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工程大学2020年专升本 土木工程专业考试大纲

安徽工程大学2020年专升本 土木工程专业考试大纲

安徽工程大学2020年专升本 土木工程专业考试大纲
安徽工程大学2020年专升本 土木工程专业考试大纲

土木工程(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一、总纲

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普通专升本规模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高职(专科)层次升入本科教育培养工作实施方案通知精神,根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并结合参考教材编制本课程考试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报考安徽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升本)专业的所有考生。考纲中明确了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内容范围和要求。重点对考生高职高专阶段对土木工程学科相关力学原理与计算方法的应知应会知识进行考查。

本大纲解释权归安徽工程大学招生办。

二、学科考查内容纲要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本专业考试大纲主要参考《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与方法”所涵盖的主要核心知识单元与知识点进行编制,考核对土木工程学科相关力学原理与计算方法的掌握。

2.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参考教材

工程力学;参考教材:《工程力学》(含配套《工程力学学习指导》),孔七一,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第四版。

(二)考核范围与要求

1.静力学基础概念

(1)了解力、力系、刚体、平衡的概念;

(2)熟悉静力学基本公理、二力杆、约束和约束反力;

(3)掌握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构件受力图的画法。

2.平面力学的合成与平衡

(1)了解力偶、投影、力矩的概念;

(2)掌握合力矩定理、力偶等效定理、力线平移定理;

(3)熟练掌握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和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

(4)掌握解决工程中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3.轴向拉伸与压缩

(1)了解内力、应力的概念;

(2)掌握拉压杆件的内力分析与轴力图的绘制法;

(3)熟练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4.剪切和挤压

(1)了解剪和挤压的概念和实例;

(2)掌握剪切胡克定律与剪应力互等定理。

5.扭转

(1)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内力分析与扭矩图的绘制法;

(2)熟练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3)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6.梁的内力

(1)了解建立工程中弯曲问题的力学模型;

(2)熟练掌握梁弯曲内力的计算方法及内力图的画法。

7.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1)理解常用的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2)熟练掌握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3)了解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8.梁的弯曲变形

(1)了解梁弯曲变形的概念;

(2)掌握用积分法分析梁的弯曲变形。

三、补充说明

1.考试形式:闭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按试卷要求解答。

2.试题题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与作图题等。

土木工程(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总纲

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普通专升本规模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高职(专科)层次升入本科教育培养工作实施方案通知精神,根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并结合参考教材编制本课程考试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报考安徽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升本)专业的所有考生。考纲中明确了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内容范围和要求。重点对考生高职高专阶段对土木工程学科相关力学原理与计算方法的应知应会知识进行考查。

本大纲由安徽工程大学招生办负责解释。

二、学科考查内容纲要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本专业考试大纲主要参考《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与方法”所涵盖的主要核心知识单元与知识点进行编制,考核对土木工程学科相关力学原理与计算方法的掌握。

2.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参考教材

材料力学;参考教材:《材料力学》,何芝仙、崔建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第二版(或2018年再版)。

(二)考核范围与要求

1.材料力学基本概念

(1)了解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

(2)了解内力和应力的概念、杆件的基本变形。

2.轴向拉伸和压缩

(1)理解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2)掌握拉(压)杆的变形与胡克定律;

(3)了解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

3.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了解静矩、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的概念;

(2)掌握简单几何图形的静矩、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的计算;

(3)掌握平行移轴公式以及复杂几何图形的惯性矩的计算。

4.弯曲内力

(1)理解平面弯曲、对称弯曲的概念、梁的分类与计算简图;

(2)熟练掌握梁弯曲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画法;

(3)了解叠加法作弯矩图。

5.弯曲应力

(1)熟练掌握纯弯曲时及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2)掌握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6.弯曲变形

(1)掌握用叠加法求解梁的变形;

(2)掌握梁弯曲变形的刚度计算。

7.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1)理解一点的应力状态、主单元体、主应力、主方向的概念;

(2)熟练掌握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3)了解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

(4)了解广义虎克定律;

(5)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掌握四种常见的强度理论。

8.组合变形

(1)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

(2)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求解方法及步骤;

