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

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

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
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

课堂是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主要渠道,是师生两个人的舞台,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主阵地,是在教师引导下促使学生成长和进步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教师关注的对象无疑就是学生了,教师如何关注学生才能促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堂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的确,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上教师的课上得再精彩,学生走不进去,游离在课堂外,什么也学不了,那我们的课上得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是我们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起点。如何关注学生呢?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感情——用孩子的眼光、心理来思考课堂、设计课堂;关注学生的语言——让他们畅所欲言,先不管对与错,错了再纠正;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安全、轻松、放松地走进课堂,让他们对你的英语课有所期待,有所收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并不是轻松的,而是一项艰巨的劳动,何况是语言的学习,要让学生真正喜欢英语,觉得学英语是在学说话——在生活中说话;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注重评价的方式,少使用终结性评价,多使用过程性评价。英语课堂上,还得套用那句话“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才是做到了真正关注学生。

二、关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

英语教学必须关注课堂,尤其是关注课堂提问——学生的提问。当我们还在为自己在英语课堂上设置问题的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等方面研究的时候,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提问得到学生对答如流的精彩而沾沾自喜时,我发现到我们平时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只回答问题,不会提问题的现象已相当严重了,这很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的确,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在我们所看到的一些观摩课上,操练语言知识点通常就是在老师设置的一系列场景中,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中展开的。我们常常把学生能熟练回答问题作为掌握语言的唯一标准,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试想,我们在大街上遇上外国人,他们会主动问很多问题来等着我们回答吗?不会。只有我们主动询问,才可以与他们交流,才可以了解对方的信息。如此看来,我们平常课堂教学的问与答的关系似乎是本末倒置的。因此,我们必须马上清醒,在教学中多关注课堂,关注课堂上学生提问的能力,不要再让英语课堂成为批量生产“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场所。

三、关注学生情感,激活英语课堂。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启学生的心灵。

有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对待学生做到平等和赞赏,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敬重老师,敢于与老师交流,喜欢英语。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互相信任的朋友关系,教师既是良好的导师,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帮助,又是一个耐心的听众,更是一个谈得来的朋友。我们知道,在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参与。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交际也就更为活跃,那么英语课堂也就会生机盎然。

但是,要想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应该注意到我们有时一些细小的情节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讲解、包办过多。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中“教”是为了学生“学”,而“学”才是主体。学生不主动去接纳,缺乏创造性地“学”,教师是没办法包办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不要怕学生出错,要相信学生是在不断“摔跤”的

过程中学会“走路”的。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困难时应先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再决定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意愿,并鼓励他们创造出新颖的句子与对话。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2、教师对一些“后进生”不能漠视,应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而更好地鼓励与引导他们学习。如果我们对这部分“后进生”从不或很少关注的话,这样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还容易引起整个课堂气氛的恶性循环。他们在和同学或老师交流时往往会带有心理压力,不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进行交际。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关注他们,关注他们的进步。要能及时发现与引导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其次,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构建开放的英语课堂。

师生之间的交流其实在课堂上占的比重量最大。教师的真正职责不在于教授,而在于帮助、参与和引导。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启了学生的心灵,但是在课堂上还应有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空间,这样我们的英语课堂才能够生机勃勃。这就需要我们英语老师能按《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并不感觉陌生。

1、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例如,在教Happy bithday 这一模块时,它是关于Amy的生日。我在那天,精心布置好教室,教室里摆了一个小型的蛋糕,上面插上了蜡烛,然后让学生唱“Happy Birthday !”并在歌声中相互问好,然后让孩子们讨论在你朋友的生日聚会上,你打算干什么?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当然在教学时还要特别关注那些表现不积极的孩子,找机会让他们也能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

