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4(2).doc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4(2).doc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4(2).doc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4(2).doc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财务报告编制与披

露4

务报告编制与披露

16.1 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及其控制

16.1.1 年度财务报告方案编制流程

1.年度财务报告方案编制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年度财务报告方案编制流程与风险控制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业务风险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开始1 拟定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不充分,可能导致方案编制不合理审批方法、会计调整政策、披露政策、时间要求等2 制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D1 财务部主管段阶

如果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前期准备

提供资料

如果财务报告编审批制方案未经适当D2 审核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会产生重大差错而导致损失结束签发将编制方案发放至相关部门3

2.年度财务报告方案编制流程控制表

年度财务报告方案编制流程控制控制事项阶段控制相关规范D2 应建《财务报告编制管理规范》规范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规范《年度财务报告编制

方案》财务部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财务部主管D1 详细描述及说明1.财务部经理拟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法、年度财务报告会计调整政策、披露政策及报告的时间要求等2.财务部经理制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3.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应当经企业总会计师核准后签发至各参与编制部门

文件资料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16.1.2 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流程

1.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流程与风险控制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业务风险董事会如果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审议工作不规范,可能导致会计处理不当,使企业受到重大影响根据审议意见确定重大交易会计处理方法如果披露不规范、不合理,可能因虚假记载、通知财务部相关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未按规定及时披露而导致损失结束人员进行会计处理 4 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进行披露D2 3 2 审批审议提出意见和建议发生重大影响交易,提请审议D1 审计委员会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开始1 段阶

审批

审核

审核

2.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流程控制表

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流程控制控制事项阶D1 段控D2 制相关规范应建《重大影响交易和事项会计处理管理规范》规范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规范《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方法》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财务部

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财务部相关人员4.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进行披露2.财务部经理根据审议意见确定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方法3.通知财务部相关人员进行会计处理详细描述及说明1.发生重大影响交易,财务部经理提请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审议

文件资料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16.2

财务报告编制及其控制

16.2.1 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流程

1.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流程与风险控制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阶业务风险董事长董事会委员会开始 1 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核对总账与明细账D1 3 检查勾稽关系是否正确5 上报重大交易会计处理方法、如果重大交易会计处理方法不当或没有经过严格审核和审批,可6 能导致财务报告信息不真实、不完整提出建议和意见7 修改、形成年度财务报告签字审议审议审核审核打印、复印、装订D3 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整理、汇总,形成财务报告审批审议审议编制合并报表及附注D2 变更会

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范围的方法以及发生变更的情况 4 制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 2 审计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财务部主管段

如果财务报告编制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可能导致结账前未能及时发现会计差错

如果财务报告编制未经适当审核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会产生重大差错或舞弊行为而使企业遭受损失

结束

2017年注册消防师考试试卷及答案-注册消

防工程师-考试吧

导学规划(1课时·直播)

学习目标:名师带你高屋建瓴把握考试动态和学习规划、知识体系

·优选老师教学互动快速梳理考试;

·梳理整本教材,知道通过考试必须掌握哪些知识点;

·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学习规划。

零基础

精讲班

零基础精讲班(65课时·直播)

学习目标:精讲教材必考点,实现教师与学生交互

·图、文、声、视多种符号运用,视听结合、形声统一

·将工程再现于课堂,零基础也能直观易懂,便于记忆和运用

·颠倒传统“一言堂”,在求知进取路上,你并不孤单

精讲私教

习题特训

精讲私教习题特训(14课时·直播)

学习目标:针对性习题练习

·针对精讲班内容,针对性习题练习;·老师带领学生刷题,题目与方法相结合·提高做题准确率。

案例分

析专项

案例分析专项(9课时·直播)

学习目标:掌握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深度剖析近三年案例真题

·挖掘考试规律,重点讲解;

·强化案例答题要点

·掌握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真题

解析班

真题解析班(5课时·录播)

学习目标:掌握真题答题技巧

·精选近三年高频真题

·透过真题发现考试规律,掌握答题技巧·通过考点和变形题,学会举一反三;

·全新直播教学,学练互动快速提分

现场

实操课

现场实操课(9课时·录播)

学习目标:在真实场景中详细解读各部分的应用·老师去消防的真实场景录制视频

·生动记忆考试要点

·老师提前去现场录制好详细的讲解视频

黄金三合一

定制阶段

黄金三合一定制阶段(共40课时·直播)

班次包含:三合一强化班、四大规范内容解读、案例分析综合应用、三合一习题巩固

学习目标:融合式讲解,融会贯通!

