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TCPIP协议栈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38
TCPIP的层次结构TCP/IP 是万维网(WWW)的基础通信协议栈,是指在网络中,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时,采用的通信协议集合。
URL 就是采用 TCP/IP 协议集合传输数据的一种规范性的表示方式。
TCP/IP 协议一共分为四层,由底往上分别是:第四层:应用层:这是一种最易于人们理解的网络协议类型,也是最容易实现和调试的类型。
它关注的是用户和软件应用程序如何通过网络对话,是一种用来标准化网络应用程序接口的协议,是用户最高级别视角。
常用的协议有:Simple Mail TransferProtocol(SM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 File TransferProtocol(FTP)、DNS 协议等。
第三层:传输层:比如 TCP 和 UDP,这一层就是定义了如何从源地址传到目标地址,并确保传输可靠。
它就是允许网络应用程序在两台主机之间传输数据的,它只提供“端对端”的数据传输,但是它不提供如何在网络上传输的细节,它确保了传输的稳定和可靠性。
第二层:网络层:比如 Internet 协议(IP),这一层就负责选择传输到下一个节点的路径,它还会决定哪些路径更可靠以及哪些路径使得传输数据相对更高效,或者是最短的。
因此它负责网际和组网互联间的数据传输。
第一层:链路层:比如以太网协议(Ethernet),这一层使网络能够实现物理上的连接,如用网线连接硬件设备。
要完成网络报文在物理连接间的转发,则必须有一种用来处理物理和数据链路层功能的协议,如常用的以太网协议。
总的来说,使用 TCP/IP 协议存储在网络中的信息以及传输协议的内容,在从一台主机传输到另一台主机时,将依次经由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最终完成数据传输。
TCP/IP 协议让计算机可以了解网络的另一台计算机以及网络外的所有其它主机的位置,来完成互联网的数据传输。
TCPIP协议知识科普简介本⽂主要介绍了⼯作中常⽤的TCP/IP对应协议栈相关基础知识,科普⽂。
本博客所有⽂章:TCP/IP⽹络协议栈TCP/IP⽹络协议栈分为四层, 从下⾄上依次是:1. 链路层其实在链路层下⾯还有物理层, 指的是电信号的传输⽅式, ⽐如常见的双绞线⽹线, 光纤, 以及早期的同轴电缆等, 物理层的设计决定了电信号传输的带宽, 速率, 传输距离, 抗⼲扰性等等。
在链路层本⾝, 主要负责将数据跟物理层交互, 常见⼯作包括⽹卡设备的驱动, 帧同步(检测什么信号算是⼀个新帧), 冲突检测(如果有冲突就⾃动重发), 数据差错校验等⼯作。
链路层常见的有以太⽹, 令牌环⽹的标准。
2. ⽹络层⽹络层的IP协议是构成Internet的基础。
该层次负责将数据发送到对应的⽬标地址, ⽹络中有⼤量的路由器来负责做这个事情, 路由器往往会拆掉链路层和⽹络层对应的数据头部并重新封装。
IP层不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传输的过程中数据可能会丢失, 需要由上层协议来保证这个事情。
3. 传输层⽹络层负责的是点到点的协议, 即只到某台主机, 传输层要负责端到端的协议, 即要到达某个进程。
典型的协议有TCP/UDP两种协议, 其中TCP协议是⼀种⾯向连接的, 稳定可靠的协议, 会负责做数据的检测, 分拆和重新按照顺序组装,⾃动重发等。
⽽UDP就只负责将数据送到对应进程, ⼏乎没有任何逻辑, 也就是说需要应⽤层⾃⼰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4. 应⽤层即我们常见的HTTP, FTP协议等。
这四层协议对应的数据包封装如下图:四层协议对应的通信过程如下图:链路层以太⽹数据帧以太⽹数据帧格式如下:说明如下:1. ⽬的地址和源地址是指⽹卡的硬件地址(即MAC地址), 长度是48位, 出⼚的时候固化的。
2. 类型字段即上层协议类型, ⽬前有三种值: IP, ARP, RARP。
3. 数据对应了上层协议传输的数据, 以太⽹规定数据⼤⼩是46~1500字节, 最⼤值1500即以太⽹的最⼤传输单元(MTU), 不同⽹络类型有不同MTU, 如果需要跨不同类型链路传输的话, 就需要对数据进⾏重新分⽚。
TCPIP网络协议技术手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TCP/IP网络协议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数据通信的基本协议。
作为一本TCP/IP网络协议技术手册,本文将全面介绍TCP/IP网络协议的各个方面,包括协议的基本概念、协议栈结构、各层协议的功能和特点等内容。
本手册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TCP/IP 网络协议,提供技术指导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应用和管理TCP/IP 网络。
一、协议的基本概念1.1 TCP/IP协议的起源TCP/IP协议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发的,旨在实现分布式数据网络的互连。
本节将介绍TCP/IP协议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原理。
