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论述:反音乐中的“情感符号论”

音乐论述:反音乐中的“情感符号论”

音乐论述:反音乐中的“情感符号论”
音乐论述:反音乐中的“情感符号论”

CHARLES ROSEN反音乐中的“情感符号论”

在十八世纪早期,有人归纳出了一系列动机(有节奏动机,也有音高动机)——其中最有名的是托马斯·马特松在1739年的论著——并且认为可以通过他们表现不同的情感。我不大清楚这类所谓的情感美学(Affektenlehre)是否真的对多数作曲家有用。不过在十八世纪后半时期,音乐风格的发展趋势更倾向于音乐动机的模糊性和延展性,而不是给予它们以固定的意义。不过许多年前在旧金山,我曾听过丹尼尔·赫兹(Daniel Heartz)教授的一次演讲,他宣称,小调式中半音下行四度低音在十八世纪是死亡的象征,就好像巴赫B小调弥撒中的“钉于十字架”一段中的那样。接下来他举了不少这种半音下行四度低音的例子,许多都是固定低音(Ostinato)来证明他的论点。但是所有这些四度毫无例外都是从主音开始下到属音的。问题在于,在十八世纪,除此之外【从主音开始,下行四度到属音】几乎不可能用其他的模式写固定低音。四度音程并没什么特别的,或者说从主到属这个过程并不特殊,那个时代的所有音乐中,这几乎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低声部上的一个乐句不能从主音下行四度到属音上,那就没有办法多次反复,形成固定低音,就算写成了,对于十八世纪的听众,这也是难以忍受的。我们所发现的唯一一种可能的变体就好像在巴赫的帕萨卡利亚里,它直接上行五度到属,然后再回到主音,但是相比之下B小调弥撒中的“钉于十字架”的固定低音更加简洁,经济,但却不怎么与众不同。这是写作带固定低音的严肃音乐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套路,并且长久以来都颇为流行:

【谱例1】巴赫恰空

【谱例2】贝多芬C小调变奏曲

【谱例3】舒伯特C小调奏鸣曲

最后一个例子里,半音下行被放在了男高声部,C,降B,自然A,降A和G,舒伯特可能想到了贝多芬变奏曲的节奏,但是这个动机可以足称是俗套,他完全可以在其他随便什么地方找到。总之,这些例子中没有一个有葬礼的意味,不过当然听起来都挺严肃。李斯特把这个套路用在了他的哭泣与怨诉变奏曲中,在里边的确能嗅到一点死亡的味道。但是这种套路一直延续到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恰空风的末乐章中,虽然半音下行不止出现在低音里,还出现在了其他的声部上:【谱例4】

既然这种套路在小调式的严肃音乐中是常用的手法,那么说从主音到属音的半音四度下行在这些例子里都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那就太夸张了。这只是一种在各个时期都通用的,普遍的调性过程。肖邦C小调**练习曲的主部主题低音部分有一个从C到G的半音下行:诚然,**是要死人的。不过这个作品难道是死气沉沉的?或者是有葬礼风格的?赫兹在分析一些曲子的情感特征时是正确的,但是说到底他的论点只不过是说明小调式中带有固定低音的缓慢

的半音化音乐是非常悲伤的,或者至少是严肃和沉重的。在音乐学上这可能是个正确的论点,不过也只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省略的部分里有探讨了18世纪的调性系统,及其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嬗变,与我们探讨的题目关系貌似不是很大,所以没有翻译。)

在我们探讨音乐中情感(Sentiment)的表达时,有一个核心问题:“十八世纪的听众是如何理解那个时代如此复杂的音乐系统的?”自然不是通过学习音乐理论。了解这个系统,就好像孩子学习语言,孩子们倾听父母讲话,听哥哥姐姐,朋友玩伴讲话,而不是去学习语法与句法。的确,学习修辞学有利于我们理解文学风格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但是就算不去讨论文学作品中隐喻,明喻,矛盾修辞或是双韵,照样可以很好地理解我们的文学,照样可以在阅读中得到触动。同样,莫扎特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可以深深打动一位普通的听者,尽管这位听者并不一定清楚作曲家用了什么办法去打动他。我指出这一点,以作为我下一个结论的基础:作曲家如何打动听众,取决于听众预先所习得的某些特殊的符码(Code),这样的解释本身就是不恰当的,或者干脆就是错误的。

不幸的是,我所见的大多数对音乐情感(MUSICAL SENTIMENT)的探讨都基于符码——基于某种符号系统,甚至是某种秘传的符号系统,这种系统只有过去的听众才能理解。的确,要学习一种语言,首先会想到学习那些承载约定俗成意义的词汇。但是问题在于音乐本身就不是一个完善的交流系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音乐中不存在健全而明确的词汇库。虽然它的语法与句法非常完善、有力。人们很早就意识到音乐中词汇库的缺陷,1751年,狄德罗在他的《论聋哑人书简》中,就说到作为一种符号语言的音乐(他用了象形文字——hieroglyphe这个词)及如何使用它来激发感情:

音乐所激起我们情感上的愉悦,不只取决于我们的耳朵,更要取决于整个神经系统……此外,与诗歌和绘画不同,音乐更需要调动我们的感官。它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e)倏忽已逝,难以抓住。我们很容易就会忽视他们,或者对他们做出不当的解释,因此,若是那单纯情感中激发起的精妙而可靠的愉悦感不能凌驾于那经常是含糊不清的音乐意义的表达(expression)之上的话,一首交响曲最美的乐章也很难打动人们的心。在三种摹仿自然的艺术之中,音乐意义的表达是最为含糊,最不精确的,而它作用于心灵的威力却又是最大的,这真是不可思议!