·三科融合,压缩内容,

·知识、案例、题目、规范融会贯通

·融合式讲解;

考前内

部资料

考前内部资料密卷班(3课时·直播)

学习目标:考前四套卷,巩固提高所学知识

·考前四套卷,精选考试题目

·依据命题规律,还原考试题型

·巩固提高所学知识;

考前

预测卷

适合学员

第一次考或往年裸考;学习自律性较差,对消防师考试信心不足,需要巩固基础、强化三合一考点、参加考前密押,争取一次通过考试的考生!

第一考或者往年裸考,零基础,有一定自学能力,需要巩固考试基础,冲刺强化,考前密训提升的考生!

①想一次通过的考生;②有一定自学能力,需要巩固考试基础,冲刺强化考前密训提升的考生!

适合学员

第一次考或往年裸考;学习自律性较差,对消防师考试信

心不足,需要巩固基础、强化三合一考点、参加考前密押,争取一次通过考试的考生!

第一考或者往年裸考,零基础,有一定自学能力,需要巩固考试基础,冲刺强化,考前密训提升的考生!

①想一次通过的考生;②有一定自学能力,需要巩固考试基础,冲刺强化考前密训提升的考生!

导学规划(1课时·直播)

学习目标:名师带你高屋建瓴把握考试动态和学习规划、知识体系

·优选老师教学互动快速梳理考试;

·梳理整本教材,知道通过考试必须掌握哪些知识点;

·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学习规划。

学习目标:精讲教材必考点,实现教师与学生交互

·图、文、声、视多种符号运用,视听结合、形声统一

·将工程再现于课堂,零基础也能直观易懂,便于记忆和运用

·颠倒传统“一言堂”,在求知进取路上,你并不孤单

黄金三合一定制阶段(共40课时·直播)

班次包含:三合一强化班、四大规范内容解读、案例分析综合应用、三合一习题巩固

学习目标:融合式讲解,融会贯通!

·三科融合,压缩内容,

·知识、案例、题目、规范融会贯通

·融合式讲解;

黄金三合一定制阶段(共40课时·直播)

班次包含:三合一强化班、四大规范内容解读、案例分析综合应用、三合一习题巩固

学习目标:融合式讲解,融会贯通!

·三科融合,压缩内容,

·知识、案例、题目、规范融会贯通

·融合式讲解;

黄金三合一定制阶段(共40课时·直播)

班次包含:三合一强化班、四大规范内容解读、案例分析综合应用、三合一习题巩固

学习目标:融合式讲解,融会贯通!

·三科融合,压缩内容,

·知识、案例、题目、规范融会贯通

·融合式讲解;

三合一习题巩固黄金三合一定制阶段(共40课时·直播)

班次包含:三合一强化班、四大规范内容解读、案例分析综合应用、三合一习题巩固

学习目标:融合式讲解,融会贯通!

·三科融合,压缩内容,

·知识、案例、题目、规范融会贯通

·融合式讲解;

第一次考或往年裸考;学习自律性较差,对消防师考试信心不足,需要巩固基础、强化三合一考点、参加考前密押,争取一次通过考试的考生!

马上报名

第一考或者往年裸考,零基础,有一定自学能力,需要巩固考试基础,冲刺强化,考前密训提升的考生!

马上报名

①想一次通过的考生;②有一定自学能力,需要巩固考试基础,冲刺强化考前密训提升的考生!

马上报名

学员:张秋燕(江苏)

考试通过了,很开心~~~

学员:马小佳(云南)

谢谢网校!惊险过关,但是我很感激考试吧那些辛辛苦苦的老师们。

学员:宋晓玉(湖北)

谢谢网校!谢谢各位老师!一切尽在不言中。

学员:栾建婷(江西)

老师讲课很清楚,比自学的效率要高很多,终于过了,学费没有白交哦,谢谢网校老师。

学员:冯海涛(河南)

哈哈,终于过了,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好轻松啊,谢谢网校老师,讲的很清晰。

学员:杜建(贵州)

很高兴能轻松过关!谢谢恩师。

学员:杨乃良(四川)

非常感谢老师的授课,讲课很详尽,知识点很全面,对于考试很有帮助的!

学员:张晓雪(福建)

老师您好,听到你的工作如此辛苦,真是很感激您为这门功课的付出那么多,谢谢!

学员:郑翔宇(广西)

先看的书,后听的课,觉得老师的重点把握的还是很准的。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财务报告编制与披

露4

务报告编制与披露

16.1 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及其控制

16.1.1 年度财务报告方案编制流程

1.年度财务报告方案编制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年度财务报告方案编制流程与风险控制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业务风险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开始1 拟定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不充分,可能导致方案编制不合理审批方法、会计调整政策、披露政策、时间要求等2 制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D1 财务部主管段阶

如果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前期准备

提供资料

如果财务报告编审批制方案未经适当D2 审核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会产生重大差错而导致损失结束签发将编制方案发放至相关部门3

