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腻。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晨僵

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

5.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局部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

6.遵医嘱中药热奄包

(三)关节畸形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四)疲乏无力

1.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

2.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风寒湿痹者中药宜温服;热痹者中药宜偏凉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1.中药熏洗

2.艾灸

3.穴位按摩

5.穴位贴敷

6.中药热奄包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居室环境宜温暖向阳、通风、干燥,避免寒冷刺激。

2.避免小关节长时间负重,避免不良姿势,减少弯腰、爬高、蹲起等动作。

3.每日适当晒太阳,用温水洗漱,坚持热水泡足。

4.卧床时保持关节功能位,行关节屈伸运动。

(二)饮食指导

1.风湿痹阻:宜食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食品,如鳝鱼、薏苡仁、木瓜、樱桃等。食疗方:薏仁粥、葱豉汤。

2.寒湿痹阻:宜食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食品,如牛肉、山药、枣、红糖、红小豆等。食疗方:红枣山药粥、黄酒烧牛肉等。

3.湿热痹阻:宜食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薏苡仁、红豆、黄瓜、苦瓜、冬瓜、丝瓜、绿豆芽、绿豆等。食疗方:丝瓜绿豆汤、冬瓜薏仁汤。

4.痰瘀痹阻: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山楂、桃仁、陈皮、薏苡仁、绿豆等。食疗方:薏苡仁桃仁汤、山芋薏仁粥等。

5.气血两虚:宜食补益气血的食品,如大枣、薏苡仁、赤小豆、山药、阿胶、鸡肉、牛肉、乌骨鸡、黑芝麻、龙眼肉等。食疗方:大枣山药粥、乌鸡汤。

6.肝肾不足:宜食补益肝肾的食品,如甲鱼、山药、枸杞子、鸭肉、鹅肉、

芝麻、黑豆等。食疗方:山药芝麻糊、枸杞鸭汤等。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同时鼓励患者与他人多交流。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四)康复指导

1.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康复运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的增加,避免突然剧烈活动。

2.病情稳定后,可借助各种简单工具与器械,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如捏核桃、握力器、手指关节操等,锻炼手指关节功能;空蹬自行车,锻炼膝关节;踝关节屈伸运动等。逐步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练气功等锻炼。

五、护理难点

患者坚持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2.制定个体化的康复锻炼计划。

3.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及随访。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其他:

.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劳力过度,或因病人体虚以致营卫气血不足,正气亏虚。如居处潮湿阴冷,冒雨涉水,或劳后当风取冷,或汗后冷水淋浴等,内虚湿邪由体表侵入,流走于关节、经络、肌肉之间,与气血相搏结,以致气血运行不畅发生痹证,甚至导致关节变形,丧失劳动能力。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沉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09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受累关节 -1个大关节(0分) -2—10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大关节)(5分)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RF和ACPA(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抗瓜氨酸化的蛋白抗体)阴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项结果) -CRP和ESR均正常(0分) -CRP和ESR异常(1分) D:症状持续时间 -<6周(0分) -≥6周(1分) 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二)症候诊断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 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 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醪、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4-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方集

