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数学)

2、《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数学)

2、《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数学)
2、《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数学)

如何说课——以《单价、数量、总价》为例

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为主的教研方式。为了参加上学期的区教师教学评选活动,我首先根据教学进度选定了说课内容为《单价、数量、总价》,因为它是三年级上册用一位数除单元中的新增内容,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同行间说过的人也相对较少,能说出自己的亮点来。选定内容后我就开始精心准备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理念、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单价、数量、总价》是二期课改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第五册第四单元用一位数除单元中的新增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学好这一课将为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奠定基础。单价、数量、总价这一组常用数量关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将它放在学习了用一位数乘除法的后面,一方面是对乘除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要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及其变式,并运用这个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要让学生理解单价和总价的相对性,学会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态度倾向和能力,帮助他们达到课程学习的要求。课时安排为2课时。

说教材就是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什么?如何教?可以将之后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也放在这个部分。

二、说学生

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熟练掌握用一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得到数量关系,只是没有用数学的语言去规范而已。而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7岁-1 1岁);他们在学习概念时可以直接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同他们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从而获得意义。但他们的思维仍有具体性,在学习概念时还要凭借表象的支持,规则学习更需要具体经验支持。

而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特点的对立统一关系分析如下:

具体——抽象

个别——一般

已知——未知

局部——整体

简易——繁难

因此,我从他们生活中常体验到的购物情景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经指出:许多复杂的概念可以在充分简化之后使之适合某一认知发展水平。所以我认为:一方面应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练习,另一方面则通过精心设计练习及适宜的指导方法促进小学生认知发展,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具体、直觉水平来设计练习。

说学生就是分析教学对象,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情况,主要可以从学生的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特点风格来进行说明。我在这部分还引入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和理论作支撑,使之更有说服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三维并重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出求单价与数量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发展数学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比深入了解总价和单价的区别,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并运用这个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单价和总价的相对性。

五、说教法

二期课改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本领,从而真正体现教育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的教学特征的原则。因此《单价、数量、总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采用独立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反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说教法就是说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谈话引入——探索新知——巩固发展——拓展提高——全课总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在说教学过程之初就将各环节先说一说,提纲掣领,即使之后时间不够没有讲完,也能让评委对教学过程有个整体的认识。

1、谈话,引入新课。

新课伊始,我把即将到来的秋游作为谈话主题,学生顿时兴致盎然,他们开始畅所欲言,我询问学生在秋游前买食品时会了解商品的哪些信息?由此很顺利的引入这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价格”方面的内容。

2、探索新知。

由于书上的例题学生容易死记硬背数量关系而非真正理解加以实际运用,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因此,我选择从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情景入手,用购物单的形式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推导出三个数量关系(详见附件1图2),同时从清单中感受三个式子的正逆的关系。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而且学生也能把三个关系式自然而然地熟记并加以运用了。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可以使孩子们增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设计上,

我先让学生从购物清单中寻找有用信息,让他们自己概括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再通过计算矿泉水的总价来得出三者的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获得成功的体验,更有信心进行后续学习。之后,我又设计了一道开放性习题,如下:

果冻牛奶波力海苔果汁牛肉干火腿肠15元/袋 3元/瓶6元/袋20元/袋 5元/袋这些商品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你准备买多少呢?挑选其中的一种,记录下这种商品的名称、单价以及你准备买的数量,再算一算这种商品的总价。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购买食品,得出总价,不仅巩固了新知,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一种选择,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此外,教学媒体的运用,也为该题的讲解增色不少,非常实用、有效。

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后我让学生再看这张收银条,发现少了几样商品的单价和数量。我让学生猜一猜小胖他们买的蛋糕和薯片单价是多少,鳕鱼丝和巧克力各买了多少?怎么算?于是学生又开始积极探索,最终得出了两个关系式的变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为之后解决生活中与价格有关的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设计了第二次的模拟购物题:

果冻牛奶波力海苔果汁牛肉干火腿肠15元/袋3元/瓶6元/袋20元/袋 5元/袋带30元钱去购买这些商品的其中一种,30元正好用完,可以买这样的几袋(或几瓶)?讨论一下,记录在第二张表格里。

在模拟购物题中让学生掌握这三个数量关系式,体会这三个数量关系式的重要性。

在本环节我虽只设计了两道例题,但本着用透用活例题的原则,我通过隐藏条件和提高购物要求,使得一题多变,融会贯通。

3、巩固发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一个新授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单价、数量、总价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基础题来巩固新知(详见附件1图6、7、8、9),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确计算单价、数量、总价分别需要哪两个已知条件。

不仅如此,我还精心设计了一道习题:

1箱雪碧有12瓶,每箱售价60元,超市运来一车雪碧刚好100箱。

1瓶雪碧要付多少钱?()。 1车雪碧要付多少钱?()。

A.60×12

B.60÷12

C.60×100

D. 12×60×100

这题中的“每箱售价60元”,对于第一个问题,它是“总价”,通过60÷1 2,可以求出一瓶雪碧的单价;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它是“单价”,通过60×10 0,可以求出一车雪碧的总价。这说明总价和单价是相对而言的,一定要读清题意,灵活运用知识。也让学生通过对比深入了解总价与单价的区分,学会灵活应用。

4、拓展提高

紧接着,我又出了一道多维思考的实际生活题让学生思考:

1、小丁丁到超市想买杯子,有两种包装,A包装每只40元,B包装5只160

元,你觉得小丁丁买哪种包装合算?

这道拓展练习从生活中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算法和思路去求解问题。两种包装的杯子,哪一种才是最便宜的买法。学生可以160÷5=32(元),32元<40元,比单价;也可以160÷40=4(只),4只<5只,比数量;还可以40×5=200(元),200元>160元,比总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得出小丁丁买B包装合算。由此得出,购物时我们不仅可以比单价,还可以比数量、比单价,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解题能力。

之后,我又出了一道综合性的习题:

2、小胖同样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可是不小心把发票弄脏,你能算出笔记本每本多少元吗?

这题可以(180-70×2)÷2,用笔记本与钢笔的总价和减去钢笔的总价,得到笔记本的总价再除以笔记本的数量求出笔记本的单价;也可以180÷2-70,因为笔记本和钢笔的数量相同,非常特殊,所以先用笔记本和钢笔的总价和除以数量,得到笔记本与钢笔的单价和,再减去钢笔的单价求出笔记本的单价。让学生在掌握常规解法的同时,能有效利用题目数据的特殊性,选择更为巧妙的方法来解题,让学生“跳一跳”。

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练习,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数量关系。

最后,我再设计了一道机动练习:

3、帮叔叔来进货

(1)批发市场里4箱梨的价格是80元,3箱苹果和1箱梨的价格是110元,水果店进了6箱苹果,需要多少钱?

(2)用410元进10箱苹果,那么剩下的钱能进几箱梨?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进一步巩固新知,提升水平。

4、总结。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师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三年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当新学一个知识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吸收,因此,经过一系列探究、推导和分层练习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理解,能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5、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第41页及补充题。

6、板书设计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不是单纯的将所备教案的内容进行陈述,而是将自己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也就是亮点展示出来。要说清楚教学思路设计的层次性及理论依据,习题设计的意图。还要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的精力最大、付出的劳动最多的方面,也是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学水平的标志,因此教师在说课时,必须重点说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本策略。这也是评委非常重视的内容。此外还可以说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七、说作业设计

练习册41页的习题设计,层次分明,难易适中,A级题偏重基础,由易入难,B 级题偏重拓展,与课上拓展习题2类似,有效的让学生巩固与提高。在此基础上我还补充了一道方案设计的习题:

带30元钱去购买这些商品,你有多少种不同的购物方案?

