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文化教案第一章

武汉文化教案第一章

武汉文化教案第一章
武汉文化教案第一章

武汉文化概论

绪论

武汉城市精神表述语阐释 1.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深刻揭示了辛亥武昌首义“敢为天下先”的核心精神和武汉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魅力和精神气质,同时展现了武汉面向未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城市的永恒追求。

第一章

第一节城市由来

一、武汉历史

☆盘龙城

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最负胜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来

和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名字——江城。

也许大家要问:长江从上至下,流经了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城市,为何此称独钟武汉?其原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

于是自号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舞场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第二节今日区划

武汉行政区划

汉口

1、江岸区:北起张公堤-姑嫂树路-发展大道-三眼桥路-建设大道-新华路-江汉北路-江汉路-

长江-汉北河-谌家矶北-朱家河-府河-金银潭-张公堤

2、江汉区:北起张公堤-张公子堤-常腾路-发展大道-汉西路-建设大道-航空路-利济北路-

京汉大道-民意四路-满春街-友谊南路-长江-江汉路-江汉北路-新华路-建设大道-三眼桥路-

发展大道-姑嫂树路-张公堤

3.硚口区:东北起张公堤-张公子堤-常腾路-发展大道-汉西路-建设大道-航空路-利济北路-

京汉大道-民意四路-满春街-友谊南路-汉江-张公西堤-张毕湖-张公堤

汉阳

1,汉阳区:西起知音湖-后官湖-三角湖-升官渡- 北太子湖-南太子湖-长江-汉江-知音湖

2、武汉经济开发区:北起三角湖-升官渡-北太子湖-南太子湖-长江-大军山-莲官湖-京珠高速-后官湖-三角湖

武昌

1、青山区:西南起罗家港-友谊大道-青王路-武东火车站-武钢-青山北湖-武钢工业港-长江-罗家港

2、武昌区:东北起罗家港-友谊大道-徐东大街-东湖路-东湖南路-卓刀泉北路-八一路-石牌岭路-雄楚大道-南湖花园-江民路-长江-罗家港

3、洪山区:(1)南片:东起卓刀泉南路-卓刀泉北路-八一路-石牌岭路-雄楚大街-南湖花园南-江民路-长江-野湖-青菱湖-黄家湖-汤逊湖-南湖-卓刀泉南路

(2)北片:西南起徐东大街-友谊大道-青王路-武家湖北-徐东大街

4、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西起卓刀泉北路-卓刀泉南路-南湖-汤逊湖-流芳街北-九峰乡-马鞍山森林公园南-喻家山北路-南望山南-东湖南-卓刀泉北路

新城区

1.黄陂区:西南起白水湖-府河-汉北河-长江-武湖-仓埠街西-黄冈市-孝感市-白水湖

2、东西湖区:东北起金银潭西-张公堤北-张毕湖-南北大道-张公西堤-汉江-孝感市-白水湖-府河-金银潭西

3、蔡甸区:东起知音湖-后官湖-京珠高速公路-莲官湖-东荆河-仙桃市-汉江-知音湖

4、汉南区:北起京珠高速公路-莲官湖-大军山南-长江-仙桃市-东荆河-京珠高速公路

5、新洲区:西起武湖东-长江-黄冈市-仓埠街-武湖东

6、江夏区:北起汤逊湖-流芳街-严东湖南-鄂州市-咸宁市-长江-野湖-青菱湖-黄家湖-汤逊湖武汉四环:内环:汉口:黄浦大街——解放大道——武胜路——江汉桥——汉阳:鹦鹉大道——大桥路——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彭刘杨路——阅马场——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徐东大街——长江二桥——汉口:黄浦大街。武汉老一环线共28公里二环:规划红线宽50-110米,由发展大道段、汉西段、龙阳大道段、墨水湖北路段、马鹦路段、雄楚大道段、珞狮路段、东湖段、水东段、二七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组官湖-三角湖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助教管理办法

