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七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七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七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A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苏散

B 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或合杏苏二陈丸

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胀

1 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新汤

外感风寒诱发,痰从寒化为饮,喘咳,痰多粘白泡沫,属表寒里饮证者,宗小青龙汤以温肺化饮

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小青龙加石膏汤(兼清郁热)

痰浊夹瘀:唇甲紫暗,舌苔浊腻者—涤痰汤

2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加减

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喘脱危象—参附汤送服黑锡丹或蛤蚧粉(补气纳肾,回阳固脱)病情稳定阶段,可常服皱肺丸

四、肺痈

1.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严重合用犀黄丸

3.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胸部满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有力--桔梗白散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五、哮证

A.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喘急面青,烦躁不安,汗出肢冷,舌淡紫,脉沉细—另吞黑锡丹

镇纳虚阳,温肾平喘固脱,每次服用3-4.5克,温水送下

B.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益肺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六、喘证

A.实喘 1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外寒内饮,复感客寒而引发者,可用小青龙汤

2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3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气滞腹胀,便秘—加大黄以降气通腑(六磨汤)

B.虚喘 1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中气虚弱,肺脾同病,清气下陷,食少便溏,腹中气坠—配合补中益气汤,补脾养肺,益气升陷

2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合蛤蚧粉

七、痰饮

A、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已椒苈黄丸

B、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 饮停胸胁:逐水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3 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C、溢饮表寒里饮: 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若表寒之象已不著者,改用大青龙汤以发表清里

D、支饮 1 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无寒热、身痛等表证,见动则喘甚,易汗,为肺气已虚,可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

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痰稀或不得息,胸满气逆,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通饮

邪实正虚,饮郁化热,喘满胸闷,心下痞坚,烦渴,面色黧黑,苔黄而腻,脉沉紧,或经吐下而不

愈者,当行水散结,补虚清热,用木防己汤加减。

2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脐下悸,吐涎沫,头目昏眩,是饮邪上逆,虚中夹实之候,可用五苓散化气行水。

八、血证

A 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 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 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B 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C 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 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若咳血量较多,纯血鲜红,可用犀角地黄汤加三七粉冲服,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3 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本证可合用十灰散凉血止血

D 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 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 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若气损及阳,脾胃虚寒,症见肤冷、畏寒、便溏者,治宜温经摄血,可改用柏叶汤。

上述三种证候的吐血,若出血过多,导致气随血脱,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

脉微等症者,亟当用独参汤等益气固脱,并结合西医方法积极救治。

E 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2 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F 尿血 1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 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4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G 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热毒炽盛,发热,出血广泛者,加生石膏、龙胆草、紫草,冲服紫雪丹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若表现肾阴亏虚而火热不甚,症见腰膝酸软,头晕乏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者,可改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化瘀消斑。

3 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九、心悸

1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炙甘草汤:适用于气阴两虚者,症见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若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致心悸者--用生脉散有益气养阴补心之功

3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若阴虚而火不明显者--用天王补心丹

若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知柏地黄丸

4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 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尿少浮肿)—真武汤

6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 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十、胸痹

1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若气虚血瘀者,伴气短乏力,自汗,脉细弱或结代,当益气活血,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若卒然心痛发作,可含化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活血化瘀,芳香止痛之品。

2 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胸闷心痛明显,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合用失笑散,以增强活血行瘀,散结止痛之作用;

气郁日久化热,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者,用丹栀逍遥散,以疏肝清热;

便秘严重者加当归龙荟丸以泻郁火

3 痰浊闭阻:通阳泻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以清化痰热而理气活血

4 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表现胸痛剧烈,痛无休止,伴身寒之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者,当

用温通散寒之法,予乌头赤石脂丸;

若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刻舌下含服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芳香化浊,理气温通开窍

5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 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虚烦不寐,舌尖红而少津者,可用酸枣仁汤,清心除烦以养血安神;

若不效,再予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火,宁心安神。

若心肾阴虚,兼见头晕目眩,腰酸膝软,遗精盗汗,心悸不宁,口燥咽干,用左归饮以滋阴补肾,

添精益髓,补而无泻之剂

7 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症见水肿,心悸,喘促,用真武汤温肾阳而化水饮;

若阳虚欲脱厥逆者,用四逆加人参汤,温阳益气,回阳救逆

真心痛

1.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

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加味

3.正虚阳脱: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加减。阴竭阳亡合生脉散

十一、不寐

1 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

头晕目眩,头痛如裂,不寐躁怒、大便秘结可用当归龙荟丸

2 痰热内扰: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

3 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4 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心阴不足,可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5 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十二、郁证

A 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嗳气,呕吐者,可加黄连,吴茱萸(即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4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

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者,可合交泰丸(黄连、肉桂)交通心肾

十三、癫狂

A 癫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痰浊较甚者—控涎丹(祛痰饮而不伤正)

痰迷心窍(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苔白腻)

—先以苏合香丸芳香开窍,继以四七汤

痰郁化热,痰热交蒸,干扰心神(不寐易惊,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黄连温胆汤合白金丸

2 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

心气耗伤,营血内亏,悲伤欲哭—合甘麦大枣汤

B 狂 1痰火上扰: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

痰火壅盛(苔黄垢腻)—礞石滚痰丸(逐痰泻火),继用安宫牛黄丸

阳明腑热热(狂笑歌号,毁物伤人,大便秘结,苔黄腻燥裂,脉实大)—大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

2 痰热瘀结: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加减

有蓄血内结—加服大黄庶虫丸(6克,日3次),祛瘀生新,攻逐瘀血

不饥不食—加白金丸(化顽痰,祛恶血)

3 火盛伤阴: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心火亢盛—加朱砂安神丸

睡不安稳—孔圣枕中丹

十四、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涤痰汤

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气虚血瘀(头部刺痛,精神恍惚,心中烦急,头晕气短,唇舌紫暗,或有