果冻牛奶波力海苔果汁牛肉干火腿肠15元/袋 3元/瓶6元/袋20元/袋5元/袋

通过设计不同的购物方案,让学生在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与吸引力,体验到收获成功的喜悦!

说作业设计也可以包含在说教学过程这一部分,除了配套的练习册作业之外,教师如果补充了课外习题,就可以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及训练的重点,好的习题设计也能让评委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图形的拼组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图形的拼组》 一、教材分析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纪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转化 教具学具准备: 2张长方形的纸、1把剪刀、1张正方形的纸、1根小木棍、1颗针.20根小棒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开学,五年级的所有老师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针对一些班级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等现状,老师们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老师更是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争取向40分钟要效率。同时有针对性的利用课后时间给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补课,这方面戴爱新老师、王友珍老师做的尤其到位。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

系.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现在马上要进入二年级了,还有学生用数手指头的方法做题,但是我从来没有轻视他们,而且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教法学法 举例法、实验法、讲解法。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和两条较短的边,它们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引入 老师喜欢敢想敢说敢做的同学(敢想:动脑筋想问题;敢说: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发言,善于发言;敢做:敢于尝试别人没有过的做法或方法解决问题),什么是敢想敢做?是什么时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么?当然不是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篇一 一、说内容: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82例1、例2及相关练习 二、说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2、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认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说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数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说8里面有()个2。 2、数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说9里面有()个3。怎么算?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两排摆小棒,3根和6根,再说说3与6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引入新课。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为几倍。(刚才同学们说到的3和6的这些关系,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其实,3和6之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究3和6之间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 2、能过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指导看书,完成例2,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4、通过议一议的(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5、小结: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想: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那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课堂活动 指导看书,引导说8、6、48的倍数关系。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五)作业 六、教学得失: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通过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去体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中,在复习练习铺垫中的分一分,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作业练习没有完成;二是课堂活动的2题,对于“6的8倍是48”与“48是6的8倍”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易弄混,说不清。这是我在之前对教材和学生研究的不够。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篇二 一、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

人教版四年级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教学设计

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3、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模型的建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教学难点: 运用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算术本。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你看得懂超市的价格标签吗?(PPT出示:铅笔2元/支橡皮1元/个本子5元/本) 师:你看懂了什么? 预设:铅笔2元一支,橡皮一元一个,本子5元每本。 师:你们理解的跟他说的一样吗? 预设:一样。 二、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 1、认识单价 师:你们知道这一支铅笔,一个橡皮,一本本子的价格在数学中称为什么吗? 预设:单价。(板书:单价) 师:说得真好,你觉得什么是单价?谁能来举个例子说明? 预设:一件商品的价格。 (PPT出示:单价:指每件商品的价格)

师:好,我们来判断一下,这些是不是单价。 (PPT出示: (1)判断:下面哪句话表示完整商品的单价 A、巧克力13元 B、一袋巧克力13元 C、苹果5元 D、苹果每千克5元 E、《格林童话》每套8本 师:单价是指每件商品的价格。 (2)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这样表示单价,你能说说它表示的意思吗? 牛奶3元∕瓶牛奶50元∕箱 师:牛奶3元∕瓶是单价吗?那么牛奶50元∕箱是单价吗? 预设:是;不是。 师:认为不是的来说说理由。 预设:一箱牛奶里面不止一件商品。 师:认为是的同学说说理由。 预设:一箱牛奶就是一件商品。 师:同学们的理由都很充分。老师举个例子,有一天,你去超市这瓶牛奶,你需要花多少钱?如果你要买两箱牛奶,你需要花多少钱? 预设:3元。100元。 师:买两箱牛奶你是一瓶一瓶算的吗? 预设:不是,直接一箱的价格乘2.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卖一箱一箱的牛奶时,我们是把一箱牛奶看成了——一件商品。所以说,这上面两个价格都是什么? 2、认识数量、总价 (PPT出示:铅笔2元/支橡皮1元/个本子5元/本) 师:看回这里,如果让你买3支铅笔,需要花多少钱?5个橡皮?10本本子?在数学中,3支铅笔,5个橡皮?10本本子,这些称为什么? 预设:数量。 (PPT出示:数量就是指购买商品的多少。) 师:买三支铅笔一共花的钱称为什么? 预设:总价。(PPT出示:总价指一共用了多少钱。) (板书:数量总价) 3、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师:你能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单价×数量=总价 师:对吗?(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PPT出示:表格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

