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水害防治知识

煤矿水害防治知识

煤矿水害防治知识
煤矿水害防治知识

煤矿水害防治知识

1 防治水基础知识

1.1 地下水的起源

降水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水,称为渗入水。但是降水的渗入并不是地下水的唯一来源。部分地下水的成因,无法用降水渗入解释。

干旱的沙漠地区,降雨稀少,有时整个夏季都不下一滴雨,但在沙丘中仍可以见到水汽凝结形成的地下水,即凝结水。当地面温度低于空气的温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要进入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

还有一部分地下水既不是渗入水,也不是水汽凝结形成的,而是由岩浆中分离出来的气体冷凝形成,这种水是岩浆作用的结果,称为初生水。此外,与沉积物同时生成或海水渗到原生沉积物的孔隙中而形成的地下水,称为埋藏水。

在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埋藏水等成因的地下水中以渗入水最为常见。

1.2 岩石中的空隙

自然界中的各种岩石,不论是松散层的第四系沉积物,或是坚硬致密的基岩,都存在着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隙。自然界岩石的空隙差异极大,规律大者如可溶岩中的地下厅堂,可达数十万立方米;最小的显微孔隙和劈理,连肉眼也难以辩认。岩石空隙差异如此之大,与其不同的成因有关。根据成因可将空隙分为三大类:孔隙、裂隙、溶隙(穴)。地下水就存在于岩石的空隙中,空隙越发育,储存的地下水就越多,地下水的运动越通畅。因此,岩石中的空隙,不仅是储水空间,又是地下水的运移通道。

孔隙存在于松散沉积物或未完全胶结的岩石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与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这些空间相互连通,呈小孔状,储水空间为孔隙的地下水称为孔隙水。

裂隙裂隙就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以后由于各种外营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如岩浆岩的冷凝收缩或沉积岩的固结干缩作用都可产生裂隙(成岩裂隙);岩石在形成后由于构造变动受力可产生构造断裂裂隙(构造裂隙);或经受风化作用产生风化裂隙(风化裂隙)。储水空间为裂隙的地下水称为裂隙水。

溶隙可溶性岩石(如盐岩、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经地下水的溶蚀和机械冲蚀作用产生的空隙,称之为溶隙,也称为溶穴。溶穴包括溶孔、溶蚀裂隙、溶洞和暗河等。溶穴是可溶性岩石在原有空隙的基础上经地下水长期的差异溶蚀

作用而形成的空隙,其形态和大小变化很大,不均匀性尤为突出,大型溶洞宽可在数十米,高可达数十米到上百米,长可达数十千米,而深部的小溶孔直径仅数微米。储水空间为溶穴的地下水称为岩溶水。

自然界岩石空隙的发育情况非常复杂。松散岩石的空隙通常以孔隙为主,但某些松散岩石也发育裂隙,如黄土发育垂直裂隙,某些粘土干缩后可产生干缩裂隙,由于发育有干缩裂隙也可以含有一定量的地下水。坚硬的基岩主要发育裂,但某些沉积岩也发育孔隙,如凝灰岩、风化的火山沉积岩。可溶性岩石由于差异溶蚀,有的部位发育溶穴,有的部位发育裂隙,有的部位发育孔隙。

孔隙形成于颗粒之间,其分布均匀,连通良好,在各个方向上孔隙的大小和多少几乎接近,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分布和流动都比较均匀。坚硬基岩的裂隙是宽窄不等的线状缝隙,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分布不均匀。溶隙的空隙大小悬殊,分布极不均匀,故溶隙中地下水的分布与流动也极不均匀。

1.3 地下水的赋存

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如下:

⑴、气态水:即水蒸汽,它来源于大气中的水汽与液态地下水的蒸发。夏季白天的气温高于岩石的温度,于是水汽将由大气向岩石空隙中运动、聚集并凝结成为凝结水,夜晚则方向相反;此外,在年常温带以下,深部的温度总是高于上部,水汽蒸发后总是向上运动,然后聚集凝结成为液态水。气态水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与液态水相互转化,二者保持动平衡,因而对岩石中水的重新分配有很大意义。

⑵、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其中最靠近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最大的部分结合水称强结合水,其外层受静电引力较小的叫弱结合水。

强结合水又称吸附水,不能自由运动,只有加热到105~110℃,使其成为气态水时才能将它与岩石分开。弱结合水又称薄膜水。

⑶、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重力水。重力水在自身重力影响运动,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⑷、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而充满岩石毛细空隙中的水称毛细水。岩石的毛细孔隙(直径小于1mm)和毛细裂隙(宽度小于0.25mm)就如同细小的玻璃管一样,可以发生毛现象。即在表面力作用下水可沿重力水面上升一定的距离,形成毛细上升带。

⑸、固态水:以固体冰形式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水称固态水。当岩石温度低于水的冰点0℃时,岩石空隙中的重力水便冻结成为固态水。冻结岩石中并不是

所有的水都呈固体状态,结合水尤其是强结合水,其冰点较低仍可保持液态。固态水分布于多年冻结区或季节冻结区。

⑹、矿物水:是存在于矿物晶体部或晶格之间的水,又称化学结合水,包括沸石水、结晶水和结构水等。矿物水一般来说不能被被利用,只有当高温变质岩脱水以后,才能从矿物中析出,并转变为上述各种类型的水。

①、沸石水:以水分子(H

2

O)形式存在于矿物晶格空隙之中的水称沸石水。

方沸石(Na

2Al

2

Si

4

O

12

·nH

2

O)中所含的水便是沸石水。沸石水与矿物结合得很不

牢固,矿沸石水的含量并不固定,随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常温下当湿度下降时,所含的水可以从沸石中逸出。

②、结晶水:以水分子形式进入矿物结晶格架并成为某些矿物的组成成分时叫结晶水。如将矿物加热到400℃以上时,结晶水便可从矿物中分离出来,水分

离出来后,矿物本身并未遭到破坏。如石膏(CaSO

4·2H

2

O)加热后,随着水分子

的溢出,石膏本身并未遭到破坏,而是分解为硬石膏(CaSO

4)和自由水(H

2

O)。

③、结构水:结构水是以H+和OH-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中的水,在矿物中并不保持水分子(H

2

O)结构。H+和OH-与矿物结合处非常紧密,如白云母(K

Al

2[AlSi

3

O

10

]OH

2

),白云母只有加热到400℃以上,H+和OH-才能分离出来,随着

它们的析出,白云母也被破坏了。

地下水就存在于岩石的空隙中,空隙越发育,储存的地下水就越多,地下水的运动越通畅。因此,岩石中的空隙,不仅是储水空间,又是地下水的运移通道。

1.4 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因此,含水层应是空隙发育的具有良好给水性和透水性的岩层。如各种砂土、砾石、裂隙和容穴发育的坚硬岩石。隔水层则是不能透过并给出或只能透过与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因此隔水层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而其给水性和透水性均不良,如粘土、页岩和片岩等。

含水层首先应该是透水层,是透水层中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经常为地下水所饱和的部分,地下水位上部未饱和部分则是透水不含水层。

形成含水层具备的条件:

1、岩层具有储存重力水的空间:岩石的空隙越大,数量越多,连通性越好,储存和通过重力水就越多,越有利于形成含水层。坚硬砂岩的孔隙虽不发育,但发育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裂隙成为其主要的储水空间,所以砂岩是含水层。

2、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结构:具有空隙的岩层必须有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才能储水。一个含水层的形成必须要有透水层和不透水层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含水地质构造。

3、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充足的补给水源、丰富的补给量是决定含水层水量大小和保证程度的重要因素。

含水层与隔水层只是相对而言,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二者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同样的岩层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含水意义。如河床冲积相粗砂岩中夹粉砂岩,粉砂岩由于透水性小,可视为相对隔水层;但是粉砂岩若夹在粘土中,粉砂岩因其透水性大则成为含水层,粘土层作为隔水层。

