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弧菌属

弧菌属

弧菌属
弧菌属

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弯曲菌属、螺杆菌属

●共性:G-直或微弯杆菌,氧化酶+,分属不同科。

●第一节弧菌属

●定义:一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直杆状G-菌,

端单H,运动迅速;兼性厌氧,葡F,多需2~3%盐;氧+;

●弧菌科: 弧菌属、异单胞菌属(气、邻单胞菌、发光杆菌属、利斯顿

菌属、许旺菌属......

弧菌属

霍乱、副霍乱:O-1群霍乱弧菌、O139群霍乱弧菌

胃肠炎:非O-1群霍乱弧菌

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

胃肠炎、伤口感染菌血症:其他弧菌:拟态弧菌、河弧菌、溶藻弧菌、霍利斯弧菌、创伤弧菌、麦契尼可夫弧菌、......等)

鉴别要点

●弧菌:氧化酶+(区别于肠菌科)葡F(区别于假单胞菌和其他非发

酵菌)

霍乱弧菌

临床意义

一、致霍乱——烈性肠道传染病

依O抗原(至少)分155个血清型

O1群:生物型分古典生物型(霍乱)、ElTor生物型(副霍乱)

血清型分小川型(AB)

稻叶型(AC)

彦岛型(ABC)

O139(1992年分离)遗传及毒力基因与O1群似。

发病机制:

过程:1、不洁饮食,粪-口途径传播胃酸易感

2、菌毛(定植于肠粘膜上皮细胞)

3、霍乱毒素(CT,属肠毒素)

4、细胞分泌水、电解质;肠腔内水、钠潴留

5、剧烈吐泻(“米泔水”样粪便)

6、继而体液丢失、缺水、水电解质紊乱、休克、死亡

微生物检查:

(一)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早期用药前,肛拭或棉拭粘取患者或疑似患者大便、呕吐物以及外环境样品;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床边接种,置于灭菌带棉塞试管或碱性胨水中),尽早送检;较远则应放卡-布运送培养基(旧时为“文─腊氏”保存液内1:2),严密不易碎容器,室温专人送检。

需增菌的标本一般要在18小时内完成。

检验程序:步骤:见标本(呕吐物,米泔水样粪便)分别进行1、直接革兰染色Gˉ弧菌,运动活跃;2、分离培养碱性胨水、凝集反应;3、PCR肠毒

各培养上的生长特征:

●碱性胨水(APW,PH8.5): (增菌液)

迅速,6~9h(El:2~3h),大量生长, 薄菌膜;

●碱性琼脂: 中等大圆齐透或半无色或带青砖色如水滴状;

●TCBS: 大、黄(蔗+)、轻凸;

●双─洗: 大、圆、扁、齐、透或半;

●亚─洗:中心呈浅灰褐色;

●SS:不长;

●血琼脂:古典——草绿色环;

ElTor——透明溶血环

生化特性:

cb+明胶+“漏斗状”生长,

霍乱红反应+,LOA++-,U-C+ONPG+

葡乳麦甘蔗阿+-+++-,DNA酶+,0%~6%盐+

羊RBC溶血、鸡RBC凝集、V-P、多B敏感、IV组Ф裂解、V组Ф裂解

古典生物型/ El-Tor生物型:---++-/D++--+

废弃物处理:

1.污染饮用水须严格消毒处理;

2.污水需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

3.被污染食物就地封存,消毒处理;

4.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5.污染物品须严格消毒或焚烧;

6.病人尸体由治疗病人的医疗单位负责消毒处理,处理后应当立即火化。

副溶血性弧菌:

1. 形染特征:____;(G-杆或弧状,形易变,单H,运动活泼,有菌毛无芽荚)

2. 培养特性:_______;(嗜盐性无盐不长,

3.5%适宜、7%NaCl可长,PH7.7~8.0,需氧;)

液培: (菌膜); 含盐琼脂: (蔓延不齐不透); 血平: (灰白);

SS _ (不长或蜡滴样粘丝状) ;TCBS:___(蔗-绿色)

3. 生化反应: P216

4. 传染途径:____;因素:_____;症状:___;

5. 增菌:_;分离:_; 分纯:_; (含盐胨水或APW+TCBS、SS+血平板)

6. 鉴定依据:____;

其他弧菌

第二节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

[气单胞菌属]

种类: 亲水、杀鲑(gui)、斑点、豚鼠气单胞菌等;

1. G-, 端钝圆短杆, 单端H, 动力强+,无芽有荚;

2. 普平可长TCBS不长;常用血平板、MAC(乳糖不发酵菌落);

选择培基为CIN(氨苄血琼脂):灰白菌落;

3.cb+触+,葡F,乳-,DNA酶+,液化明胶(22℃),LOA+-+,KIA:KA+/-S-, MIU+-+,无盐胨水长, 6.5%盐胨不长,O/129:R

4. 致病: 胃肠炎(儿童夏季腹泻)与肠外感染(伤口菌血症)

[邻单胞菌属]——类志贺邻单胞菌

1、G-,双或短链2~5根极端丛H, 动+,无芽荚,

2、8~45 ℃长,普平长,MAC:乳-菌落,血平灰不透不溶血;TCBS不长,

3、葡F型, cb+触+ 、N+,LOA +++, 6.5%盐肉汤不长;KIA:KA--, MIU++-,0/129:

S

4、致腹泻、食物中毒、条件感染

5、M检注意属间鉴别

思考题

1、描述霍乱弧菌形态结构染色特征?

2、霍乱弧菌两种生物型如何鉴别?

3、霍乱弧菌保存液、增菌液、分离培养基及选择鉴定性培养基名称。

4、某住宅小区发现一例可疑霍乱病人,你该如何协助医生确诊?若作为一名社区医务工作者你还有哪些工作应该做?