在上面的段落里,已经很好地说明了,音乐中单个元素作为意义的载体是多么脆弱,多么模棱两可和不精确,若是把某个动机与某段和声抽离出语境来看是多么容易作出不当的诠释。他提醒我们,要想讨论意义,绝对不能够脱离语境。狄德罗说到的“单纯的情感”未免太过简单:我们所听到的不只是声音,而是许多关系体:节拍,弹性速度,对称结构,重复,不和谐音与解决,等等。我们听到他们,并从中获得快感,就好像读诗的时候,格律,韵脚和语音游戏会给我们带来乐趣一样,虽然听者并不一定明白其中的手法,但正是他们为我们理解作品的意义铺平了道路。我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所接受到的是一种图示(pattern),或者说是一种声音的秩序;正因为如此,狄德罗的(还有海顿)一些同代人会称音乐和舞蹈是语言最古老的形式——就好像园艺要比农耕更为古老(!)。

正是因为低估了音乐词汇的模棱两可,夸大了其精确性,使得我们对音乐情感的研究经常误

入歧途。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德雷克·库克(Deryck Cooke)的《音乐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Music)。库克在他举的那些调性音乐的例子中发现的情感内涵并不见得错误,但是别人,不管是专家还是外行,在这些音乐中所感受到的东西,大体上也没有错,这虽有些遗憾,倒也能算桩幸事。请大家不要误解我搬出大众来说事。自然,音乐中有些方面只有通过训练才能更好地去欣赏,比如巴赫赋格与卡农中的对位技巧,海顿巧妙应对音乐形式中的套路,制造出出乎意料的幽默或者戏剧性效果的能力。还有贝多芬写作变奏曲时不只是给主题加花,而是只保留调性结构,完全重写的方法。甚至还有一些音乐,不只需要专业训练,更需要一遍遍的聆听,才能了解个中妙处。尽管如此,音乐的喜怒哀乐,庄重和谐谑,激动与宁静,挑逗或抒情,并不需要多少知识,只需要对音乐风格的基本了解就可以感受。你瞧,在看电影的时候,不用别人告诉我们,经常是听到某段音乐,我们就知道:无辜的女主角给坏人们给绑铁轨上了。

库克认为,他用约定俗成的一系列音乐动机,就可以解释音乐如何激发听众的情感。他认为每一个音乐动机都负载着一种情感意义。例如,库克说在小调式上,从五级音开始级进下行到导音的旋律意味着悲伤。为此,他引用了贝多芬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10的末乐章中不太慢的柔版:

【谱例1】

我们承认这的确是一段表现悲伤情感的音乐,因为贝多芬标记了arioso dolente(悲哀的小咏叹调)。不幸的是,就在同一首奏鸣曲的谐谑曲乐章中,主要主题也在小调式上,同样也是从五级开始,下行级进到导音的:

【谱例2】

怎么也没法说这是充满悲哀的,倒不如说是欢快的,有民歌意味的,因为第三小节中的减七和弦,音乐听起来可能还有点凶险,有些辛辣。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他们不同的和声与节奏形态中,在他们不同的速度和伴奏声部中。在悲哀的咏叹调中,第二个音,延宕的降D音,在主调和声中是不协和的,然后又解决到降C,接下来的降B依旧是不协和的,但是比前面更快地又解决到降C上,增强了音乐的张力,最后回到了主音降A上,但是现在低声部的和声又转到了属上,以此又形成了不协和。这一次的不协和音延宕得更长,一直到解决。总的来说,除了开头的降E,其他强拍上的音都是不协和的,而之后又令人满意地解决到协和音上。这种悲哀的气氛,并不是因为主题旋律音高的变化造成的,而是这个级进下行主题与和声的相互关系,是低声部上如同心跳般的重复的伴奏和弦,通过用一种先是犹豫,而后渐渐激越的自由速度。和声如同给旋律加了重码,它把降D往降C拉,并且将降A带往G。

作曲家安排旋律的节奏,来造成音与音之间的不协和,这也是一种传统的技巧。降D于降C 是不协和音,降B于降C是不协和音,降A于G是不协和音。这种不协和音的不断积聚赋予这一乐句以相当的表现力。每一个不协和音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倚音,这也是自从巴赫到威尔第以来调性音乐中悲怆情感(pathos)最短小的载体。比如《游吟诗人》最后一幕的莱昂诺拉的场景,可谓是歌剧中表现哭泣的经典范例:

【谱例3】

而在贝多芬op.110的谐谑曲中,第一,二和四小节的强拍都是协和音,虽然在第三小节有一个不协和的减七和弦,但它并未延宕,而是直接在第四小节解决到了属和弦。并且这个和弦的重复给音乐带来的是活力,而避免了悲怆情感。

我们在这两个乐章中所提到的这个动机,的确可能为别的作曲家用来表现悲怆的情感,比如在莫扎特G小调弦乐五重奏的末乐章开始部分。这个乐章要是演奏得足够细致,是很容易使人落泪的。

【谱例4】

不管如何,正如贝多芬所展示的,这一个音高序列可以承载完全不同的情感意义。简而言之,在这个柔版中,这一音高序列可能的确如库克所说,是用来象征(signify)悲哀的,然而他也可以为作曲家所用,表达他所赋予它的其他意义。

李斯特在他的奏鸣曲中所用的同一动机,在不同的段落可以时而如魔鬼,时而爱意绵绵,时而庄严,时而超然,时而具有宗教意义,如此等等。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主导动机也是如此。这已经足以说明在旋律符码和情感意义之间预设关系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依旧还有某种偏见,认为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受限于或者受益于预先就存在的有限的一系列动机,尽管他们的音乐的半音化程度远不如瓦格纳和李斯特。

为了达到相似的音乐效果,有时一位作曲家会摹仿别的作曲家的手法或曲调。这种情况在研究中经常会引起混淆。我们举一个著名的例子:在梅耶贝尔的《胡格诺教徒》中,当女高音不情愿地表白他的爱时,男高音狂喜地回应着弦乐组的震音和独奏大提琴旋律的伴奏。这种效果在当时就很有名。威尔第的《假面舞会》中,当女高音坦陈她对瑞典国王(在波士顿版中是马萨诸塞州的州长),令人印象深刻的弦乐震音很快响起,同时响起的还有男高音和独奏大提琴的旋律。这并不表示带大提琴独奏旋律的弦乐震音就是一个传统的明确的音乐象征,可以用来象征“对通奸激情无意的接纳”。这只是威尔第在向他的先行者致敬。而他也知道他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使用这一手法来达到他所要的效果。

