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苍山县志成中学导学案

科目化学执教人时间 3.10 总编号24 课型新授主备人白庆龙审核人王飞

课题中和反应课时 1

学习目标1认识中和反应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对酸和碱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1、从微观的角度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课前准备同步学习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则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A、一定显红色

B、可能显紫色,也可能显红色

C、可能显蓝色

D、一定显无色

2、识别酸、碱的方法有哪些?

3、______与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和_______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叫盐。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也是盐,例如:________、_________等。

5、在①硫酸②氢氧化钠③二氧化碳④碳酸⑤熟石灰⑥硫酸铜⑦氢氧化

钾⑧氯化钠⑨水⑩氧化铜中,其中,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部填化学式)。

6、向酸中加入碱溶液,酸中的______和碱中的_________中和,生成__ _;酸中_____数目减小,酸性______,PH______;当加入的碱溶液恰好与酸溶液完全反应,此时溶液显_____性,PH_______;加入的碱溶液过量时,溶液显_____性,PH________。

7、中和反应中生成的盐溶于水时一般无明显现象,但反应中明显放热。例如:NaOH和盐酸反应时加入酚酞试液的目的是

。当用向NaOH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时,并用

不断搅拌的原因是。

(二)探究新知: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认为二者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你的猜想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你认为

哪一种方案最简便易行?(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来完成)。

2、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之后溶液呈中性? H+和OH-哪去了?若盐酸和氢氧化钠二者之一有剩余,溶液的酸碱性将如何变化?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3、当向某一酸(碱)溶液中加入碱(酸)溶液,溶液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那么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小结:1.有些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必需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对比实验法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H++ OH—→H2O 4.要准确、全面地理解中和反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Ca(OH)2==CaCO3↓+ H2O。

(2)中和反应过程中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

(三)典例剖析:

例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uO+H2SO4==CuSO4+H2O

B.Ca(OH)2+CO2==CaCO3↓+H2O

C.K2O+H2O==2KOH

D.Ba(OH)2 +H2SO4==BaSO4↓+2H2O

例2:小华同学进行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她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明认为小华的结论不正确,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这种可能性是什么?

(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反应后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四)学能展示:

知识巩固:

1、下列物质,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是()

A 、食盐

B 、石灰石C、氢氧化钠溶液D、石灰水

2、胃溃疡严重的病人的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为胃药成分的是()

A.CaCO3

B.Al(OH)3

C.NaHCO3

D.Ca(OH)2

3、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4、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条件下,通过添加试剂的方法将含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变为中性。甲同学提出选用石灰石粉末,乙同学提出选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甲、乙两同学所选试剂,你认为

同学的选择不可行;理由是:该试剂虽然能除去原混合液中的

,但。

能力提高:

5、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

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6、在实验室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研究中和反应时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如下做法:①放弃对此问题的研究②挪用其他人的实验结果③实验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两滴酚酞试液④改用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拓展延伸:

7、李明同学在一次文艺晚会上表演了一个小魔术,他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甲是中性溶液,乙是碱性溶液,丙是酸性溶液,当喷洒甲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当喷洒乙时,滤纸上出现一面小红旗;当喷洒丙时,小红旗又消失了。则原来的滤纸上面画小红旗的药品可能是()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紫色石蕊试液(六)回顾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获取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大胆说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知识点总结之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知识点总结之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上面对中和反应的总结学习内容,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以上对化学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识的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

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但因为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1、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2、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等探究环节,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解决提出的问题。 3、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培养相互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5、采用了学与练结合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6、精选题目,设计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7、设计了对比实验,让学生知道实验探究过程中酚酞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8、结合实际教学,例举生活实例,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9、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答题的习惯,每道题都由学生说出答案,并且要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复分解反应知识汇总

