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附答案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附答案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附答案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易错题

七年级历史期末易错题整理(09---13年) 1.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开始于(D A.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说法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2.下列最能体现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B)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兼爱,非攻” 3.黄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为“害河”,下列人物与两汉时期治理黄河无关的是:(C) A.汉武帝 B.汉明帝 C.杜诗 D.王景 4.为汉匈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事件是:(D) ①张骞通西域②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③呼韩邪单于归汉④昭君出塞 A.①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③ D. ③④ 5.从下面的历史短句台词(片断)中,可以得知他们正在学习(A)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辞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 C.王昭君出塞 D.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6.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C) ①河西走廊②安息③今新疆境内④大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7.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传入我国是在(B) A西汉初年 B 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8.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原因是( A )(13年) A.宣传的内容都有麻醉人民的作用 B.都认为忍受苦难能进入长生不老的最高境界 C.都主张修生养性,得到成仙 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 9.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D) A琉求 B琉球 C夷州 D夷洲 10.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B) A.发生在公元4世纪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战后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1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C) A.江南气候温暖湿润 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土地肥沃 12.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史(12年)

浙教版七上科学易错题集.

科学七年级(上)各章易错题集 衢江区莲花初中黄紫仙 第一章 1.一罐普通的可口可乐或雪碧易拉罐的体积最接近() A.350升B.350毫升C.35升D3.5毫升 2.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B.物体从地球送上月球质量不变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质量会增大D.水结成冰后质量会增大 3、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4.某同学要称取50克水,操作方法曾经做过以下几步:(1)称量一只100ML的烧杯质量为m (2)加水到天平平衡(3)调节天平平衡(4)再在右盘加50克砝码(5)拿下烧杯整理天平。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1)(2)(3)(4)(5)B.(3)(2)(1)(4)(5)C.(3)(1)(4)(2)(5)D.(1)(5)(3)(2)(4)5.托盘天平在称量时若右盘稍上翘,则表示() A.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左移动游码。 B.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右移动游码。 C.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左移动游码。 D.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右移动游码。 6.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6m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 A.一只母鸡B.一头大象C.一头奶牛D.一只蚊子 7.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和50克的砝码各1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6克,则物体的质量为()A.156克B.150克C.144克D.154克 8. 用皮尺测量长度是,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来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3℃,放在一标准气压下的沸腾的水中的示数为97℃,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0℃,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A.17℃B.20℃C.23℃D.19.2℃ 10、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A、27℃ B、30℃ C、32℃ D、37℃ 11、小明有一支特殊的温度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够正确,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40C,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的读数是960C,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水的读数为200C,你能帮他算算这杯水的实际温度吗?() A、160C B、17.40C C、18.40C D、240C 12、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 又用该温度计分别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乙为 39.6℃,丙为39.6℃,则( ) A.只有甲的正确B..只有乙的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D..乙肯定正确,甲和丙也可能正确

初一历史与社会易错题本(自己原创)附答案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https://www.doczj.com/doc/c16110929.html, 新世纪教育网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 第 1 页 共 2 页 1、C 、 2、A 、 3、B 、 4、A 5、A 、 6、B 、 7、A 、 8、C 、 9、C 、 10、C 、 11、C 、 12、A 、 13、B 、 14、D 15、A 、 16、C 17、C 、 18、D 19、D 20、B 21、D 22、C 23、D 24、D 25、A 26、A 27、A 28、A 29、B 30、A 31、B 32、C 33、A 34、D 35、D 36、A 37、B 38、D 39、A 40、平坦辽阔 热带 草原 呈半环形 由沿海向内分布 41、A 42、麦利奴 袋鼠 树袋鼠 43、D 44、A 45、C 46、B 47、A 、 48、B 、 49、C 、 50、B 、 51、A 、 52、河南 53、1、非洲及拉美多个国家,虽然石然天然所丰富,但经济和政治都不是很发达,人们很贫穷 2、1、国家管理不完善, 2、人才科技落后 3、黑色:石油 绿色:绿洲农业 4、石油换来的金子,要用来开发绿洲农业 5、1石油枯竭 2、战争 3、懒惰 6、国家发展不能过分依赖有限的资源,更要关注制度的完善,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4、拉丁美洲 55、1、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脉 55、2、苏伊士运河 55、3、白令海峡 56、C 57、B 58、B 、 59、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区、市 ) 乡(镇)三级 60、D 61、C 62、A 、 63、A 64、D 、 65、A 66、A 、 67、B 、 68、C 、 69、A 、