把摹仿和引用混淆起来,这是音乐研究中的常见误区,我们应当避免。前者只是一种致意,

前作并没有意义,我们也无需认出范本;而后者则是一种参照(reference),我们应当意识到引语从何而来。在摹仿中,我们不需要有再认的过程也能理解作品,恰恰相反,既然摹仿的范本显然是有效的,那么哪怕是在听者没有意识到范本的情况下,摹仿也应该同样有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欣赏并不需要预备的知识。

仅靠统计数据和堆砌的例子,就想探讨十八世纪某个音乐动机在传统中的意义,是完全不可能的。在所有这样的动机里(特别是那些作品开始时的动机,甚至是一些次要主题),首先得要有个主三和弦的框架。半音阶上十二个音的排列组合可能可以组成数量庞大的不同曲调,然而有主三和弦的三个音做限定的话,那么得到的结果就少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在调性音乐范围内,有那么多旋律的基本结构是如此相似,因为这种结构必须得要有力,鲜明,才能给作品打下坚实的调性基础。(人们热衷于谈论某某作曲家借用了另一个作曲家的某某曲调。上段所述就能解释为什么这种活动可以非常简单地得出结论,但同时又是无聊而无意义的:调性范围内每一个动机,都自然而然地与成百上千个其他动机相类似。)

[音乐欣赏,情感,音乐]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了美感。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即使以叙事为主的歌唱,音乐也并不全依靠语义来传达内容,而必定会用赋有感情的音乐语言和赋予美的因素来表达或烘托或寄托感情,即使是附有歌词的声乐曲,其表达感情主要的仍是音乐本身。在综合艺术中(如戏剧、舞蹈、影视等),也总是当需要抒发感情之时,就常常让音乐来负担,借音乐的抒情性能,把情感表露出来,并有所渲染、强调、夸大。 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语言和文字尚需通过符号,或带感情起伏的语气语调信号,来传达感情或思想、内容,且语言及文字有时因民族不同而尚须翻译,那就麻烦了。而音乐,它可以直接地来反映人们内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且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等等限制。因此,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阶层的人民,虽语言不通,却都能通过音乐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因此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音乐是感情的语言,音乐无国界,这些近百年来已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即乐与情通。本文就是讲述了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各方面的体现及要素。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中,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通过对乐曲慢与快的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种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通过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与慢的音乐要

齐鲁先锋2014-音乐的形式与情感表达(下)100分

音乐的形式与情感表达(下) 7.5 1、音乐作品是听觉艺术。 正确 错误 2、旋律线的运动形态与进行方向复杂多变。 正确 错误 3、跳进表达的情绪平静而真挚。 正确 错误 4、同音反复指旋律线以某音作支点的环绕进行,有着间隔性同音反复的效果。 正确 错误 5、节奏的主要作用在于形成和影响曲调的性格特征,赋予作品以鲜明的个性。 正确 错误 6、歌曲《心中的河》是由黎晶作词的。 正确 错误 7、器乐作品,是指除了人声以外的由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 正确 错误 8、《梁祝》用奏鸣曲式写成。 正确 错误 9、不同的民族也有相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正确 错误 10、歌曲《心中的河》由阎维文演唱。 正确 错误 11、歌曲《百合》的词作者为()。 林夕 陶正 陈涛 冰洁 1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西部 南方 北方 以上均错误 1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的越剧唱腔为素材。 浙江 河南 湖北 河北 14、一般而论,弦乐()常表现歌唱性的旋律。 音色 音调 音节 以上均错误 15、歌曲《百合》的演唱者为()。 戴玉强 贺玉堂 刘燕 郭颂 16、()的音色常表现军队、号角、斗牛士等。 弦乐 打击乐器 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 17、()由于主音上方的大三度音响多有明朗之感,因此在某些条件下能与雄壮的、辉煌的情绪相吻合。 调式 五声调式 小调式 大调式 18、()中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礼记》 《乐施》 《乐记》 《师乙》 19、()的音色常表现田园景色。 弦乐 打击乐器 木管乐器

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音乐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崇敬,最早的乐器都是在模仿着自然界的声音。用声音去描写自然,让人去感受自然,即使那自然的风光并不在眼前,你却能用音乐去勾绘一副自然的图画。 音乐在后来的发展中,渐渐开始带入创作者自身的感情色彩,通过音乐去表现自己的情感,将音乐赋予意义。能让听到的人感受到作者潜藏于声音组合中的思想。 最初的音乐不论东西方,大多都是宗教音乐,用音乐去描写大自然的伟大。用音乐表现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敬,以及对宗教精神的阐述。 譬如道教音乐,用着简单的乐器,奏出一曲空灵之感的声音,是道教对于自然的理解。有一种超脱于人世的豁达,但又有一种肃穆,希望通过音乐让人洗净尘垢,对于人世间有一次新的体会。这是道教音乐在表示自己对于宗教理解的阐述:出世而又入世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大多是在玩弄着各种技巧,用各种声音组合而成。华丽的技巧下,掩盖的是意境与情感的缺失。只有听到歌词,才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样的目的,用人声唱出的歌词掩盖的是乐曲本身缺少的感动,歌词的直白也破坏了音乐的美。 回归到本真,一切音乐源自自然。用自然之声表现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好的音乐不是用乐器去堆砌各种声音,而是让人能从声音中听到感动,让你油然生出一种感悟,你能听到作者的思想,领会到他的精神追求。 就自己的观点,表达悲伤的音乐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不需要歌词

