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酯切片(PET)行业研究(终稿)

聚酯切片(PET)行业研究(终稿)

聚酯切片行业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

一、报告背景

聚酯切片(简称PET)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生产涤纶长丝和瓶类包装材料,也可作为改性塑料的原材料。从行业布局来看,国内PET的生产和消费集中于华东地区(江苏和浙江),国内聚酯行业在经过了08年的最低谷和行业洗牌后,当前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很多企业重新开始涉足该领域。

本报告通过实地调研和公开信息收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归纳行业特征,尝试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我行授信策略建议。

二、报告结构

本报告主要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行业基础知识介绍,包含PET行业的基本定义,子行业分类标准和行业基本特点,在行业基本特点中着重于产业链分析、以及主流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介绍;并且并针对PET的行业特点,对其成本结构的量化公式做了阐述。

第二部分是全球及中国PET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其中一是对全球PET行业供求分析,并罗列了全球主要PET生产企业的产能排名;二是对国内PET行业进行了多维度分析,主要是包含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供求分析、价格分析以及进出口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主要从规模分布、区域分布和生产主体分布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第三部分是上下游分析。在上游分析中,着重分析两个主要上游行业--PTA 和MEG的行业特征;在下游分析中,主要集中于两大下游行业:聚酯纤维和瓶级聚酯。

第四部分是授信策略建议。主要逻辑是在行业特征、发展趋势及主要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我行授信策略的总体原则、目标客户、具体建议及风险防范措施。

三、聚酯行业主要特征:

1、整体产能过剩,但短期内子行业盈利空间变化受制于多因素,如上游原

材料进口依存度的变化,聚酯装置和下游终端设备的投资周期时间差、以及下游替代产品(如棉花)的价格变化等。

2、区域集中趋势明显,民营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3、低端产品需求饱和,高端差别化纤维产品占比仍不高。我国聚酯产品同质化过度发展问题突出,低端产品需求日趋饱和。2010年底,我国聚酯纤维差别化率仅约46%,2015年总体差别化率力争达到60%。

4、原材料和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大。上游原材料进口依存度较高,原油价格波动对PET产品价格影响大,转嫁成本能力较差,行业盈利水平波动剧烈。

三、主要结论

PET(聚酯切片)为我行审慎介入类行业,该行业属于资源导向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为显著的规模效应。

目标客户:重点支持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原则上位于大型石化基地,与大型炼厂配套;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的聚酯企业,优先支持差别化和功能化产品较高的企业。

具体授信策略建议分短期融资和项目融资两部分,主要从产能规模、产业链完整性、技术水平、具体财务指标及我行内部评级等多维度提出策略建议,同时提供了全行业的主要经营指标以作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行业知识1

一、PET(聚酯切片)行业介绍1

(一)定义1(二)子行业分类标准1

二、PET(聚酯切片)行业特点2

(一)产业链分析2(二)主流技术及生产工艺介绍2(三)单位产能投资及成本结构3

第二部分全球及中国PET行业发展状况3

一、全球PET行业发展状况3

(一)全球PET行业供求情况3(二)全球主要PET生产企业4

二、我国PET行业发展状况5

(一)行业竞争格局分析5(二)供求分析7(三)价格走势分析7(四)进出口分析8

第三部分上下游分析9

一、上游(PTA和MEG)行业分析9

(一)PTA基本概念9(二)PTA行业特征分析9(三)MEG(乙二醇)基本概念11(四)MEG行业特征分析11

二、下游行业分析12

(一)聚酯纤维主要分类12(二)重点子行业:涤纶工业长丝13(四)瓶级聚酯行业发展现状15

第四部分行业特征、风险分析及我行授信策略建议16

一、行业特征16

二、行业发展趋势17

(一)行业景气度总体判断17(二)下游重点子行业发展趋势17

三、行业风险18

四、我行授信策略建议19

(一)总体原则和目标客户19(二)授信策略建议19(三)其他关注要点20

第一部分行业知识

一、PET(聚酯切片)行业介绍

(一)定义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名:Polyester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酯切片);

