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

第一章新闻传播也的诞生与发展

1.手写传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形式有两种:官方公报和新闻信。

a)官方公报

i.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主要是元老院的议事记录,还有法庭审判、税收

情况等内容。

ii.中国唐代的进奏院状:经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到了宋朝“进奏院状”改称“邸报”,成为中央政府一审定发

行的正式官报。

b)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私人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官方

新闻信则时常带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和官方公报相比,新闻信虽形式上有所

变化,但它仍是统治阶级和贵族阶层的传递信息的工具。

c)手抄小报:在手写传播的后期(16世纪初),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新闻

传播样式-手抄小报。早期的手抄小报是随着欧洲,尤其是意大利沿海城市(主要

是威尼斯)工商业的逐渐繁荣发展起来的。

d)格塞塔:1566年在威尼斯出现定名的小报,叫做“手抄新闻”。手抄小报不定期发

行,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一说张贴在公共场所,凡入内阅读须付一个铜元)。

当时的铜币叫做“格塞塔”(Gazetta)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德国、英国、法国以及

欧洲的其他城市,就被称为“Venice Gazetta”(威尼斯小报)。而Gazetta一词也就

成为欧洲各国早期报纸的名称。

2.印刷传播

a)谷登堡:对欧洲印刷史有着特别重要意义的德国人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术。他早年从

事过雕版印刷工作。他的活字印刷是在1450年首创的。

3.近代报刊产生的标志

a)新闻传播史上的“近代”概念,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主要指印刷媒体兴起之后、电

子媒体兴起之前,这样一个新闻传播时期,它包括了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三

百年时间。

b)近代报刊首先出现在德国,并且在那里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三个。第一,德

国是最早发明和采用活字印刷术的国家,技术优势为报刊业在德国的发展提供了条

件。第二,德意志地区邮政系统比其他国家发达,许多城市可以每天递送邮件,这

就为报刊的定期发行提供了保障。第三,由于国家分裂、长期战争和黑暗的专制统

治,到16世纪末,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封建统治势力最薄弱的国家。

c)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在沃尔芬比特尔发

行,每周一张,只有一条新闻;《报道》在斯特拉斯堡出版。这两份周报依靠新闻

信获得世界各地的消息并加以刊载。一般认为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

d)英国第一份日报是1702年在伦敦出版的《每日新闻》。

e)法国第一份日报是1777年元旦创办的《巴黎新闻》。

f)美国第一份日报是1775年创办的费城《宾夕法尼亚晚邮报》。

4.亚洲国家最初的近代报纸,大多是西方殖民者为适应其殖民活动需要,用外国文字出版

的。

a)印度:1780年1月,英国人詹姆斯 希基在加尔各答附近创办了第一份英文报纸《孟

加拉报》(Bengal Gazette)。这是一份篇幅为两页的周报,主要报道政治和商业新闻。

此后又出现多份英文报纸,到十八世纪末已经有十多家。它们的出版都得到英国殖

民当局的资助。1822年孟买出现了古吉拉特文出版的《孟买新闻》,该报至今还在

发行,是印度现存历史最久的报纸。

b)东南亚国家(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1615年,第一份荷兰文报纸《新

闻纪要》(也称《巴达维亚政治评论》)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出版,该报主要转载

荷兰本土报刊的内容,另有少量印尼当地的新闻和广告,一个多世纪后,该报与

1744年停刊。

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开始于19世纪,早期报纸大多是英文

报纸,最早的是英国商人博恩于1806年3月在东印度公司支持下在槟榔(现在槟城)

创办的《政府公报》(The Government Gazette),主要给殖民者提供各种信息。

1845年7月15日,一家重要的英文报纸《海峡时报和新加坡商业新闻》(以后改

为《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在新加坡问世。它开始时是周报,1858年改为

日报,发行颇广,后来发展成为新、马地区最有影响的报纸,出版至今。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报刊

a)革命前政府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控制

i.特许出版制度。

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

院”, The Law of the Court of the Star Chamber),以加强出版管制。1586年,她

又颁布非常严厉的“出版法庭命令”,也就是著名的“星法院命令”。该法令规

定:一切印刷品均需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伦敦市以外,除了牛津、剑桥大学,

一律禁止印刷;印刷任何刊物均须事先申请许可;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

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等。这个命令一直执行到1641

年才被废止。但1643年,英国国会又恢复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直到1694年,

英国的特许出版制度才被最终废除。

ii.新闻检查制度。

b)革命中的出版物

i.弥尔顿和他的《论出版自由》: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家弥尔

顿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

1.1644年,弥尔顿被召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借机做了长篇演讲,

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这就是著名的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弥

尔顿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主张让人们“有自由来

认识,抒发己见,并根据良心作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

自由”。他认为这种自由“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限制这种自由只会

伤害真理,只有保障言论出版自由,才能使真理最终战胜谬误。

2.《论出版自由》于1644年获准出版后,一段时间内流传不广。它与18

世纪开始在英、美、法、广泛流传,影响日益扩大,至今在西方仍被认为

是关于出版自由的经典论著。

6.美国独立战争与报刊

a)本杰明:1690年9月25日,因逃避英国当局迫害而流亡北美的印刷上本杰明.哈里

斯在波士顿出版了北美的第一份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

b)曾格案件:随着殖民当局与殖民地人民政治、经济矛盾的加剧,北美新兴资产阶级

反对封建压制、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也蓬勃发展起来。其中最著名的事例是曾格案

件。这个案件对北美十三州的新闻传播事业影响非常大。

曾格(John Peter Zenger)是纽约市的出版商。1733年11月创办了《纽约周报》(N. Y.

