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汇总6篇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汇总6篇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汇总6篇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师德师风征文范文汇总6篇

【篇一】

古往今来,无数先贤智者都将德性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礼记·中庸》有云:“君子尊德性而道文学”;唐韩愈《师说》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资治通鉴》亦讲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以为,德性与才学的集大成者,古为君子,今为教师。之于教育工作者,才学,一纸考核便可一知半解;德性,虽千卷万卷仍若有所思。师德,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至性至德。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有教无类”体现的不仅是办学理念,更是普化世人的高尚师德。“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安得清贫,抱朴守拙,居乱世而反正,于混沌中启蒙,师德是诲人不倦的品性。

一把戒尺,敲动了无数封建士子的思绪。“教不严,师之惰”,慈蔼是爱,严苛亦是爱,高高举起的是读书人的尊严,轻轻落下的是师恩的勉励。面命耳训,冷眉峻目,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师德是绝不将就,毫不含糊的责任与威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鸿篇巨制,师德建设有其惊鸿一笔。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师德考核档案,严格把关,一票否决。道德指向,制度引领,育人先育己,立己方立人,师德是至诚至善的个人品质,至真至正的社会诉求。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者自身建设的根本。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习总书记讲过,“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师德师风建设既要有严格的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师德,当为教育工作者的真性情,但师德建设绝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要敢于接受制度的检验,实践的考量。

育人是人才培养之本,立德是育人之本,师德建设就是要立德树人,做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师德建设绝不只是思政老师的事情,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当知一言一行皆可为他人所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离不开教育自信、学习自信,而高尚的思想道德则为自信之源。

标榜越高,期望越大,则越易掣肘。“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时至今日,教育工作者的德性问题时有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虽不能以偏概全,却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巨大,矛盾纷繁。

“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师德建设正面临物欲的阻拦,糟粕的侵蚀。教育工作者不算高的薪资与掌握的学生资源产生强大的反差,“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既然湿了鞋,何不洗个澡”,拜金思想滋生,一部分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开始开辟财源,视学生为金主,缺少了对“幽兰之香”的认同,转而向“鲍鱼之肆”,越发“不知其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须记得

教育是千百年之大计,眼前的半两铜臭岂能比肩桃李满天下的职业自豪感、认同感。国家教育经费已经连续五年超GDP的4%,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已经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打上一针强心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切莫自己失了魂。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真理永恒,思维并非一成不变,师德建设面临理念与价值观的冲击。应试教育下,教师主要通过“管、关、灌”的方式使学生接受知识,填鸭式教学,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不对等,打、骂、罚往往会授人以柄、为人诟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进行引导、推动,使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人,在自主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教育新形势下,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转变思维,改变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新兴理念与价值观都需要我们顺应,虽然师生人格处于平等地位,但身份的界限不应模糊,诸如学生说说不得,怪怪不得,家长打着“人格平等”借口动辄维权,老师沦为学生服务员等现象,应该坚决反对,尊师重道是祖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不能弃。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师德建设面临时代与创新的挑战。以宣传阵线为例,“无论抖音,乃不知微博微信”,言辞虽夸张,却也反映了种种无奈,自媒体时代,师德建设不能与新媒介脱节,宣传短板不得不补。层出不穷的综艺节目、网播剧等快餐文化迎合了大众的趣味与猎奇心理,却缺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底蕴和内涵,师德建设就是要固根基,立榜样,重宣传。要让民众看到,中国有一个“范跑跑”,却有一百个“张丽莉”;中国有一个“红黄蓝”,却有一千个

“黄大年”。既不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夫子,也不做充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究,师德建设,理应走在潮流最前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行百里者半九十,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加强师德建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进步,使师德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至性至德。

【篇二【小雅文库】】

一、爱心是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简称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作为一名五年制的教师,所教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较差,并且大多贪玩好动,在上课期间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很多知识点难理解。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班的小王同学,每次上课前半节课都认真听讲,讲课期间似乎也能听懂,但是自己单独做题时总是不会,讲课刚结束就立即举手问题。处理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对于听不懂的学生在课下进行辅导,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对他们进行鼓励,使之不断进步。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涵盖着生活的、学习的、道德品质的、

