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保险公司与中国保险公司的比较

美国保险公司与中国保险公司的比较

美国保险公司与中国保险公司的比较
美国保险公司与中国保险公司的比较

美国保险公司与中国保险公司的比较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是全球范围内一个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而保险行业在美国也是有着很大的竞争力的。市民在美国购买保险时,选择一家比较有实力的美国保险公司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对自身的保障也是有很大益处。下面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相关详细介绍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发展的日趋成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外资的投入、国际合作等等一系列的商业措施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中就包括保险公司这些企业。其中美国保险公司就成为了很多的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不仅仅是美国人关注美国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同样也很关注美国的保险这一类的问题。大部分都很喜欢将两者进行比较。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同国内的保险公司相比,美国的保险公司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们的保险和我们中国的有什么差异吗?这些问题也是很多的人想要去迫切了解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想要进行保险的购买的人来说。对于那些想要购买保险的人来说,选择一个可靠的保险公司是相当重要的,这关乎到其切身利益。到底是中国的保险

公司好还是外资的这些保险公司更加真实可靠呢?这就需要顾客自己擦亮眼睛,认真进行思考了。

美国保险公司与中国保险公司的比较

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和悠闲。大部分的市民会选择通过保险的方式来进行投资理财。

生在北京的小李,他就表示自己愿意去购买保险。他认为:人一生总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我们不能提前规划一切的未来,也不可能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面对一些突发的状况,我们为何不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呢?随着保险行业的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保险公司和中国保险公司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的说美国的就比中国的好,相反地,我们更应该用宏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和保险公司。

美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在传统观念上很多人都认为外国的就是好的,只要与国外沾边,就是好东西,其实不然。针对于保险这个行业来说,也有很多人认为美国的保险公司肯定比中国的强,信誉度要更加的高,更加安全可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购买保险需要对保险公司进行综合的思考与分析,选择到一家适合自己自身条件的保险公司,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盲目地追求外资企业、打着国际旗号的这些保险公司,一定要进行慎重地选择和考虑。所以,保险公司的可靠与否,不是要看它的是否是外资企业,而是要看它的业绩与口碑。

市民在购买保险时,要注意保险公司的选择。选择一家适合自身的保险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盲目的跟风,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保险公司都是最好的。而国内也有很多保险公司做的非常成熟。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一、综合国力1、经济规模从GDP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为11.20万亿,居世界第二,美国为18.57万亿,尚有7.37万亿的差距,我们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的时间。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美两国的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分别为6895美元和52195美元,美国的人均GDP为中国的7.6倍。根据我们的预测2027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000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4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987年我们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而对于第三步目标今年有新的表述。今年,我们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GDP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6年,日本用时约31年,中国需要多久?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年中国GDP为49.85万亿美元,美国为34.10万亿美元。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GDP,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差距仍然巨大。 3、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生产的效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规模经济;三是效率改进。从CTFP(按目

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之间,到底还有多大差距及其思考

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之间,到底还有多大差距? 多大差距,这还用说吗?最简单的了解渠道就是GDP啊。2017年GDP排行榜上,美国是19万亿美元,排第一,中国是13万亿美元,排在第二位,排第三的日本仅4.3万亿美元。你算算看,这老二把老三已经落得很远了。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是同一个量级的,但是差距也不小。19万亿和13万亿。 那怎么解读这个数字呢?比较悲观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这个距离其实很大。你看,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每年接近10%,所以大家预测,2020年,中国就要赶上美国了。但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降到6%-7%,那什么时候赶上美国就成问题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不会一直下降呢? 第二,中国人口多得多啊。总量赶上有什么用,如果一算人均,画风马上就变了,中国差得太远太远。 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而且,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因素,就是中国人太勤奋,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高于美国,个人劳动时长也长于美国,所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如果再看细节,具体到教育、消费及医疗等领域,中国人均数据那是被美国全面碾压。人均教育投入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人均消费支出,只有美国的十四分之一。人均医疗支出,这个就更夸张了,中国只有美国的二十二之一。 你看,中美差距,总量上是同一个数量级,但是一旦人均,就差出一个数量级了。

但是,这是最后的结论吗?陈经先生的那篇文章指出两点,值得我们再深入思考的地方。 第一,GDP这个指标反应了真实情况吗? 我们且不说,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且那已经是四年前,也就是2014年的事了。就是按照GDP本身计算,也有很多存疑的地方。 比如,美国有很多并不增加财富,甚至是增加国家负债的经济活动被统计进了GDP,像增发国债这种事就被计入了GDP。 而中国正相反,中国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被GDP统计忽略了。 比如,2016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是51.6%,在世界各国中明显偏低。那是中国服务业不发达吗?有这个原因,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指出,这里面也有个很重要的技术性原因,就是中国对服务业的统计比较粗放。 很多小规模的服务业,像小饭馆这样的生意,很多是统计不上来的,比如在淘宝上做生意,是不交税的,当然也就统计不进GDP。但是我们都知道,那是个很大的数字。 还有,中国经济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投资。比如造高铁。这些投资本身花多少钱,就计入GDP多少钱,是一次性的。但是这些基础设施,是一年年持续发挥作用的,它们虽然本身升值不多,有时甚至亏损,却能帮助一大片地区实现财富升值。 所以,中国这部分投资GDP的含金量也不一样。而再反过来看美国,美国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对比