36岁男职工。发病前3天去过农村,接触过腹泻病人,7月18日上午突然腹泻,继之呕吐,下午来急诊时已泻10余次,无腹痛无里急后重,粪便初起为黄色稀便继为水样便。体格检查:体温36℃,有失水表现,血压80/60mmHg,外周血白细胞数15.6×109/L,中性粒细胞0.82,红细胞5.0×1012/L。粪便检查为水样,见少量白细胞及红细胞。粪便悬液镜检可见运动力很强的细菌,涂片检查可见G-弧菌,今年未接种任何疫苗。

问:根据症状和体检结果,拟诊断为何种疾病?应如何进行细菌学检查以确诊临床诊断(包括标本采集、检验程序与鉴定依据)。

课堂检测

●1.弧菌属与肠道杆菌比较,其中主要不同点是(多)

A 革兰染色阴性

B 一端单鞭毛而运动活泼

C 营养要求高

D 于碱性培养基生长良好

E 氧化酶试验阳性

●2.下列细菌与增菌液的搭配哪些不恰当(多):

A 疑志贺氏杆菌粪便标本—GN 增菌液

B 疑伤寒杆菌尿液标本—亚硒酸盐肉汤

C 疑霍乱弧菌吐泻物标本—酸性蛋白胨水

D 疑肺炎球菌痰标本—硫酸镁肉汤

E 疑伤寒杆菌血液标本—碱性蛋白胨水

●3.关于霍乱弧菌的叙述不正确的

A 人类是其唯一的易感者

B 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C 可产生肠毒素

D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

E 到达小肠后,细菌可进入肠上皮细胞内繁殖,造成肠粘膜损伤

●4.关于霍乱弧菌的描述,下列错误的:

A G- 弧菌,单鞭毛,运动活泼

B 致病因素有菌毛、肠毒素

C 消化道传染

D 宜选用碱性培养基培养

E 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昏迷、肌肉麻痹等神经系统损伤症状

●5.预防霍乱的措施哪项无关

A 1:5的漂白粉处理病人的排泄物或呕吐物

B 饮用开水以防通过污染生水感染

C 接种霍乱菌苗保护易感者

D 注意食品卫生以防食入污染食品感染

E 防止医源性感染如注射、输血等

●6.有关霍乱病人吐泻物及标本送检错误的是

A 吐泻物呈米泔水样

B 内含霍乱弧菌

C 送检标本要严密包装

D 尽早收集标本及时送检

E 放置沉淀后方可送检

●7.将霍乱弧菌培养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可见

A “汹涌发酵现象”

B 形成菌膜

C 羽毛状生长

D 均匀混浊

E 沉淀生长

●8.目前认为引起霍乱的病原体除了O1血清群弧菌外,另一重要的病原

菌是

A O138血清群弧菌

B O139血清群弧菌

C O129血清群弧菌

D O111血清群弧菌

E O157血清群弧菌

●9.某单位发生了症状以呕吐、腹泻为水样便的食物中毒,防疫医生调查

后认定为“与吃新鲜小海米拌凉菜”有关,请问致病菌可能是

A 副溶血性弧菌

B 肠炎沙门菌

C 鼠伤寒沙门氏菌

D 产气荚膜梭菌

E 空肠弯曲菌

●10.食未煮熟的海产品后发生暴发性食物中毒

最可能由哪种细菌引起

A 鼠伤寒沙门氏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霍乱弧菌

D 副溶血性弧菌

E 胎儿弯曲菌

●11.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由何菌所致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沙门菌

C 副溶血性弧菌

D 变形杆菌

E 产气荚膜梭菌

●12.霍乱弧菌的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的区别

A 革兰染色性

B 动力

C 霍乱红反应

D 鸡红细胞凝集试验

E 霍乱血清凝集试验

●13.粪便标本应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的病原菌是()

● A 大肠埃希菌 B 痢疾志贺菌 C 霍乱弧菌

● D 空肠弯曲菌 E 变形杆菌

●14.在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一株细菌,为G-,发酵蔗糖,氧化酶试验阳

性,动力试验阳性,吲哚试验阳性,脲酶试验阴性。该菌可能是()

● A 大肠埃希菌O157:H7 B 福氏志贺菌

● C 霍乱弧菌 D 副溶血弧菌 E 伤寒沙门菌

●1BDE 2CE 3E 4E 5E 6E 7B 8B 9A 10D

●11C 12D 13C 14C

第11章答案

第十一章 醛、酮和醌 (一) 写出丙醛与下列各试剂反应时生成产物的构造式。 (1) NaBH 4,NaOH 水溶液 (2) C 2H 5MgBr ,然后加H 2O (3) LiAlH 4 , 然后加H 2O (4) NaHSO 3 (5) NaHSO 3 , 然后加NaCN (6) OH - , H 2O (7) OH - , H 2O , 然后加热 (8) HOCH 2CH 2OH , H + (9) Ag(NH 3)2OH (10) NH 2OH 解: (1)、CH 3CH 2CH 2OH (2)、CH 3CH 2C C 2H 5OH (3)、CH 3CH 2CH 2OH (4)、 CH 3CH 2CH SO 3Na OH (5)、CH 3CH 2CH CN OH (6)、CH 3CH 2CHCHO CH 3OH (7)、CH 3CH 2CH=CCHO CH 3 (8)、O CH 3CH 2C O H (9)、CH 3CH 2COO - + Ag (10)、CH 3CH 2CH=NOH (二) 写出苯甲醛与上题各试剂反应时生成产物的构造式,若不反应请注明。 (1)、C 6H 5CH 2OH (2)、C 6H 5C 2H 5OH (3)、C 6H 5CH 2OH (4)、C 6H 53Na OH (5)、C 6H 5OH (6)、不反应 (7)、不反应 (8)、O C O C 6H 5 H (9)、C 6H 5COO - (10)、C 6H 5C=NOH (三)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其羰基的活性排列成序。 (1) CH 3O ,CH 3O , CH 32CH 3O ,(CH 3)33)3O (2) CH 3CCCl 3O C 2H 5CCH 3O , 解:(1) CH 3CHO CH 3O CH 32CH 3O (CH 3 )3 3)3O

霍乱弧菌检验程序

霍乱弧菌检验程序 一、检查对象 一天内腹泻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病人。 二、标本采集及处理 1、采集时间:在未服用抗生素前采样。 2、采集方式:用棉拭子或采便管从肛门插入直肠3—5厘 米取样,必须看到有粪便黏附才可:对于自然排出的水样便、呕吐物及保存液保存的标本可直接接种分离或吸取 0.5ML、成形大便取黄豆左右大小。 3、标本送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若不能立即送检, 可保存于碱性蛋白胨水中尽快送检验。24小时以上才能送检的标本,应使用文一腊二氏保存液保存。 4、标本处理:将标本直接分离接种于4号琼脂及放入 8—10ML碱性蛋白胨水中增菌。 “两管三板”: 送检标本马上接种一个4号琼脂平板、同时碱性蛋白胨水培养管增菌;—8小时后接种增菌管内标本于第二块4号琼脂平板,同时转种第二管碱性蛋白胨水;6—8小时后继续接种第二管碱性蛋白胨水的标本于第三块4号琼脂平板上。