含水层的相对性表现在所给出的水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即是否能满足开采利用的实际需要或对采矿工程造成的危害。含水层与隔水层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粘土,通常情况下是良好的隔水层,但在地下深处较大的水头差作用下,当其水头梯度大于起始水力坡度,也可能发生越流补给,透过并给出一定数量的水而成为含水层。

隔水层的隔水作用是防治水工作重点研究的容,煤层直接顶底板一般都是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等,它们将可采煤层与含水层分离,阻止充水含水层中水涌向矿井,保证煤矿的安全开采。隔水层的隔水作用主要取决于隔水层的厚度、岩性、力学性质、岩层组合关系和裂隙发育情况等。隔水岩层的厚度越大,力学强度越大,柔、脆性岩石配置得当,断裂裂隙不发育,则其抵抗水压的能力越大,隔水性能就越好,煤矿生产就越安全。

1.5 常用水文地质参数介绍

1、单位涌水量(q)

对某一含水层进行抽(压)水,含水层在单位时间降深抽出(压入)的水量。计算公式:q=Q/S,Q—抽水井的涌水量,S—单位时间水位降深,单位涌水量常用来描述含水层的富水性。

含水层赋水性的等级标准:(《矿井水文地质规程》附录一)

含水层的含水性差别很大,根据给出水量(q)的大小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即

q<0.1l/s.m,含水小的含水层(弱含水层)

0.1≤q<2l/s.m,含水中等含水层(中等含水层)

2≤q<10l/s.m,含水丰富含水层(强含水层)

q≥10l/s.m,含水极度丰富含水层(极强含水层)

2、渗透系数(K)

水文地质学把岩石本身可以通过流体的能力称为渗透系数(用K表示)。渗透系数也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含水层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根据达西公式,渗透系数代表当水力坡度为1时,水在介质中的渗流速度,单位是m/d

或cm/s。渗透系数大小与岩石的性质(粒度成分、颗粒排列、充填情况、裂隙性质和发育程度等)和水的物理性质(粘滞性、容重等)有关。一说是指液体在一昼夜(24小时)在固体里面流动的长度,一般用m/d。渗透系数K能用来表示岩层的透水性,但它不能单独说明含水层的过水能力。一个K值较大的含水层,如果厚度很小,它的过水能力也是有限的。为此引出导水系数(T)。

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表达式为:κ=kρg/η,式中k为孔隙介质的渗透率,它只与固体骨架的性质有关,κ为渗透系数;η为动力粘滞性系数;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渗透系数以量形式表示。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强透水的粗砂砾石层渗透系数〉10米/昼夜;弱透水的亚砂土渗透系数为1~0.01米/昼夜;不透水的粘土渗透系数<0.001米/昼夜.据此可见土壤渗透系数决定于土壤质地。

达西(Dracy)渗透定律

地下水在土体孔隙中渗透时,由于渗透阻力的作用,沿程必然伴随着能量的损失。为了揭示水在土体中的渗透规律,法国工程师达西(H.darcy)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1856年总结得出渗透能量损失与渗流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为达西定律。

图2-3 达西渗透实验装置图

达西实验的装置如图2-3所示。装置中的①是横截面积为A的直立圆筒,其上端开口,在圆筒侧壁装有两支相距为l 的侧压管。筒底以上一定距离处装一滤板②,滤板上填放颗粒均匀的砂土。水由上端注入圆筒,多余的水从溢水管③

溢出,使筒的水位维持一个恒定值。渗透过砂层的水从短水管④流入量杯⑤中,并以此来计算渗流量q 。设△t 时间流入量杯的水体体积为△V, 则渗流量为q=△V /△t 。同时读取断面1-1和段面2-2处的侧压管水头值h1,h2,Δh 为两断面之间的水头损失 。

达西分析了大量实验资料,发现土中渗透的渗流量q 与圆筒断面积A 及水头损失△h 成正比,与断面间距l 成反比,即 h q kA kAi l

?== (2-1) 或

q v k i A

==? (2-2) 式中i=△h/l ,称为水力梯度,也称水力坡降;k 为渗透系数,其值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水的渗透速度,cm/s 。

式(2-1)和(2-2)所表示的关系称为达西定律,它是渗透的基本定律。

3、导水系数(T )

导水系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乘积。其理论意义为水力梯度为1时,通过含水层的单宽流量,常用单位是m 2/d 。

4、突水的等级标准

矿井水的概念:凡是在矿井开拓、采掘过程中,渗入、滴入、淋入、流入、涌入和溃入井巷或工作面的任何水源,统称矿井水。

井下某一地点出水时,我们要进行现场调查,对出水的程度要进行描述,滴水、淋水,是对采掘工作面顶板来说的,渗水和流水多是对底板和煤(巷)帮来说的,出水量较大时一般称突水。

滴水:出水以不连续且间隔时间较长的水滴方式进入工作面。

淋水:出水以连续或不连续且间隔时间较短的水滴方式进入工作面。

涌水:水从顶底板大面积进入工作面,或从某一通道流出,有时伴有压力。 溃水:强调的是突发性,瞬间水量很大。

突水点突水量的等级标准:(《矿井水文地质规程》附录二)

涌水量Q ≤60m 3/h ,小突水点

涌水量Q :60~600m 3/h ,中等突水点

涌水量Q :60~1800m 3/h ,大突水点

涌水量Q ≥1800m 3/h ,特大突水点

1.6 覆岩三带(上三带)

1.6.1 垮落带(冒落带) 工作面回采后引起煤层直接顶板垮落,垮落的岩块堆

积在一起。如果垮落带高度达到上覆含水层,则往往引起顶板水的突入。

1.6.2 裂缝带指冒落带以上大量出现的切层、离层和断裂或裂缝发育带。靠近冒落带的岩层,断裂严重;远离冒落带的岩层,断裂轻微,脆性薄层状砂岩会发生断裂。该层不一定具备透砂能力,但一般具有较强的导水能力。

1.6.3 弯曲带弯曲带指的是自裂缝带顶界到地表的整个岩系发生弯曲下沉的整体变形和沉降移动区。该带的主要特点是岩层的整体变形和移动,而其断裂程度较弱,所以一般不具备导水能力。

从水文地质角度来看,可以把采后工作面顶板简单地划分为两带,即垮落断裂带(垮落带和断裂带之和,又称导水裂缝带)。对矿井突水有意义主要是垮落断裂带,当顶板裂隙沟通工作面上覆含水层时,矿井突水则不可避免。

1.7 “下三带”理论

1.7.1 底板破坏带(Ⅰ)

采动对底板有破坏作用。当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回采之后,采面围岩应力将发生变化。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煤层底板前方处于支承压力作用而压缩。工作面推过后,应力释放,底板处于膨胀状态。随着顶板的冒落,采空区冒落矸石的压实,工作面后方一定距离的底板恢复到原岩应力状态。由于工作面是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所以,底板处于压缩-膨胀-再压缩的状态。而在压缩与膨胀变形的过渡区,底板最易发生破坏。这个破坏的深度就是底板破坏带。它的特点是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完全失去了隔水能。

1.7.2 原始导高带(Ⅲ)

具有一定压力的承压水沿着裂隙上升,冲刷结构面,使裂隙软化、蚀扩,水位逐渐上升超过含水层的顶界面,水位高于含水层顶界面的高度就是原始导升带。

1.7.3 有效隔水层带(Ⅱ)

煤层底板至含水层顶板,除去采动底板破坏带和原始导升带,中间剩下的就是有效隔水层带(Ⅱ)。

Ⅱ、Ⅲ带虽有一定的阻水作用,但起主要保护作用的是Ⅱ带。如果由于开采矿压破坏和水压的导升作用,造成Ⅱ带消失或变薄,或由于构造产生水力通道,或由于底板厚度很薄等,都会发生突水事故。

2 矿区防治水现状

2.1 前言

矿区位于省北部,面积1万Km2,以宿北断裂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北区为濉肖区,南区又以南坪断层和丰涡断层为界分为东段的宿县区、中段的临涣

区和西段的涡阳区。

矿区自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目前已形成17对生产矿井,年产原煤近3000万吨的大型煤产地。