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自然过渡。 轻松的谈话交流是拉进师生较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本节课开

数学二年级说课稿范本【三篇】

数学二年级说课稿范本【三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大量的类型题。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以下是WTT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下面,我先谈谈自己对教材地位分析:《6的乘法口诀》这一课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至5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 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灵活处理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的3点: (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熟记口诀,比较熟练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合作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正确计算。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 我认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大方面是说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但注意力不稳定。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口诀教学比较单一,要上好本节课,最需要的是创设生动的情境,采用有趣的小游戏和小竞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空间,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下面,我说说教学策略 首先谈谈教法:《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我运用多媒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综合练习法等方法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用乘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2页《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理解题意学会用已学习得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的意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引入,就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1-6的乘法口诀,并开展不同的方式进行复习(读一读、填一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对学生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问题:有三排桌子,没排有五张,一共有五张。一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5各数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5各数的认识》 其次,为学生演示了点阵的划分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规律,并列出算式,让他们体会到点阵研究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完成练习,最后为学生呈现了生活中的点阵。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要学会尊敬爷爷奶奶。你可以犯错,但不能老犯同样的错。期待着你能爱新学校新老师,和同学们搞好关系。认真听课,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多锻炼身体。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他是班长,但是他的学习不是班上最好的,因为他有个坏毛病粗心大意,每次考试和做作业,好多题本来是会做的,由于粗心不能得满分或优。他还有一个毛病-----性子急,遇事不能冷静总是急得掉眼泪,或者急得耍脾气。不过现在他已经下定决心该掉这两个坏毛病。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说课稿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说课稿范文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4、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

单价、数量、总价的应用题

单价、数量、总价 一、1. ()件商品的价钱叫它的单价。 2、买3件衣服花的钱可以看成( )。 3、学校买4个排球花了元,平均每个排球多少钱这题是已知()和(),求( )。 综上所述: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是:; 二、基础练习:1、买几本同样的笔记本一共用了元,每本元,买了多少本这种笔记本这题是已 知()和(),求( )。解答: 2、小巧用元买了4台同样的英文电子词典,每本英文电子词典的是多少钱这题是已知() 和(),求( )。解答: 3、小丁丁买了5本单价为元的词典,一共花了多少钱这题是已知()和(), 求( )。解答: 提高练习 1、李老师有元,买了5本单价为元的词典后,还剩下多少钱 2、一副中国象棋元,一副跳棋元,一副围棋的价格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总和的3倍。 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 3、学校要为图书室增添《十万个为什么》和《伊索寓言》两种新书,《十万个为什么》每套元, 《伊索寓言》每套元,每种8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4、苏宁电器开张做活动,烤箱原价每台元,现价每台元,今天一共卖出了45台。 (1) 今天的微 波炉一共卖了多少元(2) 如果不优惠,按照原价卖,今天可以多销售多少元 5、某电脑公司4月份平均每天卖出电脑350台,四月份一共售出了多少台电脑 6、美美家今年前4个月的电话费是元,平均每个月电话费是多少元照这样计算,一年的电话费是 多少元 7、商场做促销,连环画每套元,买3套送1套,小明买了4套,请问一共花了多少钱每套节约了 多少钱 8、 6位老师和132名同学们去参观科技馆,成人票每张元,儿童票每张元,2000元买票够吗 9、学校打算买48本硬面抄和20本图画本,应该付多少元钱已知信息: 6本硬面抄11元 4本图画本5元。 / 10、牙膏每盒20元。促销装两盒35元。王叔叔有16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盒还剩多少元