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差距还有多大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中国经济已经今非昔比,GDP总值已经是公认的世界第二。2011年春天,皮尤全球态度调查就“谁是全球经济领跑者”向全世界数千名民众展开调查,半数中国被调查者认为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只有25%的中国人认为本国经济已赶超美国。而美国人也动摇了,43%的美国被调查者投票给中国,只有38%的人认为美国占上风。以下是一些经济衡量标准的对比。 在衡量经济能力时,绝对经济总量比人均数据更有说服力。早在十年前,中国的钢铁消耗量,手机拥有率和啤酒消耗量(衡量经济优势的重要标准)等指标就已高于美国,此后又陆续在部分其他指标上赶超。2011年,中国出口量比美国高出30%,固定资产投资额高出约40%,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燃耗比美国高出10%,温室气体排放高出近40%(尽管中国人均气体排放量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年购车量最高的国家。 在发明创新领域,这个创造了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的国度也在向美国发起挑战。统计表明,2011年中国的专利许可数量要高于美国,虽然有些专利含金量存疑,但在未来必将有所改进。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数学科学教育水平在全球142个国家中位列第31位,遥遥领先屈居51位的美国。其外部金融

影响力轻松秒杀美国,中国拥有两万亿美元的国外净资产,而美国背负着两万五千亿美元的债务。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消费水平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鉴于中国服务业数据覆盖率较低,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存疑)。过去五年内的相对增长率表明,这一差距将不断缩小,并将在2023年追平。中国零售业加速发展,有望在2014年赶超美国,同年还将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早在2000年,美国进口量还是中国的六倍,这一转变可谓是中国的一个华丽转身。 至于衡量经济水平的首要标杆——国内生产总值(下文简称GDP),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如果基于购买力平价法来衡量,中国的GDP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这也将证明相对贫穷国家的物价的确较低。但要真正实现超越美国,中国的GDP必须折合市场汇率,以美元计算方能作数。 据粗略估计,2011年美国的GDP仍是中国的两倍,但与2000年的八倍相比以有所下降。根据《经济学人》得到的最优数据是,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的GDP实际年增长率将为7.75%(相比前十年的10.5%有所下降),美国为2.5%。(GDP平减指数显示)中美通胀平均水平分别为4%和1.5%,人民币每年将增值3%。若然,中国经济将在2018年超越美国,这比预期提早了一年,因为中国的GDP 美元价值增长高出了2011年的预期。 但即使中国能够在2018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仍将是世界第一富庶大国,因为其人均GDP仍是中国的四倍。但据胡润中

中国与美国有多大经济差距

中国与美国有多大经济差距?--兼谈汇率偏差与国民总值 我们当年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选对了还是选错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究竟是 取得了胜利还是遭到了失败? 这些问题,对于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以及认真学习过近代史、现代史的中青 年人,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建国42年,我国已从任随列强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 国家,变成了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美国和欧洲的 华人、华侨对此感受最深。过去,他们像美国黑人那样受到种族歧视,一场抗美 援朝战争,使美国白人对华人、华侨刮目相看。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一箭三星 的成功,使华人、华侨扬眉吐气。环顾神州大地,已经面目一新,可说是改了天,换了地。我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善的速 度超过世人预料。过去梦寐以求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 早已不在话下,这几年的经济统计公报,连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的产量也不再 单列了。过去做梦也没有想过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录放机,已在城市普及。连拉萨的彩电普及率也达到85%,与法国一样。社会主义道路当 然走对了。 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扩大,“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却越传越 广,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论点,而且一度使许多人相信了。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者,是把中国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与最发 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相比,说今日中美经济差距有六七十倍,所以说社会主义 失败了。普通老百姓看到,美国(以及日本、西欧)来华工作、旅游的人,花钱很 阔绰,住的是大宾馆,吃饭、坐车、买东西时,大把钞票往外掏,人人都像旧社 会上海的大资本家;而中国人去美国则显得很寒碜,一个工程师一月的工资换成 美元,还不如美国工人一天的工资高,比美国失业工人领的救济金也差得远。他 们难以解释这差距,于是慨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成就巨大,与资本主义 相比就显得渺小,所以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了。 的确,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与美国相比,差距是巨大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差距被夸大了、膨胀了。国外新兴的经济学——“发展 经济学”早就作了分析解释,我国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既不懂又不学,用一些胡说八道蛊惑群众,还互相吹捧为“著名学者”、“知识精英”。 比较典型的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8年组织的关于“球籍”的讨论。钦 本立一伙说,改革1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与西方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时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1985年下降到只相当于日本的五分之一,按人口平均计算只 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失败了,改革开放也失败了,中国快要被“开除球籍”了,只有一条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上海《世界经济导报》依据的是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可 是,如果不是他们故意断章取义,便是他们没有把世界银行报告读懂。