瘀斑、瘀点,脉弦涩)—黄芪赤风汤送服龙马自来丹

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养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十五、痴呆

1、髓海不足证: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

2、脾肾两虚证: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

3、痰浊蒙窍证: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

十六、胃痛

1 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寒邪郁积化热,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

2 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胃脘胀痛而便秘者—可合用小承气汤或改用枳实导滞丸

食积化热成燥—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苔黄腻而便秘)合用大承气汤

3 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痛势急迫,嘈杂吐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乃肝胃郁热,改用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

加黄连,吴茱萸以疏肝泄热和胃

4 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5 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血化验中有壁细胞抗体—重用活血化瘀,常用血府组逐瘀汤

6 胃阴亏虚: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胃脘灼痛,泛酸嘈杂—配左金丸以制酸

7 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胃脘冷痛,虚寒较甚,呕吐,肢冷—合理中汤

兼肾阳虚(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合附子理中汤

无泛吐清水或手足不温—改用香砂六君子汤

附:吐酸1脾胃虚寒:温中散寒,和胃制酸吴茱萸汤合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郁热:泄肝和胃左金丸

3湿阻于胃:化湿和胃,理气解郁越鞠丸

附:嘈杂 1胃热:清热和胃温胆汤

2胃虚:健脾益胃和中四君子汤

3血虚:益气养血和中归脾汤

十七、痞满

A 实痞 1饮食内停证: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

2痰湿中阻证: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汤

3湿热阻胃证: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

4肝胃不和证: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

B虚痞 1脾胃虚弱证: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

2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

十八、呕吐

A 实证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外感风热—银翘散加竹茹、竹沥、半夏、旋覆梗

外感暑湿—黄连香薷饮、新加香薷饮

秽浊之气犯胃——玉枢丹,每次0.3-0.6,日3次

2 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 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脘腹胀满、舌苔厚腻—去白术,加苍术、厚朴(或合平胃散)

痰饮久郁化热(胸膈烦闷,口苦,失眠,恶心呕吐)—温胆汤

呕吐兼耳源性眩晕—泽泻汤

4 肝气犯胃:疏肝理气,降逆和胃四七汤

呕吐酸水,心烦口渴—清肝和胃,辛开苦降—酌加左金丸

B 虚证 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3 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十九、泄泻

暴泻1.寒湿泄泻: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

纯阳正气丸:适用于外感寒湿,饮食生冷,腹痛,泻下清稀

胃苓汤:湿邪偏重,腹满肠鸣,小便不利

2.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盛夏之季腹泻较重者—清暑化湿法: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

3.食滞肠胃:消食导滞保和丸

食积较重,脘腹胀满——通因通用:枳实导滞丸

久泻 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理中丸:适用于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者。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者

2.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附子理中汤:用于脐腹冷痛

真人养脏汤:用于泻下滑脱不禁,或虚坐努责

乌梅丸:用于寒热错杂者(脾虚肾寒不著,反见心烦嘈杂,大便夹有粘冻)

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二十、痢疾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和气血芍药汤

若食积化热,痢下不爽,腹痛拒按,可加用枳实导滞丸行气导滞,泄热止痢,乃通因通用之法。

若兼见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痛者,可用解表法,用荆防败毒散,解表举陷,逆流挽舟;

如表邪未解,里热已盛,症见身热汗出,脉象急促者,则用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消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如神昏谵语,甚则痉厥,舌质红,苔黄糙,脉细数,属热毒深入营血,神昏高热者,

用犀角地黄汤,紫雪丹以清营凉血开窍

若暴痢致脱,症见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唇舌紫黯,尿少,脉微欲绝者,

应急服独参汤或参附汤,加用麦参注射液等以益气固脱。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和气血不换金正气散

暑天感寒湿而痢者,可用藿香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合营, 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若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遇寒即发,症见下痢白冻,倦怠少食,舌淡苔白,脉沉者,用温脾汤,

温中散寒,消积导滞

二十一、便秘

A实秘:1热秘:泄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若兼郁怒伤肝,症见易怒目赤,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

若燥热不甚,除便秘无其他明显症状,或治疗后便虽通而不爽者,可服青麟丸以通腑缓下

若热盛较盛,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2气秘:顺气行滞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B虚秘:1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若排便困难,腹部坠胀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提阳气;

若气息低微,懒言少动者,可加用生脉散补肺益气;

若肢倦腰酸者,可用大补元煎滋补肾气

2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若阴血已复,便仍干燥--五仁丸润滑肠道

3 阴虚:滋阴通便增液汤

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

若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

若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

二十二、腹痛

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泻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腹痛剧烈,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胆囊炎)—用大柴胡汤

右腹部疼痛固定不移,或伴发热(阑尾炎)—大黄牡丹皮汤

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保合丸(适用于食滞不重,腹痛较轻者)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汤

痛泻要方:用于腹痛肠鸣,气滞腹泻者

天台乌药散:用于阴囊寒疝,少腹绞痛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少腹逐瘀汤

桃核承气汤:适用于若下焦蓄血,大便色黑者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大建中汤:用于腹中大寒,呕吐逆冷者

附子理中汤:腹痛下利,脉微肢冷,脾肾阳虚

温脾汤:大肠虚寒,积冷便秘

当归四逆汤:黄芪建中汤

二十三、胁痛

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若胁肋剧痛,呕吐蛔虫者--乌梅丸

若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胁肋剧痛,边及肩背)--硝石矾石散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若胁肋下有症块,而正气未衰者,可酌加三棱、莪术、之力,或配合服用鳖甲煎丸。

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二十四、黄疸

A 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2 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如邪郁肌表,寒热头痛,宜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疏表清热,利湿退黄 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

如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以凉开透窍;

如动风抽搐者,加用紫雪丹,以熄风止痉

B阴黄: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若湿浊不清,气滞血结,胁下症结疼痛,腹部胀满,肤色苍黄或黧黑,可加服硝石矾石散,以化浊祛瘀软坚