(3)掌握工程中常见的组合变形(拉弯、压弯组合)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9.压杆稳定

(1)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了解欧拉公式的推导;

(2)理解临界应力总图及其在压杆稳定性计算中的作用;

(3)掌握压杆稳定性条件及计算。

三、补充说明

1.考试形式:闭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按试卷要求作答。

2.试题题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与作图题等。

(完整word版)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理工科专业和管理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表达水平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应用表达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文知识部分 语文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1、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 (1)记忆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 (2)识记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华罗庚是现当代著名数学家等。)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 (1)解释教材中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理解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3)解释24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 (1)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记叙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 诗词: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 (2)阅读《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3)阅读《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式(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数据法、举例法、引用法。 (4)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 选择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 1、《漱玉词》的作者是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2、《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3、下列作家同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A、鲁迅、沈雁冰、冰心 B、郭沫若、沈雁冰、朱自清 C、鲁迅、郁达夫、冰心 D、沈雁冰、朱自清、冰心 4、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体裁是 A、无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杂言诗 5、关于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下列表述错误 ..的是 A、此诗写作于抗日战争临近胜利之时 B、此诗抒发了诗人深沉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敌人对祖国的侵略和践踏 D、“激怒的风”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愤怒与反抗 6、曹操《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知音难觅,忧从中来 D、渴望招贤纳才,建功立业 7、下列句子中属于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8、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用“中石没镞”来刻画李将军的独特个性,这种人物描写 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细节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9、陶渊明《饮酒》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A、飞鸟相与还 B、结庐在人境 C、悠然见南山 D、心远地自偏 10、下列关于作家、作品搭配错误 ..的是 A、鲁迅——《灯下漫笔》、《论毅力》 B、矛盾——《子夜》、《香市》 C、巴金——《爱尔克的灯光》、《家》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2011年普通高校专升本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A.《谏逐客书》B.《种树郭橐鸵传》 C.《答李翊书》D.《答司马谏议书》 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 3.《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A.契诃夫B.莫泊桑C.欧·亨利D.托尔斯泰 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欧阳修B.宋祁C.司马光D.王安石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A.初唐B.晚唐C.中唐D.盛唐 6.“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 7.“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 8.《行路难》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 9.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11.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 12.《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 A.《大堰河》B.《火把》C.《北方》D.《向太阳》 13.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小说B.散文C.散文诗D.政论 14.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A.登高临远B.睹物思人C.雨洒江天D.佳人颙望 15.《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A.赵七爷B.七斤C.八一嫂D.九斤老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孔子名丘,字________。 17.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________》。 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19.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0.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21.《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22.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23.《箱子岩》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4.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 25.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家。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答案及重点归纳

整xyfsky 理 1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富于浪漫色彩的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和《杂篇》十一篇。《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2) 、①中心论点:掌握规律 顺其自然 ②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从哪些方面写 a 、三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 b 、良庖、族庖与我 ③用了事实论据 (3)、①理解本文中心论点具有的普遍意义。②识记本文是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4)、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游刃有余:形容记忆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5)、课后习题: ①、“寓言十九”之称,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 答:“寓言十九”是庄子对自己著作写作特点的概括,是说他的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运用寓言手法。这就说明他是有意识以象征、比喻、形象描写等手法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 答:养生之道:顺任自然。论据:事实论证 ③、“庖丁解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则寓言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人生态度是委运随化、无为而治。文章客观上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6)、课文字词及句式分析 养生主:主:关键 手之所触: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乃中经首之会之:的。会:音节。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奏:进刀。莫:没有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规律。进:超过。 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 依乎天理:即“顺应自然”。依:顺从 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郤:同“隙”,空隙。道:同“导”,循着。 窾:空,指牛骨节空处。因:顺着。固然:指牛身体本来的结构 岁:每年 更:换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用。间:间隙。恢恢乎:宽大有余的样子。游:运转。是以:所以。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虽:虽然。然:这样。族:筋骨交错聚结之处。怵然:警惕的样子。视为止:视力因此停留在一点上。行为迟:行动因此迟缓。 提刀而立 而: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 善:擦试。而:表承接 状语后置句:合于桑林之舞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1)、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 (2)、课文分析: ①第一段“臣闻求木……”到“必积其德义”。分析词句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以德义跟木、水进行比较。用比喻方式强调国君积德义的重要性。 ②课文第三段的“十思”用了排比的目的,是要极其醒目地让唐太宗有所选择又别无选择,更让这“十思”显示出不容非议,无可辩驳的理性力量。 ③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三个论证层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第一段,突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中心论证,论述君主善积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大意义。第二段,分析国君不能居安思危,善始善终的原因和危害。第三段告诫君王“十思”以弘扬德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三段内容从理论观点的提出,到原因危害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思路完整,逻辑谨严。 ④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十思”之论,作为君主思想品德修养的方案,切实可行,文章强调居安思危,重视载舟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等,都表现了作者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思想。 ⑤本文善用于运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如以“固根本”与“求木长”、“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又如,“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昔取之”与“今守之”,“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对比论证。