复分解反应知识汇总 一、定义 1.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物质的反应。AB+CD=AC+BD 例如 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2.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判断复分解反应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 (2)两种化合物之间必须相互交换成分。 易错:容易错误的认为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忽略了相互交换成分这个条件。例如:CO 2+Ca(OH) 2 =CaCO 3 +H 2 O, CO 2+2NaOH=Na 2 CO 3 +H 2 O,由于没有交换成分,故不是复分解反应。 二、反应条件 1、反应物:两溶酸不管 反应物中如果没有酸两种反应物必须可溶。例如碱+盐,盐+盐这两种反应中反应物首先必须是可溶的。 反应物中如果有酸,另一种物质不溶也可发生反应。例如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 2、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水之一。 即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后必须有沉淀,气体或者水三种物质中的一种生成。 复分解常见沉淀:五白 CaCO 3 AgCl BaSO 4 BaCO 3 Mg(OH) 2 一蓝 Cu(OH) 2 一红 Fe(OH) 3 常见气体:CO 2 ( H+ +CO 3 2- = H 2 O + CO 2 ↑) NH 3 (NH 4 + + OH- = NH 3 ↑+H 2 O) 三、复分解条件应用:离子共存: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之间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①生成沉淀物:如Cl—与Ag+,Ba2+与S O 42—,OH—与Cu2+、Fe3+,CO 3 2—与Ca2+、Ba2+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钡溶液,当开关闭合后,不断加入稀硫酸,观察小灯泡发生的现象是 A.逐渐变暗 B.逐渐变暗,直至熄灭 C.逐渐变暗,直至熄灭,最后又逐渐变亮 D.逐渐变亮 2.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浓硫酸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3.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CaCO3粉末 B.MgCl2溶液 C.KNO3溶液 D.石蕊试液 4.“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是小王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是下列物质中的() A.硝酸钾 B.氧化铜 C.碳酸钙 D.氢氧化钾 5.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书写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 NaCl+H2O+CO2↑ 中和反应 B.除去CO2中混有的CO,通入氧气,点燃:CO+O2CO2 化合反应 C.工业用磁铁矿炼铁:Fe2O3+3CO2Fe+3CO2置换反应 D.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 复分解反应 6.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 A.BaCl2 B.NaOH C.CuO D.Zn 7.100克10%的盐酸与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

是 ( ) A.CuSO4溶液 B.CO2 C.CuO D.H2SO4 8.“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物质进行的化学探究活动。若利用食盐、食醋、纯碱、肥皂等物质,能完成的“家庭小实验”是 (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存在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④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含氯化镁)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该方法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0的溶液不显中性、酸性和碱性 B.pH=7的溶液显中性,盐溶液都显中性 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D.被酸雨酸化的土壤,用熟石灰中和 11.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 B.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D.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下列有关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有关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后,溶液的pH增大 C.用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pH为3.4 D.用NaOH改良pH小于7的土壤,有利于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13.下列是生活中四种常见物质的近似pH,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最强的是苹果汁 B.涂抹肥皂水可以缓解蚊虫叮咬后(分泌出酸)的痛痒 C.牙膏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胃酸过多的人在日常饮食中应多食用陈醋 14.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D.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15.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有关酸碱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练习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分数(90分)__________ 一、请根据提示写出化学方程式(50’) 镁条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氧化二铁(铁锈)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银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 铝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钡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 镁条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氧化二铁(铁锈)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 铝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铜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 锌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铜与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铜与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钙与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钾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铝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根据汉语意思写出化学方程式(40’) 除铁锈(请写出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个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通过煅烧石灰石来生产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1、理解中和热的概念。 2、学习中和热的测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领会做定量实验的方法。 【知识点回顾】 中和热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 【实验原理】 1、0.50mol ·L -1盐酸和0.55 mol ·L -1NaOH 溶液的密度都是1g ·cm -3,所以50mL 0.50mol ·L -1盐酸的质量m 1=50g ,50mL 0.55mol ·L -1 NaOH 溶液的质量m 2=50g 。 2、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 ·(g ·℃)-1,由此可以计算出0.50mol ·L -1盐酸与 0.55mol ·L -1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m 1+m 2)·c ·(t 2-t 1)=0.418(t 2-t 1)kJ 又因50mL 0.50mol ·L -1盐酸中含有0.025molHCl ,0.025molHCl 与0.025molNaOH 发生中和 反应,生成0.025molH 2O ,放出的热量是0.418(t 2-t 1)kJ ,所以生成1 molH 2O 时放出的热 量即中和热 为 △H=-025.0) (418.012t t kJ ·mol -1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mL )、小烧杯(100mL )、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 沫塑料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mol ·L -1盐酸、0.55mol ·L -1 NaOH 溶液。 注:为了保证0.50mol ·L -1盐酸完全被NaOH 中和,采用0.55mol ·L -1NaOH 溶液,使碱稍微 过量。 【实验过程】 一、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1、 温度计的使用。 ⑴选择精密温度计(精确到0.1℃),并进行校对(本实验温度要求精确到0.1℃)。 ⑵使用温度计要轻拿轻放。温度计用后要及时 放回 。刚刚测量高温的 温度计不可立即用水冲洗,以免 。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 《中和反应及应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初中化学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介绍的相对较多,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考点。尤其酸、碱、盐更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学习,而是专门作为一个课题来学习,并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单元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题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实验入手学习中和反应通过亲身的体验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提出了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但酸碱混合后并没有明显现象,学生已经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这时学生对能否发生反应存在疑惑,这正是我们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在上册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已经探究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方法,并在本单元中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检别方法,这些都为这个实