1.2 TCP/IP协议的基本特性TCP/IP协议具有面向连接、可靠性传输、分层结构和互联网架构等特点。
本节将详细解释这些特性,并对TCP/IP协议相比其他网络协议的优势进行分析。
二、协议栈结构及功能2.1 TCP/IP协议栈的结构TCP/IP协议栈由四层组成,分别是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本节将介绍每一层的功能和作用,并重点阐述各层之间的交互关系。
2.2 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是TCP/IP协议栈的最底层,负责处理物理硬件和局域网之间的数据交换。
本节将讨论以太网、Wi-Fi等常见的网络接口技术,以及网络接口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3 互联网层互联网层是TCP/IP协议栈的核心层,主要负责实现分组交换和路由转发。
本节将介绍IP协议的特点和功能,以及网络编址、路由选择和IP数据报的格式等内容。
2.4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连接,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本节将详细介绍TCP和UDP两种传输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TCP连接建立和终止的过程。
2.5 应用层应用层是TCP/IP协议栈的最高层,提供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的服务。
本节将介绍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SMTP等,并阐述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工控TCP/IP协议指的是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TCP/IP协议栈。
TCP/IP协议是一组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
在工业控制领域,使用TCP/IP协议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下面是对工控TCP/IP协议的一些详解:1. TCP/IP协议栈:工控TCP/IP协议栈是基于TCP/IP协议设计的专为工业控制领域而优化的协议栈。
它包含多个协议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2. 数据链路层:工控TCP/IP协议使用以太网作为主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它使用以太网帧格式来封装和传输数据。
3. 网络层:工控TCP/IP协议使用互联网协议IP作为网络层协议。
IP负责数据的路由和传递,并实现了IPv4或IPv6地址的分配和识别。
4. 传输层:工控TCP/IP协议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作为传输层协议。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而UDP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
5. 应用层:工控TCP/IP协议的应用层包括一系列协议和服务,用于实现特定的应用功能,如Modbus TCP、OPC UA、SNMP和HTTP等。
6. 网络拓扑:工业控制系统中的网络拓扑通常采用层次化结构,包括控制网络、现场总线和设备级网络。
工控TCP/IP协议可在这些网络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7. 安全性:由于工业控制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工控TCP/IP协议通常会引入安全机制,如虚拟私有网络(VPN)、防火墙和加密技术,以保护通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工控TCP/IP协议提供了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基础。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远程监控和设备管理等领域,为工控设备的互联和集成提供了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TCP协议结构篇一:TCP-IP协议数据报结构详解TCP/IP协议数据报结构详解TCP/IP协议中各层的数据报结构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大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常常是死记硬背把它记住了事。
本文首先利用Sniffer工具捕获了FTP命令操作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包,然后对Sniffer工具中捕获的每一部分数据包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归纳出TCP/IP协议中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的数据报文结构,从而使大家加深对TCP/IP协议各层数据报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一、捕获FTP命令底层数据包1、搭建网络环境。