从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看当前中国经济

2005年10月 第5期总第122期开放导报 ChinaOpeningHerald 0Ct.2005 No.5TbtalNo.122 【宏观经济】 从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看当前中国经济 刘宪法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广东深圳518029] 【摘要】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与80年前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支持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必不可免,货币信用扩张及“高增长病”,等等,因此,控制及化解风险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 [关键词]经济运行比较高风险经济波动经济周期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05)05-0057-04 [作者简介]刘宪法(1955一),河北邢台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 一、萧条前的美国经济与当前中国经济的比较 所谓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是指大萧条爆发前10年间一战结束后1919到1929年10月的美国经济。80年后的今天,再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发生在80年前的美国经济,与1998年以来至今的中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 1.都经历了一次经济衰退 先看美国。1917年4月美国正式作为协约国一方参战,美国经济进入战时管制时期,成立了战时工业委员会,全面掌管美国经济。在大量政府支出的刺激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由战前的3%左右,上升到18%左右。 随着一战的结束,美国进入了为时2年(1920—1921) 中国同俄罗斯、中亚五国通过协商,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和反对恐怖主义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今后还应加强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建立连接欧亚大陆的新丝绸之路,通过铁路、管道、物流、信息等网络,将合作区域向东扩大到朝、韩、目,向南扩大到印度和东南亚各国,通过多边磋商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努力创造和谐环境避免激烈竞争,推动整个欧亚大陆发展跨上新台阶,通过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民族冲突,消除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美英地缘战略家一向重视欧亚大陆,将其视为控制世界的地缘战略中心地带,主张在巴尔干和中亚制造不稳定。欧盟国家领导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已认识到美英地缘战略的潜在威胁,针对其鼓吹的所谓“邪恶轴心”论调,提出要形成“欧亚大陆稳定弧线地带”。中国、欧盟、俄罗斯和亚洲各国,存在共同利益,应该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挫败美英鹰派地缘战略家的图谋。 [参考文献] [I]彼得施瓦茨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M].大西洋月刊出版社, 1996.(参见中文译本“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前苏联的》,新华出版社,2001年。)[2]杨斌.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一一美国隐蔽经济战与改革陷阱[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亨利基辛格.伙伴关系的回顾:英国和美国对战后外交政策的态度[M].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1982. 【4]亨利基辛格.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200号: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威胁[R].1974(未发表,华盛顿国家档案中可以找到。) J5J格雷?帕拉斯特访问斯蒂格利茨一个冰冷的世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你去地狱的四个步骤…观察家[英国],2001,(4) ㈧倪健中国家安全fM】_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7】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英国J间接路线战略lM】 ㈣布莱尔外交顾问库玻的新帝国主义论…环球.2002.(11) 19】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l新华出版社,1999 11n|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lM】求实出版社,1989 【11l五角大楼正寻找冷战后的新敌人【Nl[美国]纽约时报,1992{】2—17 【12】杨斌软战争一美国经济军事霸权挑战中国【M1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05-07-04责任编辑:张玉阁)

中国与美国有多大经济差距--兼谈汇率偏差与国民生产总值

中国与美国有多大经济差距??兼谈汇率偏差与国民生产总值 我们当年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选对了还是选错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究竟是取得了胜利还是遭到了失败? 这些问题,对于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以及认真学习过近代史、现代史的中青年人,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建国42年,我国已从任随列强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美国和欧洲的华人、华侨对此感受最深。过去,他们像美国黑人那样受到种族歧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使美国白人对华人、华侨刮目相看。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一箭三星的成功,使华人、华侨扬眉吐气。环顾神州大地,已经面目一新,可说是改了天,换了地。我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善的速度超过世人预料。过去梦寐以求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早已不在话下,这几年的经济统计公报,连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的产量也不再单列了。过去做梦也没有想过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录放机,已在城市普及。连拉萨的彩电普及率也达到85%,与法国一样。社会主义道路当然走对了。 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扩大,“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却越传越广,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论点,而且一度使许多人相信了。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者,是把中国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相比,说今日中美经济差距有六七十倍,所以说社会主义失败了。普通老百姓看到,美国(以及日本、西欧)来华工作、旅游的人,花钱很阔绰,住的是大宾馆,吃饭、坐车、买东西时,大把钞票往外掏,人人都像旧社会上海的大资本家;而中国人去美国则显得很寒碜,一个工程师一月的工资换成美元,还不如美国工人一天的工资高,比美国失业工人领的救济金也差得远。他们难以解释这差距,于是慨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成就巨大,与资本主义相比就显得渺小,所以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了。 的确,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与美国相比,差距是巨大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差距被夸大了、膨胀了。国外新兴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早就作了分析解释,我国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既不懂又不学,用一些胡说八道蛊惑群众,还互相吹捧为“著名学者”、“知识精英”。 比较典型的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8年组织的关于“球籍”的讨论。钦本立一伙说,改革1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老在300美元上

