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课堂作业

七年级历史课堂作业

七年级历史课堂作业
七年级历史课堂作业

七年级历史课堂作业

班级:姓名

练习一我国的远古人类

一、选择题

1、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

到()

A 、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B、70万年前得北京周口店

C、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北京人摆脱“茹毛饮血”的生活,主要是因为()

A 、能够使用打制石器B、能够运用火烧烤食物

C、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D、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3、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低级的一个社会形态,我国早期原始社会形成于()

A 、北京人时代B、山顶洞人时期

C、约170万年前

D、约100万年前

4、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可以去登长城、看故宫,你还能()

A 、参观元谋人遗址B、参观大汶口遗址

C、参观山顶洞人遗址

D、参观半坡遗址

5、某电视节目主持人正在主持一场历史知识竞赛:1号选手,下列对山顶洞人的叙述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选出来()

A 、距今约18000年B、会使用天然火

C、死后还要埋葬

D、已进入氏族公社阶段

6、下列远古人类在同一地点被发现的是

A 、元谋人、北京人B、元谋人、山顶洞人

C、北京人、山顶洞人

D、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

7、周口店一带的环境简直糟糕透了,森林茂密,野草丛生,野兽出没,使我们毫无安全感,并且我们手中仅有的武器就是粗糙的石器和木棒,但我们毫不畏惧,勇敢地与大自然进行抗争。这样恶劣的环境,使我们不得不采取下列一种方式生存,你认为是哪一种()

A 、以个体为单位独自生存B、以家庭为单位生存

C、几个人在一起生存

D、几十个人在一起,群居生活

二、阅读材料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教材第4页的“山顶洞人磨制的骨针图”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图”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禽兽众”说明了北京人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答:

(2)材料二应是哪一种远古人类的物品?说明了该远古人类已掌握了哪些新技术?他们在审美观念上较前人有了怎样的提高?

○1答:

○2答:

(3)以上两种远古人类在劳动和分配形式上有何共同之处?

答:

练习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距今约6000年前,在我国南方流下了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这一遗址是()

A、山顶洞人遗址

B、河姆渡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2、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是()

A、干栏式房屋

B、四合院

C、圆楼

D、半穴式房屋

3、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A、大汶口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红山文化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4、下列哪项情况不会在河姆渡人的生活在出现()

A、吃稻米

B、挖井吃水

C、蒸饭吃

D、吃粟

5、在一处遗址的出土文物中,陶片很多,上面画着人面、鱼形等黑色或红色花纹,还有窖藏的谷粒、骨质箭头、鱼叉等,此遗址是()

A、山顶洞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6、下列关于半坡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1广泛使用磨制石器○2种植粟和蔬菜○3主要靠采集和渔猎维持生活○4主要靠用兽皮缝制衣服御寒○5能制作各种各样的陶器

A、○1○2○3

B、○1○2○5

C、○2○3○4

D、○1○3○5

7、从时间先后顺序看,下列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原始居民○3大汶口原始居民

A、○1○2○3

B、○3○2○1

C、○2○3○1

D、○2○1○3

8、哪一原始居民没有使用过陶器()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大汶口人

D、河姆渡人

9、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原因是()

A、饮食习惯

B、劳动技能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10、如果你到泰山去旅游,除了爬泰山观日出,你还能()

A、参观半坡遗址

B、参观河姆渡遗址

C、参观大汶口遗址

D、参观山顶洞人遗址

浅谈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个性化

浅谈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个性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历史作业已不再完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历史课程意义及学生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作业不再完全是追求知识掌握为目的的单纯作业目标和功能,而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多维目标功能。但是目前教师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通常缺乏对作业功能的思考,集中表现在:随意性,盲目性,机械性,惩戒性等。而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力求在作业中改变单纯进行巩固性练习的现象,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和布置时注重作业内容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史实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提高学生发现新信息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在改变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现状中,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并且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继续探索的。例如发表在《历史教学》2008年第10期上的《初中历史作业的借鉴与思考》一文,以一道美国中学的历史作业为例,阐述如何设计有效的历史作业,并提出了设计有效作业的几个原则:有助于双基落实;有助于探究性学习的培养;有助于情感体验的渗透;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发展。并提出了

