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复习题5

动物学复习题5

动物学复习题5
动物学复习题5

第二章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一、名称解释

1、逆转发育;动物极细胞内陷形成内层,植物极细胞形成外层;

2、皮肌细胞:上皮组织占优势,在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3、弥散神经系统或网状神经系统:存在于体壁的两极或多极神经细胞互连成网状,称为

神经网。具有传导无定向,传导速度慢等特点,又称为扩散(弥散)神经系统

4、辐射对称体制: 通过中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无数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俩部

二、填空题

1、海绵动物体壁有两层细胞构成,从外到内为皮层由(扁细胞)和(孔细胞)组成;中胶

层是没有细胞形态的胶状物质,含有4种变形细胞分别是(骨针细胞),(海绵质细胞),(原细胞),(芒状细胞);胃层由(领细胞)组成。

1、腔肠动物的体型分为(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它们的(生活方式),(结构形态),

(生殖方式)不同。

2、海绵动物的生殖细胞来源于(原细胞),腔肠动物的生殖细胞来源于(间细胞)。

3、腔肠动物世代交替中水螅型为(无性)世代,水母型为(有性)世代,其受精卵发育为

具纤毛的(浮浪幼虫)幼虫。

4、腔肠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

5、腔肠动物的上皮细胞既有(上皮)的功能,又有(肌肉)的功能,因此称为(皮肌)细

6、腔肠动物为真正的(两)胚层动物,首次出现了()消化

7、腔肠动物可分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三个纲

10腔肠动物的海产种类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历的幼虫阶段为(浮浪)幼虫,河蚌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历的幼虫阶段为(钩介)幼虫

11水螅的消化方式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12水螅体壁的外皮肌细胞收缩可使水螅身体变(短),内皮肌细胞收缩可使水螅身体变(细)

三、判断题

1、海绵动物是两胚层动物。(F)

2、腔肠动物是两胚层动物。(T)

四、选择题

五、问答题

1、根据什么说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古生物学的证据,形态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2、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原始性:体制不对称;无组织器官分化,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无消化腔和神经系统,发

育中只有两层细胞。

3、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侧生动物?

侧生性:发育逆转,具有水沟系,领细胞,骨针等特有的结构。认为是由群体领鞭毛虫发展来的一个侧枝。

4、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有几种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的学说

郝克尔的原肠虫学说:球形单细胞群体的一边内陷形成类似于原肠胚结构,是有两胚层和原口的多细胞动物的祖先。

梅挈尼可夫的吞噬虫学说:由一层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动物群体,个别细胞摄食后内移到群体的内部形成内胚层,形成两胚层动物,起初为实心的,后逐渐形成消化腔。此学说更符合结构和功能统一的原则。

合胞体学说:多核原生动物胞质分裂形成多细胞动物。

5、比较腔肠动物中水螅型和水母型的异同。

水螅型水母型

生活方式营固着生活营漂浮生活

形态圆筒形,口向上,中胶层薄圆盘形,口向下,中胶层厚

生殖方式无性出芽生殖有性异配生殖,性细胞有中胶层的间细胞

生成。有些类型在囊胚形成原肠胚时发育

为体表长满纤毛能游动的浮浪幼虫。

5、为什么腔肠动物是高等多细胞动物发展的起点?如何理解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

出现辐射对称体制;出现两胚层;出现网状神经系统;出现原始的消化循环腔

6、在进化史上海绵保持其构造上原始性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第三章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和原腔动物

一、名词解释

1、皮肤肌肉囊: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织与表皮相互紧密结合成体壁,称为皮肌囊,具有保

护和运动的功能

2、梯形神经系统:由前端的“脑”和脑向后分出的几条纵行神经索以及各神经索间相连的

横神经组成,神经纤维联系身体各部分

3、实质组织:实质组织存在于肌体中,包埋器官,储存水分和养料,可抗干旱和饥饿,为

从水生生活向陆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封闭的体腔,为无体腔动物

4、假体腔:由囊胚腔发展形成的内边界,外边界是中胚层,中胚层衍生为体壁肌肉,体腔

无体腔膜,起到了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并能容纳生殖器官。

5、尾感器:位于尾部具有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器官,是分类依据

6、左右对称体制:只有通过身体正中的矢状切面才能等到相似的两部分是最高等的。

7、合胞体:是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为了适应寄生生活而出现的结构。表皮细胞本体下沉

到实质组织,细胞质融合成一体。具有保护、气体交换、代谢物排泄和利于氨基酸的摄入等作用。

二、填空题

1、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体的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分化,达到器官系统水平,扁形动物

的中胚层分化为(生殖系统),(肌肉组织),(实质组织)三部分。

2、蛔虫的上皮细胞向内突起成脊,于身体两侧形成侧线,内含(排泄管和侧神经索);于

身体背腹侧形成背线和腹线,内含(背腹神经)。

3、扁形动物生体的分化使得前端司(定向),后端司(生殖),背部司(保护),腹部司

(运动)。

4、原腔动物消化管分化简单,是(不完全)消化系统。

5、扁形动物两侧对称出现使动物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使(神经系统)和(感

觉系统)向虫体前端集中。

6、扁形动物体壁由(表皮)和(肌肉)紧贴在一起形成,称为(皮肤肌肉囊)

7、蛔虫的(内胚层)和(中胚层)之间有一个空腔,由(囊胚腔)发展来的体腔,所以叫

原体腔

8、在扁形动物门中比较常见的自由生活的有(涡虫),寄生生活的有(吸虫)和(绦虫)等

三、判断题

1、扁形动物具有皮肌细胞。(F)

2、原体腔是真体腔的前身,随着动物的进化逐渐变为真体腔。(F)

四、选择题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说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

扁形动物门比腔肠动物门高等的主要理由如下:

由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两胚层→三胚层;外胚层→皮肤肌肉囊;无肠→具肠;无排泄系统→原肾管;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2、归纳并说明无脊椎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

中胚层出现分化出实质组织,储存水分和养料,可以抗干旱和饥饿;

两侧对称体制出现,使身体平衡性加强,运动方向由不定向向定向发展,从漂向游泳和爬行转变;

3、为什么说更换宿主的现象是动物对寄生生活的一种极其重要的适应?