直白的表达,只要有着旋律。听着听着你就能感受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却围绕着你的一种悲伤。好的音乐打动人心,歌词只会粗暴的破坏掉这种悲伤的气氛,好像你本来在听着一个女孩在缓缓述说她的故事,却突然变成个怨妇大声嚷嚷着:“我恨你,你去死吧”。 喜欢那种娓娓道来的气氛,淡淡的萦绕着悲伤的气氛,而不是被直白的表述给破坏,那样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愤怒还有不满,那样的音乐不该被冠以悲伤之名。 久石让的音乐便是用着乐器去演奏一曲曲的真正的音乐,虽然它不过是电影中的一曲配乐,但只有它才能展现影片中人物各自的特点与经历,用音乐去展示电影画面与旁白都不能展示的内心世界,影片中主角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受别人的约束,任自己自由自在的畅想飞翔。最喜欢的一段莫过于《红猪》中波鲁克驾驶着飞机在云层之上自由飞翔的配乐,欢快、明亮的曲调让我们也能领会到波鲁克在空中畅游时感受到的自由。而这不是电影画面简单的在云层中飞上飞下能表明的。

第一课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案 第一课 课题: 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目的:通过对歌剧《白毛女》六个不同唱段的欣赏,使学生理解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可表达不同的情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体验情感,运用情感体验欣赏音乐。 教学内容:1.北风吹(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一幕) 2.十里风雪(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一幕) 3.扎红头绳(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一幕) 4.哭爹(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一幕) 5.我要活(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三幕) 6.太阳出来了(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五幕) 教材分析:《白毛女》是一部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歌剧,是我国第一部新歌剧,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创作于1945年,在延安秧歌运用基础上, 由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该剧根据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写 成,以河北、山西地方民歌为音乐素材,刻画出许多具有鲜明艺术形象的典型人 物。 该剧以“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深刻揭示了旧中国 阶级压迫的本质。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苦大众,不畏地主恶霸的压榨、 欺凌、奋起反抗,争取自由的壮举。 本课欣赏内容是从歌剧《白毛女》主要人物——喜儿和杨白劳的唱段中选择的五 首独唱、对唱曲和一首合唱曲,即:《北风吹》、《十里风雪》、《扎红头绳》、《哭 爹》、《我要活》和《太阳出来了》。 《北风吹》,七声D徴调式,3/4拍。取材于河北民歌《小白菜》,稍快的演唱 速度,刻画出了喜儿盼过年、盼爹爹早点回家的喜悦和焦虑的心情。 《十里风雪》,七声D徴调式,4/4拍。曲式为单乐段机构,在缓慢而低沉、 充满压抑和暗淡色彩的演唱中,刻画了一个倍受欺凌、心怀恐惧、百感交加的农 民形象。 《扎红头绳》,七声D徴调式,4/4拍。曲式为二段体,紧密的节奏和欢快跳 跃的中速男中音与女声对唱,刻画出杨白劳对女儿——喜儿的抚爱之情;生动地 表现出了喜儿无限喜悦的心情。 《哭爹》,五声D徵调式,4/4拍。曲式为变化重复的乐句构成的单段体结构, 拉宽的曲调下行级进,和带凄凉悲伤、疑虑的声调,表达了喜儿哭爹时极度悲恸 之情。 《我要活》,六声D商调式,4/4和3/4拍子组成的变拍子。曲式为单段体结构, 旋律下行级进与上行的大跳进行,配合强力度的夸张性演唱,充分表达了喜儿与 不平等命运的抗争、对旧社会强烈的愤概。 《太阳出来了》,宫徴交替调式,4/4拍。二声部混声合唱,歌曲中支声式的合

论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特征

论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特征 9月18日在上节课的结尾老师与我们听了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关于反对战争的一个片段,那样的意气风发,激动人心,在这节课,便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特征。 迈克尔杰克逊,相信没有人没有听说过。他曾经是多少人的梦想,多少人的疯狂。还记得曾经整个班的人偷偷用自习课的时间去看他的演唱会视频,男生以模仿他为荣,那是属于他的时代。这样一个人,拥有举世罕见的才华,是继猫王之后西方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他的音乐艺术不单单表现在嗓音上,独创的舞步、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设计和自身强大的魅力都是使他最终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原因。如同最古老的巫乐,他的音乐带有迷人夺魄的力量。 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特征主要有一下几点: 乐舞之乐。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步灿烂夺目,创造力十分优秀,他有著名的“机器人”舞步和“太空漫步”。他的一些舞蹈动作也受到了社会世俗道德的批判,但依然无法阻止其对之后几代流行乐舞台的巨大影响。 风格之乐,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个人风格极其强烈,旁人难以仿造,他将黑人的蓝调和白人的摇滚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曲风,当在听他的音乐时,你没有办法真正区分出来是灵魂乐还是蓝调或是摇滚。因此,一般人大多模仿他的舞步,但很少有人能够模仿出他的声乐。 专业之乐.迈克尔杰克逊性格一丝不苟,具有旁人没有的良好精力,即便是在最大型的演唱会上也可以做到从头至尾不走音,纵观当今的乐坛,有太多完全不具备专业素养的明星自称歌手,相较之下,实在是大言不惭。

本能之乐。是指揭示潜意识中的自我。迈克尔杰克逊正是将内心深处,最本质的生命状态揭示了出来,因此成为本能之乐。如同李玉刚,超越了性别的限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本能的艺术。 情感之乐。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中包含着充沛的情感,让人为之动情,为之疯狂,在他的演唱会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下面的观众极度疯狂的神色,正是因为他在他的音乐中投入了大量的情感,他才可以达到观众们如此强烈的情感回馈。 哲学之乐。古代哲学中讲求阴阳道法——物极必反。世间阴阳转换,乾坤颠倒。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同样包含了哲学思想。阴阳并济,亦正亦反,最终完美融合成一个整体。 政治之乐。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中在后期包含了强烈的政治情感和社会情感。他的音乐主题涵盖了反战、环保和捐款,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为世界作出积极贡献,真正称得上是和平大使。 然而,迈克尔杰克逊的一生,纵然有无数的掌声与尖叫,却也有无数的非议与敌视。阐述一代偶像一生的得与失,上天是公平的。上帝给予他音乐舞蹈艺术的旷世天赋,却没有给他如何保护自己辨认肮脏的基本能力,同时也失去了正常人那些最普通的快乐他曾经坦言非常想独自在繁闹马路逛街,甚至曾经包下一间超市,体验普通人怎么买东西。得与失,向来都是辩证的,鱼与熊掌,又岂能兼得。 迈克尔杰克逊,终将是一个不灭的神话。