[专升本类试卷]2016年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doc

[专升本类试卷]2016年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作品中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是 (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 2 下列文章不属于诸子散文的是 ( ) (A)《季氏将伐颛臾》 (B)《赵威后问齐使》 (C)《寡人之于国也》 (D)《秋水》 3 《国语》属于( )史书。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语录体 4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 ( ) (A)白居易 (B)元稹 (C)杜甫 (D)李商隐 5 下列成语不是出自《陈情表》一文的有( ) (A)茕茕孑立 (B)祸起萧墙 (C)日薄西山 (D)形影相吊 6 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的是( ) (A)《行行重行行》 (B)《陌上桑》 (C)《短歌行》 (D)《杜陵叟》

7 诗风“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 ) (A)岑参 (B)陈子昂 (C)杜甫 (D)李贺 8 “惟陈言之务去”写作主张的提出者是? (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梁启超 9 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描写西山之高峻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 (A)对比反衬 (B)正面白描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10 在词史上,开豪放一派的作家是 ( )

(A)辛弃疾 (B)苏轼 (C)范仲淹 (D)欧阳修 11 《道士塔》的作者是 ( ) (A)余光中 (B)莫言 (C)余秋雨 (D)王小波 12 《故都的秋》全文的中心线索是 ( ) (A)饱尝故都的“秋味” (B)饱尝故都的“秋色” (C)品味故都的风土人情 (D)故都的秋“色彩浓、回味永” 13 被鲁迅评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一部书是 ( ) (A)《聊斋志异》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完整版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 题含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杨衒之)为《》作的注,此书既是一部地理着作,也是一部散文佳作。 2.苏轼,字(子瞻/子由),号东坡居士,四川(成都/眉山)人,北宋着名文学家。 3.《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英国/意大利)剧作家。 4.《忆傅雷》的作者是(钱钟书/杨绛),他/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洗澡)等。 5.雨果,法国杰出的(浪漫/现实)主义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代表作有《》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晋侯饮.赵盾酒 2.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3.自非亭午 ..夜分,略无阙处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三、简答题 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2.试简要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论述题 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五、作文题 以“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郦道元,水经 2.子瞻,眉山 3.英国,莎士比亚 4.杨绛,洗澡 5.浪漫,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说明: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饮:给酒喝。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饮”。 2.且:将要。 3.亭午:正中午。 4.吊:慰问。 5.老:尊敬,赡养。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郦道元的《江水》主要描写了瞿塘峡、巫峡的开凿,巫山、巫峡的地理位置,新崩滩的形成,大巫山挺拔巍峨的气势,相关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以及三峡两岸美丽如画的四季风光。 2.试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参考答案:学生的分析在感悟诗中意境的同时要注意揭示出“渔翁寒江独钓”与柳宗元政治遭遇及其傲岸不屈个性间的关系,具体视学生结合诗作的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说明: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凡学生有一己合理之理解即可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35分,共35分) 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梦境,给了作者以广阔自由的想像空间,将一个个并不联系的生活片段、瞬间感受衔接起来,形成连续不断的电影镜头,让时空交错、今昔重叠、虚实渗透,在似真似幻,或实或虚中,凸现“民族之魂”浮雕般的伟岸形象。 梦,成为推动作者的思想发展的依据。 作者凭借梦境这个特殊的空间来进行创作构思,飞驰想像,全面展示了鲁迅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 1.司马迁,字(子固/子长),西汉阳夏人,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着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诚斋),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清代诗人、诗论家。在诗歌创作上,他提出了“(神韵/性灵)说”,即主张诗歌应抒写胸臆,辞贵自然。 3.《蛮子大妈》的作者莫泊桑是(德/法/俄)国人,作品主要反映的是(普法/俄法)战争中普通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他的 诗仅存两首,不过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他在文学占了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艺术特点: 1、题材开拓、意境创新 作诗贵在创新。《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春、江、花、月、夜的景 色以及游子思妇的题材,历代屡见不鲜。不过,张若虚却互这些传统 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美自然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 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将他们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的询问等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 美而邈远的意境,这对唐诗意境开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它象一条纽带,贯穿全诗, 情意也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诗中经历了一夜的过程,经 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全过程。而在月光之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花林、流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 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交相辉映,体现出了一幅充 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诗歌意境。 3、韵律节奏美 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并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交错使用平仄,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 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随着音律节奏的变化,诗中的情感也在跌荡起伏。 这确实是一篇横绝千古的诗篇,故而有人盛赞张若虚是,“孤篇 横绝,竟成大家。”

