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简答题 (2)

计算机简答题 (2)

计算机简答题 (2)
计算机简答题 (2)

第一章

1.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①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

②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程序和数据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并以二进制码表示

③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④指令在存储器中按执行顺序存放,由指令计数器(即程序计数器PC)指明要执行的指令所在的存储单元地址,一般按顺序递增,但可按运算结果或外界条件而改变

⑤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都通过运算器

第三章运算方法和运算部件

1定点运算部件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若干个寄存器、移位电路、计数器和门电路等组成

2.在浮点数的表示中会把什么隐藏起来?基是隐藏的

3.为什么在做减法运算时会用补码加法实现?

4.原码、反码、补码表示0,,哪一个是唯一的?

5.给出一个真值,写出补码

6.给出a、b、c、d,用四个不同进制表示的数,判断最大与最小

7.浮点数的范围和其精度取决于什么?阶值和尾数的位数

8.在定点运算部件中,哪一个部件是核心部件?ALU(算数逻辑运算部件)

9.P68 3.17和3.18

第四章主存储器

1.计算机内存和外存想比较有什么特点?

容量小,cpu访问速度快。断电内存上的数据会消失

2.内存有哪两种ROM和RAM?以及其区别?

一个是只读,一个是可读可写,断电后ROM中信息不会丢失,而RAM会

3.存储器中存放的是什么东西?

用户程序和要处理的数据

4.动态RAM刷新时事怎样刷新的?

按照行刷新的

5.闪存即动态硬盘

6.P86 4.5和4.6以及PPT上例题

第五章指令系统

1.一条指令一般包括以下信息

○1操作码

○2操作数的地址

○3操作结果的存储地址

○4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综上所述:一条指令包括两种信息即操作码和地址码

2.寻址方式

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间接寻址、相对寻址、立即数寻址、堆栈寻址

3.采用这么多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是什么?

4.每一种寻址方式大概的意思?理解各种寻址方式

第六章中央处理器

1.控制器的功能:

(1)、取指令(2)、分析指令(3)、执行指令(4)、控制程序和数据输入与结果输出(5)、对异常情况和某些请求的处理

2.硬布线控制与微程序控制的最显著差异?

实现:微程序控制器的控制功能是在控制存储器和伪指令寄存器直接控制下实现的,而硬布线控制则由逻辑门实现

性能:在同样的半导体工艺条件下,微程序控制的速度比硬布线控制的速度低

3.常用控制器的控制方式

(1)、同步控制方式

(2)、异步控制方式

(3)、联合控制方式

(4)、人工控制

4.水平型微指令和垂直型微指令比较?

(1)水平型微指令并行操作能力强,效率高,灵活性强,垂直型微指令则差。

(2)水平型微指令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短,垂直型微指令执行时间长。

因为水平型微指令的并行操作能力强,因此与垂直型微指令相比,可以用较少的微指令数来

实现一条指令的功能,从而缩短了指令的执行时间。

(3)由水平型微指令解释指令的微程序,具有微指令字比较长,但微程序短的特点。垂直型指令则相反,微指令字比较短而微程序长。

(4)水平型微指令用户难以掌握,而垂直型微指令与指令比较相似,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

5.什么是微指令?微指令与机器指令的关系?

微指令:在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中,将由同时发出的控制信号所执行的一组操作称为微指令,所以微指令就是把同时发出的控制信号的有关信息汇集起来而形成的。

机器指令,指提供给使用者编成的基本单位,每一条指令可以完成一个独立的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操作.

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组微指令组成的微程序。可见,一条机器指令对应多条微指令,而一条微指令可为多个机器指令服务.

6.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的含义以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是计算机中的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机器周期,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一个指令周期包含若干个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包含几个时钟周期。

7.状态寄存器里存放了什么?

标记位,状态位。

8.PC(程序计数器)的作用?

获取指令的地址

9.中央处理器包括什么?

运算器、控制器、若干寄存器

10.微程序存放在什么地方?

控制存储器里

11.什么是同步指令?

12.P161 6.1

第七章

1.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与虚拟存储器在原理和功能上的相同以及不同?

见ppt

2.引入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什么?

扩大计算机的内存

3.引入cache的目的是什么?

解决CPU访问存储器的速度问题

4.项链呢村暑期与一般存储器的区别?

项链存储器是按照内容来进行寻址的,而不是按照地址

5.P180 7.5 7.7

第八章

1.辅助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

存储密度、存储容量、寻址时间等(数据传输率、误码率、价格)

第十章输入输出系统

1.什么是外围设备?

除了CPU以外都属于外围设备

2.中断向量是什么?

中断源的识别标志,可用来形成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或存放中断服务程序的首地址称为中断向量。

3.PCI总线基本传输介质是什么?

4.DMA是以什么为单位进行传输的?

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

5.存储单元与I/O设备是靠什么来区分的?

