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肠道门诊设置规范

[管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肠道门诊设置规范

[管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肠道门诊设置规范
[管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肠道门诊设置规范

[管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肠道门诊设置规范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肠道门诊设置规范

一、肠道门诊开设单位

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二、设置原则

门诊设置应纳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划~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肠道门诊内部应设置防护分区~流程合理~满足“一条龙”服务基本要求。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

三、设置要求

,一,选址

肠道门诊应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有一定距离~标识醒目~建筑规范~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要求~并便于患者就诊。

,二,布局

肠道门诊分设病人通道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应设有清洁区、半污染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更衣室、储藏室等,半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等,污染区包括挂号收费处、候诊区、诊室、隔离留观室、化验室、输液室、药房、专用厕所等。要求三区划分明确~并有醒目标志~三区之间应当有物理隔离屏障,如隔离门,~做到相互无交叉~从挂号到发药实行“一条龙”操作。

,三,设施与人员配备

1、肠道门诊应合理配置诊疗桌椅、诊疗床、观察床、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固定或移动式紫外线灯、灭菌消

毒器材等医疗设备~配备采样器材、样品保存液或增菌液等~各有病人专用登记本。

2、门诊所有业务用房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蚊设施~配备非手触式,肘式、脚踏式、感应式,洗手装置~配备痰盂、医疗废弃物收集箱等卫生设施。

3、肠道门诊应当配备经过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系统培训的急诊、内科、儿科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和检验人员~持证上岗。

四、工作要求

,一,开设时间

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为肠道门诊常规开设时间~根据疫情可适当提前或延长开设时间。

,二,病例登记

所有就诊腹泻病例,包括初诊和复诊病例,必须登记~应按统一的肠道门诊登记表登记~规定项目必须填写完整。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业、详细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主要症状、体征、初诊印象、治疗方法等。对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的病人应另做详细病历记录。如遇外地病人~应登记原省市县详细住址~单位以及现时投宿店。必须防止因登记不详、字迹不清延误疫情处理。

,三,采样检测

对病人粪便进行细菌培养是发现病人的关键项目。对症状典型或流行病学指征明确的病人~应尽量做到逢泻必检~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标本污染。

,四,病人处置

疑似病例由就诊单位负责隔离治疗~并应在2日内作出明确诊断。凡诊断不明确的重症腹泻病人~在排除霍乱前~应在肠道门诊隔离室或单独病房隔离治疗~严禁转院或送入普通病房。

,五,疫情报告

肠道门诊发现的各类法定传染病,包括丙类传染病,均需按要求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由医院疫情管理员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六,消毒与个人防护

1、肠道门诊污水排放应纳入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医院污水排放时的总余氯不得低于2mg/L。

2、公用诊疗器械在腹泻病人使用后应及时消毒~医护人员要高度关注手部卫生~医院门诊厕所进行随时消毒~有专人负责肠道门诊的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具体消毒方法参见《肠道门诊消毒隔离措施要点》。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3、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医务人员穿白大衣或倒背衣~佩戴一次性口罩,外科口罩更佳,和帽子等接诊患者。需接触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物时应戴手套,处理频繁呕吐患者时~建议在隔离衣外穿戴塑料围裙并戴眼罩。

,七,报表统计与上报

每周做好腹泻病人统计~按规定向疾控机构报告。

五、管理要求

1、肠道门诊应设置醒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和“病人就诊须知”~做好就诊引导和告知工作。

2、肠道门诊开设期间~腹泻病人实行归口管理~肠道门诊不得拒收腹泻病人~其他医护人员和诊室不得诊治腹泻病例,未满14周岁的轻症腹泻病人可在儿科门诊就诊~儿科内应设置腹泻病专用诊室~并按肠道门诊要求做好登记、采样和隔离消毒措施,。

3、建立健全病人登记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相关管理部门每月至少自查一次肠道门诊工作~并有检查的记录备查~以规范肠道门诊管理。