建立一台FTP服务器,设置IP地址为:76.88.16.16。
建立一台FTP客户端,IP地址设为76.88.16.104,在其上安装Sniffer软件。
将这两台设备通过集线器连接起来。
2、定义过滤器。
在FTP客户端上运行Sniffer软件,进入系统,点“Monitor”-“Matrixa”,选中本机,点鼠标右健,选择“Define Filter…”,在“Define Filter…”窗口,点“Advanced”,选择IP->TCP->FTP,点“确定”,即已定义好过滤器,如图1所示。
图13、捕获FTP命令数据包。
首先,在Sniffer中选择“Monitor”-“Matrix”,点击“Capture”命令开始捉包。
然后,在FTP客户端上进入DOS提示符下,输入“”命令,输入FTP用户名和口令,登录FTP服务器,进行文件的下载,最后输入“bye”命令退出FTP程序,完成整个FTP命令操作过程。
最后,点击Sniffer中的“停止捕捉”,选择“Decode”选项,完成FTP命令操作过程数据包的捕获,并显示在屏幕上。
下面对Sniffer捕获的底层数据包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网络接口层DLC帧结构详解图2如图2所示,在Sniffer捕获的DLC数据帧中依次包括以下信息:目的MAC地址Destination=GigTecAAD4A3,源MAC地址Source=000C,以太网类型Ethertype=0800(IP),8表示为以太网。
tcpip协议中数据封装的顺序TCP/IP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协议,它将数据封装并进行传输。
下面将按照数据封装的顺序,依次介绍TCP/IP协议的封装过程。
一、应用层封装应用层是TCP/IP协议栈中最高层的协议,它负责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通信。
在数据封装过程中,应用层首先将应用数据进行封装。
这一阶段会根据具体的应用协议(例如HTTP、FTP等)将数据进行格式化和编码,以便在网络中传输。
二、传输层封装传输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第四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数据封装过程中,传输层会将应用层封装好的数据分割成适当的大小,同时为每个数据包添加序列号和校验和。
传输层还会根据具体的传输协议(如TCP或UDP)选择相应的传输方式。
三、网络层封装网络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在数据封装过程中,网络层会将传输层封装好的数据包添加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形成一个完整的IP数据包。
此外,网络层还会根据目标IP地址选择合适的路由器进行转发。
四、数据链路层封装数据链路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第二层,它负责将网络层封装好的IP数据包转换为适合物理介质传输的帧。
在数据封装过程中,数据链路层会为每个帧添加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以便于在本地网络中进行寻址和传输。
五、物理层封装物理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在数据封装过程中,物理层会将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调制和编码,以便于在传输介质中传输。
TCP/IP协议中的数据封装顺序为:应用层封装、传输层封装、网络层封装、数据链路层封装和物理层封装。
在每一层的封装过程中,都会添加相应的协议头部信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通过这种层次化的封装方式,TCP/IP协议能够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进行通信,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同时,这种封装方式也为网络协议的扩展和升级提供了灵活性和可靠性。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协议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如交换数据的格式、编码方式、同步方式等。
协议定义了通信的方式和进行通信的时间,主要包括语法、语义和同步3个关键要素。
语法:定义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和结构,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
语义:定义了发送者或接受者所要完成的操作,包括对协议控制报文组成成分含义的约定。
同步:定义了事件实现顺序以及速度匹配。
体现在当两个实体进行通信时,数据发送的事件以及发送的速率。
2.OSI参考模型3.TCP/IP协议族Tcp表示传输控制协议,ip表示网际协议,tcp/ip实际上是一系列协议。