控制信号线

6.主存—辅存层次与cache—主存层次的比较(cache与虚拟存储器在原理与功能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这两种存储层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着重要的区别。

首先,主存/cache存储器的访问“时间比”较小;每次传送的基本信息单元(字块)也比较小。而辅存/主存的访问“时间比”就要大得多,每次传送的基本信息单元(段或页面)也很大。

从原理角度看,主存—辅存层次和cache—主存层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采用的地址变换及映像方法和替换策略,从原理上看是相同的。虚拟存储系统所采取的映像方式同样有全相联映像、组相联映像和直接映像等,替换算法也多采用LRU算法。实际上,这些替换算法和地址映像方式最早应用于虚拟存储系统中,后来才发展到cache系统中。

7.磁表面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存储密度、存储容量、寻址时间、数据传输率、误码率、价格

8.中断的作用:

(1)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

(2)硬件故障处理

(3)实现人机联系

(4)实现多道程序和分时操作

(5)实现实时处理

(6)实现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联系

(7)多处理机系统各处理机间的联系

9.中断处理过程:

(1)关中断

(2)保存断点和现场

(3)判别中断源,转向中断服务程序

(4)开中断

(5)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6)退出中断

10.硬布线控制器与微程序控制之间的最显著差异归结为两点:

(1)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的控制功能是在控制存储器和微指令寄存器直接控制下实现的,而硬布线控制器由逻辑门组合实现。前者电路比较规整,各条指令控制信号的差别反映在控制存储器(一般由ROM组成)的内容上,因此无论是增加或修改(包括纠正设计中的错误)指令,只要增

加或修改控制存储器内容即可,若控制存储器是ROM,则要更换芯片,在设计阶段可以先用RAM或EPROM实现,验证正确后或成批生产时,再用ROM替代。硬布线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先用逻辑式列出,经简化后用电路实现,显得凌乱且复杂,需修改指令或增加指令时是很麻烦的,有时甚至没有可能,因此微程序控制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指令系统复杂的计算机,一般采用微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

(2)性能

在同样的半导体工艺条件下,微程序控制的速度比硬布线控制的速度低,那是因为执行每条微指令都要从控存中读取一次,影响了速度,而硬布线逻辑主要取决于电路延迟,因而在超高速机器中,对影响速度的关键部分列如CPU,往往采用硬布线逻辑。近年来在一些新型计算机结构中,例如在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中,一般选用硬布线逻辑。

11.云计算实现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新的IT服务模式,通常通过Internet来提供可伸缩的、易扩展而且具有虚拟化特征的资源。典型的云计算提供商往往提供通用的网络业务应用,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提出服务请求,而软件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上。

12.DMA三种工作方式?(只需要掌握方式,具体内容随便看看)

①CPU暂停方式。主机响应DMA请求后,让出存储总线,直到一组数据传送完毕后,DMA控制器才把总线控制权交还给CPU,采用这种方式的I/O设备,在其接口中一般设置有存取速度较快的小容量存储器,I/O设备与小容量存储器交换数据,小容量存储器与主机交换数据,这样可减少DMA传送占用存储总线的时间,即减少CPU暂停工作时间

②CPU周期窃取方式。DMA控制器与主存储器之间传送一个数据,占用(窃取)一个CPU周期,即CPU暂停工作一个周期,然后继续执行程序。

③直接访问存储器工作方式。如果传送数据时CPU正好不占用存储总线,则对CPU不产生任何影响。如果DMA和CPU同时需要访问存储总线,则DMA的优先级高于CPU。在DMA传送数据的过程中,不能占用或破坏CPU硬件资源或工作状态,否则影响CPU的程序执行。

以下了解:

DRAM和SRAM的比较

DRAM有很多优点。首先,由于它使用简单的单管单元作为存储单元,因此,每片存储容量

较大,约是SRAM的4倍。其次,DRAM的价格比较便宜,大约只有SRAM的1/4。最后,DRAM 所需功率大约只有SRAM的1/6。由于上述优点,DRAM作为计算机主存储器的主要元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RAM的速度比SRAM要低。DRAM需要再生,不仅浪费了时间,还需要有配套的再生(刷新)电路。SRAM一般用作容量不大的高速存储器。

何为RISC? 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特征:

①优先选取使用频率较高的简单指令以及有用而不复杂的指令。避免复杂指令。

②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种类少。指令之间各字段的划分比较一致,各字段的功能也比较规整

③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数据在寄存器和存储器之间传送,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寄存器之间进行

④CPU中通用寄存器数量相当多,算术逻辑运算指令的操作数都在通用寄存器中存取

⑤大部分指令在一个或小于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

⑥以硬布线控制逻辑为主,不用或少用微码控制

⑦特别重视程序编译优化工作,以减少程序执行时间

控制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

①程序计数器(PC)②指令寄存器(IR)③指令译码器或操作码译码器④脉冲源及启停线路⑤时序控制信号形成部件

何为流水线的数据相关?有哪几种相关情形?如何解决?

