祷》钢琴独奏曲,变奏曲式。波兰女作曲家苔克拉。芭达捷芙斯卡所作。 2赋格曲:用复调手法写的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同时也是一种复调音乐曲式。 3赋格曲基本特征:由一个(有时有两个或多个)音乐主题在不同声部时隐时现、一再模仿、不断变化重现。 4赋格曲源于欧洲,在17-18世纪发展成熟和完善。德国作曲家巴赫是欧洲复调音乐的代表人物。 5瞿小松中国当代作曲家,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新一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交响组曲《山与土风》小提琴与乐队《山之女》大提琴与乐队《山歌》等。 6音乐: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7《山林之歌》是一部标题性的交响组曲,由五部分组成:A 山林的呼唤B 过山C 恋歌D 舞曲E 夜 8《1812年序曲》俄国钢琴家、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创始人尼古拉。鲁宾斯坦,邀请柴可夫斯基为莫斯科及工业博览会写的一部大型乐曲,供合唱队获管乐队使用。 9《马赛曲》法国国歌。 10柴科夫斯基:作品:舞剧《天鹅湖》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钢琴独奏曲《六月—船歌》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 1、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2、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有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 3、优美的基本特征: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均衡的结构形式。 4、壮美具有刚劲、果断、勇猛、粗狂的特点 5、《牧歌》海默词,瞿希贤以内蒙古昭乌达盟的长调民歌,运用和声变奏手法改编成的一首无伴奏合唱曲 6、#C小调奏鸣曲,也称《月光奏鸣曲》贝多芬作于1801年。是一首钢琴曲 7、《彩云追月》任光写的一首优美、典雅的民族器乐曲。全曲为引子和带再现的三段体。 8、《国际歌》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进行曲速度,大调式。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这首歌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 9、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他由三四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一件乐器独奏(如钢琴奏鸣曲)或一件乐器与钢琴合奏(如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小提琴奏鸣曲),其基本特点和曲式结构如下:第一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用变奏曲式、复三部曲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戏谑曲,用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10、奏鸣曲式一般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11、夜曲:原指一种流行于18世纪夕阳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 12、进行曲:为军队整齐步伐、壮军威、鼓士气的队列音乐。 13、进行曲的主要特点:节奏鲜明,结构严谨方整,曲调开朗雄壮、富有朝气,节拍上多采用偶数拍子(2/4、4/4拍子),一般强调重拍、附点节奏较多。 14、进行曲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行军的、凯旋的、战斗的、迎送的、葬礼的等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欧洲民间音乐掠影》说课稿(1)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欧洲民间音乐掠影》 说课稿(1)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欧洲民间音乐掠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四课欧洲民间音乐掠影。由于欧洲人在社会生活中常将音乐与舞蹈作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欧洲成为近现代交响音乐、歌剧、芭蕾舞剧的发祥地,巴赫、贝多芬、舒伯特、海顿等音乐大师的出生地。欧洲的民间音乐具有多元和多样性,仅西欧爱尔兰、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六个国家,音乐就异彩纷呈,因为我校只有一课时,所以我将西欧音乐特别是爱尔兰音乐作为重点,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尽量结合特色乐器、文化历史、舞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和多种参与形式,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点代面激发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一些欧洲相关的人文、历史、地理、艺术常识回顾;2、鉴赏曲目:《苏格兰

勇士》(风笛独奏)、《即使你的青春消逝》(爱尔兰民歌)、《可爱的故乡》(法国东部民歌)、《多快乐》(西班牙班杜利亚琴演奏)、《妈妈》(意大利民歌)。3、与鉴赏曲目相关的国家或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的讨论交流。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五项: 1、能认真聆听西欧、西南欧各国的民间音乐,并积极参加相关的音乐探究及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对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能在课堂上综合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欧洲相关的人文、历史、地理、艺术常识对这些民间音乐的整体风格或局部风格进行简单的探索和评述。 3、能听辩出风笛、班杜利亚琴等民间乐器的音色。能辨别本课所鉴赏的有关国家的民歌。 4、能随乐模唱《即使你的青春消逝》、《可爱的故乡》等民歌。能够即兴跳一或二种欧洲民间舞蹈的基本舞步。 5、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一些欧洲相关的人文、历史、地理、艺术常识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高一年级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高一年级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高一年级) 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https://www.doczj.com/doc/c213099392.html,) (一)导入新课 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长城谣》 1、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

八年级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人音版

《中国民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会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思路与程序: 总体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共同学习民歌的分类──学生活动展示自我。 教学过程 :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在学生还没有进入教室的时候,就开始用录音机播放学生都很熟悉的河北民歌《小放牛》。(学生听着歌曲《小放牛》的音乐走进教室,会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就走进中国民歌的氛围中)。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和整理的民歌资料,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2.熟悉课本,了解内容 提问: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本。然后播放几首学生比较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片段,如《打夯号子》《放马山歌》《小白菜》。让学生辨别、区分。师生在搜集的文字资料中,找出答案,共同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民歌的分类和特点。总结出: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头传唱,不断加工而成的集体创作。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短小,生动,淳朴。具有即兴性, 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一般我们按体裁把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3.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1)首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分组做出抬重物的样子,老师喊“一二”,然后学生就一起和“三”。使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并体会:号子的形式一般就是“一领众合”,当然还有“众人领众人合”。教师补充:号子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四种。它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劳动号子是人们随着劳动节奏喊的一种口号,它具有协调紧张的劳动节奏,驱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然后师生共同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中的《上滩号子》。 (2)播放电影《刘三姐》中对山歌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山歌的产生环境和山歌的形式。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总结: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动时,为了抒发感情而唱的歌。它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