Weekly Journal)。该报是小型的四页报纸,文章大部分是平民派领袖所写,对地方

议会和总督威廉?科斯比(William Cosby)多所批评。结果被指控为“诽谤政府”,1734

年11月曾格被捕。1735年8月法庭开庭审讯,80岁高龄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

尔顿(Andrew Hamilton)出庭为曾格辩护。当时的北美法庭还是援引数十年前英国的

惯例,凡是对政府进行批评,不管内容是否属实,一概视为诽谤。汉密尔顿据理力

争,以他雄辩的才华、渊博的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陪审员,迫

使亲政府的法官当庭宣布曾格无罪释放。这个案件使得曾格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英

雄人物。

c)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新闻自由理念:

i.托马斯?杰斐逊出生于种植园主家庭,1760年入威廉玛丽学院学习,毕业后自

学法律,1767年取得律师资格。1769年当选为佛吉尼亚州议员,1774年为该

州起草《英属美洲的权利概述》,指出移居美洲的人民“拥有人类的天赋权利,

他们有权脱离由于偶然的机会而不是自愿选择所隶属的国家;他们有权去寻觅

新天地,在那里建设新社会,并且制定他们认为最能促进公共幸福的法律和典

章”。1776年7月4日,由杰佛逊起草的北美《独立宣言》在第二届大陆会议

上被通过。《独立宣言》是北美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的旗帜。它指出:“一切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存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实

现上述权利,人民群众有革命和建立新政府的权利。宣言正式宣告:北美13

个殖民地与英国断绝一切政治上的附属关系,成立完全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件,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

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式诞生,7月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日。1789

年,杰佛逊担任联邦政府国务卿,1797-1800年任副总统,1801-1808年连任

总统。

d)托马斯?潘恩(1737-1809),1737年出生于英国英格兰一个手工业家庭,在年青

时期逐渐产生了对穷人的深切同情心。1774年以契约奴身份远涉重洋,来到北美

大陆,担任《宾西法尼亚杂志》编辑,发表文章抨击黑人奴隶制度。独立战争爆发

后,不少政治领袖包括华盛顿在内,仍然不敢明确主张独立,在这样的关键时刻,

潘恩在1776年1月以“一个英国人”的名义,发表了题为《常识》的小册子,用

通俗的语言、锐利的笔调,抨击了英国的暴虐统治,批判了妥协和解的立场。《常

识》这本小册子发行了50万册。据说,当时每个识字的美国人都读过这本小册子。

乔治·华盛顿曾说,潘恩的《常识》“引起许多人内心的强烈变化”。

e)1789年9月,国会对原宪法增加了10条修正案(又称《人权法案》),此法案于1791

年12月经多数州议会批准而生效。其中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通过建立遵奉

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会、清

远、诉愿之自由。”至此,新闻出版自由作为美国宪法中的补充条款从法律上得到

确立,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自殖民地时期开始的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也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与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一条地位

相当,被认为是对资产阶级新闻理念、理论及运作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最早的

法律文献。

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与报刊

a)法国早期的正式报刊都是经国王特许发行的。法国的一份周报是1631年1月书商

路易.旺多姆在巴黎创办的《各地见闻》。同年5月,泰奥佛拉斯特.勒诺多创办《公

报》,该报是第一份连续性出版的报纸,因此勒诺多被称为法国报业之父。

b)国王特许出版的报刊:《学者报》1665年1月由议员萨洛创办。另一份是《文雅信

使》,1672年多诺.维泽在里昂创办。

c)孟德斯鸠:出身贵族家庭,曾任波尔多最高法院院长。早年写了一本《波斯人信札》,

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晚年写出著名的《法意》一书,书中提出“三权分立”

学说,把国家权力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政

权的理论基础。在1789年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的宪法中得以体现。

d)伏尔泰:出色的政治家、诗人、史学家和文学家,青年时代因写诗讽刺贵族被关进

巴士底狱,后被驱逐出境,侨居英国。著有《哲学通讯》、《哲学辞典》、《路易十四

时代》等重要著作。他主张实行“开明”的君主制,限制王权;法对教会,把教皇

比喻为“两足禽兽”,但又认为宗教是资产阶级用来通知人民所必需的。他的思想

“不仅深入到18世纪法国第三等级人们的心里,为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

思想条件,而且对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起过很大作用”。

e)《人民之友报》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

马拉于1789年9月12日创办。《杜歇老爹报》法国大革命中最受大欢迎的报纸,

阿贝尔与1790年9月6日创办。“杜歇老爹”是法国民间戏剧中的角色,他机智灵

活,嫉恶如仇,是法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法国布拉班革命报》革命期间

颇有影响的报纸,德穆兰于1789年11月创办。以大量篇幅报道法国革命进程,猛

烈抨击封建统治,要求建立共和制度。

8.英国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a)政府控制报业的主要手段三种:

i.第一,征收印花税。1712年5月16日,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规定对报刊一

律征收印花税。该法案同时规定征收纸张税和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和广告

税统称“知识税”。

ii.实行津贴收买。为了控制舆论,英国政府常采取贿赂记者和津贴报纸的做法。

iii.运用法律制裁。18世纪英国法律对出版事业的制裁有四种名目:1)叛逆罪;

2)煽动诽谤罪;3)侵犯国会特权;4)总逮捕令。

9.美国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a)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社会各阶级围绕制宪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形成了联邦派和

反联邦派(也称民主共和派)两大政党。联邦派的报纸主要有:1)《合众国报》2)智慧女神报》3)《箭猪报与每日广告报》4)《纽约晚邮报》。

b)反联邦派的报纸主要有:1)《国民报》2)《综合广告报》

10.法国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a)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了《新闻出版自由法》。它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新

闻出版自由发展进程的全面总结,是法国新闻界争取出版自由而进行长期斗争的成

果。该法明确规定:印刷和出版享有自由权;日报和定期出版物在向检察院申报其

名称、出版方式、经理姓名地址及报刊承印人后即可出版,无需事先批准,无需缴

纳保证金。《新闻出版自由法》是《人权宣言》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对

于法国此后的报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英国是最早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年代至40