发热门诊设置要求内容

发热门诊设置要求 (1)应当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诊相对隔离,有明显标识。 (2)设立独立的诊室、治疗室、临时留观室和病人独立使用的卫生间。 (3)配备兼职医师、护士各1~2名,医护人员应经过发热/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专门培训,掌握相应的诊疗技术和消毒隔离要求。 (4)应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诊疗、消毒设备、设施、药械和健康教育宣传板等。 (5)建立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记录患者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患者主要病情(特别是体温和出疹情况)等,以便追踪观察(包括去向.转归等)。 (6)建立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医护人员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操作。 发热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一、设置要求 (一)根据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的特点,门诊与门诊设立应相对独立,与其他科室的医患间进出无交叉,且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特点,要求发热门诊患者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患者无交叉,各功能区做到标记明显,便于患者就医,门诊中布局合理,分区清楚,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二)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输液等“一条龙”服务模式,并有专用卫生间(配有洗手池抗菌洗手液或含醇手快速消毒剂)。

(三)各室按规范建筑布局。 (四)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消毒,严格落实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尤其手部卫生。(五)根据呼吸道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隔离,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在两种传染病门诊同时开诊时应防止不同区域的患者交叉。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树立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以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技术, 做好发热门诊工作。2.对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询问有无流感及其他传染病接触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格检查,以作出初步诊断,并认真等登记。3.坚持门诊首诊负责制,对禽流感、甲型H1N1 等传染病一旦确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立即转诊或就地进行隔离治疗。在转诊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对病人有可能污染的物品,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4.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出现可疑病人,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并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在该诊室工作得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期间政府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漏报一个病人,不错报一个病人,不感染一个医务人员” 。凡发热病人(体温38℃以上者)注留观。5.遇有疑难病症,及时会诊,以免延误病情。6.值班医生要认真做好门诊工作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的登记工作,并每日对诊室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两次过氧乙酸消毒地面、物品表面。保持发热门诊室内清洁整齐。7.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制度,按防护要求着装,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按要求穿戴隔离服、工作帽、12 层口罩、防护眼镜、鞋套。离开发热门诊时应按相关隔离要求办理。避免感染。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下班时,用“84”消毒液浸泡双手,认真清洗。8.对每个发热病人必须首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及认真检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避免漏诊。9.门诊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 ,配有专用留观室,配备合格的专业医生和护士。10. 全面系统的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符合卫生发布的“发热类传染病” 病人诊断标准和疑似、病人诊断标准的要立即报告疾控中心,并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逐级准时上报。及时果断处理。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发热门诊工作原则1、我院设有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独立设区,与其它门、 急诊相隔离,有明显标识。设有工作人员及病人通道。2、发热呼吸道疾病门 诊分设有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等;并具备挂号、收费、取药一条龙 服务。3、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和隔离留观室的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等, 要按照本《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指导原则》的 有关规定执行。4、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需转运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时, 按照《救护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5、隔离留观病人需戴口罩, 不得离开留观室,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二、消毒隔离管理1. 根据发热病人 的门诊量,配备足够的体温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特殊病原体(EV71)对 醇类消毒剂不敏感,故选择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清水冲 净擦干备用;如使用电子体温计,也可采用上述消毒剂擦拭消毒。2. 使用一次性 压舌板。3、空气3.1 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3.2 动态空气消毒机每 日消毒2 次,每次1 小时。4、地面发热门诊候诊室、医护人员办公室等 地面要湿式拖扫,用500mg/L 消毒液拖地每日2 次,污染时随时进行,拖

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设要求

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 和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要求 一、发热门诊设置规范 乡镇卫生院及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 (一)发热门诊要求: 1、通风良好、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要设立醒目的标识。 2、诊疗场所:10m2以上,水泥地面,有自来水,有专用桌椅、检查台,门窗要相对大一些。有专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专用面盆、毛巾、拖把、痰盂等。 3、消毒用品:肥皂、84消毒液、0.2%-0.5%过氧乙酸、0.3%-0.5%碘伏、紫外线灯。 4、防护用品:隔离衣、帽、口罩、手套、鞋套。 5、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完成。 6、设置隔离留观室。 7、发热门(急)诊承担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按一级防护着装(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对就诊的发热病人要立即给其戴防护口罩,诊室内不得同时进入多人,候疹者需在诊室外指定位置等候就诊。进入隔离留观室按二级防护着装(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二)隔离留观室设置要求: 1、标识明显,与其他诊室保持一定距离。 2、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 3、留观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4、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当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三)建立接诊病人登记本。内容包括:接诊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诊断、患者去向及接诊医生签名。 (四)建立终末消毒登记本。内容包括: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五)发热门诊(室)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 三、肠道门诊设置规范 (一)建筑及设施要求 1、肠道门诊位置合理,有明显樗,与综合门诊分开或远离一端。 2、肠道门诊必须有独立的诊疗室,附设观察床位或观察室,总面积有得小于 15平方米。有专用厕所或便盆,有专用药房或取药窗口或专用药柜。 3、诊疗室内有水池,开关应为脚踏式或红外感应式;有紫外线灯;墙壁、地面光滑,便函于清洗及消毒;室内清洁通风,有纱门、纱窗。抢救药品应包括西地兰、