寄主的进化,有利于生存;

减轻对寄主的危害,使寄生虫本身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4、中胚层分化成为哪些组织、器官,有何意义?

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体的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分化,达到器官系统水平:分化出:生殖系统、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

5、原肾型排泄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

原肾管:由焰细胞、管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通过焰细胞纤毛的摆动形成负压收集体液中的代谢废物。

后肾管:是一条迂回曲折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为肾口,带具有纤毛的漏斗;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称为肾孔

6、说明血吸虫的结构和生活史特点。

血吸虫的成虫雌雄异体,体为长圆柱型。雄成虫粗短,口吸盘、腹吸盘各一个,体部有抱雌沟,雌成虫停留其中,呈合抱状态。雌成虫细长。

生活史: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肝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成熟交配后的雌成虫产卵,卵可穿透血管壁、肠壁而进入寄主的消化道中被排出体外。卵在合适的水中可孵化出毛蚴,当毛蚴在水中游泳时如遇到钉螺就可侵入其体内,在钉螺体内进行幼体生殖,毛蚴发育为母胞蚴,母胞蚴再发育为子胞蚴,子胞蚴再发育为尾蚴而离开钉螺在水中游泳,尾蚴一般密集在水面上,当接触人、畜的皮肤(或粘膜)时,借其头腺分泌物的溶解作用及其虫体的伸缩作用而侵入皮肤,然后在寄主的血液中随血液移动到肝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在此发育为成虫。

7、假体腔的形成及其形成的意义。

原体腔:由囊胚腔发展形成,它的内边界是内胚层,外边界是外胚层,中胚层衍生为体壁肌肉,体腔无体腔膜;

意义:假体腔起到液体静力骨骼的作用,并能容纳生殖腺等器官。

8、分析蛔虫的生活史,说明其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成虫生活在肠道内,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土壤中发育,食入含有胚胎的卵可以导致再

度感染。卵在新寄主小肠内孵化后钻入肠壁,幼虫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循环,游经心脏和肺,还可以穿过肺泡进入支气管、气管、咽进入食道,再次回到消化道。在肺内的幼虫可以引起肺炎,在肠壁的成虫可以产生神经毒素(neurotoxin),也可以引起肠道的机械性梗阻。

9、说明人蛔虫的生活史及其预防原则。

人蛔虫是人类肠道寄生虫。其生活史如下:

成虫—受精卵—具卵壳的幼虫—感染性虫卵—人误食入十二指肠,破壳—入血液、淋巴—经胸管、门静脉—心脏—肺泡内发育—咽—经食道、胃到小肠发育成成虫。

人蛔虫主要寄生于小肠吸取养分,也可以寄生于胆管、肝脏、胃等部位引起不同症状。

因此对人类健康具有很大危害,应积极预防。预防原则:

1.注意个人卫生

2.积极治疗病人

3.作好粪便管理

9、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具有原体腔,

完整的消化系,

体表被角质膜,

原肾型排泄系,

雌雄异体等特征。

10、为什么说扁形动物门的出现是动物发展史的一次飞跃?而环节动物是扁形动物之后又一次大发展?

扁形动物出现:

两侧对称体制使身体出现功能分化

出现中胚层使动物达到组织器官水平

神经系统为梯形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发达;

环节动物出现:

身体同律分节;

次生体腔出现

后肾管式的排泄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

链(索)状神经系统;

海产种类生活史中有担轮幼虫阶段。

11、轮虫的世代交替有何特点?试述其生活史?

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环境条件好时营孤雌生殖,卵为2N,不需受精(非受精卵)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称为非混交雌体。环境条件恶化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减数分裂产生卵为N的需精卵,受精后发育成混交雌体。N的需精卵未受精,则发育成雄性个体。代表动物有旋轮虫。

12试述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

夺取寄主营养和生活所需物质;

化学性作用;

机械性破坏;

传播微生物,引发病变。

13为什么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试详细述之

1、体制为俩侧对称或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制就是通过虫体的纵轴可以将身体分为左

右相等的俩部分,使动物有了前后背腹之分,体制的分化与机能分化对应。

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

前部最先接触外界,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向前集中,使运动由不定向变成定向;

利于平衡,使游泳向爬行转变,为上陆地爬行创造了条件。

2、三胚层动物(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1)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体的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分化,达到器官系统水平:生殖系统、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

2)高新陈代谢水平,肌肉组织的出现加强了动物的运动技能和速度,利于逃避敌害和摄食,加强了消化的机能;排泄机能;快速的运动加强了神经系统的发展。

3)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异体或自体受精,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由中胚层形成,附性腺将生殖细胞通到体外,进行体内和体外受精;无性生殖是将身体分裂成

两部分,各自生成新个体,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有些进行孤雌生殖,即雌体

不与雄体受精而独自产生的雌性后代。

4)实质组织存在于肌体中,包埋器官,储存水分和养料,可抗干旱和饥饿,为从水生生活向陆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封闭的体腔,为无体腔动物。