2.年度财务报告方案编制流程控制表

年度财务报告方案编制流程控制控制事项阶段控制相关规范D2 应建《财务报告编制管理规范》规范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规范《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财务部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财务部主管D1 详细描述及说明1.财务部经理拟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法、年度财务报告会计调整政策、披露政策及报告的时间要求等2.财务部经理制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3.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应当经企业总会计师核准后签发至各参与编制部门

文件资料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16.1.2 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流程

1.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流程与风险控制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业务风险董事会如果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审议工作不规范,可能导致会计处理不当,使企业受到重大影响根据审议意见确定重大交易会计处理方法如果披露不规范、不合理,可能因虚假记载、通知财务部相关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未按规定及时披露而导致损失结束人员进行会计处理 4 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进行披露D2 3 2 审批审议提出意见和建议发生重大影响交易,提请审议D1 审计委员会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开始1 段阶

审批

审核

审核

2.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流程控制表

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流程控制控制事项阶D1 段控D2 制相关规范应建《重大影响交易和事项会计处理管理规范》规范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规范《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方法》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财务部

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财务部相关人员4.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进行披露2.财务部经理根据审议意见确定重大影响交易会计处理方法3.通知财务部相关人员进行会计处理详细描述及说明1.发生重大影响交易,财务部经理提请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审议

文件资料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内部控制流程图

. 内部控制流程图

. 目录 第一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步骤及流程 一、工作步骤 二、工作流程图 三、主要经济活动的管理结构 四、制度框架 第二部分:经济活动控制 第一节预算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工作流程图 三、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 第二节收支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 第三节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工作流程图 三、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 第四节资产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第五节建设项目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第六节合同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工作流程图 三、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

第一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步骤及流程 一、工作步骤 (一)成立内部控制领导组织机构 单位要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常设的内部控制牵头 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二)开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1、建立集体议事决策制度 主要内容:议事成员构成;决策事项范围;投票表决规则;决策 纪要的撰写、流转和保存;决策事项的落实程序;监督程序、责 任追究制度等 2、建立关键岗位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单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关键控制岗位责任制;关键 岗位轮岗制度和专项审计制度;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岗位条件及培 训制度等 3、建立会计机构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置及岗位责任制;财会部 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会计业务工作流程等 4、按照单位的控制工作需要建立其他管理制度 5、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建立六项主要经济活动的管理结构(见下文 )(三)开展经济活动内部控制 1、梳理单位六项经济活动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环节,查找风 险点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03T15:01:05.8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朱晟 [导读]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指为了促进经营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尽快达成,保证企业经营决策和方针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控制,其范围涉及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层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框架层次。 身份证号码:43062619860226XXXX 中国银行中山分行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指为了促进经营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尽快达成,保证企业经营决策和方针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控制,其范围涉及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层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框架层次。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不少企业在实际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分析 1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通过考察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总体目标,并且把这个目标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出发点;第二个方面是依据总体目标设计出业务操作的各种控制方法,并且把设计出的控制方法与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相互结合起来;第三个方面是对最终的控制效果进行验收,并且分析出现差异原因,对不适应企业运作的部分内控制度进行及时修正。但是目前想要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1.1 企业外部环境 1.1.1由于资本市场不够健全,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接受力。现在的资本市场普遍存在交易混乱不规范,非法谋取暴利的现象,因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都不够健全,致使这种混乱现象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由于资本市场不健全,一旦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出现外泄并被披露,极其有可能导致企业投资者出现过度忧虑和惶恐,进而影响公司正常运作。 1.1.2 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制衡机制,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控制力缺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董事会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直接影响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就目前中国现阶段来看,很多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至”,公司架构建立的非常完善,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岗位应有的职能,表现尤为突出的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公司治理结构的责权不分,直接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如同“空中楼阁”。 1.2 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1 企业成本限制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其成本也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在内控系统投入费用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企业的整体利益有影响。所以从企业成本的角度来说,企业内控程序的成本应该低于错误或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反之,再好的控制方法和措施也适得其反,不会降低企业的成本。 1.2.2 管理越权 控制程序只是企业用于管理的一种工具,工具的使用者是企业管理者,所以内控管理也不能发现并杜绝那些滥用职权的监督控制管理人员。这些管理者或者是出于牟利的目的,或是因成本或者时间不利等因素,导致企业内部出现相关管理人员故意避开、指示他人避开一些预定内控管理的可能。在特殊情况下,企业管理者过于干涉监督执行内控制度实施情况的工作人员,有时甚至凌越于企业内控之上。 1.2.3 串通舞弊现象严重 企业将不相容职责进行分离避免了内部隐瞒不正当行为及单独一人从事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是,如果企业内部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一起就可以避开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和出纳一起舞弊,资产校验核对与资产监督保管工作人员联合造假,对于串通舞弊现象,再好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无法控制。 1.2.4 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直接取决于企业内部操作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当然不可避免的是企业工作人员在执行控制职责时偶尔发生错误。工作人员的马虎、身体不适、精力不集中、判断错误、曲解指令等都会影响内控系统的效果。常见的例子如对方发票的总金额计算错误但未及时发现,以及发货后忘记索要提货单和签发支票时没有审查支付用途等。 1.2.5 计划变动性太大 企业内部控制会随着企业内部的业务性质的或外部的经营环境不断改变而逐步削弱,甚至有可能全部失效。绝大部分单位的内控制度目的是为管控已有的正常且经常反复出现的业务活动,对企业正常运作以外的特殊、非正规的或未能及时预料的业务操作缺乏一定的管控效果。现代企业经常调整经营策略,或增加新的生产线,或增设分支机构等来适应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就有可能出现新增的业务内容和原来的企业内控制度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无法对新增的业务进行控制。 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2.1.1 发挥董事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董事是独立于内部控制之外的,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缺位现象严重,这将严重影响内控环境的改善。想要对目前的情况进行改善,首先要发挥企业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作用,重点突出董事会在企业健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其次是建立企业独立董事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引入企业外部的独立董事,同时对内部董事会进行相应外部化,以此来监督约束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为企业股东赚取最大限度的权益;最后是对董事会内部进行明确分工,在董事会内部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进而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尽早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2.1.2 倡导“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否将企业内部控制变为内部自发的需要,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效果。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持有相同观念,共同目标时,内部控制效果才更加明显。企业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对人的价值管理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促使每个员工都能进行自我管理,并时刻以企业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如此,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都能变企业员工的“要我控制”为“我要