基本标准二级中医院

【基本标准】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 【基本标准】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80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中医内科、外科等五个以上中医一级临床科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0.88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至少有4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1名中药师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中医师; (四)每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 给氧装置呼吸机 麻醉机电针仪 手术器械手术床 酸度计分析天平 钾钠分析仪培养箱 电冰箱干燥箱 分光光度计X光机 纤维胃镜结肠镜 妇科检查台蒸馏水器 高压灭菌设备中药煎药设备 电动吸引器显微镜 心脏除颤器离心机 各类针具B超 无影灯骨科牵引床

尿分析仪紫外线杀菌灯 洗衣机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1张 被子 1.2条 褥子 1.2条 被套2条 枕头2个 床头柜1个 床头信号灯1个 床垫 1.1条 床单2条 枕套4个 病员服2套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基本标准】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 【基本标准】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三)日平均每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 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 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 万能手术床无影灯 麻醉机胃镜 妇科检查床冲洗车 万能产床产程监护仪 婴儿保温箱裂隙灯 牙科治疗椅涡轮机 牙钻机银汞搅拌机

二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2017)

2017二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在80张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预防保健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皮肤科、中医针灸科、推拿科。其中,中医内科、外科各设二级科室3个以上;设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2个以上;设有综合加强监护病房,手术室要有复苏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含西药房、中药房、煎药室等)、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营养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功能科室(含心、肺电生理)。(三)其他科室:医务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质量控制科(含院内感染控制)。 三、人员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三)其他科室:医务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质量控制科(含院内感染控制)。

三、人员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三)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4名护士,其中至少有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四)一级临床科室和重点专科的主任必须是相应专业的主任医师;二级科室的主任至少50%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正高职称的卫技人员占25%以上。 (五)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的比例均不低于60%。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不低于8%。 (六)临床营养师不少于1人。 (七)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 四、选址 (一)二级综合性医院所在社区的服务人口为30万—50万人。

河北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工作规范(试行)

河北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的监测哨点作用,预防和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蔓延,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肠道门诊的规范化建设,认真履行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肠道门诊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对肠道门诊的督导检查。 第二章工作要求 第四条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建立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设立肠道门诊,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第五条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 (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在适当位置设置预检、分诊点(台),并有醒目标志。 (二)经预检为肠道传染病或者疑似肠道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到肠道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六条肠道门诊应严格执行腹泻病例登记制度,建立门诊日志,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主要症状、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时间、初诊或复诊、联系方式等基本项目。对外地病例,住址要进行双登记(登记现住址、单位名称及原住址),做到“每例必登”,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第七条实验室标本检测 (一)对就诊的每一例腹泻病患者进行粪便直接镜检。对临床症状可疑霍乱的患者、外地就诊者、有流行病学史者实行“逢疑必检”,尽量在抗菌素使用前采集粪便标本,做霍乱弧菌等快速诊断和细菌培养检查。 (二)肠道门诊实验室应有标本检测登记本,登记项目应包括姓名、采样日期、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师、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报告日期等。患者便检结果要及时进行登记,并将阳性结果及时向相关科室反馈。 第八条疫情报告 (一)发现霍乱等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要按规定的时限和方式进行报告。 (二)发现某种肠道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或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或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肠道疾病时,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肠道门诊培训试题(含答案)