2、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中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想象内容的很少。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让学生学。比如在教单词big、small、long、short fat thin等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谈谈“What is long”,“What is short”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在教授7B Unit1关于Homes around the world时,我除了运用图片、课件等方式展示外,还在课前让学生自制有关的学具,让学生运用塑料泡沫、纸箱等材料设计一座大楼或动手描一幅他们理想中家,包括study、living room、bedroom,sitting room 等,这些自制道具不但可以在新授教学内容时用,也可为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模拟情境提供方便,并且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了英语课堂。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节奏快,信息量大,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声音与图像结合,语言与情景结合,视觉冲击力与听觉感染力结合,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语言活动的现实情景里,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找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四、关注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爱是最好的教育,赞赏是最好的语言,学会赞赏、学会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是老师的必修课。”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这样说。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我们一定要注重即时评价,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或是肯定评价之后,内驱力往往会成倍地激增。美国教育学家詹姆斯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那么在课堂即时评价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英语课堂传统的反馈基本为“good”,“excellent”,“never mind”,”you wi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You’re right”等等。但是这些无关痛痒的即时反馈已经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要使用这种程序化的、毫无意义的反应,你应该尽力澄清、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和评价学生的回答。”学生回答错误或有困难时,老师干脆而生硬的一句”no”或“sit down”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若老师能给予知识上或情感上的鼓励,这会给他莫大的安慰。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倾听,教师不仅在关心问题的答案,也同样关注着学生,关注着他的情感。如当学生有精彩回答时,我一定会再大声强调一下,或者满怀深情的说:“You’re really great!I’m really proud of you.”又如一次,一个学生说:”I couldn’t climb the tree when I was young .”我马上接口补充到“but I could”。学生听后竟然大喊“哇!”这种真实、真诚而又平等的反馈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我们的课堂即时评价应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获取成功的权利,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他们,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时时感受和体验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

探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 【摘要】数学是一门知识性、系统性比较强的学科,逻辑性也比较严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没有掌握,很容易阻碍学习新的知识,长此以往,很多半知半解的知识点在心理上长期的累积,就会成为学习上的绊脚石,也有的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良,阻碍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如果这些学困生在班级中人群渐渐的增加,不但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没有更好的实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重视,以此来更好的提高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困生 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方式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也都是采用应试的课堂训练学习为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困生来说会加重学习的负担,导致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良,所以,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全面的调整,才能更好的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此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习方法不当

良好的学习方法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不良的学习方法也会导致较差的学习效果,学困生往往死记硬背课堂中的慨念、计算法则、公式等,对于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导致所学知识无法真正的运用起来,从而造成了理解、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差等现象,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也比较费时费力等。 2.学习兴趣缺失 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会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偏科,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语文好,体育好,英语好,但是数学不好的现象,对于这些数学学困生,他们并不是不认真学习数学,相反,他们很努力的在学习数学,但是每次的努力都给他们带来了失败的结果,导致这些学困生对于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懒惰贪玩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与知识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很难理解,同时,学生生性比较爱玩、对于学习较马虎,且自律性较差,存在应付心理,课堂不能很好的进行学习,课下没有很好的进行巩固练习,导致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在面对教师的批评时,内心也会产生厌烦或者抵触的心理,数学的成绩不断的下滑。 4.教师对学困生不够重视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要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学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一门课程不但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还要反映求知者本身的素质和知识获得过程的性质。”这就昭示我们在授课上应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现代课堂教学观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学生当作主人,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让学生动起来,使数学学习永远充满活力,那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 一、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觉到学数学是一种负担,就会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以举行评选“我心目中的学习榜样”为题,分别让他们说说各自的打算,怎样评才是最公正的?指导他们填写选票、唱票、计票、统计结

果等,并适时介绍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使学生明白用频数和频率来说明频繁程度的道理。然后让他们四人一组做抛掷硬币的游戏,开动脑筋,设计一份统计表并求出正面和反面的频数和频率,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这样,整个一节课学生都是在动手、动脑中度过的,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个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验证、培养其推理、应用能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应该由学生自己悟出来、做出来,老师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与实践,大胆猜想、尝试,从中感悟出数学的某些特征、规律,并加以总结、运应。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特征”一节时,教师在平行线识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倒过来叙述,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作为一个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准备好的平行格纸上任意画截线,用量角器度量一下,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亲身实践,学生体会至深,应用起来也比较灵活。 三、力求知识的趣味化,让学生在欢歌笑语中学习数学 新教材内容的编排虽然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数学知识进一步趣味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真实的科学课堂带给学生的益处

