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行政法简答题和论述题,个人归纳

(完整版)行政法简答题和论述题,个人归纳

(完整版)行政法简答题和论述题,个人归纳
(完整版)行政法简答题和论述题,个人归纳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彻于行政法规范之中,指导行政法的制定和实施等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对行政法现象的抽象和概况,反映着当代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

⑴普遍性。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行政立法、执法、准司法、监督等各个环节和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之中。

⑵规范性。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各项行政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产生其他具体规则和原则的规范。有直接的约束力

⑶特殊性。反映的是行政法的基本矛盾和本质。

⑷时代性。集中反映一个国家当时的行政法治精神观念。

⑸基础性。反映着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

意义:

A、揭示行政法的主要矛盾和本质;

B、界定行政法发展的框架和方向

C、指导和约束行政法的制定、解释、适用

D、确保行政法律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

E、弥补行政法规范的漏洞,可直接作为规范适用

六大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必需要取得法律的授权,并遵守法定权限、程序规则,并且要对行使权力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该原则包括的子原则:

(1)法律优位原则(一切行政活动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机关只有不实施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行为就符合该原则要求。)

(2)法律保留原则(涉及公民权利义务等事项,只有法律明确授权,行政机关才能实施相应的管理活动。)

(3)越权无效原则(要求行政机关本身的职权要法定化,超越权限无效。)

内容:

(1)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得超越法定权限

(2)行政行为的做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3)行政行为的做出必须达到证据充分

(4)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二、程序正当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包括:

1、相关事项告知相对人;

2、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依据、利益;

3、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

4、与自身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5、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程序等

包含的子原则:

1、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主动或者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公开或者使其知晓有关政务活动的情况和正确资料

2、公众参与原则:行政机关作出重要的规定或决定时,应当听取公众意见,尤其是应当听取直接相对人与其他利害关系人的陈述或者申辩。

3、公务回避原则:实体原因:工作人员与其处理的公务本身存在利害关系程序原因:虽无利害关系,由于其他可能影响其客观中立

三、权责统一原则

1、行政效能原则:为了保证行政目标的实现,法律赋予行政主体一定的执法手段,可排除职能实现时的障碍。

2、行政责任原则:当行政主体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行政职权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从而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行政职权,是权力也是职责。

四、行政合理性原则——针对性质自由裁量行为

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要符合客观适度、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

内容:

1、行使权利的动机应当符合法律授予该权力的宗旨

2、行使权利的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上

3、行使权利的内容和结果应当公平、适度,合乎情理,具有可行性。

具体包括三个子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2、相关因素考虑原则

3、比例原则:(1)存在必要性:行使自由裁量权过程中,必然存在公共利益与公民利益之间的矛盾。(2)概念:要求行政机关采取措施之时,应当全面衡量有关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采取对公民利益造成限制或者损害尽可能小的措施,并且行使行政措施的损害与所追求的目的相适应。(3)行政管理过程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成本与收益、目的与首都之间的衡量问题,在这些要素中寻求一个合理的比例,又称“禁止过度原则”“最小损害原则”(4)比例原则的内容:

A适当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所采取的行政措施必须能够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行政目的的达成,并且是合法、有效的手段。

B必要性原则:当面临多个符合“适当性原则”要求的行政措施时,行政机关必须选择其中对公民权益损害最小的措施。

C法益相称性原则:即使行政措施时适当的、必要的,但该措施所可能产生的成本或损失与所追求的利益相比明显不相对称时,行政机关也不得为之。

综上所述:适当性原则要求:行政措施合法、有助于目的实现

必要性原则要求:所选择的行政措施是所有措施中损害最小的

法益相称性原则:反向考量所选择的行政措施所追求的目的是不是合理

A+B要求行使自由裁量行为时,要选择合法、有效、损害最小的行政措施

C要求对选出的措施所将产生的后果进一步衡量:成本——收益;公共利益——私人利益;措施——目的

以法律约束程度的不同为标准: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对行政活动的程序和实质要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行政机关只能按照法律规定实施行政活动,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的行政类型。

裁量行政行为,指法律对行政活动的程序或者实体标准规定的不明确,根据公平正义的法律原则自主判断、进行选择的行政类型。具体,行政主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2、裁量行政行为的种类

(处于20以上2000以下的罚款)(1)法律后果的裁量:在法律规定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中进行自由裁量。

(2)实施要件的裁量:法律规定使用了不确定的概念(如必要时可以。。。;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可以。。。)

五、诚实信用原则

要求行政主体必须做到行政信息真实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

(一)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诚实)

行政机关提供的信息应当是真实的、有效的,不能提供虚假信息对当事人和社会加以欺骗。

(二)信赖保护原则(信用)

1、该原则提出的必要性

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先定力),该行为一旦做出在法律上被推定为合法有效,法律要求相对人对此行政行为予以信赖。