肠道门诊培训试题(含答案) 一、是非题(20题)3/5/9/11/12/15/20错 1、肠道门诊是发现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第一线,对于早期发现疫情,控制疫情蔓延、扩散起着关键 作用,是做好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2、一类肠道门诊设置要求门诊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 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 3、一类肠道门诊不要求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的独立区域,但要与普通门诊相隔离。() 4、一类肠道门诊要求门诊分设病人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门通道;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 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 5、三类肠道门诊设立专用的诊疗室、输液抢救室、专用观察室、专用厕所、专窗取药、医务人员更 衣室等业务用房。() 6、一类肠道门诊诊室内安装紫外线灯,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消毒设施,配备痰盂、医疗废弃物收集箱 等卫生设施。() 7、二类肠道门诊要求医院门诊区域内设置专用的腹泻病诊室,诊室位置相对独立。腹泻病人与其他病 人的就诊路线相对分离。() 8、三类肠道门诊的设计原则是具备腹泻病例监测基本条件,通过加强诊治和消毒管理,提高监测敏 感性,防止交叉感染。() 9、三类肠道门诊要求所有内科门诊兼治腹泻病例。() 10、儿科肠道门诊要对前来就诊的儿童实行登记,对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及O157:H7病人(含疑 似病人)应针对相应病原采便检验,并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在有霍乱发生的地区,对所有疑似霍乱患儿及腹泻病人均需做霍乱采便培养。() 11、肠道门诊要求所有可疑传染病病例(包括初诊和复诊病例)必须登记,而非所有腹泻症状病例。 () 12、肠道门诊要求腹泻病人标本必须在肠道门诊内由病人采集,做好标本登记,实行有泻必采、有 样必送(对发现有明显血便的患者采样要及时送检并做大肠杆菌O157:H7的培养检查)。() 13、肠道门诊要求公用诊疗器械在腹泻病人使用后应及时消毒,医护人员手部要及时消毒,医院门 诊厕所进行随时消毒,有专人负责肠道门诊的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14、肠道门诊医生、护士、检验等工作人员都要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15、设立肠道门诊的医疗机构无必要对本单位内的急诊、内科、儿科及中医科等所有涉岗医务人员 进行全员肠道传染病诊治培训。() 16、设立肠道门诊的医疗机构要按规定将菌株逐级上送鉴定。() 17、肠道门诊应指定部门或个人,每旬做好腹泻病人统计工作,每旬3号前以《肠道门诊旬报表》 的形式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8、各医疗机构根据要求与自身特点制定本机构的《肠道门诊工作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并将 这些制度和要求挂在肠道门诊醒目的地方,以便大家遵照执行。() 19、腹泻病例归口管理,即由肠道门诊专诊,其他医护人员和诊室不得诊治腹泻病例。() 20、医疗机构应指定肠道门诊的管理部门或负责管理人员,管理部门或负责管理人员应每年至少对 肠道门诊自查一次,并有检查记录。对于违反规定的现象或人员按要求进行改正与处理。() 二、填空题(10题) 1、在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中,甲类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乙类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伤寒 副伤寒、甲肝,脊髓灰质炎,丙类肠道传染病有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2、一类肠道门诊分设病人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门通道;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

肠道门诊培训试题(含答案)

2016年大同区疾控中心肠道门诊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是非题(20题)3/5/9/11/12/15/20错 1、肠道门诊是发现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第一线,对于早期发现疫情,控制疫情蔓延、扩散起着关键 作用,是做好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2、一类肠道门诊设置要求门诊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和污染路线流 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 3、一类肠道门诊不要求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的独立区域,但要和普通门诊相隔离。() 4、一类肠道门诊要求门诊分设病人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门通道;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 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 5、三类肠道门诊设立专用的诊疗室、输液抢救室、专用观察室、专用厕所、专窗取药、医务人员更 衣室等业务用房。() 6、一类肠道门诊诊室内安装紫外线灯,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消毒设施,配备痰盂、医疗废弃物收集箱 等卫生设施。() 7、二类肠道门诊要求医院门诊区域内设置专用的腹泻病诊室,诊室位置相对独立。腹泻病人和其他病 人的就诊路线相对分离。() 8、三类肠道门诊的设计原则是具备腹泻病例监测基本条件,通过加强诊治和消毒管理,提高监测敏 感性,防止交叉感染。() 9、三类肠道门诊要求所有内科门诊兼治腹泻病例。() 10、儿科肠道门诊要对前来就诊的儿童实行登记,对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及O157:H7病人(含疑 似病人)应针对相应病原采便检验,并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在有霍乱发生的地区,对所有疑似霍乱患儿及腹泻病人均需做霍乱采便培养。() 11、肠道门诊要求所有可疑传染病病例(包括初诊和复诊病例)必须登记,而非所有腹泻症状病例。 () 12、肠道门诊要求腹泻病人标本必须在肠道门诊内由病人采集,做好标本登记,实行有泻必采、有 样必送(对发现有明显血便的患者采样要及时送检并做大肠杆菌O157:H7的培养检查)。() 13、肠道门诊要求公用诊疗器械在腹泻病人使用后应及时消毒,医护人员手部要及时消毒,医院门 诊厕所进行随时消毒,有专人负责肠道门诊的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14、肠道门诊医生、护士、检验等工作人员都要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15、设立肠道门诊的医疗机构无必要对本单位内的急诊、内科、儿科及中医科等所有涉岗医务人员 进行全员肠道传染病诊治培训。() 16、设立肠道门诊的医疗机构要按规定将菌株逐级上送鉴定。() 17、肠道门诊应指定部门或个人,每旬做好腹泻病人统计工作,每旬3号前以《肠道门诊旬报表》 的形式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8、各医疗机构根据要求和自身特点制定本机构的《肠道门诊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并将 这些制度和要求挂在肠道门诊醒目的地方,以便大家遵照执行。() 19、腹泻病例归口管理,即由肠道门诊专诊,其他医护人员和诊室不得诊治腹泻病例。() 20、医疗机构应指定肠道门诊的管理部门或负责管理人员,管理部门或负责管理人员应每年至少对 肠道门诊自查一次,并有检查记录。对于违反规定的现象或人员按要求进行改正和处理。() 二、填空题(10题) 1、在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中,甲类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乙类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伤寒