4.网络层也称为互联网层,由于该层的主要协议为IP,通常也简称为IP层。
该层主要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把某主机(信源)上的数据包发送到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目标主机(信宿)上,即点到点通信。
其包括三方面功能。
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数据报发送请求处理输入数据报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5.数据传输过程1.在信源上利用所需的应用层协议(FTP)将数据流传送给信源上的传输层。
2.在传输层将应用层的数据流截成若干分组,加上tcp首部生成tcp段,送交网络层。
3.网络层给tcp报文段封装上源、目的主机IP的ip首部生成ip数据报,送交链路层。
4.信源的链路层封装上源、主机mac帧的mac帧头和帧尾,根据目的mac地址,将mac帧发往中间路由器。
5.路由器根据目的ip地址进行选择传输路径,转发ip数据报。
6.数据传输到信宿,链路层去掉mac帧的mac帧头和帧尾,送交信宿的网络层。
7.信宿网络层检查ip数据报首部,如果与计算结果不一致则丢弃,一致则去掉ip首部送交信宿传输层。
8.传输层检查tcp报文段的顺序号,若正确,则向信源发送确认信息。
9.信宿传输层去掉tcp首部,将排好顺序的分组组成的应用数据流传给信宿上的相应程序。
6.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基本工作流程客户机程序首先发起连接请求,而服务器程序响应请求,通过确认与客户机程序建立通信连接。
TCP/IP协议简介其他的体系结构:IBM/SNA、DECnet、Apple Talk、IPX、Banyan/VINESφ TCP/IP协议栈的结构TCP/IP协议栈是由多个协议组成,也采用分层结构。
·网络接口层(Network accrss layer)对应OSI的1、2层。
·网络(网际)层协议(Internet layer)对应OSI的3层,包括IP/ARP/RARP/ICMP·传输层协议(Transport layer)对应OSI的第4层,包括TCP/UDP。
·应用层协议(Application layer)对应OSI的5~7层,包括Telnet/FTP/SMTP/。
φ IP寻址IP地址的分类及寻址规则:·IP地址回顾TCP/IP网上的计算设备或主机(也称为节点)都分配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地址。
IP地址属于三层逻辑地址,用来标识TCP/IP网络中的每一台设备,采用分成结构,32位,共4个8位组,采用网络位+主机位的形式。
·IP地址的分类地址类型引导位网络位地址范围地址结构主机位可用地址数A类 0 1-126(127保留)网+主+主+主 16777214B类 10 128-191 网+网+主+主 65534C类 110 192-223 网+网+网+主 254D类 1110 224-239 组播地址E类 1111 240-研究用地址*127.X.X.X用于本地回送测试IP网络地址由NIC统一分配,以保证IP地址的唯一性注意:NIC分配的是网络地址,而不是具体的IP地址。
具体主机的IP地址由得到某一网络地址的机构或组织自行决定如何分配。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用于企业内部网的IP地址分配,不会被任何INTERNET上的路由器转发10.0.0.0-10.255.255.255 1个A类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16个B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256个C类地址注意:拥有私有IP地址的主机不可直接接入INTERNET,要通过NAT/PAT转换,以公有IP的形式接入。
《LwIP协议栈源码详解——TCPIP协议的实现》⽹络接⼝结构我只是不想,将这份⼼动付诸⾔语。
前⾯还有⼀句:信任他⼈,并不意味着软弱。
我只是假装对万物⼀⽆所知,好借此获得你所有的温柔。
谢谢你所做的⼀切,现在⼀切⼜将重新开始。
我只有将这份⽆法忘怀的思念送给你。
⼈们总说”⿊夜会过去”,但那只是善意的谎⾔。
我想就算⼀个⼈,应该也能⽣存下去,因为你的笑容已经永远铭刻在我⼼中,还有那应该已经被我舍弃的信任别⼈的⼼。
以上内容系剽窃于某某美⼥的歌词。
(ps:真的是歌词,与⼼情真⽆关,啊啊啊)今天我们来讨论LWIP是怎样来处理与底层硬件,即⽹卡芯⽚间的关系的。
为什么要⾸先讨论这个问题呢?与许多其他的TCP/IP实现⼀样,LWIP也是以分层的协议为参照来设计实现TCP/IP的。
LWIP从逻辑上看分为四层:链路层、⽹络层、传输层和应⽤层。
注意,虽然LWIP也采⽤了分层机制,但它没有在各层之间进⾏严格的划分,各层协议之间可以进⾏或多或少的交叉存取,即上层可以意识到下层协议所使⽤的缓存处理机制。
因此各层可以更有效地重⽤缓冲区。
⽽且,应⽤进程和协议栈代码可以使⽤相同的内存,应⽤可以直接读写内部缓存,因此节省了执⾏拷贝的开销。
我们将从LWIP的最底层链路层起步,开始整个LWIP内部协议之旅。
在LWIP中,是通过⼀个叫做netif的⽹络结构体来描述⼀个硬件⽹络接⼝的。