我对音乐的认识

在大学音乐的选修课上,我被音乐的博大精深,韵律深深吸引了,我更深入地体会到音乐其中的奥妙。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思想的呈现,自然万物声息的再现。渐渐地,我发现大学音乐成为了我们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我不怎么懂得音乐,但是听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陶冶。大学音乐这门选修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真的很有意义。 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风格、艺术的形式,正如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它们之间是互补互存,百花齐放,而绝不是什么竞争关系。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迪,促使我们呼唤:音乐对于人的道德,情操的影响,内修的作用。 音乐欣赏选修课作为一门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音乐选修课。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音乐欣赏选修课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次,音乐欣赏选修课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选修课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会我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欣赏选修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如在教何更好的适应社会。音乐选修课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音乐可以打开我们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我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我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各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创造也会不尽相同。教师创设一个环境,把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论音乐与感情

论音乐与感情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乐论《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以怎样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就把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起来,认为音乐能表现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相互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情。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感情的表现,认为只有感情才是音乐要占为己有的领域。并且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感情,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艘表现的特殊领域。”(黑格尔:《美学》)在现代的音乐美学研究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比较多。博览音乐家卓菲亚·丽莎认为:“在音乐中,由于缺少具体的、实在的、单个的客体,感情反映的因素便能比较强烈地发挥作用,占据了首要地位——这便是音乐在反映显示的方式上的特殊性。”她还认为:“音乐的内容是感情,而很少是唤起这些感情的那些现象本身。”(卓菲亚·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在欧美现代音乐美学研究中,也有人坚持主张音乐是表情的艺术,影响较大的是英国音乐学家柯克。他在《音乐语言》一书中指出:“事实上,音乐是包含着音乐以外的,正如诗歌是包含着文学以外

的,因为,音符和文学一样,有感情的含义。让我们再说一遍,音乐,在伟大作曲家的笔下,用纯属他个人的表现方法最完美地表达 了人类的普通感情。”(柯克《音乐语言》)在我国当代的音乐美学 研究中,也普遍认为音乐能够表达感情,而且认为音乐内容主要是 感情内容。当然,也有人认为把音乐看作是表达感情的艺术的说法 是不全面的,音乐所表现的应该是人类的全部精神生活,它应包括 人的思想、感情、心地、灵魂、意志、梦境、幻境以及潜意识等等 全部精神活动的内容世界。我认为,主张音乐能表达人类全部内心 世界的观点和主张音乐善于表现感情的观点并不矛盾,因为它们所 针对的是听一个范畴中的内容。只不过,后者力图把音乐的表现内 容涵盖得更全面一些。因此,我们认为提出“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或“音乐主要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应该说是抓住了音乐表现 内容的最主要、最核心的东西。问题在于我们不要把这种提法作狭 隘的理解,把感情仅仅看作是某中描象的形式;而应该把感情表现 理解为显示生活的反映,它有丰富的内涵并和人们的其它心理活动 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知道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过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在心理学里关于感情和情绪的研究中,特别引起人们兴趣的是关于“表情动作”这一学说。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面部表情与身段表情,更多地表现在戏剧、舞蹈以及造型艺术中。和音乐关系最密切的无意是语言表情,语言的语言、声调、节奏、速度等都是表情手段。人由于情绪的激动,发出各种不同的富有表情性的声音,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谈歌曲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摘要:音乐的灵魂是情感,缺乏情感的歌唱是没有生命的、苍白的。本文以歌曲演唱中情感的含义为切入点,围绕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具体的运用及具体的作品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到演唱者在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涵义;歌曲演唱;作品分析;情感表达 很多人在学习美声中都只在乎音色技巧,而忽略了音乐的关键灵魂所在---情感;没有达到声音与情感的统一,这样的歌声是达不到音乐艺术要求的。声乐主要就是通过声音的形式来传递情感,情感是其最为基础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是,如果演唱者只是拥有一副好嗓音、咬字清晰并掌握一些艺术技巧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生动完美展现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声乐艺术形式的更好创造。 一、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在歌唱中,情感表达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心理方面的因素、生理机能方面的因素以及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等等。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主要利用自身的一些表现进而塑造歌曲中的人物艺术形象。所以,必须首要做到要了解声乐中所要体现的形象,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这样刻画出的人物形象才是生动鲜明的。 歌唱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展现技巧的过程,并且注重的是技巧和情感两者间的结合。在整个歌唱的过程中,情感与技巧两者紧密联系和影响,二者都是表现艺术的方式,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也正是演唱者所最终追求的目的。保证发声准确,再加以情感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这一样才能够真正表现歌曲的灵魂。 在声乐表演之中,将情感和演唱两者结合起来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将声乐与情感两者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表演才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才更加能够引发观众产生共鸣。 二、情感在歌曲中的具体运用 (一)作者的情感 根据声乐演唱中的声音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就可以看出演唱者是否对该艺术有所把握。首先要了解当时的背景跟作者的情感,声乐艺术要展现自身作为艺术的生命,就必须在艺术表达中融入情感,声乐艺术的精神体现,这也就充分体现了歌唱中情感融入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要达到歌唱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要做到声音和情感的相互融合,在演唱的过程中使情感得到充分表达。 音乐是人的感情的表达,声乐史用人声演奏的音乐,所以感情的表达最为直接。最直接的表演最自由且最易感染人的。 (二)歌唱者的情感 歌唱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歌唱的方式是通过嗓音进行歌唱,也就是利用发声力度、音色以及唱词等多个因素的变化来表现歌曲中情感信息的变化。而另外一种歌唱的方式在传递感情信息时,利用的是演唱者的表情和动作。第一种歌唱的方式首先需要歌唱者对歌曲本身的内容和情感进行理解,然后再通过自身心理活动将其化作自身情感,用声音表达出来,从而刻画歌曲中人物的情感。第二种歌唱的方式演唱者通过自身唱歌的艺术动态形式将已内化的歌曲情感进行生动地表达。 (三)观众的情感――引起的共鸣 一首歌曲的演唱是否能够带动观众的思维涉及多个方面,唱歌考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心理上的调控,在歌唱中投入感情,这样才能够真正打动观众,能够让观众也萌发一样的情愫。 唱歌,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歌曲的内涵和灵魂唱进观众的心里。没有真挚情感的歌声也不可能达到与听众的心理共鸣。总之,一名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注意声音技巧和歌