单价、数量和总价

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内容】 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目标】 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并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会用常见数量关系的术语去分析有关问题,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渗透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超市购物 二、探究新知 1、单价的含义: 师: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到超市等地方去了解一些商品的价钱,老师也去了解了一下。现在从我开始汇报。这是老师了解到的一些商品。(出示收集到的单价表。) 师:刚才这些都是老师了解到的商品价格,下面请你们来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件商品的价钱。 师小结:刚才我们讲的所讲的都是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可以叫它单价。(1)判断:下面哪句话表示完整商品的单价 1、巧克力13元() 2、一袋巧克力13元() 3、苹果5元() 4、苹果每千克5元() (2)你能指出哪个量表示的是商品的单价吗? 矿泉水每瓶1元,买3瓶 薯片每包9元,买2包 棒棒糖每根1元,买10根 2、认识数量

(1)那么3瓶、2包、10根表示的是什么?(商品的数量) (2)小结:数量就是指购买商品的多少。(板书:数量) 3、课堂游戏:把下面相对应的单价和数量连一连。(抽生回答) 书包每个45元 7副 三角尺每副3元 6包 铅笔每包5元 10个 铅笔每盒10包 5盒 4.出示习题,引出总价 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 一共花的钱—总价 由算式总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多次练习,列式,举一反三,得出 买了3箱牛奶,每箱3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并回答以下问题。 32×3=96(元)单价×数量=总价 师:如果我变换一下题目,现在还有谁会? 买了3箱牛奶,共花了96元,每箱牛奶多少钱? 96÷3=32(元)总价÷数量=单价 再变换一下呢? 买牛奶共花了96,每箱牛奶32元,买了多少箱牛奶? 96÷32=3(箱)总价÷单价=数量 三、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编一道解决问题。 一双儿童鞋25元共花100元 买3千克糖买4双儿童鞋 共花80元每千克糖20元 当堂过关 我来试一试(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写出关系式)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60元,一共用了多少钱? 2、学校买排球共花了240元,每个排球60元,一共买了多少个? 3.丁丁到超市想买9支圆珠笔。同样的有两种包装:单支包装,4元一支,盒装,9支27元。你觉得丁丁怎样买合算?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数数数的组成》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几部分内容。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对20以内各数有初步的认识,本学期将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以内,100以内数的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数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包括课本31页的主题图,32页、33页的例1例3,以及33页下面的做一做。其中31页的草原牧羊图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例1是数100以内各数,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例2是为了突破数数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而设计的。例3是通过让学生摆放35根小棒的过程,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选取的素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是师生比较容易找到的实物。学生应用这些实物作为学习数这个概念的载体,使之变得容易理解。另外,为了使学生掌握数这个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就掌握了这些概念。本节课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建立100的数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学情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说课稿 搭配说课稿