三、检验程序: 1、弧菌形态: 弧菌生长快、菌落大、培养4—5小时,原划线处有菌苔生长,8—10小时可长出小菌落,16小时菌落直径可达2毫米。菌落略带灰色、半透明、扁平、稍隆起、光滑湿润,培养时间延长或室温放置后,菌落略带黄色,中心厚而周围透明,培养基含亚碲酸钾使得菌落成灰色,中心形成黑色金属碲沉淀。在平皿上挑取典型菌落做玻片凝集试验。 2、玻片凝集试验: 首先要注意抗原抗体比例和保证抗原(菌株)的纯洁性,使用O1群和O139群两种诊断血清。如未获单个菌落,可挑取可疑菌苔边缘透明部分做玻片凝集。注意,凝集的菌落应以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查有无自然凝集;然后用此玻片显微镜下看动力(动力活泼如流星样);再将此玻片革兰氏染色看弧菌形态。 3、弧菌分型: 稻叶型和小川型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进一步分型。四、报疫程序: 一旦发现阳性可疑标本立即用铁罐保存,通知送检科室,确认病人资料;上报医院总值班2460或2560,派车送海珠区防疫站确证。 五、标本处理:

霍乱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霍乱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1.标本的采集: 1)粪便标本:应争取在发病早期、服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2)采便方法:可用棉拭采取自然排出的新鲜大便,亦可用直肠棉 拭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厘米处采取。 3)采样要求: ?水样便采取1~2毫升,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病人呕吐物、沾染粪便的衣物、尸体的肠腔和口腔内容物亦可作为检材。 ?外环境样本可采取病人的污染衣物、剩饭菜、可疑食品、抹布、污水、坑塘水、井水、公厕粪便、苍蝇等。 ?按1:10比例臵入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中,迅速送往实验室。4)肛拭采集的注意事项: 1.棉拭子要用竹签,圆形、光滑以免采样时易断; 2.棉拭子做的要稍大而紧固(避免采集时脱落); 3.采集者应穿戴一次性手套; 4.采集前将棉拭子用碱性蛋白胨水(APW)蘸湿,多余的液体紧靠管壁挤出; 5.采集时要求被采集者双腿分立、微屈、手扶墙或凳子趴下,劝其用

单手或双手协助分开股沟(或采集者用左手分开股沟),右手持棉拭子轻轻旋转插入肛门内约4~5cm(幼儿约2~3cm)处,转动数秒钟从紧靠肛环边的隐窝旋转擦取直肠表面黏液后退出; 6.棉拭子在推进时如感觉遇到阻力,应调整角度后缓缓旋转推进,避免用力过大或推进太快造成肛壁出血而影响病原菌的检出;棉拭子进入的深度一定要够,否则采集的有效标本量会很少; 7.采集的标本拭子应立即臵入APW内,手接触的部分在管口折断弃去。填写采样登记表(单),并在采样管上填写被采集者的样品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尽快送检。 二、快速诊断: 1.直接镜检: 为争取最快速度作出诊断,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悬滴法镜检(最好用暗视野),可见具有流星状动力的细菌。 2.特异性制动试验: ?取检材或新鲜碱性蛋白胨水培养物一滴,臵于载玻片上,再加霍乱弧菌O1多价或O139诊断血清,加盖玻片,用暗视野显微 镜观察,3分钟内流行状运动细菌被抑制的即为阳性,此法优 点是快速而特异,操作简便,可 ?在几分钟之内做出初步诊断。但要求标本必须有较多数量的弧菌,免疫血清最好是不加防腐剂的。 3.早期玻片凝集试验: ?埃尔托弧菌在TCBS、4号琼脂及庆大霉素平皿上生长较快,37℃

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文档

霍乱弧菌的检测 霍乱弧菌相关知识: 稻叶型(A、C) 古典型小川型(A、B、C少量) O1群霍乱弧菌:彦岛型(A、B、C) 稻叶型(A、C) 艾尔托型小川型(A、B、C少量) 彦岛型(A、B、C) 实验室准备: 1.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TCBS、4号或庆大霉素琼脂、营养平板、半固体菌种保存管。 2.试剂:拉丝实验用试剂(0.5%去氧胆酸钠水溶液)、氧化酶试剂(1%盐酸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或盐酸对氨基四甲基苯胺水溶液。 3.诊断血清:O1群霍乱诊断血清、稻叶型霍乱血清、小川型霍乱血清、O139群霍乱血清。 4.快诊试剂:O1群霍乱胶体金标记快诊卡、O139群霍乱胶体金标记快诊卡。霍乱弧菌检验流程图: 标本 37度6-8小时TCBS、4号或庆大霉素琼脂 小时 胶体金快诊卡/ 制动等试验血清学凝集试验氧化酶实验拉丝实验O/129敏感试验 初步报告、菌种保存

一、采样 (一)水样便采取1-2毫升,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病人呕吐物、沾染粪便的衣物、尸体的肠腔和口腔内容物亦可做为检材; (二)外坏境样本可采取病人的污染衣物、剩饭菜、可疑食品、抹布、污水、坑塘水、井水、公厕粪便、苍蝇等; (三)按1:10比例置入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中,迅速送往实验室。 二、增菌、培养 (一)所有粪便标本都应经过增菌,尤其是恢复期病人、带菌者或用过抗菌药物的病人标本含菌量少,单靠直接分离不易检出。需经碱胨水37度增菌6-8小时后分离(夏日可将运送时间计算在内); (二)标本含菌量少时,为提高检出率可实行2次增菌,取第一次碱胨水增菌后的培养物表层液0.1-0.2毫升,接种于8-10毫升的碱胨水中,37度培养6-8小时后再做分离。 (三)霍乱弧菌好氧,易形成菌膜,故在取出增菌管时动作要轻,接种环于菌膜下取一满环,划线接种于TCBS或4号琼脂平板37℃10~14h孵育培养。 三、快速诊断 (一)、直接镜检:为争取最快速度作出诊断,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悬滴法镜检(最好用暗视野),可见具有流星状动力的细菌。 (二)、早期玻片凝集试验:埃尔托弧菌在TCBS、4号琼脂及庆大霉素平皿上生长较快,37度培养8-10小时,在其他杂菌尚未生长或长出很小菌落情况下,埃尔托型菌落直径可达1-2mm。将已长出较大半透明菌落或湿润菌苔的平皿取出,直接用霍乱多价血清做玻片凝集,阳性者可初步报告。琼脂平皿继续培养,按常规培养时间再做一次复查。 (三)、要求及注意事项: 1.当霍乱弧菌在4号琼脂及庆大霉素培养基上生长过久(超过36小时)时,会出现菌落粘稠、血清凝集假阴性现象。 2.故应取新鲜培养物(10-14小时)作凝集试验,凝集的菌落立即转种营养琼脂平板。 3.小川型菌株有时在稻叶型单价血清中可出现弱凝集,这并非彦岛型,而是小川型含有少量C抗原成分的缘故。 4.有的标本可能同时存在非O1群霍乱弧菌,可疑菌落较多时,应挑选5个以上的菌落逐个进行玻片凝集检查; 5.必要时,取原划线菌苔边缘透明部分再做玻片凝集(对一次流行的首批病人进行检验时尤应注意)。 6.平皿分离未获分散的单个菌落,而在密集部位仍有可疑菌落时,应将该部分再做分离或经增菌后再做分离; 7.从恢复期病人分离出菌落典型但不凝集的弧菌,这时应以霍乱粗糙型血清做玻片凝集,以确定是否为粗糙型或NAG弧菌。 四、初步鉴定试验: 1.氧化酶实验:在非选择性或非鉴别性培养基如营养琼脂的新鲜培养物上滴加氧化酶试剂1滴,并使其流开。或将菌落用竹签或牙签挑至滴有试剂的滤纸上,在1分钟内出现粉红-紫红-紫蓝色(有的最后呈黑紫色)。为氧化酶阳性。 肠杆菌科细菌多不变色或变成粉红色后很快退色为氧化酶阴性。 注意事项:试验时避开含铁物质(如接种环)。不能直接取产酸培养基上的菌落,