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标准1

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标准1 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 一类二类三类 设立感染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无感染科的县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 适用范围 1、门诊内部应设置防护分区,病人和污染路线1、肠道门诊设置应纳入感染科建设规划,根据功相对分离。具备腹泻病例监测基本条件,通能需要统一安排布局。设计原则 2、门诊内部应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环境污过加强诊治和消毒管理,提高监2、门诊内部应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环境污染染和交叉感染。 测敏感性,防止交叉感染。和交叉感染。 3、加强诊疗场所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的独立区域,与普通门诊相隔医院门诊区域内设置专用的腹泻病诊室,诊室位选址固定内科门诊兼治腹泻病例。离。置相对独立。 1、肠道门诊设立专用的诊疗室、输液抢救室、专1、医院有导引标志,腹泻病诊室门口有醒目的1、卫生院有导引标志,接诊室门用观察室、专用厕所、专窗取药、医务人员更衣室标志。口有醒目的标志。等业务用房。 2、门诊所有业务用房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2、诊室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2、医院有分诊标志,肠道门诊各诊室或业务用房蚊设施。蚊设施。门口有醒目的标志。 3、肠道门诊有专用的观察室、厕所等。 3、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总体3、门诊所有业务用房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蚊 4、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设施,配备等洗消毒设施,配备便器和医疗卫生设施。便器、医疗废除物收集箱等卫生设施。废除物收集箱。要求设施 4、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设施,配备便 5、诊室内配备诊疗桌椅、诊疗床、专用诊疗设4、诊室通风条件差的,宜配

备空器、医疗废弃物收集箱等卫生设施。备等。气消毒设施(最好为动态消毒机,5、诊室内配备诊疗桌椅、诊疗床、专用诊疗设备6、诊室通风条件差的,宜配备空气消毒设施(最也可配备紫外线灯用于静态空气等。好为动态消毒机,也可配备紫外线灯用于静态空消毒)。 6、诊室通风条件差的,宜配备空气消毒设施(最气消毒)。 好为动态消毒机,也可配备紫外线灯用于终末空气 消毒)。 开设 4-10月开设,各地可根据疫情适当延长。 4-10月开设,各地可根据疫情适当延长。 4-10月开设;可根据疫情适当延长。时间 肠道门诊应严格执行腹泻病例登记制肠道门诊应严格执行腹泻病例登记制度,建立肠道门诊应严格执行腹泻病例登记制度,建立度,建立门诊日志,登记项目包括姓名、门诊日志,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日志,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性别、年龄、职业、住址、主要症状、职业、住址、主要症状、病名(诊断)、发病职业、住址、主要症状、病名(诊断)、发病日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登记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时间、初诊或复诊、联期、就诊日期、诊断时间、初诊或复诊、联系断时间、初诊或复诊、联系方式等基本系方式等基本项目。对外地病例,住址要进行方式等基本项目。对外地病例,住址要进行双项目。对外地病例,住址要进行双登记双登记(登记现住址、单位名称及原住址),登记(登记现住址、单位名称及原住址),做到(登记现住址、单位名称及原住址),做做到“每例必登”,字迹清楚,项目齐全。“每例必登”,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到“每例必登”,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对就诊的每一例腹泻病患者进行粪便直接镜对就诊的每一例腹泻病患者进行粪便直接镜对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采集标本,必须操作检,做好标本登记。对临床