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地压大,瓦斯大,岩浆岩侵蚀严重,煤系地层富水性强,开采条件恶劣。

矿区开采历史上水害事故多发,防治水工作难度较大。

2.2 矿区地质概况

煤田基本为隐伏煤田,局部有震旦系、寒武系、奥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出露,其余均为新生界松散层覆盖,地面标高一般+20~+50m 。

煤田处于华北板块东南缘的豫淮坳陷东部,以燕山运动后形成的断裂隆起或凹陷为主。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总体构造呈复杂型。

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地层。主采煤层为上石盒子组的3煤、下石盒子组的7、8煤(濉肖区为4、5煤)及组的10煤(濉肖区为6煤)。

2.3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有4个主要含水层,分别为第四系(第三系)孔隙含水层组、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太灰岩溶含水层组及奥灰岩溶含水层组。矿区断层较发育,部分断层导水性好,因此煤系地层含水层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

濉肖区冲积层厚度小,底部粘土隔水层普遍发育,无“底含”,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对矿井开采无直接影响。但太灰及奥灰岩溶水丰富,补给强度大,含水层可疏性差,对矿井安全威胁大。朱庄、庄等矿多次发生灰岩突水事故。

宿县区、临涣区、涡阳区新生界松散层厚度大,三隔普遍发育,隔水性能好,地表水及新地层一、二、三含水对矿井安全影响不大。“底含”分布不均,桃园、祁南等矿对浅部煤层开采有直接影响。石灰岩岩溶水总体上不丰富,补给强度小,含水层可疏性好。

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对煤矿安全影响相对较小,但临涣区的K3砂岩、濉肖区的5煤顶板砂岩也经常涌水影响生产。

2.4 历史突水事故统计分析

矿区大部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类型多样,历史上多次发生突水伤人事故。

矿区共发生大于30m3/h的水害180余次,其中砂岩裂隙水害86次,冲积层水害34次,灰岩水害22次,老塘水害21次,断层水害9次,其它水害8次。

在突水事故中,淹井2次,淹采煤工作面7次,突水伤人事故5次,死亡25人。

2.5 集团公司近期几次大的突水事故简介

2.5.1 2005年1月25日朱庄煤矿Ⅲ622工作面发生底板灰岩突水,最大水量1420m3/h,造成工作面停产100天,直接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总损失为1.2亿元。

2.5.2 海孜煤矿2005年5月21日745工作面顶板离层水体溃出,最大涌水量3887m3/h,造成5人死亡。查治水直接费用达800万元。

2.5.3 2008年9月2日,疃矿1028工作面推进100m时,风巷处老塘底板出水,至9月4日,涌水量增大并稳定在90m3/h左右。出水水源确定为底板太灰水。由于机巷多处低洼,水不能完全自流,因排水管路的能力限制,造成机巷低洼处运输设备被淹,不能运转,工作面停产10余天,损失巨大。

3 防治水有关的规定

1、煤矿安全规程(2007年)

2、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1986年)

3、矿井水文地质规程(1984年)

4、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

5、矿业集团公司地测防治水工作技术管理规定(淮矿地测[2005]496号)

3.1 防治水经验

3.1.1 十六字原则

预测预报:水害防治的基础。要在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水害的措施。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水害防治的关键。在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可能构成水害威胁的区域,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术手段查明水害隐患,研究预防水害的措施,提出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先治后采:水害防治的最终目标。对排查出的水害隐患,必须先治理后开采。

3.1.2 五项措施

合理留设各类防水煤柱,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探放老空水和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完善矿井排水系统,加强地表水的截流。

3.1.3 二十字防治水工作程序

预测预报超前探查综合治理安全评估验收审批

集团公司在总结以往经验、吸取以往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二十字防治水工作程序,将防治水工作过程进行细化,进一步规了集团公司防治水工作流程。

3.1.4 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

管理:防治水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关键还是工程质量和措施的落实,注重过程监管。从技术型向技术管理型转变,是防治水工作保障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防治水工作无从谈起。

科研:防治水工作的开展不能只靠经验,必须有理论作基础支撑。

培训:除专业培训,还要开展全全员培训。

3.2 防治水有关规定解读

3.2.1 透水征兆

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煤矿安全规程》第266条“挂红”,是积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煤壁出现暗红色的水锈,臭味是空气中含有硫化氢气体。“挂汗”是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透过煤岩裂缝,在煤岩层表面聚成的水珠。但有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煤块也会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假象,识别这种假象可以采取“剥皮”的方法,将挂汗发潮的煤面剥去一层,观察新煤面是否也挂汗,如仍有结汗、发潮现象,则是透水前兆。

空气变冷是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的正常现象,人进去有凉爽感,时间越长,越感到阴凉。雾气是当巷道温度很高,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的。遇到上述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固支架,进行探放水。

井下的高压水,向煤层裂缝强烈挤压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声音,称作水叫。井下出现水叫声,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已很接近,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若是煤巷掘进,透水即将发生。

顶板正常淋水不是透水征兆,但顶板淋水加大就要加以注意,说明巷道正在接近水体,要认真分析工作面附近的水源,威胁严重时要立即停头撤人,采取探放措施。

发生底板鼓起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底板受承压含水层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共同作用的情况,这种情况属透水征兆;另一种是受矿山压力单方面的作用而产生的,这种情况一般不突水。因而,巷道发生底鼓时,一方面要派人监视底鼓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报告矿调度室,值班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到井下观察和查阅水文资料,如证实是由水造成的,应迅速采取处理措施。

透水前必定有征兆,这是从每次事故教训中得出的一条正确结论。如果能掌握这一规律,发现透水征兆,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很多透水淹井事故和人身伤亡是可以避免的。

上述征兆,并不是每个工作面透水前都一定要全部出现,有时可能出现一两个,一旦发生透水征兆,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报告矿调度室。如果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3.2.2 关于避灾路线

……特别危险的地区,应有躲避场所,并规定避灾路线。-《煤矿安全规程》第289条

有突水威胁的矿井,要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设置安全出口,并规定避灾路线、设置路标,一旦突水,能够安全撤离。-《矿业集团公司地测防治水工作技术管理规定》(淮矿地测[2005]496号)第84条

检查安全退路。避灾路线不准有杂物,要时刻保持畅通无阻。

--对探放老塘水的要求工作面回采期间要确保避水路线畅通无阻,避灾线路标志醒目清楚。

--集团公司对受水害威胁严重工作面的要求必须向受水威胁地区的施工人员贯彻、交待报警信号和避灾路线。

--《井下探放水技术规》(MT/T632-1996)11.5 所有的作业规程都要求在图文上明确地规定了避水路线。

避灾路线要贯彻到每位作业人员,并要实地演练。

3.2.3 关于老空水探放

3.2.3.1《煤矿安全规程》

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老空积水区高于探放水点位置时,只准打钻孔探放水;探放水时,必须撤出探放水点以下部位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探放水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工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本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煤矿安全规程》第292条

3.2.3.2 《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

第18条一、探老空水,探水钻孔应成组布设,并在平面图上呈扇形。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3m为准,厚煤层各孔终孔的垂距不得超过1.5m;

第20条探放小窑老空积水和本矿老空积水的超前钻孔,一般超前距不得小于10~20m,各局矿可根据水压情况具体规定超前距

3.2.3.3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第29条防探老空水

一、查明有无漏填、错填的积水老峒、老塘和废弃井巷。在采掘工程图上标明积水区及其最洼点的具体位置和积水外缘标高,并外推60米用红色圈出积水老空区的警戒线。

二、以平面图、剖面图确切反映积水区与采掘工作面的空间关系。对于缓倾斜、近水平复煤层或厚煤层分层回采的上覆采空区,应编制小等高距的采空区底板等深线图,以表明积水区的构造和形状。要分析其主要的充水因素,预计可能的积水量和动水量。