弧菌属

第11章弧菌属(Vibrio) 弧菌属: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阴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表面最多。 一、霍乱弧菌(V ibrio cholerae)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G-,弧型或逗点状,单鞭毛;液体中,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涂 片中,排列整齐,呈鱼群状。人工培养后呈杆状。 2. 培养特性: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增菌。能在无盐培养基中生长(区别其它弧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 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阳性,能发酵常见的单糖、双糖和醇糖,产酸不产气。 3. 抗原构造与分型:根据O抗原不同,现已有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O139群引起霍乱,两者在抗原性方面无交叉。 △根据表型差异,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El T or生物型。 4.抵抗力:El Tor生物型和其它非01群霍乱弧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力较古典型为强。 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1)不耐干——干燥时易死亡,水环境中可存活两周(水源性传播,水性爆发) (2)不耐酸——正常胃酸4min (3)不耐热——100℃,1-2min (4)对氯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霍乱肠毒素:已知最强致泻毒素 (1)A亚单位(1个)——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 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2)B亚单位(5个)——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 位进入细胞。 2. 鞭毛:鞭毛运动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菌毛:是细菌定居于小肠所必须的因子。 (二)所致疾病 1. 霍乱:烈性肠道传染病,甲类法定传染病。在自然情况下,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如海产品(贝壳类) 正常胃酸条件下,10*8细菌方能引起感染。 2. 临床表现:剧烈的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1L/H),代谢 性酸中毒、低碱血症、低容量性休克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3. 临床分期: 1)潜伏期:2-3天 2)吐泻期:剧烈吐泻、米泔样,每日数十次,持续2-3天 3)脱水期:严重吐泻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肾衰、循环衰竭、休克、死亡 4. 表现:神志不安、淡漠“霍乱面容”, 脱水貌:眼窝下陷,舟状腹,肌痉挛等 5. 恢复期:吐泻停止、紊乱纠正、症状消失、病程平均为3-7天

弧菌

弧菌病:南美白对虾养殖难以回避的话题 ?https://www.doczj.com/doc/c14061305.html, 2011年04月14日14:37 水产前沿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2010年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遭受了严重病害,尤其是对虾“偷死”情况严重。虽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养殖水质恶化等难辞其咎,但从整个疫情上来看,对虾养殖中弧菌贯彻始终,可谓“魅影重重”。 文/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阮记明黄建珍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章海鑫王祎 江西福仁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中平 2010年我国的对虾养殖业特别是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遭受到严重的病害肆虐,其危害程度严重的,发病率和排塘率均在50%以上,个别达到90%。总体去年的对虾病情表现出南北有较大差异的特点。从病情上看,南方病情重于北方,其中海南、粤东、粤西地区受灾最重;从病程上看,南方地区呈现发病范围广、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发病季节不明显等特点,头造虾减产严重;而以江浙、京津唐为中心的北方养殖区虽也有发病现象,但整体发病率不高、造成的损失不大;从症状上看,南方地区多表现为空肠空胃、偷死等症状,而北方对虾养殖区虽也曾出现了“偷死”现象,但该病整体发病率不高,对虾仍以传统的白斑病、桃拉综合症等为主。关于对虾病害的原因,虽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等难辞其咎,但总的来看,对虾养殖中处处体现出弧菌的身影,可谓“魅影重重”。本文就对虾养殖中的病原弧菌、弧菌病症状和防治等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弧菌及弧菌病 弧菌(vibrio)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成为海水环境的优势种群,尤以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等占优势。目前,第九版《伯杰氏细菌学手册》收录了35种弧菌属细菌,在这些弧菌当中,部分种已被认为是鱼类的重要致病菌。据有关报道,鳗弧菌(V.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灿烂弧菌(V.splendid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杀鲑弧菌(V.salmonicida)、海利斯顿氏菌(V.pelagius)、美人鱼弧菌(V.damsela)、奥氏弧菌(V.ordalii)、费氏弧菌(V.fischeri)、鲨鱼弧菌( V.carchariae)以及最小弧菌(V.mimicus)等10多种弧菌可以引起鱼类病害。随着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养殖水域生态变化,弧菌病已经成为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 由弧菌属(Vibrio)细菌引起的弧菌病(Vibriosis)是在世界各地养殖鱼、虾、蟹及贝类等水产动物中普遍流行且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弧菌属中的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在弧菌种群中占优势,广泛存在于自然海水中,导致弧菌病在全世界发生,且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危害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给鱼、虾、蟹及贝类等海水动物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由鳗弧菌、海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疾病统称弧菌病。对虾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对虾幼体菌血病、烂鳃病、红腿病、烂眼病等,其主要的病原菌为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其中弧菌科的许多种细菌,是引起对虾类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表1),并且作为海水中的常在菌群,弧菌也存在于健康的甲壳类个体的体内,Gomez等报道了万氏对虾的肝胰脏内可能存在着多种弧菌。当水中弧菌的数量为103-104cfu/mL(cfu/mL: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时,对虾的红腿病症状明显加重。通过对比看出,对虾的发病程度和死亡情况与虾池水中弧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认为,当水中的弧菌数量达到104cfu/mL时,对虾就可能被感染发病。