真实的科学课堂带给学生的益处 摘要:真实的科学课堂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人生的益处,本文结合笔者的小学科学教育经验,就如何在小学阶段带给学生真实的科学课堂进行了 探讨。 关键词:科学课;真实的环境;益处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广阔天地在哪?教室之外的大自然啊!可见科学课能为孩子创造了走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机会,为孩子们提供了看见真实、感受真实的条件。 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已形成了共识。其实“科学发展观”在我们教育领域同样适用,我们教育也要讲科学发展观,学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环境污染可以治理,人的童年可不能再来,杀鸡取卵的方法实在不可取。笔者归纳了一下,真实的科学课堂至少给孩子们带来三点好处。 一、为孩子创造幸福的童年 这是从孩子的精神生活层面来说的。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对儿童来说,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但是他们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痛苦与难熬。我时常有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游山玩水为什么人人都喜欢?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是男的还是女的,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无一例外,这我们可以从旅游景点就可得到验证。“游山玩水”无非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嘛!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现在虽然脱离了大自然,但在我们的血液中肯定流淌着进化前的动物因子,从而一亲近大自然就感到快乐的、愉悦的。如果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对儿童来说,亲近大自然是幸福快乐的更在情理之中了。科学课中饲养小动物、栽培花草、观察当地的植物、认识常见的动物、研究植物的根茎叶、做蚯蚓找栖息环境的实验、研究士壤的成分等等活动,为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创造了条件。当然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的途径有多种,但我们的科学课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精修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章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小学低段的孩子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我在长期的低段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初步学会发现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

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要求去观察。 二、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初步学会思考 低年级儿童最富于想象,而且易于激发。学会联想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为了唤起学生利用生活情景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不限制他们,慢慢让他们知道联想不是凭空想象或胡乱猜想,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把联想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现实的联想。 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之余不定时地出一些“聪明题”让学生解答,不失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举措。他们一看见我出聪明题,便会聚集在小黑板前猜啊、想啊、讨论啊,都想做出“聪明题”,做个聪明的孩子。有些题目学生当天做不出,就把题目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研究,第二天再把答案告诉老师。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能自己讲清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我都给予表扬并奖励粘纸作鼓励。一开始是我编题给学生解答,后来就有学生主动找题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出题、解题的热情更加高涨。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开动了脑筋,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初步学会表达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困生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困生 所谓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行为顽劣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说明学生智商有多低而是指智能的发展过程比同龄孩子低,行为顽劣的形成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有来自家庭、社会、还有学校。家庭的骄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的无约束以及无能为力往往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而构成顽劣学生。他们因某种缺失需要得到帮助,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需要人格上的平等,对学生的公平教育是我们关注差生的原因。那么应该如何关注差生呢? 一、关注学生的不当行为 差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出中性和消极的课堂行为如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喧闹、戏弄同学等。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个学生的听课情况,当有学生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立即采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如给做小动作的学生一个眼色,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当他们出现不良迹象时,向他提出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较易回答的问题;当他们出现不良迹象时,教师可选择他的邻座和与他要好的同学加以表扬,这些都可以控制他的不当行为。 二、关注差生的个性品质 差生的智能的形成受其个性品质影响很大,而构成学生的个性品质的有成就动机、兴趣爱好、意志力等因素。 我们可以交给差生一个任务如一项工作(管理班组事务、收发作业等),让其担任积极的角色,可以提高他的自我意识、成就感;培养差生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上和生活中的某一兴趣,由这一兴趣和爱好进而产生求知欲和从事该活动所需要的能力;磨炼意志力通过体育、劳动教育等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因为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可以克服种种不利条件,使自己的智能得到发展。 三、关注差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差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朝夕的事情,这需要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兴趣小组、扩大学生的兴趣,也要擅于发现兴趣点,然后巧妙地组织有关活动,将兴趣与学习联系起来,转化为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要 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兴人类。由此看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针对学生的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后,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 需要切实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二期课改改了这么多年,再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走地是传统路线。仍然是“知识”课堂,而不是“生命”课堂,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