这个接⼝结构⽐较简单,下⾯我们从源代码结构来分析分析这个结构:struct netif {struct netif *next; // 指向下⼀个netif结构的指针struct ip_addr ip_addr; // IP地址相关配置struct ip_addr netmask;struct ip_addr gw;err_t (* input)(struct pbuf *p, struct netif *inp); //调⽤这个函数可以从⽹卡上取得⼀个// 数据包err_t (* output)(struct netif *netif, struct pbuf *p, // IP层调⽤这个函数可以向⽹卡发送struct ip_addr *ipaddr); // ⼀个数据包err_t (* linkoutput)(struct netif *netif, struct pbuf *p); // ARP模块调⽤这个函数向⽹// 卡发送⼀个数据包void *state; // ⽤户可以独⽴发挥该指针,⽤于指向⽤户关⼼的⽹卡信息u8_t hwaddr_len; // 硬件地址长度,对于以太⽹就是MAC地址长度,为6各字节u8_t hwaddr[NETIF_MAX_HWADDR_LEN]; //MAC地址u16_t mtu; // ⼀次可以传送的最⼤字节数,对于以太⽹⼀般设为1500u8_t flags; // ⽹卡状态信息标志位char name[2]; // ⽹络接⼝使⽤的设备驱动类型的种类u8_t num; // ⽤来标⽰使⽤同种驱动类型的不同⽹络接⼝};next字段是指向下⼀个netif结构的指针。
简单分析:协议栈是什么协议栈协议栈是什么?协议栈是指网络中各层协议的总和,其形象的反映了一个网络中文件传输的过程:由上层协议到底层协议,再由底层协议到上层协议.使用最广泛的是英特网协议栈,由上到下的协议分别是:应用(HTTP,TELNET,DNS,EMAIL 等),运输层(TCP,UDP),网络层(IP),链路层(WI-FI,以太网,令牌环,FDDI 等)令牌环: 令牌环网(Token Ring)是一种 LAN 协议,定义在 IEEE 802.5 中,其中所有的工作站都连接到一个环上,每个工作站只能同直接相邻的工作站传输数据。
通过围绕环的令牌信息授予工作站传输权限。
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它是于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一项局域网技术,它提供的高速数据通信能力要高于当时的以太网(10Mbps)和令牌网(4或16Mbps)的能力。
tcp/ip协议栈TCP/IP协议,或称为TCP/IP协议栈,或互联网协议系列.TCP/IP协议栈(按TCP/IP参考模型划分)应用层 FTP SMTP HTTP ...传输层 TCP UDP网络层 IP ICMP ARP链路层以太网令牌环 FDDI ...包含了一系列构成互联网基础的网络协议.这些协议最早发源于美国国防部的DARPA互联网项目.TCP/IP字面上代表了两个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互联网协议.时间回放到1983年1月1日,在这天,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中,TCP/IP协议取代了旧的网络核心协议NCP(Network Core Protocol),从而成为今天的互联网的基石.最早的的TCP/IP由Vinton Cerf和Robert Kahn两位开发,慢慢地通过竞争战胜了其它一些网络协议的方案,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OSI模型.TCP/IP的蓬勃发展发生在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当时一些重要而可靠的工具的出世,例如页面描述语言HTML和浏览器Mosaic,导致了互联网应用的飞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目前流行的IPv4协议(IP Version 4,IP版本四)已经接近它的功能上限.IPv4最致命的两个缺陷在于:地址只有32位,IP地址空间有限;不支持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想法,无法管理带宽和优先级,故而不能很好的支持现今越来越多的实时的语音和视频应用.因此IPv6 (IP Version 6, IP版本六) 浮出海面,用以取代IPv4.TCP/IP成功的另一个因素在与对为数众多的低层协议的支持.这些低层协议对应与OSI模型中的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每层的所有协议几乎都有一半数量的支持TCP/IP,例如: 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光纤数据分布接口(FDDI),端对端协议( PPP),X.25,帧中继(Frame. Relay),ATM,Sonet, SDH等.TCP/IP协议栈组成我了解了协议栈是什么,现在就来看看它的组成。
什么是TCP/IP协议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n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
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 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我们通常称它为TCP/IP协议族。