内控信息披露的要素

(一)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笔者认为,应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虑内控信息披露带来的相关成本和效 益。 首先,企业作为内控信息披露的主力军,其成本显而易见:对内控披露的 越详细,企业做的工作越多,发生的成本越大。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对成本 因素也有它的考虑:随着企业披露的详细程度的提高,事务所对披露的内控 进行审验时需花费的时间就将越长,相应的成本就将越大。而且这还不包括 由于审验的复杂化导致的审计失败而引起的诉讼风险和开展业务时对注册会 计师进行培训发生的成本。最后,对于内控披露涉及的社会成本而言,披露 的越详细,披露的面越广,则企业经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越多,因内控失效而 导致的舞弊及企业倒闭带来的损失就会越小。因此,社会成本与披露的详略 程度是反向关系的。 (二)关注信息披露对社会的影响 严格来说,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既包括企业自身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 信息,也包括注册会计师对外披露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鉴证意见。就企 业对外披露而言,且不论企业会不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披露,就其披露的内 容的真实性我们也应当再三考量。有研究表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内控建设 不足的问题,但就已披露的情况来看,承认自己有不足的企业数远远少于实 际数。因此,如果监管层真的通过强硬措施迫使上市公司如实披露内控信息, 那么如实对外披露的相关内部控制会不会带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另外,注 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鉴证后,会不会引起新的期望差距,并给事务 所和会计师带来不必要的诉讼和纠纷?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因素在监管层制 定披露规则时都应当予以考虑。⑤ (三)兼顾信息使用者的接受能力 向投资者提供的信息既要满足充分披露的要求,又要考虑投资者的理解 和加收能力,不能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信息超载的负面作用。⑥ 笔者认为,为了达到以上要求,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要注意披露的信息量。在披露信息时,要简明扼要而又不失重 点,且不能事无巨细一股脑的呈报出来。 另一方面,要注意披露时使用的语言。应当尽量避免专业性词汇的应用, 多用一些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必要时,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对其中难以理解 内容进行诊释。 委托代理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股份公司的产生导致了“两权分离”,即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这种分离必然形成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和受托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 系,也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导 致了委托代理问题。正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着利益冲突,使得委托人往往倾向于通过与代理人达成的契约来解决因目标差异而产生的利益冲突。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在 一定程度上加以缓解。对行为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报告正是委托人能够用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图

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步骤及业务流程图一、内部控制工作流程

二、主要经济活动的管理结构

三、主要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流程图(一)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 1、工作步骤示意图 (1)预算执行 (2)预算绩效管理

2、工作流程图 3、风险点及主要措施一览表 (1)预算编制及批复 流程关键环节风险点主要防控措施责任主体 预算执行预算支出管理 没有按照批复的预算安排支 出、超预算指标安排预算支出 1、业务部门申请支出事项必须有预算指 标,再履行预算支出审批手续; 2、无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事项应先履 行预算追加调整程序; 3、明确单位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 单位负责人、预算管理委 员会,财会部门,预算执 行机构 预算收入管理 没有按照规定足额收取收入 并相应上缴财政 建立收入监控机制,按照进度组织收入并 及时上缴 收入执收部门,财会部门 预算执行 效果管理 没有进行预算执行分析,没有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可能导致 预算执行进度偏快或偏慢 1、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运用信息系统 对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2、建立预算分析机制,召开预算执行分析 会议,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存在 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单位负责人,预算管理委 员会,财会部门,预算执 行机构 预算支出管理 没有按照批复的预算安排支 出、超预算指标安排预算支出 1、业务部门申请支出事项必须有预算指 标,再履行预算支出审批手续; 2、无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事项应先履 行预算追加调整程序; 3、明确单位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 单位负责人、预算管理委 员会,财会部门,预算执 行机构