有效作业设计的目标在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史学方法、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反思。发表在《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中的《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作业创新设计》提出了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欢;设计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衔接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而西方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早已进行,如英国中小学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2009年第6期的《历史教学》上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作业》介绍了国外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一些案例,这篇文章从2008年5月中国历史课程网部分转载的《遭遇美国教育》一文开始谈起,通过翔实的案例叙述进行剖析和反思,最后文章提出借鉴美国的作业模式,可以设计一些鼓励学生运用文献得出对历史想象的认识和见解,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的重大问题的历史作业,让学生自己构建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对初中历史作业的研究,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就是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让作业变得新鲜有趣,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导语】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p【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材料阅读】 (1)曹操采纳贤士建议,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粮的供应。(2)袁绍骄傲 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自我测评】 (1)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逐渐形成了曹操和袁绍两个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 (2)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步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3)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与赤壁,曹军大败,退守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得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四川,并取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89年 2.隋唐时期,某商人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 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文帝时 D.隋炀帝时 4.隋末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在( ) A.山东地区 B.山西地区

隋文帝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②人口增长③经济繁荣④隋文帝励精图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 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始开凿大运河③灭亡陈朝

4.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隋朝时,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校本作业(题目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 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选择题: 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B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D)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A)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4.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A)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二、填空题: 1:隋的建立:时间为581,建立者为杨坚_,589 年,隋文帝统一南北。 2:统治的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3: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_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_。②概况:以_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_,南至余杭_。③作用:__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_。 三、动脑筋 1、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 许多相似之处。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从这两个王朝 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都统一中国,统治的时间都较短…… 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发展生产,得民心者得天下。 2、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北京扬州 (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由于修建了大运河,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从而激发了社会矛盾进而引发农民起义。

七年级下历史作业本答案.doc

七年级下历史作业本答案 一、选择题(16分) 1、下列关于社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 B、某些共同的看法 C、比较密切的交往 D、都生活在同一小区 2、社区认同感是指居住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对该地区产生的一种休戚与共的心理,由此产生的对该地区的喜爱和依恋之情,下列四位参加“营建美好社区”的代表的发言,最能反映社区认同感的是( ) A、本区的住户都是高科技产业的从业人员 B、本区的居民都是一个部门的 C、本区的环境是全市各社区中的 D、本区的居民都以身为本社区的一分子而感到光荣 3、下列关于图例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表示事物名称的文字和数字 B、依据指向标定方向 C、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及说明 D、表示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4、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根据比例尺,在图上可以算出两点的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 ③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④同样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5、有一幅地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其数字比例尺是:( ) A、1:5 B、1:500 C、1:500 000 D、1:5 000 6、在比例尺为1:5000 000的地图上,图上一厘米代表是距离为:( ) A、50千米 B、0.2千米 C、200千米 D、5千米 7、在表示某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大小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5 000 000 B、1:500 000 C、1:50 000 D、1:50 000 000 8、下列属于自然社区的有:( ) ①农村②生活小区③城镇④农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如果地图上即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确定方向通常是用( ) A、一般定向法 B、指向标定向法 C、经纬网定向法 D、不能确定 10、如果你和父母要从杭州到北京去旅游,你将准备下列哪几幅地图:( )(答案不) ①中国交通图②北京旅游图③中国地形图④、世界政区图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篇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篇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

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

【精品文档】名校课堂七年级上册数学答案-推荐word版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名校课堂七年级上册数学答案 导语:曾经的挚爱已经不在,无论是什么发生了改变,那时的彼此都是幸福快乐的。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名校课堂七年级上册数学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名校课堂七年级上册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3的绝对值是() A。 3 B。﹣3 C。 D。 考点:绝对值。 分析:根据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得出。 解答:解:|﹣3|=﹣(﹣3)=3。 故选:A。 点评:考查绝对值的概念和求法。绝对值规律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天上星星有几颗,7后跟上22个0”这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宣布的消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宇宙空间星星颗数为()颗。 A。700×1020 B。7×1023 C。 0。7×1023 D。7×1022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专题:应用题。 分析: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1≤|a|<10,n是整数)。

