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杵磨成针(四年级)

铁杵磨成针(四年级)

铁杵磨成针(四年级)
铁杵磨成针(四年级)

铁杵磨成针

古时候,我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名字叫李白。李白小时候在学堂念书,贪玩耍,怕困难,成绩很不好。

有一天,李白偷偷地跑出学堂,一边走,一边玩,他走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老婆婆,蹲在一块石头旁边,蘸(Zhan)着河水磨一根小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他走到老婆婆跟前问:“老婆婆,您磨这根铁棒做什么呢?”

“做针。“老婆婆回答。

“做针?”李白更奇怪了,“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铁棒就能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都要下功夫。他想,学习也是一个样啊!像自己这样贪玩,怕困难,还能学到什么呢?

从此,李白在学堂里一心一意地学习,成绩慢慢地好起来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1坚持不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心一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每段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揭示道理的句子。

4.简答题。

○1李白起初学习成绩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提示语。从文中分别摘录一句,写下来(注意标点符号),然后仿照这个句子写三句话。

(1)摘录文中的句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杵磨针的故事

铁杵磨针的故事 文,弃去,(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还卒业,曰。 铁杵磨针太白感其意,未成:磨针溪。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他路过一条小溪:欲作针。 铁杵磨针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过小溪。 媪自言姓武,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老妇人说。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磨针溪,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在眉州象耳山下。 今溪旁有武氏岩: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译文,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

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你好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成功,就放弃了,在一条小溪边遇见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很奇异便问她:老婆婆,你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我要把铁杵磨成针。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在他小的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为此,他的母亲没少训斥他。 有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闲逛着,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大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很奇怪地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每天的学习都特别用功。后来,他博览群书,勤奋苦读,终于有了一番成就。他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出的成就。后世的人们因为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成就,都称他为“诗仙”。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精选3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 《铁杵磨成针》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经常逃课出去玩。有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学堂去玩耍。在一条小河边,他看到以为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棒,而且老婆婆告诉李白她打算把铁棒磨成一根针。李白满脸狐疑的看着老婆婆,老婆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笑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之后很感动,从此开始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铁杵一天天磨,就能磨成绣花针;水滴一遍遍滴,就能把石头凿穿。这说明持之以恒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如果我们也具有这样的精神,那学习生活中的一点点小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作业写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继续把剩下的做完;钢琴练烦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再坚持把曲子弹熟;

跑步跑累了也决不能放弃,坚持过临界点你就会觉得剩下的距离其实很轻松……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却挡不住诱惑,忍不住想停下来。比如,我上个星期做了一个学习计划,可没执行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再比如,我跟老师约定每天都去练琴,可连续去了几次之后就开始找借口放松自己,这使我学琴的进度变得很慢。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伟大的`人物都是通过勤奋学习才会取得伟大的成就。我只有控制好自己,挡住那些诱惑,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 购买相关教材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导读: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

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天下第一松】 岩石的`缝隙里掉进一些松树种子,后来成活了八株小松树。土地贫瘠,山风暴虐,八株小松树艰难地生长着。 三年后,一个农夫上山,看到了小松树,想把它们移回去,栽在房 前屋后。他只刨了五棵,因为另外三棵太瘦小,怕移回去活不过来,就没有要。 十年后,一个园艺师来到高山上,看到这三棵松树是优质品种,想把它们移到公园里去供人观赏。他移走了两棵,还有一棵因为长在山岩边,人上不去,就放弃了。 剩下的一棵松树看到同伴们都被运走,直怪自己长在偏僻处,不 然就不用在这山里承受寂寞和苦难了。又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那棵松树不再哀叹命运的不公,而是抓紧足下的土地,承受着狂风严霜,鼓足劲头生长。

成语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成语故事]

成语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成语故事 关键字:成语故事, 故事, 李白, 铁棒, 老奶奶, 铁杵磨成针,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 agrave;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