年代完成,前后历时70-80年。

2.泰唔士报(重点):(要求前后串联起来)《泰晤士报》英国革命之后,18世纪末出现的

最有代表性的独立高级报纸。到1908年,《泰晤士报》因为经营亏损,沃尔特家族经过四代经营,不得不把报社卖给英国黄色报业大王哈姆斯沃斯(北岩爵士)。北岩办报活动的另一大成就是接办《泰晤士报》,财务困境,加上经营不善,到1907年《泰晤士报》不得不转手他人。1907年,北岩以32万英镑买下《泰晤士报》。控制该报后,北岩在办报方针、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该报又获得较好发展。到一战时,《泰晤士报》销量达31.8万份。英国早期的报团主要有三个。1922年北岩去世后,北岩报团逐渐瓦解,比如《泰晤士报》就卖给了阿斯特,现在老板是默多克。

3.廉价报刊(重点)19世纪30年代

a)廉价报纸

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④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⑤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⑥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

广告。

b)欧美各国廉价报纸的兴起

i.工业革命后期,欧美各国纷纷出现了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因为售价低

廉,他们被称为廉价报纸(cheap newspaper),或大众化报纸(popular

newspaper)。这是一种可读性强,完全商业化的报纸。它们的出现,是新闻传

播大众化的开端。廉价报纸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法国、英国也出现此类报纸。

c)美国廉价报纸

i.纽约《太阳报》

ii.纽约《先驱报》

iii.纽约《论坛报》,马克思曾经长期担任该报驻英国的通讯记者。

iv.《纽约时报》,1851年,创办人亨利.雷蒙德。

1.特点:新闻翔实、议论平和的廉价报纸

2.雷蒙德将“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作为自己的办报方针,力求新闻报道详

尽准确,言论调和平稳。

d)法国的廉价报纸

i.七月王朝时期: 《新闻报》和《世纪报》

e)英国的廉价报纸

i.英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是《每月电讯报》。19世纪50年代。

4.新闻通讯社的诞生

a)19世纪的30年代-50年代,和廉价报纸同一时期出现。

b)世界最早建立的4家著名通讯社是:法国的哈瓦斯通讯社、德国的沃尔夫通讯社、

英国的路透通讯社、美国的港口新闻社(现在的美联社)。

c)何谓“三社四边”协定?其内容及由签订至废除的大体经过如何?

i.“三社四边协定”: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

开竞争。它们的业务日已越过过节,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

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

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

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加入,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

之为“三社四边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

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ii.消亡过程:“三社四边协定”所划定的范围,一直延续到一战结束。1907年美国合众通讯社诞生,这家新兴的通讯社自创立起便努力向拉丁美洲、远东以及

欧洲发展。因此美联社1914年推出“联环同盟”,开始向南美及远东地区争夺市

场。此外1909年,赫斯特创办国际社,该社发展至1930年也成为世界通讯社。

因此,1934年各大通讯社在拉脱维亚首府里加开会,宣布废除过去一切协定,

完全遵循新闻自由的原则,由各通讯社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力发展业务。这样,

通讯领域也和报纸一样,回复到了自由竞争的年代。

5.无产阶级报刊的出现

a)英国工人报刊:1830年创办的《贫民导报》

b)宪章运动,1837年宪章派左翼领袖菲格斯.奥康瑙尔创办的《北极星报》,是宪章派

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c)马克思与无产阶级报刊:《莱茵报》1842年马克思做主编,1843年辞职。《新莱茵报》

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1848年创刊于德国,1849年停刊。

i.《新莱茵报》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德国

d)巴黎公社时期的革命报纸

i.《法兰西共和国公报》、《杜歇老爹报》、《社会革命报》、《公社报》

ii.报业不是由完全政府主导统一的报业,不同的党派都有自己的报纸

iii.言论不是一个统一的制度。

新闻传媒相关常识

石家庄精英中学早读资料高二语文(文) 使用时间:2018-02-25 组编人:祁业达 1 一、理解记忆:常见传媒方式对比 报刊 传媒特点:1.易保存,可反复阅读。2.有很强的阅读自由度。 3.时效性差,读者范围有限,感染力相对较弱。 报道特色:适合深度解释信息。 接受信息策略:1.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2.可以采取快速浏览和细细品读相结合的方式。 广播 传媒特点:1.诉诸听觉,综合音响效果、音乐、对话,甚至沉默,可以引发听众的想象。2.声音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3.按时间顺序播放,听众的选择性差。 报道特色:1.可以直接采录现场的种种音响,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包括更多的描述性话语,通过语言传达清晰而又吸引人的视觉图像。3.口语化强。4.经常运用重复的语句来强调某些关键信息。 接受信息策略:1.或躺或走或站,可以以轻松的心态去听。 2.发挥想象,在脑中再现现场画面。 3.声音转瞬即逝,要求在听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抓住关键信息。 电视 传媒特点:1.视听综合,感染力更强。 2.声音和画面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3.按时间顺序播放,观众的选择性差。 4.空间限制较大。 接受信息策略:1.长于纪实再现,直观性强。 2.时效性强。 接受信息策略:1.关注画面细节,感受现场氛围。 2.关注镜头剪辑的方式,体察记者的创作意图及倾向性。 3.声音、画面转瞬即逝,要求在观看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抓住关键信息。 网络 传媒特点:1.传播迅速及时。 2.综合运用文字、图像、视频、音频。 3.互动交流性强。 接受信息策略:1.时效性强,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可以及时更新。 2.网络新闻选材宽泛,内容活泼,较少受限,但良莠不齐。 3.多媒体报道的形式,综合了电视和报刊的优点,既有直观性,又适合深入解释。 4.标题清晰、突出。 接受信息策略:1.增强鉴别力,保持清醒的判断,不被假信息所左右。 2.通过快速浏览标题,确定仔细阅读的内容。 3.可以随时发表评论,与网友交流。 二、理解:文体知识 动态消息是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简洁报道,是消息诸体裁中报道量最大、时效最快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体裁之一。 动态消息的题材范围很广,政治、经济、文教、体育、军事、科技、社会生活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动态消息,按照题材的性质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大类。 “硬新闻”相当于通常所说的事件消息,主要是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诸如政治事件、军事冲突、外事活动、经济动态、自然灾害、各种事故等等。这类事件有的是突发性的,有的是事物发展进程的飞跃阶段,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这类事件对人类的生活有重大影响,报道这类事件的消息也就最引人注目。 “软新闻”属于非事件消息,主要是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新人物等等。这类事物的变化过程相对地长些,时间性不像突发事件那样强。但是,这类新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工厂、机关、学校、城市、农村到处都有,是新闻报道的广阔天地。这类新事物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报道这类新事物的消息也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 三、倒金字塔结构的优点: 1. 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的精华,同时也满足了受众尽快获得最新消息的心理需求。 2. 便于记者抢新闻,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 3. 便于编辑快速选稿、分稿、组版、删节。如果版面不够,可以从后往前删,不必调整段落。 四、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弱点: 程式化、单一化,比较枯燥。 五、成语背记: ①不通文墨: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②过门不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③“独具只眼”: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见解高超。 ④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⑤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⑥独善其身,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指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①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觉得 很平常。 ②醉生梦死:像在醉梦中那样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而颓废、沉沦,侧重于形容昏沉颓废,偏重在浑浑噩噩,指糊涂、昏沉。 ③久而久之:指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使用正确。 ④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使用正确。 ⑤势如破竹: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⑥同日而语:同一事物或人在不同时间的比较。使用正确。 六、理解记忆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悼念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出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国家公祭日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 好处: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引起下文。(2分)②让读者了解事件发生在敌军的领域内,渲染紧张气氛,为下文写军人的乐观互助做了反衬。 “变与不变,和谐共处”如何理解:要在变与不变中各取所需。“变”的是偶像崇拜的对象,偶像崇拜的精神,偶像崇拜的趋势。“不变”的是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许多根本的价值观。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时代的包容与开放,了解这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生态,并着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七、背诵《荀子·劝学》理解性默写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以金石为例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地方新闻传播特点