解答:解:7后跟上22个0就是7×1022。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科学记数法。 3。﹣2,O,2,﹣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A。 2 B。 0 C。﹣2 D。﹣3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 专题:推理填空题。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比较即可。 解答:解:2>0>﹣2>﹣3, ∴最大的数是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的应用,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地反而小。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x﹣1)=﹣3x﹣1 B。﹣3(x﹣1)=﹣3x+1 C。﹣3(x﹣1)=﹣3x﹣3 D。﹣3(x﹣1)=﹣3x+3 考点:去括号与添括号。 分析:去括号时,要按照去括号法则,将括号前的﹣3与括号内每一项分别相乘,尤其需要注意,﹣3与﹣1相乘时,应该是+3而不是﹣3。 解答:解:根据去括号的方法可知﹣3(x﹣1)=﹣3x+3。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去括号法则,理论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的地方有两处,一是﹣3只与x相乘,忘记乘以 ﹣1;二是﹣3与﹣1相乘时,忘记变符号。本题直指去括号法则,没有任何其它干扰,掌握了去括号法则就能得分,不掌握就不能得分。 5。若x=2是关于 x的方程2x+3m﹣1=0的解,则m的值为() A。﹣1 B。 0 C。 1 D。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do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一) 城市聚落 【基础巩固】 1、乡村聚落 2、政治北京经济巴黎 3 - 6 B C C D 【拓展提升】 1、B 2、(1)城市高楼大厦密集金融、商业、服务业(非农业) 乡村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2)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 (3)降水丰富;屋顶倾斜,便于排水。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二) 往来在区域之间答 【基础巩固】 1、地理区域人文 2、经济文化信息技术 3、自然条件优势互补 4、B 5、D

6、(1)小城镇。 (2)略 7、略(分别从文化、经济、信息、技术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拓展提升】 1、丝绸之路 2、(1)聚落 (2)劳动生产方式工服务 (3)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的耕地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加;而城市中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交通等一系列的条件要好于乡村,造成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3、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三) 人口与人种 【基础巩固】 1、70 2、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 3、大范围小范围 4 - 7 D C A C 8、人口稠蜜地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东部,因为这些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较为适宜,且地势平坦;人口稀疏地区多在沙漠、雨林、极地和高海拔地区,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不适宜人类生存。

【拓展提升】 (1) 人口(亿)每增长10亿所需时间(年)反映的规律 10~20100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越来越短 20~3030 30~4015 40~5012 50~6012 60~7012 (2)出生率死亡率减少(下降)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一) 我的家在哪里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注意:通过比例尺可以算出图上两点间的实际距离)见图册P4页右下角)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

汇总九年级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 第四单元第3课 教学设计 格尔木第五中学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一、教材 (一)教学内容 《法国大革命》是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的第3课。本课教材安排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和拿破仑和他帝国二个子目的内容,这既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课标要求 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结束了 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意义。 课标对这部分知识作了如下的要求: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拿破仑的历史作用。其中前三项目标将在本节课完成。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雾月政变”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感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概括、比较、归纳的方法;在解读《人权宣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教材插图的过程中,学习从图画

名校课堂七年级英语答案

名校课堂七年级英语答案 一、根据读音把下面的字母和单词分类 1. A, apple, age, Franks, grade, map, J , bag ○1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 these, M, E, S, egg, G, L ○1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hi, quilt, Y, this, fine,it,like, milk ○1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no, box, hello, orange, Ok, hot, O, on ○1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26个字母的音标 Aa []Hh []Jj []Kk [] Bb []Cc []Dd []Ee[]Gg []Pp [] Tt []Vv []Zz [] Ff []Ll []Mm []Nn []Ss []Xx [] Ii []Yy [] Uu []Qq []Ww [] Oo [] Rr [] 三、根据所给音标写单词 /b? g/ ________ /teik/ __________ /θ??k/ _________ /neim/ _________ /hi:/ ________ /mi:t/ _________ /spel/ __________ /’jel?u/ _________ /taim/ ________ /nais/ __________ /mis/ __________ /kwilt/ _________ /h?um/ _______ /g?u/ _________ /b?ks/ ________ /?ri dЗ/ _________ /’ru :l?/ _______ /ju:s/ ________ /’stju:dnt/ ________ /blu:/ __________ /kΛt/ _________ /mΛt∫/ _______ /’nΛmb?/ _________ /Λs/ _________ 四、选出下面划线部分发音不同的单词。 1、( ) A. cake B. face C. apple D.date 2、( ) A. he B. leg C. pen D. egg 3、( ) A. but B. ruler C. duck D.bus 4、( ) A. clock B. not C. no D.sock 5、( ) A. their B. this C. that D.think 6、( ) A. tea B. meat C. weather D. sea 7. ( ) A. bed B. spell C. set D. she 8. ( ) A. how B. now C. show D. cow 9. ( ) A. where B. who C. what D. when 10. ( ) A. look B. book C.cook D. cool 五、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单词的正确音标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含答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农业的发展 1.原因: ( 1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 2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2.表现 ( 1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扩广。 ( 2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 3 )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 4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向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知识点2 手工业的兴盛 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4.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5.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知识点3 商业贸易的繁荣 6.城市商业 ( 1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 2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7.海外贸易 ( 1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1、D 2、C 3、C 4、C 5、C 6、D 7、A 8、C 9、B 10、A 11、B 12、D 13、D 14、(1)非 (2)热带雨林 (3)波斯 (4)苏伊士红 15、(1)0o,20o W(纬度0度,西经20度) (2)东北 (3)亚洲北美洲欧洲 (4)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6、(1)东南亚太平印度 (2)波斯日本 (3)苏伊士非 17.春游日记 (1)工厂画在白云镇东南部乡村路与 公路交汇处附近即可(2分) (2)西北高,东南低(2分) (3)夏季(2分) (4)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意思准确即可)(2分) 18、(1)A (2)100 正北(或北) (3)0.5 1A 2B 3B 4C 5C 6A 7D 8B 9俄罗斯、印度 10D 11C 12C