要求行政主体所做出的决定不应该随意改变,若确因为公共利益需要改变,应给予补偿

2、概念:当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已经产生信赖利益,并且这种信赖利益因其正当性而应当得到保护时,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改变这种行为,如果变更必须补偿相对方的信赖损失。

六、高效便民原则

1、行政效率原则

(1)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者不完全作为

(2)遵守法定时限,禁止超越法定时限或者不合理延迟

2、便利当事人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尽可能减少当事人的程序性负担,节约当事人的办事成本。

2、行政合理性原则(定义和内涵,重点比例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针对性质自由裁量行为

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要符合客观适度、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

内容:

1、行使权利的动机应当符合法律授予该权力的宗旨

2、行使权利的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上

3、行使权利的内容和结果应当公平、适度,合乎情理,具有可行性。

具体包括三个子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2、相关因素考虑原则

3、比例原则:(1)存在必要性:行使自由裁量权过程中,必然存在公共利益与公民利益之间的矛盾。(2)概念:要求行政机关采取措施之时,应当全面衡量有关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采取对公民利益造成限制或者损害尽可能小的措施,并且行使行政措施的损害与所追求的目的相适应。(3)行政管理过程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成本与收益、目的与首都之间的衡量问题,在这些要素中寻求一个合理的比例,又称“禁止过度原则”“最小损害原则”(4)比例原则的内容:

A适当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所采取的行政措施必须能够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行政目的的达成,并且是合法、有效的手段。

B必要性原则:当面临多个符合“适当性原则”要求的行政措施时,行政机关必须选择其中对公民权益损害最小的措施。

C法益相称性原则:即使行政措施时适当的、必要的,但该措施所可能产生的成本或损失与所追求的利益相比明显不相对称时,行政机关也不得为之。

综上所述:适当性原则要求:行政措施合法、有助于目的实现

必要性原则要求:所选择的行政措施是所有措施中损害最小的

法益相称性原则:反向考量所选择的行政措施所追求的目的是不是合理

A+B要求行使自由裁量行为时,要选择合法、有效、损害最小的行政措施

C要求对选出的措施所将产生的后果进一步衡量:成本——收益;公共利益——私人利益;措施——目的

以法律约束程度的不同为标准: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对行政活动的程序和实质要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行政机关只能按照法律规定实施行政活动,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的行政类型。

裁量行政行为,指法律对行政活动的程序或者实体标准规定的不明确,根据公平正义的法律原则自主判断、进行选择的行政类型。具体,行政主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3、裁量行政行为的种类

(1)法律后果的裁量:在法律规定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中进行自由裁量。(处于20以上2000以下的罚款)

(2)实施要件的裁量:法律规定使用了不确定的概念(如必要时可以。。。;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可以。。。)

3、结合行政基本原则论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贯穿性行政合法、合理、正当程序、高效便民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贯穿于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之中

(1)处罚法定原则T3公、法、其违法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2)行政合理性原则T4.1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

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3)正当程序原则T4.3处罚依据公开(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T6.1、T32申辩、陈述、提供救济(不服,复议或者诉讼;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

(4)高效便民原则T16相对集中处罚权(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直人们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二)特殊原则

(1)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针对行政相对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能给予多次相同、同类的处罚。原因:重复处罚,违背了过罚相当原则,有失公正。法条体现:T24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具体含义:

1、针对同一违法行为,一个或多个处罚主体不能根据同一行政法规范多次作出同一、同类处罚。

2、针对同一违法行为,一个或多个处罚主体不太能根据不同的行政法规做出同一、同类处罚

3、针对同一违法行为,一个或多个处罚主体可根据不同行政法规分别做出不同类的处罚

4、针对同一违法行为,可根据同一行政法规范并处两种不同种类的处罚

5、当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行政法规范和刑法规定,对同类处罚应当依法折抵

(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T5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1、体现了我国行政处罚的特殊

2、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处罚教育违法者和广大公民,从而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

3、教育是处罚的基础和目的,处罚是教育的手段和保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罚缴相分离原则T46做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除依法当场收缴的罚款外。

若处罚决定机关、执行机关、收受罚款机关之间无分工,集于一身,权钱一统,容易造成乱罚款。

4、结合。。。论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行政法规范之中,自然也贯穿体现在行政许可法的规范之中。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行政法的制定和实施等活动的基本准则,它也指导着行政许可法的制定与实施,具体体现在:)

(1)行政许可法定原则T4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程序

(2)行政合理性原则T5

(3)正当程序原则T5(1、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了行政法

基本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中的行政公开原则2、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36(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4)诚实信用原则——信赖保护原则T8(这是我国法律第一次对这一原则的确定)(1、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2、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的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5)高效便民原则T6(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26(1、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2、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

1、一个窗口对外制度

2、并联审批制度

3、一站式审批制度

行政许可的具体原则

(1)禁止转让原则T9(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

(2)先到先得原则T57(受理的先后顺序,有但书)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做出行政许可的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监督检查原则T61(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事项,履行监督责任。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有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记录)、62(谁许可,谁监督,谁负责)

5、结合。。。论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

(1)行政强制法定原则

(2)行政强制适当原则

(3)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4)禁止谋利原则

(5)权利救济原则

简答题

1、什么是行政?行政法研究的行政是什么?公共行政和私行政的区别?