地方新闻传播特点 1、地方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第一,地方性原则。地方新闻传播中的地方性指的是生活习俗特色、语言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环境特色和地域特色等方面与其他新闻类型存在的差异,所以,地方新闻传播过程应符合地方性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保证其所制作的新闻更加符合地方观众的需要,更具有亲切感,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地方特色。第二,新鲜性原则。对于地方新闻的传播过程来说,因其距离新闻发生的现场更近,因而地方新闻具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性优势,然而,也有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是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足,若新闻采编过程遇到较大的困难,则采编人员会畏首畏尾,导致新闻信息的流失;第二是缺乏求新意识,缺乏提炼和挖掘新闻的能力,不愿抢新闻;第三是新闻的传播条件受到限制;第四是新闻传播版面有限,导致新鲜性流失。因此,地方新闻采编人员应主动提高其提炼和挖掘新闻的能力,抓住新闻的新鲜性,提高地方新闻的传播质量。第三,客观性原则。新闻的客观性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其与新闻信息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脱离了客观性的新闻就失去了真实性。地方新闻传播过程的客观性原则,需要从下述两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方面是在客观性报道中融入指导性新闻,尤其是地市级报纸通常为机关把,因而其基本功能为新闻的指导性,而要避免盲目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对客观性原则的基本应用方法进行准确把握,也就是应保证地方新闻传播过程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具体性。第四,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所有新闻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新闻传播权威性提高的基础,因而真实性原则对于新闻工作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地方新闻传播也应遵循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新闻的传播影响力较小,且传播范围有限,因而读者的层次较低,新闻批评能力较差,所以,地方新闻传播中的真实性观众也通常不会进行认真思考。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这也是地方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地方新闻的传播范围越小,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就越小,接近性也是观众对新闻价值进行客观衡量的基本标准。不论新闻传播媒体是怎样的级别,都应符合真实性原则,否则就会失去观众的信任。 2、地方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 第一,批评更加困难。由理论方面来看,舆论监督、批评和正面宣传三者之间并非相互对立的,然而,在实际进行批评报道时通常会面临较大的阻力与障碍,与省级和中央新闻媒体相比,地方新闻的传播存在更大的困难,因而所需的勇气也更大。由于地方新闻的传播范围有限,并需要与新闻当事人直接联系。部分批评新闻稿件刚刚出现,便会招致相关当事人的反对,有些当事人甚至会直接动用相关的社会力量对报纸、电视台和电台施加压力。一般情况下,与基层越接近的媒体,其传播批评稿件的难度也会越大,这也是地方媒体较少出现批评性报道的主要原因[1]。第二,参与性更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

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摘要:大数据而今已经成为了人们备受关注的热点,它给商业经济领域、制造领域、医疗卫生等领域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新闻的来源、新闻的发布、新闻的传播以及新闻的权威四个方面描述了大数据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并分别提出新闻媒体在大数据下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传播 大数据在各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传媒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大数据下的新闻传播媒体发展迅猛,不断占领传统媒体的市场,对传统新闻传播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一、新闻来源的丰富性 传统媒体中,新闻来源于专业记者和个人或机构组成的通讯员。由于人力和资源的有限,专业记者和个人组成的通讯机构无法全面迅速地获取形形色色的新闻信息,使得新闻的来源既费时又稀缺。 大数据时代,资源、网络、移动设备的发展,每天产生的数据资源数量高达TB、PB,ZB,甚至是YB,为新闻来源提供丰富素材。如今,网络也已成为发现许多新闻线索的第