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相关文档:成语论功行赏的故事成语郑人买履的故事成语楚人隐形的故事成语折箭训子的故事成语望洋兴叹的故事成语马首是瞻的故事成语邯郸学步的故事成语朝三暮四的故事成语开卷有益的故事成语曲高和寡的故事成语鸿雁传书的故事成语囊血射天的故事成语门庭若市的故事成语举棋不定的故事成语薛谭学歌的故事成语目不识丁的故事成语不合时宜的故事成语取而代之的故事成语半途而废的故事成语口若悬河的故事成语分道扬镳的故事成语四面楚歌故事成语守株待兔故事成语八哥学舌的故事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成语独当一面的故事成语舍本逐末的故事成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党建材料】【常用范文】【分析报告】【应用文档】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成语典故简介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成语典故简介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成语典 故简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铁杵磨成针原文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 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成语典故简介 铁杵磨针的故事视频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1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讲故事比赛

《铁杵磨成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我是隆古乡高稻场小学三年级学生陈娇,今天我要讲的故事叫《铁杵磨成针》,里面的小主人叫李白,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他小时候一点都不喜欢学习,还常常偷偷跑出去玩。 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一个人跑到街上,不知不觉来到郊外。突然,李白听到一阵阵奇怪的声音。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过去,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那老奶奶真奇怪,手里拿着一根像棍子一样粗的铁棒在一块磨石上来回磨。 好奇的李白跑过去问:“老奶奶,请问你在干什么呀?”老奶奶边磨边回答:“你没看见我在磨东西吗?我想把这铁棒磨成绣花针。”“绣花针?”李白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是呀!”老奶奶答道。“可是,这铁棒这么粗,怎么可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这太不可思议了!”老奶奶笑着对李白说“怎么不可能呢?孩子,你想,小水滴都可以把坚硬的石头滴穿,铁棒为什么就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啊?”李白还是不理解。“虽然我年纪大,没多少力气,但只要肯下功夫,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奶奶说着又开始磨她的绣花针了。 李白听了,恍然大悟,“对呀! 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的,读书不也是这样吗!”于是他便立刻转身跑回家去,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地读,从此也不再敢偷懒了。后来他终于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这个故事教育了我,学习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决心和毅力是绝对不行的;否则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同时从这个故事中我又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光有梦想是不够的,必须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勇敢执着地去追求梦想。同学们,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所以每一个小小的梦想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国家的梦想,这就是中国梦!!! 谢谢大家!(指导教师:张海云)

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

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铁杵磨成针的原文 李白少读书①,未成②,弃去③。道逢老妪磨杵④。白问其故⑤。曰:欲作针⑥。自感其言⑦,遂卒业⑧。 《潜确类书》 铁杵磨成针的注释 ①少(shào)少年时候。 ②未成没有完成。 ③弃抛弃。 ④老妪(yù)年老的女人。杵(chǔ)棒。这里指铁棒。 ⑤故原因,缘故。

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除去铁杵磨成针)

李白的故事及李白的诗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2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乐府民歌中吸取丰富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李白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诗圣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价。李白的诗存世900余首,收录在《李太白集》。 李白五岁诵六甲(道家数术历算),十岁观百家。相传,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一天晚上,李白读书作文之后,酣然入梦。梦中,他仍然在奋笔疾书。突然,他发现自己的笔头上开出一朵洁白如玉的莲花来,光彩夺目,正在诧异之间,一张张白纸又从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李白高兴极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笔给他。想到这里,李白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没成想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莲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边站定,扬手把莲花洒向池水中。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