附件6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助教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能力,推进学校学分制改革,规范研究生助教管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研究生助教工作遵循“按需设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按劳付酬”的原则,按照“个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学校批准”的程序进行,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家庭困难的研究生。每个研究生每学期只能申请一个助教岗位,且不能同时兼任助管工作。 二、岗位设置 1、各学院根据教学实际,可在32学时及以上的本科生必修课程中设置研究生助教岗位。 2、设置助教岗位的课程,其主讲教师原则上要求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三、申请条件 申请助教岗位的研究生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三年级的硕士研究生不担任研究生助教工作; 2、必须修读过所承担助教工作的课程且能胜任助教工作; 3、课程学习成绩良好,在读期间无违反校纪校规行为。 四、岗位职责 研究生助教要接受主讲教师的指导,服从主讲教师的工作安排,主动与主讲老师沟通,及时了解教学进度和内容,积极开展助教工作,主要包括: 1、承担理论课程辅导工作,协助做好组织讨论、答疑、批改作业等工作,其中:组织讨论、答疑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次批改作业比例不低于主讲教师要求。

2、承担实践课程辅导工作,按照主讲老师要求,全程参与协助完成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组织实习和社会调查等工作。 3、其他与教学课程建设相关的工作,但不允许替代主讲教师授课。 五、岗位考核 1、研究生助教要服从各设岗学院的工作安排,虚心向主讲教师学习,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2、各设岗学院要对上岗研究生助教加强培训和管理,严格考核。研究生助教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各设岗学院可以解除其聘用关系,并报研究生院备案:(1)无故未完成授课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2次以上; (2)不能履行岗位职责; (3)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3、课程结束后,研究生助教应向主讲教师递交工作小结和《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助教岗位考核表》,由主讲教师对研究生助教提出考核意见,各设岗学院组织考核,考核结果汇总上报研究生院。 六、岗位酬金 学校按规定核算研究生助教工作量,助教工作考核合格者,按照工作量核发助教酬金。 1、工作量计算方法 研究生助教工作量=计划学时×学时系数K1×授课课堂人数系数K2×40% (1)学时系数K1计算方法为: K1=1 (X=1);K1=0.85(X=1.5);K1=0.7(X=2);K1=0.65(X=2.5) K1=0.6(X≥3) 其中:X=计划学时数/32 (2)授课课堂人数系数K2计算方法为: K2=1 (X≤1) K2=X×(1.3-0.3X) (13)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鄂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1册

第一课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了解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计算机与信息的关系 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 执教者:望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21实际是数字化信息时代,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呢?(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学生读课本,小组讨论,掌握信息及信息技术 信息:就是用语言、文字、符号、图象、数字、声音、情景 等所表达出来的内容。 信息技术:就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理等技术。 2、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四、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完成课后作业 五、小结。

第二课认识一个新伙伴——计算机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发展史的标志 执教者:望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1、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教室的情况 2、教师提问:计算机为什么叫“电脑”,学生思考 后回答(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1946年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诞生,虽 然每秒钟只能进行 5000次加减运算, 但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电子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电子设 备,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能高速、准 确的进行运算,还能进行推理、分析、判断等,从而帮助 人类完成一部分脑力劳动,所以人们称它为“电脑”。

2、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时间大约是1946 年~1958年,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 内存为几KB.体积大,造价高.仅应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 2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时间大约是 1958~1964年,其逻辑元件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运算速度 达到每秒几十万次,内存扩大到几十KB .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是集成电路计算机,时间大约是 1964~1970年.其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运算速 度可达到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4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间是 1970年至今.其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运算速度可 达到每秒几千万次到十万亿次.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过程控制 3.数据处理 4,人工智能 5,计算机辅助工程6, 信息高速公路 7,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商务活动. 8,娱乐利用计算机看影碟,听音乐,玩游戏. 四、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 建议 1 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处理、发布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一点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等基本常识,应该从实践和理论这两个角度来讲。信息技术教案,1 [参考资料]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 18000 多只电子管,1500 多个继电器,重量达 30 多吨,占地 180 平方米,耗电 150 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 5000 次。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