类风湿性关节炎_中药方集 时间:2010-05-15 12:49来源:未知作者:中医中药秘主网 : liu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细菌、病毒、遗传及性激素有一定关系。临床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肿痛伴晨僵、晚期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为特征。其病机为风寒湿热之邪留滞于筋骨关节,久之损伤肝肾阴血所致。 1.乌蛇祛风通络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方] 乌梢蛇15克,黄芪、伸筋草、鹳草等、稀莶草各20 克,当归、羌活、独活各30克,防风、细辛各6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2.苏枝黄芪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方] 苏枝节、竹枝节、桂枝节、松枝节、杉枝节各15克,桑枝节20克,黄芪20克,甘草3克,当归18克,白芍16克,川芎6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3.生苡仁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方] 生苡仁15克,苍术、羌活、独活、威灵仙、云茯苓12 克,防风光煎10克,川乌先煎,炙甘草炙,各6克,麻黄炙3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治关节疼痛,肿胀,沉重或肌肤麻木,舌苔白腻,脉濡缓为主要症状的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4.两乌散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方] 制草乌、制川乌、薏苡仁各100克,生地黄20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50克,马钱子50克。 [制用法] 研末水冲服。 [功效] 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寒型。 5.熟地治寒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方] 熟地20克,骨碎补、威灵仙各15克,淫羊藿、补骨脂、山甲炙、牛膝、桂枝、赤白芍、苍术、知母各10克,川断12克,制附片、麻黄炙、松节各6克,防风9克。[制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治病程较久,关节变形,强直挛缩,屈伸少利,舌质淡或瘀暗,尺脉弱为主要症状的寒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记录 查房时间:2015年7月16日5PM 主持者:护士长 主查者:高责护士: 协查者:初责护士: 参加人员:各层级护士19人,学生5人 查房形式:典型护理案例查房 查房目的:制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退热方法、观察要点、心理护理等方法 查房地点:儿科示教室、儿科病房 一、示教室:病历资料汇报 1.主持者: 护理查房的目的:制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退热方法、观察要点、心理护理等方法 2.汇报病例资料:初责护士: (1)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岁入院时间:2015-07-12住院号:主诉:发热20余天,咳嗽4天。 (2)病史摘要: 现病史:患儿于2015年6月22日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达40C,气促,发热时有肌肉疼痛,无关节痛,四肢乏力,胸腹部、下肢散在分布皮疹,热退后皮疹消退,肌肉疼痛缓解,至当地医院住院,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经过治疗以后仍发烧不退,7月8日出现咳嗽,无胸闷胸痛。今日我院急诊查胸片提示:支气管炎;双侧胸膜增厚,胸腔少许积液可能。7月12 日由急诊以"发热查因: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收入院。入院症见:患儿神清,精神一般,发热,气促,全身乏力,偶有咳嗽,腕关节、踝关节关节肿胀,肤色如常,肤温高,无胸闷胸痛,无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关节痛,纳眠可,大便干,小便可。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既往史:无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1.湿温肺胃热盛 西医诊断:1.发热查因: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 实验室检查:查血示:白细胞:22.56 X 10A9/L,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总数:448X 10A9/L :中性粒细胞比:93.7%,淋巴细胞比:4.7%。C反应蛋白:177 mg/L肝功:ALT (谷丙)49U/L、AST(谷草)17U/L ;铁蛋白:1725.44ng/ml , 抗链“O' 143IU/ml,血沉65mm/h,淋巴细胞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流感病毒B 抗体IgM阳性,彩超示肠系膜淋巴结可见(10.7mm*4.6mm,全腹部CT示:1. 肝脾大; 2.左侧胸腔少量积液;盆腔少量积液。心脏彩超示:1.二尖瓣反流(轻微) ; 2.左室假腱索声像。骨髓细胞涂片检查:1.中性粒细胞增多、左移伴中毒性改变;2.增生性贫血。胸片提示:支气管炎;双侧胸膜增厚,胸腔少许积液可能。 (3)简要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完善相关检查,治疗上予吸氧缓解呼吸困难, 一级护理,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生命体征,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维生素b6、肌苷护肝,静滴头抱曲松钠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口服补液盐川补充体液,口服泰诺林退热;13/7日仍予持续中流量面罩吸氧,于局麻术下行左髂后骨髓穿刺术,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口服复方川贝枇杷止咳露、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宣肺化痰,异丙托溴铵溶液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气喘,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4)治则:清泻肺胃实热,兼以生津为法。 (5)患儿目前状况:神清,精神可,暂无发热,气促较前缓解,全身乏力较前好转,少许咳嗽,无胸闷胸痛,无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关节痛,纳眠可,口渴欲饮,大便可,小便可。 二、床边:中医四诊收集 1.物品准备: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压舌板、手消毒液等。专科用品:无 2.四诊及专科资料收集:高责护士: 望:患儿神志清楚,面色如常,形态自如,舌淡红,苔白厚。 闻:患儿身上、口中无异味、呼吸无异味。 问: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无窒息史,无病理性黄疸史,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按当地防疫部门要求预防接种。母亲孕期体健,无特殊服药史。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仿。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纳眠可,大小便调。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高敏照 临床03-4 9030141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可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坡会,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历代医家称之为历节、鹤膝风、顽痹、筋痹、骨痹、肾痹等,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内因是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虚、肝肾亏虚,外因是风寒湿热之邪人侵,内外之因相合而致病。 1、中医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肝肾亏虚,阳气不足,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于肌肉、骨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痹久累及肝肾,伤及筋骨而导致本病。如《素问·痹论》:“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类证治裁·痹证》:“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夹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本病的病性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肝肾脾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住关节,痰瘀痹阻。若久痹不愈,可内舍于脏腑,而致肝、脾、肾三脏受损,使脏腑气血阴阳随之而亏。 2、中医治疗方法 杨大赋[1]认为本病早期邪入未久,正气尚可支持,宜以攻邪为主;中期正气渐虚而邪气亦盛者,则宜扶正祛邪;晚期正虚邪恋者,以调补为要,兼顾通络。攻邪通络不忘扶正,扶正不忘攻邪,辨病辨证相结合。李如意[2]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急性活动期其证候特点是症状表现急且重,其病机特点是以邪气盛为主,故治疗上以祛邪为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为肝肾气血不足,故需在祛邪同时佐以扶正之药,以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在恢复期,风寒湿热之邪得到了基本控制,其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祛除未净余邪和恢复脏腑机能为治疗目的。在缓解期,其病机特点以正气虚为主,因此治疗应重在扶正,尤其应注意调补脾肾,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避免缓解期再次复发。蒲文斌[3]认为RA的治疗应以健脾补肝肾,活血通络为本,辅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具体运用时可根据临床症状酌情调整各类药物的剂量,则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秦林[4]等认为“肝脾失调, 内生风湿”可能为RA 发病的重要基础。认为肝脾失调, 内生风寒湿诸邪合而为痹, 进一步发展成为寒热、痰瘀、虚实错杂, 并最终形成累及心肝脾肺肾诸脏的全身性疾病。提出“和肝脾, 除风湿, 平寒热, 消肿痛”的治疗原则。 3、分型分期治疗 沈晓燕[5]等,根据关节肿痛症状的差异分四型论治,对风湿证洽疗,首推麻杏慧甘汤;湿热证的治疗,首推越脾加术汤;寒湿证的治疗,首选麻黄加术汤;湿痕证的治疗,首选桂枝获荃丸。商宪敏[6]等提出RA常见证候6型:风寒湿痹型,冶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风湿热痹型,治宜清热祛风、利湿通络。方用白虎汤合宣痹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治宜祛寒清热、散风除湿、通经活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痰瘀凝滞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肝肾亏损型,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佐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右归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脾肾两虚型,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有一种疾病会让关节畸形甚至丧失功能,并且病情易反复,让患者痛苦不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的全身免疫性疾病,40-60岁是这个疾病的高发年龄段,且发病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是怎样引起的呢?早期又有怎样的症状?以下做出比较详细的解答。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是什么?四大因素为主要原因 “虽然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认为它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比较主要的四大因素是遗传、感染、内分泌、以及其他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有家族发病的倾向,家族中若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则直系亲属患病的几率比普通人更高一些。其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EB病毒抗体及抗奇异变形杆菌抗体滴度明显增高,也提示本病与感染因素有关。最后,在内分泌因素方面,服用避孕药及妊娠的女性患病率低,而产后发生类风湿关节炎者明显增多,并且类风湿关节炎男性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比正常人低一些。 因此,造成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是多因素参与的,可能是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包括风寒、湿冷、疲劳、外伤、吸烟及精神刺激等综合起来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的起病有快有慢,隐匿型起病的占50%,亚急型的占35%~40%,突发型的占10%~25%。 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以表现为关节的晨僵、关节疼痛及肿胀。晨僵是指早上起床后关节的僵硬感,在活动后可以逐渐减轻僵硬感,晨僵时间往往大于1小时,这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比较明显的症状,其次就是关节疼痛及肿胀,尤其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疼痛及肿胀,可以出现“板机制”或“铰链-解锁”现象,小关节周围因滑膜增厚而导致的囊性感,腕关节伸侧软组织的肿胀及压痛等,这些症状都是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比较常见到的。 若是中老年人出现晨僵或是关节疼痛、肿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 尪痹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症,病位在关节、经络。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 1、外因:感受风寒湿邪,或感受风湿热邪。 2、内因:劳逸不当,或久病体虚,会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 二、临床表现 1、关节表现 (1).晨僵(2).关节痛(3).关节肿胀(4).关节畸形(5).关节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2).类风湿血管炎(3).肺病变(4).心包炎 三、护理评估 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处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 四、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3)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被。 (4)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者,要经常帮助其肢体活动,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3、给药护理 (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海腥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5、生活护理 (1)卧床患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整齐清洁,皮肤干燥,若有汗出,应立即将汗擦干,并更换衣物。 (2)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及时更换衣被,慎防外感。 (3)风寒湿痹者尤应特别注意,可在痛处加用护套,阴雨寒湿天气慎勿外出活动,天晴时可多晒太阳,夏季勿贪凉;无洗冷水浴,不宜用竹席、竹床。 (4)热痹者虽不畏寒,但也不宜直接吹风。