3、皮肤肌肉囊:(与皮肌细胞的区别)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织与表皮相互紧密结合成

体壁,称为皮肌囊,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

4、渗透压调节和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组成。

5、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由前端的“脑”和脑向后分出的几条纵行神经索以及各

神经索间相连的横神经组成,神经纤维联系身体各部分。

14简述寄生吸虫和绦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消化系统趋于退化或完全消失;

生殖系统高度发达;

形成合胞体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

形成皮棘,抵抗寄主分泌的酶对寄生虫的降解。

14 简述轮虫的生活史,及其经济价值

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环境条件好时营孤雌生殖,卵为2N,不需受精(非受精卵)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称为非混交雌体。环境条件恶化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减数分裂产生卵为N的需精卵,受精后发育成混交雌体。N的需精卵未受精,则发育成雄性个体。代表动物有旋轮虫。

轮虫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轮虫与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节肢动物中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共称为浮游动物(zooplankton)。

轮虫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饵料。

在污水处理方面,轮虫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5、试述轮虫动物生殖发育的特殊性

轮虫的发育有显著的固定形式,每个物种或器官的细胞数目通常是恒定的,称为恒定性。即卵孵出后,细胞核不再分裂,受损后也不能再生。轮虫的各器官组织均为合胞体结构,细胞核的数目恒定。一个个体约有1000个细胞

16、简述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更换寄主:

寄主的进化,有利于生存;

减轻对寄主的危害,使寄生虫本身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17、试述人蛔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特征?

形态结构:三胚层假体腔(原体腔)动物;完全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段;排泄器官为原肾细胞或排泄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在前端有环绕着咽的围咽神经环和与其相连的背腹神经等;为雌雄异体;

蛔虫的生活史;发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1成虫寄生在肠道

2卵随粪便到体外,土壤中发育成感染卵。

3卵在新寄主小肠内孵化后钻入肠壁,幼虫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循环,经心脏和肺,穿过肺泡进入支气管、气管、咽进入食道,

4再次回到消化道。

18、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特化的地方有哪些?

三胚层假体腔(原体腔)动物;

完全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段;

排泄器官为原肾细胞或排泄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在前端有环绕着咽的围咽神经环和与其相连的背腹神经等;

发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

普通动物学题库 无脊椎动物部分 解释名词 2、伸缩泡:原生动物体内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 3、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 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4、原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5、角质膜: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7、外套膜: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8、凯伯尔式器(Keber' s organ):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 9、书肺:节肢动物体壁内陷后突出形成的书页状结构,其功能是呼吸作用。 10、化性:指昆虫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世代数,由此而有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的术语,对应的昆虫叫一化性昆虫、二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 11、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 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 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12、刺丝泡: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上。当动物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 13、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 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14、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翅未充分长成,生活史经过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等。 15、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16、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 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17、刚毛:环节动物的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刚毛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从而形成刚毛。它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18、黄色细胞:黄色细胞是由中胚层的脏体腔膜特化而来的,位于消化管的外侧,其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具有排泄作用。 19、外套腔: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外套腔内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20、鲍雅诺式器(Bojanus organ):指河蚌的一对肾脏,由后肾管特化形成,肾口开口于围

动物学复习题(含名词解释等)

动物学复习题 注明下列各种动物的分类位置〔注明门和纲〕 例:眼虫—原生动物门,鞭毛纲 团藻疟原虫变形虫利什曼原虫锥虫兔球虫碘泡虫小瓜虫车轮虫草履虫珊瑚水螅海蛰涡虫肝片吸虫钩虫轮虫日本血吸虫猪绦虫人蛔虫猪蛔虫丝虫小麦线虫棘头虫蚯蚓蚂蝗河蚌蜗牛鹦鹉螺钉螺锥实螺圆田螺墨鱼鱿鱼章鱼蜜蜂蝗虫蝎子蜱螨马陆蜈蚣河虾蜘蛛跳蚤水蚤对虾龙虾苍蝇米象蚂蚁螃蟹疥螨海盘车海胆海参柱头虫文昌鱼七鳃鳗鲶黄鳝带鱼鳜鱼中华鲟长江鲟白鲟白鲢鲫鱼草鱼泥鳅鳗鲡蟾蜍棘腹蛙青蛙牛蛙大鲵黑斑蛙鳖眼镜蛇银环蛇壁虎蛇鳄鱼家鸽鸳鸯金腰燕孔雀斑鸠红腹锦鸡猫头鹰麻雀原鸡鹌鹑鸿雁鸳鸯大熊猫牛虎梅花鹿骆驼狼鲸水牛野兔穴兔斑马 中国猿人岩羊野驴松鼠海狮长颈鹿小熊猫 二、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亚种品种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类器官包囊伪足裂体生殖接合生殖口器 个体发育系统发育世代交替水沟系刺丝泡刺细胞假体腔真体腔完全变态外套膜不完全变态原口动物后口动物皮肌囊不完全消化系统完全消化系统神经网梯式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异律分节同律分节外骨骼开管式循环闭管式循环单循环马氏管 不完全双循环完全双循环原肾管后肾管中肾后肾脊索脊柱鳃笼侧线鳍式鳞式齿式韦伯式器肩带腰带副呼吸器官洄游迁徙婚瘤胸廓恒温动物胎盘羊膜卵羊膜动物副膀胱尾综骨愈合荐椎开放式骨盆封闭式骨盆鸣管三重调节留鸟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对趾型双子宫单子宫无蜕膜胎盘乳腺侧线器官 咽式呼吸双重呼吸趋同进化适应辐射 三、简述题 1、概述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2、比较卵裂与一般细胞分裂的异同 3、简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4、试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5、简述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6、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7、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8、脊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9、简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10、简述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 11、概述脊椎动物的进步性特点 12、简述两侧对称体制和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的重大意义 13、试述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性。 14、试述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 15、简述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主要过程 16、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简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7、简述物种、亚种和品种的概念,并指出其不同点。 18、简述物种的概念及命名方法。 19、简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实验动物学习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实验动物、动物实验。 2、根据我国实际,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SPF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SPF动物,我国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清洁动物。 3、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 4、实验动物的年龄通常根据体重来判断。 5、裸鼠除全身无毛外,还有裸体和无胸腺,并随年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等特征。 6、药物筛选实验首选动物为小鼠;过敏实验首选动物为豚鼠;发热研究首选动物为家兔;实验外科学首选动物为犬;人类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反射弧分析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是青蛙。 7、实验动物常用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等。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3.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 4.封闭群动物: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群体的一般遗传特性,又具有杂合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我国制定的标准作如下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三、问答题