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C黄疽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附:萎黄(两目不黄,周身肌肤呈淡黄色,干萎无光泽,小便通畅而色不黄+气血不足征)

调理脾胃,益气补血黄芪建中汤/人参养营汤

二十五、积聚

A 聚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

2食滞痰阻:行气化痰,导滞通便六磨汤

若痰湿较重,兼有食滞,腑气虽通,苔腻不化者,可用平胃散加山楂、六曲。

六磨汤以行气导滞为主,平胃散以健脾燥湿为主,运用时宜加区别。

B 积证 1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2 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如积块肿大坚硬而正气受损者,运化失健者,可与上方可并服鳖甲煎丸化瘀软坚,兼顾正气。

3 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化积丸

二十六、鼓胀

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2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如腹部胀急殊甚大便干结,可用舟车丸行气逐水,但其作用峻烈,不可过用。

4 瘀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胁下症积肿大明显,配合鳖甲煎丸内服,以化瘀消症

如病久体虚,气血不足,或攻逐之后,正气受损,宜用八珍汤或人参养营丸等补养气血

5 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6 阴虚水停: 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变证

鼓胀病后期,肝、脾、肾受损,水湿瘀热互结,正虚邪盛,危机四伏。若药食不当,或复感外邪,病情可迅速恶化,导致大量出血、昏迷、虚脱多种危重证候。

大出血宜扶正固脱,益气摄血大剂独参汤

二十七、头痛

A 外感 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若寒邪侵于厥阴经脉见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者,方用吴

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芎、细辛、法半夏,以温散寒邪,降逆止痛。

若寒邪客于少阴经脉,症见头痛,足寒逆,背冷,脉沉细,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

芷、川芎,温经敞寒止痛。

2 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

3 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B 内伤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

2 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3 痰浊头痛: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4 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若头痛而晕,头面轰热,面颊红赤,时伴汗出,证属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者,方用知柏地黄丸。

若头痛畏寒,面色咣白,四肢不温,腰膝无力,舌淡,脉细无力,证属肾阳不足者,当温补肾阳,

选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5 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二十八、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

若见目赤便秘,可选加大黄、芒硝或当归龙荟丸以通腑泄热

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若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兼见气短乏力,纳少神疲,便溏下坠,脉象无力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 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若阴损及阳,肾阳虚明显,表现为四肢不温,形寒怕冷,精神萎靡,舌淡脉沉者,或予右归丸温

补肾阳,填精补髓

4痰浊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若痰郁化火,头痛头胀,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宜用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

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

二十九、中风

A 中经络 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

2 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B中脏腑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泄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

2痰火瘀闭: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

蒙蔽清窍而见眩晕,痉厥和抽搐等症者,另可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3痰浊瘀闭: 化痰熄风,宜郁开窍涤痰汤

属病情恶化,宜急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救治

脱证补气回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昧-参附汤

(阴竭阳亡) 主治阴竭阳亡之证。亦可用参麦注射液或牛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恢复期 1风痰瘀阻: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2气虚络瘀: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三十、水肿

A 阳水 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若咳喘较甚,可加杏仁、前胡,以降气定喘;如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益气行水;

若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者,可按水湿浸渍证论治。

2 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 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 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若腹满不减,大便不通者,可合己椒苈黄丸,以助攻邪之力,使水从大便而泄

B 阴水 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面色萎黄,遍体浮肿,晨起头面肿甚,动则下肢肿胀,能食而疲乏无力,大便如常或溏,

小便反多,舌苔薄腻,脉软弱--参苓白术散

2 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若症见面部浮肿为主,表情淡漠,动作迟缓,形寒肢冷,治以温补肾阳为主,方用右归丸

病至后期,因肾阳久衰,阳损及阴,可导致肾阴亏虚,出现肾阴虚为主的病证,如水肿反复发

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渴干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弱等。治当滋补肾阴为主,兼利

水湿,但养阴不宜过于滋腻,以防伤害阳气,反助水邪。方用左归丸

如病程缠绵,反复不愈,正气日衰,复感外邪,证见发热恶寒,肿势增剧,小便短少,此为虚

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急则治标,先从风水论治,但应顾及正气虚衰一面,不可过用解

表药,以越婢汤为主,酌加党参、菟丝子等补气温肾之药,扶正与祛邪并用。

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如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乃为脾肾亏虚之象,可合用济生肾气丸以温补脾肾,利水肿

三十一、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若热毒弥漫三焦,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

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

石淋日久,症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者,为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补中益气汤益气通淋3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若久病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症见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者,宜滋阴

清热,补虚止血,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若久病脾虚气不摄血,症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者,用归脾汤益气养血通淋4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藓分清饮

偏于脾虚中气下陷者,配用补中益气汤。偏于肾阴虚者,配用七味都气丸。

偏于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

6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中气下陷,症见少腹坠胀,尿频涩滞,余沥难尽,不耐劳累,面色咣白,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无力,

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阴虚火旺,面红烦热,尿黄赤伴有灼热不适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

附:尿浊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2脾虚气陷:健脾益气,升清固摄补中益气汤

3肾虚不固:偏肾阴虚:滋阴益肾知柏地黄丸、二至丸

偏肾阳虚:温肾固涩鹿茸固涩丸

三十二、癃闭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可合导赤散以清心火,利湿热;

若湿热久恋下焦,导致肾阴灼伤而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可改用滋肾通

关丸,以滋肾阴,清湿热,而助气化;

若因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小便量极少或无尿,面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有尿

臭,甚则神昏谵语,宜用黄连温胆汤,以降浊和胃,清热利湿。

2肺热壅盛: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

兼尿赤灼热、小腹胀满者,合八正散上下并治。

3肝郁气滞: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若肝郁气滞症状严重者,可合六磨汤以增强疏肝理气作用

4浊瘀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

5脾气不升:升清降浊、化气利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气虚及阴,脾阴不足,清气不升,气阴两虚,症见舌红少苔,可改用参苓白术散