微生物检验第十六章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讲义

第十六章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本章内容 一、弯曲菌属 二、幽门螺杆菌 弯曲菌属——分类 包括5个种和5个亚种。 致病:空肠弯曲菌是人类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 弯曲菌属——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形态:细长、螺旋形或海鸥展翅状、S形的弯曲杆菌。 染色:G-。 特殊结构:有单鞭毛,运动活泼,投镖式或螺旋状运动。一端单鞭毛多见于胎儿亚种,两端单鞭毛多见于空肠弯曲菌,无芽胞,无荚膜。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需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长。 气体环境:微需氧;初次分离需在含5%O2、85%N2、10%CO2中生长,传代培养时能在10%C02环境中生长。 温度环境:空肠弯曲菌在43℃生长,25℃不生长。 胎儿弯曲菌在25℃生长,43℃不生长。 37℃都能生长。

菌落特征: 选择培养基: Skirrow琼脂、ButzIer培养基和Campy-BAP培养基。 空肠弯曲菌初次分离时,经48h培养: 扁平湿润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常沿接种线扩散生长的菌落,不溶血。 圆形凸起半透明、针尖状、有光泽、单个细小菌落,不溶血。 抗原 有菌体(O)抗原、热不稳定抗原和鞭毛(H)抗原。 根据O抗原可将空肠弯曲菌分为42个血清型。 抵抗力 较弱,56℃5分钟被杀死。干燥环境中仅能存活3小时。 弯曲菌属——微生物检验及鉴定 标本采集:粪便、血液或脑脊液。 形态学检查:革兰阴性逗点状、S形或螺旋状小杆菌。 悬滴法:投镖式或螺旋状运动。 分离培养: 粪便和肛拭子标本接种于Skirrow血琼脂平板和Campy-BAP平板。 血液或脑脊液标本接种布氏肉汤增菌后,转种弯曲菌分离培养基,置43℃、37℃,在微需氧环境下培养24~72h,观察菌落特征。 生化反应 弯曲菌属——致病性及临床意义 人类肠道感染和各种肠道外感染。 空肠弯曲菌:引起散发性细菌性肠炎。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练习题

2019 第十六章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一、A1 1、碳标记呼气试验可用于检测哪种病原菌的感染 A、空肠弯曲菌 B、大肠弯曲菌 C、志贺菌 D、幽门螺杆菌 E、霍乱弧菌 2、关于幽门螺杆菌染色正确的是 A、革兰染色着色不匀 B、常用吉姆萨染色 C、革兰阴性 D、芽孢染色阳性 E、荚膜染色阳性 3、弯曲菌属培养特性为 A、需要95%CO2 B、专性厌氧 C、专性需氧 D、厌氧 E、微需氧 4、弯曲菌属显微镜观察显示 A、长丝状 B、蝌蚪形 C、棒形 D、菌体细长呈S形 E、长杆状 5、弯曲菌属属于 A、菌体呈Z形或字母状 B、革兰阴性 C、营养要求不高 D、流星样动力 E、无动力 6、弯曲菌属的细菌特点是 A、海鸥展翅型 B、分支结构 C、具有芽孢 D、革兰染色阳性 E、墨汁染色阳性 7、弯曲菌生化反应的特点是 A、生化反应活泼

B、发酵糖类 C、液化明胶分解尿素 D、VP试验和甲基红试验均阳性 E、氧化酶试验阳性 8、下列哪种病原菌,粪便标本应进行直接检查 A、大肠埃希菌 B、痢疾杆菌 C、结肠炎耶氏菌 D、沙门菌 E、弯曲菌 9、弯曲菌属中引起腹泻的常见病原菌有 A、空肠弯曲菌 B、大肠弯曲菌 C、胎儿弯曲菌 D、黏膜弯曲菌 E、猪肠弯曲菌 10、下列哪种细菌不是厌氧菌 A、产黑素类杆菌 B、肉毒梭菌 C、破伤风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空肠弯曲菌 11、胎儿弯曲菌是 A、革兰阳性弯曲杆菌 B、革兰阳性杆菌 C、革兰阴性弯曲杆菌 D、革兰阴性小球菌 E、革兰阴性芽胞杆菌 12、培养弯曲菌属常用的培养基是 A、血平板 B、伊红美蓝 C、营养琼脂 D、Skirrow E、庆大培养基 13、脲酶活性最强的细菌是 A、变形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幽门螺杆菌 D、布鲁菌 E、大肠埃希菌

弯曲菌菌种冷冻保存及复苏方法的研究

应、毒素、噬菌体敏感性、药敏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 的变异[7] ,易于造成漏检。食品中的霍乱弧菌含量相对较少,且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和(或)抑制,致使检测更加困难。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同样存在着上述类似的问题。荧光PCR 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特别是如果从食品样品直接提取DNA 则3h 左右能出结果的快速性,能有效地解决以上困难,很好地满足对食品中致病性弧菌快速检测的需要。参考文献 [1] 郁庆福.现代卫生微生物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401. [2] F.奥斯伯,R.E.金斯顿,R.布伦特,著.颜子颖,王海林,译.精 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223, 1042105. [3] J.萨姆布鲁克,D.W.拉塞尔,著.黄培堂,汪嘉玺,朱厚础,等 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82105,6182628. [4]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乱防治手册编写组.霍乱防治手册[M]. 第5版: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1999. [5] S N ΠT 1022—2001.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检验方法[S]. [6] 王家豪.PCR 技术应用于霍乱监测的效果探讨[J ].中国公共卫 生学报,1999,18(5):2602262. [7] 蒋小皖.O139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 1999,10(4):28229. [收稿日期:2007-07-25] 中图分类号:R15;Q93-33;R44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56(2007)06-0514-05 作者简介:骆海朋 男 主管技师 硕士 实验技术与方法 弯曲菌菌种冷冻保存及复苏方法的研究 骆海朋 陈 倩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13) 摘 要: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弯曲菌菌种保存方法。方法 采用含30%甘油的脑心浸液肉汤,将实 验室保存的19株弯曲菌于-30℃和-70℃分别保存,每个菌株3个菌种管。1年后,采用5%脱纤维羊血的布氏肉汤进行增菌,然后转种哥伦比亚血平板,比较存活效果。结果 -30℃条件下采用多管法保存弯曲菌可以获得与-70℃条件下保存相当的效果。结论 采用多管法(每株菌3个菌种管)于-30℃冷冻保存弯曲菌是一个简单、方便、有效、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弯曲杆菌属;保存,生物学;低温保存 Studies of Methods of Freezing Storage of C ampylobacter and R ecovery of Frozen Storage Strain LUO Hai 2peng ,CHE N Qian (Beijing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 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13,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 o find an easy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torage of cam pylobacter.Method Cam pylobacter strains were stored in the content of 30%glycerine brain heart broth.19is olate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and stored at -30℃and -70℃and every strain had 3copies.A fter one 2year store ,the frozen strains were recovered in the content of 5%sheep blood preston broth for 24hours ,and then were subcultured on the C olumbia blood plate.R esults In one 2year store ,the storage of the strains in the tem perature of -30℃had the same effect as the storage of strains in the tem perature of -70℃.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storage of cam pylobacter in multi tubes in the tem perature of -30℃may be an easy and effective method . K ey w ord :Cam pylobacter ;Preservation ,Biological ;Cry opreservation — 8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HI NESE JOURNA L OF FOOD HYGIE NE 2007年第19卷第6期