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本病为进行性.侵袭性疾病,主要是滑膜病变,对骨关节侵袭破坏,最后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及不同程度残疾。 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关节肿痛明显,且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闲,不宜睡软床垫,枕头不宜过高. 2.类风湿病人关节及周围`血管.神经受侵犯,血管收缩缓慢且不充分,使皮温升降迟缓,应 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潮湿寒冷加重关节症状。 3.饮食:营养丰富,纠正贫血。 4.缓解期的病人应加强活动,在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二.症状护理 1.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注意保持正确体位。 1〕肩关节不能处于外旋位,肩两侧可顶枕头等物品,双臂间置枕头维持肩关节外展位,维持功能位。 2〕双手掌可握小卷轴,维持指关节伸展。 3〕髋关节两侧放置靠垫,预防髋关节外旋。 4〕平躺者小腿处垫枕头,防止膝关节固定于屈曲位。 5〕防止足下垂。 2.给予肿痛关节按摩并辅以热水疗,蜡疗等。 3.对于急性者可给予短期内(2-3周)使用夹板制动,保持关节功能位。4.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注意关节的活动,给予功能锻炼,包括手指的抓捏练习,如织毛衣,跳棋玩球。腕.肘.膝关节的屈伸练习,并配合一定的被动肢体运动,但以有强直的关节禁止剧烈运动。 5.对于关节活动受限.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做好生活护理,增强舒适感。6.培养病人自理意识。