中考历史必须知道的易错题

中考历史必须知道的易错题 中国古代史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 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 中国近代史 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5.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9.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 10.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是在渡江战役后。 中国现代史 1.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开国大典。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运动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是发生在文革时期而不是改革开放时期。 3.党的历史上重要的理论创新及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及发展,使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使中国人民正在逐步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诞生指引中国人民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重大的制度创新及意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立,很好的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一国两制”的实施,使港澳顺利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行的大的制度创新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国有企业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这些制度创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表明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进步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6.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错题集-地球与宇宙(带答案)

浙教版科学错题集8——地球与宇宙(1-4节) 七()班姓名学号家长签名 【A组基础巩固题】 1.[2012·杭州]太阳活动可直接造成地球上发生的下列现象是(D) A.酸雨B.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短波通讯中断 2.早晨我们迎着太阳走,我们四周方位应是(B) A.前南后北左东右西B.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C.前西后东左南右北D.前东后西左南右北 【解析】早晨迎着太阳走,就是面朝东,背朝西,按顺时针方向为东南西北。 3.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B)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4.下面各种现象中,可能是由于太阳的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B) A.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暖冬”现象B.两极地区出现磁暴和极光现象 C.山区的手机信号不好,出现通话中断现象D.某山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4.[2013·无锡]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对地球上的影响是 ( D ) A.可见光明显减少 B.造成天气异常变化C.干扰无线长波通讯 D.紫外线大大增多【解析】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 表示太阳活动增强,会导致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大增多。太阳活动除了黑子外,还有耀 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黑子数量增多。耀斑爆发时,释放出更巨 大的能量。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根据以上分析,选项A、B、C 是错误的,本题答案是D。 5.2009年为太阳黑子极少的一年(谷年),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将出现于( B ) A.2019年B.2020年 C.2021年D.2022年 【解析】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6.请您判断下列哪些生活片段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真正记录, A.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B.跳过4米高的横杆() C.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D.听大风呼啸() E.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F.拍一张照片() G.袋鼠式走路() H.放风筝() I.扔石头() J.游泳() K.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看到漫天大雪( ) L.从月球上看天空是蔚蓝色的( ) M.流星现象( ) N.植树造林( ) O.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可以达到数百摄氏度( )P.陨石坑( ) Q.开露天音乐会( ) 7.[2012·咸宁]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的是 ( A ) A.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B.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卷(带答案)(4)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卷(带答案)(4) 一、选择题 1.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使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导致农民纷纷弃农经商 C.导致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削弱了D.是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之一 2.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3.《史记》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这表明 A.政权系统,尚不完备B.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C.君相矛盾,尚不突出D.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4.“阿房,阿房,亡始皇”是在秦朝时期流传的一句童谣,从中你能解读到准确信息是 ( ) A.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迷信宣传B.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灭亡 C.阿房宫建立直接导致秦朝灭亡D.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5.造纸工艺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导致这场“革命”的造纸技术革新家是() A.张角B.蔡伦C.董仲舒D.张衡 6.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下列活动,我们从中感受不到历史演进脉搏的是( ) A.阅读《史记》B.到博物馆参观 C.采访老红军战士D.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7.秦统一六国后,福建首次被纳入中央王朝行政建制,属闽中郡,其郡守产生的方式是A.世袭继承B.地方推荐C.皇帝任命D.考试选拔 8.“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这次“真正的统一”是() A.禹建立夏朝B.嬴政灭六国,建立秦朝C.汉武帝大一统 D.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9.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确立了皇帝称号 ③统一了度量衡