数据相关:在执行本条指令的过程中,如果用到的指令,操作数,变址偏移量等正好是前面指令的执行结果,则必须等待前面的指令执行完成,并把结果写到主存或通用寄存器中之后,本条指令才能开始执行。

3种相关情形:先写后读(WR)相关、写—写(WW)相关、先读后写(RW)相关

解决办法:后退法、设置旁路、改变执行顺序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简答题三知识分享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简 答题三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正向第五代智能化的计算机发展。前四代计算机是: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机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第四代机是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 各代电子计算机的特点是: (1)电子管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 (2)晶体管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寿命长,速度快,能耗少,可靠性高。 (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更小、速度更快、能耗更小、可靠性更高。 (4)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网络普及与应用。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计算机病毒是具有破坏性作用的程序。特点: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和寄生性。 3、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部份组成?简述各组成部分部份的基本功能?

答:电子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各部件通过总线连接形成有机整体,微机总线有三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1)、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的功能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 (3)、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实现记忆的功能。 (4)、输入设备的功能是:输入数据并转换为机内信息存储; (5)、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机内信息转换为便于识别、处理和使用的字符、图形,并输出显示。 4、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它们有何关系? 答:计算机硬件是构成机器的电子、光电、电磁、机械等物理设备。软件即是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说明文档。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扩充了硬件的功能。 5、什么是指令?计算机的指令由哪两部份组成?什么是程序? 答:指令是计算机能实现的基本操作,指令均为二进制数形式,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告诉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地址码告诉计算机到哪个存储单元地址中读取参与操作的数据。程序是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有哪些? (1)TCP属于面向连接的协议,UDP属于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2)TCP可以保证数据可靠、有序的传输,可以进行流量控制,UDP无法实现;(3)TCP协议有效载荷小于UDP协议(基于MSS计算),UDP性能高于TCP ;(4)TCP一般用于可靠的,对延时要求不高的应用,UDP一般应用于小数据量或对延时敏感的应用; 2、简述OSI七层模型中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它们进行数据封装时头部信息。 (1)传输层: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封装源端口、目的端口; (2)网络层: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封装源IP、目的IP、协议号; (3)数据链路层: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封装源MAC、目的MAC、帧类型。 3、TCP/IP协议栈和OSI七层模型之间的区别 (1)TCP/IP协议栈是由一组协议共同组成的一个协议栈,OSI定义的是一个网络的结构体系和各层功能的划分; (2)OSI是模型、框架,TCP/IP协议栈是实现各层功能的协议族; (3)OSI为七层、TCP/IP协议栈为四层。 (4)TCP/IP的应用层相对于OSI的应、表、会三层 5、TCP/IP的网络接口层相对于OSI的数链层和物理层 4、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是什么 (1)IP地址是网络层逻辑地址,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 (2)IP地址用于表示网络中某设备或节点的身份(网络位、主机位)(本网段唯一); (3)MAC地址用于表示某设备或节点在本以太网链路中的物理地址(全局唯一); (4)IP地址由32位,MAC由48位组成; (5)IP地址可区别不同网段,MAC地址无法进行区分。

计算机简答题总结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简答题 1.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Key:<一>信息技术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二>①扩展感觉器官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讯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三>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2.什么是信息化?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有什么特点? Key:〈一〉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进行全面的改造,使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的过程。 〈二〉特点:①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技术落后。大量高科技尖端技术并没有完全为我国所掌握,须走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②充分发挥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基础和推动作用。 ③促使信息化成为带动工业化升级的强大动力。 3.从通常意义上说,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包含那些行为和活动? 答:从客观的立场来看,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认识主体立场来看,信息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下列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施用。 4.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如何相互转换? Key: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将二进制数的每一位乘上对应的权值,然后累加 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整数):除以2逆序取余 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小数):乘以2顺序取整 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整数部分从低位向高位方向每3位用一个等值的八进制数替换,最后不足3位时在高位补0凑满3位;小数部分从高位向低位方向每3位用一个等值的八进制数来替换,最后不足3位时,在低位补0凑满3位。 八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把每个八进制数字改写成等值的二进制数,保持高、低位的次序不变。(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相互转化同八进制。相关二进制数与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字的对应,详见课本) 5 .什么是ASCII字符集?ASCII字符是怎样表示和存储的? Key:〈一〉①ASCII字符集(西文字符集)和ASCII码,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已被ISO批准为国际标准,在全世界通用。

计算机基础知识简答题(第一章)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答: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至今,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致辞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这一时期了出现了管理程序及某些高级语言。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操作系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及巨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并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2、计算机的特点包括哪些? 答:计算机的特点有:(1)运算速度快;(2)精确度高;(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4)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3、计算机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字长、主频、运行速度和内存储容量。MIPs 4、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答: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和网络应用。 5、简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答: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硬件提供计算机系统的物质介质。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软件主要是指让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的程序。 6、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什么特点? 答: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内部的能够自我复制进行传播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的程序或指令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激发性。 7、计算机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有移动存储设备包括软磁盘、优盘、移动硬盘等和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病毒防治应采用“主动预防为主,被动处理结合”的方法。 (1)不使用来历不明和无法确定是否带有病毒的磁盘和优盘等。 (2)慎用公用软件和共享软件。 (3)不做非法复制。 (4)尽量做到专机专用,专盘专用。