7.胸部护理:扩胸运动,拍背咳痰,防止感冒。 8.关节处皮损及溃疡护理:加强换药,预防感染。平时涂润肤霜保护皮肤。 9. 评估病人疼痛,关节痛明显者遵医嘱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三.药物观察: 注意观察非甾体消炎药及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四.病情观察: 1.关节肿痛情况;活动情况;自理情况;关节症状。 2.贫血情况。 3.肺部情况:肺间质纤维化。 4.神经压迫症状。 5.关节周围皮损情况:由于血管炎引起。 6.了解关节炎影响程度的测量标准。 五.心理护理: 六.出院指导: 七.常见护理问题: 1.疼痛——与类风湿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关节活动受限有关。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关节骨质破坏有关。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腻。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晨僵 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 5.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

6.遵医嘱中药泡洗。 7.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8.遵医嘱中药熏洗。 (二)关节肿痛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局部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7.遵医嘱中药药浴。 (三)关节畸形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四)疲乏无力 1.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 2.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4 月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 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 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 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 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使用率仅为55.9%。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 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 可考虑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病程记录模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首次病程记录 欧阳家百(2021.03.07) 2010年12月11日09:00 病例特点: 1、姚淑华,女,67岁,农民。 2、主诉:四肢关节对称性肿痛9年,加重1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痛,于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9年来间断行针刺、拔罐、外贴膏药、口服中药、西药(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多于劳累及遇寒遇冷时诱发或加重,渐出现双踝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肿痛,晨僵常约1小时以上。于1月前劳累后出现肘膝关节以下肿痛明显加重,未行其他特殊处理。今 欧阳家百创编 2021.03.07

来我院就诊,门诊遂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入院。 病程中偶见全身低热,精神、睡眠、食纳差,二便尚可;体重有所减轻,常感乏力。 4、既往史: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传染病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5、体格检查:T36.4℃、P82次/分、R20次/分、BP150/100mmHg 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疼痛病痛苦面容,扶入病房。舌淡苔白脉沉细。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四肢关节肤色、肤温正常,双腕关节、双手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右踝关节Ⅰ°肿胀,压痛(+),左踝关节Ⅱ°肿胀,压痛(+),关节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以双腕关节以下为甚,余关节无欧阳家百创编 2021.03.07