2019年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试题-845工程力学_真题及答案

姓名: 报 考 专 业 : 准考 证号码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题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 科目名称:工程力学(√A 卷□B 卷)科目代码:845 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 150 分 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空间汇交力系的代数形式的平衡方程为 。 2、图示单元体应力状态,其相当应力 , 。 στ 3、图示的外伸梁,已知B 截面转角EI Fl B 162=θ,则C 截面的挠度w c = 。 4、 材质均一的阶梯圆截面杆AD 受轴向力作用如图所示,已知拉压刚度EA 及各段长度a ,则杆的总伸长(或缩短)量=?AD l _ _,强度失效的危险区段在_ _段, =max σ 。 10kN 80kN 20kN EA EA 2EA a a a 70kN A B C D 5、图示联接销钉。已知F ,销钉的直径d ,则销钉有_______个剪切面,销钉横截面上的切应力τ=______。 l/2 A F C l/2 l/2 B

F F . . . .d 6、一点的三向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则该点的主应力= 1 σ_____________MPa,= 2 σ _____________MPa,= 3 σ____________MPa。 MPa 30 MPa 10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一个平衡的平面任意力系向平面内任意一点O简化的结果是( )。 A0 ) ( ,0= ∑ = ∑ i O i F m F ? ? B0 ) ( ,0= ∑ ≠ ∑ i O i F m F ? ? C0 ) ( ,0≠ ∑ = ∑ i O i F m F ? ? D0 ) ( ,0≠ ∑ ≠ ∑ i O i F m F ? ? 2、图示机构中哪根杆为二力杆( )。 A AC杆 B BC杆 C ED杆D没有二力杆 3、铸铁试件压缩破坏()。 A 断口与轴线垂直; B 断口为与轴线大致呈450~550倾角的斜面; C 断口呈螺旋面; D 以上皆有可能。 4、等强度梁的截面尺寸( ) A与载荷和许用应力均无关B与载荷无关,而与许用应力有关 C与载荷和许用应力均有关D与载荷有关,而与许用应力无关 5、已知等截面直梁在某一段上的挠曲线方程为,则该段梁上()。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勐库中学信息技术 初一年级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基础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 2、使学生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教学过程 1、引言 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

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十进制和二进制 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除2取余 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17(10)=10001(2) 让学生练习:11 =(2) (10) 92(10)=(2) 129(10)=(2) 136(10)=(2) 248(10)=(2) 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如果十进制小数不能用有限位二进制小数表示时,那么可以根据对精度的要求,选取一定的

2019-2020年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 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新授: 1.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1) 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生答) (出示课件图片2-4) 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生分别回答) 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 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

2.信息的获取 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 (出示课件图片) (生答) 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 (生回答) 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信息的传递 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 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4.信息的处理 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 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 5.信息技术 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跟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出示课件图片)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使用到信息技术吗? (生讨论) 游戏:猜词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大家可以知道相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表达方式等,信息有它自己的特点,信息是千变万化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 课时十七第一节数据收集与录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Excel中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有关概念。 3.掌握工作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等操作。 4.掌握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某种工具进行统计。在Office2003中,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方便地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学习成绩,人口,,运动会奖牌统计等等。 教师展示“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相关信息表格。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图中各国代表团所得的奖牌总数进行排序,美化,做成右边漂亮的表格。 2、介绍Excel窗口界面