1、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书画、音乐的通才,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 奇才,他各体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号为“诗佛”。王维是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大师地位。 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在整个中国 诗歌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的。他上承屈原,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 神推向了顶峰。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李白的自信自负、傲视富贵的个 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 2、飘逸的风俗的影响。他诗歌飘逸风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 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 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两位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将二人喻为中国诗 坛的双子星座。因为个性和社会经历等原因,李白诗中较为突出自我,张扬个性;其诗风是飘逸不群;而杜甫则更加注重现实,注重社会,注 重政治,注重由社会政治而来的社会苦难;其诗风是沉郁顿挫。 杜甫现存诗歌1400余首,这些诗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能够用四 个字“民胞物与”来概括。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与指的 是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 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所以,其诗被后人称为 诗史。诗史的涵义有两个方面: (1)有史的理解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杜甫诗中均 有反映。如两京收复,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 十韵》;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力而沿途征兵,杜甫写了《三吏》、

2011安徽专升本大学语文辅导班内部【精华资料】

大学语文内部精华资料 1.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2.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3.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要求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理解其含义。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分析课文时已作过讲解)。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已在课堂讲解过并有笔记)。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要求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议论文阅读注意把握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比喻论证等。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诗词曲赋都属于诗歌的范畴。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有词牌,写词必须受词调的限制,句式以长短句为主,押韵比较灵活。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散曲句句押韵,一韵到底。赋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讲究铺叙、文采、对仗和韵律,一般采用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结构方式。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

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浙江普通专升本真题《大学语文》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 ) A.苏轼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 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A.《左传》 B.《论语》 C.《史记》 D.《战国策》 3.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 A.《答李翊书》 B.《谏逐客书》 C.《答司马谏议书》 D.《报刘一丈书》 4.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 ) A.诗 B.词 C.曲 D.赋 5.《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 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B.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7.“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 A.远远眺望 B.举首凝望 C.低头凝思 D.抬头仰望 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 A.首联与尾联 B.颈联与颔联 C.颈联与尾联 D.颔联与尾联 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 A.无乃而是过与? B.且尔言过矣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 的作家是:(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11.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 是:( )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C.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 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12.典故运用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的一大特色,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 ) 文案大全

2020年最全面的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复习资料(全国、云南适用)