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比较

美国经济现状 量化宽松政策 相对一些新兴经济体正在从金融危机中逐渐复苏而言,美国的经济增长比较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在货币政策方面应对这一状况的通常做法是运用价格工具刺激经济,比如降低利率,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到零至0.25%的水平,利率政策已无法再起作用,美国经济复苏,那么对世界其他国家都会有好处,因为美国是个低储蓄率的国家,美国经济是靠消费拉动的,如果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即美国内需起来了,美国就不会再逼着别国帮助消费了,也就不会逼着别国货币升值了,说不定反过来要逼着别国货币贬值呢!但如果美国消费者对美国经济彻底失去信心,减税的钱没有用于消费,而是持币甚至用于逐利,那就不但对美国没有好处,而且对他国来说,跟再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就没有两样了。所以我们要密切注意观察美国延长减税和失业救济计划对美国经济的帮助到底有多大,同时要注意做好三件事,一是筑“篱”(加强外汇管制,不让热钱轻易流入);二是筑“池”(即使热钱流入,也不让其流到实体经济);三是放水(把一部分热钱想办法送出去)。 中国经济现状 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政策的取向。2008年年中,在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积极的财税政策措施。十月份后,进一步明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2009年,在实施这一财政政策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 二、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 三、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促进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 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保 障重点支出的需求。 五、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大好形势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房价过高,虚拟经济高涨,泡沫经济延续,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凸显,人民币升值压力大,针对这些经济问题,我国及时运用宏观调控,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的央行在上周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从原来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到比较偏向稳健的货币政策,以防止低收入的阶层受到通胀压力的上涨。尤其是在农产品、蔬菜、副产品等等,这些和民生相关的产品方面。 中国过去的货币增长率,她举了三个时期:2001到2005年,M2的增长率是高于名义GDP,就是通胀加CPI5.4个百分点。到了2003到2007年是高2.8个百分点,所以这个时候看,明显的通胀压力是不大的,但是现在突然出那么大的压力呢?2008到2010年的3季度,将近3年的时间里边,M2高出名义GDP 9个百分点,高那么多。

中国央行和美国央行的比较

中国央行与美国央行之比较 一、中美央行本质区别——公有中央银行与私有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政府直属银行,是国务院下属的一个政府机构有,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币值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 美联储是私营机构,按公司化运作,美联储主席是由股东推荐,总统提名,国会通过。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 二、中美央行与财政部的关系 我国央行与我国财政部同属于国务院领导下的直属部级机关,二者不存在你属关系,两者以平等的身份协调合作,但实际上我国财政部变相向人民银行借款和透支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是的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们关系复杂。 美国央行独立于财政部门,不受到财政资金的制约,也没有向财政部门提供资金的义务,关系清楚,这使得美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高,有利于对于资本市场的调控。 三、央行分支机构的比较: 我国央行是按行政区域来设置分支机构的,即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一级分行,在地级市县设立二级分行。对于这种设置的弊端是,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地方经济利益,对央行分支机构进行施压和影响,导致央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难以有效实施。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我国央行分支机构设置了九大分行和两个营业部,改革后的央行分支独立性增强,逐步与国际接轨。 美国央行采用按经济区域来设置央行分支机构,作为二元式中央银行体制的典型代表,美国12家联邦储备银行是私有的公司实体,接受美联储委员会的广泛监督,日常中央银行活动基本独立,不受干预。在货币决策中各个分支机构能发挥重要作用,普遍重视研究活动,在透明度方面也强于中国中央银行体系。