论音乐的情感特征

论音乐的情感特征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作为表达人类思想意志 的载体,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的音乐家、哲学家和美学家都将其视为一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 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正象黑格尔所说:“在这个领 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 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但是,由于音乐在反映现实的 具体性上受到限制,在音乐审美中人们会对音乐情感 有不同理解。在以往的探讨中,我们一方面肯定了情感交流在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重要性;一方面也 发现了一些对音乐情感的狭隘理解。为了探求对音乐 情感科学、客观的把握,重视对音乐情感特征的研究是当前音乐美学研究切实要做的事情。 音乐情感的基本特征 作为人类思想意志的表达,音乐的情感以音乐艺 术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人类内在生命的运动和无 限深厚的精神内涵,对于其存在的意义来说,这种情感应当是典型的、概括性的,并且是易感的。 一、音乐情感的典型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典型是指作曲家在表现情感时, 要选取那些在现 实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情感“素材”。这 就要求作曲家对于特定环境下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方式 同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人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情感体 验,而他体验的必须更加深刻、更加细腻、更加强烈,并且能够对以往的情感表现模式有所突破,创造性的运 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其音乐的情感内容。贝多芬 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就是一个突出的典范,它之所 以能够堪称为交响音乐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原因不仅 在于它蕴含了贝多芬从法国大革命中所感悟到的精神 情感,更在于他全新创作风格的运用。 二、音乐情感的概括性 由于音乐所使用的特殊物质材料—声音,具有 非语义性和非造 型性的特点,它不能象语言那样直接表达概念,也 不能象造型性艺术那样为我们提供视觉的表象,这就 决定了音乐情感的表现要具备高度的、非具体的概括性,我们所了解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的多义性和 不确切性,就是随着这种非具体的高度概括性产生的,〔收稿日期]2004一10一21

音乐的形式与情感表达

音乐的形式与情感表达 (下)试卷 时限]:60分钟00 51 57 ]:100分 //https://www.doczj.com/doc/cb1993022.html,/index.php?s=/Exam_examstart_bigclass_4_smallclass_23_courseid_987.html 、音乐作品是听觉艺术。 正确 错误 、旋律线的运动形态与进行方向复杂多变。 正确 错误 、跳进表达的情绪平静而真挚。 正确 错误 、同音反复指旋律线以某音作支点的环绕进行,有着间隔性同音反复的效果。 正确 错误 、节奏的主要作用在于形成和影响曲调的性格特征,赋予作品以鲜明的个性。 正确 错误 、歌曲《心中的河》是由黎晶作词的。 正确

错误 、器乐作品,是指除了人声以外的由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 正确 错误 、《梁祝》用奏鸣曲式写成。 正确 错误 、不同的民族也有相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正确 错误 0、歌曲《心中的河》由阎维文演唱。 正确 错误 1、歌曲《百合》的词作者为()。 林夕 陶正 陈涛 冰洁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西部 南方 北方

以上均错误 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的越剧唱腔为素材。 浙江 河南 湖北 河北 4、一般而论,弦乐()常表现歌唱性的旋律。 音色 音调 音节 以上均错误 5、歌曲《百合》的演唱者为()。 戴玉强 贺玉堂 刘燕 郭颂 6、()的音色常表现军队、号角、斗牛士等。 弦乐 打击乐器 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 7、()由于主音上方的大三度音响多有明朗之感,因此在某些条件下能与雄壮的、

的情绪相吻合。 调式 五声调式 小调式 大调式 8、()中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礼记》 《乐施》 《乐记》 《师乙》 9、()的音色常表现田园景色。 弦乐 打击乐器 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 0、歌曲《百合》的曲作者为()。 任光 张寒晖 贺绿汀 赵方 1、(),即曲调的音高关系,它是由音程及其进行方向所决定的。 节奏

初中音乐课堂中情感教育的体验论文

初中音乐课堂中情感教育的体验论文 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一门情感艺术,她所表达的内容能够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能够开启人的心智、陶冶心灵、塑造人格和培养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音乐教学也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注重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中,注重了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音乐教育成为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伊甸园。以下是笔者近几年来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课堂情感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以情激趣,打破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的认识误区。 教育离不开感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从事教育工作者所喜闻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感情最能教育人、打动人,也最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的特点不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心理学原理认为:情感不仅是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培养的根源所在,更是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情商的健康培养是一个人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 在音乐课上注重把音乐作品’情感’与学生的自我的情感结合恰来,例如:在欣赏《怒吼吧,黄河》时,把曲作者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和当时我国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冼星海的爱国热情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结合起来,并且建议学生以一位爱国者的心态去聆听音乐旋律。结果学生各个情趣高涨,在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听后感时,学生都发言深刻,有的甚至联系到自己说’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也一定会投身到抗日战斗的队伍中去……’。还有许多同学表示,这一段音乐确实反映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情感。 二、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创设情境,培育情感。这是新课改下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的又一重要手段。形象、生动、具体的情景创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近乎真实的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及表现,注重了’人的发展’;情景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感受音乐的机会,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塑造了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空间、搭建了舞台。 在《音乐之声》的主题插曲《DAORENMI》中,让学生到操场上画方格边跳边唱,下课后问几位同学这节课有什么感受,都说:’很快乐,很轻松’,有的还说:’没有压力,这是我们上的最快乐的一堂音乐课’。情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同时也使学生的人格、思想等方面都有了一种新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所孕育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这很重要,也很难得,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美与情的展示中使自己的人格、心灵得到了净化。 三、以声传情,让声音感染学生,培育情感,享受音乐的美。 音乐需要渲染力,听者更能体会这句话。在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渲染力,无非是声音。老