化学式为,),为高聚合物,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发生酯化反应所得。

PET(聚酯切片)是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但耐电晕性较差,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PET在塑料分类中代号为“1”。

(二)子行业分类标准

PET(聚酯切片)主要从组成结构、性能和用途三方面分类:

1)按组成和结构可分为:共混、共聚、结晶、液晶、环形聚酯切片等;

2)按性能可分为:着色、阻燃、抗静电、吸湿、抗起球、抗菌、增白、低熔点、增粘(高粘)聚酯切片等;

3)按用途可分为:纤维级聚酯切片、瓶级聚酯切片、膜级聚酯切片(主要是工艺指标不同),其中纤维级聚酯切片按其中消光剂tio2的含量不同又可以分

为:超有光(大有光)、有光、半消光、(全)消光聚酯切片。另外还有阳离子聚酯切片。

从行业规律角度考虑,本报告对PET子行业的分析主要从用途分类入手,即纤维级聚酯切片、瓶级聚酯切片和膜级聚酯切片,且以前两者为主(市场占比95%)

二、PET(聚酯切片)行业特点

(一)产业链分析

PET产业链图示

PET(聚酯切片)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上端,上游是石化行业,下游是化纤、包装和薄膜行业,分别对应的PET产品为纤维级PET、瓶级PET和薄膜级PET;这三种PET产品分别占整个PET市场的比例为70%、25%和5%,也就是说以纤维级PET和瓶级PET为主。

(二)主流技术及生产工艺介绍

PET(聚酯切片)工艺路线有直接酯化法(PTA法)和酯交换法(DMT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直接酯化法(PTA法)成为聚酯生产的首选技术路线,该法具有原料消耗低、反应时间短等优势,大规模生产线的为连续生产工艺,半连续及间歇生产工艺则适合中、小型多种生产装置。

在直接酯化法(PTA法)中,PET的直接上游原材料是PTA(对苯二甲酸)和MEG(乙二醇),生产过程如下:

(三)单位产能投资及成本结构

1、单位产能投资:

PET产品吨产能投资:1000元/吨-2000元/吨左右。据行业内人士介绍:今后的吨产能投资应控制在1000元/吨以下,才较为经济。

2、成本结构:

每生产1吨PET(聚酯切片)大致需要0.85-0.86吨的PTA和0.33-0.34吨的MEG。

PET(聚酯切片)的成本=原料成本+生产成本=(0.86×PTA价格+0.34×MEG价格)+加工费用。

第二部分全球及中国PET行业发展状况

一、全球PET行业发展状况

(一)全球PET行业供求情况

世界聚酯产能及预测表(单位:万吨)

PET产能利用率分地区产能过剩情况

根据SRI咨询公司预测,尽管存在经济危机和不确定的商业因素,PET的产能在2013年前仍将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西欧的聚酯产能将有所下降。产能增长较快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东,亚洲(主要是中国)和非洲。

2010年全球聚酯需求增加了100万吨,较09年多增长6%,其中45%的需求增长来自中国,欧美温和增长以及瓶重减轻和再生PET的使用减轻了全球增长。未来,尤其是2012年将迎来新产能投资的浪潮,PET产能利用率在09年达到高点后将逐步下滑。如果以90%的产能代表实际供应能力,则2011年亚洲地区供应将超过需求300万吨,欧洲是唯一净进口地区,未来出口分配将比较困难。

(二)全球主要PET生产企业

目前全球PET生产商有数百家,而主要生产商(包括合资企业)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印度信任实业,台塑集团,Gruppo Mossi & Ghisolfi,远东纺织、三房巷和阿尔法集团等。

二、我国PET行业发展状况

(一)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我国PET行业竞争格局总体特征:行业发展呈现“三集中”的特点,即向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和大规模企业集中。

1、规模分布

产能分布向大规模企业集中趋势明显。截止2009年,全国PET生产厂家约121家,180套装置,其中装置规模40万吨以上大型企业数量25家,占比20.66%;同时装置规模40万吨以上大型企业产能合计约1600万吨,占总产能约58%。

2005、2009年聚酯企业生产能力规模对比(单位:万吨)