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易错题专题训练

2012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易错题专题训练 1、依据下表各种动物所描述的特征,并根据表中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脊椎动物填在表中合适的空格处。动物:蛇、青蛙、狐狸、鲤鱼、鸽子 体外有毛皮, 脊胎生、哺乳 椎有羽毛,体温恒定 动体外无毛皮表皮干燥呈鳞片 物卵生状,在陆上产卵 无羽毛,体温不恒定幼体用鳃呼吸 皮肤湿润,成体可用肺呼吸 在水中产卵 幼体成体都用鳃呼吸 2、现在给你一小烧杯水,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测出水的哪些数据(请写出两种)?需要哪些测量工具?(4分) 测量对象测量工具 质量托盘天平 3、写出显微镜的相应结构: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 (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大的结构是[]。 (3)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4)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4、阅读分析题(每空1分,共5分) 前不久,科学探险组在非洲的森林中发现一种新的动物,它具有大象、老虎、狮子、山羊和牛的外表特征。其中的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指出:“这种动物是在森林中的沼泽地发现的,它的蹄像山羊、身体像老虎,前额像狮子,头上有牛的角和耳,大象的鼻和山羊的胡须,它吃草,排出黄色的尿液,行走的速度很快,但很怕光,现在被饲养在动物研究中心。”报道之后,有人想方设法去捕捉这种动物,高价出售、观赏或食用等。最后来报道:科学家发现它属于一种濒危动物。……。 请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答案 (1)这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在哪里? (2)它应该属于脊椎动物动物中的哪一类? (3)你认为它应跟老虎、山羊、还是狮子归入同一类别? (4)捕捉这种动物的行为是否正确? (5)为了保存这种动物,你是否同意把它饲养在笼子里? 5、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滴清水盖上盖玻片放洋葱表皮滴红墨水 A B C D E G H I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题(含答案)(2)

一、选择题 1.“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A.“科技立国”政策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 2.如图所示的战役 A.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宣告二战欧洲战事结束 3.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 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 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 5.20世纪30年代关国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一件事情的发生,促成了类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政策的终结。这件事情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德国闪击波兰 C.日本偷袭珍珠港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6.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7.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选:D 9、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某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在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当它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4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30℃ B、50℃ C、70℃ D、90℃ 选:B

冲刺中考历史易错题典型题答材料解析三个要点

冲刺中考历史易错题典型题答材料解析三 个要点 中考前最后的这段时间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来说,这是中 考复习备考的关键时刻,也是知识融会贯通,由量到质的一 个蜕变的过程。常言道:“有备无患,自保而全胜。”意即是做足、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才能保全自己,继而破敌取胜。考试也是如此,考前准备得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考试的最 终结果。但这个准备可是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上的、思想上的、心理上的、生活上的……等等。针对《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我在此抛砖引玉,说一说我对各位考生的复习 建议。 通过对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的分析,可以看出, 2005年中考的命题将会注重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收集、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 信息的能力; 注重考查学生用历史、发展、综合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 的能力; 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命题会体现时代,会贴近学生和社会。而且在题型和题 面语言、题面问题情境的设置上都会更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

点,充分加强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充分发挥历 史与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 我们一起结合例题作以简单的分析。 例题1:下列事件与穆罕默德无关的是 A.基本上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在麦加开始传教 C、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D、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判断式逆向选择题,解逆向选择题的方 法有:直接判断法、排除法、肯定与否定结合法。该题采用 排除法最好。该题题干要求是与穆罕默德无关的事,采用排 除法,先排除表述正确三项,选项A、B、C都表述正确,排除后剩下的一项,即D为正确答案。解答本题应注意题 型是逆向选择题,要克服思维定势。解题的关键是能准确回 忆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例题2: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一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一 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场,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 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请回答:材料中提到恺撒身着丝袍出现于罗马大剧场, 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中国古代史