明显肿痛。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无。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四肢关节肿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症入院,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多年,属中医“尪痹”范畴。老年女患,久病体虚,正气不足,气血虚弱,肌表腠理疏空,恰值冬天寒冷之时,复感三邪,寒湿偏胜,内合肝肾二脏,筋骨同病,其人尫羸,难以行走,活动不利,结合舌苔脉之象,与“肾虚寒盛”相符,治宜补肾祛寒,益气通络,强筋健骨。 2、中医鉴别诊断:与“痿证”鉴别,本病见肢体软弱无力,多无疼痛症状,日久不用导致肌肉萎缩等症,与本患者病症不符,可不考虑。 欧阳家百创编 2021.03.07

一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查房

一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3年5月30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查人:柳秀英 主要内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 参加人员:内五科护理人员 病例介绍:柳秀英,女,67岁,因“反复四肢关节肿痛20余年加重20余天”于2013年5月15日08时32分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指关节、双掌指关节、双肘关节、双膝关节肿痛,晨起及夜间明显,活动后稍好转,无红肿及皮温增高,就诊于本院门诊,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抗风湿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遂自行改服中药治疗,多地求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病情逐渐加重,3年前逐渐出现双手指关节、双腕关节、双足趾关节、双膝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未规范就诊。20余天前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出现双下肢浮肿,行走受限,服用曹清华药物,效果不佳,今为求系统诊治,遂就诊于本院,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收住我科。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差,睡眠差,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查:体温36.5℃脉率:86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30/80mmHg 辅助检查:结核抗体[2013-5-15 11:21:31]:结核抗体TBAbIgG:阴性;结核抗体TBAbIgM:阴性;血常规五分类[2013-5-15 11:21:3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0%↑;淋巴细胞百分比:14.9;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5.9pg↓;凝血常规检查[2013-5-15 11:38:56]:凝血酶原时间(PT):12.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6.4;肝功能、血糖、血脂检查[2013-5-15 13:12:27]:肌酐:86.5umol/L ↑;尿酸:482umol/L↑高尿酸血症;球蛋白:44g/L↑;谷草转氨酶(68U/L↑;甘油三脂:1.82mmol/L↑;总胆固醇:6.8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1mmol/L ↑;氯:111mmol/L↑;类风湿因子(RF):77;C反应蛋白:33.7;免疫球蛋白 G:395mg/dL↓;铁:6.52umol/L↓;肾功能、电解质常规检查[2013-5-15 1]:肌酐:86.5umol/L↑;尿酸:482umol/L↑;球蛋白:44g/L↑;氯:111mmol/L↑ 入院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 2、骨性关节炎 3、高脂血症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与早期未分化关节炎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与早期未分化关节炎 现肯定:在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的早期予以积极干预,降低疾病活动度,可极大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远期结局。然而,早期诊断 RA 是困难的。 对于一般医生,能根据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做诊断即可,但对风湿科专科医生则有更高要求。 风湿科医生必须充分了解 RA 本身的自然病程,也应了解同样具有早期未分化关节炎特征(Early 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EUA)的其他疾病。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及早识别出早期 RA,并能恰当的做出合理的干预措施,最终改善关节炎病人的远期预后。 1临床前期的类风湿关节炎 研究证实,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经历这样四个阶段: 1. 基因背景+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和炎症活动。 2. 血液循环里可以探测到跟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自身免疫性因子,比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等。 3. 开始出现关节痛,伴或者未伴关节肿胀等关节炎性特征(部分病人先有关节痛,再有关节炎)。 4. 典型的侵蚀性外周多关节炎。 然而,并非第一个阶段的人必然走向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人也不是必然走向第三阶段…… 三阶段就可识别出类风湿关节炎。 但即便如此,仍有「符合分类标准」的人并非真正类风湿关节炎。 跟人类进化一样,疾病也有演化过程 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先是症状、体检明确出现滑膜炎,然后随时间推移,类风湿因子从阴性转变为阳性的约 18%,抗环瓜酸抗体从阴性转变为阳性者约 11%。 不过,该现象不排除跟检测的方法学有关。比如,在早期可能是 IgA 形式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而并非经典的 IgM/IgG 型的抗体,而目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规范