Excel它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能进行数据的输入、计算和输出,能够用形象化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处理功能,能实现数据筛选、排序、数据查询和分类汇总等统计工作,其工作簿共享功能使多个用户能同时处理同一个工作簿。Excel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的电子表格软件。 特点: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 教师可以个人信息资料表格为例,分析Excel窗口,请学生先观察分析,并与Word的软件界面进行对比,找到窗口组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此处要强调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工作区、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介绍Excel中的“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标签栏”等窗口组成情况。 3、学生实践建立通讯录 (1)启动Excel让同学们回忆以前Word软件是如何启动的,再进行尝试: ①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 ②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命令。 (2)建立工作簿 当我们每次启动Excel时,系统将会自动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工作簿Book1.xls,一般而言,一个工作簿可以包括多张工作表,每张工作表中都可以存放数据和图表,在当前工作表标签中显示的是当前工作簿里每个工作表的名称。默认的工作表为Sheet1、Sheet2、Sheet3,单击Sheet1标签,就能激活并进入相应的工作表。被激活的工作表称为活动工作表,可以对它的内容进行编辑、修改等操作。如果把Book1比作一个练习簿,那么工作表Sheet1、Sheet2、Sheet3就好像是练习簿里三页空白的练习纸一样。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工作簿、工作表之间的关系。 (3)输入和修改通讯录数据 以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Sheet1为例,它由许多矩形网格组成,这一个个网格我们称之为单元格。单击可以激活单元格,这时,在它的周围出现深色的矩形框,你可以在里面输入文字或数据,也可以修

初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介绍 自己了解 的计算机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 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 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 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 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 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第1课认识LOGO 教学目标: 1、学习进入与退出LOGO语言窗口 2、学习“CS”、“HT”、“ST”命令。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入与退出LOGO语言窗口。 难点:基本命令的使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计算机画图的方法很多,如:画图,PHOTOSHOP等,利用LOGO语言画图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什么是LOGO语言呢? 2、介绍LOGO语言 LOGO语言是一种的编程语言,也是一种与自然语言非常接近的编程语言,它通过“绘图”的方式来学习编程,非常有趣。LOGO语言创始于196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室完成。 LOGO源自西腊文,原意即为思想,是由一名叫佩伯特的心理学家,偶然间看到一个像海龟的机械装置触发灵感,于是利用他广博的知识及聪明的才智而最终完成了LOGO语言的设计。 LOGO学了有什么好处呢?这是一定大家关心的问题吧!大家不要认为这是简单的画图软件就行,一开始,你可能会认为是这样,不过,它隐含着非常严谨的科学道理,需要你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要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你会发现,这个软件,将使你处理事情时,会非常严谨,养成一丝不拘的好习惯。用好这个软件,可不能大大咧咧噢!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进入LOGO语言的神秘王国。 二、新授 1、LOGO语言的启动 讲解: 打开D盘,单击LOGOW目录,单击:PLOGO.EXE,,出现窗口。 详细介绍LOGO语言窗口:视图窗口和命令窗口。 问题:明确视图窗口的位置、命令窗口的位置,明确母位、提示符,光标。 探究: 试着在命令窗口其中键入下面的命令,命令后要按回车键 FD 100 RT 120 FD 60 RT 120 FD 60 RT 120 观察: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2、“HT”、“ST”、“CS”命令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就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得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得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就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得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得习惯与自主学习得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得获取者就是刚刚升入初中得学生,按照人得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得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得认识,可以让她们从大量存在得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她们应该获得得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得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得各种信息,感受信息得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得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学习得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得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得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就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您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瞧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得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得信息。……师:同学们举得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得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得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得身体内部得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就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

初中七年级初一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上学期使用)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三、小结: 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练习: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 什么是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KCB-300发展历程 2、通信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小型化 网络化 4、生物计算机 三、小结: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四、练习:

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那几代? 2、计算机向什么方向发展? 3、我国计算机发展的情况怎样?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3、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 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 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

最新鄂教版信息技术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鄂教版信息技术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编版