三、掘进工作面进入积水警戒线后,必须超前探放水,并在距积水实际边界

20 米处停止掘进,进行打钻放水,在确证积水已被基本放净后,才允许继续掘进。

四、探放水钻孔必须具有孔口控水装置。探放大围老空水或工作面上方的老峒水时,应预计各放水孔的最大放水量,以供生产部门合理组织排、泄水使用。

五、探放老空积水时,要制定预防有害气体溢出伤人的专门措施。

3.2.3.4 《矿业集团公司地测防治水工作技术管理规定》

第九十四条探水施工中必须做到:

四、煤层原则上不准探放水压大于1kg/cm2的充水断层、含水层及采空区积水,如确实需要,必须编制专门措施经矿总工审定后报集团公司备案。

七、钻眼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沼气或其它有害气体涌出时,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鉴定老空水探放效果。当钻孔完全不出水,在孔口用粉状物测试有进风或出风或者终孔标高最低钻孔有水流,但没压力;或者采用透孔检验无水时,才可确定放水结束。

3.2.3.5 特别强调说明

1、老空水突出的特点是:瞬时流量大,冲击性强,一旦突出,对人身威胁较大。

2、对于老空水,集团公司提出坚持无压探放的原则,就是从积水高处向低处掘进,逐渐接近水体,减小放水风险。

3、煤层上山巷道严禁探放老空水。

4、坚持放水效果检验,确认无水时方可施工。

3.2.4 关于排水设施

6(10)煤工作面、上提开采工作面以及其他预计涌水量大于30m3/h的工作面,必须具备自流排水条件,否则,要建立排水泵站,有效排水能力不小于预计最大涌水量的1.5倍。

--《矿业集团公司地测防治水工作技术管理规定》第97条

对排水设施的其它要求

1、低洼地点安设水泵,预置排水管路,排水管路和泵的排水能力要满足要求,且管路与水泵的能力要匹配,保证排水设备设施能随时正常运转,并准备好备用水泵。受水害威胁严重的地点要求双回路供电。

2、不提倡使用水泵接力排水,如使用接力排水,后一级水泵的排水能力不小于前一级水泵能力的1.5倍。

3、下山掘进工作面的排水设施不仅能力要满足要求,还要保证排水设施的可靠性。

4 突水事例分析

分析发生过水害事故,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掌握规律,对同类型事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增强人们对防治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达到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4.1 煤层底板灰岩突水

1988年10月24日,庄矿II617综采工作面发生底板灰岩突水,瞬时最大

突水量3153m3/h,因矿井排水能力不足造成淹井事故,经济损失达1.5亿元。

突水原因是煤层底板因断层错动造成隔水层变薄,突水系数剧增。事前因不知道断层的存在而没有采取注浆加固隔水层等防治水措施。

4.2 老空水害及其防治方法

回采工作面的老塘,废弃巷道等空间,如果没有自流排水条件,往往积水,水量的大小取决于积水面积。当采掘工作面遇到这些积水区时,会发生老空水直接溃入工作面,危及人身安全。

89年芦岭矿一个从切眼施工的风巷放炮时击穿上阶段老塘,,大量老塘水瞬间涌出,水和煤通过切眼进入机巷的洼窝处,堵住了撤退路线,排水和清理工作十分困难,9名矿工遇难。

90年石台矿在一个联眼中探放上阶段的老塘水放水钻孔被堵,用压风吸孔时,被水侵软的煤柱挎了一个大洞,老塘水一下子涌出,冲坏轨道,冲挎棚子,两名矿工牺牲。

97年5月,桃园矿1022工作面边界上山探放老塘水;钻孔被堵,以为老塘水放净,放炮时大量老塘水溃入,除躲避峒中的人外,五名矿工全部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水害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积极探放老塘水;推行无压探放水措施,煤层上山巷道原则上不准探放老塘水;坚持探放水部门认定原则和复工管理规定;

4.3 第四系底含抽冒溃沙

2002年11月10日,桃园矿1022上工作面开切眼上口发生溃砂溃水事故,溃砂堵塞巷道百余米,造成4人死亡。

4.3.1 事故经过

2002年6月在-262.6m风巷外段发生大面积垮棚(长度约370m),出现溃水,并伴有泥浆和小砾石。高峰涌水量59m3/h,后减小并稳定在25m3/h左右;截止2002年11月10日,累计出水量143000 m3。之后于6月28日起下降36m拨门(垂高17m)重新施工下降风巷共420m。9月27日切眼四岔门处已冒顶,双抬棚均被压垮,冒顶长度约8m,最大冒高4m左右。于10月1-4日对该处进行修护,但11月8日上午10时,该处再次发生冒顶垮棚并有少量渗水现象,后水量逐渐增大,至11月10日冒顶处,大量突水、溃砂,造成伤亡事故。

桃园矿1022上工作面溃水溃砂示意图

4.3.2 直接原因

1022上工作面切眼上口重复垮棚冒顶导通第四含水层,致使四含水泥、砂、砾石溃入井下,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4.3.3 事故性质——据省安监局

这是一起由于对第四含水层危害性认识不足、科研工作态度不严谨、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不严格、未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因巷道重复垮棚而引起的突水、溃砂责任事故。

4.4 顶板离层水

海孜矿745工作面于5月21日12:15分左右发生了顶板砂岩水溃入式突水事故。强大水流迅间涌出,冲出工作面下部矸石400多方,沿途所有具有一定坡度的巷道底板严重冲刷,5名工人未来及撤离而遇难。水流到达石门口运输大巷时,最大淹没深度在水沟盖板上0.4m,测算最大涌水量在3000m3/h以上。

这次突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一是同一地点先后发生两次出水。5月16日第一次出水,24小时后水量已经衰减至50m3/h以下。在出水点最大涌水量达350m3/h,并且已经稳定衰减的情况下,顶板含水层应该被疏干或基本被疏干,发生第二次溃入式突水不符合砂岩含水层突水的一般规律。

二是第二次突水发生突然,发展迅猛。当现场人员发现顶板淋水有所增加、发出撤人信号后,水流瞬间涌出,初期涌水量巨大,形成强大水流,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这一现象不符合顶板砂岩水(介质含水层)的突水规律,类似于老塘透水或其他明水水体的直接溃入,是国同类型水害事故中极为少见的。

突水原因分析

“5.21”突水事故具有与一般顶板砂岩水突水规律截然不同的特殊性,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覆岩中坚硬岩层下的“离层空间”充水是突水的在在原因。

顶板水害比较严重的庄、海孜矿,都存在煤层顶板巨厚侵入岩岩床。据海孜矿观测资料,岩床分布区开采地表下沉系数普遍小于非岩床分布区,有的不到0.05。分析认为,本煤层和下解放层开采必然造成覆岩的冒落、导水裂隙带的形成和弯曲下沉的发生,在没有巨厚坚硬岩层的情况下,弯曲下沉带一直发育到地表,造成地表塌陷。但是,海孜矿7煤顶板50~60m处为厚度上百米的侵入岩岩床,属巨厚坚硬岩层。侵入岩及其以上岩层不能与其下伏岩层同步弯曲下沉而产生的“离层空间”。这些“离层空间”一方面使原始岩层的渗透性增加,改善了含水层的水平连通条件。另一方面,本身容易充水而形成次生水源。这也是这次突水表现为非介质性水体特征的主要原因。

复杂的顶板岩性结构是突水的客观因素。

海孜矿7煤层顶板砂、页岩互层,泥岩占有相当的比例,非采动影响情况下渗透性差,勘探阶段钻孔漏失率仅4%,勘探报告没有把该层作为主要含水层对待。由于顶板岩层渗透性差,顶板钻孔放水很难达到预期疏放效果。当开采引起的导水裂隙带波及顶板含水岩层时,由于岩层的渗透性与裂隙宽度的3次方呈正比,特别是当开采跨度较大引起老顶断裂时,就会导通含水层发生突水。而这时的突水对工作面回采前方的疏干围有限,因此出现每隔70~90m的周期性突水。

与7煤层其他工作面不同,745工作面可能存在双层水体结构。下层水体位于周期来压时导水裂隙带波及砂岩岩层,一般在距煤层40m的围以。上层水体位于接近岩床的“离层空间”和岩床下厚达18m的粉砂岩。正常情况下,粉砂岩含水性弱,不作为防治水的重点。但它基本上与侵入岩直接接触,受热力影响岩性发生变化,节理、裂隙发育,从而变成含水层。从较大围看,745工作面煤层距岩床距离为58m,大于其他工作面(50m左右),具有形成双层水体结构的可能性。