若脾虚及肾,可合济生肾气丸以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6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

形神萎顿,腰脊酸痛,为精血亏虚,病及督脉,多见于老年人,治宜香茸丸补养精血,助阳通窍

若阴肾阳衰惫,命火式微,致三焦气化无权,浊阴内蕴,小便量少,甚至无尿,呕吐,烦躁,神

昏者,治宜千金温脾汤合吴茱萸汤,以温补脾肾,和胃降逆

外治法:1取嚏或探吐法 2外敷法 3针炙推拿 4导尿法

三十三、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而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症,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偏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

如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服用青娥丸,肉有情之品调理,如河车大造丸、补髓丹偏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

肾阴不足,常有相火偏亢,可酌情选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虚劳腰痛,日久不愈,阴阳俱虚,阴虚内热者,可选用杜仲丸。

三十四、消渴

A 上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若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为肺热津亏,气阴两伤,可选用玉泉丸或二冬汤。

B 中消: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润燥通腑,“增水行舟”,待大便通后,再转上方治疗。

本证亦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

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C 下消 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若烦渴,头痛,唇红舌干,呼吸深快,阴伤阳浮者,用生脉散,育阴潜阳;

如见神昏、肢厥、脉微细等阴竭阳亡危象者,可合参附龙牡汤益气敛阴,回阳救脱。

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

兼证治疗:白内障、省盲、耳聋--杞菊地黄丸或羊肝丸

疮疡、痈疽:初起--五味消毒饮

病久气营两虚,脉络瘀阻,蕴毒成脓--黄芪六一汤+犀黄丸

三十五、痹证

1 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者,宜寒热并用,桂枝芍药知母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久痹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选用蠲痹汤

2 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温病条辨》)

如热毒炽盛,化火伤津,深入骨节,而见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疼痛剧烈如刀割,筋脉拘急抽挛,

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

3痰瘀闭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

4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

阳虚,畏寒肢冷,关节疼痛拘急,用阳和汤加减;

肝肾阴亏,腰膝疼痛,低热心烦,或午后潮热,用河车大造丸加减。

各型痹证日久迁延不愈,正虚邪恋,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见有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

肌肉萎缩,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可选用独活寄生汤以益肝肾,补气血,祛风除湿,蠲痹和络。

三十六、痿证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

若身热已退,兼见食欲减退,口燥咽干较甚,此胃阴亦伤,宜用益胃汤

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肥人痰多或脾虚湿盛,可用六君子汤

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热甚者,服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以去虚火;

阳虚畏寒,脉沉弱,加右归丸。

5脉络瘀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若见肌肤甲错,形体消瘦,手足痿弱,为瘀血久留,可用圣愈汤送服大黄蛰虫丸,补虚活血,以丸图缓

三十七、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2血虚发热:(发热,热势多为低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3气虚发热:(发热,热势或低或高)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桅逍遥散

6痰湿郁热:(低热,午后热甚,心内烦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7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三十八、虚劳

A气虚 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若气虚卫弱,外邪入侵,寒热,身重,头目眩冒,表现正虚感邪者,当扶正祛邪,防《金匮要略》薯蓣丸意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

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脘腹坠胀,气短,脱肛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陷。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B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宁心养心汤

脾血虚常与心血虚同时并见,故临床常称心脾血虚。

除前述的养心汤外,归脾汤为补脾与养心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具有补益心脾、益

气摄血的功能,是治疗心脾血虚的常用方剂。

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若干血瘀结,新血不生,羸瘦,腹满,腹部触有症块,硬痛拒按,肌肤甲错,状如鱼鳞,

妇女经闭,两目黯黑,舌有青紫瘀点、瘀斑,脉细涩者,可同服大黄蛰虫丸祛瘀生新。

C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

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D阳虚 1心阳虚:益气温阳保元汤

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遗精,用金锁固精丸以收涩固精

命门火衰以致五更泄泻者,合四神丸温脾暖肾,固肠止泻;

阳虚水泛以致浮肿,尿少者,加茯苓,泽泻、车前子,或合五苓散利水消肿

三十九、厥证

A 气厥 1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

也可用苏合香丸、玉枢丹温开水灌服

平时可服消遥散

2 虚证:补气,回阳,醒神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

急救: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补气摄津醒神)

苏醒后—汤剂:四味回阳饮生脉注射液—重在益气生津

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均能益气回阳

平时常服香砂六君子丸,也可加甘麦大枣汤

B 血厥 1实证: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羊钩藤汤或通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急救:独参汤汤剂:人参养营汤

C 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一、肺痿

1.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2.虚寒: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

二、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若咳嗽频而痰少质粘者,服琼玉膏以滋阴润肺。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三、自汗、盗汗

1 肺卫不固:益气固表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2 心血不足:养血补心归脾汤

3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以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潮热,脉数等不显著者,可改用麦味地黄丸补益肺肾,滋阴清热。

4 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不显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热除湿

四、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泛吐痰涎较多—加半夏、陈皮,或含化玉枢丹

2瘀血内结: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

呕吐物如赤豆汁—另吞云南白药(化瘀止血)

服药呕吐,难于下咽—含化玉枢丹以开膈降逆,随后再服汤药

3津亏热结: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烦渴咽燥,噎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物—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大黄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附:反胃(食入之后,停留胃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温中健脾,降气和胃丁沉透膈散

五、呃逆

A 实证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平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胃泻热,降逆平呃竹叶石膏汤

腑气不通,痞满便秘—泻热通腑,腑气通则胃气降,呃逆自止方用小承气汤

胸膈烦热,便秘者—用凉膈散加减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

气滞日久成瘀,瘀血内结,胸胁刺痛,久呃不止—血府逐瘀汤加减

B 虚证 1脾胃阳虚:温补脾胃,降逆止呃理中丸

2胃阴不足: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六、痉证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