群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

群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 l 血清分型 用普通琼脂或碱性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苔进行血清分型。分型使用小川型及稻叶型的单价血清作玻片凝集反应。 l.1 在小川型单价血清凝集,在稻叶型单价血清不凝集者为小川型。 l.2 在小川型单价血清不凝集,在稻叶型单价血清凝集者为稻叶型。 1.3 在小川型、稻叶型单价血清均呈明显凝集者为彦岛型。 2 试管凝集试验 用生理盐水自1:20开始对倍连续稀释01群霍乱多价血清,每管含稀释血清O 历mL。将被检菌在营养琼脂的16~18h培养物用0.2%福尔马林生理盐水制成每毫升约含18亿菌体(相当于细菌标准比浊管浓度)的悬液,每稀释血清管加入0.5mL;另将菌悬液0.5mL加入0.5mL生理盐水中作对照。摇匀,置37℃3h观察初步结果。再放4℃或室温过夜,观察最后结果。生理盐水对照不出现自然凝集,能便试验菌出现十十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凝集滴度,凝集滴度达到或超过血清原效价一半的即可确定为01群霍乱弧菌。 对一次流行的首批病例菌株和玻片凝集反应不典型的菌株应做本试验。 3 古典型和埃尔托型的鉴别 3.1 按表l所列的试验鉴别01群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 注:括弧内为少数菌株结果。 3.2 试验方法: a. 第N组霍乱噬菌体裂解试验: 本项试验与噬菌体分型在同一平皿上进行,方法见C4.1.2。 b.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将1.5%普通琼脂加热溶化,待冷却至5O℃z左右,按每毫升培养基加入50单位多粘菌素B,摇匀后倾注平皿,凝固后备用。在平皿背面用玻璃笔划出若干方格。将被检菌2~ 3h肉汤培养物一接种环点在培养基表面,

待干后放37℃培养过夜,观察结果。被检菌不生长或生长不足10个菌落为敏感,记录为十号。 c. 鸡血球凝集试验:在清洁平皿内划出方格,用直径4mm的接种环取一滴生理盐水滴在每个方格内,取被检菌18h琼脂培养物少许。在生理盐水中制成浓厚菌悬液。再用接种环各加一滴经洗涤三次的2.5%鸡血球生理盐水悬液,充分摇匀,肉眼观察结果。1min内出现血球凝集者为阳性,血球呈均匀分散状态者为阴性。埃尔托型为阳性。古典型一般为阴性。 d. V-P试验:将被检菌接种于葡萄糖磷酸盐蛋白胰水,37℃培养2~3天。然后取出lmL培养物加5%0a-奈酚乙醇溶液0.6mL,振荡5s,加入40%氢氧化钾液0.2mL,再振荡5s,去掉棉塞置室温。在lh内出现红色反应者为阳性。阴性者在试剂加入后逐渐出现浅褐色。古典型为阴性,而埃尔托型多为阳性。 e. 溶血试验:取被检菌24h普通肉汤(中试管装8~1OmL)培养物lmL,l%绵羊红血球(生理盐水洗3次,最后l次离心速度为20OOr/min,离心lOmin)lmL。混匀后放37℃ ,2h观察初步结果,再放4℃冰箱过夜观察最后结果。试验应有已知溶血椭、不溶血株和肉汤管做对照。达半数血球溶解者为溶血阳性。为证明为不耐热溶血素。可将被检菌的培养物加热56℃ 3Omin而后再做溶血试验。古典型不产生可溶性溶血素。埃尔托型有些产生,有些不产生不耐热的可溶性溶血素。 4 噬菌体-生物分型 4.1噬菌体分型 4.1.1 利用五株国内分离的弧菌噬菌体(VPl~Vp5)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分成32个噬菌体型(表2)。 4.1.2 噬菌体分型方法:在1.5%普通琼脂平皿的背面,用玻璃笔划出9个方格,再将被检菌2~3h肉汤培养物0.2mL加至已融化并冷至5O℃的0.7%4mL半固体琼脂中,混匀后倾注于琼脂平皿上。待干后,于第1~5格分别滴加VPl~VP5分型噬菌体的原液(l08~109/mL);第6、7格分别滴加第IV组霍乱噬菌体原液(109/mL)及常规稀释液(106/mL);第8、9格滴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溶原噬菌体两个代表株(溶原性菌株的18~20h肉汤培养物,经56C3Omin水浴杀菌后使用),作为对溶原噬菌体敏感性的测定。待干后放37℃培养过夜,观察结果。依据被检菌对VP~lVP5噬菌体的敏感性,按表2判定其噬菌体型别。 4.2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生物分型 4.2.1根据菌株的溶原性、对溶原噬菌体的敏感性、山梨醇发酵试验和溶血试验等四个生物学性状,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分成12个生物型(表3)。 4.2.2 溶原性测定:从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复愈型抗链霉素株SM6的普通琼脂平皿培养物上挑取光滑圆整的典型菌落接种普通肉汤,37℃培养8~12h,作为指示菌。在直径9cm平皿中倾注一薄层1.5%普通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于平皿底的背面用

第10章 弧菌属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品课程

第10章弧菌属 弧菌属(Vibrio)细菌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阴性菌,本菌属与肠杆菌科的主要不同点是氧化酶试验阳性(麦契尼可夫弧菌除外)和有一根位于菌体一端的单鞭毛。弧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最多。本菌属目前有36个种,其中至少有12个种与人类感染有关,尤以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最为重要。 第一节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V.cholerae)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二千多年前已有记载。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过7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前6次均由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引起,1961年开始的第7次大流行由霍乱弧菌El Tor生物型引起。1992年一个新的流行株O139(Bengal)在沿孟加拉弯的印度和孟加拉一些城市出现,并很快传遍亚洲,这是首次由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流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霍乱弧菌菌体大小为0.5~0.8?1.5~3μm。从病人新分离出的细菌形态典型,呈弧型或逗点状(图10-1)。但经人工培养后,细菌常呈杆状而不易与肠道杆菌区别。革兰染色阴性。特殊结构有菌毛,无芽胞,有些菌株(包括O139)有荚膜,在菌体一端有一根单鞭毛。若取病人米泔水样粪便或培养物作悬滴观察,细菌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或流星状。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广(18~37?),故可在外环境中生存。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因其它细菌在此pH中不易生长,故初次分离霍乱弧菌常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霍乱弧菌可在无盐环境中生长,而其它致病性