(1)

(2)行政法所研究的行政:

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对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A、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B、公共行政的客体是一定范畴内的社会事务

C、公共行政的目的是公共利益

D、公共行政的外在表现是国家的各种管理活动

E、公共行政的法律依据是行政法

(3)区别:(私行政: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主要针对其私人内部事务(私人利益)的组织、自我管理、执行活动。)

主体不同: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和国家授权的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私人组织

目的不同: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强制力为支撑;以自身利益为目的

手段不同:当被管理者不服从的时候,可采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强制措施;当被管理者不服从的时候,以协商、说服教育、起诉等方式进行解决

范围不同:同时具有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职能;只能进行内部管理,不能对外管理

救济途径不同:宪法诉讼、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等;协商、仲裁、民事诉讼等

法律依据不同:宪法、组织法、行政法等公法规范;民法、商法等私法规范

2、行政法的概念及特点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体系。

A、内容特点:调整行政关系

B、实质特点:规范和控制行政权

C、形式特点: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典(原因:1、行政法所调整的对象——行政关系非常的广泛 2、部分行政关系的稳定性低,变动较大 3、行政法产生较晚,规范行政关系的基本原则尚未完全

形成)

3、行政法的种类

(1)以调整对象不同为标准

A、一般行政法:适用于各行政法领域的一般规则、原则、概念和法律制度

B、特别行政法:调整特定行政活动领域的法律。

(2)以权利、义务的范围为标准

A、内部行政法:调整国家内部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之间的职权、职责关系的法。

B、外部行政法:调整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的,针对相对人权利与义务的法。

(3)以调整内容不同为标准

A、行政组织法:有关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权责关系的法律规范

B、行政行为法:行政主体进行行政管理时所采取的各种行为及做出这些行为应当遵循的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之总和

C、行政救济法: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监督、行政相对人受到违法行政侵犯可获得的救济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之总和

D、行政公产法:有关行政领域公共财产的法律

4、行政法律关系(简答)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

(1)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特点:

A、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行政主体享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行政权)

B、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1、行政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取决于行政主体单方行为,无协商;2、为保证行政关系的实施,行政主体可对相对人采用强制措施;3、行政主体实施行政权能过程中享有诸多特权。)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预先规定性与不可选择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2)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1、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2、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3、行政机关与所属的机构之间的关系4、行政机关与其管理的公务员之间的关系等。

与之相对应的,一般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称为外部行政关系。

(3)行政监督法律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特点:

A、监督主体的多样性,使该法律关系具备多重复杂性

B、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反向的不对等性

C、该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一般不由行政组织来决定

(4)行政救济法律关系

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者不予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A、基于行政管理法律关系而产生

B、存在三方主体,即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行政救济机关

C、行政救济主体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5、行政权(考)

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事务的权力。

特征:

(1)公益性(国防权、外交权、治安权、经济管理权)

(2)双重性(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权力可能被滥用)

(3)行政权与公民、个人、组织有着广泛、直接的联系

(4)优先性(行政权与其他权利在同一领域或范围内相遇,具有优先行使与实现的能力)、先定性(对已存在和行使的行政权,法律承认其对社会事务处理结果的先行有效性和确定性)

(5)命令性、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6)执行性(部分)行政强制法划拨财产

(7)不可自由处置性(是权力,更是职责)不能擅自转让,不能放弃行使没有选择行使与不行使的权利

6、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行政机关的区别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法律关系的参加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

行政机关是指依据宪法或者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当事人的总称,是行政职权的行使者,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

1、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2、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方:

1)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而行政管理关系又是各种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

2)行政主体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都能成为一方主体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两者主要关系:

(1)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一种。

(2)行政机关并非在所有的场合都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出现。只有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才能成为行政主体。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有多重身份。

(行政机关有多重身份,行政机关不一定是行政主体(只有在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时才成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不全是行政机关(有些组织因法定授权而成为行政主体——法定授权组织))7、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的区别

概念:

派出机关: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在一定行政区划内设立,代表设立机关管理该行政区域内各项行政事务的行政机构。

派出机构: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一定行政区划内设立,代表该设立机构管理该行政区划内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行政机构。

8、法定授权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1)两者都是非国家机关组织,都只在法定授权或者行政机关委托之时才享有行政职权;

(2)都指行使特定的行政职权而非一般行政职权。限于法律明确规定某项职权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某项特定的事项;

(3)二者范围大致相当——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业。这些组织若有法律、法规、规章授权之时,为法定授权组织。若法律、法规、规章的胡搜去,而由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些职能,则又成为被委托组织。

不同点:

(1)权利来源不同:取得行政职权时基于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基于行政机关委托。

(2)获得行政职权的程序不同:通过立法程序获得;通过一般行政程序。

(3)对组织自身条件的要求不同:对被授权组织的条件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被委托组织的条件有具体法律、法规的规定(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2、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3、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和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4)法律地位不同:被授权的范围内,享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地位;不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地位。

9、行政行为概念及特征

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权能的组织依法履行行政职能,能够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产生预期法律效果的法律行为。

1、主体要素:有行政权能的组织(行政主体)

2、职权要素:是运用行政权能所做的行为

3、外部要素:是行政主体针对行政相对人所做的行为

4、法律要素:A对相对人的权益产生直接影响B且该影响是行政主体所预期的法律效果

10、简述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对特定的人或事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利或义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对象的特定化和具体化。

与抽象比:1、调整特定的人或事2、仅对本次事项处理有效,不能反复适用3、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处分性:依行政主体的意志建立、变更、消灭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定性:是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做出的行为

单方性:基于行政主体单方意志便可成立

外部性: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行政行为

11、简述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行为。

特征:

(1)抽象行政行为一般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和事

(2)一般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同样情况下可以反复适用

(3)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变化。抽象行政行为一般表现为规范,只有通过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才能实现抽象行政行为的目标和作用。

(4)在程序上更接近于立法,一般要求征求意见程序以及公布程序。

12、简述具体与抽象的联系与区别(必考)

两者区分的意义——救济范围

1、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不能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

2、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以纳入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复议法7,公民、法人或其他族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以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13、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特定的人或事采取具体措施,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或义务的行政行为。

(一)公定力

1、行政行为一经生效,不论其是否合法,即被推定为合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予以尊重、履行的一种法律效力。

2、行政行为即使违法,在未依法变更或者有权机关撤销或宣告无效之前,任何人不得否定其效力,而应视为有效行政行为,并受其约束。

3、公定力是一种经推定或假定的法律效力,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真正合法

4、公定力并非绝对的,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效、当然无效,不具有公定力,对于明显无效的行政行为,当事人可以拒绝履行。

(二)确定力

确定力是指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1、对行政相对人——过救济期,不得争议

行政行为经过法定救济期间,行政相对人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诉讼,便不能针对该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进行法律上的争论。

2、对行政主体——不得任意改变、撤销

除法律特别规定外,行政机关不得依职权予以撤销或变更一个有效的行政行为。

3、确定力是相对的

行政主体如果发现自己的行政行为确有违法,可以依法予以改变,但对受损害的相对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相对人也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按照法定程序向法定国家机关请求变更。

(三)拘束力

拘束力是指已生效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相对人的法律效力

1、对行政机关的拘束力。行政主体要履行行政主体所确定的义务,不得任意改变或者撤销。

2、对行政相对人的拘束力。行政相对人对生效的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内容必须遵守。

(四)执行力

执行力是指对已生效的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是一

种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双方的效力。

14、行政征收与征用的区别与联系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强制的方式取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使用权或劳务,并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区别:

(1)从法律后果看,行政征收的结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而行政征用的后果则是行政主体暂时取得被征用方财产的使用权,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2)从行为的标的看,征收的标的一般仅限于财产,而征用的标的除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

(3)从能否取得补偿来看,征收是无偿地,而征用一般是有偿的,行政主体应当给予被征用法以相应的经济补偿。

15、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与联系

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毁损、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3、扣押财物4、冻结存款、汇款5、其他强制措施(进入场所检查、现场检查等)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1、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2、划拨存款、汇款3、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备或者财物4、排除妨碍、恢复原状5、代履行6、其他强制执行方式(二)设定权不同: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设定,法律、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能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从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行政强制法规定了行政机关自己执行的情况。

(三)实施程序不同:

16、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征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复议机关提起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深层次,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1)以具体行政行为及其争议的存在为前提

2)其启动需要相对人、相关人的申请

3)标的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

4)是行政系统内部的审查制度

5)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审查

6)是行政相对人主观上认为其合法的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

17、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联系

行政诉讼: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应请求,通过法定程序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司法活动。

联系:

1、都因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

2、都以解决行政争议为直接目的

3、都以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为核心

4、两种程序存在衔接关系

区别: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性质准司法行为司法行为

受理1、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人民法院

18、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问题(考)

(一)选择型

自由选择:1、先复议后诉讼2、直接进行诉讼3、既提起复议又进行诉讼

1、先复议后诉讼

(1)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规定的申请日期超过60日除外

(2)复议机关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

(3)申请人不服,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做决定,期满15日内

2、直接进行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既提起复议又进行诉讼

(1)先受理机关管辖

(2)同时受理的,由申请人选择

(3)在复议期间又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予受理

(4)已经受理的,不得再申请复议

(二)必经型

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

1、一级复议前置(T30、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

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等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复议;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复议后诉讼。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2、二级复议前置(海关纳税争议)