若寒邪较甚,项背强急,肢痛拘挛,以葛根汤为主方。

若风邪偏盛,项背强急,发热不恶寒,汗出,头痛者,以栝蒌桂枝汤为主方。

若湿热偏盛,筋脉拘急,胸脘痞闷,身热,渴不欲饮,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用三仁汤清热化湿,通经和络。

2肝经热盛: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

神昏痉厥者,选用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或紫雪丹,清心泄热,开窍醒神,熄风定痉,

其中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力胜,至宝丹开窍醒神作用强,紫雪丹则长于熄风镇静止痉。

3阳明热盛: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若热邪伤津而无腹实证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救津。

4心营热盛: 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伴有神昏谵语,躁动不安,四肢挛急抽搐,角弓反张,酌情选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

本证为心营热盛致痉,可分别选用化斑汤,清瘟败毒饮,神犀丹化裁

若肢体抽搐无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短汗出,舌淡,脉细弱,证属亡阳脱证,当予急服独参汤,生脉散5痰浊阻滞:豁痰开窍,熄风止痉导痰汤

若痰浊上壅,蒙蔽清窍,突然昏厥抽搐,可急用竹沥加姜汁冲服安宫牛黄丸6阴血亏虚:滋阴养血,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七、瘿病

1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理气化痰,活血祛瘀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清肝泄火,消瘿敌结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火郁伤阴,阴虚火旺而见烦热,多汗,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者,可用二冬汤合消瘰丸加减,4心肝阴虚:滋阴降火,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

八、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3寒疟:和解表理,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4瘴疟:①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清瘴汤

神昏痉厥,高热不退者,急用紫雪丹清心开窍

②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嗜睡昏蒙者,可加服苏合香丸芳香开窍;

若呕吐较著,可吞服玉枢丹以辟秽和中止呕

5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

此外,久疟不愈,痰浊瘀血互结,左胁下形成痞块,此即《金匮要略》所称之疟母。治宜软坚散结,祛瘀化痰,方用鳖甲煎丸。

兼有气血亏虚者,配合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以扶正祛邪。

九、遗精

1君相火旺:清心泄肝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

心肾不交,火灼心阴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加石菖蒲,莲子心以滋阴安神。

若久遗伤肾,阴虚火旺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或用大补阴丸,滋阴泄火。

若梦遗日久,烦躁失眠,心神不宁或心悸易惊,可予安神定志丸加减以宁心安神。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程氏萆薢分清饮

湿热下注肝经,症见阴囊湿痒,小溲短赤,口苦胁痛,可用龙胆泻肝汤以清热利湿

若兼见胸腹脘闷,口苦或淡,渴不欲饮,头晕肢困,饮食不馨,可用苍术二陈汤3劳伤心脾:调补心脾,益气摄精妙香散

若中气下陷明显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若心脾血虚显著者,可改用归脾汤治疗;

4肾气不固:补肾固精金锁固精丸

当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肾中阴阳两虚者,可合用右归丸以温润固本。

附:阳痿

1命门火衰:温肾壮阳赞育丸

若火衰不甚,精血薄弱,可子左归丸治疗:

2心脾亏虚:补益心脾归脾汤

3肝郁不舒:疏肝解郁逍遥散

4惊恐伤肾: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

5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

若湿盛,困遏脾肾阳气者,可用右归丸合平胃散

若湿热久恋,灼伤肾阴,阴虚火旺者,可合用知柏地黄丸以滋阴降火

十、耳鸣、耳聋(五版)

1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2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因恼怒转加者--柴胡疏肝散

3风热上扰:疏风清热银翘散

4肾精亏虚:滋肾降火、收摄精气耳聋左慈丸

若肾亏复为外风所乘,以致下虚上实,经气闭塞,头痛口干者+本事地黄汤

若下肢清冷,阳萎腰酸,颧颊黯晦,毛悴色夭,舌淡脉虚--贞元饮送服黑锡丹

若肾精不足,水不涵木以致肝热内郁--滋水清肝饮

5清气不升: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

若见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泛恶,脉濡滑,苔腻--半夏白术天麻汤

十一、关格

1、脾肾阳虚,湿浊内蕴证:温补脾肾,化湿降浊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若水气凌心,应用己椒苈黄丸;

尿少小便不通,合用滋肾通关丸。

2、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证:滋补肝肾,平肝息风杞菊地黄丸合羚角钩藤汤

3、肾气衰微,邪陷心包证:温阳固脱,豁痰开窍急用参附汤合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

若昏迷不醒,可静脉注射醒脑静开窍醒神;

若狂躁痉厥,可服紫雪丹;

若心阳欲脱,用参附龙牡汤

此为,关格病人还可用灌肠法加强通腑降浊解毒作用。

十二、颤证

1、风阳内动证:镇肝息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

2、痰热风动证: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

3、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

4、髓海不足证:填精补髓,育阴息风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

5、阳气虚衰证:补肾助阳,温煦筋脉地黄饮子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 . .. . . .. .专业 . . 1.感冒 1、 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葱白,豆豉>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 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饮 参饮用皮,枳壳前胡半夏卉, 干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 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 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于汤,助旧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根与生;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咳嗽 1、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郁菀,白前枯草荆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汤调服不必煎。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杏散 杏散夏前,枳桔苓草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5、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3.哮 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半夏枣五味, 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子降气汤 子降气祛痰方,厚朴前甘枣,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萎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3、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子,茯苓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牌,肝郁脾滞力能堪。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前斟, 6、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理中丸 理中干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中医内科实习小结

( 实习报告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医内科实习小结Summary of TCM internal medicine practice