7煤顶板发育有3~4层单层厚度大于3.5m的泥岩,位于导水裂隙带或其上段,它们可能抑制导水裂隙带的充分发展,造成水体已经疏干的假象。

煤层顶板活动是突水的动力因素。

在没有发生顶板“抽冒”、出水通道尚有一定阻力的情况下,顶板砂岩突水(包括其他水源参与的突水)一般表现为渗入、最多是涌入式突水,尚未发现溃入式突水的报道。这次突水来势之猛、水量之大、衰减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是典型的溃入式突水。在水体自然水压3Mpa左右,出水通道为顶板裂隙渗水的情况下,很难解释这种突水方式。分析认为,顶板非常规剧烈活动是这次突水的动力因素。

745工作面顶板岩层结构复杂,软硬岩互层,除岩床下可能发育“离层”外,下部较厚的砂岩下也可能产生“离层”。第一次出水后,下层水体被疏干,失去了对上部岩层的水力支撑,引起上部岩层的下落,顶板发生剧烈活动,使上部水体水压增大,突破导水裂隙的阻力界限而发生溃水。

防治方法:建立疏水通道;加强排水;预疏干

4.5 陷落柱突水

1996年3月16日,任楼矿7222工作面发生隐伏陷落柱突水,水量为34570m3/h,因排水能力不足,造成淹井事故,矿井停产治水一年多,损失巨大。

事故原因是工作面误入导水陷落柱,事前因地质资料不清,对陷落柱的分布规律缺乏认识,没有采取超前探查与治理措施。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矿区陷落柱多发育在任楼、疃、许疃等矿。

4.6 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

砂岩富水性强,曾造主采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较丰富,其中3煤顶板的K

3

出水达208 m3/h,2001.5.18许疃矿成多次井巷掘进出水。临涣东翼运输石门K

3

-500米水仓在揭露K3砂岩时突水达194m3/h,停头注浆堵水。

濉肖区庄等矿5煤顶板砂岩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对生产影响较大。

5 矿区各类水害防治(具体容略)

5.1 底板灰岩水害防治

5.2 顶板砂岩裂隙水害防治

5.3 新地层底含水害防治

5.4 老空水害防治

5.5 陷落柱水害防治

5.6 顶板离层水害防治

5.7 断层水及钻孔水防治

5.8 大矿井田围小煤窑水害防治

6 思考题

1、覆岩三带和下三带分别是什么?

2、采掘工作面的透水征兆有哪些?

3、防治水十六字原则是什么?

4、根据突水量的大小突水的等级级别有哪些?

5、探放老空水,集团公司提出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措施正 式版

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根据万灵煤矿矿井主要水害的调查情况,本矿井主要开采煤层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型煤矿床。矿井水害防治的重点:一是地表水;二是地层孔隙水及断层裂隙弱含水;三是相邻矿井水(老窑积水区);四是雨季地面水进入井下。为了保证矿井正常有序地生产,保障职工安全,避免资源和财产遭受损失,必须加强矿井水害的防治与管理,杜绝矿井水灾的发生。为此,制定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1、在靠近邻矿、老空、小窑及较大断层等有突水危险的地点附近采掘作业时,

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要配备相应的探水钻,有探放水设计,并严格划定探水线,合理确定探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离。 2、在雨季前,对直达地面的地表裂隙进行封填密实,防止大量雨水通过裂隙渗入井下;对地表塌陷坑要回填夯实,保证流水坡度,防止积水渗入井下;对回采冒落后,有可能与地表季溪沟水勾通的地段,尽量避开雨季回采。 3、必须布置有主副水仓且容量及水泵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定期(以及雨季前)清理水仓和疏通水沟,维护好水泵和排水管路。特别要加强雨季“三防”工作,提高供电、排水设备、设

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编号:SM-ZD-45066 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根据万灵煤矿矿井主要水害的调查情况,本矿井主要开采煤层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型煤矿床。矿井水害防治的重点:一是地表水;二是地层孔隙水及断层裂隙弱含水;三是相邻矿井水(老窑积水区);四是雨季地面水进入井下。为了保证矿井正常有序地生产,保障职工安全,避免资源和财产遭受损失,必须加强矿井水害的防治与管理,杜绝矿井水灾的发生。为此,制定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1、在靠近邻矿、老空、小窑及较大断层等有突水危险的地点附近采掘作业时,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要配备相应的探水钻,有探放水设计,并严格划定探水线,合理确定探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离。 2、在雨季前,对直达地面的地表裂隙进行封填密实,防止大量雨水通过裂隙渗入井下;对地表塌陷坑要回填夯实,

煤矿防治水细则培训复习题-43教学内容

煤矿防治水细则培训复习题-43

《煤矿防治水细则》培训复习题 一、填空 1、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 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2、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 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3、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三专”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探放水设计,采用专用(钻机)进行探 放水,由专职探放水队伍施工,严禁使用非专用钻机探放水。 4、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 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5、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煤矿防 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6、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 长期动态观测,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动态监测。 7、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修订1次。当发生较大以上水害事故或者因突水造成采掘区 域或矿井被淹的,应当在恢复生产前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8、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巷道掘进前,地测部门应当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 施,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检、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批。 9、煤矿老空范围不清,积水情况不明的区域,必须采用井上下结合的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 术手段进行探查,编制矿井老空水害评价报告,制定(老空水防治方案)。 10、每年雨季前,必须对煤矿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 视制度,组织抢险队伍并进行演练,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措施,落实资金,责任到人,并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需要施工防治水工程的应当有专门设计,工程竣工后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验收。 二、单选题 1、矿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下列防治水基础台账,并至少每( B )整理完善1次。 A: 1个月 B: 半年 C:1年

井下探放水总结报告编写细则

前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地防治煤矿水害,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多年来,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紧密结合煤矿防治水工作实际,依据国家相关规程规范,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煤矿防治水的管理文件及企业标准。同时一些国内及省内的知名技术服务单位为了完成山西煤矿的技术服务业务与相关煤炭企业协同完成了一些技术管理成果。 为了更好地帮助省内煤矿防治水技术力量较薄弱的单位提升煤矿防治水工作水 平和技术水平,推动煤矿企业查清水文地质条件、水害威胁现状以及水患严重程度,明确水害防范重点,提前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以便更有效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组织相关企业及专家依据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及相关企业有关煤矿防治水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按照国家团体标准的编制要求,将一些针对性强、经过多数煤矿技术人员验证有可操作性、煤矿防治水普遍适用、工作方法可重复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汇总编辑成为协会团体标准,便于推荐给相关单位参考使用。 本标准附录A《工作面探放水总结报告编写提纲》是标准的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木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井下探放水总结报告编写细则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面探放水总结报告编制的基本规定、报告包括内容和 要求,适用于相关编制单位在编制工作面探放水总结报告时参考。规范性引用文件2仅所注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其最新版本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煤矿水害的危害及防治培训内容

煤矿水害及防治 授课时间:2016年7月12日授课人:张文明主要内容: 一、矿井水灾及危害 二、矿井水的来源与水文地质类型 三、煤矿水灾典型案例分析 四、我国煤矿水灾特点、原因(存在问题) 五、煤矿井下透水征兆 六、煤矿水害预防及治理 七、煤矿井下避灾路线、救灾与应急预案 八、太原市东山煤矿水害及治理 九、结论 水资源与煤炭开发概要 (一)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资源工业、农业、各行各业——最基本的资源 (二)中国水资源特点 1、人均为世界的四分之一 2、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南水北调) 3、集中在夏季(水灾) (三)山西水资源特点 1 、人均是全国的17%,严重缺水。 2 、山西是黄土高原,三面低、水外流。 3 、太原市人均水资源是全国的7.4%,世界最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 (四)引黄工程 30 年代,阎锡山提出,调研考察,七七事变停止,解放后一直提,