计算机20个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冯.诺依曼计算机原理及其要点。 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都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为基础 的设计思想。 要点:1.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采用存储程序方式 3.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 分组成 2.在Word 中文本的格式化包括哪几个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 设置字体格式:包括字体、字号、加粗、倾斜,下划线、字体颜 色,字体效果等等。你选择文字点击右键—字体,在字体对话框 中所有的设置都是。选择整个段落,点击右键—段落,在段落对话框中所有的设置都 是段落格式。最好的办法是使用样式,可批量一次设置好字体和段落格式,如: 标题1、标题2、正文、题注等等。 3.在 Word 中什么是对象(图片)的版式,请解释嵌入版式和文本 环绕版式的页面效果。版式是指对象在文档页面的编排形式,即与文档中的正文文本之间 的关系。嵌入型版式:这是Word 对象的默认版式,它是将对象一个、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电气课件中调试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

计算机应用基础简答题(附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简答题 1. 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结构中处于硬件裸机与软件系统之间的层次上,它不仅管理位于内层的硬件资源,而且管理和协调外层各种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应用环境。 操作系统是最基础的软件,它架起了互用和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裸机之间的桥梁,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各部分之间、系统与使用者之间以及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从用户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将硬件细节与程序员或普通用户隔离开来,给用户提供一个高度抽象而简洁的编程或操作界面;从系统角度看,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这个复杂系统的所有资源。 2. 简述在桌面上创建应用程序快捷方式图标的方法。 答:在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执行“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命令即可。 或:在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快捷方式”,再右击这个快捷方式,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剪切”,到桌面上空白处右击鼠标,选择“粘贴”即可。 3. Windows窗口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答:(1)标题栏。显示窗口名称;右侧有最小化、最大化/还原和关闭按钮;鼠标点击标题栏可以拖动窗口。 (2)菜单栏。提供各项操作命令的集合。

(3)工具栏。根据窗口不同功能排列的一些按钮形式的常用命令,简化用户的操作。 (4)滚动条。当窗口无法显示全部信息时,可以实现窗口的上下或左右滚动。 (5)常见任务区。显示出于当前窗口操作相关的一些任务及链接。 (6)状态栏。显示当前的操作状态。 4. 屏幕保护程序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答:在用户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操作计算机,程序会自动执行,通常是亮度较低的静止图像或动画,目的是减少显示器受损害的程度。 设置:在桌面空白处右击鼠标,选择“属性”,在弹出的“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单击“屏幕保护程序”标签,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置等待时间、程序图像等,单击“设置”按钮还可以对屏幕保护程序的运行速度、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是否使用密码保护等参数进行设置。 5. Windows中的菜单有几种分别简述执行这些菜单命令的操作方法。 答:(1)快捷菜单;(2)下拉菜单;(3)级联菜单。 所有快捷菜单都可以通过鼠标右键调出,快捷菜单中的命令会动态地随用户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当用户单击菜单栏中地某个菜单名后,会弹出相应的下拉菜单,下拉菜单中的黑色文字表示

计算机基础考试-简答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 2.计算机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1.运算速度快 2.存储容量大 3.计算精度高 4.逻辑判断力强 5.自动化程度高 3.简述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答:第一代 1946年-1953年电子管 第二代 1954年-1964年晶体管 第三代 1965年-1970年集成电路 第四代 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答: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至今,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这一时期了出现了管理程序及某些高级语言。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操作系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及巨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并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以及各阶段所采用的元器件和主要特点、作用。 答: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如下四代: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主要特点:以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主要作用:用于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8年~1963年)是晶体管计算机,主要特点:主要元件由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主要作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 第三代(1964年~1971年)是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特点: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这种电路器件是把几十或几百个独立的电子元件集中做在一块几平方毫米的硅芯片上。主要作用:文字、图像、通信;第四代(1971年~至今)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特

微机简答题

1、简述8086CPU总线接口部件(BIU)的功能及其组成。 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即BIU管理在存储器中存取程序和数据的实际处理过程。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4个段地址寄存器。即CS DS ES SS。 2.16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IP。 3.20位的地址加法器。 4.6字节的指令队列。 2. 8086CPU内部由哪两部分组成?各完成什么工作? 答:在8086内部由BIU和EU两大部分组成,BIU主要负责和总线打交道,用于CPU与存储器和I/O接口之间进行数据交换;EU主要是将从指令队列中取得的指令加以执行。 3. 什么是I/O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址,各有什么特点? 答:独立编址是将I/O端口单独编排地址,独立于存储器地址。 统一编址是将I/O端口与存储器地址统一编排,共享一个地址空间。 端口独立编址方式,处理器除要具有存储器访问的指令和引脚外,还需要设计I/O访问的I/O指令和I/O引脚,其优点是:不占用存储器空间;I/O指令使程序中I/O操作一目了然;较小的I/O地址空间使地址译码简单。但I/O指令功能简单,寻址方式没有存储器指令丰富。 统一编址方式,处理器不再区分I/O口访问和存储器访问。其优点是:处理器不用设计I/O指令和引脚,丰富的存储器访问方法同样能够运用于I/O访问。缺点是:I/O端口会占用存储器的部分地址空间,通过指令不易辨认I/O操作。4.简述主机与外设进行数据交换的几种常用方式。 答: ①无条件传送方式,常用于简单设备,处理器认为它们总是处于就绪状态,随时进行数据传送。 ②程序查询方式:处理器首先查询外设工作状态,在外设就绪时进行数据传送。 ③中断方式:外设在准备就绪的条件下通过请求引脚信号,主动向处理器提出交换数据的请求。处理器无其他更紧迫任务,则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完成一次数据传送。 ④ DMA传送: DMA控制器可接管总线,作为总线的主控设备,通过系统总线来