一平台,其中,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社交媒体,更为新闻媒体发布新闻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来源。新浪微博的热门微博和热门话题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它每时每刻监控着微博平台,采集用户评论次数、转发次数、点击次数的博文和话题,最后及时把热门微博和热门话题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于公众。 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必须改变通过专业记者与通讯员单线联系获取新闻线索的方式,利用新技术、新媒体,采用新方法和途径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管理。第一,新闻媒体应成立专门的数据和信息采集部门。数据、信息采集部门人员利用网络和智能终端随时关注微博、贴吧、论坛等各种社交新媒体上大众发布的、评论的与本地区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然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形成新闻线索。第二,新闻媒体应开设自己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官方账号。新闻媒体应利用这个平台联系大众、引起大众关注,发动大众提供新闻线索。第三,新闻媒体可建立自己的QQ或微信群。加强不同部门之间与同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同通讯人员建立紧密联系,及时获取新闻线索。 二、新闻发布的时效性 传统的新闻媒体主要为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纸质

2021河海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河海大学考研 ——新闻传播学

我是河海大学考研的众多人群当中一员,白天需要应付高强度的上班节奏,晚上挑灯夜战,我是“考研党”,留给我的时间很少很少。 为什么要考研?当我进入社会之后,忽然发觉原来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去学习,我的本科学历难以对我未来职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考研是我的不二之选!正如我当初毕业的时候,想考却没考的原由,只是我不想给家庭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所以选择新闻传播学是比较贴近我实际情况和期待的目标。 目标明确和决心不能原地踏步,马上把时间花在该做的事情上。首先我从专业课参考书目入手: 《实用写作》张耀辉北京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丁法章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广告学》何修猛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三版) [美]里奇著、钟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美]巴兰.戴维斯著、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其中李彬的《传播学引论》是我很想推荐的一本书,涉及到相当多理论知识,有着简单、易懂的特点。我理解这本书上的理论不是很难,也许是我本身的工作就和新闻传播有关系,我认为将参考书目上的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真的让我学习进度快了很多。 说说复习的事:首先我会看知识点,再与实际案例相联系,理解之后通过背诵出来,而且一定要默写一次。我随身会带着红笔简单写一个相关案例,这样就差不多掌握这个知识点了。这样做可以把书看“薄”,在最后复习阶段干脆把书放在一边,随身带着笔记本,有空时翻看两眼,看着红笔写的案例就能回忆起相关理论。考试时通常要求写一篇消息、评论或者特写,只要知道这种文体的格式就可以了。其他参考资料是一些期刊,基本上没有时间看完,也不用全部买,只要去期刊阅览室多翻阅就可以了。 我认为河海新闻传播对考生要求主要集中在写作能力,只要你语言表达能力

新闻传播的内容——新闻的定义

新闻传播的内容与新闻的定义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共同点:都反映了新闻“真”和“新”的两个基本特点 差异: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联系: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论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 其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依据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或者是构成事实的必要材料。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 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判断,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对于许多事件一时原因未明、性质未定,而新闻有要求迅速做出报道的,要善于将判断变成报道 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迅速) 新闻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新闻最主要的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凡是引起人们关心的变动都可能成为新闻 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的 途径:一、记者采访他人;二、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新闻要素 定义: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 要素:5W——发生的主角(who)、发生的事件(what)、发生的时间(when)、 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 作用: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的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3、有助于明了新闻题材的要义 信息与新闻信息 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 新闻信息: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 (新闻)信息的特点:信息必然包含新情况、新知识、新内容(最基本特点) 1、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 2、扩缩性 3、组合性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5、相对性 信息和新闻的关系 联系:新闻是一种独特的信息 区别:1、概念外延的宽窄不同——所有的新闻都是信息;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成为新闻 2、主观色彩的有无不同——信息可能有主观色彩,也有可能无主观色彩;新闻是具 有明显主观色彩 3、作用范围不同——信息着重于个性化的服务;新闻着重于共同体之间的服务

2017北大新闻与传播考研基础知识很重要吗

2017北大新闻与传播考研基础知识很重 要吗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难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辅导,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复习方法解读 (一)总结归纳知识 整理笔记对一个三凯程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报考院校近10年的真题找出最爱考的知识点,然后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梳理知识,第二可以加深记忆。薪火的重点还是很靠谱的,可以边看边记忆,不懂得再翻书,再总结,再记忆。 在此凯程辅导老师们要提醒一点,最好的办法是,每看一遍书都得要把自己的笔记再整理一遍,查漏补缺,千万不能遗漏重点考点。还有些在每轮复习中出现的新概念,新名词解释都该单独列出来,找出解释。加强记忆。说实话,名词解释就比各人的积累,谁看得多记得多,谁的胜算就大。 (二)重视基本知识 纵观各名校历年的考题,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题考得也满基础的,但你自己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提醒大家牢记每本书的核心内容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如果在基本概念和内容上失误,这太不应该。 (三)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凯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的老师分析15年各名校的考试题,就会发现,各学校越来越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无论是试论还是业务,都注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今年新闻业务就有高分的写作题,而且紧跟热点,切合实际,要做好此类题就要广泛涉猎新闻与传播类期刊。 当然,更应当对当年的媒介热点抱以敏锐和理性的态度。考新闻千万不要与新闻本身脱节,每天及时了解新闻是必要的,如果没时间看报,可以再吃饭时翻翻手机报也可以啊。其他有关新闻业界的网站,如CJR,中华传媒网,传播学论坛,人民网传媒,或者著名传媒人的BLOG如陈力丹之类的,在放松的同时也得了解下业内的动态,要真正的融入这个圈子,你首先得从学习别人开始。 关于热点的问题,凯程老师建议,可以把每个热点做成一个专题,一个专题一个关键词,然后就这个关键词在全文期刊数据库搜索相关的核心期刊的文章,找出业内著名专家或者代表性观点的文章集成合集,打印出来,这就是你考试最好的复习资料。这个方法对三跨的考生最有效,不仅能即时补充更新知识,而且还能借鉴名家的观点和分析问题的思路,真的可谓一举多得。 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硕士计划招生110名,总体来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北京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新闻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笔记,重点。