(三)选择兼终局型

行政相对人在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之间自由选择,但如果选择了复议,就不能再选择诉讼。(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办法T29非法出入境、非法居留或者停留、未持有有效证件前往不对外国人开放地区旅行的、伪造涂改冒用转让出入境证件的,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诉,作出最后裁决;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一级复议必经,二级选择终局型

行政相对人在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必须先经过一级复议。待复议后,便可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自由选择。但如果选择复议,就不能再选择诉讼。(复议法14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直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部分,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五)复议终局型

行政相对人只能申请复议,不能提起诉讼,而且复议决定产生终局的法律效力。

复议法T30、2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直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直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条例T2应当向省、自、直人们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19、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征

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1)行政许可意味着法律的一般性禁止,为公益需要而放宽;虽无禁止,但出于公益而须控制。

(2)行政许可的目的:控制公益上的危险或者影响社会秩序的因素。

(3)是事前控制的一种手段。

(4)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5)是要式行政行为

(6)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7)是外部行政行为

20、证据——原被告的举证责任

21、行政指导行为

行政机关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运用说服、教育、劝告、建议、鼓励、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非强制性手段,促使相对人自愿做出或者不做某种行为,以达到一定的行政目的。

1、没有任何强制性,一般情况下不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因而不纳入行政诉讼的范畴。

2、但若行政机关进行了错误的行政指导,从而造成相对人的利益损失,可纳入行政诉讼范畴。

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用非强制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者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管理行为。它适时灵活地采取劝告、指导、建议等非强制性方法,谋求相对人的同意或者协助,以有效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行为。

其特征:

1、是非权力行政活动。不以国家权力为后盾

2、是一种事实行为,不产生法律效果

3、是行政机关的单方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为

4、一般适用于有较大幅度弹性的管理领域

5、适用法律优先原则

6、是一种外部行为

其他:

行政诉讼

1、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原则

1)范围:对人民法院司法审查权的限制(1、针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2、合法性,不涉及合理性)

2)原因:抽象行政行为已有救济途径;合法性——对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尊重3)合法性审查标准:正面——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反面——违法行政行为的标准(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法法定程序、超越职权、

滥用职权的)

4)合法性审查方式:庭审方式;不告不理原则

5)依据:法条52、53

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参照适用:规章

援引:解释

2、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法律所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的范围或者说人民法院解决争议的范围和权限

我国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标准:

1、具体行政行为标准

2、违法侵权标准(相对人认为违法并侵权;只审查合法性)

3、以人身权、财产权标准(以其他合法权益为例外,政治权利一般不涉及)

应予受理的案件

1、行政处罚案件

2、行政强制措施

3、侵犯经营自主权案件

4、行政许可案件

5、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

6、抚恤金案件

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

8、其他侵犯人身、财产权的案件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案件

10、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案件(T13 1、侵犯公民平等竞争权案件2、国际贸易行政案件3、反倾销、补贴案件4、少年收容教养案件5。。。)

反面排除案件

1、不具备司法审查可能性的行为(国家行为、内部人事管理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法定行政机关最终裁决行为)

2、不具备司法审查必要性的行为(法定仲裁行为、刑事司法行为)