大学计算机基础简答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简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正向第五代智能化的计算机发展。前四代计算机是: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机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第四代机是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 各代电子计算机的特点是: (1)电子管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 (2)晶体管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寿命长,速度快,能耗少,可靠性高。 (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更小、速度更快、能耗更小、可靠 性更高。 (4)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网络普及与应用。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计算机病毒是具有破坏性作用的程序。特点: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和寄生性。 3、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部份组成?简述各组成部分部份的基本功能? 答:电子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各部件通过总线连接形成有机整体,微机总线有三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 (1)、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的功能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 (3)、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实现记忆的功能。 (4)、输入设备的功能是:输入数据并转换为机内信息存储; (5)、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机内信息转换为便于识别、处理和使用的字符、图形,并输出显示。 4、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它们有何关系? 答:计算机硬件是构成机器的电子、光电、电磁、机械等物理设备。软件即是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说明文档。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扩充了硬件的功能。 5、什么是指令?计算机的指令由哪两部份组成?什么是程序? 答:指令是计算机能实现的基本操作,指令均为二进制数形式,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告诉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地址码告诉计算机到哪个存储单元地址中读取参与操作的数据。程序是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 6、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答:电子计算机基本的工作原理是:事先存储程序并在程序控制下协调工作,即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读取指令、对指令加以解释并执行指令的过程。这个工作原理是由冯·诺依曼首先提出的,所以按此原理生产的计算机称为冯氏计算机,前四代电子计算机都是冯氏计算机。 冯氏计算机应具备的条件是: (1)、机内信息采用二进制数表示;

计算机试题

甘肃省普通高等院校 专升本计算机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在计算机系统中扩展名为.TXT的文件是文本文件。 2. 启动系统方法分为和。 3. 1GB= 1024 MB= 1024 KB= 1024 B= 1024 bit。 4. 汉字在计算机中用 2 个字节编码来表示,每个字节包含__8____个二进制位。 5. 人类使用计算机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采用。 6. 现有1000个汉字,每个汉字用24×24点阵存储,则存储这些汉字至少需要 KB的存储容量。 7. 在Windows98系统中,关闭计算机通过"开始"菜单的命令选项。 8. 在Windows98系统资源管理器中,为文件和文件夹的排列顺序提供 了种方法。 9. 在Windows98系统中,要播放声音文件,可以使用。 10. 在Windows98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为了显示文件或文件夹的详细资源,应使用窗口中菜单。 11. Word是运行在操作系统下的字处理应用程序。 12. 在Word窗口的工具栏中有3个修饰文字的下拉框,它们分别是样式框、、和字号框。 13. 在Word中,剪贴板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通过剪切或复制的方法可将选中内容放到剪贴板上,然后再将剪贴板上的内容通过的方法放到另一个应用程序文档中。 14. 在Word中,利用公式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运算,公式中的“A3”表示的是的表格单元。 15. 对于不熟悉Word的用户,Word提供了各种类型文档的模板和向导,用户选用时应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命令。 16. 在Excel中,工作表标签位于工作簿窗口底部,每个工作表对 应个工作表标签。 17. 在Excel中,如果用数值格式显示数据而超过单元格基本长度时,在单元格中会出现。 18. 计算机网络在企业、机关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有、提高信息系统可靠性、、和为用户提供一种功能强大的通信工具。 19. Internet的服务功能包括包括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0. 用户连接Internet网有两种连通方式:通过进入 和直接上网。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某公司的进出口项目管理软件属于【】。

计算机简答题

计算机简答题: 一、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原理是什么 其基本思想是: 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硬件组成; 2、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 3、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的指令序列(程序)进行工作,并由一个程序计数器控制指令的执行,控制器具有判断能力,能以计算结果为基础,选择不同的工作流程。 二、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运行程序指令的过程。 指令的执行过程如下: 1、读取指令:即按照指令计数器中的地址,从内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送往指令寄存器中。 2、分析指令:对指令寄存器中存放的指令进行分析,确定执行什么操作,由地址码确定操作数的地址。 3、执行指令:即根据分析的结果,由控制器发出的完成该操作所需要的一系列控制信息去完成指令所要求的操作。 4、执行指令的同时,指令计数器加1,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如果遇到转移指令,则转移地址送入指令计数器。 三、什么是操作系统有什么作用 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接口的程序的集合。 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位于硬件和用户之间,一方面能向用户提供接口,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另一方面能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以便充分合理地利用它们。