浅谈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

浅谈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 时间: 2012-04-06 来源:论文在线 编者语: 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于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认识和看法,主要从什么是 音乐表演、对于音乐表演情感表现的认识、音乐表演要有情感表现的原因以及 如何培养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这四个方面递进的论述了音乐表演中情感表现 的重要性。经过调查研究,使我也对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和体会 [责任编辑: zhangnan ] 摘要: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于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认识和看法,主要从什么是 音乐表演、对于音乐表演情感表现的认识、音乐表演要有情感表现的原因以及如何 培养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这四个方面递进的论述了音乐表演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经过调查研究,使我也对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音乐表演情感表现情感内涵理智 一、什么是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是音乐的再创作活动。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 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 社会功能。它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指挥 家、演奏家、歌唱家等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对乐曲做出不同的解释和表现,从而 给听众以不同的影响和感受。因此音乐表演也是音乐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二、对于音乐表演情感表现的认识 在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其实也存在着许多声音,例如,德国音乐家CoPoEo 巴赫说:"音乐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动,否则就不能感动别人;他必须感觉到他想要 在他的听众中引起的一切效果……。"而另一位意大利音乐家布卓尼却主张:"假如 一位艺术家想使别人感动,他自己就一定不能感动--否则在关键时刻,他将无法控 制他的技术。" 音乐表演中的对于情感表现截然不同的主张,虽然各有道理,互有所长,而且 他们之间如果能相互吸收、有所综合,那样会非常有利于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但 是,从总体上来说,笔者是比较倾向于在音乐表演中投入个人的真情实感的主张。 中国传统音乐也非常重视音乐表演中的投情,并且要求这种投情必须建立在解 明曲意、即充分理解乐曲情感内涵的基础之上。戏曲理论家李渔在他所著的《闲情 偶记》中说:"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 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问 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消魂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且其声音齿颊之间,各种俱有分别,此所谓曲情是也。"清人徐大椿在其所著《乐府传声》中也曾

论音乐的形式与内容

论音乐的形式与内容 一、音乐的形式 所谓形式。就是构成事物的各种元素之间组织或安排,它虽然是组织的外在表现,却蕴含着内在的运动规律。作为音乐的形式,它是构成音乐各种元素的组织和安排。音乐的形式构成包括基本要素,组织手段和形式美的法则三个方面。 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以音乐感性材料的声音之特征为依据, 以表情来作为音乐声音的最高标准, 而在音乐的表现性因素中, 表情性占据主导地位。这样, 我们得出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 理应取决于表情性的因素。表情从音乐上讲是指用音响去表现类似于人的情绪活动的运动状态, 音响的高低、强弱、长短、快慢、连断等的运用,可使音乐艺术具有表达情感的高度灵活性和自由性, 这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此外, 音色作为表现情绪的不同变化的综合性因素, 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历代作曲家在创作时无不首先考虑到如何运用乐器才能达到音色的最佳效果的问题, 尤其是近现代音乐, 对音色的运用更是考究。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以和声色彩的创作著称, 众多现代作曲家甚至把传统乐队重新组合或开辟新的音色领域, 从而达到新的美的奇异的音响效果。由此可见, 音色也是音乐形式几种要素中重要的要素之一。 音乐形式的各种要素如果没有音乐形式的各种组织手段有序地加以组合的话, 将如同机械零件的汇总, 也无法体现出音乐形式的结构特征,也就是说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是以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为基础的, 它通过组织手段如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以及现代作曲技法十二音序列等把各种基本要素综合在一起, 从而体现了这一独特的、乱中有序的音乐形式的整体。每一种组织手段都含有至少一种以上的音乐形式要素, 如: 和声, 它那具有节奏韵律的和声节奏,在行进中同时还体现了音程关系和音色特征。 组织手段对各种基本要素的运作依据自然是形式美的法则了, 对称均衡、调性对比、节奏韵律、自然和谐、多样统一等等这些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 对现实生活和自然中各种美的形式概括的结晶, 这些法则被人们总结出来在实践中运用, 成为艺术家们在创造和感受美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法则, 从伟大作曲家们作品中不难看出这种形式美的法则。 音乐有别于其他艺术。文学、绘画、服装、雕塑等的社会生活再现, 往往是通过塑造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来的, 人们可以直接观赏到它。音乐却要凭借音响(即声音) 的先后次序来表情达意, 人们只能从那变化多端的声波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动力。所以, 人们称音乐艺术为时间艺术。时间对于形式的存在来讲是一个关键,音乐形式的各个要素及组织手段都必须在时间的过程中才能逐渐体现出来, 而当音乐形式的各种组织手段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按先后顺序展开的时候, 人们并未感到音乐时间的运行, 而只是感到音乐在延续。这一过程说明了音乐时间与现实时间的不同, 它是一个虚幻的时间序列, 只是音乐的形式用它内部

浅谈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浅谈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歌唱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以人声作为“乐器”的表演艺术,它能够最深刻、最准确、最生动的反映人的感情。中国古代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声乐艺术不仅能使人精神上得到宣泄,同时它可以完善心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歌唱不仅包括对声音的训练,也包括对情感的训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忽视了情感,单单注重用发声技巧来表现作品,那么演唱出来的歌曲就会缺少感染力,难以打动观众。所以,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时,应先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加上熟练的演唱技巧来完成对作品的表现。这样,我们所唱出的歌声才不至于苍白无力,才可能充满感情、充满生气,才可能打动听众。 歌曲情感的真实与美感是歌唱者的艺术生命,是歌唱者对生活情感的高度概括,加工和升华的产物。只有歌唱者牢牢把握住歌曲的内在情感,才能赋予歌曲以生命,才能点燃观众的激情,震撼观众的心。情感体验越深刻、丰富,把握歌曲越准确,演唱越真挚,感染力越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得多么的详尽,用了多少表情 术语,都没有办法完全记录出音乐内在的微妙变化,更没办法记下蕴 含在音乐作品中的种种情感和思绪。要使乐谱中潜藏的生动乐思得到发掘、丰富和补充,这一切都有赖于歌唱者的再创造。瓦乐特曾经说过:“演奏(唱)家的艺术处理和见解越高,他就能更大程度的传达该作