动物学复习题全部

复习题(第一章至第三章脊索和圆口纲) 一.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和次要特征。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及其主要特征。(一)三大特征 1背索 1)发生:胚胎的原肠背壁加厚,脱离原肠而发育,是中胚层而来。 2)位置:消化管与神经管之间 3)结构:由多泡状角质细胞所组成的坚韧、半透明而有弹性的一条圆柱形不分节轴索。 2背神经管 1)发生:由胚胎体背面纵沟内陷而形成,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位于脊索或脊柱的背侧。 3)结构:呈管状。 3咽鳃裂 1)发生:消化管的前端,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咽部两侧 3)作用: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的呼吸器官 (次要特征)1、肛后尾; 2、心脏,总是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3、内骨骼:骨骼系统属于生活的内骨骼,而不象无脊椎动物有坚硬 部分,则为死的外骨骼 (二)背索动物与某些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的一般特征 1.后口:与无脊椎动物的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相同。 2.三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 3.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 4.次生体腔(真体腔)以中胚层细胞围成的真正体腔,从环节动物开始就有了次生体腔5.分节现象。(这些共同特征说明了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 (三)根据脊索的存在形式分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的尾部 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由于脊索超过神经管的最前端。 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在胚胎中出现,成体被分节的脊柱取代。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 为6个纲(1)圆口纲;(2)鱼纲;(3)两栖纲;(4)爬行纲;(5)鸟纲(6)哺乳纲二.简述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1、环节动物论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因为都是两侧对称、分节、封闭式的循环系统。 2、棘皮动物论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这是基于胚胎发育,棘皮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属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一般无脊椎动物不同,但与脊索动物相似。 3、进化 推测脊索动物的祖先是一种蠕虫状的后口动物,它们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出现于地质年代古生代的早期,距今约有5亿年左右,这种动物称为原始无头类。原始无头类有两个特化的分支:一支进化为尾索动物和头索头动物;另一分支进化为原始有头类,原始有头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进化为比较原始,没有上、下颌的无颌(甲胄鱼、圆口类);另一支进化成具有上、下颌的有头类,即为鱼类的祖先。 三.简述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 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总成为原索动物。身体包在

动物学试题库说课材料

动物学试题库

动物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动物学物种双名法细胞器单位膜核糖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化细胞周期减数分裂神经元尼氏体原核生物原生动物食物泡鞭毛纤毛伪足包囊刺丝泡刺丝泡和刺细胞质应激性红血细胞前期胞饮作用渗透营养光合营养吞噬营养吞噬虫生物发生律同工器官同功器官趋同卵裂螺旋卵裂盘裂世代交替接合生殖裂体生殖孢子生殖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与雌核发育出芽生殖幼体生殖领细胞和刺细胞领细胞水沟系中央腔胚层逆转胚胎发育中的逆转中胚层和中胶层辐射对称体制两辐射对称体制五辐射对 称两侧对称次生性辐射对称皮肌细胞刺细胞触手囊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不完全消化系统分节现象体节疣足环带黄色细胞盲道异沙蚕相中生动物侧生动物后生动物后口后口动物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皮肤肌肉囊细胞内管有管细胞焰细胞杆状体下沉上皮头冠(轮盘)寄生寄主中间寄主中间宿主终寄主闭管式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血窦血 腔血体腔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同律分节和异律分节胚胎卵休眠卵卵生和卵胎生卵生卵胎生胎生与卵生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需精卵非需精卵休眠卵浮浪幼虫担轮幼虫面盘幼虫钩介幼虫无节幼虫羽腕幼虫外套膜晶 杆齿舌茎化腕壳顶贝壳放射肋闭壳肌原体腔真(次生)体腔混合体腔原体腔和真体腔消化循环腔再生外骨骼书鳃书肺气管信息素多 态蜕皮龄期蛹期X和Y器官内肢节重叠像眼咀嚼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口器舐吸式口器步行足捕捉足跳跃足开掘足游泳足休 眠滞育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系统发育个体发育直接发育间接发育变态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半变态渐变态和半变 态稚虫若虫神经网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索状神经系原贤管后肾管后肾原肾管和肾单位马氏管触角腺基节腺围血系统贴氏体管足皮鳃辐射管水管系统主辐管间辐管从辐管步带板共生潮间带赤潮环节动物学说栉鳃与栉鳞次生鳃洄游生殖洄游排遣总担间歇生长芽球担轮动物鹦鹉颚年生活史角质膜外温动物脊索逆行变态次生颌泄殖腔动物区系同功器官门静脉双重呼吸羊膜卵洄游 ridial symmetry,biridial symmetry,gastrovasuclar cavlty,pseudocoelom,true coelom,hemocoele,intracellular digestion,extracellular digestion,radula,vestigial organ 二、问答题 1、原生动物有何主要特征?为什么它们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试述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4、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鳍 普通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 知识要点 第三部分 脊椎动物 一、 索动物门的特征: (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1. 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 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2. 背神经管: 结构:为神经组织构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位于脊索背面; 来源: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发展: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3. 咽鳃裂: 位置: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结构: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 上富有毛细血管; 来源: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发展: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 体,随后完全消失。 (二)一般特征:肛后尾、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多为闭管式循 环。 (三)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身体分节,两侧对称,后 口,三胚层。 二、 脊索动物的起源: 尾索动物 现代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头索动物 无 颌类 原始有头类 有 颌类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颌类 鳍足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 兽足类 有羊膜类 恒温动物 五、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2. 脊索为脊柱所取代。前端发展为头骨,后端发展为由脊 椎构成的脊柱; 3. 背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具有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髓),后端分化为脊髓; 4. 原生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水生种类肺呼吸; 5. 除圆口类外,具有上下颌; 6. 循环系统渐趋完善,有能收缩的心脏(从2腔 3腔 4腔),闭管式循环; 7. 肾管为肾脏所代替; 8. 除圆口类外,具有成对的附肢。 六、 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 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 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 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 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七、 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 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 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 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 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 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5.消化: (1)消化腺:无唾液腺,有胃腺、肠腺。硬骨鱼肝胰合并为肝胰脏,软骨鱼则有成形的胰脏。 (2)消化道;口(分上位、下位、端位,与食性有关)、口咽腔(分布有齿、咽喉齿,形态与食性有关)、食道、胃、肠(长度及分化与食性有关)、泄殖腔。 6.呼吸――鳃呼吸 多具五个鳃裂。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硬骨鱼在鳃裂外有鳃盖。 鳃由鳃弓、鳃隔、鳃丝组成,鳃弓内侧着生鳃耙(其形态与食性有关)。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鳔内气体由其内层的一部分微血管组成的红腺分泌,而由后背面的卵圆窗吸入血液;底栖及快速游泳种类则无。在肺鱼有呼吸功能。