验探究准备了条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讲解演示,加上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 ;. .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度并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与探究培养合作精神,继续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对中和反应类型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试液、稀硫酸溶液、 六、教学过程

桃李阁专题第8讲——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2017.3.1)

化学辅导讲义 年 级: 九年级 辅导科目: 化学 课时数:3 课 题 桃李阁专题第8讲——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酸碱盐的概念及性质。 2. 初步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3. 初步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规律。 教学内容 考点一:中和反应 思考:为什么被蚊虫叮咬过之后会觉得痛痒?有什么办法会消除肿痛? HCl 和NaOH 在水中解离出离子氢氧化钠(碱)和稀盐酸(酸)发生 的反应NaOH + HCl === NaCl + H 2O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反应实质:H + + OH - == H 2O 3、特性: 活动内容及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向2mLNaOH 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始终无明显变化。 2、在烧杯中加入约2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 溶液先由无色变成红色,后变成无色。 加入盐酸前溶液呈碱性,加入盐酸后,溶液不呈碱性。 3、取少量溶液加热蒸发 白色固体 氯化钠 4、再向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1、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 (借以判断反应有无发生) 2、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 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都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活动内容及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 溶液,观察现象; 再滴加适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加入酸后又溶解 CuSO 4 + 2NaOH = Cu(OH)2↓+ Na 2SO 4 Cu(OH)2 + H 2SO 4 = CuSO 4 +2H 2O 4、应用: (1)农业上利用中和反应, 土壤的 以利于植物生长。 (2)处理工厂废水:处理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 化学方程式 ; (3)用于医药:胃酸是 ,胃酸过多可以服用 性的物质中和。 服用氢氧化铝中和胃酸化学方程式 ; 服用氢氧化镁中和胃酸化学方程式 ; (4)生活中,食用皮蛋时常加入 以将其中含有的碱性物质 。 【课堂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B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C .SO 2+2NaOH=Na 2SO 3+H 2O D .Zn+CuSO 4=ZnSO 4+Cu 2. 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 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3. 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 既能与Y 反应又能与 Z 反应的是() X Y Z ①SO3KOH 溶液石灰水 ②Mg(OH)2Cu(NO3)2溶液稀硝酸 ③AgNO3溶液Zn CaCl2溶液 ④Fe2O3稀硫酸CO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浓硫酸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3.如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B.★对应物质属于盐 C.★处应填“不”D.★对应物质的溶液为浅绿色 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书写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 NaCl+H2O+CO2↑ 中和反应 B.除去CO2中混有的CO,通入氧气,点燃:CO+O2CO2 化合反应 C.工业用磁铁矿炼铁:Fe2O3+3CO2Fe+3CO2置换反应 D.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 复分解反应 5.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 A.BaCl2 B.NaOH C.CuO D.Zn 6.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 + 碱→ 盐 + 水②X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A.盐酸 B.一氧化碳 C.氢氧化钠 D.氧化钙 7.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含氯化镁)中加入石灰乳,过