弧菌则不能。霍乱弧菌为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阳性,能发酵很多常见的单糖、双糖和醇糖,如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分解阿拉伯胶糖;能还原硝酸盐,吲哚反应阳性。 抗原构造与分型霍乱弧菌有耐热的0抗原和不耐热的H抗原。根据0抗原不同,现已有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O139群引起霍乱,其余的血清群分布于地面水中,可引起人类胃肠炎等疾病,但从未引起霍乱的流行。H抗原无特异性,免疫扩散试验表明所有霍乱弧菌拥有相同的H抗原。 O1群霍乱弧菌根据其菌体抗原由3种抗原因子A、B、C组成,又可分为3个血清型:小川型(Ogawa)、稻叶型(Inaba)、和彦岛型(Hikojima)(表10-1)。 表10-1 霍乱弧菌O1群血清型 (抗原组分)O1多克隆 抗体 O1单克隆抗体 A B C 出现频率造成流行 小川型 (AB) + + + -常见是 稻叶型 (AC) + + -+ 常见是 彦岛型 (ABC) + + + + 极少见未知“+”凝集;“-”不凝集 根据表型差异,O1群霍乱弧菌的每一个血清型还可分为2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El Tor生物型(El Tor biotype)因在埃及西奈半岛El Tor检疫站首次分离出而命名)。古典生物型不溶解羊红细胞,不凝集鸡红细胞,对50IU的多粘菌素敏感,可被第IV群噬菌体裂解,而El Tor弧菌则完全相反。 O139群在抗原性方面与O1群之间无交叉,序列分析发现O139群失去了O1群的0抗原基因,出现了一个约36 kb的新基因,编码与O1群不同的脂多糖

微生物检验第十六章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练习

第十六章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一、A1 1、下面哪个不是幽门螺杆菌的特性 A、微嗜氧菌 B、脲酶阴性 C、动力阳性 D、引起胃炎 E、大多对阿莫西林敏感 2、对幽门螺杆菌性状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是微需氧菌 B、37℃、25℃、42℃均生长 C、是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的致病菌 D、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均阳性 E、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3、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原菌为 A、棒状杆菌 B、幽门螺杆菌 C、大肠埃希菌 D、耶尔森菌 E、空肠弯曲菌 4、脲酶活性最强的细菌是 A、变形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幽门螺杆菌 D、布鲁菌 E、大肠埃希菌 5、培养弯曲菌属常用的培养基是 A、血平板 B、伊红美蓝 C、营养琼脂 D、Skirrow E、庆大培养基 6、胎儿弯曲菌是 A、革兰阳性弯曲杆菌 B、革兰阳性杆菌 C、革兰阴性弯曲杆菌 D、革兰阴性小球菌 E、革兰阴性芽胞杆菌

7、下列哪种细菌不是厌氧菌 A、产黑素类杆菌 B、肉毒梭菌 C、破伤风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空肠弯曲菌 8、弯曲菌属中引起腹泻的常见病原菌有 A、空肠弯曲菌 B、大肠弯曲菌 C、胎儿弯曲菌 D、黏膜弯曲菌 E、猪肠弯曲菌 9、下列哪种病原菌,粪便标本应进行直接检查 A、大肠埃希菌 B、痢疾杆菌 C、结肠炎耶氏菌 D、沙门菌 E、弯曲菌 10、弯曲菌生化反应的特点是 A、生化反应活泼 B、发酵糖类 C、液化明胶分解尿素 D、VP试验和甲基红试验均阳性 E、氧化酶试验阳性 11、弯曲菌属的细菌特点是 A、海鸥展翅型 B、分支结构 C、具有芽孢 D、革兰染色阳性 E、墨汁染色阳性 12、弯曲菌属属于 A、菌体呈Z形或字母状 B、革兰阴性 C、营养要求不高 D、流星样动力 E、无动力 13、弯曲菌属显微镜观察显示 A、长丝状 B、蝌蚪形

微生物检验第十五章 弧菌科及检验练习

第十五章弧菌科及检验 一、A1 1、霍乱弧菌有哪些抗原 A、耐热菌体抗原与不耐热的鞭毛抗原 B、不耐热菌体抗原与耐热的鞭毛抗原 C、耐热菌体抗原与耐热的鞭毛抗原 D、不耐热菌体抗原与不耐热的鞭毛抗原 E、以上都不是 2、目前已知致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大肠埃希菌肠毒素 B、痢疾志贺菌肠毒素 C、伤寒沙门菌肠奉素 D、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E、霍乱肠毒素 3、TCBS培养基的鉴别用糖是 A、葡萄糖 B、蔗糖 C、乳糖 D、半乳糖 E、麦芽糖 4、关于霍乱弧菌的培养特性,错误的是 A、初次分离常选用pH8.5的碱性蛋白胨水 B、在TCBS平板上发酵蔗糖产酸,菌落呈红色 C、营养要求不高 D、含亚碲酸钾的选择性平板上形成灰褐色菌落中心 E、在血琼脂上ElTor生物型可形成β溶血环 5、在悬滴标本中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是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幽门螺杆菌 D、霍乱弧菌 E、变形杆菌 6、霍乱弧菌在下列哪种培养基上生长 A、血清肉汤 B、肉浸液 C、碱性蛋白胨水 D、疱肉培养基 E、葡萄糖蛋白胨水