动物学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2、逆行变态:指动物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又称退化变态。 3、狭心动物:无心脏,心脏的功能由具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代替。 4、脊索:某些动物所特有的原始骨骼称为脊索。它位于这类动物身体的中轴、消化管的背侧,有支撑动物身体的功能。鱼、柱头虫等具有脊索,故称为脊索动物。动物由脊索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时,脊索被脊柱所替代。 5、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6、尾索动物:最低等的脊索动物,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在动物幼体的尾部出现,生长到成体时退化或消失;体表有被囊,又称被囊动物。分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3个纲。 7、单循环:血液循环全身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8、柱:柄海鞘咽腔壁腹侧的中央一沟状结构。 9、韦伯氏器:脊椎体前端有四块从椎骨发出的小型骨,由前向后依次称为闩骨、舟骨、间插骨、三脚骨,其所构成的结构联系鱼鳔的前端与耳,能将鳔所感受的水压传递给耳,称为韦伯氏器。 10、脑颅:指包围脑与视、听、嗅等器官的头骨,其功能是保护脑及视、听、嗅器官。 11、咽颅 : 咽颅位于脑颅下方,围绕消化管道最前端,包括颌弓、鰓弓、舌弓和鳃盖骨。 12、腰带:连接腹鳍的骨结构,构造简单。软骨鱼类为一枚坐耻骨构成;在硬骨鱼类则是一对无名骨构成的三角形骨板。 13、肩带:连接胸鳍的骨结构。硬骨鱼肩带包括肩胛骨、乌喙骨、匙骨、上匙骨和后匙骨;软骨鱼无后 14、膜迷路: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的膜性管和囊。管壁上有前庭器和听觉感受器 15、回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地集群,并沿一定路线作距离不等的迁徙活动,以满足重要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现象叫做洄游。 1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下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会促使鱼类集合成群而向产卵场所迁移,称为生殖洄游。 17、越冬洄游:冬季将来临时,鱼类常集结成群从索饵的海区或湖泊中转移到越冬海区或江河深处,以寻求水温、地形对自己适宜的区域过冬,称为越冬洄游。 18、索饵洄游:鱼类为了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集体洄游、 19、管鳔类鱼:鳔是鱼体沉浮的调解器官,有的鱼类的鳔具鳔管至咽,称为管鳔类鱼。 20、闭鳔类鱼:鳔无鳔管的鱼类称闭鳔类鱼。 21、腹鳍胸位:指腹鳍位置前移至胸部。 22、腹鳍喉位:有些鱼类的腹鳍位置不在腹部,而是前移到胸部或喉部,腹鳍位

普通动物学试题答案

普通动物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01、赤潮是由(腰鞭毛虫)类原生动物造成的。 02、乌贼胚胎发育以(外包)方式形成原肠胚。 03、水螅刺细胞在(外胚层)。 04、海蜇身体为(辐射对称)。 05、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和三胚层),无体腔。 06、涡虫神经系统(梯形)。 07、(蚯蚓)为闭管式循环。 08、昆虫口器(上唇)不是由附肢转化形成。 09、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 10、(鱼类)皮脂腺是单细胞腺。 11、两栖耳柱骨相当于鱼类(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而成。 12、耳蜗是(哺乳类)具有。 13、脊椎动物第V对脑神经是(三叉神经)。 14、(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鉴别特征。 15、鲨鱼鳞片是(盾鳞)。 16、梨鼻器是爬行类(嗅觉)器官。 17、尾肠系膜静脉是(鸟类)特有的. 18、哺乳类椎体连接型为(双平型)。 19、皮肤表皮层:腔肠动物(外胚层),原腔动物(角质膜),扁形动物/环 节动物(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20、陆生脊椎动物不具有(腰带不与脊椎相连)特点。