四、简要说明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有五大功能: 1、处理机管理:对处理机的分配和运行实施有效的管理。 2、存储器管理:负责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及内存扩充,合理为程序分配内存, 保证程序间不发生冲突和相互破坏。 3、设备管理:对计算机系统内的所有设备实施有效的管理,使用户方便灵活地 使用设备。 4、文件管理:负责管理软件资源,并为用户提供对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等 手段。 5、用户接口:提供方便、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方便灵活地使用计算机。 五、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它的特点是什么 多媒体技术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通过数字化的采集、获取、加工处理、存储和传播而综合为一体化的技术。信息数字化处理技术是基本技术,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是核心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多样性:指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即能处理的信息范围呈现多样性。 2、集成性:指处理多种信息载体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多种信 息媒体的集成;另一方面是媒体处理设备的集成性。 3、交互性:指用户与计算机之间在完成信息交换和控制权时的一种特性,使用 户可以主动参与媒体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4、实时性:指计算机在多媒体系统中声音及活动的视频图像是实时的、同步的。 六、什么是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指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它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数据通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数据传输和数据传输前后的处理(如数据的采集、交换、控制等)。

计算机简答题答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 四、简答题 1、冯·诺依曼设计思想可以简要概括为三点? 1)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 3)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2、简述计算机基本工作过程,并举例说明。 1)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内存 2)控制器从内存读出指令译码分析后予以处理 3)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例如:对1+2=3计算过程的分析。 3、简述微型计算机中的三种总线及其作用。 1)三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2)地址总线:用于存储器或I/O接口的地址信号传送 3)数据总线:用于CPU与内存、内存与I/O接口之间传送数据 4)控制总线:用于传送控制器的各种控制信号 4、简述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的作用与区别。 作用:1)解释程序是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的指令逐条解释执行 2) 编译程序是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后被CPU执行 区别:1) 解释程序不产生目标程序,逐条解释执行,效率低,便于调试 2) 编译程序生成目标成绩,执行效率高。 5、简述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1)结构:计算机硬件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2)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6、什么叫指令?它由哪两部分组成?请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指令:是指使计算机完成某种基本操作的命令 指令是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码)组成 计算机执行一条指令分三个步骤:CPU从内存取出指令→译码分析→执行指令7、列出当前常用的外存储器(4种以上)。 软盘、硬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磁带亦可) 8、简述操作系统的功能,列出微机上常用的操作系统。(4种以上) 功能:作业管理、文件管理、微处理器管理、设备管理、存储管理 操作系统:Windows,Dos,Unix,Linux 9、分别列举四种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鼠标,键盘,扫描仪,光笔,麦克风,触摸屏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计算机基础知识(简答题)

1.简述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输入 设备、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出设备五部分。软件系统则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所组成。 2.简述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人们根据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的不同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 第一代(1946年-1956年)为电子管计算机,也叫真空管计算机,其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1956年-1964年)为晶体管计算机,其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 第三代(1964年-1971年)为集成电路计算机,其主要逻辑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一现在)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其主要逻辑元件是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特点包括哪些 计算机的特点有:(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存储量大;(4)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5)具有自动运行能力;(6)通用性强。

4.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二者有何关系? (1)一般认为,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媒体上可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3)它们的关系是: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后得到的结果,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或对客观事物 的认知。 5.简述在计算机中常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的原因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原因主要有: (1)物理上容易实现:(2)运算规则非常简单;(3)可靠性强;(4)易于实现逻辑运算和逻 辑判断。 6.简述计算机中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将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内存用来存放将要执行的程序和需要用到的数据。内存要与计算机的各个部 件打交道,进行信息的传送。内存又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和高速缓存器(Cache)。通常内存指的是RAM RAM具有两个特性:可读写和易失性。ROM与RAM相比,也有两个特性只能读不能写和非易失性。Cache介于CPU和内存之间,是为了解决CPU和内存之间速度不匹配而采用的一项重要技术。