中国经济与外国经济的比较

中国经济与外国经济的比较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始发展,尤其是中国,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到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经济下滑,影响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为了提高欧洲的地位法国和德国不计前嫌放下仇恨联手创下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令外国恐慌,中国的和平崛起困难重重。 因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外国的直接投资和国内的资本,总体上而言,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是不断的转型与持续的增长。国有部门在整个经济中的分量的变化可大致勾画出中国的转型动态:1985年国有部门的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的18.03%,到2002年这一数字已降到9.7 1%;1985年国有部门提供的税收占全社会总税收的29.20%,而到2000年这一数字却只有6.58%。伴随转型的是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截至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翻了三番还多,而同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加了5倍多。中国的转型与增长是在整个经济体不断开放的过程中发生和实现的。对于开放而言,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就是外资。截至2002年底,中国已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234.18亿美元,其中累计实际利用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446 2.55亿美元。就比重来说,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由1989年不足1%的水平增加到4.1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由1989年2.90%的水平增加到10.04%。其他较有代表性的数字是,2001年,在全部工业企业的增加值中,外资企业占了23%;在全国总税收中,来自外资企业的

中国和美国人口普查和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

中国和美国人口普查和统计方法的比较 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各国历来都重视对人口的调查,以期取得可靠的资料作为经济,政治决策的一种依据。而各国人口统计方法,内容,手段,数据发布的及时性方面的差别直接导致人口统计数据质量的差异,也决定了不同国家之间数据是否存在可比性。人口统计资料和预测主要来源于全国普查、人口抽样调查。本文打算对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人口普查方法做一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这种历史的对比使我们更清楚的意识到其发展的历程和重要性。 一、关于人口的定义 在比较之前有必要对人口的定义做一说明。《人口科学词典》将人口定义为: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一定时间和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它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社会生产力构成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我们在人口普查时对人口的定义本质上的规定性是生存着的人的集合,是一种生物性的人的集合。而在英文中人口是指(population)。联合国多国文字人口学词典对population的定义有两重意义:(1)是指统计学的总体,(2)是指人的一定区域人口群体。美国人口普查局对“population statistics”——人口统计数据的定义是:美国人口普查局使用的人口统计数据就是简单的指一个地区的“居民数字”(number of inhabitants)。人口普查局提供关于居民数字,地区,州,城市,县,和“other aeras”的人口普查计算和当前的估计。也提供关于人口的社会和经济的特性的各式各样的信息,例如家庭构成,人种,收入和重要社会,经济,人口学问题的深度报告。 二、人口普查的历史 先对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作一定义和区分。人口普查:指在统一的调查时间内,按照统一的调查内容和要求,对全国或一个地区的人口(人口数量或人口构成等方面)进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人口普查资料是编制国民经济长远计划和研究人口发展、变化等的重要依据。人口统计:指在特定的期限内,对人口及其变动的统计。主要内容有:人口数、人口的地区分布、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各种构成,人口的出生、死亡、迁移和婚姻状况等统计。人口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人口的经常登记和人口普查,经过整理分析,作为编制国民经计划和研究人口发展、变化等的重要依据。 美国人口普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90年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以后,每隔10年进行一次,从不间断,到2000年已是第22次。但从第1次到第17次人口普查(即从1790~1950年)因地域包括范围不同(即包括州数不同),严格上说是不可比的。如第1次只包括通过独立宣言的13个州,第2次增加了3个州,第3次增加1个州,第4次增加6个州,共有23个州,一直到1960年第18次人口普查才增加到目前的50个州。也就是说从第18次至22次人口普查的地域范围都包括50个州,才是可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50多年时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这些普查分别于1953、1964、1982、1990、2000年进行。我们可以看出,1982年及以前的人口普查,进行的时间上是不规范的,即年号末尾逢2、逢3、逢4的都有,这是因为过去国家对普查进行的时间未做明确规定,所以人口普查进行的时间不统一。1987年制定的《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了每10年一次人口普查,在年号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从此,人口普查就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中国与美国、日本对外贸易的竞争分析

中国与美国、日本对外贸易的竞争分析 2001年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组织的一员,加入WTO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关键的一步。在世 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循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准确理解中国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实施合理的比较优势战略,更好的发挥这些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比较优势论,在国际贸易领域中,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存在和贸易利益的主导理论,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再到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在于各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入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结构。在国际贸易中各国比较优势的产生是由于它们的生产资源结构或储备比例各不相同;国际贸易的发生源于各国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各国都应当集中生产并出口

那些能够充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我们看看我国和美国、日本之间的贸易来往分析,美国、日本都是我国的国际贸易大国,它们不仅经济实力雄厚,技术也更新得很快,因此,对美日开展国际贸易,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就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出口情况看,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己从初期的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出口过渡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并且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本密集型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开展对外贸易中主要采取比较优势的贸易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在较大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对外贸易的主 导方向。主要表现在传统比较优势正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潜力巨大。美国、日本的资本和技术相对丰富,但劳动力相对稀缺,中国则是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裕。因此,美日在贸易中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则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人口居世界第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我们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人口资源丰富,因此劳动力成为两国贸易的主要切入点,加上我国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在贸易中,这