第一课信息加工作用大 【教案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广大小学生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旨在普及技术知识,尽早适应未来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要求。教学预案的生成,遵循现代化教育原则,立足小学生学情和现实因数考量,以建立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终极目标。 【教学课题】 鄂教版五下第一课《信息加工作用大》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轻松学,安排了感受信息加工和策划信息加工。集体从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信息加工入手,让学生感受信息加工带来的愉悦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充分调动写生的积极性后安排了学生尝试探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感性认识。第二部分是快乐学习,啊安排了一次有趣的“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策划展示活动,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收集、筛选和确定有效信息,从而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处理能力。第三部分是互评,旨在升华信息加工,对自己和对他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促进信息技术学力的综合提高。 【教学手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策划、加工信息,能够有效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内容清晰、准确地传递给接收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巩固计算机的简单操作。 2、学会策划一个主题活动,明确选择信息加工工具及其成功方法。 二、方法与过程 1、能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筛选信息加工工具,确定信息加工用多种方法。 2、学会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意图进行策划,培养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关心疼爱自己的人学会感激和回报。 2、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信息的采集、筛选和表达,完成主题活动的完整策划。 【教学难点】 主题策划活动中信息的选择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自学探究式。 【教学准备】 具有广播教学功能的局域网,教学所需相关文字及图片。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乐趣 (一)感受文本信息加工 1、字体演示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 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小编整理了初 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制作封面和封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掌握封面设计作品制作 的基本方法。 2、过程和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使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能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实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真按设计的程序体验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形成以创意为重点的设计意识;提升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水平,形 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 光以及学生的操作水平,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使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使用字体、色彩、图形和 编排等设计要素,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完美统一。 三、教学难点 学习封面设计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方法,能使用象征性的 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2、学生准备: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五、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学生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 1、情景设计 师:PPT课件展示图片(封面和封底) 师:封面、封底一般包括哪些元素? 生:…… 2、导入新课 三大要素:文字、图像、色彩. 师:书籍封面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意义的封面。一本书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主题封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文结合) (三)任务探究,自主学习 封面背景制作 (1)同学们观看课本上例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封面背景制作。 (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 :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 :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 :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女口,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最新2020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最新2020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关于2020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鼠标,知道鼠标由左、右键及滚轮组成. 2.掌握鼠标的移动、单击、拖曳、双击四种操作方法,并能将这些操作灵活运用于计算机操作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紧张刺激的游戏,熟练掌握鼠标的各种操作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计未来小鼠标,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种鼠标操作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鼠标的移动、单击、右击、双击、拖曳的操作. 教学难点 鼠标的双击、拖曳操作.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导入、任务驱动、演示、讲解、启发等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它也是电脑家庭的成员,上一节课时我们还跟他见过面呢!大家看看它是谁?(课件出示:精灵鼠自我介绍) 2.哦,原来老师带来的新朋友是鼠标啊,小朋友现在可以摸摸你们电脑桌上的鼠标,和这个小朋友亲热亲热. 3.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新朋友,急切地想了解他,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现在就可以请教精灵鼠,谁来提问?(引导学生提问:鼠标是由几部分组成的?鼠标的操作姿势是怎样的?鼠标有什么作用?等等) 4.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和小鼠标交朋友,一起去认识它、了解它、使用它,我们来把课题读一读.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一)鼠标简介 演示课件 1、观察鼠标的正面看分类:通常的鼠标有两个键(如图一),也有三个键的(如图二),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是中间带有滚轮的(如图三). 观察你的鼠标,它属于哪一种呢? 通常我们把这两个键称为什么? 演示课件 观察鼠标的背面看分类: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光电鼠标器和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苏教版

第八单元动画制作动画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实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益智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动画形式的广告、趣味小品和宣传短片。 2.讲授新课 (1)演示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并介绍动画的分类。 ①播放国产传统动画的视频片段,介绍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大师对世界动画文化艺术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1920年。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国外的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1961年-1964年,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一部长达120分钟的规模巨大的作品,它创造的孙悟空形象闻名全世界。 1979年,王树枕、严定宪、徐景达导演的《哪吒闹海》,1980年徐景达导演的《三个和尚》等动画片,都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②播放计算机平面动画和三维动画,使学生在感受动画艺术性的同时,体会动画的技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2017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集苏教版

动画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实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益智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动画形式的广告、趣味小品和宣传短片。 2.讲授新课 (1)演示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并介绍动画的分类。 ①播放国产传统动画的视频片段,介绍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大师对世界动画文化艺术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1920年。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国外的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新教材)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 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幅图片时的想法。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传递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操作过程) 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根据颜色、气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信息,应该如何获取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功能,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们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正因为如此,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