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该方法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Na+、OH-、SO42-B.Ca2+、Na+、Cl-、CO32- C.K+、Na+、Cl-、CO32-D.NH4+、Na+、OH-、NO3- 9.下列有关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有关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后,溶液的pH增大 C.用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pH为3.4 D.用NaOH改良pH小于7的土壤,有利于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10.下列是生活中四种常见物质的近似pH,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最强的是苹果汁 B.涂抹肥皂水可以缓解蚊虫叮咬后(分泌出酸)的痛痒 C.牙膏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胃酸过多的人在日常饮食中应多食用陈醋 11.我们学习过以下常见的酸、碱、盐:HCl、H2 SO4、NaOH、Ca(OH)2、K2 CO3。请你归纳这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 ( ) A.4组 B.5组 C.6组 D.7组 12.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稀盐酸B.氢氧化钠C.铁粉D.银粉 13.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14.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SO42-、Cl-和X,则X可能是 A.Cu2+B.NO3-C.Na+D.Ba2+ 15.食醋中含有醋酸,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是() A.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B.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16.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

探究中和反应的进行 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及废液的处理

探究中和反应的进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及废液的处理 实验探究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学生解决探究题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中和反应的发生。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学生检验溶液酸性和中性的方法。 3、通过讨论,探究处理酸性废水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 能力。 3.通过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验证中和反应的发生,检验酸碱性的方法。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学生知道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验专项中和反应

实验专项中和反应 1.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的填写。 实验名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 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甲同学取10 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__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__。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__通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或中和反应)能放出热量__。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_红墨水右移__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图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为确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刚好完全中和,小华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①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OH+HCl===NaCl+H2O__。 ②小亮认为小华得出的结论不完整,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__盐酸过量__。

③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 (2)玲玲同学在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她经过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提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玲玲提出用酚酞试液检验,你认为该方法__不正确_ 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__。 (3)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请你举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__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__。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中和反应教案

中和反应教案 溆浦县卢峰镇麻阳水中学--向春城 探究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逐步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 ⑴通过边实验边探讨,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整合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行交流。 ⑵对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同现象,学会分析原因。 3.情感与态度: 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⑵使学生在参与和合作中感受自己的成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可以获得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案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 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是在第二节探究酸碱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 探究酸和碱的性质,教学起点定位在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这个问题上,从而引发有关中 和反应的探究活动,最后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 探究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探究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验仪器及药品:5%稀盐酸 5%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pH试纸 氢氧化钙固体蒸馏水浓盐酸 试管8支胶头滴管小烧杯玻璃棒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探究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怎样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为什么酸和碱具有共同的性质? 【投影】酸碱指示剂和酸碱度的知识再现习题 1.用酸碱指示剂可以区别溶液的酸碱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原因:酸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碱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OH- 2.溶液的酸碱度常用来表示。 pH<7时,溶液显性; pH = 7时,溶液显性; pH > 7时,溶液显性。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同学们做过好多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许多现象。如果将实验室常见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可能出现什么现象呢? 【猜想交流】…… 【实验探索】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结论】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生反应了吗?你有什么猜想? 【猜想】二者没发生反应;二者反应了,但现象不明显……

中和反应说明书

林德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中和反应设备 使用说明书 大连古德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https://www.doczj.com/doc/c118931462.html,