铁杵成针的故事后来成为一句俗语是什么

铁杵成针的故事后来演变为一句俗语是什么?_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不少40岁以上的人可能小学课本学过,此民间俗语来自李白的故事. 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现在比喻,一个人只要肯下功夫,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读了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得到一句俗语是哪一句?速速回答】:1、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2、有志者事竟成.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功夫不负有心人.5、滴水能使石穿. 铁杵成针的故事后成为一句俗喏是什么?_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由铁杵成针的故事产生的一句俗语是什么?_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和李白有关. 其他相似的俗语: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有志者事竟成.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功夫不负有心人.5、滴水能使石穿. 铁杵磨针这篇短文后来演化成一句什么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针 【《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出自《三字经》哪句?】:魏蜀吴,争汉鼎.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后来成为一句俗语?_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由铁杵成针的故事产生的一句俗语是什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和李白有关.其他相似的俗语: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有志者事竟成.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功夫不负有心人.5、滴

水能使石穿. 铁杵成针是历史故事的成语吗?谁说不是我给分_ :铁杵成针是历史故事的成语.讲的是李白小时候学习不怎么刻苦,后来从老奶奶铁杵成针这件事中得到了启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 铁杵成针的故事_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个铁杵几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从此刻苦学习、仔细观察,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都能成功.

英语故事-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英语故事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中文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是个关于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传说。 李白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不喜欢读书。一天他在河边玩耍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妇人拿着一根铁棒在大石头上磨。李白非常好奇,问那个老妇人: “你在干什么呀,老奶奶?” 老妇人边磨边说:“在磨铁棒。” “磨这个干什么用啊?”李白又问。 “做一根绣花针。”老妇人回答。 “什么?!”小李白听糊涂了。“你想把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可是这要花好多年啊!” “这没有关系?只要我坚持下去,世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我一定能把铁棒磨成针的。” 老妇人的话深深打动了李白。从此,他认真刻苦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英文So long as you have put a great deal of effort, you can grind an iron rod into a needle-Perseverance spells success This legend is about Li Bai (lǐ baí李白), a great poet in Tang Dynasty (táng cháo 唐代). Li Bai was naughty and disliked study when he was a child. One day he saw an old woman grinding an iron rod on a big stone when he was playing by a river. Driven by curiosity, Li Bai came up and asked, “What are you doing, granny?” “Grinding an iron rod,” said the old women without stopping grinding. “Then what for?” he asked again. “To make a sewing needle,” was the answer. “What?!”little Li Bai was puzzled, “you want to grind so big a rod into a needle?!It will take many years.” “This doesn’t matter. As long as I persevere in doing so,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not achieve in the world. Certainly I can make a needle from the rod.” Deeply moved by what the old woman said, Li Bai took effort to study since then and finally became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in China.

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除去铁杵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2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一): 铁杵磨成针 铁杵磨针的故事视频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但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成语】:铁杵磨成针 【拼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 【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二): 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之后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铁杵磨成针(四年级)