4729 - 大学语文 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秋水(节选)…………………………………庄周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论毅力………………………………………梁启超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容忍与自由…………………………………胡适咬文嚼字……………………………………朱光潜 吃饭…………………………………………钱钟书 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冯谩客孟尝君………………………………《战国策》 垓下之围……………………………………司马迁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 前赤壁赋……………………………………苏轼先蚍事略……………………………………归有光 马伶传………………………………………侯方域 西湖七月半…………………………………张岱秋夜…………………………………………鲁迅香市…………………………………………茅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纪念傅雷……………………………………施蛰存苎小弟………………………………………宗璞都江堰………………………………………余秋雨 我与地坛……………………………………史铁生 蚂蚁大战……………………………………亨利?梭罗 诗歌 蒹葭…………………………………………《诗经》 湘夫人………………………………………屈原陌上桑………………………………………汉乐府 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长恨歌………………………………………白居易 早雁…………………………………………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一句话………………………………………闻一多 再别康桥……………………………………徐志摩 雨巷…………………………………………戴望舒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 小说 婴宁…………………………………………蒲松龄 宝黛吵架……………………………………曹雪芹 断魂枪………………………………………老舍哦,香雪……………………………………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 苦恼…………………………………………契诃夫

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一)

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表示该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给相应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星宿(xiù)伫立(zhù)刹那(shà)随声附和(hè) B.乘客(chéng)坎坷(kē)镂空(lòu)斤斤计较(jiào)C.憎恶(zēng)巢穴(xué)着落(zhuó)牵强附会(qiǎng) D.提防(dī)笨拙(zhuō)脑髓(suǐ)扣人心弦(x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祥满堂采棉里藏针 B.撕打挖墙脚虎踞龙盘 C.博弈里程碑要言不烦 D.欠收邻界点以德报怨 3、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D.《史记》

4、以下不是《道德经》的别称的是() A.《五千言》 B. 《老子》 C. 《道经》 D. 《老子五千文》 5、《燕歌行》的作者是() A.高适 B.岑参 C.白居易D.王昌龄 6、屈原根据楚地祭祀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 A.《离骚》B.《九章》 C.《九歌》D.《天问》 7、“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韩非子》 8、我国古代戏曲中被称为“花间美人”的著作是() A《西厢记》B梧桐雨》 C《汉宫秋》D《牡丹亭》9、《红楼梦》的体裁是()

A.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B.长篇文言小说 C.诗体韵文小说 D.小说集 10、中国现代杂文的创始人是() A.鲁迅B.郭沫若 C.梁启超D.朱光潜 二、(病句修改,每题2分,共10分) 11、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12、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13、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14、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15、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三、文言文翻译(每小题3分,共15分)

大学语文作文范文.doc

1、学会"照镜子"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他总结自己"照镜子"的体会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 镜子这东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人们梳洗打扮,总要对着它调查研究一番。镜子,也可以算是一种认识工具吧。人的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事物,惟独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面容。镜子的功用,就在于帮助人克服眼睛的生理局限,如实地瞧见自己。正因为镜子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人们才推而广之,把借他人、他事、他见以正己的方法,也喻为"照镜子"。这种加引号的"照镜子",可要比日常生活中照镜子难得多了。惟其难,就有人会"照",有人不会"照"。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 我国古代,像这样会"照镜子"的不乏其人。战国时齐国宰相邹忌便是一个。邹忌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别人漂亮,而他的老婆和客人说他多么漂亮,不过是阿谀奉承。由此他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照镜子,对自己的尊容心中无数,尚且有被欺骗的可能,倘若处理国家大事时也不知道经常照"照镜子",那所受的蒙蔽就严重了!他向齐威王报告了自己的体验。齐威王听了很赞赏,接受了他的建议,实行鼓励臣民批评朝政的政策,并比较正确地对待这些批评,使国家很快强盛起来。 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很容易使人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而只要会"照镜子",做到"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就能成为一个比较地聪明一些的人,能干一些的人,就能做出一定的成就和贡献。 可惜,"镜子"虽好,却有些人不会"照"。自己脸上有疤,却怪"镜子"反映得不准确,不愿"照";还有那自以为是"天下第一美人"的,则不屑"照";甚至有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者。这几种对待"照镜子"的精神状态,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吗?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革命转变时期。四个现代化建设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沸腾的新生活中有多少新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思考和认识!乾坤正初转,征程尚艰难。现在,对于我们每个同志,每个单位来说,会"照镜子",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是多么重要啊!如果说,邹忌、李世民等有历史局限性的古人都还懂得通过"照镜子"来解决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问题,那么,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世界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则完全有可能在无比宽阔的领域里,通过自觉地"照镜子",来正确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 让我们都学会"照镜子"吧。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历史,特别是总结从五四运动起八十多年来历史的曲折、斗争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从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放眼中国的未,"以古为镜";只要我们从上到下,把实践的检验,群众的评议,人民的呼声作为领导工作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只要我们把一切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经济建设经验,作为我们搞"四化"的一面镜子,"以洋为镜",那么,振兴中华的大业一定能够提前胜利完成。 2、羡鱼与结网 《汉书·礼乐志》中写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说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儿的,还不如回家结张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文档物超所值)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专升本大学语文作文高分范例作文背用