90 年代才开始,中央批准,全年引水12亿方. (五)煤炭开发吃水困难、水资源破坏、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 一、矿井水灾及危害 1、矿井水灾 煤矿突然大量透水,采掘工作面或井巷被淹,矿井局部或全部停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事故。 2、矿井水灾危害: 1 )缩短矿井服务年限 煤炭部统计:统配煤矿600 个矿井,225 处受水害威胁,占1/3 强。400 亿吨储量,109亿吨不能或不敢采。 2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煤炭部统计:1955?1990发生水灾821次,淹井227次。直接经济损失37 亿,人员伤亡1380 人。 3)2007?2008 发生水灾122 起,死亡518 人。 4)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153 人被困,115 人获救。 二、矿井水的来源与水文地质类型 一、矿井水的来源 (一)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雨水、洪水--- 渗入或直接流入 (二)地下水: 1 、概念含水层——有空隙,含有水且能透水的岩(土)层隔水层——不 含水,且能阻止水通过的岩(土)层 2、按空隙性质分类: 孔隙水——松散岩层(砂层砾石层)孔隙中的水。 裂隙水——整体岩层(砂岩)裂隙中的水。岩溶水——石灰岩裂隙溶洞中的水。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新版)

煤矿防治水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炭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应急处置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第四条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第六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撒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撒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第七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时,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在水害隐患情况未查明或者未消除之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第九条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长期动态观测,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动态监测。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采用微震、微震与电法耦合等科学有效的监测技术,建立突水监测预警系统,探测水体及导水通道,评估注浆等工程治理效果,监测导水通道受采动影响变化情况。 第十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对井下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防治水专业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再教育,提高防治水工作技能和有效处置水

防治水细则

煤矿防治水细则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防治水细则》的通知煤安监调查〔2018〕14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煤矿防治水细则》已经2018年5月2日国家煤矿安监局第16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请认真贯彻落实。原《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同时废止。附件:煤矿防治水细则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018年6月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炭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应急处臵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第四条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第五条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第六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臵制度等。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撤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第七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时,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在水害隐患情况未查明或者未消除之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第九条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长期动态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动态监测。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采用微震、微震与电法耦合等科学有效的监测技术,建立突水监测预警系统,探测水体及导水通道,评估注浆等工程治理效果,监测导水通道受采动影响变化情况。 第十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对井下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防治水专业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再教育,提高防治水工作技能和有效处臵水灾的应急能力。 第十一条煤炭企业、煤矿和相关单位应当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广使用防治水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二条根据井田内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井田及周边老空(火烧区,下同)水分布

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及 其应用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384-36 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我国煤矿水害概况 1.煤矿水害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产煤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原煤总产量的90%以上属于井工开采。然而,我国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总体来讲十分复杂,受水害威胁的煤炭储量约占探明储量的27%,仅华北地区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煤炭储量约为160亿t。 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突出、粉尘爆炸、顶板冒裂、火灾等并列的五大灾害之一,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瓦斯,位列第二。长期以来,因为煤矿水害事故而造成的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及经济损失极为惨重。例如,1935年5月13日,山东淄博北大井由于巷道掘至与河水连通的断层带,造成突水,最大瞬时水量为648m3/min,350名矿工遇难,矿井停产报废,直到43年后(1978

煤矿水害的防治措施(新编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水害的防治措施(新编版)

煤矿水害的防治措施(新编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在煤矿安全中,煤矿水害灾害的防治应该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治后掘”的方针,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 1、强化水文地质勘查 建井前的水文地质勘查时整个煤矿生产的指南针,但是由于一些煤矿任意更改钻孔深度,或者减少钻孔数量,加之野外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存在一定局限,最终导致这些煤矿水文地质资料的详细程度和可靠程度较低,尤其是有些地质资料没有对相关的地表水、岩溶水对开采的影响作出充分评价,甚至水文地质边界不清,矿井涌水量预测存在较大误差等因素都会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因此强化建井前的水文地质勘查是煤矿安全必须做足的功课,特别是对于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的矿井尤为重要。 2、地面防治方法与措施 矿井水害灾害的地面防治措施主要有三种:挖沟排洪、堵塞通道、河流整治。

挖沟排洪,主要针对位于山麓和山前平原平原区的矿井,雨季常常遭遇山洪淹没井口和工业广场,或沿煤层、含水层露头带以及裂隙等进入,使矿井涌水量增大。一般应该在矿区上方垂直来水方向修筑排水沟,拦截山洪和浅部地下水,排洪沟大致沿地形等高线布置,并保持适当坡度,将水排至影响范围之外。 堵塞通道,是针对矿区地面塌陷坑、裂缝、洞穴等可能成为矿井充水的通道,用粘土、水泥填堵,对于较大的塌陷坑、裂缝,下部充以碎石,上部覆盖粘土夯实并稍高出地面,以防水流渗入。 河流整治,当矿区内有河流通过,并威胁矿井生产时,采取河道改道或铺整河底等措施制制止或减少河水渗入,从而影响矿井涌水量。 3、井下防治方法与措施 煤矿井下水害防治措施主要是结合地质勘查资料和井下检测工作,采用采掘前的钻孔探水,防水闸门、防水墙或注浆阻断水源,排水疏干降压等方法。 当井下掘进接近溶洞、含水断层、含水丰富的含水层,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含水丰富的含水层、大量积水的采空区相通的断层时,接近被淹井巷或者积水采空区等情况时,必须超前探水,做好水害的应对措施。

煤矿防治水细则考试题及答案

煤矿防治水细则考试题 一、判断题:(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矿井充水水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围岩地下水、老窑(空)水。(√) 2、充水通道包括:岩溶陷落柱、断裂带、隐伏露头、裂隙(岩溶)网络、地震通道、顶板冒落裂隙带、地面岩溶疏干塌陷带和封闭不良钻孔等。(√) 3、井下探放水的目的是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的含水构造(包括陷落柱)、含水层、积水老窑(空)等水体的具体位置、产状等,为防治矿井水害做好必要的准备。(√) 4、雨季“三防”指的是:防洪、防治水、防涝。(×) 5、某地区长年干旱少雨,因此可以考虑开采煤层露头的防水煤柱。(×) 6、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小于实际水头值时,有时可以不采取措施。(×) 7、探放水钻孔必须具有孔口控水装置。(√) 8、掘进工作面进入积水警戒线后,不一定进行超前探放水。(×) 9、探放老空积水时,因有水,故不用制定预防有害气体伤人措施。(×) 10、井巷通过导水或可能导水断层前,必须超前探水。(√) 11、采掘工作面接近断层煤柱前,要复查煤柱的可靠性。(√) 12、井口有时可底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 13、防水闸门必须灵活可靠,并保证每年进行一次关闭试验。(×) 14、防水闸门每年雨季前必须进行一次关闭试验。(√) 15、矿区边远报废的钻孔可不必封孔。(×) 16、两个缺水的相邻矿井分界处,可不必留防水煤柱。(×) 17、采掘到探水线位置时,如工作面顶板无淋水现象,可继续掘进。(×) 18、新建、改扩建矿井或生产矿井的新水平,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及其以下时,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19、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小时的采区正常涌水量。(×) 20、在有水害威胁地区采、掘前必须制定超前探水措施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钻探超前探测

煤矿水害防治措施.doc

煤矿水害防治措施 煤矿水害防治措施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探放水原则,从源头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组织机构,将水害防治工作纳入领导职责。 4、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及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况,在水害情况未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6、发现矿井有透水预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分析查找透水原因,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7、矿井应当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8、矿井防水煤﹙岩﹚柱留设:﹙1﹚采空区保安煤柱30米;﹙2﹚矿井断层保安煤柱40米;﹙3﹚平巷及釆区上﹙下﹚山煤柱20米;﹙4﹚井田边界煤柱30米。矿井在采区设计及采掘过程中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