二、名词解释(24分)→填空题 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和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 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又称左右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来,代谢降低,以适应环境。当环境适合时破囊而出,这是一种生物学适应。 必须有归律的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做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已转换生活环境、方式,满足它们生殖、索食、越冬所需条件,并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地。 成。并与宽大的骨盆愈合,在行走时支撑体重 构和胚胎发育上的来源却相同。 等、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是低等水栖脊索动物呼吸器官。

(完整word版)普通动物学题库-选择题

1 国际动物学会命名法委员会规定:动物的学名为拉丁名,学名采用双名法,该名称是动物通用名,其它 的名称均为地方名。下列动物学名书写规范的是( C ) A.Parus major B.Parus Major C.Parus major D.Parus Major 2组织(tissue)是指:( B ) A.形态和机能完全相同的细胞群; B.形态相似、机能一致的细胞群; C.形态相同、机能不同的细胞群; D.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细胞群。 3 在动物组织的分类系统中,硬骨属于( A ) A:致密结缔组织 B:硬骨组织 C:网状结缔组织 D:疏松结缔组织 4 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B )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5 黄色组织的来源是( A ) A:脏体腔膜 B:肠上皮细胞 C:表皮细胞 D:外胚层 6 人们可以利用何种激素来增加蚕丝的产量?( A ) A、保幼激素 B、脑激素 C、蜕皮激素 D、利尿激素 7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 B)。 A:孤雌生殖 B:营养与代谢 C:纵二分裂 D:横二分裂 8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 D ) A:眼虫 B:夜光虫 C:草履虫 D:变形虫 9 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B ) A:消化作用 B:调节水分平衡 C:呼吸作用 D:运动作用 10 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 C ) A 钉螺 B 沼螺 C 按蚊 D 伊蚊 11.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的间日疟原虫,有性生殖开始是形成: A.孢子和孢子体; B.大配子和小配子; C.大配子母细胞和小配子母细胞; D.配子孢囊和合子孢囊。( C ) 12 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B ) A 海绵动物门 B 原生动物门 C 腔肠动物门 D 扁形动物门 13海绵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侧枝,下列哪一特点()不属于海绵动物。 ( D ) A:具领细胞 B:具水沟系 C:有胚胎逆转现象 D:具两个胚层 14 水沟系这种特殊的结构存在于()中。 ( D ) A 棘皮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软体动物 D 海绵动物 15毛壶具有何种类型的水沟系及由何种物质构成的骨针;( B ) A.单沟型、钙质; B.双沟型、钙质; C.双沟型、硅(矽)质; D.复沟型、硅(矽)质。 16 海月水母的消化循环腔的下列辐管中哪一种不分枝?( C ) A.正辐管; B.间辐管; C.从辐管; D.环管。 17 桃花水母是属何种类型?( C ) A.水螅型发达; B.水母型不发达; C.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 D.水母型和水螅型均发达。 18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C )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 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

动物学总复习题

动物学复习题 绪论复习思考题 1. 动物学的定义是什么?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 2. 生物分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 目前最多可把生物分为几界 ? 3. 古今中外对动物学的发展有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人 ? 并简述其事迹。 4. 概述动物学今后发展的发展方向。 5. 何谓双名法、物种、亚种 ? 动物主要门有哪些 ? 原生动物参考复习题 1 、原生动物有何主要特征?为什么说它们是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动物? 2 、原生动物门中最重要的是哪四纲 ? 它们有什么主要区别? 3 、绘图说明草履虫的结构。 4 、图解说明疟原虫的生活史。 5 、说明原生动物的各种繁殖方式。 6 、名词解释:伸缩泡鞭毛纤毛食物泡接合生殖刺丝泡裂体生殖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复习题 1. 动物体有哪些组织 ? 各组织的主要特征和机能是什么? 2. 何谓器官 ? 高等动物有哪些系统 ? 简论各系统间的有机联系。 3. 何谓繁殖 ?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几种 ? 4.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几个时期 ? 它们的早期胚胎发育有何共同特点 ? 变态有几种类型 ? 5. 卵裂、原肠胚和中胚层的形成有哪些方式 ? 腔肠动物门复习题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腔肠动物分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3. 水螅水母与钵水母的区别? 4. 名词解释:刺细胞消化循环腔细胞内消化与细胞外消化出芽生殖神经网 扁形动物复习题 1.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在动物演化上的进步特征及意义? 2. 扁形动物门分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 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和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4. 名词解释:两侧对称皮肤肌肉囊原肾管杆状体幼体生殖中间寄主终末寄主 原腔动物复习题 1. 试述原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蛔虫等寄生线虫适应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 试比较线虫纲、轮虫纲、线虫纲的主要特征。 4. 名词解释:原体腔完全消化系统合胞体 环节动物门复习题 1.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那些?在动物演化上的进步特征及意义有那些? 2. 环节动物门分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蚯蚓有那些适应土壤中钻穴生活的特征? 4.名词解释:同律分节异律分节真体腔后肾管皮肤呼吸疣足闭管式循环 软体动物门复习题