(根据最有可能出的作文主题写的范例,用的例子尽量万能,主题可能性最高 经过老师修改,字数和主题格式使用最简易好学的模式) 我的财富 从前有两位富翁是邻居,各有一座自家的豪宅。有一天,一场大火席卷街道,烧毁了整条街的房屋,这其中也包括这两幢豪宅。大火烧毁了豪宅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自此以后,他们中的一个便成了穷光蛋,而另外一个却依旧富裕,他并没有因此丧失所有的财富。因为他是位高端技术人员,掌握着好几项技术的发明专利,所以,他能用他的知识继续创造财富,几年以后又变成了富翁.那么我想,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并不是他现有物产的价值,而是他创造财富的能力,于我而言,我想,我的财富也应该在于我创造财富的能力吧。 拥有对学习的热情是我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我真正的财富。我需要不断学习课内知识,同时也要广泛地了解社会的动向,掌握世界发展的进程。在这一个经济全球化,甚至文化全球相融的世界里,终身学习将成为亿万人选择的人生道路和事业道路的共同途径.读梁启超的《论毅力》,“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我学习他的刻苦勤奋,锲而不舍。读李白的《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我学习他的开朗豁达与积极进取。读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明白了人需要不断敲响警钟,才能防微杜渐,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想,不论出身农民的新东方的创办者俞敏洪,还是蒙牛的总裁牛根生,他们多元集纳的学习能力促成了他们事业的巨大成功,是我学习的榜样。 拥有博爱的之心也是我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我真正的财富。只有一颗博爱的心装得下世界,因为你心的宽度成就了世界的宽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特大洪水来袭时,当汶川地震来临后,全国各地的人们,甚至是全世界,都团结一致对抗这灾难的时刻。有的捐钱,有的捐物,有的亲临现场参与救助,抗洪战士,武警官兵和医护人员则一直坚守着灾区,奋斗在最前沿,精神令人敬佩与喟叹。我应该不断发展我的博爱之心,物质财富消逝的时候,亲人真挚的爱,和朋友真挚的友情,以及社会的关爱却是永恒的.在这世间再也没有什么比真情更宝贵,因为相互支撑与关爱,人类才得以发展生息,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多的精神及物质财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能丰富人生经历,为社会贡献我的一份力量;只有不断的充实内心世界,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周遭的人和事才能拥有隽永的爱,而这些,才是我真正的财富!