目录 第一章基本原理 一.概述 (3) 二.自动控制功能 (3) 三.工艺流程方框图 (4) 四.工作原理 (4) 第二章技术规格 一.技术指标 (4) 二.系统设备主要配置 (4) 三.设备用电功率汇总 (6) 四.安装要求 (7) 第三章工艺各部分详细说明 一.废碱液收集槽 (7) 二.废碱液转移泵 (7) 三.中和反应槽 (8) 四.盐酸储罐 (8) 五.酸雾吸收器 (8) 第四章配电控制柜操作说明 一.概述 (9) 二.实现功能 (9) 三.操作步骤 (9) 第五章设备维护 (10) 第六章注意事项 (10) 第七章备品备件 (11) 第八章异常处理 (11)

第一章基本原理 一、概述: 首先感谢您使用大连古德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和反应设备! 本套设备采用传统的酸碱中和工艺,将清洗铝板产生的PH为7.5~11.7的清洗液经处理后使其PH值稳定在6~9后集中排放至公司内的污水处理站。 二、自动控制功能: 1.采用西门子PLC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连续、自动运行。 2.收集槽内设置液位变送器控制进液电磁阀的开、闭及废水转移泵停止。 3.中和反应槽内设置液位变送器控制废碱液转移泵的启、停。 4.中和反应处理槽内设置的PH值探头检测槽内PH值并输出信号至PLC, 3次调整PH值至达标后启动中和液输送泵将中和后的废液排至厂区污水管网。 5.计量泵故障报警提醒同时停止工作。 6.酸雾吸收器内设置液位变送器控制废碱液转移泵的启、停及中和液输送泵的停止。 系统自动控制采用人机界面操作方式,参数设定人工录入、运行记录自动记载检测取样数据。同时具有运行液位保护报警提示功能。

推荐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中和反应

实验探究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应用以及实验是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的热点,而最常见的中和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中考试题常以这个反应去诠释中和反应知识。 例题小何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实验,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发现忘记了加入指示剂。为了判断该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他进行了如下探究:(1)提出问题:小何要探究的问题是。 (2)猜想与假设:所得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还可能显性。 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使其显碱性的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要对所得溶液进行沉淀处理,你认为处理的方法是。 (3)实验与分析:小何从烧杯中取了部分反应后的溶液置于一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了溶液显中性的结论。小张认为小何得出的结论不正确,你认为小张的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张取试管中的溶液做了(溶于水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的实验。 (4)交流拓展:第二天,小明也做同样的实验。当他向氢氧化钠溶液加稀盐酸时,发现溶液有气泡冒出,你认为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1)该实验若不使用酸碱指示剂,就不易判定反应进行的程度,也不易直接判断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所以小何要探究的问题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中和反应,若完全中和,反应所得溶液就显中性,若酸过量则显酸性,若碱过量则显碱性,碱溶液里含有大量的OH-,若对碱性溶液进行沉淀处理,可以加入可溶性铜盐、可溶性铁盐等,然后滤去沉淀即可。 (3)在使用酚酞溶液鉴别溶液酸碱性时,若溶液显无色,则不能判断溶液是中性还是酸性。正确的方法有:加活泼金属(看是否冒气泡)、加氢氧化钠溶液(看是否出现红色)、加碳酸盐(看是否冒气泡)等。 (4)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生成了碳酸钠。 参考答案(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2)中性OH-滴加氯化镁溶液至无沉淀生成,然后过滤 (3)盐酸过量时溶液也不变色取样,加入锌粒,观察现象等 (4)Na2CO3+2HCl = 2NaCl+H2O+CO2↑ 变式题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 (1)充分反应后,你认为溶液中的溶质组成最多有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中一定含有。 (2)由于忘记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并向其中滴了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参考答案(1)3 NaCl (2)不正确,因为盐酸过量,酚酞也不变色 (3)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盐酸过量;若溶液不变色,说明恰好中和(答案合理即可)