中医内科实习小结 本人于2007年8月开始在XX市中医院实习。本抱着潜心学习中医的决心来到大连,但实际情况与我所想竟全然不同。 第一次是在内科门诊与中医老教授抄方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我经常与肾病的中医专家王荣欣老师谈论中医的各种学术问题。我们畅所欲言,我的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最后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好友。她常借我买的一些书看,我也经常到她的门诊去听她看完书后的体会,我就能比较和我看完书后的体会有何不同。那三周和后来的几次拜访是我学到东西最多的时间。 后来就是连续的病房实习。那时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医生对中医知识的缺乏。我有时问自己:“这是中医院吗?”因为他们看病治疗几乎都是以西药为主。中药只是补一补正气,提高一下免疫力之类的,根本不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他们还含笑而说:“周四是开大

方的日子。”而开一些很大的方,很多味药,价格也很高。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学生开这些方,“看着差不多就行”就下医嘱了。偶尔有时候会改方,但原因竟然是学生开的某几味药太便宜,换几个差不多功效的而价格高一些的药。难道这就是我将来要工作的我们中国的中医院的情况吗? 在神经二病房的时候,我的同学因没在带教老师陪同下去与患者交流而被主任痛骂。他只是想去补充收集一下老师没有收集完整的中医四诊资料而已。 学校要求我们要写16篇临床病历。我虽然觉得抄这些病历几乎提高不了自身的什么修为,但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抄两篇交差。还没等下笔就被主任痛骂,说些什么这是患者的隐私,不能让你抄之类的。看来她对我印象不怎么样。骂得好!我本就觉得这是浪费我时间,不抄了。 当我要转到普外实习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断然拒绝了医院的安排,自己去找了内科门诊的主任---大连治脾胃病最有名的中医—李吉彦教授。他平时是不带学生的。但看到我的诚意,又经

中医内科学总结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解表达邪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病理:痰、火。 辨证: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三、哮证-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机: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以痰为主。总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 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为主, 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为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腑。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病因:感染痨虫正气虚弱(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七、肺胀-有侧重地选用祛邪与扶正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瘀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互为影响。 病理性质:为标实本虚。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八、肺痿(咳吐浊唾涎沫、气短)—补肺生津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 病机: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九、心悸首辩证:虚实。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十、胸痹-祛邪治标,扶正固本 “补,通”标实尤重活血通脉、补虚尤重补益心气 病因:寒邪,情志,饮食,劳倦,体虚(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及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真心痛 病机:本虚标实病位:心,其本在肾 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十二、头痛首辨外感、内伤。 外感所致属实,治疗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所致多虚,治疗以补虚为要 病因:外邪、情志、饮食劳倦、体虚久病、 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跌仆损伤或久病入络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病位:清窍、外感手足三阳内伤肝脾肾。 病理:痰湿、风火、血瘀。 十三、眩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病因:情志、饮食、年高肾亏、病后体虚、跌仆损伤、瘀血内阻。(无外感) 病机: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 病位:清窍,病变脏腑:肝脾肾。 病理:风、火、痰、瘀。虚 首辨:脏腑。 十四、中风 病因: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情志、气虚邪中。 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产生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虚(血虚、阴虚),致痹阻或血溢之外,脑之神明失用 病位:心脑,与肝脾肾相关。 病性: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首辨:中经络、中脏腑。 十四(2)、瘿病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病因: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 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特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 病位:肝脾,与心有关。 辩证:在气在血火旺与阴伤及病情的轻重 十五、癫狂 初期:理气解郁、畅达神机,降火豁痰、化瘀通窍。 后期:补益心脾,育阴养血,调整阴阳 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先天不足。 病机: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为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病变:心肝,涉及脾胃,久伤肾。 病理:气、痰、火、瘀。 十六、痫病-豁痰顺气 病因:先天因素、七情失调、脏腑失调、脑部外伤 病机: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盛,神机受累,元神失控。病位:脑-五脏关联主责心肝久则首伤心脾继肝肾。 病理:风火痰瘀,痰为重要。首辨:病情轻重。 病理基础:肝脾肾损伤 十七、痴呆-开郁逐痰、活血通窍、平肝泻火治标, 补虚扶正、充髓养脑治其本。 病因:年迈体虚、情志、饮食、久病耗损。 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病位:脑,与心肝脾肾有关。 本虚:阴精、气血亏虚, 标实:气、火、痰、瘀。首辨先天后天。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 十八、胃痛-理气和胃止痛 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 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密切。 病理: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十九、痞满-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病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感冒与风温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细辛草味夏。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4、风痰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 平喘胡桃苏橘红,党参半夏坎脐冬; 沉香五味磁虫草,肺肾双疗固本雄。 喘脱危症 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 人附姜草肉桂陈 6、肺脾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生脉地黄汤=生脉饮加六味地黄丸 金水六君煎=四君子汤+当归,熟地。 哮病与喘证,哮病与支饮 4.喘 实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华盖三拗陈,桑皮苏子芩。三拗:麻杏草2、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甘石汤 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 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肺气郁闭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五磨沉香槟,乌药木枳存 虚哮 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补肺味参芪,熟地菀桑皮 2、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了+附子,肉桂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黑锡丹:黑锡硫附桂,芦巴故纸对。茴沉楝木香,肉蔻起石配。 喘证与气短,喘证与哮病 以下无用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皮;