关于中国现阶段经济与美国1920年前后可比较的一般性陈述

关于中国现阶段经济与美国1920年前后可比较的一般性陈述(2013年十月成文) 房子还能涨三年左右 多数三四线大约两年左右 中国现阶段房价趋势以及房价总体水平是合理的 一线低估 三四线略有高估 部分城市泡沫较大 总体合理但是结构不合理 一线城市房价比如北京需要和巴黎房价相比才是合理的 大约应该略低于巴黎 总体居民房贷负债水平还较低 如果以负债率水平计算大约负债率还可以提高50%—80%之间 而货币在有限时间内不支持这么高的负债比率 所以房价也不会出现那种完全普遍丧失理性的泡沫 所以即使两三年后房价走势走平或者整体呈现下跌也不会有全面的暴跌 下跌幅度也不会过大 但是从现在开始一线城市价格基本呈现空涨状态因为个人信贷体系目前不支持这个房价体系 需要有一方出现变化 信贷体系要有变化需要大约一年左右时间 所以未来一年内涨幅明显会变慢 所以年初说过10月1日以后不买房 因为国庆前后全国乱涨涨了以后就不大值得进入了 自住除外 由于一线乱涨 后面半年二三线成交会大增 明年的开复工数据都会比较大但是实际上在之后的开发销售就会遇到困难了 小城市现在开始的半年内乱涨 所以两年左右吧 我会面临失业 甚至更早 明年后需要考虑转行 很多人始终其实不信北上广房价到这个价格的 虽然他们也知道不跌 而且很多人始终认为的核心老城区更有价值其实也是错的 这一条对香港是有效的对大陆多数城市是失效的 现阶段中国房价的趋势以及购买力和房价的比较和美国1920年前后尤其是之前一点是

相似的 但是美国房价的大泡沫却是在1920年后才吹起来的 之前美国从1880年后期开始房价连续上涨30年 部分地区甚至超过40年 那些搞学术的几乎都不学无术 对国内经济宏观预测全球基本还没有能够持续五年以上的学术界普遍都认为中国经济是不可知的非理性的不符合书本所学的 但是只要视角更大一点用现在的中国和1850年后的美国去比较 就会发现我们的经济合理性非常强 我们几乎在重复美国1850年后的状态(从1975年后开始) 现在所谈论的文革经济说经济崩溃其实也应该分好几个阶段来评价 几乎我没机会看见有深度的评价 1972年到1975年才是经济最难的四年 76年经济数据并不算差 76比较糟糕的是地震 之后改革对人和土地的释放基本和1850年后全欧洲往美国的迁徙几乎是一致的 甚至包括我们城市人群对外来人口的歧视包括制度性歧视都是一致的 当时英国人对爱尔兰人或者其他人的歧视和现在城市人口对外来人口的歧视几无二致工业人口对农业人口的歧视 新教教徒对天主教徒的歧视 贵族对平民的歧视 英国人对爱尔兰人的歧视 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 如果能有机会北京再来一次迁都这个痕迹就会更加明显了 美国遇到了非常好的60年无战争 中国也几乎遇到了一个非常长时间的整体和平的环境 美国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货币体系并且在很长时间内维持货币的内循环稳定 巧的是中国也这样做了 当时的美国黑人妇女(白人妇女)都是没有选举权的 腐败贪污横行 所以美国的经济繁荣需要从南北战争中两种经济制度的冲突找答案 从整体的外部和平和内部高度的思想自由找答案 从全球大移民的角度找答案 中国就是当年的全球的缩影

中国与美国经济

上一篇:中国治理的核心 下一篇:第一夫人着装的股... |返回日志列表 [荐]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相(1) [图片]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转播到微博 刘振华 2011年04月27日 05:11 阅读(54717) 评论(354) 分类:个人日记?举报 ?字体:中▼ o小 o中 o大 下图是自1997年来中国(名义)GDP增长率与M2增长率的比较。2009-2010数据来自财政部,其他年份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14年间,中国的广义货币(M2)数量以(几何)平均17.5%的增长率在增加,最高速度为2009年的29.4%,最低为2000年的12.3%;而且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在过去14年时间里有11年),货币数量增长率都高于GDP增长率。 下图是美国的数据(Source: Fed, BEA)。 美国在过去20年期间,只有7年的时间M2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而这7年时间都是经济危机期间,比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网络泡沫破灭,2007年的次贷和金融危机,最高时仅有10%多一点(2001年10.6%,以及2008年10.4%)。除此之外,美国M2增长率都比较平稳,且比较低,大部分年份低于6%,1994年时甚至接近0。过去20年美国M2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9%,远低于中国的17.5%。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美国属于非常措施,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能使用,比如金融和经济危机期间。而在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则属于常规措施。和美国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货币推动。由此带来很多问题,包括中国经济的真实产出和通货膨胀,后面再分析(2011年4月26日。作者电邮:zhenhua.liu1@https://www.doczj.com/doc/c18194436.html,)。