计算机基础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汉字输入编码可分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汉字编码方法主要有三类:数字编码,拼音编码和字形编码. ·数字编码就是用数字串代表一个汉字的输入,常用的是国标区位码,也有用电报码.使用区位码输入汉字时,必须根据国标GB3212《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先查出汉字对应的代码,然后才能输入.这种编码输入的优点是无重码,而且输入码和内码的转换比较方便,但每个汉字的编码都是一串等长的数字,很难记忆 ·拼音码是以汉语读音为基础的,由于汉字同音字太多,输入重码率很高,因此按拼音输入后还必须进行同音宇的选择,影响了输入速度. ·字形编码是以汉字形状确定的,由于汉字都是由一笔一划构成的,而笔划又是有限的,而且汉字的结构(又称部件)也可以归结为几类,因此,把汉字的笔划和部件用字母和数字编码后,再按笔划书写顺序依次输入,就能表示出一个汉字.常用的有五笔字型编码.这种编码输入方法其效率目前是最高的. 2.计算机有哪些基本特点?(P13) 答:1.运算速度快 2.存储容量大 3.计算精度高 4.逻辑判断力强 5.自动化程度高 3.简述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P7) 答:第一代 1946年-1953年电子管 第二代 1954年-1964年晶体管 第三代 1965年-1970年集成电路 第四代 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在计算机中表示数时,为什么要引入补码? 答:因为计算机不会做减法,只能做加法,引入补码就是二进制用加法来代替减法。 5.简述计算机在信息社会的主要应用(P13-P15) 答: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网络通信 6.计算机为何使用二进制数?而不用十进制数? (P24) 答:1.电路简单 2.工作可靠 3.简化运算 4.逻辑性强 第二章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1.简述内存与外存的主要特点 答:内存是用来存放计算机系统执行时所需要的数据,存放各种输入、输出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作为缓冲。主要特点是访问速度快,价格比较贵。外存主要是用来保存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关闭电源之前,程序运行结果要保存到外存中,否则会丢失。与内存相比,外存的特点是存储容量大,价格较低,而且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长期保存信息,所以称为永久性存储器。缺点是存取速度比内存储器慢。 2.简述ROM与RAM的主要特点 答:①随机存储器(RAM)是一种可读可写的存储器,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数据和程序。断电后,随机存储器中的所存储的数据会全部丢失。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内存容量就是指RAM 的容量。②只读存储器(ROM)的主要特点是: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只能读出、不能修改,关机或断电ROM中的数据也不会丢失。ROM中主要存放系统参数和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3.简述冯●诺依曼原理及其要点(P32-P33) 答: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都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为基础的设计思想。 要点:1.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采用存储程序方式 3.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 4.何谓启动计算机?启动分哪几种形式? 答:启动分为热启动和冷启动。热启动就是在电脑已开启电源的情况下的启动,常在机器运行中出现异常死机情况时使用,常用方法有按复位按钮启动和按Ctrl+Alt+Del组合键启

计算机考试简答题

9、组装一台个人电脑,需要哪些部件?请给出一台组装电脑的部件清单。 答案:主板,显卡,网卡,内存条,硬盘,机箱,电源,键盘,鼠标,光驱,显示器,CPU。显卡和网卡有在主板上集成好的,也可以买独立的还有音响设备。 10、对于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程序结构,这三种基本程序结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案: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执行。 2.选择结构:有if的语句 3.循环结构:有for, while的语句 11。文件是存放在计算机外存上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文件命名规则是什么?操作系统以什么方式组织文件?这种组织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答案:一个文件的文件名包括主文件名和扩展名两部分。有扩展名时用.号隔开。 在同一文件夹中,不允许有文件名完全相同的文件, 组织方式:按层次组织文件 优点:会大大提高文件管理效率,特别是文件查找效率。 12、对于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系统,要让计算机完成某一任务,大体上可分为哪几个步骤? 答案:输入-》存储-》控制-》运算-》输出, 15、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案:三方面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法律安全。 反病毒技术,反黑客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安全认证技术 16、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答案: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 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 第二代(1958~197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 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小规模)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 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 18、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一台个人电脑的硬件系统应包括哪些部件? 答案:显示器,主机,键鼠,主机里面是由CPU,主板,电源,内存,显卡(看使用者情况,可用集成,也可用独显)光驱,机箱,硬盘8个部分组成。这是最基本的,还有音响设备.......等等

计算机专业知识试题(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考试试卷)(1)

计算机专业知识试题 1. 一个字节包含的二进制位数是()。 A. 8位 B. 16位 C. 32位 D. 256位 2. 既可作为输入又可作为输出设备的是()。 A. 扫描仪 B. 显示器 C. 鼠标 D. 磁盘 3.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使用的逻辑部件是()。 A. 集成电路 B. 大规模集成电路 C. 晶体管 D. 电子管 4. 下列字符中,ASCII码值最小的是()。 A. a B. A C. X D. Y 5. 计算机内存比外存()。 A. 便宜但能存储更多的信息 B. 存储容量大 C. 存取速度快 D. 虽贵但能存储更多的信息 6. “财务管理”软件属于()。 A. 工具软件 B. 系统软件 C. 字处理软件 D. 应用软件 7. 微型计算机中的CPU是由()组成的。 A. 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B. 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C. 运算器和控制器 D. 运算器和寄存器 8. 在计算机中,用于管理软、硬件资源的软件是()。 A. 数据库软件 B. 常用应用软件 C. 办公软件 D. 操作系统软件 9. 在计算机中信息存储的最小单位是()。 A. 位 B. 字节 C. 字 D. 字长 10. 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一般以KB、MB、GB为单位表示,1KB等于()。 A. 1024个二进制符号 B. 1000个二进制符号 C. 1024个字节 D. 1000个字节 11. CAI是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它的含义是()。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计算机辅助测试 C. 计算机辅助设计 D. 计算机辅助制造 12.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组成的。 A. 主机和外设 B. 硬件和软件 C. 处理器和存储器 D.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3. 七位二进制数最大可以表示十进制数的()。 A. 127 B. 128 C. 255 D. 256 14. 对于R进制数,在每一位上的数字可以有()种。 A. R B. R-1 C. R/2 D. R+1 15. Windows的文件夹组织结构是一种()。 A. 表格结构 B. 树形结构 C. 网状结构 D. 线形结构 16. 在Windows中,“剪贴板”是指()。 A. 在内存中开辟的一块区域。 B. C盘上存放交换信息的一块区域 C. D盘上存放交换信息的一块区域 D. A盘上存放交换信息的一块区域