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规范 一、病证名 中医诊断:痹病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初起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多发于指关节或背脊晨僵,活动不利。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持续6周以上。 2、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 3.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至少6周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至少6周。 5.有皮下类风湿结节。 6、查类风湿因子阳性。 7. 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改变,或关节骨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等。 符合上述7项中的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证候分类: 1、风寒湿阻: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局部畏寒怕冷,舌质苔薄白脉沉紧或浮紧。 2、痰瘀互结:关节漫肿日久,僵硬变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锥刺,昼轻夜重,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3、风湿热郁:关节红肿疼痛,晨僵,活动受限,兼有恶风发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便干尿赤,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数。 4、肾虚寒凝: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活动不利,畏寒怕冷,神倦懒动,腰背酸痛,俯仰不利,天气寒冷加重,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5、肝肾亏虚:病久关节肿胀畸形,局部关节灼热疼痛,屈伸不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伴有头晕耳鸣,盗汗,失眠,口渴不欲饮或饮不多,舌质红或淡,舌苔白或滑或少津,脉沉细数或沉细弱。 6、气血亏虚: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麻木不仁,行动艰难,面色泛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四、入院指征:

1、患者有潮湿地居住史; 2、初起以小关节对称性疼痛、肿胀或关节晨僵,活动不利,病久则关节变形,周围肌肉萎缩。 3、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或关节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等。 五、治疗常规: 1、针灸治疗以补虚泻实为主; ①虚证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以补益气血。 ②实证如关节疼痛,肿胀取:肩骨禺、曲池、合谷、八邪、犊鼻、膝眼、中封、丘墟、昆仑、太溪、以祛风除湿通络。 ③对于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者应调和营卫,祛风通络。 风池膈俞曲池委中 昆仑中脘天枢血海 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 ④风寒湿阻:治疗以局部取穴外,配合祛风除湿温阳之穴: 风池风市阴陵泉三阴交关元命门 ⑤痰瘀互结: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互相结合,配以祛痰化瘀之穴: 阴陵泉三阴交丰隆血海 ⑥风湿热郁:以局部取穴外配合祛风除湿清热之穴 风池曲池阴陵泉三阴交大椎 ⑦肾虚寒凝:局部取穴配合温补肾阳,散寒止痛之穴 命门关元气海三阴交太溪神阙( 隔姜灸) ⑧肝肾阴虚:局部取穴配合补益肝肾之穴: 太溪太冲 ⑨气血亏虚:局部取穴配合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足三里阴陵泉天枢膈俞膻中血海 另:在治疗总则上应遵循针灸:"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的原则,对于关节红肿热痛当用三棱针局部点刺放血或刺络拔罐,手法均用泻法;对于关节因寒凝疼痛者可用温针灸或隔姜灸,深刺留针;对于关节顽固性疼痛者可采用水针,药用当归注射液或雪莲注射液,每次0.5-1ml,每隔1-3日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方剂

补肾祛寒治尪汤 【来源】焦树德,《湖北中医杂志》(4)1982年 【组成】川断、熟地各12~15克,补骨脂、淫羊藿、桂枝、赤、白芍各9~12克,制附片6~12克,骨碎补10克,独活、牛膝、知母各9克,苍术6克,威灵仙、炙虎骨(另煎兑入)各12克,防风、炙山甲各6~9克,伸筋草20~30克,麻黄3克,松节10~15克。一方去知母、独活,加地鳖虫6~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肾祛寒,散风祛湿,活血通络。 【方解】本方是从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简易方——虎骨散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成。方中用补骨脂、川断、制附片、熟地,配以麻黄补肾祛寒为主药;配用桂枝、赤、白芍和营卫、通阳气;骨碎补、炙虎骨祛骨风,壮筋骨;淫羊藿、独活、威灵仙益肾阳、祛风湿为辅药;用防风、麻黄散风;炙山甲、伸筋草、松节活血通络,舒筋利节;苍术化湿、健脾、升阳;知母防桂附之热为佐药,更用牛膝引药入肾,并能活血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祛寒、散风祛湿、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尪痹肾虚寒盛证。其中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有关节肿痛变形,骨质棉害经久不愈。