3、不具备司法审查法定性的行为(重复处置行为、行政指导行为、尚未成熟的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题重点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5步)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3步) 1、组织结构诊断 2、实施结构变革 3、企业组织结构评价 企业组织结构部的不协调会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1、各部门问经常出现冲突。 2、存在过多的委员会 3、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间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 4、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 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简答5步)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为供求预测做好准备。 3.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提出调整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的措施,综合平衡人力资源供需。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步骤(简答4步) 1、准备阶段 2、预测阶段 3、编制人员需求计划 企业进行需求预测的步骤(简答6步)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 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 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 3.将上述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 出统计结果 4.(-)对预测期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 的人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得到)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 果(为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 5.(+)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 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 得出统计结果(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 6.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 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 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6步) 1.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 工队伍的现状。 2.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 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 3.向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 调整状况。 4.将上述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部人 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 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 地域性因素和全国性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 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6.将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管理人员接替模型[综合分析] 企业通过分析可作出决策,对提升受阻人员应做 好以下工作: 1、进行一次“一对一”的面谈,鼓励他们 继续努力工作和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2、 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为他们提 供更多的培训或深造的机会 3、给他们压“重担”,适当扩大他们的工 作围,让其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 4、提高他们的薪资等级等 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综合题] 当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在未来可能发生短缺时,要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案以避免短缺现象的发生。 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 空缺职位(部调整)。 2.如果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 计划,在企业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 (培训或外部招聘) 3.如果短缺现象不严重,且本企业的员工又愿延 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法》等有关法规,制定 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这只是一种短期应急措 施。 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的劳动 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资源的格局。 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已退 休者,或聘用小时工等。 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以及培 训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改进工艺设计等方式,来调 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人力资源的需 求。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常用方法有:(企业人力 资源供大于求简答7条) 1.永久性辞退 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合并精简] 3.鼓励提前退休 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如制定全 员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在接受培训,为企业 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 5.加强培训工作,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同时, 可拨出部分资金,开办第三产业。 6.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 7.任务分解 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测评结果调整 4、综合分析测评结果 准备阶段步骤 1.收集资料2.组织测评小组3.测评方案的 制定、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 实施阶段步骤{是整个测评过程的核心} 1.测评前的动员 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3.测评操作程序 企业员工测评实施主要参考流程{案例分析}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行政法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1.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配置、规范行政权和确认保障公民等一方权益为核心来规定各方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 (2)领域广泛、内容丰富 2.行政法的渊源 正式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和协定(8)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9)行政机关与执政党等其他组织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非正式渊源:(1)行政惯例(2)典型案例(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行政法律关系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规范对一定社会关系调整后所形成的特定法律关系的总称。 特征:(一)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 (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是特定的组织 (3)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地位不能互换 (4)与相对人发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只能是特定的行政主体 (二)意志的单方性 (三)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 (四)国家权力的不可处分性 (五)个体权利行使的有限性 (六)行政法律关系设定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4.行政法律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5.公务员概念: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6.行政相对方的义务是什么? (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这是行政相对主的首要义务,主要表现为一是遵守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二是执行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等。 (2)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当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行政相对方有主动予以协助的义务。 (3)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行政相对方在请求行政主体为一定行为或行政主体要求其为一定行为时,应遵循法定的步骤、手续和时限等的要求,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7.行政行为效力 公定力概念: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一般都被推定为是合法有效的,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应予以尊重和服从。 确定力概念:也称不可变更力,指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后,其内容具有确定性,非法定主体不可随意变更和撤销。 8.行政行为无效和可撤销的条件

电大行管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电大行管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 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简答题 25.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参考答案 行政法的特点有;,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分) (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 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 统一体;(2分)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2分)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2分) (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 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 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2分) 26.简述行政行为的内容。 参考答案 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 (1)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3分) (2)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3分) (3)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4分) 25.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 参考答案 行政合同的特征: (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5分) (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施行政管理;(2.5分) (3)行政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2.5分) (4)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中,行政 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2.5分) 26.简述行政许可的原则。 参考答案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包括: (1)合法性原则;(2分) (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分) (3)便民原则;(1分) (4)救济原则;(1分) (5)信赖保护原则;(2分) (6)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1分) (7)监督原则。(1分) 25.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参考答案 行政法的特点有: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分) (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2分)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2分)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2分) (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2分) 26.简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包括: (1)合法性原则;(2分) (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分) (3)便民原则;(1分) (4)救济原则;(1分) (5)信赖保护原则;(2分) (6)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1分) (7)监督原则。(1分) 28.简述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参考答案 简述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 (1)提出申请的权利;(2分) (2)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2分) (3)听证的权利;(2分) (4)了解情况的权利;(1分) (5)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1分)29.简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简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重要活动之一,其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性原则,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均要合法。(2分)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1分) (3)便民原则。(1分) (4)救济原则。(1分) (5)信赖保护原则。(1分) (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1分) (7)监督原则。(1分) 30.简述行政指导的特征。 参考答案 简述行政指导的特征。 (1)行政指导是非权力行政活动;(2分) (2)行政指导是一种事实行为;(2分) (3)行政指导属于单方行为;(1分)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任务与目标原则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4)集权与分权原则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09.5 15分)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对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3.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1)组织诊断确定问题: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改革的目标。采集数据资料对组织机构进行诊断分析。 2)实施变革提出若干可行的改革方案可供选择。确定实施计划:明确方法和步骤具体实施和工作重点 3)组织评价评价效果:检查分析评价组织变革效果和存在问题。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各种相关的信息修正改革方案。 4、组织变革的征兆及变革的方式 征兆: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产品质量下降、成本增加、顾客意见增多、缺乏新产品和新战略。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显露,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臃肿、管理幅度过大,人事纠纷增加。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加。 变革方式:1)改良式2)爆破式3)计划式 5.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需要 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 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 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6.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08.11 10分)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详实的资料。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7.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 对组织方面的贡献: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提高组织的竞争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简答论述题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简”答题 1.简述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1)有法定依据;3)违法事实确凿;4)较小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 2)所谓较小数额的罚款,是指对公民处以5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 元以下的罚款; 2.简述行政征收的作用? 1)行政征收是国家实现其管理职能,满足财政支出需要的保障; 2)行政征收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具有管理经济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3)行政征收属于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公平负担,协调各种利益团体和各阶层 的利益; 3.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 1)行政合同属于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2)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3 )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优益权; 4)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或者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5)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履行行政合同发生的争议,受行政法调整,根据行政法的有关规则,通过行政法上的救济途径(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予以解决。 4.简述行政机关的特征? 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实行领导——从属制; 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 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 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的与个人、组织打交道; 5.简述我国关于公务员辞退的法定情形。 1)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2)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其考核等次连续2 年被确定为“不称职”; 3)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 天,或者1 年内累计超过30天; 4)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其工作,本人拒绝对其的合理安排; 5)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注意:公务员被辞退,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待业保险。 6.简述行政诉讼起诉被受理的条件? 1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有明确的被告;这一条要求,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必须具体清楚地向法院表明控告谁,即被诉行为是由哪个行政主体作出的。 7.简述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被授权组织: 1)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2)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3)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8.简述行政许可在现代国家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发展民族经济,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2)消除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因素,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简答题》