思想行为的等各个方面,是博爱;可以说社会上的任何不正之风,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灵魂的玷污。这种爱又是神圣的、真挚的,它不是简单的一次投入,终身见效的,而是复杂的、诚挚的感情,是真爱。

二、人格是师德之基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可见,为人师者,人格之重要。我认为,人格是师德之基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老师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师表,任何章程,任何教学方法,不论被设计得多么完美,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人格也是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教师身上的内在表现,它反映在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用幽默感彰显人格的魅力,这是我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富于幽默感的教师通常会很受学生的欢迎,在上课期间时不时让气氛轻松一下,大可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能改善“敌我”之间的亲善关系。有次上课,暖暖的阳光一照,有的学生便昏昏欲睡了,为了避免他们在课堂上打瞌睡,我清清嗓子说:“我们每晚睡觉都会和周公相会,可昨晚周公接待我的时候,他恳求我说‘赵老师,千万不要让你的学生白天来找我,那可是我的午休时间!’同学们,大家都愿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吧,所以现在请不要打扰周公啊!”同学们听完都笑了起来。

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体现在教学风格中,表现在德育的环境里。古今中外,教师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爱戴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学识是师德之资

人的知识涵养影响着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虽然不是科学家,但是,优秀的教师势必会以科学家的精神启迪人们崇尚科学,学习文化。没有学识,误人子弟,枉为人师,还有什么职业道德可谈呢?如果一个教师在学识方面还落后于他的学生,那么他怎么教?怎么教也对不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所以,我经常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给自己充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完善自我,并涉猎各种专业,增加个人的兴趣爱好,以自己的最大能力来培养学生。

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教学中,我采用分小组预习、讨论、讲授课程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注重身教,以身作则,要当好一名大学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志存高远,富有爱心。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就必须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

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献出自己的爱心,铸造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学识,让师德之花越开越绚丽多彩。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一定注重师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爱育爱,真正做到寓德与教,为人师表。

【篇三】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即品行端正的人,虽没有号令大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相随,如果是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广为号令,但大家仍然不会跟随他。即是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道德品质、

治学态度、工作作风,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品行。正因为教师职业这种言传身教的特殊性,使得为人师表的我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修外养。同时,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也要注重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以达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1.以德立身做真人

我经常扪心自问: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渊博的学识,开阔的眼界,还是深广的格局?最终,我发现,这些都是作为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个人素质,此处的素质不仅仅包括教师的知识储备、治学能力等内容,更包括教师个人修养。教师个人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至关重要。

教育,是育人的伟业,教师,既要以知识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教师个人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是高校教师的必备素质。我作为本校人文素养教研室的一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传授书本知识,更加注重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在做事方面,我在2016级的课堂上这样教授同学们:对于学生而言,在校期间是最好的学习时间,希望大家好好把握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立足课本,立足课堂,珍惜课余时间,锻炼好人际沟通能力、协同领导能力等素养;是希望大家工作以后,都能成为那个不可替代,凸显自己的重要性,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那个人。时至一年之后的今天,有2016

级的学生告诉我,现在大二的他,因为我在课堂上的这番话,他一直秉为真理,一方面努力学好各科课程,另一方面把自己的所爱、所长发挥到极致,并从中学习到很多,也锻炼到很多。作为他的一科教师,我听到他能有这样的成绩,很是替他高兴。同时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

因此,我作为一名教师,必定会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全面提高自身个人素养,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2.以行立教为世范

不知不觉间,自2016年起,我做高校教师已经两年了。在此期间,遇到多种多样的学生。近两年,入学的学生大多是95后,成长于教育改革期,新时代的他们,朝气蓬勃,开放自信,注重张扬个性,多样化的生活,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方式上,我想起了高中时学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那篇《种树郭橐驼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意思就是: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

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看似简单的植树种木,实则是培养人的最好方式,顺应天性,疏而导之,不抑耗其实,这即是教育我们教师,教育方式更应顺应学生的天性,不抑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需求,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会多多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并在有限的条件下,把优势发挥到极致。比如,我教过一位学生的普通话较好,而且音色极具吸引力,我鼓励他去校广播站应聘,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样的,我也会多加注意学生有劣势的方面,如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活动,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讲普通话的时候,带有一定的家乡口音,针对这类学生,我会分析他们出现的不同问题,分别找出对策去解决,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学水平;其次,在实际教学中,努力践行教师的职责,言行合一;更重要的是,要时刻谨记自己为人师表的典范,认识到教师本身的社会价值,自重,且赢得他人尊重。