导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法 法: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在我国,就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体系: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宪法为基础,各个不同法律部门组成一个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容和谐,形式完整的有机整体,称之为法律体系。 二.新闻传播法 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含义: 1.任何权利主体在享有某一权利的时候,必须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 2.任何权利主体的法定义务,对它在法律关系上对应的主体来说,就是法定义务。 公法和司法: 公法 包含:宪法,行政法,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表现形式: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司法 包含:民法,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表现形式:平等,自愿,公平,一方不能强制另一方。 新闻传播活动法律关系中既有公法关系,又有司法关系,有时还会发生重合和交叉(eg:公民通过媒介批评政府官员引起的名誉纠纷) 第三节:我国新闻法的渊源 我国法律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律,我国参加或与外国缔结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过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法律基础,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当然也是新闻传播法的基石) 法律:在我国,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法律一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 基本法律包括: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调整社会生活中重大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三组最重要的基本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 刑法: 规定犯罪和刑罚。作为最高的禁止性规范,包含了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约束和对妨害新闻传播活动犯罪的制裁。 民法: 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新闻传播类入门书籍选读六十本

1,《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 最薄的传播学读物,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传播学是什么,因此也显得内容单薄乏力。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据张国良亲自透露:这本书写得不好的原因是,作者之一的裘正义在结稿前三个星期才将它负责的章节交上来,从而使得文风来不及统一。不过张国良在98年又有一本传播学问世,我没看过,好象复旦考博就指定了那本。 推荐指数:* 2,《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本书的收藏价值大于阅读价值和使用价值。对于初学者,分散孤立的论文集,反而容易找不着北;对于研究者,自然会去寻求整部专著,孤立的论文意义也不的大。适合中等水平的读者阅读。 推荐指数:** 3,《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出版社2001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一本普及知识的读物,作为新闻学的入门读物很好。涉猎的内容丰富,论述也很饱满。然基本框架却是上世纪80年代构建的,这已经是第4版了,新增的章节大多为李的博士生所写。此书可以称为中国新闻理论第一书。想使得“新闻有学”,就必须彻底颠覆以李良荣为首的“新闻学”体系,它是建立在宣传学框架上的。 推荐指数:必读 4,《符号透视》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彬哥哥少数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学者之一。符号学是块难啃的骨头,没有一定的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功底根本啃不下来。真实难为彬哥哥居然能将符号学的书写得文才奕奕。 推荐指数:*** 5,《媒介分析》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英语好的学者就是占便宜。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推荐张咏华,我说,我把这本书借你吧。 推荐指数:*** 6,《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丁柏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此书在李良荣的监督下完成,不谈新闻学基本理论,只谈与现实理论,如市场经济,如WTO等。代表了老丁的最高水平,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其前作《新闻理论新探》的新发展。其中南大青年学者夏文蓉所写的三章内容煞是精彩。李良荣教授还特地为此书写了一个书

新闻传播学硕士必读50知识点

新闻传播学硕士必读50知识点 1、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 2、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 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 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 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 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如何看待新闻的“本质真实”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 8、新闻媒介的定义。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国内外着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 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 10、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以及两者的演变过程。 11、新闻自由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异同。 12、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及其实施方式。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在我国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前健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如何在“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下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3、简述90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的“公共新闻”(或称“市民新闻”)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及其实践? 14、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评价,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征)。 15、新闻工作的自律(行业协会、组织规章等)与他律(社会监督、法律等)机制及其关系。我国新闻业自律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新闻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新闻腐败、虚假新闻等)。 16、2005年3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重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维护新闻界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新闻职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分析上述规定出台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17、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我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结合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和党性原则,分析当前形势下党报的改革问题。 18、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流程。新闻报道的体裁及其特征。新闻写作的主要体例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广播、报纸和影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主要是指在计算机 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下产生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是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产物。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网络媒体;特点 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和第五媒体: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新媒体各有特点,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很大差异。彼此不断地相互渗透、兼容、融合,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一、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优势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进入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时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的迅猛进展, 社会对新闻信息需求剧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 1、多媒体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符号进行新闻传播,打破了与传统媒 体之间所有的界限,使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报纸、杂志,改变了报纸、杂志等浪费自然资源的情况,是新闻传播的巨大进步,使得新闻能够在视听等方面让受众得到更多的信息感受,实现了新闻多媒化的信息传播。 2、双向互动性。传统媒体将新闻信息硬“推”给受众,而在新媒体上,受众可以按自 己意愿进行选择,“拉”出所需新闻信息,彻底改变了“传、受者”的关系。受众可以通过链 接的方式,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人际”传播信息的状态。新 传媒可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众有效快捷的沟通。但在新媒体上,从先进的信息技术上讲,能够做到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可以浏览信息。 3、信息容量巨大。新媒体提供了受众接受更多新闻信息和自愿发布新闻信息的机会,实现了社会化新闻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突破了传统媒体新闻信息发布滞后和不全面的缺点,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由传播者到受众的单方向新闻传播模式。我们可以实现通过制做相关新闻、再制作新闻专题、在制作新闻资料,一步步地把由新闻引发的社会效果做得完整而且深入。除了新闻信息容量大之外,新媒体还有很多其它特点,比如:可以准确快捷的查询以前的新闻信息、查询相关的新闻新闻和背景材料等等都非常方便。

