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过去的颐和园是皇亲国戚保养、休养身体的地方,现在已成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我们这节课就一起走进她。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颐”字在写的时候注意,中间是个“口”。(红笔强调“口”)

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练习2个。

二、初读,抓脉络

1、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

堤岸画舫横槛远眺琉璃瓦

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

2、在人们的心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让我们赶紧走进颐和园,去领略皇家园林的魅力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93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

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课件:这是一个的

颐和园。)学生选择积累的词汇。

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句子很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

4、反馈交流。

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齐读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直接告诉我们颐和园很美丽很大。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应法。男女生读。

4、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你看-----(出示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指名读。

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请你迅速浏览课文,用()标出来。

(出示四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借助这些句子,我们来想想,作者带我们浏览了哪些景点?(板贴)

6、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同学们看,作者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景点的景色,他借助一些动词把景点连接起来,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

7、学了就要用,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卡,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写我们的校园。请同学们把每个自然段开头,能表明你游览顺序的句子填写好。

学生练写:

我们傅家是一座美丽的校园。

(进了大门,)。

我们的学校不仅风景优美,更是书声琅琅,有机会请你来好好参观。

8、学生交流作品。

三、学习“长廊”

过渡:你已经学会了“移步换景”的基本写法了,这只写出了文章的浏览顺序,作者是怎样具体些颐和园美丽景色的呢?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大门,绕过大殿,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啦——[板书:长廊]。

同桌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读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1)“长”:

句子: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你能说说是哪个词让你感受到的吗?(700多米)你真会读书,一下就发现了句中的数字,700多米多长?不仅如此,这跟长廊被分成了273间呢,每四根柱子构成一间,273间就这样一字排开啊,长廊真长啊!

怎么读才能读出长廊的长?

你重读了这两个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的长,我们学着它的样子再读读。

作者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长廊的长,这种描写景物的方法就叫列数字。(板书)

(2)“美”。

句子:

这句话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几千幅,还是用数字)

哪里感受到了长廊美?长廊上都有些什么画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这五彩的画中,有人物,有花草,有四大名著中经典的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还有大家熟悉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八仙过海,长廊中的画各色各样,五彩缤纷、美仑美奂,有多少幅?

老师查过最权威的资料,在这七百多米长的长廊上,画竟有一万四千多幅呢!把你的感叹读出来。

6、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写出了长廊的特点,接下来让我们也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操场吧!

出示:学校操场一圈米长,有条跑道,既舒适又宽阔。

你看,我们已经可以把我们的操场写具体了,同学们课后可以把这部分补充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学习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1、现在我们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啊!各位游客,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课文中是怎么描写佛香阁的?指名读课文。

2、[点击课件,句子颜色变化:一座八角宝塔形(蓝)三层建筑(红)耸立在半山腰(绿),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黄)。那就是------佛香阁(黑)。]

[合作读:4个学生与老师------4个小组与全班]

3、尝试背诵。

五、学习“昆明湖”

1、同学们,当我们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上,哪里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出示要求)

2、(教师配乐朗读)

3、印象最深的,最美的要数------昆明湖了。

4、谁愿意读?(打出课件: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5、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句话写出了昆明湖的(静、绿),这儿用了一个“滑”字,游船、画舫是不是应该用这个“划”呢?文章是不是用错了?

(学生交流)是啊,似乎连游船、画舫都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美丽的湖面。从一个“滑”字,我们不但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向作者一样,准确的用好词语,把作文写生动。

6、同学们,陶醉了吧,享受吧!让我们暂时回过神,思考用什么办法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让我们产生美好的幻想?(比喻)

7、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也有一处像昆明湖似的美景,那就是我们的鱼池。你也是这用比喻的写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你的小练笔的第四自然段写一写。

学生练写:

六、小结

之前同学们对于游记的写法无从下手,但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了不少收获?谁来说说?

七、布置作业

远看昆明湖很美,近看昆明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你们瞧------

[打图片:鲜花装点的昆明湖别样绚丽多彩;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都美得令人难忘;哦,湖面上的桥造型各异,引多少游人驻足观赏;数也数不清的石狮子一定会是你的最爱;黑天鹅是那么优雅、悠闲、姿态优美;一个个湖心小岛犹如一颗颗珍珠宝石镶嵌在湖面上……]

下一节课我们再去欣赏昆明湖的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