【篇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概而言之,这三种境界就是迷惘、坚守和超脱。高校辅导员,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在高校中扮演着管理和教师的双重角色,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亦是知心朋友。从事辅导员工作一年以来,感触很深,收获满满:这份职业是一场超越金钱的修行。

辅导员的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辅导员有时候会十分迷惘,由于工作职责比较广泛,从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到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就业指导等等。意味着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管理许多事务。学生不去上课要管,失恋要管,宿舍矛盾要管,晚归要管,找不到工作要管,换工作要管,跟父母同学关系不好也要管,面临很大的工作和考核压力。6月毕业季、7月实践季、8月派遣季、9月迎新季、10月评选季、11月挑战季、12月推优季、1月考试季、2月陪伴季、3月就业季、4月心理季、5月文化季,辅导员的12季,一季更比一季忙,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不静音。只要涉及到学生问题,辅导员就要立即处理。处在第一境界的高校辅导员,虽然经常深陷琐碎事务,偶尔迷惘。但是因为对学生的关爱,便无处不在;因为对学生的关心,便无所不能。

辅导员的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教育

事业,是一份选择,更是一份坚守。不忘初心,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这种信念能给人以足够的力量,不去在意得与失,不去计较委屈与辛酸。在这个“成功”越来越多的被定义为高薪工作、不菲收入的时代,更需要教育者们的坚守,以爱心、细心和责任心,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教育学生将个人成才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既潜心问道,也关注社会。正因为教育者们的无私奉献,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才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和发扬。也因此,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引领青年大学生“三观”树立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只有坚守和执着,始终以无私奉献的情怀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才能达到这一境界。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曲建武老师做到了,他放弃优越的厅级领导职务,满腔热血地投入到大连海事大学做一名专职辅导员,以自己的正能量引导、陪伴、见证学生成长,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学生的人生道路。

辅导员的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功名利绿皆看为虚的境界,在这层境界,只追求问心无愧的付出,而不索取任何回报。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辅导员必先进行自我教育,作为传道者亦首先要自己明道、信道。敢于喊出“向我学习”的口号,在学生中事事以身示范、以身立教,以榜样的力量达到润物

细无声的效果。而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自身收获了更为宝贵的财富。这一境界要求辅导员要做到:必须要避免陷于琐碎事务;避免远离人生思考;避免困囿个人经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师生比例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也就意味着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一名辅导员要面对上百乃至数百名大学生。如果陷于繁琐的具体事务,将无法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做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要更到多的思考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要将冷冰冰、束之高阁的理论接地气儿,真正的学懂弄通做实,并在日常管理的小事细微之处进行教育;要更多的思考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时俱进,运用新理论,讲好新故事,满足学生成才发展需求和期待;要更多的思考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等教育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相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也是我们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从迷惘、坚守到超脱的最高境界,或许我们在不断地徘徊。但是只要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就一定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常言道:一批好的老师会造就一所好的学校,而一位好的辅导员则会造就一批学生的未来。每一位辅导员都是值得骄傲的,因为他们在无私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辅导员誓词:我志愿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拥护党的领导,献身教育事业,恪守职业规范,提升专业素养,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篇五】

一、儿时梦想心为根

我的出生不在书香世家,但是我的很多亲属却从事着教师这种职业,也许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和其他人不同,当别人还把教师当教师的时候,我已俨然把自己当成教师,感觉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教师,长大也一定会成为一名教师:像父亲一样传道授业,像姑姑一样和蔼慈祥,像婶婶一样平易近人……我时常看到他们嘴角幸福的笑容,看到他们回忆自己的过往时无比骄傲和自豪,就像一位辛勤的农民看到了秋天黄澄澄丰收的场景。