《搭配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搭配问题。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这节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所以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找出简单的事物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培养学生初步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本节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所以,本节课主要考虑采用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②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③联系生活——让学生“用数学”。 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意识,根据本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可以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法和交流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二、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组合的思想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同时为了让二年级孩子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状态,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我设计了四个情境,这四个情境紧密相连,每一个活动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每一个学习活动。本节课四个活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寻找规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既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一个感悟、体验、提升的数学化过程。 下面我一一叙述: (一)情境一:摆数游戏。用1、2、3三张数字卡片摆出两位数,要求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写一写,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篇二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三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认识。 2、找。是找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这是对左右的进一步了解。 3、做。这是听口令做动手的小游戏。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区别左与右。 4、摆。通过摆学具,使学生把对左右的认识变成得心应手的知识。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 聂金兰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 电话: QQ:9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52页 一、教材分析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 总价”这一内容,增加这一要求,就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数学思想方法。这样的编排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又可以避免学生机械套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重点是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能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学问题,学生能够理清数量关系进行解答,但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并没有建立“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教学时,利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给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并根据它们所表示的含义,探究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发现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学生具有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探究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学模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归纳总结出“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逛超市也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 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你想要买些什么呢?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最关注的是什么?你们关注的这些信息在超市的购物小票上都能找到,这是小精灵曾经到超市购物的一张小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认识单价 (1)理解单价的含义 刚才有同学在小票上发现了单价,你觉得什么是单价呢?在数学上,把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 (2)理解“每件” 这里的每件,可以是每个、每千克、每箱等等。“每件”是还可以指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对商品的“单价”有一些感知,但认识还非常模糊,拓展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二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认识。 2、找。是找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这是对左右的进一步了解。 3、做。这是听口令做动手的小游戏。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区别左与右。 4、摆。通过摆学具,使学生把对左右的认识变成得心应手的知识。 5、看。这是让学生观察由于他们的转动,右边事物的不同,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6、练。达到巩固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他们平时可喜欢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喜欢的请举手。你知道你举的是哪一只手吗?(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左右(板书)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最新范文合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最新范文合集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一:有余数的除法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笼统,概念性强。从同学方面看,同学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和具体写法同学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和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同学观察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同学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身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个的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同学来感受“余数”。 (1)让同学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学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同学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和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总价、数量、单价的数量关系式

总价、数量、单价的数量关系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 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2.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3.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解决 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老师知道咱们四(8)班的孩子最聪明了,今天老师出两道题给你们小试身手,你们敢尝试吗? 师:你们会算这道题吗?该怎么列式呢? 生:80×3=240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生:求3个80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师:这道问题怎么求? 生:10×4=40 师:也就是求4个10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先不急着说,老师一步步引导你们。 师:先已知篮球每个80元和鱼每千克10元,那每个表示多少个篮球的价格?鱼呢? 生:表示的是一个篮球的价格和一千克鱼的价格。 师:表示一个的量我们可以称为一件或每件。 师:像篮球、鱼等物品我们都称为商品。所以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点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格。 师:还知道的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生: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 师:最后要求出什么? 生:最后求一共用的钱数。 (二)探索“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在数学上,每件商品的价格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师:你们可以告诉我篮球的单价是多少元?篮球的数量是多少个?篮球的总价是多少元吗? 生:篮球的单价是30元,篮球的数量是8个,篮球的总价是24元。 师:你们可以按照刚刚的说法再说一下,鱼的单价多少元?鱼的数量是多少千克?鱼的总价是多 少元吗? 生:鱼的单价10元,鱼的数量是4千克,鱼的总价40元。 师:你们可以利用乘法的原则告诉我单价、数量和总价有什么关系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说课稿模板三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说课稿模板三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年龄的特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说课稿模板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利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 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将小棒或计数器抽象成竖式的经验,那么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困难在于理解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写进位“1”。 三、说目标。 1.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和计数器,交流各种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能用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学习成果,培养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和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2.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创设一个班级图书角的情境,出示主题图。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分别有23本、11本、18本。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由此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样设计,一题多用,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环节二:主动探究,引入新知。 在*环节所列算式当中,23+18这一算式是学生没接触过的。由此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自主探究,思考多种计算方法(预设会出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竖式这三种方法),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并探讨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后汇报交流成果。 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单根小棒够了十根该怎么办?计数器个位上的珠子拨到十个以后该怎么办?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后该怎么办? 这就直观的反映出在竖式计算当中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且借助学具为竖式中的进位小“1”找到了表象支撑,有助于对算理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五、说特色 1.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直观模型、动手操作与竖式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借助几何直观理解抽象的算理。 一、教材理解 对于教材,我们是这样理解的:“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做一做”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在发现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