了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还有不听的,教师仍然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知识的. 学习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而是经验的建构,是知识的重组再改造。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不可取的,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打消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本来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如今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谈学色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课堂被学生比作为“地狱”教师比作为地狱里的“魔鬼”。其实无论教师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真知,又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形式技能的。我们的广大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学生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不光是为了传递多少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和数学素养。如今的课堂除了知识教育外,我们并未能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中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诸如求知欲、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

李晓菊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学法指导的主渠道,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在几年的工作中,我有自已以下几点心得,我把它写下来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1)专心听 一是要让学生带着以下的目的去听老师讲:1、听老师是怎样阐述新旧知识联系的;2、听老师是怎样分析句型和语法内容。3、听老师是如何讲解重点和难点的;4、听老师是怎样对新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归纳的。 二是要让学生带着以下目的去听同学的发言:1.听同学是怎样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哪些答对了,哪些答错了,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应怎样纠正;2.听同学是怎样提出问题的,这些问题我为什么不能提出来。 (2)仔细看 所谓看就是观察。教师要有目的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克服他们的粗心。要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3)善于想 所谓想就是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课堂上如果不善于思考,老师的课讲得再好,也是没有好效果的。因此,课堂上应要求学生不仅要积极地想,而且还要善于想。首先使学生养成边听边积极思维的习惯,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精心设计的板书,积极开展讨论,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其次使学生养成与教师同步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听课时,要做到眼、耳、手、口、脑并用,即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课堂上要敢于想善于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 (4)敢于问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课堂应鼓励同学们要敢于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第一,要鼓励学生只要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的,不论正确与否,都真正勇敢地讲出来,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评判。第二,要鼓励学生对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要敢于讲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疑问,听听老师和同学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绝对不能不懂装懂。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张国儒 内容摘要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饶有兴趣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者,角色,参与,良好的习惯,动手实验。 正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

班主任与学困生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与学困生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改善师生关系,成为良师益友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相信“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对照差异,因材施教。尤其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认识到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要尊重学困生,特别是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尊重学困生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当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时,身上的闪光点便会显而易见。 第一,和学困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它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第二,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 第三,多宽容学困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学困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更好一点。反之就又会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实践证明,谁能在学困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2、创设成长环境,建立幸福乐园 教育要满足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成为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对于学困生来讲就是要努力使他们学会体验成功,努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自我发展中感受成功、感受幸福。 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产生道德上的自勉。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一般说来,学困生的挫折感、自卑感比较强,对别人的看法特别敏感,在困难面前容易失去信心,一旦有失败的体验,极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这些消极的心理,使他们在任何活动面前畏首畏尾,才能不得展现。为此,学校要努力使学困生的潜能得以挖掘,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动力。 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并不代表其没有特长,学校应创造有利于学困生发展特长的环境,让他们感受成功。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开发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如:利用活动课和各种兴趣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诸如棋类、球类、手工制作、演讲与写作、绘画、声乐、舞蹈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同时,使学困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增强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同时,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激励学困生大胆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学校应该给学困生在不同层次、不同场合创造表露自己特长的机会。 学校对于学困生,可以根据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长,搭建舞台,让他们大显身手。如:开展班集体活动时,把一些活动任务有意识的交给学困生,引导他们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举行大型的活动,象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可以把某项活动承包给那些虽学习成绩不好但在上述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学校把活动的全部过程管理放心大胆的交给他们,让他们在组织各种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同时对于缺乏组织才能,但在某些方面有专长的学困生,学校也应提供一切机会,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浅析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盐城市冈中小学尹琴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一、有效性的界说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区,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就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所谓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 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内在发展,为此,在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课堂上如何关注学困生