中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三篇

中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 现就中医药技术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全县有中医药技术人员113名,其中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卫生技术人员47人,村卫生室中医卫生技术人员66人。按计划应培训113人,实际培训109人,培训率为96%。经过培训每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乡镇卫生院开展不少于10项,村卫生室不少于4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处方也有所增长,比开展培训前增长了10个百分点,群众的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 二、具体做法和体会 建立我县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卫生局及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医政股全面负责推广工作,并明确了各股室的具体职责。同时还成立了以县医院院长为组长,业务院长为副组长,中医内、外科、理疗科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实施全县基层推广工作,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指导,从组织上保证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卫生局通过各种会议反复向各医院院长、分管人员强调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提高我县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振兴中医、发展中医,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县当前和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希望能引起各医疗单位负责人和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保障了最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采取多种培训学习方式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我县中医药人员综合素质。 1.加强县中医院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指导。县中医院依托市中医医院的对口帮扶支援积极利用下乡、义诊等活动对基层的中医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指导查房等业务培训,并且深入到病床旁指导基层中医药人员进行临床实践和技术操作,全年共指导基层20余次。同时,市级培训结束后,县中医院及时承担了培训人员为期15天的临床实践操作实习,充发发挥了中医院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指导作用。 2.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培训。我县山大沟深,人员居住分散,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以乡镇为单位进行了培训。从x月1日起,各乡镇医院陆续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确定主讲老师,制定培训课程表、准备培训教材以及培训地点、教室等各项工作,并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专人负责技术培训全过程的考勤,以督促教学和培训效果。县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均集中对本单位和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人员进行了为期20天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在理论培训结束后,进行了统一闭卷考试,真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平固)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 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四、喘证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银)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 六、肺痨肺痨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 1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中医内科学方歌《整理》

1.感冒 1、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葱白,豆豉>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卉,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于汤,助旧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咳嗽 1、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郁菀,白前枯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3.哮 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姜半夏枣五味, 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祛痰方,厚朴前苏甘枣姜,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萎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3、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姜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牌,肝郁脾滞力能堪。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前斟, 6、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理中丸 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1

中医科年度工作总结.

中医针灸科年度工作总结 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我们中医科在院领导班子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始终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科内全体同志积极努力、密切配合,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各项诊疗工作和治疗任务,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和广大患者的信任并赞扬。 一年来,我们注重强化科室职工队伍思想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让病人得到满意,医生要把病看好,还要搞好医患关节,为更多的病人解决痛苦。注重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学习,加强三基训练,打好基本功,继续壮大科室队伍,加强科室力量,我们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独特治疗特点,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广泛宣传及配合应用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开展的新项目等辅助检查手段,提高治疗效果也为医院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积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把医疗安全意识贯彻始终,把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法规条例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全年就诊人次突破10000余人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配合针灸、理疗等手段,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骨病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室的知名度,使中医科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我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里,我科在院领导正确的领导下,围绕我院的工作主题开展各项工作,在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创建平安医院、医疗护理技术创新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科全体医

护人员以医院制定的“核心制度”为指引,锐意创新,奋发图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培养人才,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度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为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现将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在狠抓业务学习的同时,坚持不懈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民族政策,无论是党员还是普通职工都深知新疆的稳定是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根本和保证。全体医护人员表示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旗帜鲜明的站在反对民族分裂的战线上,努力加强科室内的民族团结,进一步提高了科室的思想政治意识,增强科室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医德医风方面:我科一直注重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医务人员道德修养,努力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我们认真组织科室医师,反复学习了医院的各种文件及规章制度。提升科室服务质量,树立起优质的服务特色和行为规范。组织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以及医务人员“十不准”,紧密围绕“服务”的基本理念,鼓励服务创新,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切实解决病人的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困难,坚决杜绝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人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科及医院在广大患者心中的形象,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经常学习模范人物与先进典型的光辉事迹,发扬先进和模范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科内定期召开会议,强调安全和质量,每月进行自查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 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 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中医内科学歌诀自己考研期间综合整理

肺系病证1、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葱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祛,尚有气虚参苏饮,加减葳蕤来滋阴。 2、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痰湿肺,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发作缓解分期辨,寒哮射麻青龙专, 热哮越婢或定喘,青膏厚麻热被寒,三子养亲主风痰,虚哮补纳用平喘, 回阳生脉治喘脱,肺脾气虚六君全,缓解肺肾生脉地,再加金水六君煎。 4、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麻黄华盖散,表寒肺热麻石甘, 痰热郁肺用桑白,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气虚, 肾虚肾气参蛤散,正虚喘脱蛤蚧粉,参附送服黑锡丹。 5、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肺痈初期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康。 6、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齐, 月华丸治肺阴亏,百合秦艽虚火肺,保真参苓气阴耗,补天大造阴阳损。 7、肺胀: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满喘咳痰悸胀肿,痰浊水饮淤血源, 苏子降气合三子,痰浊壅肺应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神窍用涤痰, 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麦门清燥治虚热,草姜姜草虚寒卓。心系病证 1、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朱砂补心丹,心阳不振用桂枝, 苓桂术甘水凌心,瘀阻桃仁红花剂,再合桂甘龙牡蛎,黄连温胆痰火息。 2、胸痹:胸痹寒痰气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心血瘀阻血府逐,气滞心胸用柴胡, 栝楼涤痰痰浊阻,枳薤当归寒凝除,生脉养荣益气阴,心肾阴阳分两虚, 炙甘草汤合补心,参附汤合右归饮。 3、不寐:不寐虚实道理深,阳盛阴衰是病理,肝火扰心龙胆斟,痰热扰心黄连温, 心脾两虚归脾施,六味交泰交心肾,心胆气虚遇事惊,安神定志酸枣仁。附1.多寐:湿困脾弱多贪眠,阴盛阳虚气不前,平胃六君随证用,阳虚理中补中研。附2.健忘:健忘证关心脾肾,归脾汤方思虑斟,六味地黄肾精耗,劳心过度枕中神。 4、癫证:癫静多喜称文痴,痰气郁结伤心脾,逍遥散合汤顺气,越鞠丸合养心宜。 狂证:狂证痰火盛阴伤,生铁二阴琥珀养,痰热淤结用癫狂,气痰火瘀除后康。 5、痫证:痫证形成多先天,突然昏倒抽叫涎,定痫丸主风痰闭,痰火涤痰并龙胆, 瘀阻脑络用通窍,心脾归脾六君全,心肾亏虚左归丸,再合天王补心丹。 6、痴呆:痴呆还少脾肾虚,髓海不足用七福,痰浊蒙窍涤痰祛,通窍治疗瘀血阻。 7、厥证:厥证昏仆气逆乱,辨证分为气血痰,气虚参附生脉液,醒后四味回阳添, 气实五磨与通关,血实羚钩通瘀煎,独参养营补血虚,导痰汤用治厥痰。