9、采掘工作面探水前,应当编制探放水设计,确保探水警戒线,采掘作业点距离有水患威胁区域60米定为探水警戒线,进入探水警戒线作业,必须全程探水,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探放水设计由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定同意,按设计进行探放水。 10、探放水原则: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和《井下探放水规范》要求,我矿在采掘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探放水原则进行探水作业。 ﹙1﹚接近水掩或者有积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邻煤矿;﹙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3﹚打开防隔水煤﹙岩﹚柱进行放水前;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断层破碎带; ﹙5﹚接近有地质钻孔; ﹙6﹚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 ﹙7﹚釆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者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楚可能发生突水; ﹙8﹚接近有其突水的地区。 11、探放水设备选择: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我矿井下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

(完整版)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一、地面防排水措施 1、成立“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雨季来临前后保证矿井24小时都有领导值班。 2、设置专门的防汛物资库,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和防洪排水设备,并配备专人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3、与气象、防汛等部门建立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防汛机制。在矿井每次降大到暴雨前后,应当派专人在矿区内巡查防止淹井事故。矿井应当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标准、指挥部门、联络人员、撤人程序等。 4、雨季前由三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井口、工业广场附近的防洪设施(包括拦水坝、涵洞、护坡、导水渠等)、生产、生活建筑物和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清理。 5、雨季前由三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地测、安监、通风等相关部门对井田范围内的地表裂缝进行全面调查,重点是上一年度开采的范围,并将裂缝的分布情况、规模、范围填绘在井上下对照图上。对沟谷内可能向井下灌水的裂缝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充填。 6、及时清理所有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雨季前全面清理1次水仓。 7、坚持做好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雨季前,全面检修1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

和备用水泵进行1次联合排水试验,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雨季期间,对供电系统常进行检查、检修工作,自备发电机电瓶要随时检查。一旦出现地面供电系统停电后,发电机能及时运行,保证供风和排水。 9、进一步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沟谷汇水面积、汇水量、渗漏、疏水能力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二、井下防治水措施 (一)防治措施 1、各工作面顶板水害的探查与防治 根据矿井各类地质报告及以往采掘活动情况,工作面顶板含水层埋藏较深且富水性弱,矿井基本不受顶板水威胁。 但由于煤矿开采多年,在采动区域上覆地表会形成地裂缝或地面塌陷,大气降水可经地表裂缝、塌陷补给顶板砂岩含水层,使得顶板含水层水量增加,从而可能形成顶板富水区。因此,采掘过程中应采用井下物探进一步查明顶板富水性,若遇有水文异常视立即布置钻孔进行探查,探测有水时,视水量大小采用预先疏干和并行疏干相结合的方法,在工作面回采前提前用钻孔疏干,同时在回采中仍继续进行并行疏干。 顶板疏干工程的具体要求应编写专门疏干设计,保证工作面排水能力。 2、各工作面采空区水的探查与防治 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在

煤矿防治水细则培训复习题_43

《煤矿防治水细则》培训复习题 一、填空 1、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 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2、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 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3、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三专”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探放水设计,采用专用(钻机)进行 探放水,由专职探放水队伍施工,严禁使用非专用钻机探放水。 4、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 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5、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煤矿防 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6、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 长期动态观测,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动态监测。 7、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修订1次。当发生较大以上水害事故或者因突水造成采掘区 域或矿井被淹的,应当在恢复生产前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8、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巷道掘进前,地测部门应当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 施,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检、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批。 9、煤矿老空范围不清,积水情况不明的区域,必须采用井上下结合的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 术手段进行探查,编制矿井老空水害评价报告,制定(老空水防治方案)。 10、每年雨季前,必须对煤矿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视 制度,组织抢险队伍并进行演练,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措施,落实资金,责任到人,并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需要施工防治水工程的应当有专门设计,工程竣工后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验收。 二、单选题 1、矿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下列防治水基础台账,并至少每( B )整理完善1次。 A: 1个月B: 半年C:1年 2、在地面无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时,应当在(A)采用物探、钻探或者化探等方法查清采掘工作

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措施根据万灵煤矿矿井主要水害的调查情况,本矿井主要开采煤层水文 地质类型为简单型煤矿床。矿井水害防治的重点:一是地表水;二 是地层孔隙水及断层裂隙弱含水;三是相邻矿井水(老窑积水区);四是雨季地面水进入井下。为了保证矿井正常有序地生产,保障职 工安全,避免资源和财产遭受损失,必须加强矿井水害的防治与管理,杜绝矿井水灾的发生。为此,制定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1、在靠近邻矿、老空、小窑及较大断层等有突水危险的地点附近采 掘作业时,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要配备相应的探水钻,有探放水设计,并严格划定探水线,合理确定探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离。 2、在雨季前,对直达地面的地表裂隙进行封填密实,防止大量雨水 通过裂隙渗入井下;对地表塌陷坑要回填夯实,保证流水坡度,防 止积水渗入井下;对回采冒落后,有可能与地表季溪沟水勾通的地段,尽量避开雨季回采。

3、必须布置有主副水仓且容量及水泵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定期(以及雨季前)清理水仓和疏通水沟,维护好水泵和排水管路。特别要加强雨季“三防”工作,提高供电、排水设备、设施的 安全保障能力,雨季前必须进行水泵排水联合试运转,并编制联合 试运转报告,以保证井下水流畅通和供电排水设备完好。 一、矿井开拓、开采的安全防治措施 (一)矿井开拓工程位置及层位选择 1、矿井现开采7#煤层,主井口及工业场地标高为+1668m,处于山坡脚位置,主井和风井均沿7#煤层布置,没有水患影响,但要预防雨 季溪沟水进入井下,雨季前要全面疏通泄水沟。 2、整合技改后,采用分2组多层集中开采。1#-3#煤通过排水平硐 集中下放到原7#煤层主皮带井,排水平硐标高+1695m,沿3#煤层底 板穿层布置,直通1#煤层,平硐要掘砌好排水沟,有利于井下排水 和季雨泄水;风井口离平硐口50m左右,标高约+1718m,处于半山 坡地位置,斜井掘至1#-3#煤时分别沿煤层布置回风巷,无水患影响;4#-7#煤层主井和风井位置基本不变,没有水患影响。

煤矿防治水规定四项制度: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附件3: 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遏止和杜绝煤矿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地质规程》(试行)、《晋城煤业集团生产矿井防治水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结合矿井防治水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二条组织机构 1、成立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 领导组组长:矿长书记 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其他副矿级领导 成员:地质测量部、生产技术部、调度室、机电管理部、安全监察部、通风管理部、计划财务部、物资供应部、工程部等单位正职。 2、领导组下设矿井防治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质测量部。 主任:地质测量部部长 副主任:地测部分管防治水部长助理 成员:调度室、生产技术部、机电管理部、安全监察部、通风管理部、计划财务部、物资供应部、工程部等相关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组成。 第三条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有关矿井防治水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等精神。 2、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处理。

3、负责矿井重大水灾事故的抢险、指挥、协调。 第四条矿井防治水办公室职责 1、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日常管理,贯彻落实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的决定、决议,制定并落实《矿井防治水管理办法》和《重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工作。 3、负责矿井水灾事故抢险时的技术工作。 第五条地质测量部职责 1、履行矿井防治水办公室职责,负责全矿的防治水技术业务管理、监督、考核工作。每年初编制下发《年度矿井防治水工作计划》,修编完善《矿井防治水管理办法》等有关防治水规章制度。 2、负责日常水文地质标准化工作,负责水文地质预报工作,提供矿井防治水相关技术资料。 3、编制《重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参与《灾害预防和事故处理计划》中水害事故部分的修订工作,矿井发生水灾事故时协助制定抢险方案并进行相关技术指导。 4、负责编制探放水设计。30000m3以下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30000m3以上设计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并上报集团公司资源环境局审批后实施。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督促施工队组施工,并根据队组提供的钻探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5、负责编制掘进工作面超前钻探设计,督促并落实掘进队组编制措施实施超前钻探。 6、负责编制综采工作面防治水方案,参与防治水工程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工作。 7、掌握防治水工程进展情况,检查、落实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 8、建立并完善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并按规定进行观测。 9、对探明的导水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第