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解析: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开篇 (1)政治:社会形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形成三个阶段:王位世袭制度、世卿世禄制、分封制、郡县制度都是典型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2)经济: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来;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部门形成;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3)民族:华夏族主干形成,春秋战国形成了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4)思想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2.重点记忆内容 (1)商鞅变法的影响。 (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认识。 (3)《诗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夏、商、西周的都城位置都在今陕西境内。 (2)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两周、春秋、战国。 (3)西周中后期,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都较突出,加剧西周的衰落和灭亡。 (4)春秋时吴国开凿运河邗沟是为了攻打越国,吴越争霸。 (5)鲁、齐、宋、晋都是春秋时期山东境内的重要封国。 (6)王位世袭制确立标志着夏朝的建立。国人暴动即奴隶暴动。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性质相同。 (8)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9)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国有即集体所有。 (10)“春秋无义战”,因而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1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也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二、秦汉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封建大一统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和巩固;封建统治思想得以确立。 (2)经济:新的赋税制度开创了以人丁为主征税的先河:陆上和海上丝路开辟,对外贸易开始。 (3)民族:边疆民族发展较快,边疆开发,与中原的交往和联系加强。 (4)对外:东亚文化圈突破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丝绸之路形成。 (5)文化: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 2.重点记忆内容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意义、评价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2)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3)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 (4)秦汉文化的特点、造纸术发明和外传的意义。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灵渠开凿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主要用于灌溉。 (2)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 (3)秦朝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的范式都是圆形方孔。 (4)汉武帝时,刺史是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5)昭君出塞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打通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7)西汉时,中国与朝鲜、日本、印度、西亚、欧洲都有直接往来。 (8)太初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都编定于西汉时期。 (9)西汉时,纸已经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10)西汉长安民俗生活情景已出现吃葡萄、放鞭炮、烤甘薯。 (11)汉武帝时期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设西域都护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与西域的威胁。 (12)道教等同于道家学说。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浙教版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 1.如图2-2-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B) 图2-2-2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解析】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是因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当往钟罩外抽气时,钟罩内由于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而使我们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 2.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 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 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 【解析】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最快。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1__020m。 4.图2-3-1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图2-3-1 (1)①是鼓膜;④是听小骨;⑤是鼓室。它们共同构成了中耳。 (2)⑦内有位觉感受器⑧内有听觉感受器。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 (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 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5.图2-3-2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⑤ 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①。(填数字代号) (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不能(填“能”或“不能”)产生听觉。 (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⑥(填数字代号)张 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4)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作协调、姿态优美。这与图中数字③所示结构的调节有关。 图2-3-2 【解析】此题考查识图能力,本图将耳的结构、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反射弧的结构综合在一起,要弄懂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功能,①是大脑皮层上的听觉中枢;②是脑干;③是小脑;④是位听神经;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听小骨;⑧是鼓膜。 6.[2012·内江中考]如图2-3-6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附答案)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里为“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而发生的著名战役是 A.官渡之战B.涿鹿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壮心”分别指的是 A.项羽灭掉刘邦 B.诸葛亮光复汉室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曹操统一全国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 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4.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 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水经注》 5.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 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 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6.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该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 8.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郦道元B.贾思勰 C.祖冲之D.李时珍 9.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 10.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下列图片中体现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是 A.B. C.D. 11.对于北魏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当时已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族服装的喜好 A.①② B.②③④

初三世界历史上下册易错题精选

初三世界历史上下册易错题精选 1.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在于() A.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知的建立 D.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2.下列有关中东地区的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战略位置重要 B.石油资源丰富 C.以阿拉伯国家为主 D.不包括以色列 3.属于美苏争霸中美国所为的是() ①在古巴部署了导弹②出兵越南③出兵阿富汗④出兵朝鲜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④D.②③ 4.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十四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C.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 D.其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5.下列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大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查理一世挑起内战②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③苏格兰人民起义④《权利法案》的通过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6.历史上俄英两国都发生过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到来的革命,两者的主要不同点在() A.建立的社会制度 B.革命进行的方式 C.人民群众的参与 D.旧统治的结束 7.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一次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军备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 D.奥地利的独立问题 8以下历史人物中,抗击过同一国家的民族英雄是() ①华盛顿②玻利瓦尔③林则徐④章西女王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9.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说明1861年改革的直接动机是() A.解放农奴 B.发展资本主义 C.避免革命 10.纳粹党为了转移德国人民对垄断资产阶级的仇恨,把德国人民的苦难都归罪于() A.德国共产党 B.马克思 C.苏联 D.犹太人 11.对雅尔塔会议主要内容及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联对日作战②建立联合国③加快了战胜德国法西斯的步伐④对战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12.20世纪50---70年代,改革成就较为突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苏联 B.匈牙利 C.捷克斯洛伐克 D.波兰