中考化学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烧碱和纯碱的溶液都显碱性一两者都是碱类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升华放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 【详解】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A不正确;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 C、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两者分别属于碱类、盐类,故C不正确;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碱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B.乙实验: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丙实验:手影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丁实验: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考点:化学实验的探究。

3.如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B.★对应物质属于盐 C.★处应填“不”D.★对应物质的溶液为浅绿色 【答案】B 【解析】 A. ★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2,。故A错误。 B. ★对应物质属于盐。故B正确。 C. ★处应填“溶”。故C错误。 D. ★对应物质的溶液为浅蓝色。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的应用。 4.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 元素的原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错误;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正确; C、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1,错误;D、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也可能是离子,错误。故选B 考点:规律的推理 视频 5.X、Y、Z分别是NaOH、 HCl、 NaCl中的一种溶液,将无色的酚酞试剂滴入Y,溶液变为红色,将此红色溶液少量滴加到X中,红色褪去,则Z Y X依次是 ( ) A.NaOH HCl NaCl B.NaCl NaOH HCl C.HCl NaOH NaCl D.HCl NaCl NaOH 【答案】B 【解析】A、稀盐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故A错误;B、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色,氯化钠 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使红色褪去,稀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使红色褪去,所以Z Y X依次是NaCl、NaOH、HCl,故B正确;C、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色,氯化

酸碱中和反应探究题

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①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___②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___③___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__④__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⑤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

⑥ ___(填序号) a.pH试纸b.铜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⑦__(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⑧___。 (4)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为什么要逐滴滴加稀盐酸 (5)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同 学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甲 溶液由红色变成 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乙型玻璃管中 _________边的红 墨水液面下降(所 加稀盐酸的体积忽 略不计) 氢氧化钠与盐 酸发生了化学 反应 丙 用_________测定氢氧化钠 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最后溶液的 _________(填"≥ 氢氧化钠与盐 酸发生了化学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基础) 知识讲解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基础) 知识讲解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浓硫酸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3.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酸,可用于食品防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苯甲酸能和铜反应产生氢气 C.苯甲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D.在食品中可以大量添加苯甲酸以延长保质期 4.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 Si+2CO↑ ②Si+2Cl2SiCl4③SiCl4+2H2Si+4HCl其中,反应①和③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如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B.★对应物质属于盐 C.★处应填“不”D.★对应物质的溶液为浅绿色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A.CuS04 KNO3 HCl Na2S04B.NaOH NaCl HCl FeCl3 C.NaNO3 HCl Na2S04 H2S04D.K2CO3 H2S04 CaCl2 Na2C03 7.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书写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 NaCl+H2O+CO2↑ 中和反应 B.除去CO2中混有的CO,通入氧气,点燃:CO+O2CO2 化合反应 C.工业用磁铁矿炼铁:Fe2O3+3CO2Fe+3CO2置换反应 D.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 复分解反应

初三探究中和反应题目

中和反应探究题例析 一、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例1.(2010年上海中考试题)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 ,pH 小于7。 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___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了进一步获取稀硫酸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_______(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硫酸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____次。 解析:此题围绕“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如何证明确实发生了中和反应”展开探究。通过反应前后酸碱性和温度的变化,得到确实发生了中和反应的结论。在测定溶液反应前后的酸碱性变化时,方案一采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方案二借助酸碱指示剂显示颜色的变化。 参考答案 (1)大于稀硫酸(2)稀硫酸加入滴加了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是否有颜色变化 2NaOH+ H2SO4= Na2SO4 + 2H2O (3)测定溶液反应前后的酸碱性变化来确定两种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化学反应。(4)放热三 二、证明中和反应有水生成 例2.(2010年厦门中考试题)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解析:此题根据中和反应前后硅胶的颜色变化证明中和反应生成了水,此实验的关键在于选择参加反应的酸和碱中必须无水,并且还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试管。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