7、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传播途径是 A、污染用水 B、病畜肉 C、病鼠尿污染食物 D、苍蝇污染食物 E、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8、副溶血性弧菌的下列生化反应中,错误的是 A、无氯化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B、在100g/L氯化钠中不生长 C、本菌在70g/L NaCl培养基中生长 D、神奈川现象阳性 E、碱性蛋白胨水可做该菌增菌培养 9、我国沿海地区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是 A、沙门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肉毒梭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产气荚膜梭菌 10、关于弧菌的叙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形 B、呈革兰阴性 C、营养要求高,仅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D、一端具有单鞭毛而运动活泼 E、耐碱不耐酸 11、用于霍乱孤菌生物学分型的血细胞凝集试验所用红细胞,一般采自 A、人 B、鸡 C、家兔 D、豚鼠 E、绵羊 12、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C、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运动 D、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因为能形成芽胞 E、革兰染色阴性 13、O2~O138群霍乱弧菌常引起的疾病是 A、霍乱 B、副霍乱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第二十一章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一、弯曲菌属 (一)概述: 弯曲菌属细菌是一类微需氧,不分解糖类,氧化酶阳性,菌体弯曲呈逗点状、S形或螺旋状,有动力的革兰阴性菌。包括5个种和5个亚种。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前者是人类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后者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 (二)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革兰阴性、细长、螺旋形或海鸥展翅状、S形的弯曲杆菌。一端或两端具有单鞭毛,运动活泼,有时呈螺旋状运动。一端单鞭毛多见于胎儿亚种,两端单鞭毛多见于空肠弯曲菌,无芽胞,无荚膜。 2.培养特性:微需氧菌,初次分离时需在含5%O2、85%N2、10%CO2气体环境中生长,传代培养时能在10%CO2环境中生长。 本属菌最适生长温度随菌种而异(生长温度差异可作为菌种鉴别要点)。 营养要求高,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需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长。常用的选择培养基有Skirrow琼脂和Campy-BAP培养基。这些培养基以血琼脂为基础,加人多种抗生素,能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而有利于本菌的分离。空肠弯曲菌初次分离时,经48h培养可形成两种菌落;一种为扁平、湿润、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常沿接种线扩散生长的菌落;另一种为圆形、凸起、半透明、针尖状、有光泽、单个细小菌落。两种菌落均不溶血。在布氏肉汤内呈均匀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本属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糖类、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V-P和甲基红试验均阴性。氧化酶均为阳性,大多数弯曲菌能还原硝酸盐、触酶试验为阳性,空肠弯曲菌马尿酸水解试验阳性。 4.抗原结构:有菌体(O)抗原、热不稳定抗原和鞭毛(H)抗原。根据O抗原可将空肠弯曲菌分为42个血清型。 5.抵抗力:抵抗力较弱,56℃5分钟即被杀死。干燥环境中仅能存活3小时。 (二)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立即送检,及时接种。 2.检验方法及鉴定 (1)直接涂片 1)悬滴标本检查: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投镖式或螺旋状运动的细菌。 2)革兰染色检查:为革兰阴性逗点状、S形或螺旋状小杆菌。

第11章 弧菌属测试题

第11章弧菌属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霍乱肠毒素 2.弧菌属 二、填空题 1.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群即、 ,霍乱弧菌标本直接涂片可见样运动 . 2.完整的霍乱肠毒素由与结合而成 ,其中是其毒性亚单位 . 3.根据霍乱的发病机制 ,治疗霍乱的关键是 ,并同时应用进行治疗. 4.副溶血性弧菌在含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引起人类 . 5. 霍乱弧菌可分为O-1群霍乱弧菌. 和。 6. 霍乱弧菌耐不耐酸,其选择培养基是。 7霍乱肠毒素的A1肽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不断转化为,引起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呕吐腹泻。 8.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污染的或经口传播,致病因素主要是、和。 二.A型选择题 1.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B.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穿梭运动”现象。 D.EL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胞形成; E.革兰染色阴性 2.霍乱肠毒素 A.为耐热外毒素; B.为不耐热内毒素; C.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后,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 D.A2肽链活化后,使肠上皮细胞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 E.A1肽链与B亚单位结合,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 3.关于霍乱,错误的是 A.属于烈性消化道传染病; B.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C.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 D.病后的免疫力短暂; E.接种霍乱死疫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4.一男性病人,43岁,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1天。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查体,疲倦面容,皮肤、唇舌干燥,眼窝内陷。血压80/60mmHg。应首先进行如下何种检查来进行初步诊

弧菌属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第45卷 第3期Vol.45No.3 淡 水 渔 业 FreshwaterFisheries 2015年5月May2015 收稿日期:2014-06-25;修订日期:2014-12-11 资助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NZ0003) 第一作者简介:刘衍鹏(1984- ),男,四川成都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疾病病原检测方面的研究。E-mail:hindoo@163.com通讯作者:肖 丹。E-mail:taomx12@yeah.net ?研究简报? 弧菌属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刘衍鹏1 ,黄冠军1 ,刘天强1 ,李爱华2 ,肖 丹 1 (1.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动物保健研究所,成都 610041; 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2) 摘要:根据弧菌属细菌(Vibrio spp.)共有的rpoA 基因序列,比对和设计了一对PCR引物,建立了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弧菌属细菌的通用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靶标DNA的检测灵敏度为58fg/μL,对菌液的检测灵敏度为2.7×102 cfu/mL,能够区分该属细菌与其它属的细菌,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使用建立的方法对分离自南美白 对虾的病原菌进行了检验,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待检测病原均为弧菌属的细菌,与测序结果一致,说明该检测方法可用于弧菌属细菌的检测和诊断。关键词:弧菌属细菌;rpoA 基因;特异性;检验 中图分类号:S9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07-(2015)03-0088-05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CR assay for dection of Vibrio spp . LIUYan-peng1 ,HUANGGuan-jun1 ,LIUTian-qiang1 ,LIAi-hua2 ,XIAODan 1 (1.Anim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Tongwei Co .,LTD ,Chengdu 610041,China ;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eshwater Ec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China ) Abstract :ApairofPCRprimerswasdesignedaccordingtotheconsensussequenceoftherpoA ofVibrio andaPCRassay forVibrio spp.wasthusestablished.ThePCRassaycoulddistinguishVibrio sppfrombacteriaofothergenuswithgreatspe-cificityandthesensitivityoftheassaywas58fg/μLforDNAand2.7×102 cfu/mLforVibrio strain.PathogensisolatedfromPenaeus vannmei wereidentifiedbyestablishedPCRand16SrDNAsequencingrespectively.Theresultshowedthatthetwoassayshadgreatconformitywitheachother,whichindicatedthatthedevelopedPCRassaycanbeusedtodetectVibrio spp. Key words :Vibrio spp.;ropA ;specificity;detection 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Vibrio ),是一类革兰 氏阴性、具极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的短杆状细菌[1] ,是引起海、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的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第九版《伯杰氏细菌学手册》收录了35种弧菌属细菌,其中的鳗弧菌(Vibrio an -guillarum )、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 )、哈维氏弧菌(V .harveyi )、灿烂弧菌(V .splendidus )、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 )、创伤弧菌(V .vulnificus )、杀鲑弧菌(V .salmonicida )、海利斯顿氏菌(V .pelagius )、美人鱼弧菌(V .damsela )、奥 氏弧菌(V .ordalii )、费氏弧菌(V .fischeri )、鲨鱼弧菌(V .carchariae )以及最小弧菌(V .mimicus )等可以引起鱼类病害,某些种类还会导致人或其他动物发病[2] 。因此,如何在临床上对弧菌病进行快速、正确的诊断,对于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弧菌种类繁多,现有的检测方法只能对弧菌属 中的1种或者几种进行诊断[3-9] ,因此要确定具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