课堂上如何注重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长 在农村小学里,学困生占的比例实在不小。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不比城里的学生好。城里的学生回到家里,都会有父母或家庭教师的细心辅导,而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父母绝绝大部分都是在外打工,平时少了父母的管束,每天回到家,除了帮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就是玩。他们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全凭课堂上的掌握水准。但学困生的基础薄弱,基本上是跟不上学习进度的。老师要想协助他们,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事情,要想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就得在课堂上多下点功夫,多点注重他们。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注重学困生呢? 一、细心观察,多点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困生并不是天生就学习差,而是各种因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学习没兴趣,基础不好,成绩太差跟不上学习进度;有的是因为上课纪律差,不会听课,自控水平差,学习习惯和态度都不好;有的是同学看不起,老师光批评,家长老埋怨;有的是家长不管不问,从不在学习上关心他们等等。老师平时对他们要特别用心,细心观察他们上课是否听课,是否认真做题,是否跟得上学习进度,利用巡堂时间多跟他们交流,多辅导他们,随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个内容对于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有点困难。像我们三(一)班学生,从第一周开始学,到现在考期中试了,居然还有45%的学生不会算。这些学生有的我已辅导过多次,为什么还是没掌握呢?我细心想了想,其实我根本不了解他们不会计算除法的根源,一味按照我的教学方法去教他们,他们肯定接受不了。只有找出了根源,才能找出准确的解决方法。我记得我曾教过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他怎么学也学不会用乘法口诀去算除法,怎么办?其实他压根不了解除法的实质意义,只有用最直观的实物教学法去教他。例如24÷6=?,先让他摆出24根小棒或画出24个△,要求他除以几就分几个一份,分得几份就得几,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学会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了。 二、课堂上给学困生一个体现的机会。 法国爱尔维修曾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每一个学困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注重,得到老师的赞赏,他们的内心也一定希望自己能做得好,仅仅老师不给他们一个体现机会。老师习惯给学困生们打一个“差”字,学困生也习惯自己差劣的行为。想改变他们,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教师一定要对他们有信心、有耐心、有策略,一定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水平的学生,随时激励他们。课堂上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体现的舞台。如何让学生有一个体现的机会呢?我个人认为那就是先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做能做的事,回答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一来,他们会越学越有信心。例如,我班的陆胜松和容代杰是班上公认学习最不行的学生。有一次,在学习《平移与旋转》时,他们能清楚地说出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我对他们给予即时的肯定,激励他们用心学习。但对于数某一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和画平移后的图形,他们总是数错格子,怎么办呢?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格子数,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我在地上画出跳大海的格子,让他们在格子上经历跳的过程,并说说自己从起点跳到终点是跳了几格,怎样数,这样类推到作图上,他们终于学会了。还有一次,何家均在学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总是这样算,分子相加减,分母也相加减,这是明显的错误。为了让他明白算理,我准备了一个苹果,让他在课堂上亲自把苹果平均分成4份,我吃了其中的2份,两份就是4分之2 ,他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4分之1 ,合起来吃了其中的3份就是4分之3 ,所以计算4分之2 +4分之1 时,分母是不能变的,仅仅把分子相加减就能够了。当学生出现学习困惑时,用直观实物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捷克夸纽斯曾说过,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能够成为骏马的。所以我相信多给学生一个体现的机会,找出最合理最合适的方法去教他们,他们的学习一定会好的。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不断完善自我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中展开、进行、完成的。有效的课堂组织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的组织成败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同时,有效的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可以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认为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要组织好课堂教学,要做好以下几点: 1、备好课。备好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要备好课,就应掌握好教育教学理念,熟透教材,熟悉和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学习经验以及身心发展需要,制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好教学流程。 2、上好课。上好课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组织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语文”,会学“语文”,爱学“语文”,进而,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3)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要有针对性,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抑扬顿挫;同时,要善于运用表扬与激励性的语言,例如,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时,我会说:“老师也有一种方法,不知行不行?”当学生回答问题受阻时,我会鼓励地说:“别急!好好想想!”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赞赏地说“你真棒!”等等。虽然这些话语简单,但是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感。 (4)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开展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多层面发展。