中国石化公司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汇总(115个doc,4个xls)1

中国石化公司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汇总(115个doc,4个xls)1

1.5成品油采购业务流程 一、业务目标 1 经营目标 1.1 保证适当的库存,满足市场需求。 1.2 寻求合理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1.3 保证采购的数量和质量。 2 财务目标 2.1 保证成品油采购会计记录及其账务处理真实、准确、 完整。 3 合规目标 3.1 成品油采购业务符合合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股 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二、业务风险 1 经营风险 1.1 库存不足、品种或结构不合理导致客户流失。 1.2 库存过高,占用资金增加。 1.3 外部采购未经授权或授权不当,导致资金损失、采 购成本增加或不必要的商业纠纷。 1.4 运输方案不合理导致运杂费增加。

1.5 采购的油品与订单不符,导致油品数量超耗、质量 差异。 1.6 未经审核,变更标准合同文本中涉及权利、义务条款 导致的风险。 2 财务风险 2.1 采购交易没有及时入账,期末发生截止性错误。2.2 没有准确和完整的会计记录。 2.3 虚假记录采购交易,导致资产流失。 2.4 未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账实不符。 3 合规风险 3.1 成品油采购合同不符合合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 股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受到处罚,造成损 失。 三、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 1 上报市场需求 1.1 省(市)分公司(区外销售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及 经营变化,编写年、季、月(度)经营及资源需求 计划,由分管经理审批后,于年前60天、季前50 天、月前20天上报销售大区分公司、油品销售事业 部。

3.1 销售大区分公司根据油品销售事业部下达的配置流 向计划安排运输计划,如需调整运输计划,业务部 门分管负责人在授权内批准后下达执行,超出授权 报分管经理审批后下达执行。 3.2 销售大区分公司负责组织一次运输并通知驻厂办事 处安排炼化分(子)公司发货。资源出厂后,大区 驻厂办事处通知省(市)分公司(区外销售公司)业务 部门有关发货的数量、时间和到站(港),省(市)分公 司(区外销售公司)收到发货通知后,向仓储部门发出 收货通知单。 4 外部采购 4.1 各级业务部门跟踪了解市场变化情况,适时编制市 场价格材料,报部门负责人和本分(子)公司分管经 理,作为确定外部采购价格的依据。 4.2 大区统一外部采购:销售大区分公司根据油品销售 事业部下达的外部采购计划,合同签订人按规定权 限签订购销合同,衔接具体的价格、数量和品种, 落实到港(站)。 4.3 省(市)分公司(区外销售公司)外部采购:根据外部采 购计划,业务部门建议采购价格,填写外部采购申 请表,报分管副经理审批。需预付货款的,由业务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流程

一、政府部门财务报告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单位会计账簿数据为准,通过调增本该记入当期收入费用而未记 入的,调减不该记收入费用而已记入的。具体如下: 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本该折旧/摊销而未计提折旧/摊销 的,现在要调增费用或净资产(借记“折旧/摊销费用”,贷 记“净资产”)。 2、资本性支出不属于当期费用,现在要调减费用或净资产 (借记“净资产”,贷记“资本性支出”)。 3、对于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还要调整预付账款、应 付账款、存货。(指南第15页)

二、政府部门财务报表编制流程和步骤 1、先将本单位2017年年终会计账薄中的资产负债表准备好,取会计账薄中资产负债表中各个会计科目的年初数,填入“表1 ”和“表1-续表”中(指南第32-33页)的年初数列,如下图: (图1)

(图2)

注意:表1资产负债表中“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的年初数,要填列以“单位会计账薄中的年初数”的基础上计提折旧后来填列(此科目可留到将固定资产折旧数据算出来以后再填列),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同理计算折旧后填列)2、继续将本单位2017年年终会计账薄中的资产负债表中各个会计科目的“年末数”,分别对照指南里的附2-1至附2-13会计科目与报表项目对照表,对照本单位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对照会计科目分别填列“附件3调整工作底表”(指南第132-134页)中的“会计科目”“原有金额”列。,如下图: (图3)