【加减】上肢关节较重者,去牛膝,加片姜黄、羌活各9克;病程久,病入血分或瘀血者,加血竭0.7~0.9克(分冲),皂刺5~6克,乳香、没药各6克,或加苏木20克;骨质疏松变形严重者,可去伸筋草,加透骨草、寻骨风各10~20克,自然铜10克(醋淬先煎);兼有低热,或自觉关节发热者,去淫羊霍,加黄柏(黄酒浸泡2小时以上入 煎)10~12克,地骨皮10克;腰腿痛明显者,可去苍术、松节,加桑寄生15~30克,并加重川断、补骨脂、牛膝的用量;筋挛过甚,肢体挛缩者,去苍术、防风、松节,加生苡仁、木瓜;脊椎僵直关节不利者,去牛膝、苍术,加金毛狗脊12~15克,鹿角胶9克(鹿角片、鹿角霜亦可),白僵蚕、羌活各12克;舌苔白厚腻者,去熟地,或加砂仁3~5克,藿香10克。中运不健,脘胀纳呆者,可加陈皮、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出现热象者,可减少桂附用量,可加黄柏10~15克,秦艽15~20克,生地20克。 【疗效】治疗尪痹32例,显效4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以上。 【附记】1.方中制附片用到15克时,需先煎10~30分钟。方中炙虎骨可用豹骨、熊骨代,如三骨均配不到,可用透骨草20克,寻骨风15克,自然铜(醋淬,先煎)6~9克,三药同用,以代虎骨。2.注意事项:①本方以治本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现疗效,故需耐心坚持服用,不可仅服一二剂即改方;②达到显效后,可将此方共研细

类风湿性关节炎(李振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1.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什么疾病?病因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炎症性、进行性、对称性和破坏性的关节疾病。病因有:(1)遗传因素;(2)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3)内分泌紊乱;(4)营养代谢障碍。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是什么? 其发病机理是机体对抗原刺激免疫反应的结果,其中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早期的改变是滑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损伤及滑膜表层细胞增生。类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在病变全过程中,滑膜大致包括炎症、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诸阶段。初期以滑膜渗出性病变为主,血管扩张、水肿,滑膜表层有纤维蛋白释出,关节腔内有中性白细胞渗出液和小淋巴细胞的炎性细胞浸润,并在局部聚集而淋巴滤泡形成。由于血管炎,血管结缔组织增殖,可形成肉芽组织。血管肉芽组织的继续发展可形成肉芽血管翳。肉芽血管翳向关节腔内的软骨面发展,在软骨周边发生侵蚀性破坏,致关节腔遭到破坏,骨相对面融合,形成纤维性强直错位,甚至骨化。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年龄、性别、地区、有无遗传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中年女性。以温带、亚热带和寒带地区多发。我国发病率为0.32-0.4%。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与遗传有关。 4.中医认为类风湿的病理病机是什么? 一.邪气偏胜致病 因风、寒、湿、热、寒热、痰、淤等病邪所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此皆属实证范畴。临床上既可单一的病邪致病,又可相并致病。其病邪总以邪阻络脉常见。 1.风邪致病:风为阳邪,其性善动而数变,又为百病之长。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约有70%的病人因风邪伤害而致病。一般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或间歇后的再发时,易见到风邪侵害的表现。 2.湿邪致病: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湿气重者为著痹。著,不易消除之意。肢体困着疼痛,经久难愈,乃是湿邪致病的特征。气候潮湿或涉水作业,多可导致湿邪致痹。 临床上湿邪多与风、寒、热相兼为病。 3.寒邪致病: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痛。寒邪致病多关节疼痛剧烈,痛位固定,伴四肢不温、形寒,逢阴寒之气则痛著。临床上单纯寒邪致病并非少见,但与湿邪相合为病更为多见,亦可与风邪相兼为病。 4.热邪致病:热为阳邪,多以关节灼痛、肿胀红赤、恶热为主要表现。每因感于外界阳热之邪;或素体阳盛,又感风寒湿之邪,郁而化热致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热盛郁久,则发为火毒,其症状加剧,证情险恶,俗云“白虎历节”以名其证,根据热盛所极之变,实为“火毒痹”之证。 5.湿热致病:初发既具湿热表现者为感受自然界的“湿热”之邪,此病不是两种邪气相加而致,而是一种单独的邪气,即“湿热”之邪。 6.寒热致病:初发即具寒热表现者为感受自然界的“寒热”之邪,此病不是两种邪气相加而致,而是一种单独的邪气,即“寒热”之邪。 7.痰浊致病:在类风湿中晚期多可见到痰浊之证,痰邪大多来源于津伤和湿聚,津伤有寒邪凝浊和热邪灼炼而成;湿聚有外湿浸渍壅盛和内湿停蓄而致。 8.淤血致病:在类风湿中晚期多可见到淤血之证,淤血的生成,可见于寒湿痰浊痹阻、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日期: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 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1-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 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 。 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 候: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4-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M06.991)的患者。 2.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