13北京、上海 14A 15(1)⑧珠江⑥京九线(2)⑤广州、深圳 (3)澳门、10 16C 17A 18D 19D 20A 21A 22C 23B 24C 25B 26(1)塔里木、柴达木 (2)准噶尔、黄土、华北 (3)春 (4)荒漠 27A 28C 29B 30A 31B 32B 33(1)A、B (2)海洋陆地 (3)远、山脉 (4)A 夏 34、A 35(1)m渭河、n汾河(2)A龙羊峡、B三门峡、C小浪底 (3)河口、孟津 (4)黄土高原 36D 37C 38D 39、(1)见下图 (2)上、三峡 (3)减小、增大、砍伐森林和围湖造田 (4)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塞,防洪水平降低 40(1)大兴安岭、400 (2)昆仑、一 (3)减少、距海远近不同 (4)畜牧草场荒漠化 41(1)降水(2)①干旱、②寒旱(3)秦岭——淮河(4)③ 42 A 43(1)丙甲 (2)甲、丁乙、丙(3)C (4)B 44(1)西气东输 (2)三山夹两盆(写山地与盆地为主也可) (3)少,海陆 (4)D (5)南京、缓解了该地区能源不足问题;改善了该地区的环境质量(合理即可) 45(1)A (2)D (3)B 46B 47B

九年级历史假期作业

东苑中学快乐周休九年级历史作业 教师寄语:如果你的面前有阴影,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我的座右铭: 一、快乐基础 1.在一部历史著作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英国人民目睹查理一世人头落地时,发出了痛苦的呼声;看到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夹道欢迎;同样,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轰动。这反映了英国() A.民众对议会的种种举措表示不满 B.民众怀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C.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 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 2.1775年4月,发生在马萨诸塞的短暂暴力冲突被称为“响彻全球的枪声”,由此引发了美国革命漫长的武装斗争。这次“短暂暴力冲突”是指() A.来克星顿枪声 B.滑铁卢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约克镇战役 3.《大国崛起》在谈到英国时,一再提到英国崛起中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核心竞争力”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英国成为海上强国D.英国对欧洲大陆实行均势外交政策 4.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城市复兴②君主专制形成③市民阶层崛起④手工工场出现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 5.罗马帝国分裂后出现的东罗马帝国,仍旧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号称千年帝国,其首都在今天的哪国境内() A.意大利 B.德国 C.土耳其 D.伊朗 6.钱乘旦教授在《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指出: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实现权力向下转移,是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英国完成这一目标是通过() A.“光荣革命”B.颁布《权利法案》C.颁布《大宪章》D.成立共和国 7.“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与国王权力平等 C.王权大于议会的权力 D.议会受到内阁的制约 8.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指引国际工人运动的是()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9.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名是() A.《共产党宣言》 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人权宣言》1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下面理论(思想)与行动对应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 B.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 C.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D.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1.英国先后打败了()等国家,到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A.法国荷兰西班牙 B.荷兰西班牙法国 C.西班牙法国荷兰 D.西班牙荷兰法国 1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一份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该纲领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纲领是()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13.1492年,他“统帅着90名水手和三艘舰船,从大西洋起航西行,按他的想象可直通日本,十个星期之后,他看见陆地。以为已抵达目标。事实上,他是在巴哈马群岛上登陆。继而推进地大古巴时,他以为到了中国。”文中“他”的主要贡献是() A.开辟了通向印度的新航路 B.加强了欧亚两大洲的联系 C.开辟了桐乡每周的新航路 D.完成人类的首次环球航行 14.他是“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和平时期最杰出的领袖,同胞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他带领美国人民打破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这里的“他”指的是() A.林肯 B.克伦威尔 C.杰斐逊 D.华盛顿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资产阶级完全控制了议会 B.君主同议会矛盾尖锐 C.殖民压迫激发了民族主义兴起 D.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16.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过程中,吸收了“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这里的“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德 B.法、美、德 C.英、法、美 D.英、美、德 17.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18.“以1492年作为分界,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换正改变着旧大陆的面貌,从人的生活饮食结构、经济生产方式,超越了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这里主要叙述的事件是()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 C.亚历山大东征开始 D.达·芬奇创作出《蒙娜丽莎》 1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有()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2020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2020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 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 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 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 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 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 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 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 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 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 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 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 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 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七年级历史作业本下册答案