一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中医诊所设置标准

一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中医诊所设置标准精品文档 --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中医诊所设置标准中医诊所基本标准.docl中医诊所基本标准 单位地址许可证号:人员至少有,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五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中医师。经批准设置中药饮片和成药柜的,须配备具有中药士以上职称的人员共同执业。法人/负责人:电话号码备注 房屋 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药房、诊室必须独立。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灭菌剂、消毒剂浓度和配置更换记录标识准确,高压灭菌符合要求,治疗室、处置室空气消毒落实,并有详细记录。 2、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医疗废物,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必须分类存放,统一集中处置。 3、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要求报告传染病疫情,并一律不准接诊传染病患者。 设备 消毒隔离 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处方、门诊登记记录完整、规范,消毒记录完整准确、传染病登记记录准确及时。注册资金到位,各类收费标准上墙公示。1、 1 / 56 精品文档

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安排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临时性任务。 2、按时参加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组织召开的培训和专题会议。 医疗文书 资金情况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任务 医庁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 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巾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 综合医院 中医医院 中西医结合医院 民族医医院 专科医院 口腔医院 肿瘤医院 儿童医院 2/56 精品文档 精神病医院

中医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中医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一级中医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79张。 二、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至少有3名中医师,1名中药士,4名护士及相应的放射、检验人员; (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四、每床建筑面积少于30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洗胃机 呼吸球囊吸引器 必备手术刀包显微镜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中药煎药设备各类针具 紫外线杀菌灯妇科检查台 给氧装置 X光机

针麻仪高压灭菌设备 电冰箱蒸馏水装置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 1张 被子 1.2条 被套 1.2条 枕头 2条 床头 2个 床关柜 1个 床垫 1.1条 床单 2条 枕套 4个 病员服 2套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二级中医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80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中医内科、外科等五个以上中医一级临床科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0.88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至少有4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1名中药师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中医师;(四)每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 给氧装置呼吸机 麻醉机电针仪 手术器械手术床 酸度计分析天平 钾钠分析仪培养箱 电冰箱干燥箱 分光光度计 X光机 纤维胃镜结肠镜 妇科检查台蒸馏水器

一级中医医院设置规范

一级中医医院设置规范 一、床位床位在20 张至79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设有急诊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针灸科或推拿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含西药房、中药房、煎药室)、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营养室、消毒供应室。 (三)其他:医务科、质量控制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 三、人员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一级以上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 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88 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三)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4 名护士,护师占护理人数30%以上,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四)各专业科室负责人均为相应专业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其中临床科室至少有5 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五)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 (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

数的比例均不低于60%。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不低于5%。 四、建筑、设施与环境医院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建筑设计、设施应满足诊疗和管理工作要求,体现以病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卫生学和美学的要求,创造和谐的就医和人文环 (一)医院应有独立楼房,与同类医疗机构的直线距离不少于2公里。 (二)业务用房的总建筑面积=2000(基础面积)+床位数100(平方米)。每床平均占地面积不少于130 平方米,病房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8 平方米,绿化面积占总占地面积至少达35%,每100 床位至少配有30 个停车位。 (三)各诊室独立,使用面积不少于10 平方米。 (四)医院的基础设施,包括消防、环境保护、放射卫生、压力容器(如消毒炉、高压氧等)、电梯等要经相应的消防、环保、疾病控制、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检测验收合格。 (五)建筑布局必须严格按照医院内部各功能作系统、科学规划,人、物流向合理,同一层的平面无障碍设置,医疗区铺设防滑、防噪音的地面,病房及走廊墙面使用方便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墙角防尘设计。 (六)急诊科有独立的出入口和回车道,开放式的抢救环境,急救设备齐备。