品”。因此,怎样分析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把握歌曲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和音乐形象,然后确定演唱情绪、歌声音色、形体表演等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准确把握歌曲的内涵任何一首歌曲都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音乐风格,表现特定背景下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词与谱,借助音乐和文字,对歌曲仔细品味、细致琢磨,了解歌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主题及歌曲的音调风格等。尽一切可能去熟悉和体验作曲家生活的时代环境,审美特征、思想追求等。并把自己置身于那个特定环境和场景中。只有对歌曲情感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和把握音乐作品 的情感内涵,才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风格体系和精神特征。同样,歌者只有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深切感受那个时代爱国知识分子内心世界,才能表现出苦闷凄婉、茫茫而无处求的心态,才能感受到那种压抑、无处报国的苦闷心境。声乐不只是演唱技术,而更多的是歌唱文化。对歌曲的理解也不要仅局限于歌词表面上,应该深入到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文化里去。 2、体察品味音乐的律动,钱仁康教授在谈到音乐怎样表现人的情感问题时说“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和音响的色调变化发展,这是任何语言艺术所不能企及的。”人的情感变化在运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强与弱、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的两极分化。其中强与弱的变化体现为力度的要素,激动与平静的变化体现为速度

谈谈你对音乐的理解

谈谈你对音乐的理解 院系:资源环境与旅游系学号:120711152 专业:地理科学姓名:王凤 经常是一个人躺在床上,听着音乐在黑暗中慢慢地入睡。那时候的音乐或许已经不是某种神圣的东西,而是成了一种工具。我把音乐叫做神圣的东西,神圣不在于它的高雅,而在于给予人的震撼。那种从心底蹦出来的不可名状的感觉,那音乐确实非常奇妙,它不仅能陶冶人的气质修养,音乐能抚慰心灵的伤痛, 还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所谓天籁之音,就包含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曾有一个哲人这样说: 在我们身边,什么都会背叛,可是音乐不会。哪怕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背过身去,音乐依然会和我窃窃私语。于是我知道,无论你向前走多远,那些久远的音符还是会和你的心灵很近。生命之路并不顺畅,坎坷和不快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但要爱上音乐。也许你一时无法体会这种心境,但我想走进音乐,你便能理解。“音乐”是地球生灵的空气和水,音乐不分国界,没有种族,贫富,贵贱,尊卑,任何具有生命的物种都可尽管地享受吧!这是大自然的恩赐。 我们每个人的文化、个性与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对音乐的感悟是会不一样的。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悟,即使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听同一首曲子,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要过多的在意他人对音乐的感觉,凭心的指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就足够!音乐是一种独特的传播方式,它可以把人们的喜怒哀乐集与一起,对人的情感产生一种共鸣;在生活,学习之中,我离不开音乐,我时刻都在想着它,让它陪伴我每一个寂寞的时刻。 音乐有一种天然的情感蕴含其中,总会有那么一首歌让你听了会

浅谈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浅谈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崔浩 摘要: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现性艺术最早的形式之一。音乐能够唤起感情的力量,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深刻的影响。艺术既然来源于生活也就脱离不了情感,情感是音乐创作的主要对象,音乐能表现情感并唤起情感,音乐在欣赏者身上唤起的情感是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与自身的情感融汇成更为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音乐情感欣赏 旋开音响的按钮,听到缓缓的音乐声流出,便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懂得享受的人,有点飘飘然,也有点不知所措。音乐是美的,它是世间最和谐的事物。它的旋律与动感,它的狂热与柔情,它的停顿与连绵,给人以不可抵抗的力量,音乐的魅力之大,足以让人为之疯狂。 音乐流淌出来的,都是我们最真挚的情感。只要你还有颗跳动的心存在,你就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诠释你内心情感的纽带。你可以为它去放肆,去叫嚣,你知道这个世界上,仍有属于自己的物质,有音乐陪伴的生活,永远都是丰富而充实的。在音乐与情感之间,寻找到心与心的沟通点。我们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相信我们每个人之间,都有爱存在,都有五百次回眸的缘分。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切艺术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音乐是用声音构成的艺术,是用听觉感知和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艺术既然来源于生活也就脱离不了情感,需要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驰、跟丰富多彩的音色、还有力度的强弱、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等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让欣赏者自身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交流与共鸣。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与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音乐是用声音构成的艺术,是用听觉感知和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情感属于意识范畴,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与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当你浸沉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中,去尝试酸甜苦辣的各种味道,将让你随着它的欢乐而欢乐,悲伤而悲伤,那就说明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你,使你受到感染而产生一种思想冲动,你会认为它是你内心情感的一种音乐表现。情感的多样性往往使我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相对模糊,但我认为,音乐中表现的情感不仅是类型化的喜怒哀乐,而且也是具有个性化的喜怒哀乐,它们渗透着作曲家的个性并于特定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相联系。今天我们通过对音乐与情感关系的阐述,与特点的解说,来加强我们对音乐与情感的科学认识,并知道类型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应该是音乐与感情的基本特点。了解这些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 音乐能够表达情感,并认为音乐内容主要是情感内容。所以我认为,由于人的感情具有一种宣泄释放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外部表现正是人本身情感的体现。其中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与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是音乐之所以能够表现情感的原因,是这些构成了音乐具有表情性的基本根据。 音乐与情感,是密不可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切艺术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既然生存于社会,就避免不了各种情感。音乐中的声音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象征意义,它的独立性就体现在音乐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