2、区域分布

我国PET的产能与消费均集中在华东地区,主要是浙江和江苏两省,两者总产能占全国七成以上,其中浙江37%、江苏34%、福建7%、广东4%、上海6%,其他地区近占12%。

2010年聚酯产量区域分布

从新增产能来看,同样也体现出地区集中度的趋势,其中浙江省2010年新增聚酯项目占到国内新投聚酯产能的63%,另外江苏29%、福建3%、上海5%。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市场新增的聚酯项目将继续向江、浙两省聚集,两地规划新增聚酯产能占全国总规划新增聚酯产能的近八成。2011年以后,规划新增聚酯产能比例:浙江48%、江苏31%、福建10%、广东3%、上海5%,其他地区近占3%。

3、生产主体分布:

截止2010年,国内聚酯生产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据大半江山,产能占比72%,其余两个生产主体为国有企业,占比18.67%;外资企业,占比9.33%。

(二)供求分析

2006-2010年国内聚酯供求情况

国内PET行业产能过剩状况严重,总体产能逐年增加,。2010年国内聚酯总产能达3057万吨/年,较2009年新增聚酯产能409万吨,预计2011年新增聚酯产能400万吨/年,其中上半年新增聚酯产能200万吨/年。

(三)价格走势分析

PET(聚酯切片)价格呈现较强的波动性,这与其定价机制有关,PET价格与直接原材料PTA和MEG的价格关联性极强,同时与最终上游-原油价格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近三年PET价格走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08年下半年聚酯价格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之后随着经济好转,下游需求回暖,价格呈逐步上升趋势。

2010年纤维级切片和瓶级切片价格走势图

2010年聚酯产品盈利空间大幅增长,部分品种呈现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是持续强劲的终端需求,提升了聚酯产品的价格,另外2010年上半年长期偏弱震荡的聚酯原料,使得聚酯行业有了较大的盈利空间。同时还有下游终端机台和聚酯装置的投资周期时间差以及部分替代产品(棉花)价格的暴涨,均造成2010年聚酯产品盈利空间的提升。

(四)进出口分析

2006-2010年聚酯进出口总量 (单位:万吨、万美元)

从进出口量对比分析,我国PET行业一直呈现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特征,从侧面反映了国内该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

从进出口产品结构分析,进口以纤维级PET为主,出口以瓶级PET为主;2010年我国累计进口聚酯切片23.7万吨,出口77.7万吨,其中纤维级聚酯切片进口21.75万吨,出口纤维级聚酯切片7.08万吨;瓶级聚酯切片进口2.03万吨,出口瓶级聚酯切片70.64万吨;

第三部分上下游分析

PET(聚酯切片)的上游是与原油密切相关的对苯二甲酸(简称PTA)和乙二醇(简称MEG);

PET(聚酯切片)的下游主要分为三块:

一是化纤领域,主要是涤纶化纤产品;

二是塑料包装领域,主要是软饮料包装瓶;

三是薄膜领域,如太阳能背材基膜、光学基膜等;

一、上游(PTA和MEG)行业分析

(一)PTA基本概念

PTA是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的英文缩写,是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应用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PET,其它部分是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其它产品的原料。

成本构成:PTA是和石油高度相关的产品,PTA成本主要由PX价格决定。PTA 的成本=0.655×PX价+1200元/吨左右。

(二)PTA行业特征分析

1、产能增速快于需求增速,进口依存度逐年下降。

我国PTA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期进入初步发展期,2002年进入快速成长期。1996年我国PTA总产能仅为157.8万吨/年,到2010年已快速增长到1636万吨/年,产能增长近10倍。

我国PTA产能与产量情况我国PTA净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情况

国内PTA进口依存度逐年下降。2009年我国PTA进口依存度34.27%,2010年PTA总产能1636万吨,对应2010年PTA表观消费量为1940万吨,进口依存度30.9%。

从PET新增产能投放看,国内2010年和2011年聚酯新增产能分别为409万吨和400万吨,对应PTA需求分别为350万吨和340万吨左右。聚酯产能投产主要集中在2010年底和2011年上半年。

2、生产及消费集中度均较高,企业数量少,但单个生产规模大;