(图4) 3、填完以上两个表的年初数后,就开始根据需要调整的事项(具体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事项调整,详情请参考指南12-17页中的举例和附件4调整事项清单),做好调整分录后(调整分录可单独制表记录下分录),将调整的金额填入“调整工作底表”中的调整金额(借贷方)然后计算调整后金额。比如指南12页调整“资本性支出”的处理方法: 例:某地环卫部门购入一批环卫车辆,购车款600万元已全部支付到位。相关支出不属于费用,该单位编制当期财务报告时,调整分录如下: 借:净资产6,000,000 贷:资本性支出 6,000,000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一、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展历程 在近来的研究中,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文件一般追溯至2000年。2000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和《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8号—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要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应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说明,同时还应委托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风险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随年度报告一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 2001年12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1 年修订稿),其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在年度报告正文中,监事会应对“公司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发表独立意见。该规则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其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但披露内容较为简单,仅是一笔带过。 2003年3月证监会又针对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了规定,明确了董事会对于内部控制的责任。2005 年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开始要求上市公司通过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公司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该年度内银监会还发布了商业银行部控制评价办法。可以说,我国在2006年以前以及美国在2002年以前并未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规定,内控信息披露系上市公司自选择的行为。 2002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法案》关于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要求对我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2006年,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于6月5日和9月2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前者自2006 年7月1日起生效,后者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两者皆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编制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考虑到实施的仓促性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上交所于2006年12月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 年年度报告的通知》中对《指引》做了补充,只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的“重要事项”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遵守《指引》的规定。由于《内控指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审核意见,因此两个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性披露阶段,也称《内控指引》为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规则。 2007年证监会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进行修订,其中公司治理结构部分第三十条规定,公司应该说明生产经营控制、财务管理控制、信息披露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工作计划及其实施情况、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的设置情况、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关工作的安排、与财务核算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情况。同时鼓励央企控股的、金融类及其它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出具的、经审计机构核实评价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这部分与2001年修订稿相比较,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于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比较分散,权威性不足,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

(财务管理)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做出科学投资、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安然、世通、银广夏、琼民源等财务丑闻事件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原因之一是由于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失或不健全所致。为了防范和化解企业法律责任,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提升企业治理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强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研究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以下简称“财务报告内控指引”),就是为了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防范财务报告风险。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一)规范企业财务报告控制流程,明晰各岗位职责 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财务报告编制、报送及分析利用等相关流程,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并确保全过程中财务报告的编制、披露和审核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企业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负责组织领导财务报告编制和分析利用工作,企业负责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企业财会部门负责财务报告编制和分析报告编写工作,企业内部参与财务报告编制的各部门应当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编制财务报告所需的信息,参与财务分析会议的部门应当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财务报告的有效利用,企业法律事务部门或外聘律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对外提供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

核。 (二)健全财务报告各环节授权批准制度 企业应当健全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各环节的授权批准制度,具体包括:编制方案的审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审批、重大交易和事项会计处理的审批,对财务报告内容的审核审批等。为此,企业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分级管理制度;第二,规范审核审批的手续和流程,确保报送和进行审核审批的级别符合所授的管理权限、申报材料翔实完整,签字盖章齐全、用印用章符合要求,切实履行检查审核义务而非流于形式等;第三,建立相关政策,限制对现有财务报告流程进行越权操作。任何越权操作行为,必须另行授权审批后方能进行,且授权审批文件应妥善归档。 (三)建立日常信息核对制度 企业应当从会计记录的源头做起,建立起日常信息定期核对制度,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防范出于主观故意的编造虚假交易,虚构收入、费用的风险,以及由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会计记录与实际业务发生的金额、内容不符的风险。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中应及时进行对账,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资产、会计凭证、往来单位或者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发现差异及时查明原因予以解决,并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以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会计记录的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计算准确、依据充分、期间适当。 (四)充分利用会计信息技术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策略