2019年最新医院中医科个人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文档【五篇】

====工作总结范文精品文档==== 2019年医院主治医生个人年度总结 范文 一年来,在医院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院的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主治医生的岗位职责。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做到思想上、政治上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 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评比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闻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以对历史负责、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坚持学习麻醉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例手术,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全年共计接待患者人,实施手术例,治愈病人**人(次)。 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 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知情出力、建言献策是义不荣辞的责任。一年来,紧紧围绕医院建设、医疗水平的提高、业务骨干的培养等方面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一名老同志的作用。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摆老资格,不骄傲自满,对比自己年长的同志充分尊重,对年轻同志真诚地关心,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坚持代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一年来,在领导的帮助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与其它同志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欢迎下载使用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汤第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 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内伤咳嗽 杏苏散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第四、喘证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 或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第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可另服琼玉膏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中医内科学方歌47772

中医内科120方必背歌诀 一、感冒 1.葱豉汤《肘后备急方》加味:(荆防葱豉苏叶杏) 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 2.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3.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 麦冬干地劳水添,葛根生姜葱豉选,产后出血兼外感,养血解表七味痊。 二、咳嗽 4.清金化痰汤《统旨方》 桑白栀芩肺热清,瓜蒌橘桔草贝苓,麦冬知母肺阴养,清中有养化痰灵。 5.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百合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三、哮病 6.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姜辛五味麻黄射,紫苑冬花半夏和,大枣和中调诸药,温肺散寒平喘咳。 7.加味过敏煎(验方) 柴胡防风五味梅,白芍甘草敛阴配,钩藤地龙僵蚕白,桑皮降肺过敏备。 8.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定喘白果与麻黄,冬花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9.平喘固本汤《南京中医学院验方》 平喘固本党参味,胡桃虫草坎脐配,沉磁橘夏冬花苏,肺肾双疗此方推。 四、喘病 10.华盖散《和剂局方》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三拗只用麻甘杏,泻肺平喘痰立通。 11.桑白皮汤《景岳全书》 桑白皮汤芩连栀,贝母苏杏姜夏施,火炎痰盛咳喘急,清泄痰热效可睹。 12.五磨饮子《医方集解》 五磨饮子沉木香,乌药枳实加槟榔,白酒浓磨煎温服,理气降逆功效强。 四、肺痈 13.如金解毒散《景岳全书》(黄连解毒汤加桔梗、甘草)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火热烦狂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14.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 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15.沙参清肺汤(验方) 太子沙参芪阴气,冬瓜薏仁甘草桔,白及合欢化止血,沙参清肺痈后期。五、 肺痨 16.月华丸《医学心悟》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17.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知母当归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年度中医科工作总结

20XX年度中医科工作总结 20XX年7月成立中医科,中医科在院领导的准确领导下,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完成了下半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成绩有困难也有不足,为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以利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狠抓业务学习的同时,坚持不懈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科室内的人员团结,进一步提高了科室的思想政治意识,增强科室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我科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医院的大力支持,对我科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经济扶持,添置了必要的中医设备(中药粉碎机),为研发中药粉剂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业务情况: 中医科今年7月到11月门诊人次3558人,去年同期2048人,上涨73%,会诊病人较同期有所提高。复诊率80%左右。科室在其他科室的配合之下,业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众多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治疗效果的肯定。就诊人群面已经波及关外十八个县及牧区四.紧抓科室制度建设 认真组织医德医风学习及政治思想学习,各种法规法制的学习,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建立健全科室制度,用制度管人,量化到每一个人。

把医德医风学习、政治思想学习与“三好一满意”、“三甲复审”、行风评议、防火防盗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合目标责任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并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奖惩分明,并在科内实行月考核,此项考核与年终履职考核及先进个人的评比相挂钩。设立考核指标及考核项目,做到全年有记录,用数据说服人,带动全科工作。五.科室存在的问题: 1.三个院区距离太远,不方便新城门诊患者及传染病院区和二医疗区会诊病人取药。 2.从全国来看,中医的效益均不是很好,都存在吃不饱的问题。请各科室给予支持和帮助,特别肿瘤,消化内科,妇产科,心内呼吸科等病人,请介绍其来我科。我科一定会配合好其它科室,尽心尽力治疗好病人,使患者早日康复,实现互利共赢。 3.医患沟通上有明显不足,经验不足。 2018年工作要点 一.二医疗区增设中药房,引进免煎中药(引进免煎药后,系统设定协定方,例如:下乳方,清胰汤等,方便各个科室直接开单,避免会诊所耽误的时间及治疗的最佳时机,免煎药同时可以给 藏药提供相应的原材料) 二.和皮肤科研制皮肤病外用中药粉剂。 三.中医科和肿瘤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共同发展。中医注重提高病人免疫功能,通过调整自身免疫功能来抑制肿瘤生长,放疗、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 基本病机:外邪袭表,肺卫失和。 病位:主要在肺卫。 实证:1-4 1. 风寒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 若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羌活胜湿汤 2. 风热证---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秋燥证---润燥疏表---温燥--桑杏汤加减,凉燥--杏散加减。 正虚邪实证: 5、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饮 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阳虚--再造散 6、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基本病机: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A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夏令夹暑+六一散、鲜荷叶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散B伤咳嗽1.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5. 肺气亏虚---补肺益气,止咳化痰---补肺汤 三、哮病 基本病机:诱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失养】引触伏痰、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甚则累及于心。 A. 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化痰清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 B. 缓解期1. 肺脾气虚---补肺固卫,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味 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基本病机:肺气升降出纳失常。实证:邪气壅塞、肺气不利虚证:肺不主气,肾失摄纳。 病位: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A.实喘1、风寒壅肺---祛风散寒,宣肺平喘---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泻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B.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敛肺平喘---补肺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