截止2009年,国内共有17个工厂、24套PTA装置建成投产,其中民营企业已占据主导,占比39.7%,国有和外资企业分别占30.6%、29.7%。

我国PTA的生产和消费都比较集中,33%的聚酯企业掌握了71.2%的产能,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两地,主要是因为下游PET聚酯也集中在江苏、浙江二省,这两省消耗了较大比例的PTA。

国内主要PTA生产厂家及产能

2010-2012年国内计划新投产PTA项目

同时PTA的消费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一般一年有两个生产旺季,分别为3~6月、8~12 月。

(三)MEG(乙二醇)基本概念

MEG(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MEG消费中大约95%用于生产聚酯,约5%用于生产防冻剂、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聚酯多元醇等,其中用于聚酯用途的消费明显高于全球水平。

(四)MEG行业特征分析

MEG(乙二醇)市场呈现“国内供给不足,国际供给过剩”的态势,国内的进口依存度一直维持在70%以上。

2010年全球乙二醇产能大幅提高,新增约400 万吨,但产能过剩不等于供应过剩,主要由于计划内检修与意外停车、老旧装置的整合、新产能延期投产——新产能只能在2013 年以后才投产、下游聚酯产能大幅提高以满足新兴国家的旺盛需求、环氧乙烷衍生物的需求高于预期等因素。

中国是MEG的全球消费大国,消费量占亚洲MEG消费量的50%,世界MEG消费量的30%以上。截至2009年末,国内MEG产能249.7万吨,远无法满足聚酯生产需要,绝大部分MEG仍来自于进口。

国内MEG进口依存度一直在70%以上,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沙特、加拿大、伊朗等国家。

2005~2009年我国MEG净进口量及进口依存度

国内主要MEG生产厂家:上海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60.5万吨/年)、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南京扬子-巴斯夫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32.0万吨/年)、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扬子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44.2万吨/年)等。

二、下游行业分析

PET(聚酯切片)下游市场主要分三类:

1)75%用于生产聚酯纤维,即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是整个化学纤维中的核心;

2)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主要用于各种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的包装;

3)5%用于生产膜级聚酯,主要用于生产太阳能基材薄膜、光学薄膜等。

下文重点分析聚酯纤维和瓶级聚酯两大下游行业(合计市场占比95%)

(一)聚酯纤维主要分类

聚酯纤维,是涤纶的学名,属于合成纤维,是整个化学纤维的核心主体,占合成纤维总量的80%以上,占纺织纤维总量的约50%。

从下游消费结构来看,涤纶用途在服装面料中占65%,装饰布及各种填充材料中占20%,工业用布及其他中占15%。

从产业链而言,涤纶是连接上游--石化行业和下游--纺织业的中间纽带。

涤纶可分为短纤(Polyester Staple)、长丝(Polyester Filament)及工业丝三类产品,其中长丝和短纤占主导,两者比例大约是2:1,工业丝中的差别化纤维是行业未来发展主导品种。

a、涤纶短纤:常与棉、毛、麻、粘纤等混纺,从而使其织物既保持了涤纶的坚牢、耐磨、挺括、易收藏等特点,又兼有天然纤维吸湿、保暖、静电少等特点。广泛用于各种衣料和装饰材料,可做衬衫,裤子、便服和外衣等。

b、涤纶长丝:一般又可分为POY(预取向丝)FDY(全牵伸丝)DTY(低弹丝)等三大类。POY主要用于后加工生产例如生产DTY、DT、ATY,也可以直接应用于丝绸纺织行业;FDY主要用于服装、纺织行业;DTY是针织(纬编、经编)或

机织加工的理想原料,适宜制作服装面料(如西服、衬衫)、床上用品(如被面、床罩、蚊帐)及装饰用品(如窗帘布、沙发布、贴墙布、汽车内装饰布)等。

c、工业丝:主要用于传送带、帐篷、帆布、缆绳、渔网等,特别是做轮胎用的涤纶帘子线,在性能上已接近锦纶。

(二)重点子行业:涤纶工业长丝

1、基本分类

涤纶工业丝是涤纶长丝的一种,具体是指高强、粗旦的工业用涤纶长丝,一般不小于550dtex。

涤纶工业丝是消费量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原料纤维。产业用纺织品原料中88%为化纤,其中53%为涤纶。