中美GDP比较

由于中国和美国都已经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GDP数据,准确比较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的表现因此成为可能。正如数据所显示的,其结果非常惊人:美国经济在过去一年放缓的幅度远比中国严重。因而,在中美都受到当前世界经济负面趋势的不利影响时,中国处理危机的表现远比美国成功。由此可见,中国国内媒体激烈讨论的中国经济“放缓”是一种错位,除非他们有意去了解为什么美国经济放缓比中国严重。首先为了准确说明事实,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中美在公布经济数据方式上的略微差异,所以在作这样的对比时要特别小心。美国强调通过对比最近一个季度与之前季度环比率而得出GDP年增长率,意即最新数据年GDP增长率是将2013年第二季度相比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乘以四。而中国却强调本年度第二季度GDP相比于2012年的第二季度的同比增长率。但不管是采用哪种计算方式,结论都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如果采用中国的计算方式,那么如图1所示,中国2013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5%,同期美国则增长1.4%。这意味着中国2013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是同期美国经济增速的逾5倍;如果采用美国偏爱的GDP计算方式,中国2013年第二季度GDP环比年化增长率为6.8%,美国则为1.7%,这意味着中国2013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是同期美国经济增速的4倍。 鉴于中美双方的GDP计算方式都难以准确地反映季节性调整因素,笔者倾向于逐年比较方式。但不管是采用哪种计算方式,中国经济增速都是美国经济增速的4-5倍。如果我们把中国和美国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段期间的经济发展做个比较,就会发现中美增长悬殊会更惊人。如图表2所示,到2013年第二季度的之前5年间,中国GDP增长了50.7%,美国则增长了4.5%。就过去5年的经济数据而言,中国GDP增速是美国的10倍。 很明显,自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以来中国经济的表现远胜于美国。尽管此时段范围内的经济数据不足以展现中美经济的全貌,但人们不太明白在过去的一年里两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中美经济在此期间都放缓说明国际经济呈负面走势。但美国经济放缓的幅度远甚于中国。正如图所示,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c18194436.html,/uploads/allimg/130827/29_130827083551_3.jpg 第二季度GDP增长率从2012第二季度的7.6 %降至7.5%,同比下降0.1 %,降幅只达1.3%,然而,同期的美国GDP增长率则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2.8 %降至1.4 %,同比下降1.4 %,降幅高达50%。因此,中国经济增速只是略微下降,但美国经济增速减半。此外,正如媒体就美国最新经济数据在其社论正确地指出,美国经济在过去9个月一直表现得异乎寻常地低迷。在此期间,美国经济仅同比增长0.7 %,折合成年化增长率同样是低于1%;同期中国经济则同比增长5.3%,折合成年化增长率略高于7%。因而,如果就去年整年的经济数据而言,中国经济增速是美国经济增速的4-5倍;如果就过去9个月的经济数据而言,中国经济增速是美国经济增速的10倍. 中国2013第二季度GDP增长率从2012第二季度的7.6 %降至7.5%,同比下降0.1 %,降幅只达1.3%。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就不能从过去一年极度低迷的1.4%年增长率部分复苏——美国在过去10年的移动平均线年增长率为1.8%,过去20年的移动平均线年增长率为2.5%。但即便美国恢复到其过去10年亦或过去20年的增长率,其增长率也仅不过是中国增长率的三分之一。但这也并不能说明中国再也不需要采取严谨的措施以避免其经济进一步放缓 了。笔者今年一整年都在强调,中国需要实施适度的国内经济刺激政策。

论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论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二者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间最重要且最复杂的双边关系。重要,体现在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分量极重;复杂,是因为两国已经发展出一种全面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 美国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人需要中国人制造便宜产品来满足需求,这样它就能把数以十亿计的资金投向中国,并且近乎疯狂地进口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在最近10年中,美国家庭由于购买中国的廉价产品而节约了6000亿美元。显然这是双赢。还有中国业务成为美国许多公司全球业务的重要增长亮点,有的公司在华企业甚至成为其唯一仍在赢利的分支。例如,去年71%的在华美国企业实现赢利,91%的在华美国企业对未来5年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例,2009年通用汽车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但当年其在华销量大幅增长67%,中国成为通用汽车全球第二大市场。此外,在如今存在于市场上的 4.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中,有一大部分是中国持有的。另外,美国对华出口迅速增长,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曾指出,美国对亚洲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为美国创造1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据估算,2001年至2007年,美国对华出口为美国新增257万个就业机会。摩根斯坦利公司测算,美国400万至800万个就业机会与中美贸易密切相关。