动物学题库

动物学题库 一、解释名词 1、生物发生律 2、伸缩泡 3、完全变态 4、原肾管 5、角质膜 6、疣足 7、外套膜 8、凯伯尔式器 9、书肺 10、化性 11、双名法 12、刺丝泡 13、皮肌囊 14、不完全变态 15、后肾管 16、混合体腔 17、刚毛 18、黄色细胞 19、外套腔 20、鲍雅诺式器 21、原口动物 22、生物圈 23、实质组织 24、马氏管 25、后口动物 26、外套膜 27、分类阶元 28、混合体腔 29、龄期 30、原生动物 31、内骨骼 32、实质组织 33 、完全变态 34 、原肾管 35 、化性 二、选择题 1、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 A 浮浪幼虫 B 牟勒氏幼虫 C 担轮幼虫 D 钩介幼虫 2、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A 海绵动物门 B 原生动物门 C 腔肠动物门 D 扁形动物门 3、蝎子和蜱螨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 A 多足纲 B 甲壳纲 C 昆虫纲 D 蛛形纲 4、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 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 D 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 5、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A 钉螺 B 沼螺 C 按蚊 D 伊蚊 6、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生物学外,还有()。 A 体壁突起 B 口器 C 生殖器 D 听器 7、棘皮动物的成虫是辐射对称,其幼虫是()。 A 辐射对称 B 两侧对称 C 两侧辐射对称 D 无对称 8、蝼蛄的前足是()。 A 步行足 B 跳跃足 C 开掘足 D 捕捉足 9、河蚌的生殖孔开口于()。 A 身体末端 B 身体腹面 C 内鳃瓣的鳃上腔 D 口附近 10、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 A 球虫病 B 钩虫病 C 吸虫病 D 绦虫病 11、家蝇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 A 双翅目 B 膜翅目 C 半翅目 D 鳞翅目 12、蝗虫的变态类型属于()。 A 渐变态 B 半变态 C 无变态 D 完全变态 13、动物界的第二大门是()。 A 节肢动物门 B 软体动物门 C 原生动物门 D 环节动物门 14、无脊椎动物的前肠和后肠来源于()。 A 内胚层 B 外胚层 C 中胚层 D 体腔膜 15、水沟系这种特殊的结构存在于()。

普通动物学试题

普通动物学试题 题1 一、选择题: 1、草履虫的表膜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保护 B(呼吸 C(排泄 D(消化 2、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 A(异养 B(自养 C(寄生 D(腐生 3、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A 多孔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轮虫动物 D 线虫动物 二、填空 1、生殖隔离的形式有3种,分别为、和。 2、细胞分裂方式有3种,为有丝分裂、和。 3、各类动物身体的构造虽然复杂,但都是由四大类组织构成,即、、 和。 4、根据形态和生理的特点,上皮组织可分为三类,即、和。 5、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海绵动物的生活有重大的适应意义。水沟系又可分为、和复沟型。 6、海绵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所构成,外面的称,里面的称。两层之间是。 7、胚胎发育包括、卵裂、、、、、胚层分化与器官形成等几个主要的发育阶段。 8、原肠腔的形成方式多样,包括、、、和内转。 9、腔肠动物可以分为3纲,即、、。 三、名词解释

1、动物学; 2、物种; 3、生殖隔离; 4、亚种; 5、器官; 6、系统; 7、接合生 殖;8、胚层逆转;9、芽球;10、生物发生律(重演律);11、端细胞法;12、体腔囊法;13、假体腔;15、辐射对称;16、浮浪幼虫 四、简答题: 1、试写出山羊的分类地位。 2、原核细胞(以细菌细胞为代表)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3、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4、原生动物门的重要特征有哪些,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 5、原生动物有哪几个重要纲,各纲有哪些特征, 6、疟疾、黑热病、昏睡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痢疾各由什么原虫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原生动物的哪个纲, 7、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8、简述腔肠动物门动物的主要特征。 9、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10、两侧对称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11、中胚层的形成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题2 一、选择题: 1、猪带绦虫的卵被寄主吞食后孵出的幼虫叫什么? A(毛蚴 B(胞蚴 C(囊尾蚴 D(六钩蚴 2、下列哪种动物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 A(水螅 B(涡虫 C(蚯蚓 D(河蚌 二、填空 1、绦虫身体呈,一般由头节和许多构成,头节附着器有、吸钩和。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要点: 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 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 有、、、、、 、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 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 的。 4. 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 1. 物种; 2. 双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 1. 组织; 2. 器官; 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 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 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 种营养方式称 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 为。 6. 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 以使海水变色,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 7.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 8.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 体内。 9.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 称为。 10. 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 11. 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 12. 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 13. 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 14.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 传染。 16.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二、名词概念 1. 伪足; 2. 变形运动;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裂体生殖; 6. 接合生殖;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 杂和最高等的?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普通动物学复习题(全)