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简答题》 简答题一: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吴明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行政助理,主要负责开展公司的各项活动,并起草各种文件。为丰富公司的文化生活,公司将定于2020年1月1日下午18:00时在会所会议室进行以爱岗敬业“激情飞扬在十月,创先争优展风采”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比赛需邀请评委,评委人员保存在名为“评委.doc”的word文档中,公司联系电话010-888888888888888。 根据以上内容制作请柬,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1.制作一份请柬,以“董事长:李科勒”名义发出邀请,请柬中需要包含标题 收件人名称、演讲比赛时间、演讲比赛地点和邀请人。 2.对请柬进行适当的排版,具体要求为:改变字体、调整自豪;标题部分(“请柬”)与正文部分(以“尊敬的xxxxxxx”开头)采用不相同的字体或字号,以美观且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为准。 3. 在请柬的左下角位置插入一副图片(图片自选),调整其大小及位置,不影响文字排列、不遮挡文字内容。 4.进行页面设置,加大文档的上边距;为文档添加页脚,要求页脚内容包含本公司的联系电话。 5.运用邮件合并功能制作内容相同、收件人不同(收件人为“评委.x1sx”中的每个人,采用导入方式)的多份请柬,要求先将合并文档以“请柬1.docx”为文件名进行保存,再进行效果预览后生成可以单独编辑的单个文档“请柬2”.

简答题二: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DOCX,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DOCX)保存文件。 按照参考样式“word参考样式.jpg”完成设置和制作。具体要求如下: 1.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 2.7厘米,装订在左侧;设置文字水印页面背景,文 字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水印版式为斜式。 2.设置第一段落文字“中国网民规模5.64亿”为标题;设置第二段落文字“互 联网普及率为42.1%”为副标题;改饰页面,在页面顶端插入“边线型提要栏” 文本框,将第三段文字“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日发布《第31展状况统计报告》移入文本框内,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 在该文本的最前面插入类别为“文档信息”、名称为”新闻提要“域。3.设置第四至第六段文字,要求首行缩进2个字符。将第四至第六段文字,要 求首行缩进2个字符。将第四至第六段的段首“《报告》显示和《报告》表示“设置为斜体、加粗、红色、双下划线”。 4.将文档“附:统计数据”后面的内容转换成2列9行的表格,为表格设置样 式;将表格的数据转换成簇状柱形图,插入到文档中“附:统计数据”的前面,保存文档。