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

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一、矿井水害 凡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的,增加吨煤成本使矿井局部或全部淹没的矿井水,都称为矿井水害。 二、矿井水害类型 1、地表水水害 水源是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水源通过井口,采后冒裂带、岩溶塌陷坑、断层带及封闭不良、钻孔充水或导水进入矿井。此类型水害的发生类型主要有①因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冲毁工业广场、洪水从井口直接溃入井下;②因工作面超限回采,破坏冲积层下防隔水煤柱,导致冲积层水和地表水溃入采煤工作面。 2、老窑水水害 水源是老窑、小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当巷道接近或遇到老窑积水区时,往往在短时间涌出大量老窑水,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破坏性,常常造成恶性事故。

3、裂隙水水害 水源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5#煤层顶部常有厚层砂岩和砾岩,其中裂隙发育,如与上覆第四纪冲积层和下伏奥陶系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可导致突水事故。若砂岩层缺乏补给水源时,则涌水很快变小,甚至疏干。 4、厚层灰岩岩溶水水害 主要是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一般构造正常地区均赋存于主采煤层之下。主采煤层与厚层灰岩含水层之间常有不同厚度的煤系隔水保护层,灰岩顶面常有一定厚度的风化残积铝土存在,亦起着隔水保护层的作用。所以此类奥灰突水常与构造有关,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情况: (1)断层使开采煤层与厚层灰岩对接,当巷道掘进至断层带或断层附近,断层另一侧奥灰含水层水便大量溃入矿井。 (2)小断层带垂向导水裂隙,使主采煤层之下隔水保护层失去隔水作用而转化为通道,使下伏奥灰含水层突水突入矿井。

煤矿安全规程知识竞赛地测防治水题库25062

2016版煤矿安全规程知识竞赛地测防治水题库 一、填空题 1、煤矿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部门,配备所需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及时编绘反映煤矿实际的地质资料和图件,建立健全煤矿地测工作规章制度。 2、立井井筒检查孔距井筒中心不得超过25 m,且不得布置在井筒范围内,孔深应当不小于井筒设计深度以下30 m。地质条件复杂时,应当增加检查孔数量。 3、新建矿井开工前必须复查井筒检查孔资料;调查核实钻孔位置及封孔质量、采空区情况,调查邻近矿井生产情况和地质资料等,将相关资料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4、井筒施工期间应当验证井筒检查孔取得的各种地质资料。当发现影响施工的异常地质因素时,应当采取探测和预防措施。 5、煤矿建设、生产阶段,必须对揭露的煤层、断层、褶皱、岩浆岩体、陷落柱、含水岩层,矿井涌水量及主要出水点等进行观测及描述,综合分析,实施地质预测、预报。 6、井巷揭煤前,应当探明煤层厚度、地质构造、瓦斯地质、水文地质及顶底板等地质条件,编制揭煤地质说明书。 7、基建矿井、露天煤矿移交生产前,必须编制建井(矿)地质报告,并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组织审定。 8、生产矿井应当每5 年修编矿井地质报告。地质条件变化影响地质类型划分时,应当在1 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9、在地面无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时,应当在采掘前采用物探、钻探或者化探等方法查清采掘工作面及其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 10、井下探放水应当采用专用钻机,由专业人员和专职探放水队伍施工。 11、在预计水压大于0.1 MPa的地点探放水时,应当预先固结套管,在套管口安装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套管长度应当在探放水设计中规定。 12、预计钻孔内水压大于1.5MPa时,应当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制定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13、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孔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突(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员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区域)的人员,采取安全措施,派专业技术人员监测水情并进行分析,妥善处理。 14、钻孔放水前,应当估计积水量,并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防止淹井。 15、排除井筒和下山的积水及恢复被淹井巷前,应当制定安全措施,防止被水封闭的有毒、有害气体突然涌出。 16、防治水工作应当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17、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 年修订一次。发生重大及以上突(透)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恢复生产前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18、矿井应当对主要含水层进行长期水位、水质动态观测,设置矿井和各出水点涌水量观测点,建立涌水量观测成果等防治水基础台账,并开展水位动态预测分析工作。 19、采掘工作面或者其他地点发现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20、煤矿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受雨季降水威胁的矿井,应当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并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21、煤矿应当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加强与周边相邻矿井的信息沟通,发现矿井水害可能影响相邻矿井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发出预警。

2020年努力防治煤矿水害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努力防治煤矿水害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年努力防治煤矿水害 防治煤矿水害的十六字原则 针对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复杂和煤矿水害事故频发的实际情况,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认真总结各方面教训、归纳提炼各地成功经验、组织专家广泛论证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十六字”原则和“五项”措施体现了我们对煤矿水害防治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十六字”原则科学地概括了水害治理的基本程序 水害防治是有规律可循的,水害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多年来,有关科研机构与煤矿企业密切配合,对水害的突水机理、探查技术、预测预报、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科技攻关,初步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十六字”原则就是对这一规律的总结和概括。“预

测预报”是水害防治的基础,要在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处理水害的措施。“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水害防治的关键,在“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可能构成水害威胁的区域,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术手段查明水害隐患,提出水文地质分析报告,确保井下采掘安全。“先治后采”是水害防治的最终目标,对排查的水害隐患,必须先治理后开采。 第二,“十六字”原则是煤矿企业防治水实践经验的总结 我国的大水矿区如肥城、开滦、焦作等多年来一直注重煤矿水害隐患的排查,加大防治水资金投入,对煤层底板含水层进行注浆加固改造、变强含水层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已连续多年未发生淹井伤亡事故。特别是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自1986年以来,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合理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对煤层底板先注浆加固后开采,连续20年未发生大的突水事故和淹井事故。这些典型经验充分说明,不管水害多么严重,只要尊重科学规律,坚持“十六字”原则,真正把工作做

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

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 一、矿井水害 凡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的,增加吨煤成本使矿井局部或全部淹没的矿井水,都称为矿井水害。 二、矿井水害类型 1、地表水水害 水源是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水源通过井口,采后冒裂带、岩溶塌陷坑、断层带及封闭不良、钻孔充水或导水进入矿井。此类型水害的发生类型主要有①因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冲毁工业广场、洪水从井口直接溃入井下;②因工作面超限回采,破坏冲积层下防隔水煤柱,导致冲积层水和地表水溃入采煤工作面。 2、老窑水水害 水源是老窑、小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当巷道接近或遇到老窑积水区时,往往在短时间涌出大量老窑水,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破坏性,常常造成恶性事故。 3、裂隙水水害 水源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5#煤层顶部常有厚层砂岩和砾岩,其中裂隙发育,如与上覆第四纪冲积层和下伏奥陶系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可导致突水事故。若砂岩层缺乏补给水源时,则涌水很快变小,甚至疏干。 4、厚层灰岩岩溶水水害 主要是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一般构造正常地区均赋存于主采煤层之下。主采煤层与厚层灰岩含水层之间常有不同厚度的煤系隔水保护层,灰岩顶面常有一定厚度的风化残积铝土存在,亦起着隔水保护层的作用。所以此类奥灰突水常与构造有关,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情况: (1)断层使开采煤层与厚层灰岩对接,当巷道掘进至断层带或断层附近,断层另一侧奥灰含水层水便大量溃入矿井。 (2)小断层带垂向导水裂隙,使主采煤层之下隔水保护层失去隔水作用而转化为通道,使下伏奥灰含水层突水突入矿井。 (3)个别在无构造破坏的地区也有因隔水层经采动破坏后,含水层水压高而发生突水。 (4)由于奥灰岩溶陷落柱造成突水。 三、矿井突水(透水) 1、矿井突水(透水)是指煤矿在正常生产中突然发生的具有一定数量的涌水现象。 突水可来自底板、顶板、老采区、老窑、地表等。由于来势猛、水量大,一旦防范不力或排水能力不足时,往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亡事故。煤矿生产中的四大灾害之一水害即指突水。 2、矿井突水灾害的原因 (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因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暴雨山洪冲毁防洪工程,使地面水涌入井下,造成灾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