媒介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报纸、广播、网络三种媒介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报纸是以刊登各种新闻和评论为主,通常为散页、无需装订、面向大众、以固定周期发行的一种纸质出版物;其内容涉及国内外的时事政治、金融经济、军事技术、文娱体育、文学和艺术等。是新闻传播的为主要基本功能的传媒印刷出版物。报纸是业内普遍认可的历史最为悠久,使用范围最为广泛, 传播最为有效的媒体平台。千百年来,人类的进步与报纸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密不可分。但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步入电子资讯时代,以广电、网络、电子期刊、手机为首的五大新兴媒体正挑战着报纸传媒老大的地位,因此传统报纸在挑战面前承受着巨大压力。但是报纸在来势汹涌的电子媒体的冲击下并没有溃败,依然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最为有效的媒体之一,而且在与新的媒介竞争、融合、共生中功能上获得了新的生机与发展。但是无论怎样发展,增加融合了多少新功能,对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是不会变的。 1 报纸的特点 1)报纸需要读者视觉来进行阅读,阅读过程中还需要思考, 可信度大为提升;2)保存性强,便于重要信息查找、收集和存档,目前各市图书馆都对报纸进行存档便于日后查找信息;3)读者有较大选择的空间和自主,目前各类特刊报纸与综合类报纸繁多,报纸内容包含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军事、体育、娱乐、文化、文学和艺术等各个方面,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阅读; 4)适合传达深度信息,可反复阅读;5)报纸印制成本低、购买价格低廉,方便购买,便于携带,媒介接近容易;6)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传递性,传阅率高;;7)版面越来越多,新闻的及时性也逐步加强,内容上愈发丰富,具备大量刊载的条件。通过对报纸自身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报纸具有的功能和优势, 因此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和高节奏的社会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我们必须继续做到将报纸传播新闻的基本功能发扬下去,引入新的辅助功能,使报纸可以继续良性的发展下去。 2 报纸的内容 报纸的内容除了可以向大众提供新闻、信息、知识,还可以倡导新的观念、理念,如低碳生活理念等,报纸还可以引发热门话题的议论,发起娱乐和休闲,引导舆论、公共监督等等。由此可见,报纸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新闻传播向大家传递信息,树立典范, 惩恶扬善,提倡道德伦理,监控环境质量,引导教育方向,提供合理化意见,确定议程,传播科学知识,丰富娱乐等,报纸的新闻传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有告知功能、解释功能、监督功能。这些内容,决定了其他媒介无法完全取代报纸,报纸有着它自身独特的“看点与卖点”,报纸与新兴媒体比较适合深度阅读,继续思考。因此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仍然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广电、网络信息等快餐资讯更新迅速不具备深度阅读的条件。因此,报纸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应扬长避短保持优势。 报纸的发行量仍是以普通大众为主的大众报纸,但是面向中上层的高级报纸也逐步稳 定下来,可是大众化报纸和高级报纸的发展却互补干扰,各有各的生存空间。前者以数量获利,后者以品质获利,但读者群体的特殊性使其影响舆论的具有举足轻重的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53-0007-01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说一说我考研的情况吧,去年3月份中旬进入复习状态,六本书都要看,给自己定量定时,每天写一份计划完成任务。首先每本书都要过一遍,慢慢看,看的时候要自己理解特别是传播学教程。我是六本书先把理论的看完,再看的史论。虽说很多经验说书过3遍就可以了,但是这正是个误区,也是我没能进入复试的原因之一。看书不在于看几遍,重要的是你要把书读薄!透彻的了解一本书的结构,读的遍数越多你就会理解的越深刻。当我11月份背诵时又重新结合书来寻找漏掉的知识点的时候,发现很多东西还是要多看多理解最重要。不光是背会了就能写在卷子上,特别在考理论特别活的题,各个知识点都有联系。 先说说《新闻学概论》这本书(学弟学妹们最好拿着书来看),这个就是入门了解新闻。前面绪论介绍的新闻是什么,包括什么,还有四个主导性理论(这个在传播学也有)很重要。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这些知识点自己能说出一二就行,不需要死记。前两章基本知识一定烂熟于心。第三章是新闻与舆论很重要,舆论现在是热点,也是一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容易出题。第四、十一、十二了解就可以了,了解也就是知道说的什么能自己说出来一二,不代表不用看!然后第五、六、七、八、九、十三、十四五颗星重点章节,互联网,媒体的双重属性,媒体与社会,新闻事业的功能、传播效果,受众,新闻选择等等。十六章职业道德理念,专业理念也很重要,会考新闻人的基本素养,小王子那本书有很好的总结。南师还有一本参考书是骆正林老师写的《新闻理论教程》,这个要跟新闻学概论结合看,查漏补缺,相互补充,我比较倾向于《新闻理论教程》毕竟是南师的院长出的书,但是当初看的少,笔记只稍微整理了框架,感觉远远不够。 《传播学概论》这本书有人说晦涩难懂,我觉得理解还可以,可能是我大三上学期老师讲过,也认真听过,挺有意思的。但是背诵很难背,很痛苦。(也怪楼主记忆力不算好)这本书总体各个章节都不能忽视,要有一个大体框架把每章节融一起,比如说从传播学的发展来看,第一章基本问题,第二章发展进程,第十四章著名流派学者,十五章研究方法。传播模式单出来第四章。传播类型分为人内人际传播(第五章),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第六章),大众传播(第七章),国际传播(第十三章)。研究对象分为第九章控制研究,第三章内容研究,第十章受众研究,第八章媒介研究,第十一、十二章效果研究。 特别是第十,十一,十二章效果理论,受众观,传播效果各种概念要熟记。 以上就是我对理论的总结。经验之谈,复习的时候要均衡,自己要定一个计划。后面附图是我自己平时的安排。当然在下学期复习的时候还是要上课的,上课肯定会打乱自己的安排,所以要么跟老师沟通好不去上课(这个方法我感觉行不通,后来12月份老师才放我们去自习室不用上课了),再一个只能是在课堂上看自己的复习书,我觉得此方法效率很低,不如听课也能学习一些东西(除跨考)。所以在上课与复习冲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能找到协调的办法,我是到后来在课堂上看不进去专业书,就带耳塞看政治什么的。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 汉代:邸报一一唐代:进奏院状一一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 6.日报的诞生 ①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 锡创办) 《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 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②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 ③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第二节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 1. 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 第三节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①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事先经过特许。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 ②新闻检查制度 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③知识税 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 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④津贴制度 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更有 力的控制舆论。 ⑤严刑峻法 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 ?约翰?弥尔顿(英国伦敦人)的《论出版自由》 ①1644年初次印行,是弥尔顿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 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思考题) 本杰明?富兰克林 ①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②在此报上登载政治漫画“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练、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 良好的传播效果。) 托马斯?潘恩一一《常识》,《危机》的背景,意义,内容 3.爱德华?开夫——《绅士杂志》