腹泻门诊设置

肠道门诊设置指导意见 1设置原则:合理安排布局,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和消毒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院内感染。 2 肠道门诊的具体要求 (1)选址: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的独立区域,与普通门诊相隔离,分设病人专用出入 口和医务人员专门通道;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设置医务人员更衣室;并有醒目的标志。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的诊疗室、专用观察室、专用药房、专用卫生间或专用便器等;安装纱窗纱门,门口有醒目的肠道门诊标志,室内墙上挂肠道门诊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室内配备诊疗桌椅、诊疗床、专用诊疗设备和采样用品。备有消毒浸泡液和洗手设施。地面用配制的消毒液随时消毒,门口放消毒液浸湿脚垫。若观察室、药房、卫生间或便器等不能做到肠道门诊专用,应有严格的措施和制度保证能够防止交叉污染和院内感染。 (2)消毒: 污水、污物等废弃物的消毒和处置,符合有关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专用和感染性疾病门诊的消毒,做好消毒记录;业务用房必须安装紫外线灯;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纱窗纱门、防虫防鼠等消毒隔离和卫生设施; (3)全市市级综合性医院常年开设门诊,中心院以上医疗机构及近3年有发病的镇、 街道卫生院在流行季节开设肠道门诊。 (4)肠道门诊医生、护士、检验人员要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同时,设立肠道门诊 的医院也应对本单位内的急诊、内科、儿科及中医科等医务人员进行全员肠道传染病诊治培训。 (5)应按全国统一的门诊登记表及采样登记表要求,实施门诊登记。包括:病人姓 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固定电话或手机号码)、就诊日期、发病日期、主要体征、治疗方法。如系外地病人或民工,应登记原籍详细地址以及投宿地址或暂住地址(房东姓名、联系电话),如14岁以下儿童写清父母姓名联系电话及学校名称防止因登记不详、字迹不清晰而延误疫情处理。

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标准1

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 一类二类三类适用范围设立感染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无感染科的县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 设计原则1、肠道门诊设置应纳入感染科建设规划,根据功 能需要统一安排布局。 2、门诊内部应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环境污染 和交叉感染。 1、门诊内部应设置防护分区,病人和污染路线 相对分离。 2、门诊内部应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环境污 染和交叉感染。 3、加强诊疗场所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具备腹泻病例监测基本条件,通 过加强诊治和消毒管理,提高监 测敏感性,防止交叉感染。 总体卫生要求选址 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的独立区域,与普通门诊相隔 离。 医院门诊区域内设置专用的腹泻病诊室,诊室位 置相对独立。 固定内科门诊兼治腹泻病例。 设施 1、肠道门诊设立专用的诊疗室、输液抢救室、专 用观察室、专用厕所、专窗取药、医务人员更衣室 等业务用房。 2、医院有分诊标志,肠道门诊各诊室或业务用房 门口有醒目的标志。 3、门诊所有业务用房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蚊 设施。 4、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设施,配备便 器、医疗废弃物收集箱等卫生设施。 5、诊室内配备诊疗桌椅、诊疗床、专用诊疗设备 等。 6、诊室通风条件差的,宜配备空气消毒设施(最 好为动态消毒机,也可配备紫外线灯用于终末空气 消毒)。 1、医院有导引标志,腹泻病诊室门口有醒目的 标志。 2、门诊所有业务用房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 蚊设施。 3、肠道门诊有专用的观察室、厕所等。 4、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设施,配备 便器、医疗废除物收集箱等卫生设施。 5、诊室内配备诊疗桌椅、诊疗床、专用诊疗设 备等。 6、诊室通风条件差的,宜配备空气消毒设施(最 好为动态消毒机,也可配备紫外线灯用于静态空 气消毒)。 1、卫生院有导引标志,接诊室门 口有醒目的标志。 2、诊室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 蚊设施。 3、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 等洗消毒设施,配备便器和医疗 废除物收集箱。 4、诊室通风条件差的,宜配备空 气消毒设施(最好为动态消毒机, 也可配备紫外线灯用于静态空气 消毒)。