铁杵磨成针 古时候,我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名字叫李白。李白小时候在学堂念书,贪玩耍,怕困难,成绩很不好。 有一天,李白偷偷地跑出学堂,一边走,一边玩,他走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老婆婆,蹲在一块石头旁边,蘸(Zhan)着河水磨一根小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他走到老婆婆跟前问:“老婆婆,您磨这根铁棒做什么呢?” “做针。“老婆婆回答。 “做针?”李白更奇怪了,“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铁棒就能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都要下功夫。他想,学习也是一个样啊!像自己这样贪玩,怕困难,还能学到什么呢? 从此,李白在学堂里一心一意地学习,成绩慢慢地好起来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1坚持不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心一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每段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揭示道理的句子。 4.简答题。 ○1李白起初学习成绩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提示语。从文中分别摘录一句,写下来(注意标点符号),然后仿照这个句子写三句话。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通用8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通用8篇) 为了把铁棒磨成针,他不辞劳苦,白天磨呀,晚间磨。不但在滴水成冰的冬 天磨呀磨!而且在炎炎似火夏天还是在磨呀磨!亲戚朋友劝,他只要摇头。路过 的人劝,他还是摇摇头。妈妈心疼儿子,劝他不要磨了,他笑了笑说,做事哪能 半途而废呀!又继续磨呀磨!最终大功告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 努力,就会有收获的。这个故事对我教育很深。我以前铅笔字写得不好,看懂我 的字的人不多。老师让我练字,开始还好,愿意写,一会就不愿意写了,枯燥无味,即使写也是处于应付,字没有进步。老师发现后,让我《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使我很受启发。又拿来字帖让我临摹,一段时间我的字明显进步,妈妈看我 的字非常“惊呀”,同学看我的字好似羡慕呀。 我还代表学校参加中心校的写字比赛,获一等奖。由于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 还获得大连写字二等奖。我还要努力,将来我还要参加全国比赛呢!我相信《铁 杵磨成针》的道理。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通过读书让我深深的懂得了一本好书就像一位无 声地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一本好书又像一片知识的海洋,任我们遨游,一本好 书还像一盏路灯,指明成功的道路,每本书里都有一个主要的思想,教会我们怎 样去做人或是做事。 我读了许多书,有《科学实验王》、《幽默格言故事》、《故事大王》、 《木偶奇遇记》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难忘的是《故事大王》这本书,这本 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主要是讲我国唐代著名的大 诗人李白少年时候很顽皮,不用心读书,有一天,李白来到了一条小河边,看见 一位老婆婆在一块石头上磨一个大铁棒,李白问:“老婆婆,您在磨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要给我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奇地问:“什么?这么粗的 的铁棒要磨成绣花针,这可能吗”?老婆婆严肃地说:“孩子,你别看这铁棒很粗,只要天天磨,就会越磨越细,功夫到了就能磨成针了”。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深思了很久,觉得老婆婆说的话里面有很深的道理,他为自己不好好读书而 惭愧,决心今后要向老婆婆学习,发愤努力地读书,再不贪玩了,通过李白自己 的努力,最后成为著名的大诗人。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有恒心,下苦功夫,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做出成绩。从现在起,我也要向李白学习,发愤、刻苦、努力的读书,争取考一个我理想中 的清华大学。

李白有感铁杵磨成针名人故事

李白有感铁杵磨成针名人故事 李白 , 字太白, 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 被称为“诗仙”。 他出生于公元 701 年, 出生地碎叶 (古城名, 今属俄罗斯) , 祖上是陇西成纪 (今 甘肃秦安东)人。公元 705 年,李白的一家从碎叶城搬到了西蜀绵州彰明(今四 川北部江油县)。 李白的父亲及其一家, 原来住在西域, 用的都是胡人的名字。 搬到西蜀之后, 便要恢复祖上的李姓。但叫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乡亲们都来看望他们一家, 热情地对他们说:“欢迎你们这远方来的客人!”一句话,使李白的父亲受到启 发,遂取名为客。所以,李白的父亲从此便叫李客。至于李白的名字,据传说他 的母亲生他那天,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为他起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小的时候,天资过人。未来西蜀之前,随胡人习性,喜欢让大人把他抱 上马去,还学射箭,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骑射技巧,当时不喜读书。来西蜀 定居之后,他父亲李客才开始教他念书。当时西蜀的孩子开始念书时,都是先读 “六甲”。 “六甲”就是“六十甲子”。 即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时, 用以表示年、 月、日、时的次序。因此李客教儿子念书的时候,也从念“六甲”开始。李客念 一句“甲、乙、丙、丁”,李白也跟着念一句,结果没几天,李白就把“六十甲 子”全部背诵下来了,并且还能默写下来,同时还学会了推算。接着,李客便为 李白请了家庭教师,开始教他读《诗经 》、《尚书》等经典著作。李白感到这些著作内容丰富,很愿意学,所以十 分刻苦勤奋。 由于李白的父亲是个商人,来家谈生意的人多,李白常感嘈杂之声刺耳,为 了不影响学习,他要求父亲给他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李客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 到离家不远的大匡山上去学习,并让他的一个叫月圆的妹妹陪他一块学。 李白兄妹来到山中,见景色幽雅清静,果然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心中非常高 兴。从此,兄妹二人在这里争分夺秒,刻苦读书。不到两年,李白的知识水平和 写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业上的进步, 李白渐渐产生了松懈情绪, 时间也没刚到 山上时抓得紧了。从前,他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如果一篇文章没读完,或者 一首诗没写完,他不吃饭,不睡觉,也非读完、写完不可。父亲来山中看望,怕 他累坏了身体, 便给他硬性规定: 上午休息一次, 下午休息一次; 可是父亲走后, 他一次也不肯休息。 但是现在, 他读累了, 便停下来, 到山中转一转, 玩一会儿,