2012年第1期下旬刊(总第469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1,2012 (CumulativetyNO.469)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策略 黄子玲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2008年6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2009年7月1日起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这标志着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构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内涵出发,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建设以及治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提高上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规范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内涵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又称为公开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了保障相关利益者利益(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等),以接受社会公众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将自身的内部控制情况、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提交,并向社会公布或公开,以便满足相关利益者做出决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评价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该制度是否有效,存在那些缺陷、以及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自我评价,并出具一个评估报告,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在公司年报中给予披露的一个过程。 内部控制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内部控制情况的了解,公众以及相关利益者可以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和必要。总体来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根据现行的要求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安排、运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通过报告的形式给外部使用者,以使其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的情况由全面的了解,便于做出相关的财务决策。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的必要性分析 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在: (一)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首先影响到的是企业内部。对于企业来讲加强内部控制是实现其企业目标的手段和工具。通过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使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完善内部控制的环境,提高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的效率,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以便向外界展示其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力和形象。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向外界提供可靠、真实会计信息的保证。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通过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但可以减少企业内部舞弊行为的发生,更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同时对于企业管理当局来说,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可以对自身完成受托责任与否,给予一个更好的说明。 (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投资者是公司资源的提供者,也是参与利润的分配者和享有者。投资者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最为关注。屡屡发生的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最受伤的。投资者逐渐认识到仅仅通过阅读财务报告并不能完整的了解到企业的真实经营和财务状况,也无法辨别其信息的真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为投资者辨别财务报告信息提供了证据,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关注,投资者可以了解到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更科学、有效的决策。 (三)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证实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披露之前,都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而审计师又要坚持重要性原则,受到时间和成本限制,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审计抽样才能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而健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但可以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更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减少审计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提高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质量。 总之,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与质量;也可以保障相关利益者利益,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同时也能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策略 (一)统一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上起步都比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的规范,这不但有利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披露,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进行明确的指导,提高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又为报告使用者了解和掌握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提供了一个指引,同时还为内控信息披露的监督部门提供了监督和评价的依据。并且,证券监管部门还应明确指出如果内部控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上市公司需在报告中指出其缺陷所在,不能只披露对公司有利的信息,隐瞒对公司不利的信息,从而方便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状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二)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加大处罚力度 在美国,将内部控制的责任落实到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有效的保障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了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由于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是对公司的运作情况、内部控制流程和管理架构是最熟悉的人,因此,董事会应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由独立董事或监事会负责监督,对董事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和内控报告的真实性。在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对于上市公司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或披露虚假信息的行为应当进行严厉惩处,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需要上市公司具有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良好执行的基础和保障,也使完善内部控制运行环境的保证。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进一步放开股权的分配,减少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要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的权利分配和执行机制;完善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和功能等。要通过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要通过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后续教育来加强大家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要对披露的内容、程序以及方法进行全面的教育,要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的最新变化和趋势,要通过定期和的学习培训,提高披露主体的披露水平和专业水准等。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减少由于道德风险而带来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宋薇薇.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思考[J].财会通讯,2009,(5):73-74. [2]杨雄胜,李翔,邱冠华.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J].会计研究,2007(8):60-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 (责任编辑:唐荣波) Times Finance 153

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防止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做假,维护和改善企业管理机构,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就没有良好的控制制度加以规范,企业自身就会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因此,企业内部管理对于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首先对上市公司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纰漏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以山东省积水电子有限公司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总结出内部控制的环境氛围不利、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足、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讨论问题引发的原因和动机,概括为内部控制的历史局限性、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内部控制具体环节和理论上的缺陷等原有,最后针对上述案例和理论支持,提出企业自身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完善我国有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培训等建议措施,帮助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改善,优化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同时活跃我国市场经济活力,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供相应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外部审计;风控管制

第1章相关理论概述 1.1内部控制的概念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占据特殊的位置,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进程中,呈现出诸多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防止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做假,维护和改善企业管理机构,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就没有良好的控制制度加以规范,企业自身就会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灭亡。所以,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开程度,可以便于税务执法部门进行监管税收情况,利于金融系统对上市公司进行信贷扶持,能够充分提高上市公司的主动性,推进其快速高效发展。依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特点,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公开,应该保证其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稳定性和实用性。在进行公开和披露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迫在眉睫。 内部控制的含义仅从字面意思理解,指的是在组织机构系统内部实施的控制制度,其实际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的进步、宏观条件的变化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目前我们学习和理解的“内部控制”的含义是美国COSO委员会1994年修订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实际上是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手段。 1.2内部控制理论发展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首先是内部控制理论的萌芽代表内部牵制理论阶段,基本上是在1930年开始逐渐兴起的,当然在概念提出之前,世界古代历史中早就有以内部控制为实际内涵的制度,譬如中国四周的互相牵制制度、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双人记账”制度,都是“内部控制”理论在古代历史中的雏形;其次是成长时期的内部控制制度理论,基本上是以萌芽时期以职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管理层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指引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管理层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指引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翻译 张宜霞译 目录 I 引言 II 解释指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1]与评估 A.评价过程 1.识别财务报告风险与控制 a.识别财务报告风险 b.识别充分应对财务报告风险的控制 c.对主体层面控制的考虑 d.信息技术一般控制(general control)的作用 e.支持评价结果的证明材料 2.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 a.确定支持评价结果所需要的证据 b.实施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运行证据的程序 c.支持评价结果的证明材料 3.多场所的考虑 B.报告的考虑 1.控制缺陷的评价 2.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果的表述 3.关于重大漏洞的披露 4.重述以前发布的财务报表对管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影响 5.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某些不能评价的方面 I 引言 管理层有责任保持一个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CFR”)系统,它要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对外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合理保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2003年6月通过的实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1](“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的规则要求管理层每年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提供合理保证方面是否有效,并将评价结果披露给投资者[2]。为了对其评价结果提供合理支持,管理层有责任保存包括文档记录在内的证明材料(evidential matter)。这种证据也为第三方(如公司的外部审计师)评价(consider)管理层实施的工作提供了可能。 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能提供绝对的保证;它是一个涉及人的勤勉和遵循性的过程,而且,常遭受判断失误以及因人为过失(failure)而导致失效的影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也可能被串通舞弊或不当的管理层凌驾(management override)所绕过。因为这些局限,无论是无意识的错误,还是舞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所有的错报。但是,这些固有局限是财务报告过程众所周知的特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设计防护措施以降低(尽管没有消除)这种风险是可能的。 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实施规则中提及的术语“合理保证”与《1997年反国外贿赂行为法》[3](FCPA)中的类似术语有关。《证券交易法》第13(b)(7)款把“合理保证”和“适当详细”定义为:“这样一种详细水平和保证程度,它使谨慎的官员在处理自己的事务时感到满