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我小时候,乡村教师谈不上福利待遇,拮据的工资也时断时续。那时候的教师谈不上社会地位,微不足道的可有可无。可他们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单调的生活,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无怨无悔地承载了许多青春年少的梦。在乡村朴实无华的道路上,有一个人喊一声“刘老师”,是对他们最大的慰藉。也许那些人也是在感恩,感谢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个人,曾经为自己远方的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这个时候,我分明看到父亲笑了,那是一种幸福的微笑,那是一种收获的微笑,那是一种满足的微笑。

也许是被这笑容所感染,也许是被这朴实所感动,我的梦想便渐渐在心中生了根。

二、少年理想志作芽

随着我慢慢长大,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遇到了很多很多老师,

他们有的厚德博学,有的幽默风趣,有的严于律己,有的以身作则。是他们的一言一行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长更远,也是他们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种无怨、无悔、无私、无图的奉献也深深的打动了我,更让我坚持了儿时的梦。

我读初一那年,身体羸弱,也是第一次离开家去学校寄宿,有太多太多的不适应,以至于后来高烧一直不退,但我一直苦苦的撑着,以至于后来几乎晕倒在课堂上,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发现我病的如此严重,用弱小的身体背着我从四楼到了医疗室。当时我已经昏迷了,那时通讯没有现在那么便利,为了及时通知我的父母,班主任老师千方百计去一个个询问各个老师和同学,询问我的住址,询问如何联系我家的人,我家附近的人。最终为了让我的父母及时赶到学校,她亲自骑车赶到我家……后来我才听说,那是夜里将近十点。后来我才听说,那天夜里雪下的很大。后来我才听说,她那时结婚不久刚刚怀孕。

……

名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正是被这一次次感动,正是被这一次次震撼,自己便立志要成为这样一种人,儿时的梦想便在少年的理想里慢慢地发了芽。

三、青年为师终开花

也许是上苍的眷恋,也许是命中的注定,大学毕业后,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教师。一直以来,无论什么时候有人问我,你以后想做什么或者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总是毫不犹豫的回答:我想成为

一名教师,因为那是我的梦想。也许很多人从事教师的理由各有不同。可是我想成为一名教师,是我真正的梦想,是我的一种崇尚,是一种热爱,一种发自内心由衷的热爱。我愿意把我的青春热血奉献到我热爱的教育事业。我知道要想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容易,还好我认为自己还年轻,道虽远,行则必至。

成为教师这四年里,我感受很多,我认为要想做一个好教师,首先要对教师这个行业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把教师最为自己的兴趣,作为自己毕生去追求的目标,那么我们便会在奋斗中体会到快乐,在前进中感觉到欣慰,在自我塑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现在倡导的师德也许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坚定。有了这份热爱,我们会在飘洒的板书中洋溢着幸福,有了这份坚定,我们会在学生明亮的眼眸中感到自豪,最终我们的梦想都会在现实中盛开最绚烂的花朵。

要想做一名好教师,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素养,不仅是人文素养也包含知识素养。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要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想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用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榜样,耳濡目染做学生的楷模。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古人的教诲。在知识上,一个好的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利用业余时间补充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地锤炼自己,才能成为最优秀的自己。也许这里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财富和权利,没有舒适

和安逸,有的只是对教育事业的信念和决心,对教师行业的热爱和忠诚。

要想做一名好教师,要学会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和热爱学生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只有敞开心扉和学生交流,学生才会把自己的所思随想、所感所悟如实的告诉老师,试想在一个老师懂了学生、学生懂了教师的课堂上,那将是多么和谐的一节课,多么完美的一节课。这样的教学互长,对教师、对学生成长都是一种帮助。和学生做朋友,才能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给学生以启发。教学执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授之以渔也。

我愿怀着这份虔诚,带着这份执着与信念,为这份自己热爱的事业默默的付出。也许当自己白发苍苍,回首往事的时候,看到自己桃李天下,那应该也是一种热泪盈眶的幸福。

【篇六】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中有这么一段话:“师也者,代父母而任教育者也。天下至难之事,无过于教育。何则?童子未有甄别是非之能力,一言一动,无不赖其师之诱导,而养成其习惯,使其情绪思想,无不出于纯正者,师之责也。”回顾自己从教的十三年,越发体悟到先生这一“天下至难之事”的真正滋味。学生来自千百万个不同的家庭,性格禀赋千差万别,若不是有“纯正之师”,在职位上至劳,为学生思虑至周,如何才能教育他们成人成才呢?这个过程必然是不易的,但这是教师要担负的责任,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