计算机专业英语简答题

1. What is software ? Collection of programs is called software . Categories : System software (1.operating system; 2.perice divers; 3.utilities; 4.programming language) Application software (1.word processing; https://www.doczj.com/doc/c19320161.html,cation and training) Som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software are: (1).displaying information on the screen . (2).storing data on disks (3).sending data to the printer 2. what is computer software ? it is defined as the instructions and associated data , stored in electronic format , that direct the computer to accomplish task. 3. what is the shareware ? shareware is copyrighted software marketed under a “try before you buy ” policy 4. network :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2 or more computer host 1 host2host3 host4server printer purpose of network : (1) sharing the file and applications (2) sharing hardware devices kinds of network : (1) UK JANET (Joint Academic Network) (2) Europe EARN (European Academic Research Network) (3) USA ARPA net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 Application of network: (1) resource sharing hardware (computer resource , disks , prints ) software (application software ) (2) information sharing easy accessibility from anywhere search capability (3) communication Email , Message broadcast. T ypes of network : (1) LAN (Local Area Network) network in small geographical area ; (2)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network in a city ; (3) WAN (Wide Area Network) spread geographical ; 5. ISO/OSI divide into 7 layers : (1) physical layer --- transmitting individual bits from one node to the next (2) data link layer --- data representation

计算机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简答题 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各时代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特征是以电子管为元器件,软件方面用机器语言;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特征是以晶体管为元器件,软件方面用汇编语言取代了机器语言;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元器件; 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主要部件,操作系统不断完善。 2、简述冯诺依曼计算机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部件组成;工作原理采用二进制,程序和数据一样都存放在存储器中,存储程序。 3、60GB能存放多少汉字,每部书40万字,能存放多少本书? =512*1024*1024*60=3221225.472万个汉字,=3221225.472/40=80530.6368本 4、进行数制转换 (220)D=(11011100)B=(dc)H=(334)O (3AE)H=(1110101110)B=(942)D 5、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是什么? 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6、第三代计算机语言和第四代语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三代语言属于过程化语言,第四代语言属于非过程化语言,用户不必给出解题过程的描述,仅需要向计算机提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可。 7、RAM和ROM的功能是什么,特点与不同之处是什么? ROM特点是只能从中读出信息,不能向其中写入信息,在关机和断电后,ROM中的内容仍能保存,不会丢失,主要是存储厂家装入的系统引导程序、自检程序、输入输出驱动等;RAM特点是其中存放的内容可随机读写,但RAM中的信息具有易失性,关机或断电后信息会全部丢失,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及所用数据都存放在RAM 中。 8、115与-115的原码补码反码各是什么? -115:原1110011补00001101反00001100 115:原01110011补01110011反01110011 9、存储容量的单位有那些,关系如何? B、KB、MB、GB、TB、PB作为存储器容量的单位,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1PB=1024TB. 10、存储器的三级存储体系包括那些部分? 高速缓存、主存、辅存 11、程序和指令有什么区别,简述指令执行过程? 计算机所能识别并能执行的每一条操作命令成为一条机器指令,程序是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组指令序列;首先将要执行的指令从内存中取出送入cpu,然后由cpu对指令进行分析译码,判断该条指令要完成的操作,向各部件发出完成该操作的控制信号,实现该指令的功能。 12、外部存储器上的程序能否被CPU直接执行?为什么? 答:不能。CPU访问数据周期时间短、达到纳秒,速度快,不能与外存储器同步。 13、计算机病毒有那些危害? 占用系统资源,干扰用户工作;使计算机系统运行失常,严重的能破坏硬盘引导区和分区表,删除用户的重要数据,破坏计算机系统bios芯片中的系统程序,损坏主办,导致系统瘫痪,引起灾难性后果。 14、计算机病毒的两个重要特征是什么? 不独立存在,而依附于别的程序上,当调用该程序时,此病毒则首先运行;能将自身复制到其他程序中。15、计算机文化知识为什么应该成为当代人们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已不是单纯的一门科学技术,它是跨国界、进行国际交流、推动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16、计算机为什么要用二进制表示数据 主要是二进制在技术操作上的可行性,可靠性,简易性及其逻辑性所决定的。 17、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是那一国家提出来的,涉及到那些领域 美国提出来的,包括教育、金融、科研、卫生、商业和娱乐等及其广阔的领域,对全球经济及各国政治和文化都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