新闻传播法教程 总结

名词解释(5‘×5个 1、新闻传播法:广义上来讲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 包括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等各个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条款。是跨越多个部门具有多种法源的许多法律规范的集合体。狭义上来说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如“新闻法”、“报刊 法”、“广播电视法”等。 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 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煽动危害国家:包括五项罪名,一是煽动分裂国家罪,二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罪,三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四是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五是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4、表达权(不一定是名词解释):表达权的核心是一项政治权利,公民运用出版 物新闻媒介行驶表达权属于出版自由的范畴。 5、著作权:即版权,是指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于自己的科学或文学、艺术 等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 简答题(8‘×5个 1、知情权里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是什么? 消极权力是指对自然存在的信息,公民可以自由地寻求、获取,国家、社会、他人只是承担了(消极的)不予干预、妨碍的义务、积极权利是指有关信息本来是应当让公众知悉的,但是现在它被控制在特定单位或人士手里,知情权必须借助他们的积极行为才能实现。 2、新闻法制建设的难点? 1 法的刚性和意识形态的弹性矛盾 2 新闻媒介社会控制功能与表达功能的矛盾 3 权利的普遍性和权力的等级性矛盾 4 法的稳定性和舆论导向的随机性的矛盾 5 随即调控和依法行政的矛盾

3、新闻侵权的要素、表现形式? 要素以及表现形式 1 侵权言论已经发表 2言论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质 3 言路具有特定指向 4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 1 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科研目的而使用 2 为新闻传播而使用 3 其他公益使用 4 免费表演 5 特定群体使用 论述题(15‘+20’ 1、如何避免新闻审判 1 变以侦查破案为中心为以审判为中心 2 变单向度宣传为中立平衡报道 3 变激情诉求为理性讨论 2、党的纪律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关系(法律、纪律和道德)? 1 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展开和进行 2新闻舆论监督不近视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而且是党和政府推动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需要党和各级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3 要注重社会效果,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 4 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自事实 开放式思考 1突发事件(证券) 2陈永洲(诽谤、新闻侵权、法人人格权)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摘要: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4G、5G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给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同时也让民众对于新闻资源的获取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开放和共享的特征使得媒体与其紧密融合,让新闻传播的主体和流程,以及接收主体和运营方式都产生了改变,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媒介融合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旨在不断提升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传播;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先进技术被普及应用,例如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4G、5G技术等等[1],新技术的使用给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同时也让民众对于新闻资源的获取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媒体与具有开放和共享特征的互联网紧密融合,让新闻传播的主体和流程,以及接收主体和运营方式都产生了改变,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媒体融合的现状 媒介的融合发展对新闻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有下述两个方面,首先就是新媒体和新闻传播之间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2]。从互联网当中不同的信息搜索提供平台来看,将传统新闻传播作为主要的立足点,针对其内容和传播的形式有效的融合以后,更为直观的提供给受众。此外在移动终端中,其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和范围也给与了扩大,例如微信和微博,以及不同类型的APP软件[3]。二是传统媒体通过与网络信息技术融合以后,再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扩大新闻传播力,让其从网络电视广播、手机电子杂志和移动电视等方面产出新闻。从这两个不同的方面能够看出,媒体融合是新闻终端创新的主要展现,同时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 二、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新闻主体呈现逐渐多元化的趋势

陈力丹教你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

陈力丹教你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 报名参加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的同学,都迫切希望了解考试时如何做答考题;而问每一位阅卷的老师,他们也只能告知,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凭借的是一种对学生答卷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在多数情况下,参加阅卷的老师会有同感,因而才可能给出一个由几位老师共同签署的分数。这样说来,如何才能答得较好,显得很神秘。其实不然。为了说明如何做答最好的方法是拿出一份答得较好的卷子来看看。 这里选登的是2005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方向博士生的考生刘宁洁做答传播史与传播理论、传播实务两门考试中的各一道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她对问题的思考较为全面,充分而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传播学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冷静地编排回答的思路,逻辑性较强。因而,她的两份答卷分数均较高。 还有两个技术性的方面需要向她学习。 第一,字迹清楚。字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写得清楚,字不要挤到一起,没有间隔。拿起刘宁洁的考卷,卷面很干净,还没有看具体的文字,就已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有的考卷字迹潦草,所有的字都挤在一起,线条色调较浅较细,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内容真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样内容的卷子少几分印象分。 第二,层次清晰。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没有可能查找资料,全凭自己对知识的积累。因而,在动笔前,一定要把自己对问题已经拥有的知识调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不要把回答的内容挤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里。有意识地按照内容分段,分得相对多些,分得准确,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许多无声的信息。刘宁洁的回答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清晰的回答层次和自然而然的较多的段落划分,就会赢得一些分数。我们不要简单模仿回答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回答问题的模式,每个人的风格不会相同。分数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面对问题迅速调配知识的分析能力。同时,卷面整洁、层次清晰,也是对考卷的共同要求。许多考生误以为考前多联络导师,与导师见个面,送点礼,会有助于被录取。其实这种做法导师们很反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而且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新闻传播学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1002021 学分:2.0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 《新闻传播学》为通识教育课。 【教学目的】 这门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要求。 【教学任务】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教学内容】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在跨学科综合、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在国内外均属年轻学科,本课程的重点是传播本质、模式、功能与原则等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其难点是传受心理机制、新闻性质功能、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新闻自由限度等方面的理解与运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新闻传播学,是从现代传播学视角来探讨新闻学原理的一门新型课程,具有传播学与新闻学双重性,其学科的交叉性、互渗性、创新性相当突出,因而 又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门新学科。因而,必须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 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体系,讲授马克思 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观点力求明确,方法务必科学,介 绍切忌片面。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解读当代新闻活动、 关心传播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分析工具与思维方法方面,要将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采用新闻、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考察的方法 来学习理论,分析实际。 【先修课程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