一级医院基本标准

一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 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妇科检查床、冲洗车、气管插管、万能手术床、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X光机、电冰箱、药品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洗衣机、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床垫1-2条、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芯2个、枕套4个、床头柜1个、暖水瓶1个、面盆2个、痰盂或痰杯1个、病员服2套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中医医院的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70%。 一级中医医院 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79张。 二、科室设置: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至少有3名中医师,1名中药士,4名护士及相应的放射、检验人员;(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球囊、吸引器、必备手术刀包、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中药煎药设备、各类针具、紫外线杀菌灯、妇科检查台、给氧装置、X光机、针麻仪、高压灭菌设备、电冰箱、蒸馏水装置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枕头2个、床头柜1个、床垫1-1条、床单2条、枕套4个、病员服2套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的监测哨点作用,预防和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蔓延,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肠道门诊的规范化建设,认真履行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肠道门诊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对肠道门诊的督导检查。 第二章工作要求 第四条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建立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设立肠道门诊,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第五条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 (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在适当位置设置预检、分诊点(台),并有醒目标志。 (二)经预检为肠道传染病或者疑似肠道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到肠道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六条肠道门诊应严格执行腹泻病例登记制度,建立门诊日志,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主要症状、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时间、初诊或复诊、联系方式等基本项目。对外地病例,住址要进行双登记(登记现住址、单位名称及原住址),做到“每例必登”,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第七条实验室标本检测 (一)对就诊的每一例腹泻病患者进行粪便直接镜检。对临床症状可疑霍乱的患者、外地就诊者、有流行病学史者实行“逢疑必检”,尽量在抗菌素使用前采集粪便标本,做霍乱弧菌等快速诊断和细菌培养检查。 (二)肠道门诊实验室应有标本检测登记本,登记项目应包括姓名、采样日期、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师、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报告日期等。患者便检结果要及时进行登记,并将阳性结果及时向相关科室反馈。 第八条疫情报告 (一)发现霍乱等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要

肠道门诊要求

肠道门诊要求 3月28日—31日期间2018年第一季度公卫考核项目内包含4月1日的肠道门诊设置。要求如下: 1、卫生院有导引标志,接诊室门口有醒目的标志。 2、诊室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蚊设施。 3、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毒设施,配备便器和医疗废除物收集箱。 4、诊室通风条件差的,宜配备空气消毒设施 5、肠道门诊应严格执行腹泻病例登记制度,建立门诊日志,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主要症状、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时间、初诊或复诊、联系方式等基本项目。对外地病例,住址要进行双登记(登记现住址、单位名称及原住址),做到“每例必登”,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6、对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采集标本,必须在肠道门诊内由医护人员指导采集粪便标本,做好标本登记和送检工作。对临床症状可疑霍乱的患者、外地就诊者、有流行病学史者,有明显血便的患者应及时电话报告当地CDC,并尽快采样、送检。 7、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8、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 9、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10、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如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 11、体温表用后清洗,消毒(如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12、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

地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13、便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14、区里要求霍乱金标医院自己配备。(我院没有金标)

一级医院设置标准一级中医院标准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准一级综合医院标准一级精神病医院标准

一级中医医院中医医院的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70%。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79张。 二、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至少有3名中医师,1名中药士,4名护士及相应的放射、检验人员; (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球囊吸引器必备手术刀包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中药煎药设备各类针具紫外线杀菌灯妇科检查台给氧装置X光机针麻仪高压灭菌设备电冰箱蒸馏水装置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 1 张被子 1.2条褥子 1.2条被套 2 条枕头 2 个床头柜 1 个床垫 1.1条床单 2 条枕套 4 个病员服 2 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一级综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 (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

(医疗质量及标准)中医院设置标准

中医院设置标准 2010-07-3008:10 一级中医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至少有3名中医师,1名中药士,4名护士及相应的放射、检验人员;(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洗胃机 呼吸球囊吸引器 必备手术刀包显微镜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中药煎药设备各类针具 紫外线杀菌灯妇科检查台

给氧装置X光机 针麻仪高压灭菌设备 电冰箱B超 蒸馏水装置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1张 被子1.2条 褥子1.2条 被套2条 枕头2个 床头柜1个 床垫1.1条 床单2条 枕套4个 病员服2套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省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二级中医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中医内科、外科等五个以上中医一级临床科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消毒供应室等医技科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0.88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至少有4名副主任以上职称的中医师、1名中药师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主治中医师或中医师; (四)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70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 给氧装置呼吸机 麻醉机电针仪 手术器械手术床 酸度计分析天平 钾钠分析仪培养箱 电冰箱干燥箱 分光光度计X光机 纤维胃镜结肠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