一、做学识广博之师

教师是启发学生学习知识之人。一个教师自身的学识不丰富、不能解析详密,如果遇到学生的质疑,难免穷于应对,学生就会有轻视教师之心,那么传授的效果必然大减,不能达到启发学生之智的目的。不论是哪一个学科,做一个学识丰富的教师,一定需要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上有详尽、广博的知识储备,有综合贯通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而后才能胜其任。这是对教师在学问上的德行要求。

学海是无涯的,时代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所以需要我们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担负着教育的重责,更应以身作则,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者。在这一点上,我深有感触。当自己的教龄临近十年时,已经积累了一些教育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上越发从容淡定,然而职业的倦怠感也随之而来,自身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为了克服自己身上的惰性,我选择了攻读在职研究生,在华南师范大学学习的期间,越发觉得自己对所任教的学科还知之甚少,对诸多的内容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专业性面前就像个幼稚的孩童。对知识急切的渴望,让我决心改变自己,不断地阅读导师们推荐的各种书籍,写读书笔记,充实自己的头脑……在我们身旁也有这样的同事,即便到了将要退休的年龄,也从不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为了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组建团队建起数学实验室,学习前沿的手持技术,为此还要放弃许多休息的时间。他们不断地丰富着自己,只为了给学生一个更有魅力的课堂,激发学习的兴趣,习得真知。正是这些良师们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对学问孜孜以求、一丝不苟是一名教师终身要秉持的一种态

度。

二、做教法精妙之师

一位学识丰富的教师,应深谙教学管理的方法,不然就像“匣剑帷灯,不能展其长”。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应当是“循之有序、导之有术”,如果像给瓶子注水一般注满了事,学生学习的趣味又在哪里呢?教师能善用教法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求学,他们才能将知识内化。

天下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更是如此。学生之中自然会有勤奋、懒惰、文静、急躁的区别,这才需要教师去分辨其个性,教导得法。鞭策懒惰的、平复急躁的,尊重他们的差异,发现他们各自的长处,走入他们的内心,使学生愿意跟从教师,专心向学。正因为学生们处于成长之中,教师们的引导和帮助才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钻研教法,一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学生的个性和天赋;二要洞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他们的困惑,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还得懂得综合社会、家庭等资源来引导学生。这让我想起我执教的学校有一个我们全体老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各得其所地发展,这是多么美好的教育信条。喜爱音乐舞蹈的孩子唱得欢快跳得忘情,体魄健硕的孩子挥起球棒是那么的干脆,他们用画笔描绘青春,用清澈的嗓音创造自己的未来。他们的文化功底或许不值一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自己。尤记得有这么一个美丽大方的女孩,在健美操舞台上的她激情四射,舞姿灵动,她的自然禀赋被老师发现并充分地激发出来。如果不是遇见健美操,她

或许还在茫茫的人海中迷失着,如今的她已去到更大的舞台,骄傲地展现自我,长成了最好的自己。

是的,孩子们不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应该做最好的自己。那么他们需要的、有师德良知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教法精妙,循循然善诱人,培育出独立人格的良师。

三、做身正模范之师

广大的教师大都曾经是“师范生”,如今越是为师,越是明白“师范”一词的重量。范就是模范,可为人的榜样。自己的行为要做别人的模范,所以行为的养成最是要紧。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除了学识和能力,还有道德情操。由于教师的一言一行无形中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卫生宜谨,束身宜严,持事宜敏,断曲直宜公,接人宜和,惩忿而窒欲,去鄙倍而远暴慢”那么学生“日熏其德,收效胜于口舌倍蓰”。教师对学生的熏陶来自言传身教,而身教又更胜于言传,身正,其行为才能作为世范。

习近平主席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也曾说道:“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广大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的确,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关系着学生终生发展,要让学生扣好它,需要教师们做好“润物细无声”的榜样。

我的身边有许多无声的引路人,有一位班主任,她得知班级里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