中国近代史易错题集

中国近代史易错题集 1、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该规定的影响是()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权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 ①外国商人可以在中国开办工厂②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 ③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④与英商协定导致关税低有利外国商品倾销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是工茂荫,他币值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背景不可能是()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促使币制改革②鸦片大量倾销导致白银外流 ③镇压农民起义,军费开支浩大④通商口岸日本开设工厂,政府收入锐减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这些诗句反映的英雄事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②“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③“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辑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④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之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5、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关税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896年在上海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6、某班同学拟举办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东京 B、武昌 C、广州 D、南京 7、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纪念“五四”运动,不能忘掉《新青年》。这主要是因为() A、《新青年》是陈独秀创办的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促进了青年学生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 C、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新青年》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9、九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0、确定主题整理知识是常用的复习方法,以下资料,是在哪一个主题下整理在一起的() ①新文化运动②五四运动③北伐战争④黄埔军校 A、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11、中国近代史上,主张学习西方并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人物是() ①李鸿章②康有为③孙中山④严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初一科学易错题练习

初一科学易错题练习 一、单位换算练习 1、 下列数字改为科学计数法表示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0.003= 0.0003= 0.00003= 300= 3000= 30000= 0.0034= 0.00034= 0.000034= 3400= 34000= 340000= 0.00304= 0.000304= 0.0000304= 30400= 304000= 3040000= 0.00345= 0.000345= 0.0000345= 34500= 345000= 3450000= 2、单位换算(数字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1km(千米)= m (米)= mm (毫米)= μm (微米)= nm (纳米) 22k g (千克)= g (克)= m g (毫克)= μg (微克)(质量单位) 33k V (千伏)= V (伏特)= m V (毫伏)= μV (微伏)(电压的单位) 24km 2(千米2)=24X ( m )2 = m 2(米2) (面积单位) = mm 2(毫米2)= μm 2(微米2) 1cm= m= km (长度单位换算) 2cm 2= m 2= km 2 (面积单位换算) 3cm 3= m 3= km 3 (体积单位换算) 3、 复合单位换算过程:1、先把复合单位写成除式,2、然后在分子分母分别进行换算成需 要的单位,3、最后把分数计算出来就行了。(中间一步写出换算的过程) 3.0×103Kg/m 3= = g/ cm 3 1g/ cm 3= = Kg/m 3 36千米/小时= = 米/秒。 10m/s= = km/h 25m/s= km/h 4、20ml = 3cm , 10003cm = 3dm 10003cm = 3m 2500l = 3m 2.53m = 3cm 0.5l = 3cm 2.53m = l 2.5l = 3cm 5、1.5?3103/m kg = 3/cm g 2.03/cm g = 3/m kg 2.5?3103/m kg = 3/cm g 1.03/cm g = 3 /m kg 6、1)6400千米=( )=( )米 (2)1.4分米=( )=( )厘米 (3)5.68立方厘米=( )=( )升 (4)4×10-8米=( )=( )微米 7、310t= kg, 310kg= g, 310g= mg ,310mg= g 610mg= g 310g= kg, 310kg= t 。 二、读数练习:(先找一大格代表多少,然后数一大格内有多少小格,算出一小格代表多少,最后数有几大格几小格。最后记录所读值和单位)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A.唐朝繁荣辉煌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2.北宋时候出现了我国四大发明中的() A.造纸术和火药B.火药和指南针 C.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 3.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杨国忠 4.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5.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南宋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主要得益于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A.杯酒释兵权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陈桥兵变 7.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B.市舶司C.中书省D.宣政院 8.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指南针的出现 C.瓦子和勾栏的出现D.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9.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宋朝重武轻文B.宋朝重文轻武 C.从军死伤几率大D.从军收入低 10.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C.分化宰相权力 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国古代史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5。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中国近代史 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

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5.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