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211117134.html, 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意识 作者:李强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18年第07期 科学论证是重要的科学活动,对科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意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堂中有众多的科学结论,这些结论都是建立在无数个科学探究活动基础之上,不断地实验、总结,经过科学论证,最终得出的。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教师应适时适度地鼓励学生通过简易的科学探究活动,对这些结论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这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会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科学论证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渗透科学论证意识 科学推理和论证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当前,众多学者也倡导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精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郁波就指出,“科学实践”包含了“科学探究”,同时又超越了我们原有的对科学探究的认识,而“科学实践”中的推理 和论证凸显了科学活动的特质,强调要将其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了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常常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讲”。而这个精力的集中,也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杜绝这种做法,同时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不同想法表达出来,大胆质疑,积极去追求、推理自己的科学结论,让学生养成基于推理和论证实事求是地去对待每一个问题或现象的习惯。比如说,有位科学教师在讲解《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学生对书本上描述的“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为了证明这一结论,该教师发动全班同学,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共搜集了一千多片叶子,两两进行对比,最终也没有找到两片一样的叶子,获得同书上一致的结论。对此,有不少异议:如果教材上所有的结论都要这样论证的话,学生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吗?或者说值得吗?对此,科学教师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学生自己参与了的科学论证过程,得到的结论才会使他们深刻记忆;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这一科学结论,还有正确学习科学、进行科学活动的方法。所以,科学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科学推理、论证,鼓励学生通过动手论证教材中的结论;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内外科学推理活动,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科学材料和器具,适时给学生指导和帮助。 培养学生论证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探究过程其实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了观察、分析、归纳等探究过程,从中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而要让学生养成科学论证的意识,教师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论证思维。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他们遇到了问题,这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会有剩余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欲望。 二、给学生思考空间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例如,我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班主任如何应对各种问题

班主任如何应对各种问题 (逃课,迟到,早恋,打架,抽烟,作弊,说谎,厌学,追星,攀比,抄作业,不听课,上课捣乱,顶撞老师,沉迷游戏,家庭困难,等等) 1.当学生的问题班主任一时解答不出来时应该怎么办? (1)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提问给予鼓励和支持,一定要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2)如属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班主任可发动并鼓励学生集思广益,讨论解决;如不属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班主任可委婉的告诉学生,课后再给解答。 (3)如果确实解答不出来,一定要真诚的告诉学生,老师一时回答不上来,等课后查找有关资料,或请教一下别的班主任,下节课再给学生解答。切忌不懂装懂胡乱回答,或有意差开问题,不予回答。 2.面对追星族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1)面对“追星族”,不盲目制止他们的追星行为,而应该因势利导。要了解班级追星族的数量,追的星是哪类人,分析他们身上令人喜欢或崇拜的优点,让学生讨论“追星的利与弊”、“我崇拜明星的原因”等热点问题,班主任要给“明星”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崇拜。 (2)要用一些“明星”的优点和刻苦、好学、勤奋上进的优秀品质和成功经验来鼓励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和人生观。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宣传介绍科学界和文学界的一些名人,在班级张贴他们书法或画像,把学生从狭隘的“追星”引到美好广阔的知识天地中,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宽广胸怀。 3.当学生上学佩带手机时应该怎么办? (1)应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使家长了解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手机有辐射,这种辐射对人脑有很大影响;现存的手机功能较多,除正常通话以外,不可以打游戏、上网、聊天、发送短信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带着价值几千元的手机上下学生,会为人身安全埋下隐患,也会诱发学生很多不良需求和攀比心理等。 (2)在做好学生家长工作的基础上,与家长一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学校可出台明确的规定,学生在教学楼、实验楼等教学场所禁止使用手机。 (4)对有特殊情况要求使用手机的学生,要在家长签字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由班主任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 4.对父母离异家庭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1)寻找机会多与他们接触,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的性格、以及父母离异的原因。 (2)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中,班主任应尽可能多关注他们的言行以及心理变化,随时与他们谈心。 (3)鼓励他们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家庭残缺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与同龄人交往可在某种程度上填补感情空白,转移注意力。 (4)帮助他们理解父母离异的决定。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父母也一样。一方面要新生父母的决定,另一方面要培养独立意识,调整好自己的生活。