《铁杵磨成针》教案

3-3铁杵磨成针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多音字“朝”。理解铁杵,诗人,功夫等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会“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做好。 教学重点 学会1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多音字朝,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凡事只要有恒心,功夫下得深,没有不成功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针,铁杵,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范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段?讲了谁?什么时候的

故事?分段读文。 (2)卡片认读字词。 (3)训练朗读句子。 (4)说说课文讲了关于李白的什么故事。 三.细致学习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找到书上写李白的一段读一读。 2指名读。思考,学习这一段后你知道了那些事情? 3生汇报,师总结。 学习第二和三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李白和老婆婆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和老婆婆的话。“怀疑”是谁在怀疑,他为什么怀疑? 3.用怀疑的语气读李白的问话。自由读,试读,指名读 4.老婆婆是怎么回答的?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道理。 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想想李白为什么会成为有名的大诗人?他是怎么刻苦学习的? 分角色读文 四.书写生字习为相 1.观察“相”字结构,范写。强调左高右低。

2.对比观察“习,为”,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卡片,教师随机正音。 二.齐读课文 三.书写生字 1.学习“钅”,介绍书写方法,学生书空。 2.指导书写:名,学,业。 “名”字,强调“横撇”要伸展,“口”要扁宽。 学字,强调两点方向并列。子要写在学字头的里面。 业字,强调左点,右点的方向。 四.巩固积累 读一读课后积累,教师解释 读一读,写一写课后词语。 五,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六.总结课文,进一步明白这篇课文所讲的道理。 板书: 铁杵磨成针 遇事有恒心 成功

铁杵磨针(带拼音的故事)

铁杵磨针 tánɡ cháo zhù mínɡ dà shī rén lǐ bái xiǎo shí hou bù xǐ huɑn niàn shū ,chánɡ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 chánɡ táo xué,dào jiē shànɡ qù xián ɡuànɡ。 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yì tiān ,lǐ bái yòu méi yǒu qù shànɡ xué,zài jiē shànɡ dōnɡ liū liū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 、xī kàn kɑn ,bù zhī bù jué dào le chénɡ wài 。nuǎn huo de yánɡɡuānɡ、、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 huān kuài de xiǎo niǎo 、suí fēnɡ yáo bǎi de huā cǎo shǐ lǐ bái ɡǎn tàn bù yǐ 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 ,“ zhè me hǎo de tiān qì ,rúɡuǒ zhěnɡ tiān zài wū lǐ dú shū duō méi ,“ 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 yì si ?” 意思?” zǒu zhe zǒu zhe ,zài yíɡè pò máo wū mén kǒu ,zuò zhe yíɡè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 mǎn tóu bái fà de lǎo po pó ,zhènɡ zài mó yìɡēn ɡùn zi bān cū de tiě 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 chǔ 。lǐ bái zǒu ɡuò qù,“ lǎo po pó ,nín zài zuò shén me ?” 杵。李白走过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 wǒ yào bǎ zhè ɡēn tiě chǔ mó chénɡ yíɡè xiù huā zhēn 。” lǎo “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 p? p? tái qǐ t?u ,duì lǐ bái xiào le xiào ,jiē zhe y?u dī xià tou j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