《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 本考试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形式。 考试对象为参加选拔考试的所有文科考生,主要考查汉语基本知识、文学基本知识、文体基本知识、汉语写作能力等语文知识与能力。 二、题型及比例 本考试由六部分组成,其中选择题20%;填空题15%;词汇解释15%;文言文翻译20%;简答题15%;分析题20%;写作45%。(注:教材请采用长沙学院教务处指定教材) 三、考试时间和分数 本课程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四、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内容 考试的基本内容分为四个大部分,即汉语基本知识及运用、文学基本知识、文体知识与运用、写作知识与运用。各部分要求如下: 汉语基本知识及运用 1、识记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2、掌握“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识记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文言文中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 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判断句、被动 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古今作品中比喻、以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 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文学基本知识 1.了解古代、现代和外国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识。 2.识记重要作家的原名、字号,所属时代,主要思想倾向,主要文学主张,文学成就,代表作以及该作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3.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2012年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2012年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 (总分60, 考试时间9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句中划线字"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答司马谏议书》) B 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马伶传》) C 媪聋聩不闻,又大言之。乃问:"贵戚何姓?"(《婴宁》) D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D 解析:A、B、C三项"乃"均为副词,"于是,就"的意思。D项中为连词,意为"可是"。故选D。 2.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法炮(pào)制圈(quān)养泥泞(nìng) B 绿(lù)林好汉禅(shàn)让船坞(wù) C 丢三落(là)四粳(gěng)米酗(xiōng)酒 D 喟(wèi)然自叹濒(bīn)临河堤(tí)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炮(páo)制、圈(juàn)养注音错误。C选项中粳(jīng)米、酗(xù)酒注音错误。D选项中喟(kuì)然、河堤(dī)注音错误。故选B。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霍金成就蜚然,在轮椅上渡过了几十载 B 苏姗和她的女儿坐在已经完全息灭的火炉前,慢不经心地聊着 C 他全神贯注地思考着,如何领会这些东西 D 这块地今天必需种完,否则将来欠收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成绩斐(蜚)然、度(渡)过错误。B选项中熄(息)灭、漫(慢)不经心错误。D选项中必须(需)、歉(欠)收错误。故逸C。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王的技术不是十分很好,请你们多多包涵 B 陆超挣了至少三到四千元,比以前上班时挣的还一多 C 由于读了《攻关》这首诗,因此,我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D 纵观古今中外,凡圣贤哲人,有谁不是胸襟恢弘,慧思迭出的 答案:D 解析:A选项,"十分"与"很"构重复。B选项"三到四千元"表达不准确,容易产生歧义。C选项"由于"和"因此"均表示原因,不构成转折戡顺承关系,使用重复。故选D。 5. 下列关于文体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后叙"相当于"跋" B 元曲分为杂剧和小令 C 通知、通告、报告属于上行公文 D 《项脊轩志》和《醉翁亭记》都是游记 答案:A 解析:"后叙"相当于"跋",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文章或书画作品的后面;元盐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其所属的上级机关报送的带有汇报情况、提出问题、请求解决的公文,如报告、请示等;"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项脊轩志》不属于游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故选A。 6. 下列关于楚辞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辞》的编订者是西汉的刘向 B 楚辞的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

专升本大学语文作文范文

专升本大学语文作文范文 【篇一: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大学 语文作文范文】 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作文题目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 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选自《庄子?达生》 论专注 苍鹰专注于翱翔,最终一飞冲天;江水专注于流淌,最终奔腾入海;小树专注于成长,最终高达参天。 自然界的真理给我们以启迪:专注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法宝。 古今成大事者,无不以专注作为自己取得事业成功的筹码。 新中国领袖毛泽东年少时,曾以在闹市读书作为他的一大爱好。眼 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欣然坐定。闹市的纷扰并不能打扰他读书,反而更加磨砺出他专心致志的可贵品格。正是这种不受纷扰的专心 致志,使他练就了一身文韬武略,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而这种专注,于无声处,成为毛泽东塑造自我、走向成功的法宝。 读书治学需要专注,从事科学研究更加需要这种“雷打不动”的专注 精神。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科院院士袁隆平,因为其在杂交水稻方 面的突出成就而受到举世的瞩目与赞誉。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在实验 室与试验田两点一线之间度过的。他拒绝了媒体的频频造访,放弃 了优渥的生活条件,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几十 年如一日的专注坚持最终使他培育出新型水稻,单产量刷新了世界 纪录。他的成功亦源于他专心致志,不为世俗纷扰所动的精神。他 的成功造福了人类,他的成功感动了中国。试想,如果没有这种专 注的韧劲,他又怎能视金钱、荣誉如粪土而无所动其心呢?如果没 有这种专注的韧劲,他又怎能以突出的科技成就为人类做出如此巨 大的贡献呢?专注是袁隆平取得成功的法宝。 文学亦需要专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