依据性能可分为两大类:1)普通丝(或称标准丝、高强丝);2)差别化丝,包括高模低收缩丝、低收缩丝、超低收缩丝、耐磨丝、抗芯吸丝、活化丝、有色丝等。主要应用于织带、胶带、输送带、轮胎等。

2、行业特点

全球范围内,涤纶工业丝产能过剩,但由于技术与生产工艺的不同,各企业的产品质量具有很大的差异,涤纶工业丝是具有高度差异化的产品。

涤纶工业长丝竞争格局体现在三个层面:

全球涤纶工业丝行业的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竞争优势凸显。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涤纶工业长丝生产地,也是最大出口国;全球前10名企业中,中国大陆占6家,产能占比32.9%。国内涤纶工业长丝产业集中度也较高,前5名集中度达40.7%。

2010年,我国涤纶工业丝的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56万吨和46.5万吨,近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5%和22%,存在一定过剩,但主要是低端产品需求饱和,高端产品(差别化纤维)仍供不应求。

3、差别化纤维

差别化纤维是涤纶工业长丝中最具增长潜力的子行业。

“十二五”规划对差别化的定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的连续共聚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ECDP)、碱溶性聚酯(COPET)、高收缩聚酯(HSPET)、阻燃聚酯、低熔点聚酯等];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等连续化工艺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抗静电、抗紫外、有色纤维等);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纤维生产;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

国内差别化纤维主要生产企业

目前国内涤纶工业长丝的低端产品需求饱和端倪初现,但差别化和功能性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生产企业较少,短期内处于供不足需状态,市场价格一般比普通丝产品高2000元/吨左右,且抗周期能力较强,但成本相差并不大。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的预测,从全球来看,高模低收缩、低收缩超低收缩、活化型、拒海水型和阻燃型工业丝的需求未来三年内将持续保持一定缺口。

(四)瓶级聚酯行业发展现状

PET(聚酯切片)中25%用于生产瓶级聚酯,另外以瓶级聚酯为原料的包装材料占碳酸饮料市场的70%,瓶装水市场的80%。

行业竞争格局: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稳定,下游大客户投资拉动需求。国内2家生产企业:紫江企业和珠海中富在PET瓶市场占有率合计约40%,下游客户集中在三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统一,这三家客户在国内软饮料市场占有率约25%,且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目前紫江企业和珠海中富占“两乐”在PET 瓶采购量的80%,紫江企业占统一采购量的70%。预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在软饮料市场中的龙头地位。

由于行业投资大(1条生产线综合投入在3000万左右),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效应。一般的灌装厂只会选择1-2 家吹瓶供应商,且吹瓶厂得建立往往是与灌装厂直接连线生产,生产计划等需要匹配,

总体看PET瓶行业门槛已经建立,未来总体竞争格局稳定,巨头将尽享未来行业增速。

区域发展特点:东部市场成熟,中西部市场快速增长;当前国内软饮料消费量前10位集中在东部地区,而消费增速最快的全部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市场远未饱和,预计软饮料市场消费年增速能达20%以上。

第四部分行业特征、风险分析及我行授信策略建议

一、行业特征

1、整体产能过剩,但短期内子行业盈利空间变化受制于多因素。

行业产能过剩是常态,我国聚酯产能自2004年以来持续6年增长,2010年增长率在9.5%左右,总产能达3057万吨,预计这种增长势头可以延续的2013年,同期产能增速大于需求增速。

但短期来看,各子行业盈利波动受制于多重因素,如上游原材料进口依存度的变化,聚酯装置和下游终端设备的投资周期时间差、以及下游替代产品(如棉花)的价格变化等。

2、区域集中趋势明显,民营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国内聚酯业为完全竞争性行业,呈现“三集中”特点:向东部地区集中,向民营企业集中,向大企业集中。1)聚酯产能集中于江浙两省,两省合计产能占

全国70%以上,两地规划新增聚酯产能占全国新增聚酯产能的近八成;2)国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