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讽刺艺术,了解对比、夸张、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辩、悟。2.合作探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使交流面更广。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人生选择才是有价值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讽刺艺术,了解对比、夸张、细节描写等

讽刺手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人生选择才是有价值的。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导读导议法、赏读评议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人物。

2.通过填表的辅助性手段来引导学生体会对比产生的讽刺效果。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曾经在网上上出现这样一则“拜神帖”,帖子的具体内容是:“范进,中国考神、中国考试宗师、传说中的文曲星!传说考试前拜考神,在考场上就会得到文曲星暗中相助!……考神范进在此!”从发帖日起,此后几乎每天都有考生来“拜神”。一些社交网站上还出现所谓的“考神公共主页”,全部都是祈求自己能顺利通过考试,留言条数超过15万,主页粉丝也超过44万人。这位“考神”何许人也?

是否值得如此“膜拜”?今天,让我们来一窥“考神”的真面目。

【设计意图】从社会现象入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背景了解

范进,是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一个特色鲜明的人物。“范进中举”这个片段选自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就开始应考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时,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童生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的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对范进格外关照,让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范进紧接着参加了乡试,没想到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中了举。范进一时承受不住这么巨大的刺激,竟至于疯癫起来,课文主要就是表现这一部分情节。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背景,更有利于进入课文探究。(三)探究人物

1.设问:你认为范进是否能堪称“考神”?他有哪些地方

使你敬佩?(结合文章内容阐述)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归纳:

(1)他特别有恒心。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家中一贫如洗,借盘费遭骂被拒后,依然想办法去参加乡试。(2)他特别能忍辱。几十年如一日忍受贫穷,忍受岳父胡屠户的辱骂,忍受屡考不中的挫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2.设问:你是否把范进看作偶像?为什么?(结合文章内容阐述)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归纳:

范进的人生不值得羡慕,更谈不上令人敬佩。因为:

(1)他活得缺乏尊严。他醉心科举不事生产,母亲和妻子都几乎跟着他饿死,没有人瞧得起他;他经常被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却只能唯唯诺诺。中举之后,精神一度崩溃,更是丑态百出,尊严尽失。

(2)54岁才中举,大半辈子都白白耗费在考科举这件事上,人生最好的时光都荒废了。

(3)中举之后也无所作为,反而很快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庸俗虚伪。

【设计意图】理解人物形象,思考文章主题。

(四)鉴赏讽刺艺术

讽刺,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