它是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其ARPANET广域网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以它为基础组建的INTERNET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正因为INTERNET的广泛使用,使得TCP/IP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之所以说TCP/IP是一个协议族,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以下我们对协议族中一些常用协议英文名称和用途作一介绍: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协议分层模型简介:数据包封装与传输过程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分层结构的网络通信协议,它被广泛用于互联网和局域网之间的通信。
根据TCP/IP协议,它被分为四个层次:1.应用层是协议体系中的最高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
它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协议,如HTTP协议和SMTP协议等。
HTTP协议是用于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通信的标准协议,而SMTP协议则是用于电子邮件传输的标准协议。
这些协议在应用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应用服务。
2.传输层是网络协议栈中的关键一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它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就位于这一层。
TCP是一种可靠的、有序的和错误校验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握手建立连接,并使用确认机制、重传机制和流量控制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而UDP则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它不保证数据的顺序和可靠性,也不进行错误校验。
传输层通过处理数据包的排序、重传和流量控制等问题,确保了数据在端到端之间的传输更加高效和可靠。
3.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一层,负责处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是这一层的核心协议。
通过IP协议,数据包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传输,到达目标地址。
IP协议定义了数据包的结构和路由规则,能够确保数据包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正确传输。
4.链路层(Link Layer):位于网络协议栈的最底层,负责处理与网络硬件相关的细节。
链路层协议包括以太网(Ethernet)和点对点协议(PPP)等,它们规定了如何在物理层上传输数据。
TCPIP第三层协议IPIP地址IP地址使⽤的是点分⼗进制的⽅法,地址被.分割成了4个部分,每个部分8bit,整个IP地址32位。
CIDR(⽆类型域间路由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使⽤ / 将IP地址⼀分为⼆,前⾯部分为⽹络号,后⾯部分为主机号当拥有相同的⽹络地址,且主机号部分全为⼆进制1时,,该地址就成了该⽹段的⼴播地址当⽹络号全为⼆进制1,且主机号为0时,则是该⽹段的⼦⽹掩码IP协议IP是TCP/IP协议中最为核⼼的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户数据报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互联⽹控制报⽂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联⽹组管理协议)数据都以IP数据报格式传输IP提供不可靠的、⽆连接数据报传送服务:不可靠是指IP协议不能保证IP数据报⼀定能成功到达⽬的地,但当报⽂在传输中出现错误不能到底⽬的地址时,会产⽣⼀个ICMP报⽂向源主机传达出错报告控制信息。
如果想要可靠性,需要上层协议来提供。
⽆连接IP协议不会维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报的状态信息。
且每个数据报是相互独⽴的。
因为每个数据报可以独⽴的进⾏路由选择的原因,IP数据报不⼀定会被按照发送的顺序接收协议格式IP⾸部固定是20字节,选项部分最长不超过40字节,每个部分依次是:4位版本:4为IPV4.4位⾸部长度:⾸部长度指的是⾸部占32bit字的数⽬,包括任何选项。
它是⼀个4⽐特字段,当4个⽐特全为1时,即1111(⼗进制为15)时,⾸部长度可达最长的60个字节。
服务类型(TOS):服务类型字段包括⼀个3bit的优先权字段(现在已经被忽略),4bit的TOS⼦字段和1bit未⽤位必须置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