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听讲

数学课堂中如何注重学困生的听讲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应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均衡发展,使学生善思乐学共进。要注重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学困生。而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学习效率低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从另一方面讲,也能够说学生在学习中时刻有困惑,我们也能够称他们为学困生。学困生现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学困生主要是这么几种情况:1、学习基础差,课上不专心或听不懂;2、作业又不认真去做,错了也不知道订正弄懂;3、对学习没兴趣,有厌学情趣。 案例:马世豪同学,上课能遵守纪律,一直坐得很端正,看上去好像也很认真地听课,但对他提问,他常常很茫然;同学们在操练时,他经常赶不上,计算的准确率也很低。所以在阶段检测中发现他常常分数会很不理想,有时会不合格。 像上面案例中的学生其实班级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加上我们的班级还是大班人数,所以要作到注重到全体学生的话,有时有点矛盾。 但从这个案例看,我认为,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课堂中改变他的听课状态。那么怎样才能使用科学方法引导他进入学习轨道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旁敲侧击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类学困生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会做小动作、说小说话,影响自己,也影响了其他同学。这个时候我常常使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始终保持和谐、默契。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若无其事地走过去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一下,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既即时纠正了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又给开小差的学生留了面子,还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倾听,学会倾听。 二、榜样引领法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理解了解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即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提升教学的质量。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全体学生在学习初中《科学》中的”效益”,是每个初中《科学》教师所必须探讨、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教学导入、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炼问题的基本模型和引入竞争机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标签:科学课学习”效益” 举措 学生的学习“效益”的最大化是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是苦苦追求的目标,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角度来谈谈如何提高科学课中学生的学习“效益”。 一、把握好教学导入,为成功的课堂教学作铺垫 设置合理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意义的科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效益”。 如“力的存在”的新课导入,设置了以下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那你是如何判断鱼上钩了呢? 师:为了报答你们帮我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每组由第一位同学开始将气球拍到最后一位同学,然后又拍回到第一位同学手中,看哪组做的快 问:汽球为什么会在空中飞来飞去呢? 经过一翻讨论后,学生可以得出问题的的本质原因:力。教师再向他们讲解在科学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根据某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的存在。从而引出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力的存在。 二、把握小组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育中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与科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个个能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动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造性学习动机。其中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课本中的经典练习就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 如在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内容时,可以安排下面的科学

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而发“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管住自己的嘴,自己能少说就少说一点,要留出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是的,这句看似简单,但是在课堂上想要完全做到却是很难的。记得有一首歌叫做《有一种爱叫做放手》,“鱼归大海、鸟归山林”用在课堂上就是教师要敢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成为配角。唯有放手,让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来!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这部分的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就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一个数等分,用除法计算。至于能不能正好分完,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没有计算或实践之前,是不能知道能分完或者不能分完。首先我先让孩子们分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有糖果、草莓、花生、果冻。通过动手把这些物品平均分到盘子里时,会出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能分完,另外一种是分完后还有剩余的。前面一种我们知道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可是有剩余的情况呢?该如何用算式表示呢?有了这些实践,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有余数除法的产生。有了这些活动,才能让孩子们从中积极发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老师在本堂课中只是起着一个牵引者的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的主导者。那么如何做到这些,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呢?下面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让学生只是简单看看课本变为主动有效地预习呢,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主动预习体现了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渴望、渴望了解新知识,获得新知识。而老师就应抓住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找好点子。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题不要多,但要有思考空间和可行性,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开动脑筋、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就能获得答案。其次,新知识要和旧知识相结合,这叫做温故而知新。最后,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完成。 二、上课时,在合作中放手,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展示,我觉得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你一个人在讲台上的滔滔不绝地讲,你自己也累,学生听地也乏。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那么教室里出现的是不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是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几个学生在一起学习合作,这样,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成了现实。老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充分表达展示出来,即指导他们如何精炼的总结。这样把课堂的教师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学生畅所欲言,尽显其才。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得到激发,创造潜能得以发挥。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形成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滋润着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一定要反思 课堂反思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特别对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