动物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复习题 (5) 1、动物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有哪些共同特征? (5) 2、细胞膜有哪些重要作用?对动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5) 3、细胞质各重要成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 (5) 4、细胞核的结构及其主要生理机能是什么?与细胞质有何联系? (5) 5、研究细胞周期有何实践意义? (6) 6、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何生物学意义? (6) 7 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 (6)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 (6)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 2、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单个细胞有何异同? (7) 3、单细胞动物的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 (7) 4、鞭毛的超微结构及其运动机理是什么? (7) 5、鞭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 6、简述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7) 7、何谓变形运动?变形运动的机理是什么? (7) 8、肉足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 9、简述痢疾内变形虫的形态、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8) 10、简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8) 11、疟疾复发的根源是什么? (8) 12、疟原虫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出哪些新观点? (8) 13、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 14、纤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 15、研究原生动物有何经济意义? (9)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复习题 (9) 1、受精卵的卵裂与体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何区别?、 (9) 2、何谓胚层的分化?多细胞动物的三个胚层各分化成哪些组织器官? (9) 3、什么叫生物发生律?了解生物发生律有何重要意义? (9) 4、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有哪几种学说?各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个学说易被多数人接受?为什么?10 第四章海绵动物门(多孔动物门)复习题 (10) 1、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0) 2、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10) 第五章腔肠动物复习题 (10) 1、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10) 2、如何采集水螅,怎样用活水螅观察刺细胞? (10) 3、以薮枝虫为例,试述其生活史并作出简图。 (10) 4、试比较腔肠动物各纲异同。 (10) 5、试述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说明理由。 (11)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复习题 (11) 1、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中有何重要意义? (11) 2、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进化一些,试以水螅和涡虫为例,指出涡虫进化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 3、简述典型吸虫的生活史中各种虫态的一般特征。 (11) 4、试叙述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及其防治原则。 (12) 5、简述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及其防治原则。 (12) 第七章原腔动物门复习题 (12) 1、如何从外形上辨别雌雄蛔虫? (12) 2、介绍解剖蛔虫的方法和步骤? (12) 3、试述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2) 4、试述人蛔虫的生活史,分析说明其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12)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复习题 (13)

动物学试题与答案

动物学试题与答案

动物学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 2 分,共 20 分) 1、伸缩泡:绿眼虫等原生动物体内的一种细胞器(1分),功能是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调节体内渗透压的平衡(1分)。 2、赤潮:由于海水中富营养化,某些单细胞动物(腰鞭毛虫等)过量繁殖导致海水呈赤色(1分),引起海水污染,导致海产生物大量死亡(1分)。 3、刺细胞:腔肠动物体内所特有的一种含有刺丝囊的细胞(1分);功能是帮助摄食和防御敌害(1分)。 4、真体腔:环节动物体内完全由中胚层围成的体腔(1分);既有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1分)。 5、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完全在密闭的血管内流动(1分);流速快,与代谢旺盛相适应(1分)。 6、双重式呼吸:鸟类所特有的一种呼吸方式(1分);肺在吸气和呼气时都有新鲜空气进行

4 、动物胚后发育幼体的产出方式有(卵生、胎生、卵胎生),胚后发育的类型有(直接发育、间接发育)。 5 、鱼类的心脏为(1)心房、(1)心室,循环为(单循环);两栖类心脏为(2)心房、(1)心室,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鸟类心脏为(2)心房、(2)心室,循环为(完全双循环)。 6 、蚯蚓的中枢神经系统为(索)式,由 1 对(咽上神经节)、 1 对(围咽神经)、 1 对(咽下神经节)和 1 条(腹神经索)组成。 7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附肢节间具(关节),体表具有几丁质(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8 、昆虫的身体主要分(头、胸、腹)三部,口器有五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咀嚼式、嚼吸式、虹吸式、刺吸式、舐吸式),呼吸器官主要是 (气管)。排泄器官主要是(马氏管)。 9 、两栖类的呼吸方式为(口咽式呼吸)。 三、判断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共 10 分) 1、真体腔开始出现于(C )。

普通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生物学研究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假说实验法和模型实验法 2、生物的适应性体现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和功能于环境相适应两方面。 3、生命的结构层次有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单位;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4、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结构的有序性、新陈代谢、应急性、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适应等。 5、存在于生物体内而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是不存在的。 6、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相邻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多核苷酸链。 7、组成DNA分子的戊糖是脱氧核糖,它是核糖第2个C原子上的羟基脱去一个O。 8、真核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四界,其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真核细胞、多样的单位膜系统。 9、质体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分白色体和有色体两种。 10、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有色体中。 11、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染色质、核基质和核仁等部分。 12、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扩散、滲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13、常见的发酵过程有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14、生物体生成A TP的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5、细胞增值周期包括有丝分裂期M、G1期、S期、G2期。 16、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7、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管、淋巴管、心脏、血液和淋巴。 18、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均源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19、A型血的人的红细胞外带有A凝集原,具有抗原特性。他的血浆中含有b凝集素。A 血型和B血型男女结婚,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有A\B\O\AB 20、昆虫的主要呼吸器官是气管,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21、人体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在其细胞中进行气体交换完全是按照扩散原理进行的。 22、每一种B细胞的表面只有一种受体分子,只能和一种抗原结合。 23、无性生殖方式有裂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24、昆虫和鸟类均以尿酸为主要排泄物,这是趋同现象。 25、病人缺乏淋巴细胞,叫做免疫缺乏症,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其病原体的英文缩写为HIV,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这种病毒攻击T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传播途径为血液、性生活、母婴传染。 26、中国关于古鸟化石的研究表明,始祖鸟不是最早的鸟类化石,鸟类很可能起源于小型恐龙,“有羽毛即是鸟”的观点是错误的,鸟羽起源的原始动力不是保温,而是飞翔。 27、线虫的体细胞数目恒定,因此是研究细胞发育的良好实验材料。 28、细胞发育全能性指任何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更确切说是任何一个细胞核,都具有全部的发育潜能。多莉是将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的核移植入无核受体卵后克隆产生的。 29、具三个胚层的多细胞动物,只有在解决了支持体重、陆上呼吸、保水、陆上繁殖等问题后,才能由水生完全过渡到陆地生活。 30、鸟类肺的最小功能单位为微气管,而不是肺泡。 31、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是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特异性。 32、环节动物具开管式循环系统,即在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有微血管相联系。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程度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