中国对美国的依赖 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是除香港外,中国获得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最近三年,美国超过日本,成为除香港外对中国的最大直接投资国。美国的国内市场容量十分庞大,每年的进出口总额远远超过中国的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例如,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 不仅如此,中美两国,一个是发展中的大国,一个是经济、科技发达的大国,两国都有广阔的市场,经济互补性很强。中国正致力于加速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更注重同美国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美国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对推动中国的发展无疑会起重大作用。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又补充美国的大众市场,也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然,由于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以及美国一直奉行的霸权主义以及单边主义,所以中美两国之间发生经贸摩擦是必然的。 2.中美两国的经贸摩擦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贸易不平衡、纺织品特保、对华反倾销等问题构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中美两国经济利益的争夺、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等是

全球化时代的美国和中国.

全球化时代的美国和中国. 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了美苏两极的战略均势,国际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自二战后一直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冷战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转轨加速了这一全球体系的发展进程,军事力量的不断加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全球化,使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取得了全面的优势,于是苏联解体形成的权力真空使尼克松时期一度出现的多极化趋势演变成美国支配下的单极世界。地处远东的东亚大国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被美国视为对其未来世界领导地位和在东亚地缘战略利益的挑战,美国从外交现实主义和地缘政治出发,对尚未纳入其主导下的远东国际秩序的新兴强国必然要加以遏制。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对中国的军事侵扰和战略包围步步升级,中国的发展环境和国家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美国领导地位和美利坚治下的和平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崛起,当其向海外市场扩张以解决工业品过剩和原料不足时,面对的是已被瓜分殆尽的世界殖民地,要攫取殖民地,必然与列强和殖民地人民发生激烈冲突,美国认识到,与其建立代价高昂的殖民地统治,不如通过促进自由贸易和间接控制关键性的市场来谋求殖民利益1 。与此同时,海权学说的兴起为美国向全世界扩张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提供了依据和动力,经过权衡与列强的实力对比,美国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积极扩张海外利益:在拉美实行门罗主义,排斥欧洲列强的经济势力;接着,发动美西战争夺取波多黎各、关塔那摩(强租)、关岛和菲律宾;最后,在列强势力较大的中国鼓吹门户开放政策,挤入列强的势力范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和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跻身于列强的行列,由于没有多少殖民地的包袱,美国遂得以将国家利益巧妙地糅合在其冠冕堂皇的外交宣言之中,尽管参加巴黎和会的威尔逊总统最初提出的十四点宣言,如废除秘密外交、削减军备、公正解决殖民地纠纷、以及战后建立集体安全等,的确是基于威尔逊个人的理想主义信念,但当遭到日本和欧洲列强的强烈抵制后,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威尔逊仍然与后者达成了肮脏的交易。二战的爆发彻底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平衡,一贯依靠保持欧洲大陆力量均衡而维持独尊地位的英国,在德国的猛烈打击下几乎难以支持,美国于是走出孤立主义,积极谋求反法西斯同盟的领导权和解决战后重大问题的主导权,并乘机挖英国的墙脚,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比较

用古典模型比较中美两国经济 金融115班李维维16311508 2010年中国人口为13.41亿,而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发现美国人口为3.09亿。选择2005年的数据对两国进行比较,2005年中国人口突破13亿,而美国人口约为3亿。 根据2000年的美元汇率和购买力平价计算,2005年中国的实际GDP超过9亿美元,而2005年美国的实际GDP约为12万亿美元(2000年美元)。 2005年,虽然中国的实际GDP落后于美国并不是很多,但中国的劳动投入远大于美国。2005年美国的就业人数为13369.4万人,总劳动时数约为2500亿小时;而中国2005年就业人数为75825万人,并且每周工作小时数比美国多,由于没有准确数据,假设每周平均劳动时间为50小时,那么中国工作总小时数约为19000亿小时,是为美国的7.6倍。因此,中国每小时生产的实际GDP约为4.74美元,而美国约为48美元。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0倍左右。 同时,中美两国的工资率差异很大,中国2005年人均一年工资为18200元,折合成美元为2200美元,一小时的工资不到1美元,但美国的工资率为27美元每小时,所以两国劳动力成本迥异,中国具有充足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各种因素,带来了中国的实际GDP 9%的增长率,相比而言,美国的实际GDP 则以2.5%的速度增长。如果保持这个增长率,中国的实际GDP将在2020年前内超过美国。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远远小于美国,并且这种粗放型高能耗经济增长不能长远的持续,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恶劣的。 下图是2005年和2015年中美两国的劳动生产函数及图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