行政法论述题及其答案

3、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答:行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责任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①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②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③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而且行政责任的内容和承担方式必须依法确定;④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作为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之一的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有:①通报批评。即由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的一种书面形式的批评措施;②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本身向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悔过措施;③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或其他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④返还权益,恢复原状。针对违法和不当的剥夺权益、侵害财产的行为采取的恢复措施;⑤停止违法行为;⑥撤销违法决定;⑦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⑧履行职务。即针对行政主体不作为行为而采取的继续履行职责一种方式;⑨纠正不当。对不当的行政行为及时纠正;⑩行政赔偿。由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给相对方造成损害的要给予经济上的赔偿。 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①通报批评;②赔礼道歉,承认错误;③退赔,恢复原状;④停止违法行为; ⑤采取经济制裁措施;⑥赔偿损失;⑦行政处分;⑧罢免。 5、论述行政合法性原则。 答:⑴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适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⑵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内容。⑶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三方面:①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②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3)任何行政职权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⑷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违法责任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尤其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更应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6、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和构成要素。 答: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有:①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②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事人不能自由选择,也不能随意放弃;③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设立或变更行政法律关系;④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统一性;⑤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行政争议实行行政主体先行裁决制度;司法程序也不同于解决民事争议、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 7、论行政处罚的原则。 答:⑴处罚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的体现,指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处罚依据是法定的;②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③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⑵处罚公正、公开原则。在行政处罚中,公平原则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做到同样的违法行为受到同样的处罚,不同的违法行为,不应受到同等的处罚。同时,必须以公正而无偏私的程序达到公正的结果。⑶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太社会适程度相适应。⑷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的适用过程中,对违法者要始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达到特殊预防和教育的目的,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⑸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提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⑹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行政赔偿要求。 8、论述追偿制度与赔偿制度的关系。 答:追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追偿制度与国家赔偿制度是直接有关的,追偿制度本身并不是与国家赔偿制度同时发展的,而是国家赔偿制度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体现。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论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 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个部分构成。(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其中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力性监督,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汉利性监督. (2)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公务虽和被授权的组织中的行使行政职权的工作人员。 (3)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11、论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无论有无成文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运用权力时必须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动机正当要求行政机关不能以执行法律的名义,将自己的偏见、歧视、恶意等强加于公民和社会组织;(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如果在具体处理案件时,重者轻处,轻者重处,显然违反常规和处罚要求,不符合行政合理性的要求。 12、论述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作用①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权力失衡与变异。按照平衡论的观点,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权,必须受到立法权、司法权、公民权的监督与控制,才能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否则就失去平衡。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②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员专制独裁。民主替代专制独裁的重要标志就是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因此要加强政府官员的自律教育,同时要不断强化外部系统的监督,不断扩大公众参与评价政府行为的层面,把评价方式、手段和步骤纳入法制化轨道。③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扼制腐败。为了扼制腐败,必须改革行政体制,控制个人专权,加强监督机制,适当提高薪金待遇,健全法制强化反腐力度,严明法纪。力争做到使官员们不能腐化、不敢腐化、不愿腐化的反腐机制、行政体制与法制。④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僚主义。政府及其公务员必须接受来自政府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并为监督实施创造条件,实行行政公开,让人民群众对政府活动有充分的了解,为有权机关监督提供条件。在阳光下的行政行为既可以接受监督,克服官僚主义;又可以克服办事拖拉,提高行政效率,实行勤政为民的行政目标。 13、论述行政行为的特征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依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既可依法自主作出; 4)行政行为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14、如何确定一个组织是否能成为行政主体?(须举例说明)答:行政主体具有的特征:①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 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②行政主体是能以能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③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7、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成立生效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或者说是应当符合的条件。(1)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这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主体要件。所谓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1.行政机关合法:指实施行政行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题库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 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1、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①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 ②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华师细胞生物学简答题(个人复习总结)

1、何谓成熟促进因子(MPF)?包括哪些主要成分?如何证明某一细胞提取液含有MPF? 成熟促进因子是指M期细胞中存在的促进细胞分裂的因子,是由两个不同亚基组成的异质二聚体,其一为调节亚基,有周期蛋白组成;其二为催化亚基,是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其活性有懒于周期蛋白,故称为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可以通过蛙卵细胞质移植实验证实MPF。成熟蛙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以诱导未成熟的蛙卵细胞提前进入成熟期。 2、简述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主要异同点?(顺序为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直径:22nm、7nm、10nm;基本构件:α、β—微管蛋白,肌动蛋白,中间纤维丝蛋白;相对分子量(乘10的3次):50,43,40~200;结构:13根原丝围成的α—螺旋中空管状,双股α—螺旋,多级螺旋;极性:有,有,无;单体蛋白库:有,有,无;踏车现象:有,有,无;特异性药物:秋水仙素、长春花碱,细胞松弛素B、鬼笔环肽,无;运动相关蛋白:驱动蛋白、动力蛋白,肌球蛋白,无;主要功能:细胞运动、胞内运输、支持作用,变形运动、形状维持、胞质环流、胞质分裂环的桶状结构,骨架作用、细胞连接、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纺锤体,无,包围纺锤体。 3、为什么将内质网比喻“开放的监狱”? KDEL信号序列为内质网驻守信号,如果内质网驻守蛋白被错误的包装进了COPII,并运输到顺面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膜上存在KDEL识别受体,能识别错误运输来的内质网驻守蛋白,并形成COP I小泡,将内质网驻守蛋白运输返回内质网。 4、在研究工作中分离得到一个与动物减数分裂直接相关的基因A,如果想由此获得该基因的单克隆抗体,请简要叙述实验方案及其实验原理。 英国科学家Milstein和Kohler因提出单克隆抗体而获得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它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线增值的杂种细胞,并一次生产抗体的技术。其原理是: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在体外不能进行无限分裂;而肿瘤细胞虽然可以在体外进行无限传代,但不能产生抗体。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 实验方案:a、表达基因A的蛋白,免疫小老鼠,获得免疫的淋巴细胞;b、将经过免疫的小老鼠的淋巴细胞与Hela细胞融合;c、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培养筛选,只有真正融合的细胞才能继续生长;d、融合细胞的培养,抗体的纯化。 5、微管是体内膜泡运输的导轨,请分析体内膜泡定向运输的机制? 微管是有极性的,微管的马达蛋白(动力蛋白和驱动蛋白)运输小泡也是单向的。动力蛋白向微管的负极运输小泡,驱动蛋白向微管的正极运输小泡。,另外,起始膜泡上有V-SNARE,靶膜上有T-SNARE。V-SNARE与T-SNARE选择性识别并定向融合。这两种因素共同导致了膜泡的定向运输。 6、简述细胞周期蛋白B的结构特点和动态调控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