七年级历史作业本下册答案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 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 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 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 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 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 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 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 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 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 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 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隋 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 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名校课堂》2016年秋七年级英语人教版上册练习:Unit 7 Self Check

Self Check §1 单元重难点题组训练 ____ 题组训练一__how__much 的用法 Ⅰ.单项选择。 ( )1.—________ are the black trousers? —They are 15 dollars. A .Where B .How C .What color D .How much ( )2.—________? —It's 150 yuan. A .Where is the T -shirt B .What color is the T -shirt C .How much is the T -shirt D .How much are the T -shirts ( )3.—How much is the white shirt? —________. A .It's 60 yuan B .This is 20 dollars C .They're 60 yuan D .They're 20 dollars Ⅱ.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 4.—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hese trousers ?(完成对话) —They're 110 yuan. 5.The basketball is 19__dollars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________ is the basketball? 6.How much is the yellow schoolbag ?(改为同义句) ________ the ________ of the yellow schoolbag? ____ 题组训练二__Can__I__help__you ?的 用法 Ⅰ.单项选择。 ( )1.—________I help you? —Yes.I want a T -shirt. A .Can B .Do C .Must D .Need ( )2.—________? —Yes ,please.I need a skirt. A .Is this your skirt B .What color do you need C .What do you want D .Can I help you ( )3.—Can I help you? —________.I just have a look. A .Yes ,please B .No ,thanks C .Here you are D .Sorry ,you can't Ⅱ.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 4.What can I do for you ?(改为同义句) ________ I ________ you? 5.Can I help you ?(写出答语) ________, ________.I want a pair of shoes. ____ 题组训练三__pair 的用法 Ⅰ.单项选择。 ( )1.I don't like this pair of shorts.I like that ________. A .one B .ones C .pair D .pairs ( )2.This pair of trousers ________ 35 dollars. A .does B .do C .is D .are ( )3.—What do they want to buy? —________. A .Three pair of sock B .Three pairs of sock C .Three pair of socks D .Three pairs of socks Ⅱ.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每空一词。 4.他想要一双蓝色的鞋。 He wants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lue shoes. 5.这条白色的短裤多少钱? How much ________ this ________ ________ white shorts? 6.这些袜子价格合理。 Thes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t very good prices. ____ 题组训练四__look ,see ,watch 的辨析 Ⅰ.单项选择。 ( )1.The game ________ really interesting.I like it. A .sees B .looks C .meets D .watches ( )2.—Does Tom's grandfather ________ TV in the evening? —Yes ,he does. A .look B .see C .watch D .play ( )3.Boys and girls ,please ________ at the picture. A .watch B .look C .see D .need ( )4.We can ________ two books in the bookcase. A .think B .look C .watch D .see Ⅱ.用look ,watch 或see 的适当形式填空。 5.—Does your brother want ________ the soccer game on TV? —No ,he doesn't. 6.—Do these photos ________ very nice? —Yes ,they d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