财务报告编制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财务报告编制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指导企业规范财务报告编制,防范企业不当编制行为可能对财务报告产生的重大影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 第三条企业在对财务报告编制实施控制的过程中,至少应当强

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财务报告编制的岗位分工和职责安排应当明确; (二)准备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有关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结账等流程控制要求应当明确; (三)起草财务报告、校验、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审核批准等流程应当规范。 第二章岗位分工与职责安排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财务报告编制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在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审核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第五条企业董事长(或者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以下简称董事长)及全体董事对本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集体负责。 第六条企业财会部门是财务报告编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一般包括:制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收集并汇总有关会计信息;编制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财务报告等。 第七条企业内部参与财务报告编制的各单位、各部门应当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编制财务报告所需的信息,并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定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何谓内部控制

定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何谓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给出明确 的定义。 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当局的责任,管理当局应定期根据一定 的标准对本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 用报告的形式披露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使其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公司内部控 制和经营活动的情况。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就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根据 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以报告的形式出具评价意见并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 方式,可以包含在董事会报告或其他报告中,也可以单独提供,即所谓的内 部控制报告。我国目前并没有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单独的内部控制报告,而只 要求在有关报告(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中包含有关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为了保障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利益,同 时为了方便公众监督,而依照相关法律的要求,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 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对外披露,以保证投资者 在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建立在管理层和董 事会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基础上的,为了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执行 是否有效,管理当局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 行评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对财务报告披露的财务信息的一种补充,可以有助 于管理当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另外,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企业财务报告是否可靠的间接证据,可以使其尽 可能的避开风险,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意义: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对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信息需求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额外的信息,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提供财务报告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的管理控制是 否有效,企业的运营是否正常,企业资产是否有保障。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良好目_得到有效的执行,则企业经营有序,能够有效防范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混乱,则企业经营存在较大的风险,相关利益者在做出决策

财务报告编制业务流程

财务报告编制业务流程 1. 目标 通过规范财务报告编制业务流程,保证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国家、**公司内部会计制度的规定; 保证财务报告的编制规范、信息真实、内容完整、上报及时、反映公允、披露充分恰当,满足外部使用者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2. 风险 由于对财务报告编制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或控制不力,导致财务报告编制不规范,内容不完整、信息不真实,上报不及时,披露不恰当,不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情况,或不能满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合理需求,甚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受到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 3. 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 3.1 提出财务报告编制方案

3.1.1 **公司/企业财会部门根据财政部、国资委/**公司财务决算会议的要求,结合实际提出财务报告 编制方案。 ★3.1.2 财务报告编制方案经财会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总会计师审定。 3.2 布臵、落实编制方案 3.2.1 企业总会计师组织召开财会、审计、销售、采购等相关部门和所属单位领导及财会部门负责人 参加的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布臵会议,具体布臵和落实年度决算工作。 3.2.1.1 根据**公司决算会议精神,明确决算编制工作的政策和要求,落实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3.2.1.2 结合企业实际讨论确定财务报表附注的具体编写内容和重点,明确财务报表编制和编写要求。 3.2.1.3 与中介机构共同讨论确定决算审计的时间安排和配合工作,明确财务报告的内部审核程序和上 报时间。 3.2.2 财会部门根据决算会议安排,调整和制定正式财务报表编制计划,明确各有关工作的责任目标、 部门和人员。 3.3 清查核实账目 ★3.3.1 财会部门有关人员清查核实货币资金。 ★3.3.2 财务、资产占用和管理部门盘点核实固定及实物资产。 -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摘要]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继发布,内部控制已经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明确规定执行该规范的上市公司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等内部控制 相关信息。本文运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相应对策,旨在不断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abstract] with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basic norms, “and”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upporting guidance, “have issued, internal control has been social common identity, clear provisions of this specification to the listed companies disclose annual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report, etc self internal control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the norm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isted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for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o provide the theor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